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与答案.docx

合集下载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及答案【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服。

【乙】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②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③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⑤得其前利⑥,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吴王欲伐荆]吴五,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②[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待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③[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④[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⑤[务欲]一心想要。

⑥[前利]眼前的利益。

小题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4分)(1)起于鲁:(2)公输盘不说:(3)吴王欲伐荆:(4)如是者三旦: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成,将以攻宋②以光先帝遗德B.①露沾其衣②其真无马邪C.①请说之②不顾其后之有患也D.①行十日十夜而至于②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小题4:甲文体现了墨子____________的思想,乙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的道理。

(2分)小题5:[甲文]中的'公输盘为了制止楚国攻打宋国,[乙]文中的侍从官为了劝谏吴王放弃攻打楚国,都作了积极的努力,结合选文说说他们在制止战争的这件事上所体现出来的相同的精神。

(2分)参考答案:小题1:(1)出发,动身(2)通“悦”喜欢,高兴(3)攻打(4)天、日小题1:A小题1:(1)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不能说是聪明。

(2)他们三个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

小题1:非攻;做事要瞻前顾后,全面权衡,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了身后的祸患。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篇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七下语文期末备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七下语文期末备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七下语文期末备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书巢记》(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①比屋②也,而谓之巢,何?”陆子曰:“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③,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之:到。

②比屋:邻屋。

③觌(dí):相见。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因为)B.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置:放弃)C.既.入又不能出(既:已经)D.信.乎其似巢也(信:确实)2.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B.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C.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D.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4.甲文中提到“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请结合文本分析,甲乙两文中读书的益处有何不同。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弧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来源:教改先锋网]【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③犯禁:触犯禁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委而去之(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是以善为国者( ) ④必先富民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12.理解填空。

(3分)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甲】文从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的角度来论述。

参考答案:9.①委:放弃②域:限制③为:治理④富:使富裕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0.B评分。

选对得2分。

11.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②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施仁政富民。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①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②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③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④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⑤,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蹴踖⑥。

(选自《小时了了》)【注释】①诣(yì):到。

②仆:谦称。

③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④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⑤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⑥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为若柳絮因.风起因.往晓之 B.公大笑乐.不亦乐.乎C.时.李元礼有盛名年与时.驰 D.人以其语语之学而时习之.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乙】文画线句子的断句为“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C.【甲】文中“俄而雪骤”的“骤’是急的意思;【乙】文“人以其语语之”这句话中的两个“语”字意思相同。

D.【甲】的“白雪纷纷何所似”和【乙】文的“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都是倒装句。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语言简练,只用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便写出了谢家融洽、儒雅的家庭气氛。

B.【乙】文中“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一句,说明孔文举(即孔融)担忧李元礼不给面子,不得不把上一代的关系说出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文言文对比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比两篇文章的文体、内容、结构等差异和共同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对比阅读的专项练习题,帮助学生复习。

第一篇:《滕王阁序》凡览之士,其虽阙庐,壸尔耳矣,不亦悲乎!中朝无人,鼎湖之游,烟霞随步移;萧瑟草树,PLT自怀忧。

采樵人唯闻此声,何所思?汨罗之水,洞庭之峡,猿鹤饮啄;岳阳楼上,锺声何处听?都江堰东注,海峡西来,汩没浩劫;梁甫吟秀,曹公蹈厉,赋诗万行。

数子撷珍,华发寻芳。

第二篇:《大观文殊院》天失之而寒,地失之而荒;国失之而亡,家失之而穷。

观此所失,则知为人之大民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

夫不慎始,不得慎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一、二题:比较两个文章的目的和主题。

1. 《滕王阁序》和《大观文殊院》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答案:《滕王阁序》的写作目的是吊古伤今,通过对滕王阁和历史名人的赞扬,表达对当时混乱局面和文化沉淀的忧虑之情。

而《大观文殊院》的写作目的则是告诫人们要珍惜天地国家家庭,为人之大民,反映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滕王阁序》和《大观文殊院》的主题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答案:共同点是关注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展示了古代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点是《滕王阁序》着重表达诗意,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重要性,而《大观文殊院》则强调道德观念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第三、四题:比较两个文章的文体和语言特点。

3. 两篇文章的文体有何不同?答案:《滕王阁序》采用隋朝乐府风格,形式高度严谨,内容深入浅出,以诗意描写富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独具艺术魅力。

而《大观文殊院》则是以论述文体为主,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蕴藏丰厚,特点是慷慨激昂、论证严密等。

