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史第九章
2015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1、[单选]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2、[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单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最先发表于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4、[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单选]在中共八大上陈支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6、[单选]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单选]中国八大坚持的我国经济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8、[单选]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9、[单选]1957年春夏一蔬菜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0、[单选]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1、[单选]八届九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2、[单选]毛泽东在国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这一年是1961年。
13、[单选]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处理国与国关系公认的国际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史学史课件第9-10章
• 政府机构的调查,如内政部发放《现有土司调查表》 《现有盟旗及其他特殊组织调查表》《西南边民调查 表》进行调查,对川、康、滇、黔四省当时所存土司 进行调查。
• 占主导地位的是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的调查。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传播与李大钊的贡献
一、唯物史观的传播
•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真正受到重视和流行则是1917 年俄国十 月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 唯物史观之所以在中国广为传播,其原因非常复杂。简言 之,第一,它适应中国社会革命的需要。第二,它的一些 重要理论包含了中国思想传统尤其是儒家的社会理念中某 些进步的因素,乃是中国学人接受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历史看成有规律的运动,而 历史学是能够认识这种规律的科学,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 义学者对唯物史观持有的科学信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 大力提倡的科学精神是一致的。
第九章 民国时期史学
• 第一节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西方史学的引入 • 第二节 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 • 第三节 史学变革中的多种趋向 • 第四节 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
概说
民国时期(1912—1949),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取得了 新的成就。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前的三十余年的史学,是中国近代后期史学。它一方面与 “新史学”思潮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的史学相衔接,一方面逐步 显示出自身的独特面貌。这时期史学的特点是:在新文化运动 的影响下,治史者追求“科学”的历史学。西方史学的引入强 化了史学学科独立意识,历史研究中对“科学方法”的提倡、 对新史料的重视与利用、对史学“求真”观念的强调,使民国 时期史学的发展以历史考证为主流。唯物史观史学也在这个 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录
第一章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第一节伟大的民族与伟大的祖国
第二节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第二章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1949-1952)
第一节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
第二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第三节巩固人民政权与抗美援朝战争
第四节社会建设、民主改革和城乡社会生活
第五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外交工作
第三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良好开端(1953-1956)第一节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二节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第四节工业化起步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第五节前所未有的文化社会进步与国防建没
第六节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行和平外交
第四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1956-1960)
第一节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
第二节执政党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第三节“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第四节纠“左”的错误与庐山会议
第五节政治建设以及政治体制的变动
第六节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统一祖国的进展
第五章在调整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60-1966)第一节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第二节发展文教、科技、国防、卫生、体育事业
第三节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第四节政治调整与“四清”运动
第五节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和10年建设成就
第六章人民共和国发展中的10年内乱(1966-1976)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第二节全国性内乱与健康力量的抗争
第三节纠正错误的努力与挫折
第四节经济的起伏与政治、文化、外交工作
第五节全面整顿与反整顿的较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赵朋·2009年修订版
目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 (1)
目录 (1)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3)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4)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5)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5)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6)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7)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7)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7)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
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7)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8)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
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8)
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 (9)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第九十章总结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
一、延安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以党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
1、《新中华报》毛泽东题词:“把《新中华报》造成抗战的一支生力军。”
一周年时,《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题词“团结抗战进步,三者缺一不可”
2、《共产党人》杂志:
1939年10月20日,延安,以党的建设为中心工作。
任务“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
3、《八路军军政杂志》杂志:
1939年1月15日,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
“抗战是长期的与残酷的,发扬八路军的成绩,纠正八路军的缺点,首先对于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是迫切需要的;同时对于以八路军经验贡献抗战人民与抗战友军,也属需要。《八路军军政杂志》应该为此目的而努力”——毛泽东
4、《中国工人》:
1940年2月7日创刊,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
5、《中国青年》:
1939年4月16日出版,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主办。
毛泽东《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
1941年3月停刊
6、《中国妇女》:
1939年6月1日出版,中国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1941年3月停刊,共2卷10期。
7、《中国文化》:
1940年2月15日创刊,陕甘宁文化协会机关刊物。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我想,这可以算作《中国文化》的出版的态度”
1941年3月停刊
8、《边区群众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堂笔记(超详细!)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堂笔记
中新史总结(1-3章)
第一章古代
露布 3
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内容:
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特点:
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唐代进奏院状 4
唐代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官报的雏形。
机构:
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称为邸或进奏院。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邸吏或进奏官。
内容:
①皇帝的活动。②诏旨。③官吏任免。④臣僚章奏。⑤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
①不定期,无报头,由进奏官从首都直接发给各地的主官。
②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
③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与收阅者并无直接关系。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或筛选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所关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开元杂报”8
见于唐代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其中提到的“开元杂报”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开元年间“留邸报状”的原件残件,也可能是抄件。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
特点:
无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自己随意加的称呼)、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意义:
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敦煌进奏院状”9
是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院状”。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图书馆。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九章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章重点
1、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和正确的理论判断(八大路线、毛泽东两篇重要文章).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实践上的“左”的偏误以及在实践中的一系列纠偏努力.
