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当今社会,人人关注健康,追求健康,何为健康?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
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
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20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
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亚健康是处于疾病与健康间的不良状态,任其发展,后果堪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如何尽早发现和干预,使其恢复健康,已是世界各国人民日益
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亚健康的形成和危害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是:精神欠佳,机体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待人处事较差,适应
能力下降等。
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过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70%。亚健康状
态会明显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在亚健康人群中,高级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脑
力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占了很高比例,可导致社会创造能力和正确决策能力的下降。
亚健康作为不适状态,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转化为器质性疾病,大多数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状态转入的,个别会出现无病兆猝死、过劳死等现象。
当今社会,慢性病和亚健康的高发生率,已成为广大人民健康的威胁,也是导致医疗费用大
幅上涨和“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因此,重视亚健康,干预亚健康,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共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高
的健康水平;重大疑难疾病治疗的困境需要医疗重心前移;减少医疗投入、减轻经济负担需
中医角度看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龙源期刊网
中医角度看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作者:周姗姗王新本贾孝荣
来源:《现代妇女》2015年第11期
中医自古讲究“治未病”对亚健康有独到的认识。中医认为机体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维持人体阴阳气血、升降出入的相对平衡。其理论体系中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为:劳逸失衡、情绪不稳、年老体衰等致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肝失疏泄则容易导致情志的异常。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形式,而由一组相关症状和体征为依据,作为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反映的“证”,是中医状态辨析的基本对象。虽然中医学中并未明确提出亚健康一词,但在许多内伤杂病表现的证,即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现象,笔者认为应该就是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体质是在人群生理共性的基础上,不同个体的生理特殊性。体质是决定健康、亚健康及
疾病的条件和基础,研究表明,中医体质对亚健康的发生发展有很重要影响,亚健康状态与偏颇体质,尤其是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关系密切。痰湿质是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的首要危险因素,痰湿体质的形成原因是过食辛燥刺激、肥甘厚味,生活方式不健康,应酬多,缺乏体育锻炼,久坐少动,工作压力大。其次是气虚质,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体正气不足时,脏腑功能会低下,进而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而亚健康状态正是人体阴阳气血失调不足,五脏功能低下的表现。
中医主要以不同的生理反应类型(体质)与不适的功能反应状态(证型)为重点,而现
代医学所着眼的重点却是“病”,说明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具有其独特性。而在治疗方面,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克服了许多有症状而无疾病的困惑,使遣方用药有的放矢,收获满意疗效。另外利用中医养生方药来调理气血阴阳,改善脏腑功能,加之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治疗、针灸、拔罐、背部刮痧、推拿按摩等非药物自然疗法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能使人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
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解决亚健康问题
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解决亚健康问题
·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治未病通过中医理论解释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能够对亚健康的防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治未病思想调理亚健康状态包括两层含义,即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以及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调理是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性的,是对人们的生理、心理进行调节和疏导的过程。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由于亚健康人群比例十分庞大,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亚健康相关学科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中医治未病思想来指导亚健康调理、解决亚健康难题是很好的切入点。
亚健康是指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一些功能性改变,作为一种中间状态,既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虽有症状或体征,但又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多数情况下,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亚健康居中,其上游部分与健康重叠,其下游部分又与疾病相重叠,重叠部分则因界限模糊而不易区分。根据亚健康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交往亚健康。实际上,上述3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
