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简报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简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及反思新林三中邓会艳教材分析:《杨修之死》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 而《杨修之死》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开篇曲《临江仙》,《三国演义》开篇就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英雄众多,今天我们就从中淘出两位英雄来学习一下,他们就是——杨修、曹操。
介绍杨修、曹操、《三国演义》、作者及本文故事发生的背景(课件演示)。
二、自学检测:1、将下面的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授人以渔:如何阅读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 ,环境)三、整体感知:泛读、把握情节围绕着曹、杨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选文讲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温馨提示:概括每个故事不超过十个字)精读:分析人物性格:杨修:恃才放旷、耍小聪明、锋芒毕露……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忌才妒能……赏读: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杨修之死精品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第一章:杨修简介1.1 学生了解杨修的背景信息,包括他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1.2 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如聪明才智、敢于直言等。
1.3 引导学生思考杨修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挑战。
第二章:杨修与曹操的关系2.1 介绍曹操与杨修的相识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2.2 分析曹操对杨修的信任和猜忌,以及这种复杂关系的成因。
2.3 引导学生探讨曹操与杨修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心理博弈。
第三章:杨修之死的背景3.1 介绍杨修死亡的背景和原因,如曹操的疑心和杨修的言行不慎等。
3.2 分析杨修死亡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如三国时期的动荡和权力斗争等。
3.3 引导学生思考杨修之死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第四章:杨修之死的经过4.1 描述杨修被曹操下令处死的过程和细节。
4.2 分析杨修在被囚禁和处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态度。
4.3 引导学生探讨杨修之死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如忠诚与背叛、勇气与无奈等。
第五章:杨修之死的教学总结5.1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杨修的形象和杨修之死的重要性。
5.2 引导学生思考杨修之死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如坚持原则与适应环境的关系等。
5.3 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杨修之死的意义和价值。
六章:曹操的性格与决策6.1 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如狡猾、多疑、果断等,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他的决策。
6.2 探讨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反映出他的领导风格和权力观念。
6.3 引导学生思考曹操的决策对杨修之死的影响,以及从中可以窥见的曹操的治国理念。
七章:杨修的聪明才智7.1 探讨杨修的聪明才智在曹操面前的表现,如猜灯谜、解难题等。
7.2 分析杨修的聪明才智如何赢得曹操的赏识,却又招致曹操的猜忌。
7.3 引导学生思考聪明才智在政治斗争中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在保持才华的避免触怒权贵。
八章:杨修之死的意义8.1 分析杨修之死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如何成为了忠诚与背叛、勇气与智慧的象征。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024)第11课《杨修之死》 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课题组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①学习通过故事来呈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②驾驭一些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①以小组探讨,个人感悟为主,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征;②探讨杨修之死的缘由。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小说及古典文化的爱好,体会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1、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2、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3、探讨杨修之死的缘由。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设计:一、导入新课:(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同学们,从刚刚的音乐当中你听到了什么?(人吼、马嘶、战场厮杀之声……)关于《三国演义》和作者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学生谈文学常识,老师进行归纳,以课件形式演示。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英雄众多,今日我们就从中淘出一位英雄来学习一下,他就是——杨修。
介绍本文故事发生的背景(课件演示)。
二、自学检测:给加点字注音并释义:①庖(páo)官: 厨师。
②主簿(bù):文书之类的官。
③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④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⑤分食讫(qì):完毕。
⑥大簏(lù):竹器。
⑦谮(zèn)害:诬陷,中伤。
三、泛读、整体感知: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要求学生分别复述故事内容),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激励学生设计表格回答)2、“鸡肋事务”是杨修之死的导火线,而后六件事从记叙的依次角度来看是什么依次?有何作用?明确:插叙作用:交待清晰事务的来龙去脉,深刻地提示了杨修被杀的真正缘由,也展示了杨、曹二人的性格。
3、精读:分析人物性格:(合作探究)4、赏读: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两位人物跃然纸上,如此显明,究竟作者用了什么好方法让他们活起来的呢?(学生探讨,老师归纳)刻画人物用描写的方法: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本文还用了典型事例,选材精高当,事务短小,展示最关键的细微环节突出人物特点。
2023最新-《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
《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杨修之死》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教学重点:篇一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杨修之死》教案篇二教学内容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比赛和辩论比赛。
教学过程一、复述故事(10分钟)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即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3.教师总结:杨修被杀,是杨、曹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呢?小说中断了叙述的线索,插入了有关杨、曹矛盾的由来。
这段插叙用“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句话过渡,连续叙述了六件事,从而深刻地提示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也展示了杨、曹二人的性格。
这六件事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写杨修不看对象,不分时间、场合,一味地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个性特点,结果是自取其祸。