3、社会主义时期所犯错误的性质、主客观原因及其评价.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贡献和意义.
本章提示
正确分析和看待文化大革命.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阐述了经济政治十方面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以毛
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中央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反右
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将主要矛盾判断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偏离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
矛盾的正确判断.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
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
5、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违背经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
(2)府院之争的公开化—关于中国是否参加一战
段祺瑞及拥段派主张参战;黎元洪、冯国璋及反段派 却反对参战。段祺瑞以武力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黎元 洪则免去段的总理职务;段则指使皖系军阀宣布八省脱
离中央。黎元洪孤立无援,邀请张勋进京调停。
所谓府院之争,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在中国斗争的反映。
(3)张勋复辟
1917年6月14日,张勋率“辫子军”进入北京,
2)表现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矿企业,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
现.到1911年的四、五十年间,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
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轻工业,在轻工业中主要 又是棉纺织业和面粉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尤其是重工业。即使如此,仍得到发展。
第一节
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反袁斗争
一、二次革命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从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到二次革命,时间虽然不到两 年,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决 定着推翻清王朝之后,中国究竟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 民主共和国,还是任凭袁世凯巩固他的大地主大买办阶 级的专制统治。围绕这个问题,以袁世凯为首的“袁派 势力”、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和表面上介于二大势力之间, 而实际上是站在袁世凯一边的原君主立宪党人,彼此展
(1)背景
政治方面: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 要求 思想文化方面: 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 古逆流势不两立)。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916章)
第九章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1. 简述《救亡日报》、《抗战》三日刊等抗日救亡报刊的出版经过与宣传报道特点。
《救亡日报》创刊于1937年8月,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上海市文化界就往协会是抗战初期在中共领导下成立的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一些国民党人也参加了这个会。因此,《救亡日报》实质上是由中共领导,但在名义上则为国共合作创办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报纸。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1938年转至广州出版,1939年,桂林出版,1941年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抗日》三日刊同《救》创刊时间相当。创办人为邹韬奋。宗旨是力求内容适合抗战紧急时期的需要。该刊能够及时对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做出评论,注意反映人民大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要求,并且能及时回答读者提问。
2. 新华通讯社在抗战时期有哪些重大发展?
抗战开始后,新华社的发稿范围逐渐扩大,1938年开始,新华社在几个主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分社,1939年根据中央的决定,新华社脱离了《新中华报》,成立独立编辑部,开始了独立发展阶段。1941年5月以后,根据中央指示,各地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分社,直接与总社建立工作关系。既加强了中央的宣传力量,也加强了党对整个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的口语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广播内容有:中央重要文件、《新中华报》社论、《解放周刊》论文等.除此之外,还有国内外新闻,名人演讲和播音员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延安台的开播加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了中共中央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也突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极大的配合了革命工作. 3. 评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经过、成效和意义。
中外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
中外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
第九单元:中外史纲要上册
第九单元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发展,着重讲述了汉唐文化的兴盛与辉煌、宋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明清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辉煌,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复兴等内容。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诸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唐文化的繁荣与辉煌,以及宋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汉唐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诗词、绘画等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艺术形式,而在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继续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古代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文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哲学、科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在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更是为
欧洲的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些西方文化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的魅力与魅力,也为我们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文学艺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繁荣。科技、制度、思想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西方的现代文明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文化也逐渐与西方文化取得了联系与融合。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动力。
总的来说,这一单元的内容涉及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古代文化的发展,也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世界文化的新视角和新角度。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古代文化的发展特点,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多元性和丰富性。同时,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惜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可以更好地为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9章简答题和论述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P170-175答:①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②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③《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④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⑤《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⑥进行整风运动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2、《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和意义?P171-172答:基本内容:①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②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③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双百”方针。④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意义: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经济、政治各方面建设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3、“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P189答:①我们党在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②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中国共产党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目录
