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来了

合集下载

新高考和旧高考区别知识点

新高考和旧高考区别知识点

新高考和旧高考区别知识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考制度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近年来,中国教育部推行了新高考制度,取代了旧高考制度。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论述新高考和旧高考的区别,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知识点。

1. 考试科目与模块化新高考相较于旧高考来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旧高考中,中学生主要考察文、理两个方向的科目。

而在新高考中,考试科目则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九门。

此外,新高考还引入了模块化的考试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科目进行考试和评价。

2. 知识点重点调整在旧高考中,学生需要大量背诵和记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因为考试题目多为填鸭式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而新高考将重点从知识的记忆转变为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

新高考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满分志愿填报及复读政策改变旧高考中,学生通常只面临一次填报志愿的机会。

而新高考引入了满分志愿填报制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多个志愿,更加灵活地选择他们想要的学校和专业。

此外,新高考还取消了原有的复读政策,不再限制学生多次参加高考。

4. 综合素质的考核旧高考主要以学科成绩为依据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新高考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上,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5. 选拔机制的改变旧高考通常只有一次考试机会,而新高考则引入了多次考试的选拔机制。

新高考不再只将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还会结合学生的其他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如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获奖情况、志愿服务等。

6. 考试方式的改变旧高考中,学生通常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统一的答题,而新高考则更加注重考试方式的灵活性。

新高考将引入多种考试方式,如作品展示、口试、实践操作等形式,更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总之,新高考和旧高考主要在考试科目、知识点的重点、志愿填报及复读政策、综合素质的考核、选拔机制和考试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新高考政策选科指南解读

新高考政策选科指南解读

新高考政策选科指南解读自2021年起,我国新高考政策正式实施。

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需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选择不同的课程来备战高考。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来说,如何选择科目则显得比较迷惑。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新高考政策选科指南的重要内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合理选择科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高考政策的总体要求。

2021年高考科目安排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分别由3科考试+1个选考科目组成。

其中,文科类由语文、数学、外语和政治、历史、地理三选一组成;理科类由语文、数学、外语和化学、物理、生物三选一组成。

另外,考试形式也会进行一些调整,会突出“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等方面的测试。

接着,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来选择相应的科目。

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我们考虑:1.考虑就业行业不同行业对不同科目的要求不同。

比如,想从事商业管理领域的学生需要具备比较强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

若是选择了文科班,可以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中的一科作为选考科目,也可以选择物理、化学、生物中的一科作为选考科目,来补充相应的知识点。

2.考虑大学专业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大学专业规划,那么选择相应的科目组合就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明确。

比如,如果想要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学和物理就是必修的核心科目。

而如果希望进入医学专业,那么生物和化学就成为必修科目。

3.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般情况下,学生在选择科目时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学科学习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持续性。

如果没有兴趣去学习高数或者物理这种科目,那么即使报了文科或者理科班,最后的效果也不会好。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新高考政策的考试形式和内容。

目前,新高考政策强调的不再是单个科目成绩的高低,而是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因此,学生要注重平时课程的学习,同时在选科过程中要尽量保证科目的整体水平,而不是太过拘泥于某一科目的高低。

总之,新高考政策选科的关键不仅在于选择哪些科目,更在于如何做好科目间的协调和应对策略,以确保最优的综合成绩。

重庆新高考政策

重庆新高考政策

重庆新高考政策
重庆市近年来推出了新的高考政策,该政策旨在改革传统的高考制度,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高考政策取消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引入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考试科目,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学业水平测试是新高考政策的核心,主要评估学生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考试科目由原来的语、数、英、理、化、生等单一学科,扩展为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技术、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

这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并在中学阶段就比较全面地了解各个学科的知识。

此外,综合素质评价也是新高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业水平测试为基础,通过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培养。

新高考政策的实施,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分数和学科成绩,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这不仅使高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同时,新高考政策对于教师和学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务。

总的来说,重庆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高考的评价模式,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给学生。

