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8》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8》人教版课时安排•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数与形的联系在本节课中,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与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一系列实例,让学生发现数可以用来描述形状的特征,比如边数、角数等。
2. 数与形的转化接着,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数字解释不同形状的特征,并让他们理解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3. 练习与应用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理论知识讲解,介绍数与形的基本概念。
2.通过具体的案例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数与形关系的理解。
2.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步:拓展与应用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巩固。
2.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反思与展望本节课主要围绕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展开,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与形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综合数学素养。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8》人教版的教学安排和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八册乘法分配率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第八册乘法分配率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课题:《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泉师附小:郑锦书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64-66 页。
(人教版)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①(3 + 2)×4 3×4 + 2×4②2×(11 + 9) 11×2 + 9×2③20×5 + 4×5 (20 + 4)×5【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1.学校购买校服。
每件35元,每条25元。
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㈡探究概括规律: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数学广角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数学广角的定义和特点。
2.数学广角的应用题解答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利用数学广角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2.教学投影仪。
3.学生练习册。
4.计算器。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知识,复习角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习数学广角的定义(15分钟)
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广角的概念。
3. 计算数学广角的方法(20分钟)
教师讲解如何计算数学广角,进行示范计算,并让学生做相应练习。
4. 阐述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广角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与巩固(1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鼓励他们寻找更多关于数学广角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巩固。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数学广角的应用场景。
八、教学心得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学广角的概念和应用,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1 3.1~3.5 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应用题2 3.8~3.12 三步计算应用题3 3.1~3.19 三步计算应用题~简单的数据处理4 3.2~3.26 求平均数~整理和复习5 3.29~4.2 十进制计算法~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6 4.5~4.9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减法的意义7 4.11~4.16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除法的意义8 4.19~4.23 除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9 4.26~4.30 计量的产生~名数的改写10 5.1~5.7 休息11 5.1~5.14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大小的比较12 5.1~5.2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13 5.2~5.28 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4 5.31~6.4 整理和复习~角的度量15 6.7~6.11 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16 6.1~6.18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7 6.21~6.25 整理和复习18 6.28~7.2 总复习19 7.5~7.9 复习、考试学期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总目标: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法:演示法、讲解法学法:观察法、说一说、写一写课前准备:计数器1个、100以内数目表一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6分)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出示教学目标(1分)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三、新授。
(17分)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
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
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相关推荐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39页例4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地运用定律进行简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0.125?0.8=0.175.8?0.758=1007.49+12.51=20100?0.01=10000248.54?48=.547.24?2.4=4.820.25?18?4=180.46?52+0.46?48=462、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5.25?12+4.75?120.25?8?0.125?0.412?0.251.25?1.46?0.46?1.25问:你是根据哪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二、新授。
1、揭示课题:在四则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出示例题:1.8?2.58+1.8?1.42+0.5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学生尝试计算)1.8?2.58+1.8?1.42+0.5=1.8?(2.58+1.42)+0.5问:你根据什么定律得到这一步的?=1.8?4+0.5=7.2+0.5=7.7: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可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可使计算正确、迅速、合理、灵活。
3、基本练习。
1.56?1.7+0.44?1.7?0.711.72?7.85?(1.26+0.46)4、补充例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技巧训练。
学生试算:3.72?5.92?0+40?0.25=0+10=10(1?0.39)?(4.82?0.82)3.92?0.3+1.44?1.2=0.61?4=1.176+1.2=2.44=2.376: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在计算过程中可根据题目及“0”或“1”数字的特点,使计算既合理又正确、灵活。
小学数学《最值问题》教案
《最值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学会枚举、分析推理等方法解决最值问题。
了解均值不等式,即和为定值的两数的乘积随着两数之差的增大而减小。