这一类包括四件事。
第一件事,曹操于进退兵之事上犹疑不决,以“鸡肋”为夜间口号,被杨修猜透其心事,曹操大怒,“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第二件事: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不置褒贬而去。
杨修捅破迷底,令人改筑围墙。
曹操知道后“心甚忌之”。
第三件事:杨修用拆字的方法把“一合酥”分给众人吃了,玩笑开到了主帅头上,并有讥笑曹操字写得不合规范的嫌疑,曹操对这事表面“虽喜笑,而心恶之。
”第四件事:曹操编造了梦中杀人的谎话,而杨修却有意揭露其谎言:“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语道破了曹操不可告人的心事,这自然更引起了曹操的极端厌恶;“操闻而愈恶之。
”第二类写杨修干预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
这才是杨修被杀的真正直接原因。
第五件事:为了扶持曹植作曹操的继承人,杨修向曹操密告曹丕用筐装人人府,结果中了吴质的计策,反给自己招来了诬告曹丕的嫌疑:操因罐修谮曹丕,愈恶之。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领会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剖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忠诚、聪明、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领会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讨论:(1)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详细分析课文内容,解读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推荐相关阅读材料。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练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评价: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汇报课教案(杨修之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杨修之死》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内容,探讨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杨修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 分析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历史背景。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3. 案例分析法:以杨修的事迹为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杨修的事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探讨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5. 案例分析:以杨修的事迹为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历史背景和关键词汇的掌握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心得体会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杨修事迹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以及对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七、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杨修之死》及相关的历史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历史背景。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等,用于板书和讲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阅读课文《杨修之死》。
2. 第2周: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3. 第3周:分组讨论,探讨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反思总结心得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修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曹操面前的才华表现,理解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和深远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1.2 教学重点杨修生平事迹的掌握,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和深远影响的分析。
1.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和深远影响。
1.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杨修之死》。
1.5.2 课堂讲解讲解杨修的生平事迹,重点讲解杨修在曹操面前的才华表现。
讲解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的心理和当时的政治环境。
讲解杨修之死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杨修之死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5.3 课堂互动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和深远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1.5.4 课堂小结1.5.5 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和深远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杨修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曹操面前的才华表现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和深远影响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2.2 教学改进在课堂讲解环节,可以加入更多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
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杨修之死的深远影响。
2.3 教学收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六、教学内容拓展6.1 教学目标通过拓展教学,使学生了解杨修在其他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6.2 教学重点杨修在其他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分析。
6.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并分析杨修在其他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
6.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反思总结心得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杨修之死》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语文》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心理和命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杨修的聪明才智,培养对人才的尊重和珍惜。
(2)认识历史的局限性,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3. 案例分析法:以杨修为例,分析其性格、心理和命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杨修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
4.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情节,深入剖析杨修的性格、心理和命运。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杨修之死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对人才的尊重和珍惜。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课文《杨修之死》的理解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展示出较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改进:(1)在自主学习环节,可以适当增加课文的阅读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杨修的一生。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导言杨修(公元5年~公元18年),东汉末年名士,曾官拜幽陵令、始安太守。
