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本运动概念、
中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中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第一章:运动的初步概念1.1 学习目标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1.2 教学内容运动的定义及分类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运动的概念和物理量的计算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4 教学步骤1. 引入运动的概念,讲解运动的分类2. 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运动第二章:直线运动2.1 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规律直线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2.3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演示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2.4 教学步骤1.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规律2. 分析直线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3. 开展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直线运动规律第三章:曲线运动3.1 学习目标理解曲线运动的概念掌握曲线运动的条件及特点3.2 教学内容曲线运动的定义及分类曲线运动的条件及特点3.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理解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曲线运动3.4 教学步骤1. 引入曲线运动的概念,讲解曲线运动的分类2. 讲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及特点3.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曲线运动第四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4.1 学习目标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能够运用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概念及方法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合成与分解4.4 教学步骤1. 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概念及方法2. 分析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开展小组讨论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五章:相对运动5.1 学习目标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掌握相对运动的计算方法5.2 教学内容相对运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相对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相对运动1. 引入相对运动的概念,讲解相对运动的计算方法2. 分析相对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开展问题驱动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对运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六章:匀速圆周运动6.1 学习目标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计算方法6.2 教学内容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及特点角速度、周期、频率的概念及计算6.3 教学方法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利用实验、演示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直观感受6.4 教学步骤1.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及特点2. 讲解角速度、周期、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开展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匀速圆周运动第七章:非匀速圆周运动7.1 学习目标理解非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掌握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计算方法非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切向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非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利用实验、演示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直观感受7.4 教学步骤1. 讲解非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及特点2. 讲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切向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开展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非匀速圆周运动第八章:自由落体运动8.1 学习目标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计算方法8.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特点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位移的概念及计算8.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自由落体运动8.4 教学步骤1.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特点2. 讲解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位移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开展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由落体运动第九章:竖直上抛运动9.1 学习目标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计算方法9.2 教学内容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及特点最大高度、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的概念及计算9.3 教学方法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利用实验、演示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竖直上抛运动的直观感受9.4 教学步骤1. 讲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及特点2. 讲解最大高度、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开展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竖直上抛运动第十章:运动的相对性10.1 学习目标理解运动相对性的概念掌握运动相对性的应用及计算方法10.2 教学内容运动相对性的定义及原理运动相对性的应用及计算方法10.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运动相对性的应用及计算方法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运动相对性10.4 教学步骤1. 讲解运动相对性的定义及原理2. 讲解运动相对性的应用及计算方法3. 开展小组讨论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运动相对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运动的定义及分类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
1.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表示速度 变化的快 表示速度变 表示运动的 慢和方 物理意义 化的大小和 快慢和方向 向,即速 方向 度的变化 率 Δv 公式及 Δv=(v-v0) a= Δs Δt v= m/s Δt 单位 m/s m/s2
物理量
速度v
速度的变 化量Δv
加速度a 与Δv方向一致, 而与v0、vt方 向无关
方向
与位移s或 由Δv=vt Δs同向, -v0决定 即物体运 方向 动方向
关系
三者无必然联系,v很大,Δv可以很 小,甚至为0,a也可大可小
特别提醒
Δv 1.公式 a=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不是 Δt 加速度的决定式, 即加速度与 Δv 和 Δt 无关. F 2. 加速度的决定式是 a=m, 即加速度的大 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 F 和物体的质量共同 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练习
1.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上山东代表队参加了包括 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33个大项的比赛.下 列几种全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BD ) 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 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 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 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飞行的 时间时
2v1v2 t x=v1t= 2 . 2 v2 v1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 就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越大,加 速度就越大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零,则 物体一定静止
8、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 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BCD )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大学物理第1章质点运动学
则有
ax 2 R cost;
a y 2 R sint
加速度的大小
2 2 2 2 2 2 a ax a2 ( R cos t ) ( R sin t ) R y
根据矢量的点积运算,分别计算
v r [(R sint )i (R cost ) j ] [(R cost )i ( R sint ) j ] 0 2 2 v a [(R sint )i (R cost ) j ] [( R cost )i ( R sint ) j ] 0
大学物理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1 运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1.1、参考系(reference frame)和坐标系(coordinate) 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参考标准物体。 (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坐标系: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极坐标系、球坐标系等. 说明 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在动力学中则不然 1.1.2、时间和空间的计量 1、时间及其计量 时间表征物理事件的顺序性和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时间测量的 标准单位是秒。1967年定义秒为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 能级之间跃迁辐射周期的9192631770倍。量度时间范围从宇宙 年龄1018s(约200亿年)到微观粒子的最短寿命 10-24s.极限的时 间间隔为普朗克时间10-43s,小于此时间,现有的时间概念就不适 用了。
运动学中的两类问题
1、已知质点的运动学方程求质点的速度、加速度等问
题常称为运动学第一类问题.