2、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多数学思想方法来思考以及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各种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解题时宜首先考虑起主要作用的量,如较高数位上的数值,有时局部调整和枚举各种可能情形也是必要的。
教学难点:学会确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和解题关键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快速抢答:(课件出示)1、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鸟?鸵鸟2、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山峰?珠穆朗玛峰(中国、尼泊尔边界)海拔8848米4、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哪条河?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5、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几?小16、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12、72二、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带有“最”字的问题,如投入最少、效益最大、材料最省、利润最高、路程最短等.我们可把这一大类统称为代数类最值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最值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最值问题。
2、什么是最值问题?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商业贸易、科学研究、决策运筹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怎样安排时间最省、怎样行走路线最短、怎样管理费用最低、怎样设计面积最大?怎样合作效率最高、怎样加工的使用率最大等等,它们都可以归结为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仔细分析,深入思考,灵活、辨证地选择解法。
三、自主探究(一):1、出示例1:【例1】某校六年级一班准备用100元钱买圣诞树装饰品。
在花店这样的装饰品成束出售,由20多花组成的花束每束价值4元,由35多花组成的花束每束价值6元,由50多花组成的花束每束价值9元。
请问每种花束各买多少才能买到最多的花朵?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3、学生自主探究。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昨天我去“大清花”饺子馆吃了一餐饺子,味道可真不错!一共用了168元,收银员找钱时还主动给了我一张发票,你能评价一下这种做法吗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xxx小学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如:三、练习提升。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
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xxx小学教学设计汇报: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到投影台演示: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三、练习提升。
1.教材第102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妈妈在一张纸上给小明出了3道较易题,2道较难题,让小明各做一道,小明有几种选择方法?xxx小学教学设计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1)动手连一连,2个球队之间要连几条?(2)你是怎样连的?(3)一共要踢几场比赛?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再小组交流。
汇报:方法一:每2个球队之间连一条线,这样就可以表示他们踢过一场比赛了。
方法二:把4个球队摆成正方形,按照顺序一个球队一个球队地连。
(如左下图)方法三:连法与方法二不同。
(如右上图)方法四:画曲线连,把4个球队依次排开。
教师强调:不管你用哪种方法,只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就能做到不重不漏。
三、练习提升。
1.教材第10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点击浏览该文件一、教学内容:找规律二、教学目标:⒈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颜色,图形、物品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种颜色、物品及图形。
⒉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⒈通过涂色找出颜色的交替规律。
⒉通过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难点:通过涂颜色而不是摆卡片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彩旗和五角星,学生准备塑料片。
五、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事先布置好教室,挂上彩旗和五角星。
导语:小朋友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啊?生:新年、圣诞节、“六一”儿童节……师:“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联欢会庆祝;所以老师打算用这些彩旗和五角星来布置一下教室,你们学得好看吗?(……)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样挂好看呢?它们是不是随便挂的啊?(……)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挂的,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㈡引导探索,认识规律⒈师指着彩旗:老师的彩旗还没挂完,要在这最后再挂上一面,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颜色?⒉生猜中颜色(黄色)。
⒊师:为什么你们都猜黄色呢?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⒋师:说的真好,彩旗的规律你们找到了,谁来猜五角星的呢?老师下面将会挂上哪种颜色的五角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⒌师:当然,光是老师一个人布置教室还不够,老师还想请几个同学帮帮忙,谁愿意啊?从举手的学生中一个小组选一个人,按照男、女的顺序依次选,到第六组时,让生猜师会选男生,还是女生。
⒍出示彩色卡片师:看来同学们都会找规律了,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彩色卡片,老师想在后面再补上两块,你能帮帮老师吗?生上台操作,并说明理由。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精选篇1)课题: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1.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2.计算24+8-636947-21+5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1)板书:47-12+5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边说边板演)教师板书:47-12+5=35+5=40(2)学生试算:48+16-375497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1)板书:63+5050-63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说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3.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说教学重点: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说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用具:电脑辅教软件,实物投影,填数用表,数学卡片和一个钮扣.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数位顺序表:问:(1)说出每个数所在数位,并表示多少?(2)看这个表,说明哪两个数位间进率是10,或者进率是100?2.注意观察(电脑演示)2.576<25.76<257.6(1)将25.76的“.”向右移一位,变成257.6.问:1)你看到了什么?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2)将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问:1)你看到了什么?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二、导入:看来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出示题目).三、新授:(一)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1.(每组一个学具袋一个表),请组长分工,大家一起利用学具按照表上的要求,边摆边填,并找出规律.2.反馈.3.说说填表的方法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把0.6小数点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4.独立思考:将0.6m→6m,0.6m有什么变化?0.6m→6m原数扩大10倍.0.6m→60m原数扩大100倍.0.6m→600m原数扩大1000倍.5.