他的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作为荀子的门生,他对荀子学派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所突破。
然而,他在公元18年被汉成帝所杀,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人物。
本文将探讨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并从历史学和人文学两个方面分析杨修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公元18年,汉成帝死后,其外戚王氏掌权,铲除反对势力,尤其是东海王刘衡一派。
杨修的岳父是刘衡旧部,他提出刘衡的儿子刘玄为皇帝,招揽左右,成为一个有力的反对势力。
此时,杨修已身处朝廷,担任尚书令,有着一定的权力地位。
王氏为了削弱反对势力,将其打入“营党自乱”的大营高地,欲借此机会弄死杨修。
杨修中计,来到一座被设置了机关的台阶,被推下而死。
二、杨修之死的原因1.政治原因杨修在朝中有着相当高的政治地位,且与反对势力有所牵连,王氏便借机除掉了他。
2.文化原因杨修是一个文学家,他主张“群经易传,道术分明”,反对经学教条主义。
然而,当时经学主导,文化界不容异己,对杨修的思想产生排斥。
3.人性原因虽然王氏是杨修的表姐,但她看重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不顾表亲情分。
三、杨修之死的影响1.历史人物的遭遇杨修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官场黑暗的一面,也象征了文化界对异己的排斥。
他的悲剧成为历史人物的经典代表。
2.思想的传承杨修倡导“以文为官”,主张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悲壮气氛的鼓舞杨修被害的悲壮外在鼓舞了后世人物的振奋,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杨修的价值与意义1.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杨修的遭遇令人唏嘘,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表达方式也备受批评,对他的人格和价值产生了备受争议的争议。
2.文学成就的突破杨修的文学成就得到了许多后世文学家和散文家的赞赏和推崇。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反思总结心得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概括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人生、社会、历史的认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概括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课文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3)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
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用于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
3. 阅读法: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写作练习法:用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作者、背景和基本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分析:讲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心理和作者写作手法,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5. 课内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后写作任务中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3. 领悟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杨修之死》的阅读与理解。
2. 杨修的性格特点分析。
3. 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杨修之死》的阅读与理解。
2. 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3. 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2.2 教学难点1. 对杨修复杂性格的理解和分析。
2. 对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杨修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2 教学手段1.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杨修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性格特点分析: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杨修的形象。
4.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分享自己的感悟。
4.2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引发全班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教学反思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曹杨之间的故事。
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1、点拨法、激趣法;2、小组讨论学习法;3、文献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歌词写出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但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中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依然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杨修二、人物简介:1、杨修:字德祖,汉太尉杨震五世孙。
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
才华过人,思维敏捷。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汉献帝时期写天子以令诸侯,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汉献帝封其魏王。
三国时期实力最强。
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龟虽寿》、《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曹操集》。
三、整体感知、研读、合作、探究课文1、曹操为什么要杀修?导火索是什么事?罪名是什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明确: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导火索:鸡肋事件罪名:惑乱军心”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整理文章结构、体会插叙作用明确:插叙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曹操、杨修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4、归纳分析人物形象:5、讨论探究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教师点拨明确:就小说解读而言,以上三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
最新-《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小组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分析语言,分析概括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性格。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要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资料助读,了解背景;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简要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死因,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开拓延伸,借助网络了解《三国》;联系实际,反观自我,知得失、明方向,谱写人生新篇章。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欣赏下面这首诗:杨修之死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首诗评价了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杨修到底因何而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杨修之死》。
