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案

合集下载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声波的传播特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条件。

2.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理解声波传播的特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条件,声波传播的特性。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麦克风、橡皮膜、尺子、音叉、细线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2. 知识讲解:1) 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观察音响、麦克风等设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条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传播速度:介绍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空气、水、固体等。

4) 声波传播的特性:讲解声波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声音传播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有关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2. 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4. 声波传播特性:直线传播、反射、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声音产生的原因。

2) 简述声音的传播条件及传播速度。

3) 分析声波的传播特性。

2. 答案:1) 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如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

3) 声波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一、预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是由物体的生的.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的传播需要_ 真空传声.3. 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 ___________ 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温时声音在_________ 中传播速度最大,在 _______ 中传播速度最小。

(填固体、液体、气体)二、自学释疑:(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问题启发(1) 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 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 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 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思考、感悟: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2•探究实验|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 生的.3. 举一反三: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_________ 出的.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_________ 发出的.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________ 生的.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弓I起发音膜的 ________ 而产生的.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________ 产生的.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________ 出声音.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三•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探究实验:1.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实验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_ (medium).—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 能传声.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________ 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3. 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 nd wave .[想想议议]4. 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结论:液体声。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产生的。

2、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了在振动,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跳动说明了在振动,笛子是由发出声音的,人说话时在振动,波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在发出声音。

3、、、都可以发声。

注:物体发声时一定在,停止后不在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传播。

2、介质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和物质。

三、声速1、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即:v固v液v气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3、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2)4、回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中传播,当遇到障碍物时就会被回来。

(1)人耳可以区分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是。

s声=(2)回声原理:s =12练习题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声B.两声C.三声D.四声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A.14.29秒B.14.00秒C.13.71秒D.无法确定5.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A. 声音被手挡住了B . 声音被手吸收了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6.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D.耳朵失去听觉7.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有一艘停在水面上的汽艇发出汽笛声,在6s后听到经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试计算高山和汽艇间的距离是多少米?9.海面的船上站着一个人,在海面下150m处发出一次响声后,此人在海面上很快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间隔0.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求海底的深度。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掌握声音的主要特征。

3.了解声音的应用领域。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过程2.声音的传播特征3.声音的应用领域三、学习导引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对我们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学习流程1. 声音的产生过程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以下是声音的产生过程:步骤一:物体振动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振动,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薄的变化。

步骤二:压缩和稀薄的传播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会受到压缩和稀薄的作用,形成一个声波,从物体的振动点向四周传播。

步骤三:声音传播声波在媒介(通常是空气)中传递。

当声波传递到我们的耳朵时,耳膜会受到空气分子的挤压和稀薄而振动,这些振动信息会通过听觉神经传到我们的大脑,从而形成听觉的感知。

2. 声音的传播特征声音传播具有以下特征:1. 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通常是每秒343米。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时,声速会发生变化。

2. 声波声音传播的方式是通过声波进行的。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频率和振幅。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振幅决定声音的大小。

3. 声强声强是指声音传播过程中能量的强弱程度。

声强与声音的振幅和距离有关,一般用分贝(dB)来表示。

3. 声音的应用领域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1. 音乐音乐是声音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组合,创造出美妙的乐曲。

2. 通讯声音在通讯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电话、对讲机、广播等设备都以声音作为信息的传递媒介。

3. 语言人类通过语言来进行交流和表达。

声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人们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

4. 医学声音在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听诊器可以帮助医生听取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的声音,从而进行诊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本节课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过程以及声音的特性。

具体内容包括: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源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过程,了解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感知,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声音的传播过程,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声音特性的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细线、气球、泡沫球、硬纸板。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测量工具、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声音的产生:1. 讲解振动与声源的关系,通过实验展示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三、声音的传播:1. 讲解介质与声速的关系,通过实验展示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声音的特性:1. 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特性声音的特点。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辨别和描述不同特性的声音。