你怎样看出从0.6m→6m,原数扩大了10倍?还可以怎样想?①因为6m的6在个位,0.6m的6在十分位,个位和十分位进率是10,所以原数扩大了10倍.②还因为0.6m=60cm,6m=600cm,600cm是60cm的10倍.0.6m 变成6m,原数扩大10倍.6.从0.6m→60m,扩大100倍,道理是什么?从0.6m→600m,扩大1000倍,道理也相同.7.根据大家发现的,你能概括出小数点右移,原数怎样变化?小数点右移一位,原数扩大10倍.小数点右移二位,原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右移三位,原数扩大1000倍.8.老师板书“右移扩”.(二)1.还有没有不同的移动方法?2.反馈:小数点左移一位,0.6m→0.06m,0.6m缩小10倍.小数点左移二位,0.6m→0.006m,0.6m缩小100倍.小数点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缩小1000倍.3.你怎样看出0.6m→0.06m,缩小10倍?还可以怎样想?4.同组互相说其他道理.5.根据大家发现,请你说说小数点左移,原数怎样变化?左移一位,原数缩小10倍.左移二位,原数缩小100倍.左移三位,原数缩小1000倍.6.老师概括并板书“左移缩”.(三)1.根据以上发现,我们可概括出原小数点位移的规律是:2.小组熟读规律.3.老师有一问题,请教大家.(1)把0.6的小数点右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06是6,没有小数部分,0省略不写.)(2)把0.6的小数点左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因为整数部分没有数,要补0占位.)(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应记住在移动小数点时要注意添0去0的问题.四、巩固练习.(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 )中:1.把0.09扩大100倍,小数点应向 [ ]1.左移二位2.右移二位2.把3.72缩小100倍,小数点应向 [ ]1.左移二位2.右移二位(二)根据箭头指向,请说明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三)电脑出示练习1.师出生答:34.81→3.481 1.34→1342.师出生答:(可进行比赛游戏)3.师出生答:24.056×1000÷1000=24.056478.32÷100×1000=4783.2五、小结:这节课大家学得不错,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叫--小数点的悲剧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下课!说板书设计〖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金炳祥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50-51页的例1。
教材分析:教材借助长度单位关系来帮助理解,在练习中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实际意义的练习,学生亲身经历测量,体会到小数是适应产生生活的需要,在实践中产生的。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感知知识与生活以及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激发学习和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习题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逛过商店,这是柜台一角,咱们一块儿参观一下,好吗?电脑出示百货店画面。
师:你们知道哪些玩具的价格,读读看。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认得小数,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你对小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能举出几个小数吗?(汇报,板书,交流读法。
) 师:生活中,人们在测量或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或小数来表示。
那么,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意义呢,我们今天就一块儿来研究。
(板书:小数的意义)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
1.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电脑演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这样的2份长2分米,就是2/10米。
师: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几份是几分米,也就是几分之几米?师:1/10米表示什么意思?它也可以写成0.1米。
0.1米是1/10米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因此,它和1/10米意义一样,仍然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就是0.1米。
谁能照样子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义?2/10米可以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表示什么?0.2米里有几个0.1米?你还能把同学们刚才找到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吗?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同座位同学交流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集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集合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集合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根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拟,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浸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才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老师:课桌的长度假如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展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络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
2.通过观察、猜测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才能、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考虑的价值。
教具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人教版培智四年级下第八册生活数学教案-2024鲜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信心,形成积极的数学 情感和态度,树立正确的
数学价值观。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2024/3/27
课程安排
每周3课时,每课时40分钟。
课程时间
每周一、三、五上午第二节课。
辅导与答疑
每周安排一次辅导课,针对学生学习中遇 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
25
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 与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
针对部分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采取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如通过实物演示、 动画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和巩固,确保学 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2024/3/27
10
2024/3/27
03
生活数学应用技能
11
购物计算与预算
2024/3/27
学习如何比较价格
0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货币的概念,学会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高
低。
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
02
教授学生加法、减法等基本算术运算,以便在购物时计算总价
和找零。
制定和执行预算
03
引导学生理解预算的重要性,学会制定简单的购物预算并遵守。
人教版培智四年级下第八册生 活数学教案
2024/3/27
1