上编综述:(2-4)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6)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8)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9-10)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0-12)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2-13)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3-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第一章 第二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为新中国而奋斗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 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下 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月1日毛 泽东给他们写 信,表示对他 们的造反精神 的热烈的支持。
上海音乐学 院学生写大 字报,批判 院长贺绿汀。
清华大学红卫兵“从我做起”,首先砸烂本 校牌坊上的“清华园”的题字。
1966年8月至1967年初,上千万天真烂 漫的青年、少年被毛主席的号召鼓动起来, 冲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自 在地革命: •涌进北京晋见毛主席;
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敌我之间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目的
方法:团结—批评—团结 目的: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政 治 探 索 经 济
整风 主要 运动 矛盾 反右 斗争 中共 八大 综合 建设 平衡 方针 稳步 前进
反右扩 大化 反右倾 斗争 建设 总路线 大跃进 运动 人民 公社化
中 央 总 结 工 作 失 误
时间:1961年春 目的:为了恢复发展生产
结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目录
上编综述:(2-4)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6)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8)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9-10)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0-12)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2-13)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3-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思考(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思考(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思考(课后习题)答案
目录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3)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4)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4)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5)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5)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7)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7)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7)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7)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7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8)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
同选择? (8)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1. 简述《救亡日报》、《抗战》三日刊等抗日救亡报刊的出版经过与宣传报道特点。
《救亡日报》创刊于1937年8月,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上海市文化界就往协会是抗战初期在中共领导下成立的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一些国民党人也参加了这个会。因此,《救亡日报》实质上是由中共领导,但在名义上则为国共合作创办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报纸。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1938年转至广州出版,1939年,桂林出版,1941年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抗日》三日刊同《救》创刊时间相当。创办人为邹韬奋。宗旨是力求内容适合抗战紧急时期的需要。该刊能够及时对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做出评论,注意反映人民大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要求,并且能及时回答读者提问。
2. 新华通讯社在抗战时期有哪些重大发展?
抗战开始后,新华社的发稿范围逐渐扩大,1938年开始,新华社在几个主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分社,1939年根据中央的决定,新华社脱离了《新中华报》,成立独立编辑部,开始了独立发展阶段。1941年5月以后,根据中央指示,各地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分社,直接与总社建立工作关系。既加强了中央的宣传力量,也加强了党对整个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的口语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广播内容有:中央重要文件、《新中华报》社论、《解放周刊》论文等.除此之外,还有国内外新闻,名人演讲和播音员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延安台的开播加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了中共中央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也突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极大的配合了革命工作. 3. 评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经过、成效和意义。
I、改版的经过:
由于政治思想还不成熟,《解放日报》在创办初期存在着党性不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对当的中心工作配合不力,对即将开始的全党整风和大生产也报道的不够。文风上脱离实际的党八股现象严重。 42年的整风运动,在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基础上,该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成为新闻工作进行政风的纲领性文件,其精神主要是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增强报纸的党性、群众性,加强报纸的战斗性。 1942年,4月1人,《解放日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改版,改版后的《解》第一刊登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整风运动的宣传成了党斯的宣传中心;同时报纸在宣传党的工作中心、联系群
众、联系实际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的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群众性和组织性。
II、改版后的特点(成效):
重点报道党的中心工作;有力宣传大生产运动,推动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发展;成功反击了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反动言论;有效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
III、改版的意义
《解放日报》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为宣传无产阶级办报思想,《解》连续发表了许多阐释新闻工作社论和文章,对党报的性质、作用、全党办报方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资产阶级温馨主义新闻观的界限及文风等问题作出了比较系统地论述,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
4. 延安《解放日报》在改革中提出并且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
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之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文件,社论和理论文章,这些文章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理论,包括党报的性质、任务,对党对党报的领导,党报的群众路线和文风,党报的工作方针、编排方针和工作原则等,为党报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个是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新闻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I、党报理论方面
1. 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1944年陆定一在《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中首次提到“全党办报”的口号。全党办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 首先是党的领导机关即各级党委,必须充分重视并善用报纸来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高的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② 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切实关系党报、重视党报、经常阅读研究和讨论党报,自觉为党报撰写文章,帮助党报发行,自觉承担对党报应有的责任
③ 报社工作人员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
2. 重申了党报的性质,特征和任务。
党报的特征是:党性、群众性、战斗型和组织性。党报的性质是党的喉舌耳目,任务是紧密联系群众。
3. 加强新闻弓着这的党性修养,确立人民公仆思想,批判无冕之王的思想观点
4. 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
5. 反对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文风
6. 发扬党报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II、新闻理论方面陆定一于1943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该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有关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有关新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文章主要谈到了新闻本源和新闻如何能真
实两个问题。
5. 创办《新华日报》有何重大意义?《新华日报》有哪些重要经验?