二、出示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三、资料助读展示相关背景资料:(说一说)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2023最新-初三上册《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
初三上册《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三上册《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杨修之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教学难点确立为: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赏读法品析法交流法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三国演义》主题曲作为课题出现后的音乐)1、随着一曲《临江仙》,把我们带进了悠远、厚重的三国历史中。
三国的真实史实经过罗贯中的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名著不仅给我们展现了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咀嚼品咂的小故事。
今天我们这篇课文《杨修之死》就是其中一个意味悠长的故事。
2、让我们在学习之前先了解我们这位伟大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三国演义》。
(多媒体课件显示):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反思总结心得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杨修之死》全文;(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人物形象;(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2)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3)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2)杨修与曹操、杨修与杨氏家族之间的关系;(3)如何正确评价杨修的人生价值。
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杨修之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要求学生划记生字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知识;(2)分析杨修与曹操、杨修与杨氏家族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杨修的人生价值。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提醒学生课后加强背诵和练习。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杨修之死》;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深入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关人物形象;五、教学反思与总结心得:1. 反思教学过程:(1)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困难;(3)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杨修之死2. 课程类型:语文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对象:高中5.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c.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性格命运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杨修的历史背景和其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
2.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杨修之死》一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如聪明过人、恃才放旷等,并讨论其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4. 社会背景分析:讨论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如群雄割据、士人地位等,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杨修的命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杨修的死因,是从个人性格还是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杨修的历史背景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的短文,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对其命运的影响。
学生应能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展现出对历史人物性格命运的思考。
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比较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杨修的文献或小说,如《三国志》中的杨修传记,比较不同文献中对杨修的描述和评价。
2. 电影欣赏:播放电影《三国演义》中关于杨修之死的片段,让学生通过影像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分析。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反思总结心得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评价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学会从文化背景角度,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3)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2)如何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杨修的历史背景及作品概况。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他们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2)引导学生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5. 创意写作:(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充分展示个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评价他们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五、教学反思总结心得:1.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第一段
1.為甚麼曹操會把夜間口號定作 「雞肋」? • 曹操正為漢中之戰進退不得 而煩惱,正好廚子拿雞湯給他, 碗中有雞肋,正中他心事
單元一 《楊修之死》
7
2.為甚麼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 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 程?
• 「雞肋」是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的東西
第二段
• 楊修從口令「雞肋」中得知曹操 正處於進退不得的窘境,有退兵之 意
和《三遂平妖傳》等
單元一 《楊修之死》 3
閱讀焦點 P1.5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 第七十二回,事件發生在魏 蜀 漢 中之戰的最後階段 •文中記述了有關楊修的七件事情。 •文中先交代楊修被曹操斬首的經 過,然後通過倒敍手法記述他觸怒 曹操的六件往事
單元一 《楊修之死》 4
默書 + 硬筆書法 16/9 (三) WS p.3
1. 背默:《楊修之死》段4 2. 讀默:《楊修之死》段2 (雞肋者…準備歸計) 3. 詞語: 肺腑、造言、轅門、半晌、譖害 4. 課外:《列車上的偶然相遇》 段4:首2句
單元一 《楊修之死》 5
一詞論楊修 P1.6 Q1
楊修之死和他的哪種性格有關係?
膽大衝動 膽小懦弱
恃才放曠
心細如塵
單元一 《楊修之死》
過渡詞
如「因為 ⋯⋯所以 ⋯⋯」
過渡句段
即在每段末句跟下一段 首句之間,用一個句子 或一個段落連接起來
單元一 《楊修之死》 25
寫作技巧--過渡銜接
在本文中起了過渡銜接作用的句子: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作用是:
• 指出楊修為人放曠,屢犯曹操之忌, 是他致死的原因 • 令文章轉為敍述楊修過去的事情,使 段落過渡自然
闊門事件 夢中殺人事件 遠因 鄴門事件 近因
雞肋事件
導火線
單元一 《楊修之死》 21
寫作技巧--倒敍法
• 倒敍法指先敍述事件的結果,然後再記 述事件的起因和經過的寫作手法。
產生懸疑的效果
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單元一 《楊修之死》
22
寫作技巧--倒敍法
• 文中記述了和楊修有關的七件事情,事件 的敍述次序是怎樣的?
