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和影像诊断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
膀胱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类。
前者占95%~98%,且以恶性居多,其中移行上皮癌占90%左右,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和腺癌。
非上皮性肿瘤仅占2%~5%,有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嗜铬细胞瘤、肉瘤等。
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侧壁,发生在顶部者很少。
膀胱乳头状瘤属于良性,常多发并有癌变倾向。
膀胱癌依据浸润程度可分为以下几期。
Tis期:原位癌,病变局限在粘膜内;T0期:乳头状带蒂,无浸润;Tl期:病变累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2期:病变突破粘膜浸润浅肌层;T3期:病变浸润至深肌层(全肌层)或至膀胱周围;T4期:病变浸润至膀胱壁以外或膀胱邻近脏器、淋巴结转移。
2 超声检查2.1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限局性增厚或隆起。
隆起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
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
有蒂肿瘤可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动感”。
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
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早期病变基底部狭窄或有蒂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回声正常(提示未侵及肌层),振动腹壁可见肿瘤在尿液中漂动。
晚期病变侵犯膀胱浅层或深层肌层时,肿物基底部增宽而固定,局部膀胱壁增厚,其层次模糊不清,常使膀胱壁回声的连续性破坏,轮廓不清或缺损,甚至侵犯至膀胱周围组织或器官。
个别膀胱肿物瘤体表面附有小结石或钙化斑时,后方可出现声影。
较大的肿瘤后方可有轻度声衰减。
2.2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期现代高分辨力超声能够显示膀胱壁的各层结构,故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精确的声像图分期可通过膀胱镜,应用高分辨力的经尿道探头。
经腹部超声扫查对膀胱肿瘤精确分期尚有一定困难,但是适当降低增益和调节聚焦,对于清楚显示膀胱壁的层次,大致估计膀胱肿瘤有无浸润及其程度,对于初步判断其病理分期仍有相当帮助。
膀胱癌诊疗规范
膀胱癌诊疗规范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一、膀胱癌的诊断膀胱癌诊断及病理分级、分期的基本原则如下。
1)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超声、泌尿系 CT/MRI 检查或CTU/MRU 检查、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检查。
2)怀疑膀胱癌的患者应行膀胱镜检查;对可能需要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需要化疗的患者,建议同时病理活检;部分患者行诊断性TURBT 明确病理结果及病理分期。
3)怀疑原位癌、尿脱落细胞阳性而无明确肿瘤、无黏膜异常者应考虑随机活检,可选择荧光膀胱镜或NBI 膀胱镜检查。
4)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骨痛或碱性磷酸酶升高怀疑有骨转移者,建议骨扫描检查。
5)尿膀胱肿瘤标志物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可疑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高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转移有辅助作用。
6)推荐采用膀胱癌 2017 TNM 分期系统(AJCC)进行病理学分期荐采用2004年及2016版的分级标准(表3)。
7)尿路上皮癌分子分型根据 CK5/6、CD44、CK20 和P53 表达情况分为基底样型(Basal)、管腔样型(Luminal)和野生型P53 样型,与预后相关,基底样型预后最差,野生型 P53 样型预后最好。
表 1 2017 年 AJCC 膀胱癌 TNM 分期表 2 WHO 2016 版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分类和浸润性膀表 3 WHO 1973 年及 2004 年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系统WHO 1973 年分级WHO 2004 年分级乳头状瘤乳头状瘤Grade 1:高分化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Grade 2:中分化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Grade 3:低分化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二、膀胱癌的治疗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MIBC):标准治疗手段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根据复发危险决定膀胱内灌注治疗方案。
膀胱癌病例报告
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法玛新 50mg+0.9% NS 50ml膀胱灌注化疗
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讨论
新辅助化疗(NCT)潜在的优缺点 优点
①通过对微小转移病灶的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②使肿瘤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随机研究中观察到的病理完全缓解率高达38% ③可在活体中评价肿瘤对药物的反应性,指导后期化疗方案的制定,并判断预后 ④通常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化疗比之后接受化疗耐受性更好 ⑤NCT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降低,不易播散入血,减少手术中转移
THANKS!
THANKS!