2024/3/2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生活数学基础知识 • 生活数学应用技能 • 思维训练与拓展活动 • 评价方式与标准 •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1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八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事物的空间形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事物的空间形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抽象、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事物的空间形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几何图形模型、实物图片、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文具、日用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文具、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中的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第1 课(小节)__1_课时一、铺垫孕伏1、口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教师出示:75+25 33+6725×4 160―3563÷7+2 35×2÷10100―45 58+32出示27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提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学生进行口算引导学生列出下列两种算式,并说明每一个算式的含义。
生1:40+56=96(千米)生2:56+40=96(千米)口算练习为后面的计算作准备。
主要让孩子通过列式计算去发现加法交换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2、补充练习四、课堂小结出:56+40和40+56的结果相等。
教师板书:40 +56=56+40观察上面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观察以上所列举的等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完成. 2、3题一年级捐款194元,二年级捐款358元,三年级捐款297元,四年级捐款328元,五年级捐款363元,六年级捐款371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作业设计:1、完成.2、3题2、补充练习学生发现:(等号左右两边都是40和56两个数相加,只是他们的位置交换了,而且得数一样,就是和不变)生举例+ =+ …………………..学生自己检验所列举的例子是否成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规律吗使我们记忆起来既简单又清楚生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生2:△+☆=☆+△生3:a+b=b+a……………………2、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计算后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进度表学期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总目标: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教学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体感知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
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
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
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
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
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
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
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
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
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练习:(卡片)30+30÷3 42×3 80÷16+212×5—60÷2 8×5×10 120÷4×5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计算:32+540÷18 100—(32+30)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画上线。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100—(32+540÷18)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例1(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例1 100—(32+540÷18)=100—(32+30)=100—62=38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进一步明确:(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会学习方法。
)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内的两步计算省略一步,直接写出括号内的计算结果即可。
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7.反馈练习:第1页“做一做”。
同桌同学每人选一题,先用铅笔在第一步运算的算式下画横线,再与同桌互相说一下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计算。
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1.完成练习一第2题。
(板演订正)2.判断。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变式练习;(通过变式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强化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体会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六、布置作业练习一第1题,左右两组中任选一组,课堂内完成。
七、板书设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7页“做一做”,练习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2、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
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练习。
(卡片)81÷27 16×5×4 (25×3—15)÷52、口答下列各题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利用“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这个已知条件,既可求出“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又可求出“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已知条件既能与人数相联系,又能与天数相联系o)(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2、教学例1:(1)出示例1:(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例1与刚才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两道复习题,思考: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4)、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画出线段图(学生先汇报哪种,教师就先画哪种)。
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回答:要想求5人4天编多少个,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标题。
再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形成板书:1个人1天编16个 5个人1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第一种解法: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16×5=80(个)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80×4=320(个)1个人1天编16个, 1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第二种解法: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16×4=64(个)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64×5=320(个)(两次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感知理解。
)(5)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在书上第6页和第7页的空处填空指名同学板演列综合算式、解答的过程。
第一种解法:16×5×4=80×4=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16×4×5=64×5=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6) 、对比两种解法,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7) 、教师归纳小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
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人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人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