r r (t )
微分
v, a
2、由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方程和运动方程的问题称 为运动学的第二类问题.
a , v0 , r0
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跟踪训练】 5.(双选)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 值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所通过的路程 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AB
【解析】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相对应,平均速 度与一段时间和一段位移相对应,平均速率与一段时间和一段 路程相对应.
四、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 物理量 概念 界定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 (速度变化率)
物理学中 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 一段时间内速度 提到的速 化,包括速度大小和方 变化量与所用时 度一般指 向的变化 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
7.(2011 年广东三校联考)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正 确的说法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速度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 C.速度的改变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答案】B
Δv 【解析】 速度不变, 即 Δv=0, 根据加速度的公式 a= Δt 可 知,a=0.
答案 AC
一题一得 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由研究问题的实际 情况决定,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双选)下列关于质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指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的物体 B.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可视为质点 C.巨轮停在海面上某处,研究其所处位置时,可视为质 点 D.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时,可视为质点
【跟踪训练】 3.(双选)在 2008 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中,从山东 龙口港到大连是一条重要的闯关东路线.假如有甲、乙两船同 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 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以 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 “两天”和“下午三点”指的都是时间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 “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时刻 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新课标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课件: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跟所
Δv 2.定义式:a= Δt .
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 快慢 的物理量. 4.方向:a 的方向与 Δv 的方向 相同 .(从加速度的产
.
生上来说,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 相同 )
[名师点拨]►►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1.三个物理量的对比:
物理 量 物理 意义 公式 及单 位 关系 速度的变化 速度 v 加速度 a 量 Δv 表 示 运 动 表示速度变 表示速度变化的快 的 快 慢 和 化的大小和 慢,即速度的变化 方向 方向 率 Δx Δv Δv=(v- v= Δt a= (m/s2) Δt v0)(m/s) (m/s) 三者无必然联系,v 很大,Δv 可以很小,甚 至为 0,a 也可大可小,也可能为零
在某一时刻或 物理意 瞬时速度 某一位置时物 义 的大小 体的速度 精确的描述物 精确描述 对运动 体在某一时刻 物体运动 的描述 或某一位置时 的快慢 的运动 矢标性 矢量 标量
[例2] 在第12届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中,牙买加飞人博尔
特在男子100 m决赛中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58 s和19.19
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进行的简化处理,是一种
理想化模型,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例1]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共设24个大项等21个奥运会项目和即将
于2016年进入奥运会的高尔夫球,以及健美操和国际象棋两个 较受大学生喜爱的比赛项目.关于以下运动项目中的人或物体 能看成质点的是( )
Δv F 2.a=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 a=m, Δt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 F 和物体的质量 m 共同 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3.如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
2015届物理一轮演练: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个同时落到蹦床上,若以演员自己为参考系,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 A.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B.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C.乙看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D.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解析:乙上升过程,甲、乙间距越来越小,故甲看到乙向上运动;乙下降过程,因甲的速度仍然大于乙的速度,甲、乙间距仍然变小,故甲看到乙还是向上运动,选项B正确,选项A、D错误;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乙看到甲一直朝下运动,选项C错误.答案:B2.2013年11月30日海军第十六批护航编队从青岛港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如图所示,此次护航总航程6 0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 0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盐城”舰看作质点C.以“盐城”舰为参考系,“洛阳”舰一定是运动的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析:“6 0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路程,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盐城”舰看作质点,选项B正确A错误;以“盐城”舰为参考系,“洛阳”舰一定是静止的,选项C 错误;由于题中没有时间和位移,不能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答案:B3.