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中央一号文件讲稿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半篇幅涉及农业科技.文件明确,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名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一、文件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三农面临新挑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三强三保”——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全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三强三保”,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难得的好形势.延续多年好势头,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八连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和农村民生改善取得实质性新进展.可以说,2011年的农业农村发展,是整体提速、全线飘红的一年,是农民顺心、农村祥和的一年,也是本世纪以来总体发展最好的一年.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实践证明,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为此,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二是政策有新亮点.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突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性、指导性强的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新政策、新举措,有不少新的亮点.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就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在“三农”投入上,要求“三个持续加大”,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在农业科技定位上,界定“三是三性”,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集中解决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待遇低、推广经费缺、工作条件差的问题.三是保供给必须强科技.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因为我国农业发展依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的余地越来越小,依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也越来越难以为继,必须要更多地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意味着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必须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立足国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必须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在投入方面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在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方面,继续加大补贴强度.必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必须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与此同时,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还应继续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二、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为此,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农村形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好势头的情况下,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妥善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基于这些,我们必须而且一定要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实.一要立足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制高点,增强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6亿多,只有农村稳定才能国家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要把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治本之策,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要找准抓好农村工作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突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要着力强农惠农富农,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要着力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要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必须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拓宽农民负担监管领域,推动减负惠农政策落实;必须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进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等.三要抓住根本出路在科技这个着力点,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必须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实现“三个加快”,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提纲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提纲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即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8个锁定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第13个涉农一号文件,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体现和落实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党中央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党对水利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贯彻落实好这个文件,对于加快我县水利工作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及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来抓,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
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
水利面临着新的挑战,形势依然严峻。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水利综合性政策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ppt
2012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 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 下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农业科技贡献率(%)
中国 48
发达国家 70—80
每万人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 员数(人)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科技创新属于 文化创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破部门、区域、 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 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 4、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 业,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 伍振兴发展农业教育。推进部部共建、省部共建高等农 业院校,实施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办好一批涉农学 科专业,加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大力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 农业技能培训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时政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 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 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 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对我国2012年 农村工作既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号文件的主题是科技创新,目标是保障农 产品供给 一号文件抓住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要 矛盾。
怎么做: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面对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各 级党委,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 之重,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以 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把各项政策措 施落到实处,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②政府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 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 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 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③政府要贯彻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保障农产品 稳定均衡供给、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大规模 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完 善农村基层自治机制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共28页PPT资料
2019/8/7
中央一号文件
17
亮点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 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 定年限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将扩大 农民合作社将给予补助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 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 5、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2019/8/7
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8
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 展方式转变
6、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 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10、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 11、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12、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9/8/7
中央一号文件
18
亮点五:农村金融问题
“三个措施”:
在金融支持上,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 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
2019/8/7
中央一号文件
19
如何逐步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 金融短板问题?
2019/8/7
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2
第一个问题:“一号文件”
七个一号文件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 政策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 策的意见》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 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讲座ppt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2021/8/17
相关负责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法治副校长等校外有关方面代表组成的学生申诉委员会,受理申诉申请,组织复查。学校应当明确学生申诉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受理范围及处理程序等并向学生及家长公布。 学生申诉委员会应当对学
得的
PA R T 0 1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背景
2021/8/17
01 “十三五”时期农业农 村发展 得的
“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 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 好开
得的
得的
得的
局。
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 亿 得的
1
斤以上,农民人 均收入较2010
得的
年翻一 番多。 得的
2021/8/17 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在家进行教育、管教; (二)由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予以训诫; (三)安排专门的课程或者教育场所,由社会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行为干预。
01 “十三五”时期农业农 村发展 得的
新时 代脱贫攻 坚目 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 困人口全部脱
得的
得的
得的
得的
得的
贫:
2
2021/8/17
PA R T 0 2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目的、意义
2021/8/17
01 “十四五”开 局之年 得的
开 局之年 得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艰巨 得的 任务
03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一)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2021/8/17