这样的改革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加全面、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新高考政策“新”在哪?(最新解读)

新高考政策“新”在哪?(最新解读)

新高考政策“新”在哪?(最新解读)新高考政策“新”在哪?1、选科模式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大变化就是选科,传统高考以数理化、政史地划分文理科目,考生只能在这两个组合种做出选择,但是新高考改革采取“3+1+2”的选科组合,考生可以在选定物理或者历史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另外两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2种组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擅长科目做搭配。

2、录取机制:两依据一参考传统高考录取依据为高考成绩,但是新高考改革则依据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统一高考成绩:就是指3+1+2的考试成绩,前面3是语文数学外语,后面是考生选择物理或者历史以及其他选考科目。

选考成绩:相当于高考,考试时间初步定在6月份。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部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体育成绩等)、艺术素养(艺术特长发展等)和社会实践。

3、赋分机制,排名竞争新高考”3+1+2“模式分值计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制定的等级赋分方案五等级一分一档制度,是将考生的卷面成绩的原始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约为15%,35%,35%,13%,2%,最低赋分为30分,最高100分。

也就是说,考生即使交白卷,按照名次也有30分的成绩。

什么是新高考1、有三门必考科目,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有两门限选科目,分别为物理、历史;有4门任选科目,包括化学、生物、政治、地理;2、考生需要考三门必考科目,在两门限选科目中选择一门,4门任选科目中选择两门;3、语文数学外语每一门满分150分,其余每门满分100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的分数计入总分,任选科目采用等级赋分的方法,将分数折算后加入到总分。

新高考是什么意思现行的高考制度是,3+X,也就是语、数、外加综合。

这次改革之后,高考科目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课科目”。

简称“3+3”,就是保持现行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科不变,将现行的文综、理综调整为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

2024新高考3+1+2选科不建议的死亡组合

2024新高考3+1+2选科不建议的死亡组合

2024新高考3+1+2选科不建议的死亡组合科目选择关系到考生以后填报志愿时的大学和专业选择,更长远还会影响考生未来就业情况。

一、2024新高考死亡组合目前新高考模式有两种,分别是“3+1+2”模式和“3+3”模式。

在这两种模式下,新高考选科出现了所谓的“死亡组合”,其实就是提醒大家慎选的科目组合,针对不同的考生,“死亡组合”其实是不一样的。

“3+1+2”模式新高考死亡组合有物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政治、物理+生物+政治、物理+历史+政治、历史+政治+化学、历史+化学+物;“3+3”新高考死亡组合有历史+政治+地理组合、物理+化学+生物。

新高考“3+1+2”模式,指除了语数外三门必须科目以外,需要在历史和物理中任选一门作为首选科目,然后在政治、历史、化学、生物中选两门。

而新高考“3+3”模式,指的是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之外,学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不同学生心目中的死亡组合不一样。

11.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地理”简称是“物化地”,被认为是新高考“3+1+2”模式下的死亡组合之一,之所以在考生们心中有这样的印象,主要是因为这个组合学习起来难度系数最大,物理是理科当中最难的科目,化学仅次于之,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持平,两个理科难学的科目再加上地理文科中最难学的科目,可不就是大家要慎选的组合。

物理和化学是偏理科的组合,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组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公式和概念,还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强,而地理是文科当中最难学的科目,地理知识点较为繁多,并且涵盖面很广,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并且需要学生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另外选择“物化地”组合的考生压力会很大,一方面物理、化学要与顶尖学霸竞争赋分,学习难度大,另外一方面地理科目选的人,整体竞争压力很大。

再就是选地理,对于计划学习工科和医学类等专业的考生没有太大的帮助,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有一定的限制。

新高考政策录取制度有哪些

新高考政策录取制度有哪些

新高考政策录取制度有哪些在对新高考政策的理解中,需要彻底了解政策的录取制度。

准确的知道录取制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面对高考和将来的高校进入考试。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新高考政策录取制度有哪些。