膀胱镜:膀胱三角区、右侧壁可见多个菜花样肿物,大者约3cm 取活检病理: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临床诊断: 膀胱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cT3,右肾盂癌术后
病例报告
治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因肾功能因素,未用铂类化疗药 方案:多柔比星 60mg D1 吉西他滨 1.6g D3,D8 化疗第一周期后,出现I度骨髓抑制 复查CT:膀胱壁多发高强化肿瘤结节,部分略显缩小,大者直径约 3.1cm,膀胱浆膜面尚光滑 疗效评估 PR 化疗第二周期后,出现III度骨髓抑制 复查CT膀胱壁多发高强化肿瘤结节,部分融合,大者约3.0×1.7cm,大 部分同前相仿,部分略缩小;膀胱浆膜面尚光滑 疗效评估 SD
吉西他滨+顺铂+舒尼替尼(GCS)方案 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正在进行一项II期临床研究(NCT00847015) 旨在评估GCS方案作为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结
1.包含顺铂的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约5%~6% 2.包含顺铂的联合方案NCT相关的死亡率为0~1.1% 3.顺铂单药方案NCT不能改善生存 4.延迟手术切除超过12周,可能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5.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含铂类的新辅助化疗
膀胱癌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后辅助治疗 膀胱灌注免疫治疗
卡介苗(BCG)--对于高危患者首选并至少维持1年。低危患 者不建议使用。中危患者酌情使用。肿瘤进展率下降37%。 灌注量:治疗剂量120-150mg;预防剂量:60-75mg 灌注时间:术后两周开始,每周一次,六周1个周期,此后在 3、6、12、18、24、36个月时重复灌注。有血尿、创面时不 能灌注。 免疫调节剂--目前国外多采用IFN 进行膀胱内灌注,推荐使 用剂量为1×10 7U/次一1×108U/次。
14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TUR-BT 切除标准:将肿瘤完全切除直至显露正常膀胱壁肌层。肿瘤 切除后建议基底部组织活检。 对肿瘤切除不全、标本内无肌层、G3和T1期肿瘤,建议术后 2-6周二次电切。 经尿道激光手术—适合于低级别、低分期尿路上皮癌。 光动力学治疗(PDT)-利用膀胱镜将激光与光敏剂结合的治 疗方法。
高危患者,首选BCG膀胱灌注治疗(至少维持1年)
膀胱灌注治疗无效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如肿 瘤进展、肿瘤多次复发、Tis和T1G3肿瘤经TURBT及膀胱 灌注治疗无效等),则建议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2011 CUA Guideline
24
25
•
膀胱癌分期 (UICC 2009 TNM)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a 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Tis 原位癌(扁平癌) T1 肿瘤侵入上皮下结缔组织 T2 肿瘤侵犯肌层 T2a 肿瘤侵犯浅肌层 (内侧半) T2b 肿瘤侵犯深肌层 (外侧半) T3 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a 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b 肉眼可见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膀胱外肿块) T4 肿瘤侵犯以下任一器官或组织,如前列腺、子宫、阴道、盆壁和腹壁 T4a 肿瘤侵犯前列腺、子宫、或阴道 T4b 肿瘤侵犯盆壁或腹壁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CT影像学区分表现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影像表现、CT影像学区分及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1、病因腺性膀胱炎是由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
移行上皮化生学说:在结石、感染、梗阻、泌尿系置管、肿瘤等因素的慢性刺激下,粘膜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芽,跟着上皮芽的移行细胞向下增生,达到粘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von Brunn细胞巢)。
2、病理von Brunn细胞巢:移行上皮收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
Brunn巢常见于膀胱三角区,发生率可以高达85-95%。
von Brunn细胞巢突入基底膜,其中心细胞分化→囊性膀胱炎;囊壁表层细胞再化生为柱状上皮并产生分泌,形成了真正的腺体→腺性膀胱炎→腺癌。
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过程。
3、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并发膀胱结石。
抗感染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镜下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应考虑腺性膀胱炎。
4、临床分型膀胱镜检分型:乳头状瘤样型、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影像分型:草坪状增厚型、弥漫增厚型、结节隆起型、混合型。
5、影像表现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颈部、输尿管开口。
隆起性病变(宽基底、病灶边缘光滑)或膀胱壁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与周围正常膀胱壁密度相似;膀胱外壁光滑,可伴输尿管壁受累增厚;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特点有:宽基底、轻度强化、病灶边缘光滑、膀胱外壁光滑、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膀胱癌1、病因病理。
膀胱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有以下几点:(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
(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
(3)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
色氨酸的异常代谢产物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3-羟-2-氨基苯乙酮、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能直接影像到细胞的RNA和DNA的合成。
放射科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高昂成本
先进的放射科技术设备昂贵, 检查费用较高,可能增加患者 的经济负担。
技术依赖性
放射科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度依赖于操作技师的专业水 平和经验,以及设备的先进程 度。
对早期病变的局限性