I、重大意义:《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展开了多方的斗争:
① 同国民党反动新闻检查进行斗争。针对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的内容进行严格检查,随意删改和扣押新闻稿件的行为,《新》采取了“开天窗”、刊登“更正”或者“启示”的办法,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新闻检查制度。
② 同国民党的封锁新闻来源进行斗争。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垄断新闻,限制《新》的采访活动。《新》则采取通过从内部电台抄收重要文件、发展可靠通讯员或根据其他报刊内容改写等方式获得新闻
③ 同国民党破坏行为进行斗争,国民党想方设法破坏《新华日报》的发行工作,《新》则招收培养了一批报童,把报纸直接送到读者手中。
II、经验总结:《新》还根据延安政风运动的精神进行了改革,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在长期的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的办报经验:
① 坚定了正确的办报方向
② 建立了一直团结战斗的队伍
③ 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④ 开展广泛深入的统战工作
⑤ 坚持真实报道
⑥ 坚持精益求精的编印技术
6. 香港和海外有哪些著名的华侨华文报刊与报人?
I、香港的情况:
抗战爆发之后,香港原有的报纸《华侨日报》《华侨晚报》《工商日报》《工商晚报》《华字日报》等,很快投入了抗日宣传报道。 1937年冬,上海国际宣传委员会最早迁至香港,改名国际新闻社,由恽逸群负责,该社以香港为基地,向海外数十家华侨办的中文报纸发稿,深受欢迎。 1938年上海《申报》迁至香港出版,至1939年7月停刊,在香港一共出版一年零三个月。 1941年8月《大公报》创办香港版,11月增出《大公晚报》。该报及时、系统的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宣传,很快受到社会关注。在香港新创办的报刊,影响较大的有《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和《星岛日报》等。1938年6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并出版该同盟的中英文会刊《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该社的英文版由爱泼斯坦和贝特兰负责,中文版由邹韬奋等负责。该刊的任务是宣传团结国际进步人士和海外华侨援助中国抗战,刊登了宋庆龄写的不少文章和致国际友人的信件。该刊还大量介绍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统区的抗日活动,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窗口。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国统区进步报刊处境艰难,因此有很多进步爱国人士纷纷转移到香港办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华商报》晚刊和《大众生活》周刊、《光明报》等。《华
商报》晚刊创刊于1941年,日出对开一大张,每日下点五点出报,是一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该报在廖志成的领导下,由邹韬奋、矛盾、范长江、夏衍、乔冠华等7人筹办,从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2月12日停刊,仅出了8个月。《华商报》在宣传上以团结抗日为宗旨,创刊开始即连载邹韬奋撰写长篇纪实报告《抗战以来》。随后该报还发表了范长江的《祖国十年》等佳作,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大众生活》创刊于41年5月,邹韬奋创办并担任主编,编委会成员有金仲华、矛盾、夏衍、胡绳等人。其社评几乎都出自邹韬奋之手,特点是及时、讲透、有针对性。对于大众生活反应和加强了海外侨胞渴望胜利、祖国振兴的愿望与舆论,因而在海外读者中影响巨大,平均每期销售数量高达十万份。《光明报》于1941年9月创刊,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机关报,由梁漱溟任社长,萨空了任总经理。
II、海外的情况
绝大多数华人华侨主办华文报刊,不论原有政治立场和背景如何,在抗战爆发后,无不同仇敌忾,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并发动同胞捐款捐物,支持抗战。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办的以抗日为主的华文报刊。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中心的东南亚是海外抗战板报宣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自1937年开始至1941年太平洋爆发这一时期,其中以胡愈之、郁达夫为代表的抗日爱国人士主办的抗日报刊影响最大。从抗战中后期到战后初期,胡愈之在东南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长达7年多,以“华侨新闻界的马前卒”自居,是一位杰出的海外报刊活动家。另一位华侨领袖胡文虎在新加坡创办的《星洲日报》,也为宣传抗日救国立下了大功。1938年,郁达夫应邀到星洲日报,次年他担任该社早报副刊和晚报副刊的主编。郁达夫以星洲日报等刊为阵地,以惊人的勤奋撰写发表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政论、短评等,为祖国的抗日新闻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洲地区,《美洲华侨报》创刊于1940年,地点在纽约。致力于报道祖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的情况,帮助华侨了解祖国真相。欧洲地区,不少华文报刊都已宣传抗日救国为自己的唯一使命、
7. 评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与爱国报人的艰苦斗争。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到后来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那些尚未被日寇占领的 租界被称为“孤岛”,这一段时期被称为孤岛时期当时的“孤岛”报刊不受日寇的控制。党和受党影响的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进行抗日宣传。影响较大的有《译报》、《每日
译报》、《文汇报》等。另外,上海的许多民营电台也拒绝向日寇登记,有的还进行了抗日宣传。“苏联呼声”电台用俄、中、英、德等多种语言广播,真实报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从而侧面支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