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均与亚健康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多种应激因素综合作用有关。亚健康还会明显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行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司机、飞行员等)。此外,亚健康还易导致心理、精神疾患,日久可明显影响健康或寿命,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社会伤害。
【每周两课】《亚健康调理师》(五十二)——经络辩证法
【每周两课】《亚健康调理师》(五十二)——经络辩证法
------- 每周一、五为大家倾情奉献 ------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科院《亚健康调理》
第四节经络证治
经络证治是以经络学说为主要依据的辨证论治方法,主要是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包括经络的交接、交叉、交会关系)、属络脏腑、联系器官、生理功能、病候特点等来确定疾病的经络归属,从而选择相应的经络治疗方法。与脏腑相比,经络有深入浅出的循行方式,分布于肢体的一定部位,联系一定的组织器官,具有浅行体表的特点。所以,经络证治多适用于体表部位的肌肉、关节、组织、器官的病变。经络学说是针灸医学的理论核心,针灸辨证论治也必须突出强调经络证治这个核心。
经络病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经络病证包括经络所属的脏腑病证在内,合称“脏腑、经络病证”狭义的经络病证则是指脏腑以外的肌肉、皮毛、筋脉、骨节以及五官九窍的病证,常见的有局部红、肿、热、痛(拒按)、抽搐的实性病证和肢冷、麻木、痿软、瘫痪的虚性病证。
十二经脉作为经络系统的主体,在经络证治中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现分经络辨证和按经论治两部分叙述之。
(一)经络辨证
《灵枢·卫气》篇说:“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灵枢·官能》篇说:“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灵枢·经脉》篇将各种不同的病候按十二经脉系统予以分类,这是经络辨证在《内经》中的最早体现。《伤寒论》关于六经辨证的学说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内经》的学
术思想。《标幽赋》云;“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明代张三锡《经络考》说:“脏腑阴阳,各有其经,四肢筋骨,各有其主,明其部以定经。”围绕经络这个核心进行辨证,复杂的证候即有所归属。还可以有的放矢地指导循经取穴,选择归经药物,而大大增强治病效果。
中医看病:分型辨证论治5种类型
中医看病:分型辨证论治5种类型
亚健康,对于每个人尤其是白领是硬伤。白领常有久坐、久视、久劳等伤身工作方式。白领一直被冠以精英,但早期疾病不可不防,分型辨证论治5种类型,有助将疾病化解于早期。
1、肝肾亏虚型
有长期在外饮酒应酬,谈被过度者,先伤其肝肾。引发精神萎靡、畏冷身重、体力不支、失眠多梦、性欲冷淡、腰背酸痛等。
论治方法:先戒烟酒,并增强腰部、颈部锻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2、湿邪内阻型
全身脏腑功能紊乱,引发时而感觉热时而感觉冷,即温热内蕴、
寒湿滞留,容易患感冒、低烧,机体抗病毒能力较弱。
论治方法:少油腻、少烧烤,增加运动量,保证作息规律,以扶正祛邪方消除症状。
3、阴虚火旺型
工作时间太长,心情易怒、易烦躁。身重、口腔溃疡、眼花耳鸣。论治方法:多蔬果、少研究、少烧烤、少辛辣,增加有氧运动训练如游泳、慢跑。
4、气滞血瘀型
自身体虚,加上工作劳累引发脏腑受损,有性功能减退、胸闷心慌、力不从心。论治方法:非食疗可以解决,应及时就医。
5、心脾两虚型
心神不宁、忧思过度,恐伤及心脾。导致健忘、食欲减退、短时间体重骤增、骤降。论治方法:劳逸结合,宁静致远,多服用安神健脾食物和中药材,适当增加运动量。
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的干预
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的干预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
等的称谓。由于亚健康的表现错综复杂,一般没有病理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故该现象还没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往往只简单地认为与工作疲劳有关,很少作系统的防治,但长期的亚健康状态未得到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据调查研究,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多为35-45岁之间的脑力劳动者,分子、企业管理者、机关管干部中70%以上者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志不畅,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暂时失去相对平衡,但尚未发展为疾病的中间状态。
由于亚健康状态极易导致精神疾患和生理疾患,所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逐渐被重视起来,中医辨证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治未病”的内涵在《丹溪心法》中就有记载“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中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与现代的亚健康理论非常相符。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
1/ 4
铸锥,不亦晚乎”。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
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发病前的预防工作,它不仅确立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流行的原则及措施,这与近代学者提出的亚健康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医学的未病先防,不是被动消极地对治病邪气的防避,而是主动积极地对机体正气的保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把预防寓于养生之中。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此即所谓“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以预防为主,贯穿于人体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未病先防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亚健康及中医的辨证施治
亚健康及中医的辨证施治
李果
兖矿集团煤业公司鲍店煤矿医疗救护中心邮码:273513 山东邹城
联系电话:187********
摘要:亚健康属于中医未病范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亚健康的干预措施以中医药最具特色和优势,亚健康也需要中医辨证论治,但现在临床上的辨证分型又不统一,在临床治疗中缺乏客观化、规范化的问题,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亚健康;中医辨证施治;虚实夹杂;规范化
1 亚健康概述
亚健康属于中医未病范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500万年龄介于20—64岁之间的成年人因亚健康状态而死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2]。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状态、亚临床状态、病前状态、潜病期、灰色状态等, 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健康状态, 此时机体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 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 表现在人的生命活力下降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 身心出现种种不适。亚健康状态最典型的表现是疲劳, 与疲劳相伴的则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不适。