03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二)推进农业绿 色发展
得的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解读传达讲稿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习XXX(2019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
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9年又连续十六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月19日,中央公布了2019年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党中央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六个“一号文件”,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对此,我们农村工作者、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掌握核心要点,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下面,我们来学习下:一、一号文件时代意义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形势越是复杂,做好“三农”工作越具有特殊重要性。
而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只有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才能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做好全局工作增添底气。
宣讲一号文件讲稿1
宣讲一号文件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宣讲我们公司的一号文件。
这份文件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全体员工的福祉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希望借此机会向大家全面讲解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大家都能从中找到激励自己的力量,积极投身到公司事业的建设中。
一号文件包含了公司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计划和战略目标。
在这份文件中,我们以“稳中求进,科技领先,以人为本”为总体思路,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增强创新能力,领先技术发展我们公司所处的行业十分竞争,想要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和不断发展的研发能力。
因此,在一号文件中我们明确提出要加强研发团队的建设,增加资金和人才投入,推进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二、完善企业管理,提高绩效水平企业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一号文件中我们强调了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提出要建立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流程优化,从根本上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积极调整公司的战略结构和资源配置,以达到优化产业链和提高利润率的目标。
三、努力打造企业文化,提高员工满意度员工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源,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和劳动力带来了财富之外的价值,因此我们再次强调在一号文件中要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们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充满团队合作、创新和积极向上氛围的工作环境。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四、积极开拓市场,实现业绩增长市场开拓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产业发展路径。
因此,在一号文件中我们再次强调了市场拓展和营销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将继续扩大销售网络和渠道,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 - 汇报材料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
”这是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新特征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新的开展阶段用统筹城乡开展新理念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金钥匙”。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立的重要组成局部,三者相辅相成。
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和人力资以及广阔的市场,农业现代化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持、辐射和带动。
协调推进“三化”,是破解我国当前开展中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关键环节。
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开展,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根底。
一、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作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开展道路,是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开展的必由之路。
新型工业化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是统筹城乡开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人口大国,假如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增强,现有的强农惠农政策就很难落实,更没有实力支持农村的根底设施建立、社会保障程度进步和传统农业改造。
统筹城乡开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首要的是紧紧围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用现代工业消费方式改造农业,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
应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开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开展农业。
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产业和企业集群,全面提升城乡产业集约集群开展程度,走“企业带产业、产业富农村”的开展路子。
红色大报学习解读中央一号文件PPT课件
“8”
个方面部署
第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 亿斤以上。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 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 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 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 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 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 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 调控。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 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
板促发展项目。编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 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 第四,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 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发挥大中城市就业带动作用。鼓励发展 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 性服务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2019年整理--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同志们: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并就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讨论与座谈。
下面,我结合近期自己的学习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一、今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的时代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
自1986年以来,时隔17年之后,于2004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
去年1号文件的主题是农民增收。
围绕农民增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农强农政策措施:首次对种粮农民普遍性实行直接补贴;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等。
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农民受益面之广、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没有的。
纵观全国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虽然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
人多地少、资源严重匮乏的趋势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二是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
三是虽然农民收入增长较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
四是虽然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
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是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制改革滞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
六是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
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同志们: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一号文件,并就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讨论与座谈。
下面,我结合近期自己的学习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一、今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的时代背景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
自198年以来,时隔___年之后,于204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
去年1号文件的主题是农民增收。
围绕农民增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农强农政策措施:首次对种粮农民普遍性实行直接补贴;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等。
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农民受益面之广、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没有的。
纵观全国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虽然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
人多地少、资严重匮乏的趋势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二是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
三是虽然农民收入增长较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
四是虽然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
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是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制改革滞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
六是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
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PPT课件
三、现代农业的特征
生产机械化 生产规模化 生产标准化 生产科技化
10
11
12
13
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 1、确定生产规模 2、规范生产技术 3、筹集资金 4、市场营销。
14
15
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 1、激活政府科技通过体系 2、建立大学科技推广机制 3、促进民营科技主体的发展
5
3、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应抓好 的重点工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
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提出一系列稳定
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一要抓农
业生产。要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粮食生产总要
求,继续实施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一揽子计划。二要抓物质技
所以,一定要突出重点,做出亮点。 2、借助外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10年8月,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办司魏西村党支部在街道办党委来 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咨询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在教授建议下,决定开发 “现实版开心农场”。经过一年发展,“开心农场”现已发展到120亩,约 1000份小农场被城里人租用,经济效益100万元。 3、激发干部的创造性 物质激励 权力激励 感情激励
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9、怎样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
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10、怎样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
24
八、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 体解读
11、怎样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 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12、怎样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 民财产权利?