(2014年铜陵模拟)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交警拦住.交警说:“这位女士,您刚才的车速是80 km/h!”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8分钟,怎么可能走了80 km呢?”关于这段对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交警说的8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B.交警的意思是:如果女士继续开车,则一个小时就一定走80 kmC.女士困惑的原因是没有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D.女士和交警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两人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解析:“刚才”应与时刻相对应,与时刻对应的应该是瞬时速度,故选项C正确.答案:C4.(2014年安徽江南十校摸底)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正,选项A说法错误;物体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B说法正确;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C说法正确;在曲线运动中,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可以与速度方向垂直,选项D说法正确.答案:A5.2011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同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改写了我国服务机器人从未进入世界前5的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图中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如图所示.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这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2 s.则()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2 m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率为1 m/s解析:坐标系的横轴作为x轴,纵轴作为y轴.根据描点法先作出题中给定的几个坐标位置,然后用直线连接相邻两个位置,即得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机器人会两次通过同一点,选项A、B错误;起点在坐标原点,终点在(2,2),位移大小是这两点连线的长,故位移大小为22+22m=2 2 m,选项C正确.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选项D错误.选C.答案:C一、选择题1.如图是F-22A猛禽战斗机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F-22A猛禽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F-22A猛禽战斗机里的飞行员解析: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战斗机保持相对静止,以F-22A猛禽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F-22A猛禽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照物,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答案:B2. 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左匀速行驶,如图所示,经过一棵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则车中的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下图中的()解析:以车为参考系,则果子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选B.答案:B3.2013年6月10日上午,“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奔赴南海和太平洋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蛟龙”号在一次7 000 米级海试实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7 062 米,下潜全程历时16小时17分,于20时33分完成下潜任务后顺利返回到“向阳红09”母船.关于此次下潜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 062 米”是指位移B.“7 062米”是指路程C.16小时17分是指时间D.20时33分是指时刻解析:“7 062米”是指下潜深度,既不是位移,也不是路程,选项A、B错误;16小时17分是指时间,20时33分是指时刻,选项C、D正确.答案:C、D4.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肯定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解析:题图中河岸是静止的,由旗帜向右飘,可知此时风向向右(相对河岸而言).A船上的旗帜向右飘表明,A船有以下三种可能:一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吹向右方;二是A 船向左运动,风相对A船向右吹,风把旗帜吹向右方;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船速小于风速,风仍能把旗帜吹向右方.对B船,则只有B船向右运动且船速大于风速,风才能把旗帜吹向左方.答案:C5.闪电博尔特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在男子100米、200米的决赛中分别以9.63 s 和19.32 s 的成绩成功卫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C .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 m/sD .100 m 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76 m/s解析:标准田径场上的跑道如图所示,平均速度即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A 、B 选项错误,C 选项正确;比赛过程中是变速运动,其最大速度无法确定,故D 选项错误.答案:C6.红军长征途中一支100 m 长的队伍匀速前进,通信兵从队尾赶到队前传达命令,然后立即返回,当通信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 m ,在这个过程中,通信兵的位移大小是( )A .400 mB .100 mC .200 mD .300 m解析:在这个过程中,通信兵从队尾出发,最后又至队尾,故通信兵的位移大小与队伍前进的位移大小相等,C 正确.答案:C7.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 s 拍一次照片,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中过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解析:此过程小球的位移为5 cm ,所经历的时间为t =3×110s =0.3 s ,故平均速度v =xt =5×10-20.3m/s ≈0.17 m/s ,选项C 正确.答案:C8.关于物体的运动,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也逐渐减小B.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改变C.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D.