4. 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有何异同?答案:《滕王阁序》在语言上采用古朴典雅的文言文,语言优美、气势宏伟,整篇文章贯穿着浓郁的诗意,富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对⽐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对⽐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对⽐阅读向来都是初中语⽂的⼀个难点,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初中语⽂阅读能⼒的提升,下⾯⼩编就给⼤家提供三篇初中⽂⾔⽂对⽐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家参考学习。

初中⽂⾔⽂对⽐阅读【1】 (⼀)阅读下⽂,完成5—9题(16分) (甲)三峡 ⾃三峡七百⾥中,两岸连⼭,略⽆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亭午夜分,不见曦⽉。

⾄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帝,暮到江陵,其间千⼆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猿长啸,属引凄异,空⾕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共⾊。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富阳⾄桐庐⼀百许⾥,奇⼭异⽔,天下独绝。

⽔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直视⽆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皆⽣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直指,千百成峰。

泉⽔激⽯,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经纶世务者,窥⾕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5.请⽤“/”给下⾯句⼦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处)(2分) ①或王命急宣②⽔皆缥碧 6.下列加点词词义或⽤法相同的⼀项是()。

(3分) A.互相轩邈舍其⽂轩B.春冬之时不能称前时之闻 C.其间千⼆百⾥其真不知马也 D.不以疾也不以物喜 7.解释加点词。

(3分) ①夏⽔襄陵襄:②属引凄异引: ③千转不穷转: 8.翻译句⼦。

(5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3分) 9.甲⼄两⽂都写了“猿鸣”,其⽤处有何异同?(3分) 阅读答案: 5.(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皆缥碧 6. (3分)B 7. (3分)上,漫上延长通“啭”,鸟叫声 8.(5分)①(2分)⽔清,树荣,⼭⾼,草盛,实在趣味⽆穷。

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参考答案一、1.答案:①tiáo ②fǔ2.答案:①交错通达②全③正,正在④遗憾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3.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评分:答对得2分。

共2分。

4.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5.答案:和谐安宁自得其乐二、1.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2.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3.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4.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三、[参考答案]1.B2.C3.D4. 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⑵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四、[参考答案]1.xī;suì2.大约;睡觉、眠、卧3.①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②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心乐之”也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五、1、(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2、(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意近即可))(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

文言文阅读比较练习题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比较练习题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比较练习题和答案文言文阅读比较练习题和答案文言文阅读比较(一)自护其短《雪涛小说》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啖菱③,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二)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1、解释加粗字。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啖菱须去壳()欲以清热也()何地不有()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2、解释句中的“于”字。

仕于南方()其剑自舟中坠于水()3、选出句中加粗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其人自护其短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C、遽契其舟D、其人自护其短4、翻译句子。

①北土亦有此物否?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5、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宴席;吃;一起;去除掉;用来;什么;落;寻找;已经2、到、在;到3、A4、①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②船已经开动了,但剑却没有移动(位置)。

5、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知道就说知道,要实事求是。

(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文比较阅读(带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带答案)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 ) ④与百姓同其劳( )26.翻译下列句子。

(2分)女忘会稽之耻邪翻译: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答案】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通“增”,增加②犯错误③赦免④劳动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2分)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卧薪尝胆(1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初一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初一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初一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1.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 ... 尉,陈胜佐之,并 ... 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 ... 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6.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①吴广素爱人素②比至陈比③时时而间进间④天下之疾犬也疾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译: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译: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答: 9.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答案:6. ①素:向来②比:等到③将:统帅,率领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9.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 之以应陈涉.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比至陈:()②或说陈王曰:()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15.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16.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①原因:① 启示:答案:13.(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每小题1分)14.(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16.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班级:姓名:座号: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范文正公仲淹既贵,常以俭约训人,戒诸子曰:“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

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

汝母又已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禄耶?”子纯仁娶妇将归,以罗绮为帷幔,公闻之不悦曰:“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当火于庭。

”(明代刘元卿撰《贤弈编·卷二·范文正公仲淹既贵》)注释:①范文正公仲淹:即范仲淹,“文正”是他的谥号。

②执爨(cuàn):烧火做饭。

③躬:亲自。

④甘旨:美味的食物⑤充:请人代劳。

⑥恨:遗憾。

⑦若曹:你们。

⑧罗绮: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俭以养.德()(2)不能励.精()(3)未尝.充也()(4)闻之不悦.()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B.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C.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D.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分)(2)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

(3分)4.两篇文章中都谈到了对孩子的教育,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分)班级:姓名:座号: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及答案【甲】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_____(2)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均用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驱车(追赶)。

(2)倒下。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灵活对待敌方变化的策略。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4.(1)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2)①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意对即可)。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①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②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衽(rèn)席:席子。