1. 统一高考随着新高考政策的推出,中国的高考制度分为统一高考和招生高校自主招生两种形式。

统一高考的核心是全国统一考试。

这种形式使考生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相同的考试标准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另一方面,统一高考也鼓励高校招收具备更广泛能力的学生,过去这些能力可能在地区高考中被忽略。

2. 选考科目在新高考政策下,学生需选考文、理两个大类中的一个,并分别选考两门必修科目和一个选修科目。

其中,必修科目为语文、数学和英语,而选修科目可以选择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任意一个。

学生的选考科目将会影响到高校录取的控制规则和要求。

3. 平行志愿新高考政策下,采用了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即一所高校或一个招生单位可以在录取时开设多个批次,录取时不同批次之间不定向竞争,各批次之间仅竞争内部的同类志愿,尽量确保每一个考生都能得到相对最优的院校和专业选择。

4. 综合评价高校在录取时依据综合评价确定入取条件。

具体评价应包括考生的文化程度、综合素质、专题研究的能力、个人实践活动的水平和潜质、高中学习情况等维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综上所述,新高考政策的录取制度是十分严谨的。

学生可以通过准确的理解录取制度来确定初中与高中间的高度和工作难度,从而更好地享受高中教育。

政策的细节而不是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参加录取的进程。

当然,在政策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并根据录取规则来合理地填报志愿,以达到最终进入心仪学校的目标。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新高考改革政策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
改革措施。

这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更加科学、公正、公平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余的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实行选考。

2. 增加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必须参加的考试,等级性考试是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考试。

3. 探索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即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依据,而是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4. 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允许高校自主制定招生方案,自主确定招生标准,自主选拔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学生。

5. 试行高职分类考试,将高职招生与普通本科招生分开进行,根据不同专业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改革也有利
于提高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新高考变化内容

新高考变化内容

新高考变化内容
近年来,中国教育系统在新高考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新高考制度的变化内容涵盖了课程设置、考试方式与评价标准。

在课程设置方面,新高考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引入了更加多元化的学科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学科组合。

这一变化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考试方式方面,新高考强调了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除了传统的笔试考试,学生还需要参加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口语表达、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考核。

这一改变使得考试评价更加全面多元化,更加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评价标准方面,新高考取消了单一的分数评价,引入了多元评价的机制。

学校将综合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其他评价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这一变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焦虑,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而非单纯追求高分。

新高考改革的变化内容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视。

通过取消文理分科、增加素质评价和引入多元评价的方式,新高考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2023年高考是新高考政策吗_哪些省份是新高考

2023年高考是新高考政策吗_哪些省份是新高考

2023年高考是新高考政策吗_哪些省份是新高考2023高考是新高考吗2023年高考部分省份是新高考政策。

2023新高考省份有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其余新高考改革省份: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新高考改革包括哪些内容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改革后,普通高等学校依据考生的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一是考试科目。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和笔试两部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高校选科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即“3+1+2”模式。

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等专业的考生还须参加相应的专业考试。

二是考试安排。

全国统一考试按教育部规定的时间组织考试,选择性考试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期安排。

三是考生总成绩的构成。

考生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

其中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

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2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四是招生录取。

改革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什么是新高考模式

什么是新高考模式

2022什么是新高考模式什么是新高考模式1、第一种模式:“3+3”模式“3+3”模式:全国实行的城市有6个,分别为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即指文理不分科,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之外,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属于高考制度。

但考生在选择科目时需要关注高校部分专业对于三门科目中的一门到两门会有特定要求,例如要求必须选修物理科目等。

2、第二种模式:“3+1+2”模式“3+1+2”模式:全国选择“3+1+2”模式的省份有8个,分别为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其中“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高中选科怎么选择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则相对容易考取高分;选择自己在全省或全市有排名优势的科目,则在赋分制下更容易取得高分优势。

两者相结合,对于考生来说绝对有利无害。

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切勿单凭感觉选科,不要只和自己比较,尽量选择竞争对手整体比较弱的学科,毕竟赋分制下的相对优势是和别人相比而来的。