加速度为零时,速度的变化率最大解析: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不再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故D错误;速度增大还是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同向还是反向决定的,与加速度的大小及变化无关,故A、B、C均有可能发生.答案:D9.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甲=4 m/s2,a乙=-4 m/s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同解析: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甲、乙加速度大小相等,A错.甲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所以做加速运动,乙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做减速运动,B 对.加速度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甲、乙速度变化一样快,C错.由Δv=aΔt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速度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错.答案:B10.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做加速直线运动,现将拉力F不断减小直至变为0,上述过程中该物体一直在滑动,则该物体在此过程中() A.所受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B.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减小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解析:物体开始时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当F减小时合力先减小至0后反向增大,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开始时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不断增大,当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后来加速度与速度反向,速度减小,故A、D正确.答案:A、D二、非选择题11.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0 s.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 1=L Δt 1=0.030.30 m/s =0.10 m/s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 2=L Δt 2=0.030.10m/s =0.30 m/s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 ≈0.067 m/s 2.(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x =v 1+v 22Δt =0.6 m.答案:(1)0.067 m/s 2 (2)0.6 m1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1)(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解析:(1)汽车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a 2=3-91m/s 2=-6 m/s 2设汽车从3 m/s 经t ′停止,t ′=0-3-6 s =0.5 s故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为 10.5 s +0.5 s =11 s (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 1=6-31 m/s 2=3 m/s 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 1=12-03s =4 s 汽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3=0-12-6s =2 s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t 2=11 s -t 1-t 3=5 s 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12 m/s 则汽车总共运动的路程 s =v 2t 1+v t 2+v 2t 3 =⎝⎛⎭⎫122×4+12×5+122×2 m =96 m 答案:(1)11 s (2)96 m [备课札记]。
人教版体育一年级上册《了解运动》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体育一年级上册《了解运动》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1. 教材分析- 教材名称:《了解运动》- 出版社:人教版- 适用年级:一年级上册1.1 教材内容《了解运动》是一本为一年级学生设计的体育教材。
该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运动的基本概念:介绍了运动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运动的基本知识。
2. 各类运动项目: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例如跑步、跳跃、投掷等。
通过研究这些运动项目,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规则。
3. 健康与运动:强调了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1.2 教材特点- 简单易懂:教材使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理解和接受。
-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材通过故事、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 培养综合能力: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规则。
2.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提高研究效果。
- 视觉辅助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概念和规则。
- 小组合作研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研究、进步。
-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运动技能。
- 激发积极性:通过赛事、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研究中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3. 总结《了解运动》是一年级上册的体育教材,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各类运动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情境、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践操作,以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山东高三知识点物理必修一
山东高三知识点物理必修一山东高三物理必修一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山东高考物理科目的必修内容。
下面,我们将对山东高三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位移,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其方向由起始位置指向最终位置。
1.2 运动的描述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用符号v表示。
平均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1.3 曲线运动的描述对于曲线运动,可以通过将移动轨迹分成无数小段,分别近似看作直线运动来描述。