2 亚健康的中医辨证施治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认为身体差了就需要“补”,人们也喜欢服用补药。但也有人[3]认为对于亚健康群体而言,大多数不属于虚证。现今造成亚健康的原因,营养
过剩、代谢失常及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超过心理应激能力者为大多数。因此,对于亚健康者来说,重要的不是“补”,而是“调整”。
中医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相关文献综述
中医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相关文献综述
2011研究生112107
关键词:中医推拿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的状态[1]。中医则称亚健康为“未病”和“欲病”等,但从症状上看,亚健康与中医“虚劳”的某些症状十分类似。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世界人口的75%处于亚健康状态。美国已经将亚健康和艾滋病列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中医“治未病”的方法较多, 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增高和非药物疗法的悄然兴起, 推拿按摩目前已经成为人们首选的防病保健和调治亚健康的手段。
1 中医推拿调治亚健康的临床研究
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表明, 中医推拿对亚健康状态具有肯定的疗效。如: 王鹰雷等[2]采用中医按摩治疗亚健康状态76 例, 结果痊愈22 例, 显效35 例, 好转17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达96.8%; 彭世贤[3]采用整脊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65 例, 结果治愈37 例, 好转25 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达95.38% , 且对治愈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 未见有复发; 伦轼芳等人[4]的临床观察表明, 推拿对亚健康的调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睡眠和消除疲劳感以减轻亚健康人群的躯体症状, 同时还可以改善心理亚健康的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它因子等症状因子。中药、针灸与推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三大主要手段, 在亚健康调治方面, 推拿有着跟针灸、中药内服相同甚至更好的临床疗效。如: 罗仁瀚等[5]采用按摩疗法治疗亚健康状态下失眠症68例( 治疗组) , 并与普通毫针治疗52 例( 对照组) 作对比, 结果治疗组与对比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李振华等人[6]采用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30 例, 与中药内服30例进行对照,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黄铁银等人[7]的临床观察表明, 全身推拿与辨证论治中药内服调治亚健康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在调节疲倦乏力、头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上, 推拿方法较中药内服更具优势( P<0.05) 。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
亚健康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食疗;针灸推拿疗法按照2006 年 10 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规定,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
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两层含义,中医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非药物手段等中医方法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整体观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
1/ 5
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
以往中医证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中医学在亚健康研究中的运用
中医学在亚健康研究中的运用
亚健康(sub鈥攈eath)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一般又把亚健康状态称为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及潜病期等。
(3个月)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减退和适应能力下降的种种表现,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对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和现代四位一体的健康理念,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和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古代虽然没有亚健康的概念,但治未病的思想里包含了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内容。
不治已病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1 亚健康状态表现和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一10%,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0%一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刘保延等对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采用问卷量表方法进行了调查,共获得3 724份问卷,其中亚健康者有1 828份,显示北京地区亚健康发生率为49.1%。2003年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上班族进行了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女性亚健康多于男性,主要症状是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不好、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J。亚健康在年青人和老年人也很常见。王英等于2005年进行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睡眠不足占81.O%,眼睛疲劳占80.5%,容易疲劳占74.3%,思想涣散占67.4%,视力下降占65.3%,头脑不清爽占64.1%,心烦意乱占62.6%,浑身无力占57.6%,胃部不适占55.0%,头痛占53.O%,鼻塞眩晕占52.7%,还有症状表现依次为,坐立不安占45.7%,便秘占43.2%,咽喉异物占43.1%,心悸气短占40.4%,颈肩僵硬占38.6%,容易晕车占38.1%,手足发凉占37.1%,耳鸣占33.O%,手掌发黏占32.1%,手足麻木占26.0%,面部疼痛占15.2%。张进军等在界定了疾病和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区别后进行了917例成都地区军队老年人亚健康调查,亚健康表现:记忆力减退占83.0%,失眠、多梦占80.O%,尿急、尿频占79.0%,以男性发生居多,骨关节疾病占74.O%,包括退行性关节炎、颈椎病等,心理不良占67.O%。凌慧等的研究结果中亚健康人躯体症状出现率最高的为腰痰腿痛、头晕、头痛、精力不支、体力不足等,心理症状多见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困倦、烦躁等。洒荣桂认为亚健康状态常表现为失眠、头昏、乏力、困倦、疲劳、懒怠、气短、虚汗、心悸、情结低落、反应迟钝、记忆力及性功能减退等;在情志方面则表现为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机械等。魏红等认为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叶云山等 J研究发现疲劳、困乏、失眠、体虚易感冒、易脱发、记忆力和工作效率下降,情绪不稳等为亚健康常见症状。李英帅等。。通过筛选,提出38种有代表性的症状表现,如神疲乏力、困倦、精神不振、少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