新高考模式什么时候开始选科新高考3+1+2中,不分文理科,可以由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选科目,中间1为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最后2为从剩下的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2门。

“3+1+2”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

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不同。

新高考“3+1+2”选科,一般在高一下学期开始或高一学期结束升入高二时,此时经过半年或一年的高中学习,学生对各科知识有所了解,也清楚了自己的优势,并且通过了多次考试,比较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理念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促使我们对教育理念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新高考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过去的传统高考模式下,学生往往被要求在固定的学科组合中进行选择,限制了他们的兴趣和特长的发挥。

而新高考则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组合。

这种变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高考还突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这意味着教育不再是片面追求分数,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有担当、有能力的社会公民。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的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

教育不再是为了培养只会考试的“机器”,而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创新思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而实践能力则是将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的重要保障。

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

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还需要注重学科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

新高考下的个性化教学

新高考下的个性化教学

新高考下的个性化教学高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期望。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的推行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个性化教学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新高考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调整。

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被打破,学生有了更多的科目组合选择。

这种变化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高考背景下,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

个性化教学,顾名思义,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法,以实现因材施教。

这意味着教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按照统一的教案和进度进行教学,而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实现个性化教学,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这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

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等方式,教师可以获取大量关于学生的信息,为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个性化教学强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目标。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定较高的目标,鼓励他们挑战自我,拓展知识面;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目标难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进步,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个性化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和补充。

例如,对于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课题;对于有志于理工科的学生,可以加强数学和物理等学科的拓展性学习。

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个性化教学的关键。

不同的学生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听讲来学习,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

新高考改革有几批具体有哪些省份

新高考改革有几批具体有哪些省份

新⾼考改⾰有⼏批具体有哪些省份新⾼考改⾰⽬前有四批,下⾯是具体省份,来看⼀下,希望对你有帮助!新⾼考改⾰第⼀批新⾼考改⾰省份:2014年,上海、浙江,2个省第⼆批新⾼考改⾰省份:2017年,北京、⼭东、天津、海南,4个省第三批⾼考改⾰省份:2018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东、重庆,8个省第四批⾼考改⾰省份:2021年,⽢肃、⿊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西,7个省2021七省(区)⾼考改⾰实施3+1+2模式⽢肃:⾃2024年起,合并本科⼀批、本科⼆批录取批次,按照⾸选科⽬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计划,分别划定录取分数线,实⾏“院校专业组”平⾏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龙江:⾃2024年起,考⽣志愿由“学校+专业(组)”组成,实⾏平⾏志愿投档录取。

本科段招⽣除提前批次外,实⾏同⼀批次录取。

适当增加平⾏志愿填报院校数量,增加考⽣志愿选择和录取机会。

吉林:⾃2024年起,统⼀⾼考招⽣录取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考⽣在⾼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实⾏平⾏志愿投档录取,具体志愿填报和录取办法⾼考当年向社会公布。

安徽:从2024年起,考⽣志愿按“院校+专业组(专业)”,以平⾏志愿⽅式投档。

适当增加志愿填报数量,满⾜考⽣志愿填报需求。

志愿填报及投档录取均不分批次,按照考⽣总成绩分时分段进⾏。

江西:⾃2024年起,按照“院校专业组”⽅式实⾏平⾏志愿投档录取,按照历史、物理科⽬,分别编制专业招⽣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

进⼀步减少录取批次,优化平⾏志愿投档和录取办法。

贵州:⾃2024年起,普通本科⾼等学校考试招⽣按物理科⽬组合和历史科⽬组合分列招⽣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合并⼀本⼆本批次。

考⽣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实⾏平⾏志愿投档,实现“多元录取”。

⼴西:2024年起普通⾼等学校招⽣实⾏“院校+专业组”平⾏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2025年所有省份实行新高考_真的吗

