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中新史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新史期末复习

第一讲无

第二讲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从何时开始?根据是什么?

唐代是中国开始有新闻事业的朝代.

1. 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2. 和现代的词义已经十分接近的"新闻"①,"编辑②"等新闻事业的常用词汇,也都始于唐代.

3. 唐代已经具备印刷报纸的条件,德宗,文宗前后,不少时宪书及日历等,都已广泛地使用雕版印刷.

4. 由诸道邸吏向地方传发的时事报状,其起始时间,大约不晚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即公元8世纪初.

5. 唐代的报状,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从一开始就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控制,是后者协调封建中央和地方关系,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二.中国古代是否有真正的报纸,为什么?

答:有真正的报纸。

关于“报纸”的概念,目前有多种定义,如“以刊登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以定期、连续、散页的方式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2],李良荣“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3],廖基添列出了报纸的三个核心特征:“一,物理形态:通过平面介质、以文字为主要传播符号;二,传播范围:在公众范围,或至少若干群体或阶层的范围内,公开连续发行;三,内容特征:传播新近发行的事情。[4]”

综观这些定义,并结合学界多种语境中的论述,不难发现,人们所谓的“报纸”其实指的是“大众报纸”,也就是说,人们认为:大众报纸才是报纸。以此为前提,所谓“报纸的起源”就只能是“大众报纸的起源”。但显然,大众报纸并不等于报纸,大众报纸是报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报纸的外延大于大众报纸的外延,

从传播内容上讲,报纸内容应以刊登新闻为主,并且具有集纳性,这是报纸在与官文书、传单等媒介的对比中显现出的重要特点。从传播范围上讲,报纸具有公众性和开放性,但就发展而历史而言,传播范围的公开是相对的,不同历史时期,“公开”的程度是不同的,作为正式的中央官报,宋代邸报不但在在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之间传播,还扩大到了广

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从传播分类上说,官文书属于组织传播,邸报传播中的组织关系已经相对松散,初步具有了大众传播的特点。相对于官文书,邸报在传播范围上有了明显的突破。

同时,报纸传播载体以文字为主要传播符号,以纸质复制形态传播。通过“连续发行”与书籍、传单区分开。“连续发行”与报纸“刊登新闻”的功能密不可分,定期报刊的出现是新闻事业近代化的标志,而在报纸的起源阶段,“连续发行”有定期有不定期,如宋代邸报的周期有时为“每日”,有时为“每五日”,有时为“逐旬”,有时为“每月”,周期的每一次调整,都基本上能做到连续发行;宋代小报则是不定期发行。

三. 为何中国的民间小报发展不起来?

小报始创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小报的产生和盛行,标志着我国民营商业性报纸开始萌芽,第一次突破了朝廷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是我国古代新闻传播史上一个全新的现象。民间小报始终难以发展成规模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从控制分析的角度看,传播者是位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他们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系统的控制。发轫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小报,受到封建集权制度的控制也是避免不了的。小报因为其内容或议论朝政之事或泄漏朝廷机事或对封建统治集团的内外政策及其当

权人物进行指责、攻击,所以小报从产生之日,就被视为“造焰惑众”“乱有传播”“骇惑听闻”“疑悟群听”的非法出版物,常受到各时期封建政府和当权者的查禁。小报的传播者经历了由少到多,由个人到组织,由官方组织到民间组织的演变历程。但是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是属于或依附于统治阶级的。这就决定了小报从内容到形式无法做到完全独立,也就不能对政府和社会起到现代报纸的那种监督作用。

从内容看,小报内容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主要报道政治、军事动态,而经济新闻的消息以及与普通民众相关的消息则少得可怜。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代报纸多是面向士大夫和知识阶层,而这一读者群一向固守重农轻商的传统伦理道德;另一方面普通民众在农业社会的中国本就对新闻的需求不高。反过来,这些原因又造成了小报的僵化和局限,与西方的近代报纸相比内容不够生动、活泼。

从受众看,小报的受众范围主要还是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人士之间,并没有走进普通百姓中。这是因为(1)小报传播发行最主要的目的是适应统治集团内部及时了解朝廷事政事的动态需要;(2)小报毕竟是一种“纸质媒介”,所有消息都通过书面形式传递,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阅读、理解。因此在教育不甚发达的封建时代,有能力阅读小报的人还是少数。

从技术看,由于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动力的不足,技术也停滞不前。虽然中国是发明印刷术的母国,但它一直未能突破雕版印刷的局限,活字印刷技术上没有重大突破,时效必然受到影响。依赖于手抄、雕版印刷的古代报纸,成本高,利润低,这

样的微利,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认真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小报发展缺少人力资源。

四.中国古代社会的舆论沟通机制是怎样的?

首先,中国古代缺乏长期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报纸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来应该“作为新闻舆论纸币流通”的报纸,当时大都只是作为帝王向地方官员传达布告、地方官员向帝王呈现奏折的官方媒介。

(如唐代的进奏院状,它主要传报来自朝廷方面的消息,由地方藩镇驻朝廷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再如宋代的“邸报”,当时只是进奏官按照当局指令发布内容进行传报,几乎没有批评朝廷之言。)所以,中国古代的报纸并不是为下层人士所用的舆论表达媒介。

其次,中国古代舆论监督机构不健全。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谏诤制度”的优良传统,比如周朝,下臣采谏,天子纳谏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据记载,《诗经》中很多诗的作者其实是以讽谏为目的进行创作的,献诗是周代讽刺谏王政的重要方式。)到了后来,也不乏因谏议制度而受益的帝王,如唐太宗。但是面对皇权的日益集中,该制度渐趋衰落。如到了明代,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制度,设立大学士等。

所以,中国古代的舆论沟通机制虽然每个朝代各有变化,但是总体是不健全、效用低下的。

五.封建社会是否需要真正意义的报纸,为什么?

学界认为中国新闻业的起源在宋朝,报纸既然产生了当然必须有其需要。但是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报纸,我认为封建社会是不需要的。

原因如下:

1.从封建社会各特征来说,

小农经济特点是纵向支配、再分配,需要绝对地垄断信息;(此处仅供理解:市场经济是横向的交换、流通,所以要求信息公开,而现代新闻业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政治上专制集权,社会缺乏民主,导致报纸不是主动为人民代言,而是被当作宣传工具,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这失去了报纸本身应当具有的舆论监督功能。

2.从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定义来说,

只有定期出版、公开发行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封建社会是人治而非法治的社会,从而缺少制约新闻报刊出版的法律条例。故没有法律上、制度上的制约,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根本无法保证定期出版和公开发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