單元一 《楊修之死》 14
第七段
8.為甚麼曹操會以為楊修誣陷曹丕? • 吳質知道曹丕以竹箱運自己入府的 計劃被楊修識破,便將計就計,結果 曹操查得竹箱中裝的是真的絹疋,以 為楊修有意中傷曹丕
單元一 《楊修之死》
15
第八段
9.為甚麼曹植斬殺門吏之後,
曹操覺得他很有才能?
• 覺得曹植懂應變,做事果斷
單元一 《楊修之死》 26
雞肋事件 鄴門事件 答教事件
單元一 《楊修之死》 23
闊門事件 吳質事件
一合酥事件 夢中殺人事件
寫作技巧--倒敍法
若把故事改為用順敍法寫成,敍 述的先後次序應該怎樣調動? • 把「雞肋事件」放到最後
單元一 《楊修之死》
24
寫作技巧--過渡銜接
過渡銜接
運用過渡詞或過渡句段,把上下文銜接起來,使 段落之間能承上啟下,過渡自然,結構更緊密
中二 單元一
悠然我思(記敍詳略與記敍方法)
《楊修之死》
羅貫中
單元一 《楊修之死》 1
單元一 學習重點
1 2 3 4 理清篇章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結構—過渡銜接 認識倒敍法 認識記敍的詳略
單元一 《楊修之死》 2
作者檔案--羅貫中 P1.5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 生平不詳 •相傳他曾拜施耐庵為師,幫助施耐 庵整理修改《水滸傳》 •今存署名羅貫中的作品,除《三國 演義》外,還有《隋唐兩朝志傳》
有哪些會讓你們感到「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事 物?為甚麼?
單元一 《楊修之死》 8
第三段
3.曹操聽到楊修的 回答後,如何對待 楊修?
• 命刀斧手斬殺楊 修,並將他的首級 掛於轅門示眾
單元一 《楊修之死》 9
第五段
4.曹操知道楊修猜中了自己寫「活」 和「一合酥」的心意後,有甚麼 反應?
• 「活」: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 「一合酥」:操雖喜笑,而心 惡之。
單元一 《楊修之死》 10
第五段
5.楊修見到曹操在酥盒上 寫的字後,他有何反應?
• 楊修取匙分予眾人同吃
單元一 《楊修之死》 11
為甚麼楊修兩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意, 曹操反而有這樣的反應呢?這反映了 曹操怎樣的性格?
• 曹操嫉忌楊修的聰明才智,能看通 自己的心思 • 反映曹操愛賣弄才智、多疑猜忌
單元一 《楊修之死》
單元一 《楊修之死》 18
篇章主旨
通過楊修被曹操斬首一事,指出 楊修恃才放曠,多次得罪曹操而 不自知,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單元一 《楊修之死》
19
默書成績優異
黃政 – 102分 謝詠彤 – 84分 黃綽瑩 – 79分
單元一 《楊修之死》 20楊修之死的七件事分別屬 近因、遠因,還是導火線。 吳質事件 一合酥事件 答教事件
12
6.在第6段中,作者怎樣描述曹操的 虛偽奸狡? 奸狡:曹操恐有人在他睡覺時刺殺自 己,謊稱自己會在夢中殺人
虛偽:假裝自己在夢中殺死為他蓋被 的近侍,然後痛哭一場,並厚葬侍衞
單元一 《楊修之死》 13
第五段
7.楊修在近侍下葬時說的話是 甚麼意思? • 楊修識穿曹操的詭計,指 出曹操並非真的會在夢中殺 人
單元一 《楊修之死》
16
第八段
作者寫曹植斬殺門吏一事在文中有 甚麼作用? • 這一事是楊修所教 • 曹操認為曹植這樣做很有才能, 側面刻畫楊修的 機智果敢
單元一 《楊修之死》
17
第九段
10.為甚麼曹丕要收 買曹植左右,偷「答 教」來告訴曹操? • 曹丕猜想曹操知 道曹植對軍國之事對 答如流,是因為得到 楊修的幫助,並非 「真有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