2025年所有省份实行新高考_真的吗

2025年所有省份实行新高考_真的吗2025年所有省份实行新高考吗不是。

2025年不是所有省份实行新高考,目前新疆、西藏暂未公布改革方案。

新高考3+3模式: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新高考“3+1+2”模式:高考“3+1+2”模式中的“3”是指3门必考科目,即语文、数学、英语,“1”是指物理、历史必选一门,“2”是指从化学、生物、地理、思想政治等科目中任选两门。

新高考各科内容变化是什么传统高考的考试科目分为两类:语数外+理综(理化生)、语数外+文综(史地政)。

其中,语数外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文综或理综满分均为300分。

新高考“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

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新高考模式如何录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模式。

“两依据”一是依据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二是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

“一参考”是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考试招生的重要参考,在考试成绩相同时,高校可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

综合素质评价是由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和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日常动态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5个方面。

新高考选科可以怎么选1.物政地专业覆盖率:82.19%科目关联度:学科之间跨度较大,选择这一组合的考生,要么是喜欢物理但是不喜欢生化,要么就是擅长文科但是想拓宽专业的选择范围,也是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选择方式了吧。

新高考备考策略与心得

新高考备考策略与心得

新高考备考策略与心得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新高考模式的推行,更是带来了新的机遇与考验。

在备战新高考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策略和心得,希望能对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新高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选科的灵活性。

不再是传统的文理分科,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组合。

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要了解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比如物理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化学需要记忆大量的公式和实验现象,历史则需要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学科的初步了解,结合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可以初步确定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方向。

在确定选科之后,就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是关键。

每天要为每门学科安排足够的学习时间,不能厚此薄彼。

比如,对于数学和英语这样的主科,每天都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和复习。

而对于选考科目,要根据学科的难度和自己的掌握程度来分配时间。

同时,要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

比如在上学路上听英语听力,课间休息时回顾一下知识点。

课堂学习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思路。

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所讲的内容往往是重点和考点。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做好课堂笔记也非常重要,将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和练习同样不能忽视。

复习要及时,每天晚上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可以通过做习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建立错题本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将错题整理在一起,定期进行复习,避免再次犯错。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新高考还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比如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经历,还能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与课外辅导的关系

新高考与课外辅导的关系

新高考与课外辅导的关系高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千万学子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逐步推进,这一变革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也对课外辅导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带来了诸多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包括考试科目组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招生录取模式的创新。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学生通常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考试科目相对固定。

而新高考则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从多种科目组合中进行选择。

例如,有的学生可以选择物理、化学和生物,有的学生则可能选择历史、地理和政治,还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跨文理的组合。

这种科目组合的多样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个性化的发展路径,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在选科时的迷茫和困惑。

由于缺乏对各学科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清晰规划,很多学生在选科时感到无所适从。

这时候,课外辅导机构便看到了商机,纷纷推出各种选科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特点、就业前景以及与自身兴趣的匹配度。

新高考的评价方式也不再仅仅依赖于一次性的高考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积累相关的经验和成果。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于是便向课外辅导机构寻求帮助。

课外辅导机构顺势推出了一系列的综合素质提升课程,如领导力培养、创新思维训练、艺术鉴赏等。

在招生录取模式方面,新高考推行了“专业+院校”的志愿填报方式,这意味着学生需要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学生和家长往往会求助于课外辅导机构。

课外辅导机构会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升学目标和规划。

2023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大全

2023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大全

2023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大全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新高考政策“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按等级分(即A、B、C、D四个等级,D等级为不合格)计入考生总成绩。

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3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及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的实验操作测试由各省统一制定标准,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新高考3+1+2的优势和弊端新高考3+1+2总成绩750分。

3门必选科目总分45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1门首选科目每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2门再选科目每科满分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高考3+1+2模式既不会让同学们太过于“偏科”还让更多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学科,不仅仅实现了教育部门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而且还能够不耽误国家人才培养计划。

但是根据已经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经验来看,12种组合全部开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选择权的减少反而加剧了选择课程的难度。

