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氮素营养诊断与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氮素营养的诊断方法与防治

卢未兰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资环081

摘要: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作物在适量的氮素供应下才能保持健康的生长发育。本文在简述氮素的营养功能,缺氮及氮素过多表现同时,提出当前的一些氮素诊断方法,针对诊断结果给出相应防治措施,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氮素营养、诊断方法、措施

引言

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可见肥料在农业中的作用巨大。其中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在作物体内全氮含量约为干重的0、3%~5、0%[1]。氮素是作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如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维生素、生物碱等。还是遗传物质的基础[2]。在生产中,缺氮时,作物地上部和根系生长都显著受到抑制,繁殖器官的形成发育也受到限制,植株提前成熟,种子和果实小而不充实,显著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相反地,增施氮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产品品质[3、4],因此氮肥投入量逐年增加。随着氮肥施用的大量增加,氮肥利用率逐渐降低,而损失的氮素大部分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硝态氮不断增加,从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和水产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随着使用价值降低,水处理的成本提高,甚至会威胁人类的健康[5、6]。因此,了解作物的氮素状况和诊断养分的丰缺程度,据此来指导我们合理施肥,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措施,既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在保护环境上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氮素营养及诊断方法做出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1氮素的营养功能及吸收

氮素的营养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蛋白质的重要组分;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叶绿素的组分元素;还是许多酶的组分,例如张洋等[7]研究得出:不施氮处理,子粒产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叶水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施氮后明显提高。

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低浓度的亚硝酸盐也能被植物吸收,但浓度较高时则对植物有害。由于亚硝酸盐在土壤中的数量很少,无实际意义。某些可溶性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酰胺和尿素,也能被植物所吸收,但数量有限,在旱地农田中,硝态氮是作物的主要氮源。由于土壤这种的铵态氮经硝化作用可转变为硝态氮。所以作物吸收的NO3--N常多于NH4+-N[2]。

2作物缺氮症状和供氮过多的危害

2.1作物缺氮表现

当作物叶片出现淡绿色和黄色时,即表示作物有可能缺氮。作物缺氮时,由于蛋白质合成受阻,导致蛋白质和酶的数量下降。同时,因叶绿体结构遭破坏,叶绿素合成减少而使叶片变黄。与此同时,作物光和作用下降,光和产量不足,这些变化使植物生长过程延缓。

在苗期:由于作物细胞分裂减慢,苗期植株生长受阻而显得矮小、瘦弱,叶片薄而小。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植物则表现为分枝少。到了后期,若继续缺氮,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穗粒少,籽粒不饱满,并易出现早衰而导致产量下降。由于许多作物在缺氮时,自身能把衰老的叶片中的蛋白质分解,释放出氮素并运往新生叶片中供利用。这表明氮素是可以再利用的元素,故缺氮时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首先褪绿发黄,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例如水稻缺氮时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黄叶从叶尖开始至中脉,再扩展到全部叶片,稻穗短小,提早成熟。但在缺氮不是分严重时,一般结实良好,谷草比提高,成熟提早,抗病能力增强,体内物质运输正常,熟色良好,常表现青秆黄熟。

2.2氮素过多表现

供应充足的氮素能促使植物叶片和茎加快生长,然而必须有适量的磷钾和其他必需元素的存在,否则

氮素再多也是不可能增产的。供应过多常常到组织作物贪青晚熟。在某些无霜期短的地区作物因氮素过多造成生长期延长,而遭受早霜的严重危害。因为大量供应氮素常使细胞的整张过大,细胞壁薄,细胞多汁,植株柔软,易受机械损伤和病菌侵袭。此外,过多的氮素还要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这些都将影响作物的产品品质,氮素供应过多还会使谷类作物叶片肥大,相互遮阴,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茎秆柔弱,容易倒伏减产。

例如水稻氮过剩后表现为:叶面积增大,绿色增浓,水分含量增加,营养生长繁茂;碳水化合物被大量消耗形成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等减少,稻体机械组织削弱,导致茎秆软弱,抗逆能力降低,易招病虫危害和贪青倒伏等;抽穗后稻株含氮量高于1%~1、%,会影响碳水化合物的正常转运,导致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含氮率越高,不良影响越大。如遇长期阴雨,氮过量的害处就更大,后期稻瘟病、纹枯病等的严重发生和此密切相关[8]。谢芳等[9]从水稻高效施肥的角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施用时,水稻吸收及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提高,而氮肥施用过量时水稻氮素吸收量及产量也随之下降。

3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方法

3、1作物氮素营养诊断传统方法

3、1、1作物缺肥外观诊断

(1)症状诊断根据作物表现出的某种特定症状,从而确定其可能缺乏某种元素,症状诊断在很多营养元素的诊断上以得到广泛应用,在前面已经详细概述,即缺氮时,作物下部叶片褪绿发黄,然后再由下向上扩展,后期作物表现为贪青晚熟。

(2)长势诊断长势诊断从很早开始就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即“看苗诊断”。狭义的长势即作物生长发育的方法。如农民一般都是靠观察水稻形态特征来判断其缺了哪种肥料。现在又有人将长势的内涵加以扩充,囊括了传统看苗诊断所有指标,把长势定义为作物生长的状况与趋势,作物的长势可以用个体与群体特征来描述,禾谷类作物的个体特征可以用茎、叶、根与穗的特征描述,如株高、分蘖书、叶的数量、形状、颜色,根的发育情况等。群体特征可用群体密度、叶面积指数、布局与动态来描述,只有发育健壮的个体所构成的合理群体,才能是长势良好。根据植株长势长相和特定叶位间的节间长度,可以诊断出不同生育时期氮素营养丰缺状况,如水稻缺氮时,叶片与主茎间夹角小45°叶片直立,老叶容易枯死,植株矮小,植株下部叶片发生黄化或有白色斑点[1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限的判断植株的氮素营养状况,但由于随着频繁的品种更新换代,其外观长势长相发生变化,因而在生产应用上受到限制。

(3)叶色诊断中国人民素有看作物叶色施追肥的传统经验,从300多年前的“沈氏农书”关于对水稻进行叶色诊断追肥孕穗肥到现在,叶色诊断氮营养已逐渐成熟[1]。效果较好的有叶色卡法,与标准叶色级比较,但是人们对于颜色的视知觉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也制约着叶色卡法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的应用与精度。

3、1、2作物缺肥化学全氮诊断

(1)植株全氮诊断植物全氮含量可以很好的反映作物氮素营养状况,与作物产量夜游很好的相关性,且全氮含量相对比较稳定,是一个很好的诊断指标。传统的全氮诊断方法主要是基于植物组织的实验化学分析。主要的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有杜马氏方法,该法的主要仪器全自动定氮仪。杜马氏方法是将样品充分燃烧,植物所有形态的氮均转化为氮气,通过计算氮气的体积来计算样本的全氮量。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一起太贵,不能普及。另外一种方法是凯氏法,即浓硫酸和混合加速剂或氧化剂消煮植株样本,将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后用蒸馏滴定法测定[11]。此方法缺陷在于普遍要求破坏植被样本,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

(2)硝酸盐快速诊断植物组织中硝态氮含量的相对变化要远远大于全氮,它能灵敏的反映作物对氮的需求,因此可以用硝态氮代替全氮作为氮素营养诊断指标来估计植株氮素营养状况和进行追肥推荐。作为诊断植株氮素营养丰缺状况在旱地作物和蔬菜上应用的较多。例如吕世华等[12]经过田间试验证实,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3—N的二苯胺速测法可以快速准确诊断氮素营养状况,再生产中推广应用是可行的。曹洪生等[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