五、随堂练习: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六、作业设计:1. 请描述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请解释声音的传播过程,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请举例说明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源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掌握了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 掌握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3. 能够诠释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波的传播方式3. 不同媒质中声波的传播特点4.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进修a.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当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震动,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

b. 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而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c. 不同媒质中声波的传播特点在固体和液体中,声波传播更快更遥,因为这些介质的分子更密集,能够更好地传递震动。

而在空气中,声波传播距离较短,容易被阻挡或衰减。

d.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在平时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电话通讯、音乐演奏、语音识别等。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声音技术。

3.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声音现象,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哪些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能够诠释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a.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b. 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c. 举例说明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声音现象,分析声音传播的原因。

五、延伸阅读1. 《声音的奥秘》2. 《声音科学》六、导学反馈1. 学生通过作业展示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2. 学生根据延伸阅读内容,拓展对声音科学的知识。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的规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导学内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3. 声音的传播规律
三、导学重点:
1. 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声音的传播特性;
3. 声音的传播规律。

四、导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和兴趣。

2. 进修: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包括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以及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加深对声音传播规律的理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声音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平时生活中,诠释各种声音现象的原理。

五、导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规律;
2. 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周围的声音现象,分析其产生和传播的原因;
3. 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探讨声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导学反馈: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声音的理解和应用;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诠释一个平时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提高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积累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息探索,不息进修,不息进步。

愿大家都能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经受的人才!。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利用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三、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音叉,盛有水的玻璃水槽,用线悬挂着的乒乓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等。

学生准备:橡皮筋,尺子,纸片,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课前教师用课件播放乐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图片,倾听几种动物的叫声。

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而产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就声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一些问题,然后师选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性活动一1.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随手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随手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

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演示:用小锤轻敲音叉,听到声音,却看不见音叉振动,用悬挂的小球接触它,现象是什么?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用握音叉时有什么感觉?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振动”的方法?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记住 15℃时空气中的声速。

4、了解回声的形成及应用。

二、学习重点1、声音的产生条件。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速的大小及影响因素。

三、学习难点1、探究声音产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2、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知识讲解(一)声音的产生1、实验探究实验一: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观察现象。

实验二: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喉头,感受振动。

2、现象分析钢尺在振动时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

喉头在发声时明显感觉到振动。

3、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已经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的概念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2、实验探究实验一: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实验二:把耳朵贴在桌面一端,另一名同学在桌面另一端轻敲桌面,感受声音的传播。

3、现象分析玻璃罩内空气逐渐减少时,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

耳朵贴在桌面能更清晰地听到敲击桌面的声音。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气体传声效果最差。

(三)声速1、声速的定义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叫做声速。

2、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介质的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记住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米/秒。

(四)回声1、回声的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耳才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

3、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如测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自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关键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一.课前预习1.看课本P12图1.1-1,思考: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2.用教室里自己身边的物体发出各种声音,并观察,思考: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学习新知识●声音的产生1.小实验(1)橡皮筋实验:和同桌共同完成。

一人拉紧橡皮筋,一人波动。

a能听到声音吗?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b当橡皮筋振动停止时,还能听到声音吗?(2)刻度尺实验:自己完成将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另三分之一用手压在桌面上,另一手拨动尺子伸出端。

a能听到声音吗?尺子处于什么状态?b当尺子不再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3)敲击桌子实验:将碎纸屑放在桌子上然后敲击桌面a看到什么现象?能听到声音了吗?b停止后看到什么现象?还能听到声音吗?c.纸屑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2.通过小实验和对问题的思考,你觉得:声音使物体发出的,停止,物体就停止。

●声音的传播思考: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我们能听到彼此说话, 钓鱼时岸边太乱会吓跑鱼 , 古代将一大瓮埋在地下可以听到远处的敌方兵力的多少,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为什么只能用无线电交谈?猜想声音的传播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完成: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统称为。