通过求解各小段的平均速度,再取其平均值,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2.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三章动能和动能定理3.1 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速度的存在而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力称为动能,用符号K表示。
动能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3.2 动能定理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净功率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率。
第四章力的合成与分解4.1 力的合成对于同时施加于物体上的多个力,可以通过将这些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为一个合力的作用来描述。
4.2 冲量和动量冲量等于力与时间的乘积,用符号I表示。
动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用符号p表示。
第五章能量和能量转换5.1 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由于位置、形状、速度等因素而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力称为能量,用符号E表示。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5.2 功和功率力对物体做功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称为功率。
5.3 机械能守恒定律当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等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和。
第六章万有引力6.1 引力的概念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精准解析】2021版新高考物理人教版测评 一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核心素养测评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6题为单选题,7~9题为多选题)1.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将在陕西西安举行,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跳跃的姿势时B.研究男子3千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置时C.研究投篮过程中篮球能否进入篮筐时D.100米终点裁判在分析运动员冲线过程时【解析】选B。
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跳跃的姿势,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A错误;研究男子3千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置时,可以不考虑其体积,能看成质点,选项B正确;研究投篮过程中篮球能否进入篮筐时,篮球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选项C错误;100米终点裁判在分析运动员冲线过程时,可以是身体的不同位置接触终点线,此时不能看成质点,选项D错误。
2.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探测器在地球发射场发射阶段,通过运载火箭上的摄像头观察到地面正在向下运动,此时我们选取的参考系是() A.地面 B.运载火箭C.发射架D.发射场内的树木【解析】选B。
探测器在地球发射场发射阶段,通过运载火箭上的摄像头观察到地面正在向下运动,说明地面相对火箭在向下运动,故选择的参考系是运载火箭,选项B正确,A、C、D错误。
3.(2020·佛山模拟)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
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丁家楼子村到目的地九仙山观景台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
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王与小张的路程相同B.小王的位移小于小张的位移C.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张的平均速度D.在比较平均速度时,两人不能看成质点【解析】选C。
物体运动的轨迹的长度是路程,他们选择不同的路线,路程可能不同,选项A错误;位移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他们的起点与终点是相同的,所以位移相等,选项B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小王与小张的位移相同,但由于小王用时较短,故小王的平均速度较大,选项C正确;在比较平均速度时,两人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能看成质点,选项D错误。
八年级物理单元知识整理
八年级物理单元知识整理嘿,小伙伴们!八年级的物理学起来是不是感觉有点晕乎乎的?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整理整理这些知识,帮大家理清头绪,弄个明白。
要是你们还有啥不懂的地方,尽管往下看,保证让你们一下子就懂了!1. 运动与力1.1 运动的基本概念先说说运动这个事儿。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运动,比如走路、跑步、开车,这些都是运动。
物理里说的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如果你站在原地不动,那你就是静止的;但如果你在跑步,那你就是在运动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地铁里看窗外的风景,地铁在走,你觉得风景在动,其实是你在动。
运动是相对的,要看你和什么相比。
1.2 力的定义与作用说到力,就有点儿像魔法了。
你推门,门开了;你拉椅子,椅子就来了。
力就是让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有很多种,比如重力、摩擦力等等。
重力就是地球把你往下拉的那个力,摩擦力就是你推东西的时候,那种“粘乎乎”的感觉。
2. 速度与加速度2.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运动快慢的量化表现。
如果你骑自行车,速度就是你骑得快还是慢的具体数值。
速度等于位移(也就是你移动的距离)除以时间(你用了多少时间)。
简单来说,就是你跑了多少路程,花了多少时间,就可以算出速度。
2.2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有点儿像速度的“升级版”。
它告诉我们速度变化的快慢。
比如你踩油门,车子加速得更快,说明加速度大;如果你刹车,车子减速,加速度就是负的。
加速度的大小决定了你运动的快慢变化。
3. 机械能与动能3.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而拥有的能量。
它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你运动时的能量,比如你跑步时的能量;势能是你在某个高度上由于位置而拥有的能量,比如你站在高台上。
3.2 动能与势能动能就是物体由于运动而拥有的能量。
比如一辆快速行驶的车,它的动能就很大。
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拥有的能量。
比如你把一个物体提起来,它的势能就增加了。
如果你把物体放下,它的势能就减少了。
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4.1 作用力的定义作用力就是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2013高考物理复习参考课件: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沪科版)
时速度,而路线指示标志上标的数据是指此处到目的地的
路程,故D正确,A、B、C错误.