高考3+1+2模式选科要注意,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偏向于哪科?之所以把这条先搬出来,因为我们老是强调,兴趣是较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才能乐学,更容易学得好,学科对应的大学才能学得精,有利于未来的就业!高考改革最新是什么方案大部分省份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高考总分750分“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新高考改革的现实问题及未来方向

新高考改革的现实问题及未来方向

新高考改革的现实问题及未来方向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启动了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旨在改革现行的招生制度,综合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在推进新高考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高考改革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高考改革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新高考要求综合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这对于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行的考试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强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测试,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新高考改革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表现。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学校和教师的适应能力。

新高考改革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需要得到更新。

学校需要调整招生政策和培养方案,推动多元化的教育发展。

教师需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

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与新高考改革保持同步发展。

同时,新高考改革也面临着地区差异和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新高考改革要求不同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资源能够同步发展,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充足,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不均衡,有些学生因为地区原因而失去了公平的竞争机会。

因此,新高考改革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促进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确保学生的公平竞争权益。

未来,新高考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评价体系应当多样化,包括综合评价和能力考查等,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强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推动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于新高考的感想与看法

关于新高考的感想与看法

关于新高考的感想与看法新高考,就像一场盛大而又特别的变革之旅,闯进了莘莘学子的世界。

以前的高考,就像一条大家都熟悉的老路,虽然走的人多,有点拥挤,可大家心里都有数。

新高考呢,一下子把这条路拓宽了,还分出好多岔道,这让好多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比如说,以前分文科理科,就像把人分成两队,界限分明。

现在可不一样了,科目组合多种多样,就像去饭店点菜,有好多组合可以选,这可把学生和家长都给难住了。

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新高考有点像开盲盒。

以前只需要在文科或者理科的小盒子里选,现在这个大盒子里装了好多小盒子,每个小盒子都有不同的科目组合。

你得好好琢磨自己的兴趣、优势,就像在寻宝一样。

有些学生可能就很纠结,我是选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选那些看起来就业前景好的科目呢?这就像在面包和爱情之间做选择,难啊!我有个表弟,他就面临这样的困扰。

他物理成绩不错,可又特别喜欢历史,新高考来了,他就在物理和历史对应的不同组合里犹豫不决,一会儿觉得这个好,一会儿又觉得那个行,整个人都快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了。

对于家长来说,新高考也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他们得和孩子一起研究各种政策,各种组合的利弊。

家长们就像一群迷失在迷宫里的人,到处找出口。

他们担心孩子选错了路,影响以后的发展。

我邻居家阿姨,为了孩子的新高考,到处参加讲座,在网上查资料,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她跟我说,这新高考就像一个大怪兽,她得努力帮孩子打败它。

不过新高考也有它的好处啊。

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就像给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更多通往未来的门。

以前那种一考定终身的感觉淡了很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去发展。

这多像在一片广阔的田野里,你可以自由地种自己喜欢的花,而不是只能种规定好的几种。

从教育的大方向看,新高考像一阵春风,吹醒了教育的一潭春水。

它推动学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不再只是盯着分数。

学校得想办法开设更多类型的课程,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这就好比一家餐厅,以前只卖固定的几道菜,现在得扩充菜单,做各种特色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来了,中学应该怎么办?2016年09月30日08:29 来源:中国教育报分享到:∙∙∙∙∙2014年,“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上海市、浙江省率先成为试点,将在2017年迎来新高考。

按照改革方案的部署,到2021年,全国大部分省份将实行新高考。

无疑,全国各地的高中或早或晚,都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以应对高考的巨大变化。

新一轮高考改革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扩大了教育的选择性,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考试选择权。

对于高中来说,学生走班上课、教师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新常态,这些都要求高中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结构,真正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锻炼平台。

高中新课改启动时,有人预言高中教育将面临洗牌,而高考改革将洗牌的力度加大。

未雨绸缪,而且主动拥抱改革的学校必将在新的秩序中占据优势。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以下简称重庆十八中)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