、、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声速认真阅读观察P15小资料,完成:一般情况下传播声音的速度快,其次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V= m/s,声速的大小与传播声音的有关。

三.收获平台这节我们通过方法,学到了物体发声,并且知道了声音的传播需要、、等介质,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m/s当堂达标题考查知识点一必做题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架在306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5、敲一根长长的铁管,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从那里传来的?选作题:1.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v=340 m/s)2.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4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4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4篇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导学单)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导学单)

1.1《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

(2)知道发声体的振动是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且只向外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3)知道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道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归纳、得出发声体发声时共同特征的过程,感受“观察”在探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经历观察、归纳发声体发声时共同特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认识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在空气中声波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三、教学资源器材:鼓、吉他、钢尺、音叉、泡膜小球、橡皮筋、蜡烛、火柴。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播放不同时期的两段电影片断,寻找其不同的时代特征,引出“声音”。

)教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倾听环节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探究)学生探究活动:1、用手摸着喉头,体验一下喉头发声和不发声时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使桌上的橡皮筋发出声音,观察橡皮筋发声时是怎样运动的;把手轻放在发声橡皮筋上,体验一下手的感觉。

3、如图所示,将钢皮尺的一端用手紧压在桌边,另一端用手去拨动,使其发声,观察它在发声时的情况,体验压着的手的感觉。

4、学习活动卡P16页观察和描述1(如右图)。

学生交流归纳:学生交流实验情况,并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很多,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教师学生互补交流: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设计教师:刘岩2010.8.24 自我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重点: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及传播的形式。

3、声速与温度有关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自我探究一、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1、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产生的。

振动停止,也停止。

例如:说话时,敲鼓时,风吹树叶时的哗哗声,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疑问1: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吗?3、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实验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会,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真空罩内,声音会。

实验三: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上述现象说明:1、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

2、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例如:固体传播声音:液体传播声音:气体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以形式传播。

三、声速1、什么是声速?疑问2: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一样吗?疑问3:同种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一样吗?2、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

3、通常情况下,传声最快,其次是,传声最慢。

思考:如何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声音遇到障碍物发声反射的现象叫。

随堂检测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并经传入人耳。

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B.木头C.空气D.水3、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4、通常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有发声体存在 B.发声物体在空气中振动C.发声物体在真空中振动 D.人看到了发声物体的振动5、人们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固体能传播声音快 B.固体不能传播声音C.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D.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慢6、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1[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_学案

1[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_学案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

自主学习:一.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12页”图1.1-1的四幅图”)四幅图说明: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鼓面,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选填发声、声音)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

二.声音的传播:活动2:阅读课本13-15页“声音的传播”部分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的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活动3:阅读课本15页“声速”部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换句话:决定声速的大小的因素是和)合作探究:例1: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它们分别属于、、(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思考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例2: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发声,能传播声音。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空气)当堂训练: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过程。

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开始振动,产生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捕捉到,形成我们听到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媒介。

常见的媒介有空气、水和其他物质。

当声源振动产生声波时,这些声波在媒介中传播,形成声波场。

声波场中每一个点的振动幅度和相位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而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则较慢。

温度和压力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4、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是指声波回到原来的媒介中,而折射是指声波进入另一种媒介后方向发生改变。

这些现象对于理解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特性非常重要。

5、声音的衰减随着距离的增加,声波的振幅会逐渐减小,导致声音逐渐减弱。

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衰减。

衰减的速度取决于媒介的特性和声波的频率。

三、学习活动建议1、观察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的过程,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影响因素。

3、制作模型:制作简单的模型来模拟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4、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声音传播的案例,如回音、音乐会上的音效等。

5、制作海报: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以海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6、制作小视频: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制作成小视频,分享给同学和朋友们。