三、中医临床指南的解读
4、重视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志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治疗亚 健康状态时需要注重情志调节。医生需要患者的情绪问题,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调整心态,从而改善身体状况。
三、中医临床指南的解读
5、预防为主:中医认为预防胜于治疗,因此对于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和治疗应 当以预防为主。医生应当指导患者如何调整饮食、作息和情志等方面,帮助患者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内容摘要
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中医药治疗头痛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 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临床证据不断涌现,原有的《中医内科常见病 诊疗指南头痛》指南需要进行更新。本次演示将解读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以便 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
一、背景介绍
一、背景介绍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头痛》是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针对头痛治疗的临床 指南。该指南在发布后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然而,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大量关于中医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报道了新的 临床证据,因此原有指南需要进行更新。
二、亚健康的中医病因
3、情志不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到 身体的整体平衡。
二、亚健康的中医病因
4、外邪入侵: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外邪入侵体内,影响到身体的 正常功能。
5、体质虚弱:先天体质虚弱或后天失调,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疾 病和不良因素的影响。
第一章健康与亚健康
(3)适时休息、戒烟限酒
• 要保证充足睡眠,调整生物钟。 • 要戒烟,饮酒适量。
(4)合理膳食
饮食原则:保证数量,重视质量
一日三餐:“早餐好,午吃饱,晚餐少” 。
中老年人合理膳食十字经
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1)十字经
(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指每天一袋牛奶,内含250毫克钙。 二、指每顿摄入主食100克,每天300克-400克主食。 三、指每日进食高蛋白食物三份,每份可以是瘦猪肉 50克;或鸡 蛋1个;或豆腐100克;或鱼虾100克。 四、指四句话,即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食盐每日 6-7克),三四五顿(总量控制,多次进餐),七八分饱。
(1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渴望宁静,希望休息。(5分) (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种勉强应酬的感觉。(2分)
(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
很糟糕。(10分) (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10分) (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流感一来,自己总是首当其冲。 (16)性能力下降。
(2)适当运动
运动锻炼的原则 1.要“量力而行” 2.要注意锻炼的全面 性 3.要注意循序渐进 4.要持之以恒 适宜项目 步行、慢跑、游泳、 骑自行车、太极拳、老
年健身操、扭秧歌以及
登楼梯等有氧代谢运动。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的讲解
提供个体化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防病、治病和康复的个体化医疗服务
健康宣教,健康咨询,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慢病管理,亚健康中医综合干预, 四季养生,中医特色治疗(针灸,按摩,拔罐,敷贴,泡浴,足疗等)
医学课件
26
体检及就诊人群
辨
治未病中心
知己
识
辨识体检中心
体
系
西医健康检查
心理健康检查
中医体质辨识
疾病诊断
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抑郁、烦躁、焦虑、妒忌、恐 惧、冷漠、孤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这 钝、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
社会适应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作吃力、学习困难、人 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等。
亚健康还包括疾病的“潜临床”和“前临床”状态。 继续发展则进入疾病状态。
医学课件
34
亚健康状态临床界定
中医预防保健学科学科范畴是针对健康人、亚 健康人、慢病恢复期人群提供中医养生防病控 病的综合保健服务。
医学课件
13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立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指提供中医预防 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医学课件
14
成立背景
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 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 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和 完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的要求,并就此 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论治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论治
提要: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
据专家介绍,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15%,另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的70%处在亚健康状态。