由于及早布局,率先改革,成绩突出,已经打破了旧格局,为中学课改做了很好的示范。

明晰理念,为课改做足顶层设计新高考的导向非常明确,就是引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回归育人的本真追求,尊重学生的选择,丰富学习经历,发展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由评价改革倒逼学校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局,促使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积淀学校文化。

这是新高考的一个价值取向。

重庆十八中的课改并非出于新高考的倒逼,而是学校领导者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

学校校长罗丞说,教育是影响和培养人的过程与活动,需要坚守公益品格,更要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培养健康、独立、文明、仁爱的学生。

重庆十八中以“海纳百川、德建名齐”为校训,把“树本砺新”作为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

“海纳百川”意指豁达大度、胸怀宽广、兼容并蓄、厚积薄发,罗丞解释说,“它代表了一种开放创新的思想、一种求贤若渴的愿望、一种众志成城的决心、一种崇尚一流的意境。

”“德建名齐”意思就是品德高尚可以建立功名伟业,行为端正可以成就理想目标。

学校以这样的校训激励师生放大人生的格局,做理想远大、品德和行为高尚的“高贵之人”。

树本,就是要抓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之本、促进师生发展之本。

砺新,即以磨砺出新。

重庆十八中的领导班子认为,创新并非无根由的突发奇想,不是在空中建花园,而是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学校提出,真正的教育创新就在日常细节之处,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淋漓尽致”,所谓创新精神,就是永无止境地去探索如何更好地把一件十分具体的事情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的一种精神。

在明确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之下,重庆十八中对课改从目标到路径、策略做了系统而具体的设计规划。

比如,学校确立了建设“生本课堂”的目标与实施办法,以此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一堂课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再如,学校制定了《重庆十八中深化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方案》,打造“四C”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在选修课的开设、课外活动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安排等方面,逐渐形成有序、固定、特色的课程计划和课时安排;学校实验室的开放、图书室的利用、自主管理和心理剧表演等精品社团的开设、校园足球和管乐团等艺体项目的打造、海量阅读和校园晨练的开展、走班制等,也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学校优质而富有特色的课程群。

重庆十八中的经验表明,高中课改必将走向深入:一是课改进入“融时代”,即将从单一走向多元,走向整体,集中体现课堂、课程、管理、文化的融合和共进。

二是课改进入“学时代”,即所有改变都要基于学生“学”的服务和支持。

三是课改进入“微时代”,微改革、微课堂、微创新、微课题、微研究将成为常态。

四是课改进入“E时代”,互联网技术必将对传统的课堂模式和学习方式产生影响。

五是课改进入“核心素养时代”,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课改,需要学校领导者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的心态、开放的思维,而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理念的转变与清晰,要从全局、长远为学校发展作出定位,系统设计课改。

建构分层次、有选择的新课程体系新高考“全科覆盖”,却“分类考查”,因此,未来高中将不会再有所谓的一成不变的标准化课程表,取而代之的将是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课程表。

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好特长——这样的办学目标将会让中学形成适合本校学生的分层次、有选择的新课程体系。

重庆十八中将改革分为过渡期和发展期。

在2015年~2017年的过渡期内,学校制定了三年规划实施方案,为顺利过渡到良性发展特别是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选课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学校通过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提出了“四C”课程建设方案,全面丰富“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课程设置要求。

“四C”课程即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和多元化人才培养课程,分别对应重庆十八中的“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和“百川课程”。

过渡期内,学校首先对高一年级进行课程改革。

具体措施为:第一、保留行政班级,在行政班级进行大多数科目的教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文科班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理科班的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以及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其他科目。

第二、保留文理分科,对理科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文科班的政治、历史、地理实行分层走班。

第三、结合学校分层教学的探索实践,通过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整合和丰富国家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激发学习潜能,发展特长,培养创新能力。