15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4.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并排行驶,甲车内一个人 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动, 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
37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标准解答】以河水作为参考系,船相对于水向上游和向
下游的速度相同,而葫芦相对于水静止(其速度与水速相
同),因此船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葫芦,葫芦落水后,船 向上游也一定经过1小时,可知,葫芦顺流而下经过5 400
5 4 m用时2小时,故河水的速度v水= 0 0 2 3 600
12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50 m处的速度是6 m/s,16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整个赛跑过程中他的
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A.6 m/s m/s 【解析】选B.由 ) C.6. 75 m/s D.7.5
B.6.25 m/s
45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解析】选B.路程等于物体经
过的轨迹长度,该质点经过的 轨迹长度为12 m+20 m+6 m=
38 m,即它运动的路程为38 m;而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
置间的距离,如图,质点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D点,AD 间距离即为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AC间距离为8 m,CD间距 离为6 m,由勾股定理得AD间距离为10 m.所以B选项正确.
物理高中入门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中入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1 运动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
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1.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点位置的位移量。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位移长度,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
而加速度是指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1.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位移相等,即速度保持不变;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位移不相等,即速度会发生变化。
1.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则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动量定律指出物体的速度改变与外力的作用时间和作用力的大小有关。
而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施力物体上。
1.5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沿着轨迹为圆形或近似圆形进行运动的一种运动形式。
圆周运动有向心加速度和离心力的影响。
二、能量的基本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2.1 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是物体发生运动、变形或发生热效应时所具有的一种属性。
能量有机械能、热能、光能、化学能等多种形式。
2.2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和物体质量、速度的乘积成正比,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3 势能和能量守恒定律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高度或位置有关。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可以从一个形式转化为另一个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2.4 功和功率功是指力在物体上做功的一种能量转换形式,与力的大小、位移方向和力与位移的夹角有关。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数量,它与力和速度的乘积成正比。
三、机械振动和机械波3.1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动的运动形式,包括简谐振动和阻尼振动。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第一章: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概念1.1 运动和行为的基本定义运动的含义:动物身体位置和姿态的变化,以适应环境和实现生活需求。
行为的概念: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1.2 运动和行为的特点与分类运动的特点:目的性、适应性、可塑性、节律性。
行为的分类:本能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生殖行为等。
第二章:动物运动的形式与功能2.1 动物运动的形式奔跑:快速移动,适用于捕食和逃避敌害。
跳跃:适用于越过障碍物,如兔子、袋鼠等。
飞行:适用于鸟类、昆虫等,扩大生活空间和寻找食物。
游泳:适用于水生动物,如鱼、青蛙等。
2.2 动物运动的功能捕食:获取食物,维持生存。
逃避敌害:保护自己,避免被捕食。
寻找配偶:繁殖后代,繁衍种族。
空间探索:寻找新的生活环境和资源。
第三章:动物行为的分类与功能3.1 本能行为定义:动物出生时就具备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例子:鸟类的筑巢、哺乳动物的吮吸等。
3.2 学习行为定义: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和学习得到的行为。
例子:大山雀偷喝牛奶、狗学会握手等。
3.3 社会行为定义:动物在群体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如分工、合作、竞争等。
例子:狼群的合作捕猎、鸟群的分工繁殖等。
3.4 生殖行为定义: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求偶、交配、产卵等。
例子:孔雀开屏、蜻蜓产卵等。
第四章: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4.1 观察法定义: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注意事项: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计划、耐心;积极思考;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2 实验法定义: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注意事项: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第五章:实例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在生活中的应用5.1 动物运动在捕食中的应用实例:猎豹的速度和爆发力在捕食中的应用。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随着新高考的实施,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物理,以下是对新高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力学1.1 运动的基本概念在力学中,我们需要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同时,还需要熟悉运动的基本方程和运动学图像的表示方法。
1.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可以解决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力学问题。
1.3 动能、功和机械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而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实际功效。
同时,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能够帮助我们研究物体在力学系统中的运动情况。
1.4 质点系的运动在质点系的运动中,我们需要了解质心的概念以及质点系的合外力和合内力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需要熟悉质点系的动量定律和角动量定律。
2. 热学2.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热学中的基本概念,测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而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热能的方式,能够让我们了解物体热平衡和热不平衡的情况。
2.2 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其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规律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了解理想气体在不同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
