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2

合集下载

2023最新-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4篇】

2023最新-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4篇】

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4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文章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民族生命前行进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及练习篇一《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一、导入课前播放flash歌曲《松花江上》。

9.18,9.18,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寇的铁蹄揭开了悲剧的序幕,从这一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苦难与抗争……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关内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和思念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土地的誓言》。

(出示课件一:课题)在感受游子对故土热烈深沉的爱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出示课件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激情的语言。

2.体会作品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深入探究1、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每一个言语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端木蕻良为之付出如此浓烈而炽热的情感的土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出示课件三:快速阅读全文,找出具体描写土地的语句。

[速读]学生快速找出,明确:“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树,……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和“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学生大声朗读这部分文字。

(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来朗读语句)[选读]出示课件四:品读赏析这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词语来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那么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呢?请你以“这是一块()的土地”的形式来说自己的看法并找出文章中语句作为依据。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可能会得出这样的一些结论:丰富的、富饶的、神奇的、奇妙的、美丽的、美好的、生机勃勃的、充满活力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追问:如此的土地,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呢?小组讨论回答。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崇文博学 诚信尚德————————————————————敬业创新 笃行慎思——————————【明确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并领悟到文章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的比喻。

3、激励学生用雄健的精神克服困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其为其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的比喻,从中表现出作者的情怀。

【前置自学】1、搜集作者资料: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五四运动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2、了解写作背景: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

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

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在黑暗中徘徊,苦于找不到光明,精神疲惫。

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当时,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

3、生字词注音:逼狭 ( ) 崎岖 ( ) 阻抑 ( )解释:回环曲折: 。

亦复如此: 。

【展示交流】1、默读课文——思考“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

2、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雄健的国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合作探究】1.选择一些你最有感触的语段和语句反复朗读,并向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感受。

2、说说这些比喻句的含义:长江、黄河的奔腾—— 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浊流滚滚,一泻万里——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革命必胜、民主必兴。

【达标拓展】口语训练:(选一题向全班交流) 1、由“神五”的成功升天,你想到了…… 2、面对生活的困难,你将……【学后记】。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15、《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李大钊: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

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2、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从中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逼狭崎岖阻抑险峻一泻万里奇趣横生回环曲折亦复如是2、体会文章应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3、抓住割断的关键词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研读课文,讨论探究1、雄健的国民具有雄健的精神,“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结合课文内容阐释一下。

2、那么,作者的雄心壮志是通过比喻表现出来的,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3、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总结存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导学案二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导学案二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2、理解特定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2、揣摩文章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学习难点:揣摩文章比喻中蕴涵的哲理自主预习案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李大钊(1889-1927),字守长,人。

1918担任《新青年》主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2、写出字词或者注音,解释词语bī()狭.()崎.()qū()阻yì()回环曲.折()逼狭:崎岖:阻抑:一泻万里:亦复如是:浩浩荡荡:3、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感和情感(读出坚定、气势磅礴、雄健豪壮、勇往直前的语气)课堂导学案1、自由读第二节思考(1)“长江大河”比喻什么?(2)这一节介绍了长江大河奔流时遇到的哪两种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它们分别比喻什么?2、齐读3、4节思考:(1)这节中把人类历史上的生活比喻成什么?(2)当人在旅行时会遇到哪两种情况?分别是什么心境?(3)第4节在第3节的基础上范围缩小,谈到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时又是什么情况?(4)但在这样的道路上,我们又有何感受呢?(5)联系3、4节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感到“趣”味呢?(6)文中提到要感受这种趣味要靠什么精神?3、齐读第5节思考:(1)这一节中,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什么?(2)扬子江、黄河在向前流动时遇到困难了吗?困难是什么?(3)它们在遇到困难时是怎样流过的?(4)这里的“浩浩荡荡”比喻什么?(5)战胜困难后的扬子江、黄河是怎样的?(6)这里的“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喻什么?(7)如何理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共同讨论:1、“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1、“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什么?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词语,理清思路。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3.感悟雄健精神的内涵及其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诊断性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线字注音。

逼狭()崎岖()()阻抑()浊流()险(jùn)丛山(dié)岭2.怎样理解本文的题意?3.文章思路清晰,请你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图。

人类历史道路→()→()→中华民族史路→()。

4.李大钊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原文前后共用了四组比喻,请概述如下:(1)以比(2)以比(3)以比(4)以_ 比5.文中多次提到历史的道路不平坦,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

你是怎样理解“雄健的精神”的?【巩固性练习】6.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艰.难(jiān)逼狭.(xiá)崎.岖(qí)B.境.界(jìng)断崖.(ái)险峻.(jùn)C.叠.岭(dié)魄.势(bó)险阻.(zŭ)D.旅.途(1ŭ)浩荡.(dàng)雄健.(jiàn)7.本文说理通篇使用比喻,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有人认为今日中华国运已不再艰难,因此雄健的国民、雄健的精神已没有二十世纪初那么迫切。

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9.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词,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2、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李大钊,李守常,河北乐亭人。