所谓亚健康的状态是指身体无器质性病,但有一些功能性改变,故又称第三状态。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这种现象务必引起医学只是和人们的日益关注。
据专家介绍,西方国家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并关注亚健康问题,但至今没有提出较好的治疗方法。
祖国医学没有“亚健康”这一名词,但早在二千年前的《内经》中就提出治“未病”的观点,唐代孙思邈更明确提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意思是说:最好的医生善于在人们身体健康之时,注重养生,保持健康;中等水平医生要抓住将要生病而还没有生病之时,注重未病早调,避免疾病的发生,即现代人所说的亚健康;一般水平的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然而,待疾病发生才求医问诊,则疾病已形成,救治不一定有效,即使保住了生命,其生命质量也已下降,没有希望恢复到健康的状态,尚有长寿,而饱受病魔折磨的痛苦。
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在治疗亚健康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整体治疗和因人而异的人体化治疗更具特色。亚健康状态是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加上气滞血瘀、痰湿内阻导致气机不利、气血运行失畅。其治疗如下:
1、痰湿内阻型:神疲力乏、头痛脑胀、胸闷腹胀、消化不良、舌淡苔厚或腻,以乃痰湿内阻,治宜消痰化湿,用二陈汤加平胃散加减;若有心烦失眠、忧郁苦闷,则用温胆汤治疗;若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属痰热内扰,上方加黄连、龙胆草。
亚健康的中医药治疗
亚健康的中医药治疗
1亚健康的含义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状态、亚临床状
态、病前状态或潜病期等,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健康状态,此时机体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表现在人的生命活力下降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身心出现种种不适。在中医学上,虽无亚健康这一称谓,但亚健康的种种表现均可归属于中医许多内科杂病范畴的证候表现,中医未病学中的潜病态、前病态即包括亚健康状态。中医认为健康是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人若阴阳失衡,气血失调,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异常,出现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调整这种失衡失调是中医治疗调理亚健康状态的指导原则。目前,对亚健康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就中医药疗法作一个综述,从机体免疫、神经系统、血液流变学和中医辨证4个方面进行阐述。
2
中药对亚健康的治疗作用
亚健康状态最典型的表现是疲劳,与疲劳相
伴的则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不适。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佳,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烦躁,焦虑,易惊等。在躯体方面,自觉头晕头重,胸闷气短,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悸自汗,关节肌肉酸疼,性功能障碍等。有人总结为“三多三少”:即症状多,自我感觉多,疲劳多;活力减少,反应能力减少,适应能力减少。对此,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多成分、作用靶点多的特点,在治疗亚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著名药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认为中医药的个性化治疗与辨证用药模式,是中药与西药的比较优势。中药是实验科学的产物,其悠久的应用和实践证明,中药具有成分组方多样性并适应疾病多样性的特点,不象西药的药性那么峻烈。利用中药这种“综合微调”作用,可将
亚健康的表现与调养方法
亚健康的表现与调养方法
亚健康调养及分型辨证调治
1.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是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病的潜伏期。处于亚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烦燥、忧郁、焦虑、失眠、精神不振、易患感冒等症状。亚健康状态可由心理和生理等多重因素所致。如精力透支,自我污染和自我消耗等一系列违反人体科学规律的不良生活方式等。据国内近万人次的调查报告,超出半数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沿海城市的亚健康人群比例高于内陆,城市中知识分子、企业管理人员比例高于一般人群。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均有一个缓慢渐进的发展过程,开始时即表现为亚健康状态,此时如注意防范,往往能有效避免真正的疾病,但这一状态却常常破人们所忽略。为此,首先应增强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和重视,自觉调整生活和工作方式,保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开展适度的体育锻炼。其次,对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亚健康状态者,通过必要的保健治疗、饮食、心理等调养,防患于未燃。
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仪器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即心肝肾等功能正常,但又频繁出现不健康的生理状态。(既非完全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和程度),也有人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或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均处于一种非健康的状态,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不耐疲劳、腰酸背痛、失眠多梦、健忘、头晕、耳鸣、脱发、黄褐斑等30多种症状。其危害在于亚健康状态持续存在容易导致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健康的中医辨证论治
作者:杨红杰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09期
[摘要] 亚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由于西医理论的局限性造成西方医学界至今没有提出很好的治疗方法,而祖国传统医学在病因病机及防治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针对不同个体,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对亚健康的调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亚健康;中医;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