1
解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讲稿
解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讲稿解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讲稿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下简称“文件”)发布。
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解读:一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背景,二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三是聚焦粮食安全。
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背景(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农业农村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质量,依托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议》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讲稿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09年12月27~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文件共五大类27条,五大类中有两条涉及城乡问题。
五大类为: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月3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即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表明今年将三农工作的重点琐定在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一主题上,这是新世纪国家连续第七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可见意义非凡。
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高度关注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眸成绩斐然,非凡2009年风采依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大背景就是30年改革农村的变化,体现了政策的传承连续性;小背景就是2009年农业发展状况,体现了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改革30年,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9、8%的增长速度独占熬头。
2008年经济总量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和二号经济强国日本,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任然取的了8、7%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与日本持平。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中国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复苏亟剂”。
中国现在一个星期可以创造改革以前一年的财富,真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改革30年,中国农村也成功地实现了农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而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步伐,聚焦“三农”具体有六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变化,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10616亿斤,创粮食连续6年新高,3年超万亿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同志们: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并就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讨论与座谈。
下面,我结合近期自己的学习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一、今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的时代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
自1986年以来,时隔17年之后,于2004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
去年1号文件的主题是农民增收。
围绕农民增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农强农政策措施:首次对种粮农民普遍性实行直接补贴;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等。
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农民受益面之广、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没有的。
纵观全国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虽然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
人多地少、资源严重匮乏的趋势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二是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
三是虽然农民收入增长较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
四是虽然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
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是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制改革滞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
六是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
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和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原创文章,尽在网络网络网。
基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了发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的1号文件既是去年1号文件的继续和延伸,又是中央对“三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中央对今年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及1号文件出台的惠民政策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今年中央农村政策的基调。
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农村视察时明确指出,行之有效的政策绝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绝不能收回,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
这三句话就是2005年中央农村政策的基调。
按照这个基调,中央提出今年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围绕这个总体要求,中央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政策集中指向着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民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生产力基础。
在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中央提出的重点是加强“六个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
三是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
四是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五是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
六是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
本着全面加强以上六个方面的能力,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
从大的方面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扶持农业发展方面,中央主要出台了三个方面政策:1、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
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
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
2005年,在国家扶持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我省今年已全面取消农业税。
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地方财政也可根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一定的补贴资金。
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继续实行化肥出厂限价政策,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打击假冒伪劣等坑农行为。
2、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
中央财政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
3、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
在稳定现在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
从2005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
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今年“1号文件”提出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操作原则:“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
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
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
” 另外,今年中央对农民新增的实惠还有: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进行补助的试点;实施奶牛良种繁育项目补贴等。
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方面还做出了一些新规定:要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
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
三、结合XX实际,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做为我们XX县,就是要在大张旗鼓地学习宣传1号文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把做好“三农”工作与加速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要积极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加大争取项目、引资金力度。
我们是特色农业大县,是水利大县,按照1号文件,在国家投资上,对口的项目很多。
全县上下都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研究政策,做好前期工作,切实加大争项目、引资金力度,力争使更多更好的涉农惠民大项目、好项目落户XX,通过项目实施与拉动,促进和改善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再引进1―2个像映武黄花集团有限公司一样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是要全力以赴办好第四届中国・绿色瓜果菜博览会。
近年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瓜果节、瓜菜节、绿色瓜果菜博览会。
通过举办博览会,进一步坚定了全县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可以说,办好博览会不权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行动。
今年,我们要继续办好第四届中国・绿色瓜果菜博览会,全县上下都要强化“当好东道主,办好博览会”的意识,积极行动,广泛参与,精心筹备,要以会为媒,广交朋友,招商引资,促进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提升特色农业。
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来整合农业资源,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采取企业化的组织形式来培育市场主体,使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搞活农产品流通。
要抓特色,上规模。
进一步把以四大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对于瞅准的产业,要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抓住商机,大干快上,在短期内实现规模扩张,形成规模优势、特色优势、产业优势。
要瞄准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领域,改变“经验农业”的做法,走“精准农业”的路子,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把农村建成新型工业化的“无烟工厂”。
要抓龙头,强加工。
要按照一个产业抓好一个龙头,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集中精力、财力,培育建设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积极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变成工业生产的前期车间和原料基地,真正做到使每一个龙头企业都有足够的产业基地做支撑,每一个产业都有相应的龙头来带动,使龙头企业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火车头”。
要抓市场,促销售。
要切实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外埠窗口建设;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扶持、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无公害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力度,创立绿色品牌,打造市场名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新型工业化。
加速新型工业化,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是基础。
我们要围绕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强县步伐,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主特色,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围绕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强攻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用足用活优惠政策,突出工业型、产业型项目,全力争取,重点突破;围绕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为工业发展建设原料基地,打造前期车间;以工业经济的发展,反哺农业,致富农民,统筹城乡,促进整个县域经济发展。
同时,抓新型工业化,决不是放弃农业片面地强调工业,而是把新型工业化放在战略的高度,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工业化的方式和手段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而实现农业的工业化、现代化,走具有地主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这个思路,上符合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得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下符合地方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