7、阅读拓展: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

政治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传播学是研究政治传播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政治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政治传播学的产生与现代政治的演进密切相关。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 掌握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3. 能够诠释声音传播中的声音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预习问题1.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有何不同?3. 什么是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4. 如何利用声音的特性设计实际应用?三、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至人耳,人耳接收到声音信号后产生听觉感知。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为1500m/s,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2. 声音的传播特点- 声音是横波,能够在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3.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声音在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可能发生折射现象。

- 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4. 声音的应用- 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可以设计声波雷达、超声波医学影像等实际应用。

四、教室练习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若一声波从源头发出后经过1秒钟传播至接收器,求声音传播的距离。

2. 一束声波在水中传播时遇到边界发生反射,入射角为30°,求反射角度。

3. 当声波穿过一个小孔时发生衍射,若波长为0.1m,小孔直径为0.05m,求衍射角度。

4. 如何利用声音的特性设计一个可以检测车辆行驶速度的设备?五、拓展延伸1. 探究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2. 了解声音传播中的多普勒效应和共振现象。

3. 钻研声音在声学器械中的应用,如扬声器、麦克风等。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了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理解了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能解释生活中与声音产生和传播有关的现象。

二、学习重点1、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传播的条件。

三、学习难点1、探究声音产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2、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知识讲解(一)声音的产生当我们在生活中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鸟鸣声、歌声、乐器声等等,你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点。

例如,把一根橡皮筋绷在纸盒上,拨动橡皮筋,我们会听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同时还能看到橡皮筋在振动。

再比如,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鼓面,能感觉到鼓面在振动。

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要注意的是,振动停止,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因为声音还会在介质中传播一段时间。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产生后,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者固体。

我们在空气中能够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在水中,鱼儿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而当我们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更早地听到远处火车的声音,这表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真空不能传声。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点。

将一个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会发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空气几乎被抽尽时,我们几乎听不到闹钟的声音。

(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例如,在 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1500 米/秒;而在钢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可达5200 米/秒。

温度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及传播速度。

2. 掌握声波的基本性质,如干涉和衍射。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及传播速度,声波的基本性质。

难点:声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以及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麦克风、尺子、音叉、橡胶球、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

(2)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2. 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原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固体 > 液体 > 气体。

(4)声波的性质:干涉和衍射。

3. 例题讲解(1)讲解声波干涉现象:两列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方向相反的声波相互叠加,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

(2)讲解声波衍射现象:声波遇到障碍物时,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尺子拨动音叉,观察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

(2)让学生用橡胶球敲击桌子,观察声波的传播。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波性质等关键点。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产生:物体振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传播速度:固体 > 液体 > 气体2. 声波性质干涉:加强区和减弱区衍射: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产生原理及传播条件。

(2)解释声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 答案(1)声音产生原理:物体振动。

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让学生掌握不同物体振动产生不同音调的原理。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定义与特性物体振动与声音的产生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1.3 教学活动: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并分析音调的变化。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体的振动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让学生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条件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3 教学活动: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分析传播速度的变化。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第三章:声音的反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让学生掌握回声的产生原理。

3.2 教学内容:声音的反射条件回声的产生原理回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3.3 教学活动: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墙壁上的反射,并产生回声。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回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音乐厅的设计。

第四章:声音的吸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在遇到吸音材料时会被吸收。

让学生掌握吸音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4.2 教学内容:声音的吸收原理吸音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吸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学活动: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吸音材料对声音的吸收效果,并分析吸音效果的变化。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吸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音乐室的隔音处理。

第五章:声音的过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可以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

让学生掌握过滤器的设计与使用。

5.2 教学内容:声音的过滤原理过滤器的设计与使用过滤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3 教学活动: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过滤器对声音的过滤效果,并分析过滤效果的变化。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过滤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噪声控制设备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班别:姓名:学号:
一、声音的产生:
【探究】1.被敲击的音叉的发出的声音,
2.用手摸住喉头部分并说话,研究声音如何产生?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同时消失。