2.3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传递的方式,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而热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
了解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热能传递相关的问题。
3. 光学3.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的基本概念,我们需要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以及根据这些定律解决与光的传播相关的问题。
3.2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叠加形成干涉现象,而光的衍射是指光波在物体边缘或孔径缝隙处产生衍射图样。
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的特性,可以解决与干涉、衍射相关的问题。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运动学基本概念(含解析)
专题1.1 运动学基本概念【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与解答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2)解答题:单独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3)实验题:单独考察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近几年对直线运动单独命题较多,直线运动毕竟是基础运动形式,所以一直是高考热点,但不是难点,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则以图像问题和运动学规律的应用为主,题型通常为选择题,分值一般为6分。
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公式有很大帮助。
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
近年高考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考查的重点是v-t图像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本章知识还较多地与牛顿运动定律、电场中带电粒子运动的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并多与实际生活和现实生产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后将会越来越突出地考查运动规律、运动图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在2018高考复习中应多加关注。
第01讲运动学基本概念课前预习● 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3)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5)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6)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7)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8)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a甲>a乙。
同步学案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
同步学案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同步学案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第一章运动与力1.1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量1.1.1 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的现象。
- 静止:物体的位置不发生改变。
- 相对运动: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 参照系: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组参考标准。
- 绝对运动: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状态。
1.1.2 运动的量- 位移: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
-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 时间:物体运动持续的时间。
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继续保持原状态。
- 也称为惯性定律。
1.2.2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F = ma1.2.3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 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第二章动能、功和机械能2.1 动能和功2.1.1 动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的增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力所做的功。
2.1.2 功- 功:力在运动方向上的作用效果。
- 科学家单位:焦耳(J)。
- 机械单位:牛·米(N·m)。
2.2 势能和机械能2.2.1 势能-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弹性势能:弹簧或弹性绳伸长或缩短时所存储的势能。
-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2.2.2 机械能- 机械能: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始终不变。
第三章压力和浮力3.1 压力3.1.1 压力的定义- 压力: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压力的物理量单位:帕斯卡(Pa)。
3.1.2 压强与压弱- 压强:指物体受到的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所得的计算结果。
- 压弱:指受力面积增大时压力减小的现象。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现象,它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方式,以及运动的规律、属性和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用的运动学公式。
1. 运动的基本概念在运动学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需要了解。
1.1 位移位移(displacement)是指物体从参考点到另一个位置之间的变化,通常用Δx表示。
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1.2 速度速度(velocity)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通常用v表示。
它是位移Δx与时间间隔Δt的比值,即v=Δx/Δt。
1.3 加速度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通常用a 表示。
它是速度变化Δv与时间间隔Δt的比值,即a=Δv/Δt。
2.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上保持一定的速度,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匀速的。
2.1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Δx = v × Δt。
其中,Δx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Δt表示时间间隔。
2.2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加速度为零,位移与加速度没有直接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上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保持一定的值。
3.1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Δx = v0 × Δt + 0.5 × a × (Δt)^2。
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起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Δt表示时间间隔。
3.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v = v0 + a × Δt。
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起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Δt表示时间间隔。
3.3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Δx = v^2 - v0^2 / (2a)。
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总结
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1 位置在物理学中,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位置的描述可以通过位移、位矢等方式来表示,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清晰地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1.2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位移可以通过矢量来描述,包括位移的大小、方向和位移的矢量表示等。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位移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那么它的位移就是AB的长度和方向。