②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③培塿(pǒu lǒu):小土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1)斗折蛇行()(2)卷石底以出()(3)缘染溪()(4)引觞满酌()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B.①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久居C.①心乐之②不知日之入D.①如鸣佩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小题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作者初闻水声,“心乐之”,当看到潭中游鱼的形神姿态,妙想它们是在“与游者相乐”。

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共10篇(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共10篇(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此次整理共计文言文对比阅读10篇,分别是《岳阳楼记》《三峡》《孟子》《曹刿论战》《河中石兽》《桃花源记》《鱼我所欲也》《小石潭记》《醉翁亭记》《马说》)(一)《岳阳楼记》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③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

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

③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B.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适:到、往D.窃.会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指“利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B.览物之.情无丝竹之.乱耳C.不以.谪为患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

【参考译文】【乙】范仲淹担任将领时,号令明确,爱护士兵。

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地接纳他们,并不疑心,所以金人不敢轻易侵犯边境。

王举正怯懦不能担任大事,谏官欧阳修等人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才能,请求罢免王举正任用范仲淹,于是让范仲淹改任参知政事。

范仲淹说:“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他)坚决推托不接受任命,表示愿意与韩琦一同出京去巡视边疆。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或.异二者之为或:(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4)仲淹为.将为:(5)固辞.不拜辞:【答案】(1)探求(2)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在……之前(4)担任(5)推脱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何时而乐耶?(2)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答案】(1)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3.【甲】文中,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具体表现是“”;【乙】文中,范仲淹面对欧阳修的举荐,其态度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4.范仲淹一生都在践行【甲】文中的政治理想,【乙】文中的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合集6篇)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合集6篇)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合集6篇)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第1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十年春,齐师伐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B、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2、理解文段内容,然后填空。

(1)本文涉及到_______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__________。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均用原句答)3、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l)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2、(1)齐鲁长勺之战;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去访察,但也要根据实情来对待。

(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很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去追击他们。

(均意合即可)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第2篇十年春,齐师伐我。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含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含答案)

专题24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含答案)✂资阳市中考命题规律及趋势年份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文题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内外比较阅读《鲁人曹沫》《王冕僧寺夜读》《推敲》课内外比较阅读题量5个小题4个小题3个小题3个小题3个小题5个小题分值13分10分9分9分10分12分考查内容1.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 - - - 2.解释文言词√√√√√√3.翻译句子√√√√√√4.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 √5.内容写法、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的比较√√- - - √6.拓展延伸,联系实际谈看法- √- - √√由此可见,资阳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及趋势:1.资阳市中考近六年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有两种: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放在第Ⅰ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由课内外比较阅读到课外阅读再到课内外比较阅读。

资阳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应是交替着以这两种形式出现。

2.文言文阅读部分,题型以填空题和解答题为主,考点主要是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翻译句子,理解概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等。

3.题量上,通常设置3到5个小题,分值在10—13分;文言文比较阅读命题方式及规律:1.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知识的考查一般情况是课内与课外语段各设一半试题。

比如:解释词语有4个,课内与课外语段中各2个;翻译2个句子,课内与课外语段中各1个。

除要考查字词的意思、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等外,还要在内容写法、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的比较方面设置题目;2.文言文比较阅读选文特点:有联系点的课内与课内文言文进行比较,有联系点的课内与课外文言文进行比较(主要形式)。

3.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比较主旨情感异同,比较人物形象异同,比较内容异同,比较写作手法异同。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在复习了课内文言文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后,基本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解答方法。

本课时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我们重点放在文段的比较类题目上。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含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含答案)

专题24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含答案)✂资阳市中考命题规律及趋势年份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文题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内外比较阅读《鲁人曹沫》《王冕僧寺夜读》《推敲》课内外比较阅读题量5个小题4个小题3个小题3个小题3个小题5个小题分值13分10分9分9分10分12分考查内容1.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 - - - 2.解释文言词√√√√√√3.翻译句子√√√√√√4.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 √5.内容写法、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的比较√√- - - √6.拓展延伸,联系实际谈看法- √- - √√由此可见,资阳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及趋势:1.资阳市中考近六年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有两种: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放在第Ⅰ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由课内外比较阅读到课外阅读再到课内外比较阅读。

资阳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应是交替着以这两种形式出现。

2.文言文阅读部分,题型以填空题和解答题为主,考点主要是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翻译句子,理解概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等。

3.题量上,通常设置3到5个小题,分值在10—13分;文言文比较阅读命题方式及规律:1.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知识的考查一般情况是课内与课外语段各设一半试题。