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

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在这篇教学设计>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被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意在动员更多的人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事业成为全民事业。

预习达标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汉字注音。

①一xiè______千里②丛山dié_____岭③险jùn______ ④阻yì______⑤逼xiá______ ⑥qíqū________ ________ ⑦奇趣横_____生⑧浊_____流滚滚2.解释词语。

雄健:逼狭:崎岖:一泻万里: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合作探究⒈整体感知: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2.句段品读(1)“老于旅途的人”对“平坦”和“崎岖”两种境界,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请用文中句子回答。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逼狭__险峻__崎岖__阻抑__一___千里(xiè)___山叠岭(cóng)
绝壁断___(yá)___流滚滚(zhuó)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狭()__浊()__境()__峻()__侠()__蚀()__竟()__竣()__竞()__俊()__
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整个词语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①“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②文中“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精神,现在还需要这样精神吗?
③文章二、三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二段与第三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④作者为什么要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联系起来?
3
评价与反思:
①浩浩荡荡:②一泻千里:③亦复如是:④奇趣横生:
四.根据课文把下列对象的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①民族生命的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类历史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艰难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段:以长江黄河为喻比喻民族精神的伟大坚强。
全文用江河奔流为喻,突出表现了雄健的民族精神所蕴含的壮美趣味,表现了革命先驱豪迈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比喻,其含义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后,全班交流并明确:
1、作者用长江黄河的奔腾向前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2、用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3、用“平原无际、一泻千里”的景象比喻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4、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5、用长江黄河穿越沙漠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在艰难斗争中前进等等。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精选6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精选6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精选6篇)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感情过程方法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精神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会比喻说理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对于散文仅能初步了解,而对于说理性强的随笔杂文类的散文就很难理解。

虽然本文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然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不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

而且由于说理性强,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又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着力引导,以达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豪壮情怀揣摩语文浩荡雄奇的语言及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学过历史应该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

这其中有过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辉煌;也有过艰难挫折曲折坎坷。

尤其是近代以来,我们更是陷入外强入侵、内乱不断、民生凋敝、国破家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可以说是灾难深重。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正是在这一艰难的国运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其中就有中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著名说理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作者简介:(课件展示)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4)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法指导:(1)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

学习时既要弄清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2)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另外,可自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及作者情况的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预习· 导学:1、走近作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逼狭__险峻__崎岖__阻抑__一___千里(xiè)___山叠岭(cóng)绝壁断___(yá)___流滚滚(zhuó)3、形似字注音组词狭()__浊()__境()__峻()__侠()__蚀()__竟()__竣()__竞()__俊()__4、大声朗读课文。

(提示:节奏鲜明、语调明快、雄健、声音洪亮,铿锵有力。

带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主义。

)5、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艰难的国运”是怎样的一种命运?6、“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二、学习· 研讨:1、紧扣“艰难”“雄健”两个关键词解读课文内容,说说两个词各自的两层含义。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2、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什么是雄健的精神?3、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5、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导学目标:1积累“逼狭、崎岖、阻抑、亦复如是”等词语。

1朗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与文中精彩比喻所蕴含的情理。

3感悟雄健的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二导学时间:两课时三导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四导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课前导学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xiè)千里丛山(dié)岭险(jùn)阻(yì)逼(xiá)(qíqū)⑵搜集并整理好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李大钊:写作背景:⑶放声朗读课文三次,边读边画出你认为不理解的词或句为上课做准备。

⑷默读课文两次,用词语概括出本文语言特色课堂导学㈠创设情境、激情导入㈡激情朗诵、整体感悟⑴根据文题猜读课文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学法指导】你可以依据题目解读内容:先抓住关键词语再捕捉隐含信息。

本文文题的关键词是,文题所隐含的信息⑵预习作业情况反馈并补充交流作者简介与背景资料。

⑶朗读课文、感受语言①先找位男生范读,要求以慷慨激昂的情绪感染大家。

②齐读共同感受本文语言特色。

⑷听读课文,归纳各段大意。

【提示】抓住各段中的中心词和关键句进行概括⑸课堂小结:本文层层深入地表达思想感情,全文行文思路是:人类历史道路→→人类历史生活→→课堂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应该__________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__________,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__________险阻的道路。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__________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A、献出歌曲艰难建设B、拿出歌曲崎岖建设C、拿出曲调崎岖建造D、献出曲调艰难建造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B本文是用散文形式写的一篇民族精神颂。

C文章通篇使用比喻,说理与抒情相结合,气魄豪壮,意味隽永。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总( 19 )课时设计人:肖风云审核人教师寄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目标1、2预习任务一.掌握下列基础知识:1.读一读,写一写。

逼狭.()崎岖..()雄健.()浩荡.()2.查一查,理解词义。

逼狭: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________(体裁)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该文写于_______年,“艰难的国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河北乐亭人,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预习诊断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

B.课文通篇使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

C.课文中作者所说的“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D.课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一句告诉我们: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这种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一样浩浩荡荡,应该有沙漠、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