1.3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速度可以用矢量来表示,它包括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在运动学中,我们通常将速度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1.4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加速度也可以用矢量来表示,它包括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时,加速度为正;否则为负。
1.5 运动的描述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我们可以采用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等方式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
这些图形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特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6 运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我们熟知的有三大运动定律,也就是牛顿三大定律。
这些定律阐明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和性质,为我们理解运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静止的基本概念2.1 静止的定义静止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不随时间变化。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过静止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状态,这样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物体的位置和状态。
2.2 静止的特性静止状态下,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零。
这是静止状态的重要特性,也是我们判断物体是否处于静止状态的重要依据。
2.3 静止状态的应用静止状态在工程学、建筑学、地质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静止状态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状态和性质,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1 运动与静止的相互转化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物体在不同的参考系下可能呈现出运动或者静止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或质量很小的物才可以看成质点
B .研究地球的公转周期,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C .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D .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是一个具有质量而没有体积的抽象的点
1.BD
2.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
A .时刻就是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B .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 .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 .时间间隔是无数时刻的总和
2.BC
3.在下图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下列哪些时间或时刻 ( )
A .第4s 初 B.第3s 初 C.第3s 末 D.前3s
3.D
4. 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并列运动,如图1所示,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如粘着一块口香糖),那么他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 )
4.A
5.如图2是仲秋夜拍摄到的月球照片,若以地球为参考系观察月球,则其运动形式为( )
图
1
t/s
A.静止不动
B.只有自转
C.只有公转
D.既自转又公转
5.C
6.在我国东南部的某个大城市,有一天下午,在该城市的中心广场行人拥挤,有人突然
高喊:“楼要倒了!”其他人也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楼在漫漫倾倒,便纷纷狂奔逃生,引起交
通混乱,但过了好久,高楼并没有倒塌,人们再仔细观望时,楼依然稳稳矗立在那里,下列
有关探究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错觉,不可能发生B.感觉楼要倾倒的原因是人在运动
C.是因为选择了高空运动的云为参考系D.是因为选择了旁边更高的楼为参考系
6.AC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虫子,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的原因是()
A.飞行员的反应快
B.子弹的飞行速度远小于飞行员的速度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来说是几乎静止的
D.飞行员的手特有劲
7. C
8.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
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这几种情况下:
①他的运动轨迹不一样②他走过的路程相同③他的位置变动是不同的④他的位移是
相同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C
9.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1 s内一定走3 m
B.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某1 s内的位移不小于3 m
9.B
10.客车运能是指一辆客车单位时间最多能够运送的人数.某景区客运索道(如下图)的客车容量为50人/车,它从起始站运行至终点站单程用时10分钟.该客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和每小时的运能约为()
A.5 m/s,300人B.5 m/s,600人C.3 m/s,600人D.3 m/s,300人
10.A
二、非选择题
11.如下图所示,两路灯灯杆A、B相距40 m,一辆汽车用3.2 s时间通过这两根路灯灯杆,据此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这段位移中的________速度为________m/s.若灯杆A的近旁相距0.42 m处有一块路牌,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只用了0.03 s,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时的________速度为________m/s.
11.平均;12.5;14;瞬时;14
12.田径场上,描述百米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描述800米赛跑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足球场上,描述足球运动员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要描述足球的位置呢?
12.百米运动员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所以应建立直线坐标系;800米赛跑运动员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而是在一个平面内运动,所以应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足球运动员也是在球场平面内运动,也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而足球的运动可以在草坪上进行,也可以在空中飞行,所以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13.在赛车比赛的间隙,A 、B 两辆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路上向东行驶,若以地球为参考系,A 速度为6m/s ,B 速度为10m/s 。
⑴若以A 为参考系,B 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⑵若以B 为参考系, A 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⑶以A 或B 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情况如何?
13.解析:⑴B 的速度大小为4m/s (v B =10m/s-6m/s ),方向向东。
⑵A 的速度大小也为4m/s (v A =10m/s -6m/s ),方向向西。
(也可以说成A 的速度为-4m/s ,方向向西。
)
⑶以A 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速度向西,大小6m/s ;以B 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速度也是向西,大小10m/s 。
14.一物体从O 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 m 至A 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 至B 点。
(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 14.解析:(1)以O 为原点,向正东方向为x 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如图。
(2)A (35,5) B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