“树本课程”即国家课程校本化。

学校将国家课程整合为三级目标,主要实施分层教学,辅以走班教学。

一级目标即必修课程规定的课程目标,注重基础夯实;二级目标是在完成一级目标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度拓展提升,由学校自定目标;三级目标是在二级目标的基础之上进行拔尖培养,由学校自定目标。

“砺新课程”即校本课程精品化。

学校对原有的60多门选修课进行了重新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阶段打造学习的精品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发展一项体艺爱好,形成一项兴趣特长。

学校统一组织学生选课,于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采取选课走班的方式进行授课。

“海纳课程”即社团活动课程化,旨在鼓励学生在课余的社团活动中广泛涉猎,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优势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学校的社团活动有专业化指导,而且实行学生的自主化管理,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学校要求,除初三、高三两个毕业年级之外,其余年级的学生每周安排两个下午的第四节课进行社团活动。

“百川课程”是针对学校的“砺新人才培养计划”,在奥赛、学科夏令营、大学先修课程、学生研究性课题、艺术、运动等方面,投入优势研发力量,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

我们有理由相信,分层、多样、优质的课程建设将会让“钱学森之问”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历史,因为新课程的教育模式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发展平台、专业指导,有利于学生去认识自我,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完全发展。

转变教学方式,建设新课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近日公布,从关注知识技能的“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于人才要求的变化。

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课堂教学,也必须转型,不能再继续满堂灌、题海战。

重庆十八中提出了建设“生本课堂”,让教学真正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不仅仅是学习学科知识,还要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展示能力、质疑能力、辩论能力等。

学校指导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以一堂课40分钟为例,教师讲授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5分钟,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优化教学方式(探索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方式),精选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讲授式、演示法、实验法、讨论式、问题式等多种方法),改革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常态),赋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本课堂基本的课堂环节为:1.情境导学(激发兴趣,完成导学案,检查完成情况)5分钟;2.尝试汇学(学生尝试理解、解决问题,展示)10分钟;合作共学(学生互帮互助,共同理解和进步)10分钟;点拨激学(精讲点拨,开拓思路)5分钟;达标创学(检查达标情况,创生新的问题)10分钟。

学校要求各个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生本课堂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师个人依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教学风格、学术定位等,在“共性”的生本课堂的基础上,施展才华,打造个性化课堂。

为了让教师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校对教学常规环节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纳入每月学校工作通报;开展日常随堂推门听课,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教学现状;组织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座谈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并集中反馈给教师,进行调整改进;开展全体教师的教学联评诊断活动,探索适应不同层次班级的生本课堂建设。

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在自己学习、实践和思考的基础上,写出自己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并向学校提交自己的报告,供大家学习交流。

重庆十八中还启动了“数字化学习空间与家校互动模式探索”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建成学校的“智慧云”服务平台,与区教委“数字化教师工作坊”“数字化终身学习港”“数字化管理服务站”等平台“无缝衔接”,推动了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信息技术应用的常态化,提升了教学信息化的层次,以技术创新了课堂的形态。

探索适应新高考的管理与教师团队建设重庆十八中为了适应学校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变化,在管理当中实行简政放权,进行了扁平化、精细化管理探索,践行“策必广益,行必专精”的管理理念,切实提升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逐渐形成“人人有事干,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定岗定位准确,目标责任细化,要求精益求精,考核及时严格”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

学校深化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了低职高能高聘、高职低能低聘、设立首席教师、评选星级教师、多元评价师生、绩效多元考核等新办法;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配合区教育部门开展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教师业绩多元评价,做到了平时有记录、考核有结果、情况有反馈,注重平时与学期、过程与终结、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客观公正,让教师焕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新高考要求学生及早进行学习规划,增强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选择考试科目和报考专业的能力,这就给了教师的一个新挑战:提升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能力。

为了适应管理和专业能力提升的要求,重庆十八中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个勤奋好学、精神振奋、团结协作、工作突出、廉洁自律的强有力的管理团队。

学校要求管理者树立学习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勤廉意识,在管理工作中追求一流,既要立足“常态”,又要追求“常新”,更要突破“常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