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B.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C.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2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初2010级语文备课组曹鹏飞学习流程一、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疏通生字,理解疑难词含义;2.了解本文的作者李大钊的生平经历。

预习内容: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逼狭bīxiá险峻xi?njùn崎岖qíqū阻抑zǔyì一泻千里(xiè)丛山叠岭(cóng)绝壁断崖(yá)浊流滚滚(zhuó)二.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李大钊的生平经历。

李大钊(1889-1927),字守长,河北乐亭人。

1918担任《新青年》主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二、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综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理解课文中所用比喻的含义,初步掌握比喻说理的方法;3.感悟和理解文中所表达的雄健精神,树立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在“五四”之后,当中华民族面临崎岖险阻的严峻时刻写下的,全文运用了大量形象贴切的比喻,说明了在艰难的国运下,必须有雄健的精神,才能胜利前进的道理,今天读了,联系我们的思想实际,仍能给我们很大的感染与启迪。

二、整体感悟1.以课文第1、2段为例,引导学生试读和体会,标出节奏和重音,把握好语气,先由教师范读,再让学生练读。

2.按上述方法,请学生标出课文第3、4、5段的节奏和重音,并练读1遍。

3.在小组内试读,并互相点评指正。

4.全班齐读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三、自主学习独立阅读、分析、评点,整体感悟课文,理清各部分的含义,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由师生共同讨论。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所言“雄健的精神”、“趣味“及文中的比喻。

3.学习前辈雄健的奋斗精神,让人生出彩,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预习反馈:1、作者介绍:
2、背景介绍:(写在导学案本上)
3、自渎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合作探究:1、说说下列词句比喻什么?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①长江大河:
②扬子江黄河:
③“浩浩荡荡”:
④“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⑤“曲折回环”“崎岖险阻”:
⑥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⑦“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表现作者:
2、你认为文中“雄健的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的关系”?
4、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合作交流:
点拨提升:
拓展延伸:1、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途中.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为什么?
2、练习卷。

3、课下讨论:“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导入整个世界的历史都是瞬息万变的,有时候一次战争、一次灾难就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次的战乱、政治动荡甚至自然灾害,但是中国始终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人民。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三、阅读与讨论1. 请认真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家庭和身份有哪些?(2)故事中的灾难有哪些?导致的后果是什么?(3)故事中的治理措施有哪些?究竟有没有奏效?(4)故事中的反应有哪些?有什么区别?2. 针对每一小节故事,组员们自行制作一张关键词总结式的表格,然后对表格进行比对、总结讨论。

四、总结中国人民有着向上的力量,即使面对再大的灾难,即使经历再多的波折,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包容、坚韧和创造力,都是令人敬佩的。

同样的,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拥有这一种价值观和向上的精神,以应对未知的挑战,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通过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在面对灾难和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包容、坚韧和创造力。

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唯有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不断学习和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够化解各种危机和困境,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壮大中华民族。

因此,我们需要拥有向上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背景介绍本篇导学案涉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主要围绕着“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这两个主题展开。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战乱和政治变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和事件,这些都为后来的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 学会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3. 改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4. 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爱国热情。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一、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介绍作者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

一九二二年七月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

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坚贞的崇高品质。

3、字词学习(积累“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二、合作、探究、展示:(一)整体感知1、有感情朗诵,初步感知课文。

①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标题,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②当时我们面临怎样“艰难的国运”呢?③下面快速阅读课文,并归纳各段内容。

(二)研读课文1、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2、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

)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三)品味语言1、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

①有时流到很逼狭..,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的境界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②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故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

③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④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一成其起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导学案大庙小学钟应国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3.在朗读品味中感受比喻的妙用。

4.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和爱国情怀。

一.自主学习1.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2.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3.掌握字和音逼狭——阻抑——-奇趣横——生浊——流滚滚4.理解词义雄健逼狭险峻崎岖阻抑丛山叠岭5.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二.合作探究1.“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温馨提示:由此可见,“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

“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

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

(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2.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温馨提示: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学法指导】
文章使用了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

作者在说理。

在鼓动人民大众;又在抒情,抒发豪情壮志。

比喻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值得反复品位。

【预习导学】
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__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作者是______ ,字______,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_者,___(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_ ”。

本文是一篇(体裁)。

2.给汉字注音。

①一泻_ 千里②丛山叠_____岭
③险峻_____ ④阻抑____
⑤逼狭__ ⑥崎岖_______
⑦奇趣横_ __生______ ⑧浊______流滚滚
3.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浩浩荡荡——
②奇趣横生——
【学习过程】
1、通读全篇,怎样理解“艰难的国运”?
2、怎样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2、分别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拓展延伸】
1、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例: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2、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学习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3、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4、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5、请你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三、思考讨论: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四、课内语段阅读:
1.第二节写“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目的在于阐述民族生命的进程是。

2.选文第三节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和两个“趣”?
3.选文第四节“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中,“壮绝的景致”指的是,例如:
五、学习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