亚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处于此状态的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并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表现。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有60%的人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1]。处于亚健康的人,学习工作效率低下,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亚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就提出亚健康的概念并关注亚健康的问题[2],由于西医理论的局限性造成西方医学界至今没有提出很好的治疗方法,而具有整体观念,以辨证论治为指导的祖国传统医学对亚健康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对亚健康的调治体现自然、安全、有效的原则,使个人身心达到最佳状态。
1病因病机
中医学虽无“亚健康”这一称谓,但其可以是内伤杂病范畴中许多证候的表现,如郁病、心悸、眩晕、不寐等病症。
1.1逆时而作,起居失调
《素问·调经论》曰:“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日平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必须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维持人体阴阳气血、升降出入的相对平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饮食起居很难做到有规律,功名利禄、酒色财气、外伤劳损、房事过度等等,使人体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致阴阳、气血失衡,患上疾病。
1.2七情过极,情志所伤
《内经》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极,皆可致相应脏腑气血功能失常而使机体产生各种不适
症状。如当代社会不断深化的改革,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与行为的强化,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使人思虑过度,形成了多层次的应激因素,使人们不得不承受越来越重的压力,陷入越来越多的矛盾,造成了人的心理状态不适应,由此产生过度的情绪变化,如抑郁、恐惧、焦虑、悲伤、愤怒等,进而影响人体内在脏腑的自稳调节机制,导致平衡失调出现各种亚健康症状。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精神情绪因素可影响下丘脑内侧的“饱中枢”和外侧区的“摄食中枢”,进而可通过迷走神经影响胃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3]。
1.3饮食不节,脾胃乃伤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高粱之变,足生大疔”,中医认为:过食寒凉则易伤中阳,过食辛辣易致胃火及脾胃湿热,过食肥甘滋腻之品则易化痰生湿,脾胃失其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机体失于需养,日久可致诸脏虚损,导致亚健康的产生。
1.4劳逸无度,阴阳失衡
肾乃先天之本,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肾精所化之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阴肾阳具有调节五脏阴阳平衡的作用,即所谓“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正常机体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维持人体阴阳气血、升降出入的相对平衡,如出现一定限度的偏失,未成显著疾病状态即为亚健康。人到中年肾精渐衰,加之劳逸无度,肾精暗耗,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而致病症产生。
2中医防治
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治未病”的思想就已经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强调“治未病”,而且认为健康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是防治亚健康的根本方法,主张顺应四时,劳逸适度;调摄精神,平衡心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固本培元,藏精保肾;所谓“顺四时之气”起居有时以避寒暑,饮食有节,不暴喜怒,以颐神志,常于四时均平而无偏胜则安。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正确对待金钱、地位和权利,以乐观、平常的心態面对,所谓“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气,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寿无得失安之于数,得丧既轻,血气自然谐和,邪无所客,病安增剧”。
3辨证施治
3.1气血亏虚型
头昏目眩,少气懒言,体倦乏力,稍劳尤甚,面色苍白或萎黄,手足发麻,自汗,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其病因病机为长期饮食不节,起居失调或年老体弱等耗伤元气,脏腑功能衰退,气血生化乏
源。治宜益气养血。方用四君子汤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黄精,血虚甚者加当归,汗多者加浮小麦、五味子等。
3.2肝郁气滞型
精神紧张,烦躁易怒,或忧思抑郁,胸胁胀痛,寡言少语,喜太息,时有悲伤欲哭,情绪低落等,舌黯红,脉弦滑。此乃情志不节,致肝气不舒,木失条达,疏泄无权,或肝气横逆,气机阻滞不畅,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解郁[4]。方用柴胡疏肝散或失笑散加减。药有柴胡、郁金、香附、白芍、川芎、当归、佛手、丹参、绿萼梅等。
3.3心脾两虚
神疲倦怠,憋闷气促,四肢乏力,纳少便溏,肠鸣腹胀,舌淡,苔白,脉濡细。脾胃乃后天之本,为一身升降之中枢,脾胃健运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开,而成天地之泰,若脾失健运,升降失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病症。治宜健脾益气,调养心脾。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减。药有党参、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当归、柴胡、枣仁等。
3.4肾虚型
此型可分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虚者常见畏寒肢冷,腰酸腿软,阳萎,头昏耳鸣,形寒尿频,舌淡胖,脉细弱。此乃禀赋薄弱或房劳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所致。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阴虚者证见头昏目眩,手足心热,少寐健忘,腰酸腿软,遗精口干,舌红少苔,脉细。皆为房室不节,劳倦过度,或久病之后,真阴耗伤所致。治宜滋养肾阴。方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
总之,亚健康虽不是病,但它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不和谐因素,由它导致的众多症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亚健康作为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处理得当可向健康转化,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疾病,其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从而通过合理生活方式和中医辨证论治来积极调理、治疗,从而使人体达到一种自我稳定的状态,获得真正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龚海洋,王绮.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学研究进展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5):1.
[2]吴桐,张巧丽,雷顺群.北京CBD地区白领人士亚健康调查报告[J].中国现代医
生,2009,47(1):126-127.
[3]仲高明.胃肠道功能紊乱亚临床期的防治思路[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