比如:解释词语有4个,课内与课外语段中各2个;翻译2个句子,课内与课外语段中各1个。

除要考查字词的意思、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等外,还要在内容写法、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的比较方面设置题目;2.文言文比较阅读选文特点:有联系点的课内与课内文言文进行比较,有联系点的课内与课外文言文进行比较(主要形式)。

3.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比较主旨情感异同,比较人物形象异同,比较内容异同,比较写作手法异同。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在复习了课内文言文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后,基本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解答方法。

本课时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我们重点放在文段的比较类题目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4. 28目录: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答谢中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张集)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小石潭记(选段)》和《桃花源记(选段)》五、《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曹刿论战》训练题七、(甲)《陋室铭》与(乙)《爱莲说》训练题八、(甲)《孙权劝学》和(乙)《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九、《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训练题十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训练题十二、(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十三、(甲)《三峡》和(乙)《答谢中书书》训练题十四、《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十五、《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十六、《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训练题十七、(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十八、(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十九、(甲)《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乙)《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二十、(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二十一、《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二十二、(甲)《孙权劝学》和(乙)《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二十三、(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二十四、(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乙)《曹刿论战》训练题二十五、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句了屮的加点词的意思。

(D然而不胜者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以天下之所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D、人恒过然后能改国恒亡。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理解填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体上看,这两篇文章都是短小的___ 。

甲文的屮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

乙文的屮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它们主要都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 来说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写作手法上看,两篇短文都是运用了___ 的手法。

第一则以作为例证,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搁II ____________ 。

第二则从____________ 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内容上看,甲文并不是讲战争的,而是讲___________________ 的,是借战争论述“王道”的重要性,反映了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治思想。

答案:1、(1)却,表转折 (2)通“横”,梗塞、不顺。

2、B 3、略4、(1)议论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最高统治者(2)类比论证、战争中的情况、治国道理、个人事例 (3)民心向背、民贵君轻、造就人才、治理国家二、《答谢中书》和《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句屮加点字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令者。

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月色入户高峰入云B 、解衣欲睡 实是欲界之仙都C 、山川之美 何陋之有D 、未复仃能与其奇者 其乡人曰3、下列句屮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理解填空:A 、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 、实是欲界之仙都C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 、寻张怀民问今是何世 寻病终(1)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________ ,也都有堪称点晴之笔的 _________________ °(2)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口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相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 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

(均填摘自文中一个字)。

(3) 《答谢屮书书》写景动静相衬,其屮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屮写景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巧书》描绘了—Z 美,《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 _______________ Z 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则把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等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语句。

答案:1、(1)在(2)参与,这里指欣赏。

2、A 3、B 4、略5、(1)描写、议论或抒情(2)闲、仙(3)晓雾将歇,猿鸟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山川、月夜、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解释下面句屮加点词的意思。

(1)攻亲戚Z 所畔 ___________________ (2)征丁•色 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面句屮加点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A 、多助之至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B 、环而攻之而不胜 衡于虑,而后作C 、故F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 、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 翻译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同是论说文,但两文论说的内容不同,甲是借战争论述实行 _____________ 的重要性,乙讲的是 ______ 的问题。

5、 比较两文的写法,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 、 两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有说服力。

B 、 两文都采用了概括性很强的事例证明中心论点。

C 、 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 的道理;第一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D 、第一则短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则短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人民来 说。

答案:1、(1)畔,通“叛”,背叛,叛乱。

(2)在 2、C 3、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 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4、“王道”(即“仁政”)、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5、D四. 《小石潭记(选段)》和《桃花源记(选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口光下澈,影布石上,治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 行,明灭叮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出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皤,并怡然自 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屮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娈了邑人,来 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更家,皆出 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凄神寒骨,消怆幽邃4、填空:1、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率妻了邑人来此绝境(2)2、 下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乃不知有汉B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C 、 其岸势犬牙羞互,不可知其源D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 翻译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Z 而去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属余作文以记之《桃花源记》屮作者构想出他心日屮的理想社会——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屮的内容概括一个成语冋答],在这个社会屮,没有压迫, 没冇剥削,没有纷争。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木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答案:1、(1)与世隔绝的地方(2)因为2、B 3、略4 世外桃源、怨愤抑郁五、《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丁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寻张怀民寻病终B、夕日欲颓实是欲界Z仙都C、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问其姓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特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和()A、两文都写景但内容不同,甲文描绘的是秀美的山川景色;乙文描绘的是月夜小景。

B、乙文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C、甲文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猛。

休现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知趣。

D、甲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乙文语言凝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E、乙文中的“闲人”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5、根据填空。

两文都是写景小品文,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甲文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传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6、乙文的作者感情微妙复杂,既有_________ , _______ 又有______ , ________ o7、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