思考:
1、拍桌子时桌子发出的声音是桌子振动产生的,同样,被敲击的鼓面是鼓面振
动产生的.如何证明。

放一些纸屑、米、沙子在鼓面上
二、声音的传播:
1、【探究】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吗?
步骤:通过实验手段或生活例子说明。

示例:
a.用手敲桌子,我们听到声音,该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空气可以传声 .
b.为什么钓鱼时要轻声走路和不要说话,否则会把鱼吓跑?地面和水可以传声
桌子(或固体)可以传声。

c.轻敲
..桌子,如何才能听到声音呢?此时说明
结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介质)传播。

2、太空里有空气吗?可以传播声音吗?
【探究】没有空气(真空)时声音能传播吗?
现象:声音逐渐减少。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中,声音逐渐增大。

推理:如果完全没有空气时,那么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例如:月球上的宇航员要通过无线电通信。

3、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称为声波。

三、声速:
请观察表格P15,可得出几个结论:
①声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②一般来说,声在固体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传播速度最
慢(填“固体”、“液体”、“气体”),即v固>v液>v气。

③观察不同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知: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记忆: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
归纳: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句话总结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声必须通过介质传播;
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完成P16第1----5题。

课堂练习
1、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两个事例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回收,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

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3、如图所示,甲图(纸屑在喇叭上“跳舞”)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

4、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5、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______作用。

6、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探究实验,她设计了一个表格记录
了在探究中应做的操作和记录实验现象,请帮她完成表格。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空钢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钢管可以听到_____次响声,其中第一次响声是通过钢管传过来的,第二次响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

#8、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 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请问:人离障碍物至少多少才能听到回声呢?)
#9、你能想办法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吗?
甲 乙 操作 实现现象 振动钢尺 钢尺发出声音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资料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帕斯卡(1623—1662)是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从小聪明伶俐,善于思考,不仅喜欢问为什么,而且特别喜欢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和思考来找出问题的答案。

小时候,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面玩耍,听到厨房里刀和盘子相碰的声音。

这普通的声音引起了他的深思: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于是,他就自己做实验研究。

他发现盘子被敲击之后,声音连绵不断,但是只要用手一按盘子,声音马上就停止了,手指碰在盘子边上,还有点发麻呢!原来,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即使敲打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通过实验,11岁的帕斯卡便懂得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资料2
人民网:湖北小学生发现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刘成友陈龙2003-11-19 07:30 近日,湖北监利县科技副县长来到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看望一位名叫聂利的六年级小学生,并向她请教一个问题: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声?
“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它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聂利说。

8月中旬,在兰州市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12岁的聂利撰写的科学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个结论,是聂利对蜜蜂进行了一年多的观察和试验后得出的。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是哑巴,它们没有发音器官,但却有会叫的翅膀,这些昆虫在飞行时不断高速煽动翅膀,使空气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嗡嗡的声音。

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也看到,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她向老师求证,老师的观点也同书上一样。

去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教材、科普读物和老师的讲解产生了质疑,并开始了对蜜蜂的试验和研究。

她先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

她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

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每次用去48只蜜蜂,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

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

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

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

这项试验她反复做了10次,结果都一样。

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悉,聂利的论文已被大赛组委会收进获奖作品集,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也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来源:人民网
资料3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十七世纪的时候,英国科学家波以耳进行了一个声音实验,他将铃铛固定在一个玻璃罩中,玻璃罩中有一个小槌子,当槌子敲击铃铛的时候,仍可以从玻璃罩中听见“当当当”的声音。

接着他又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慢慢抽光,然后继续用小槌子敲击铃铛,结果渐渐地听不到铃铛发出的声音了,所以他发现了声音必须经由空气才能传递到我们的耳朵,而空气这种能传递声音的物质,就称为“介质”,经由介质以声波方式将能量传送出去。

总结来说就是声音必须由物体的振动以及通过物质的传递才能使人耳听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