部分放射科技术对早期、微小 或隐匿性膀胱癌病变的检出能 力有限,可能导致漏诊或误诊
。
05
、大小和浸润深度。
无创性检查
放射科技术属于无创性检查,患者 痛苦小,易于接受,且可重复进行 ,便于随访和疗效评估。
多模态成像融合
放射科技术可实现多模态成像融合 ,如PET-CT、PET-MRI等,提供更 为全面的肿瘤信息,有助于精准诊 断和治疗。
不足及挑战
辐射风险
部分放射科技术如CT等涉及辐 射暴露,长期或过度检查可能
03
放射科技术治疗膀胱癌
放射治疗原理
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 细胞的DNA,阻止 其生长和扩散。
射线能量可穿透组织 ,对深部肿瘤有良好 治疗效果。
通过外部放射源或内 部放射性物质释放的 射线进行治疗。
放射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早期膀胱癌、局部晚期膀胱癌、术后辅助治疗等 。
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恶病质、广泛转移等。
放射科技术在膀胱癌诊疗中的发 展趋势
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 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 ,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效
率。
精准放疗技术
通过高精度放疗设备和技术,实 现对膀胱癌的精准打击,最大限 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少并
发症。
影像组学应用
利用影像组学技术,从医学影像 中提取大量特征信息,对膀胱癌 进行分子分型和预后预测,为个
增强CT鉴别诊断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
ei
nAUCo
f
ghe
gn
t
her
e
l
a
t
i
veenhanc
emen
tCTva
l
ue
so
ft
hea
r
t
e
r
i
a
lpha
s
eno
rt
hevenouspha
s
e(
P =0
488).Tak
i
ngr
e
l
a
t
i
veCTva
l
ueo
f
a
r
t
e
r
i
a
lpha
s
e=25
85 HU,r
e
l
a
t
i
veCTva
方法对37例cg和41例膀胱癌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轴位最大径厚度钙化囊变坏死边界壁外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测量病灶和正常膀胱壁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计算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相对强化ct值
1379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 年第 35 卷第 9 期 Ch
i
nJMedImag
r
a
t
i
on,t
hebounda
r
ft
hel
e
s
i
ons,t
hei
nva
s
i
ono
fb
l
adde
rwa
l
landr
eg
i
ona
ll
t
a
s
t
a
s
CTU检查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
185泌尿系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膀胱癌[1],男性多见,多见于40岁以上。
膀胱癌预后差,中晚期邻近器官易受侵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关键。
常用的检查有B 超,IVP 及膀胱镜检查。
随着CT 及MRI 的普及,特别是多层螺旋C T,在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的检查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膀胱癌的检出率[2]。
采用64排螺旋C T 对确诊的膀胱癌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 泌尿系造影(CTU)检查,分析病变情况,形态,浸润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很好的依据。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了2016年8月—2020年6月42例经本院膀胱镜检查,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对上述患者行CTU 检查,其中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3.5岁;临床症状为全程血尿36例,合并感染者有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的5例,无症状者6例。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膀胱癌;患者均具备正常行为能力。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采用GE 公司64排螺旋CT,120 kV 360 mAs 5 mm 扫描对比剂碘海醇100 mL,20 mg/mL,用0.625 mm 重建,传至AW4.5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多平面重(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
病人前一天肠道准备,少渣饮食,并口服番泻叶,嘱病人当天适当充盈膀胱,作碘过敏试验,推速尿20 m g,先行C T 平扫,扫描范围从肾上极到耻骨联合。
注入对比剂,行双期扫描结束后,患者可排尿,然后嘱患者等待,感觉尿急时,行排泄期扫描,俯卧位扫描。
1.3 观察与诊断指标膀胱僵硬,扩张受限,膀胱壁增厚,正常为1~3 m m,壁厚超过5 m m 为异常;膀胱呈不规则肿块,结节样肿块,单个或多个;平扫时尿液衬托,病变呈稍高密度影,动脉期及静脉期中度强化,排泄期呈相对低密度充盈缺损;浸润邻近器官,周围组织模糊,有条索状及穿珠状阴影,自肿瘤向外伸出,精囊腺三角消失,累及输尿管出现泌尿系梗阻征象,累及前列腺,前列腺增生,变形,与肿块相连,女性膀胱癌可累及子宫,阴道,及宫颈,侵犯盆底时,形成肿块。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是膀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1]。
90%为移行细胞癌,鳞癌、腺癌占2%-3%[2]。
移行细胞癌多呈乳头状向腔内生长,故称乳头状癌,其还可向外侵犯肌层,进而延伸至周围组织和器官。
部分移行细胞癌及鳞癌和腺癌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3]。
膀胱癌的发生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和两旁的侧壁最为常见[3]。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4], 在75岁以上男性死因中居第5位[5]。
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约10%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痛、尿急、尿频等[6]。
浸润癌晚期或脐尿管癌可在下腹部触到肿块,转移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时可引起下肢水肿。
【影像学表现】CT检查:膀胱癌的CT影像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向腔内突出的肿块,肿块形态多种多样,常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和不规则形。
其形态的多样性是由肿瘤的生长方式决定的。
肿瘤向壁外生长时,出现膀胱轮廓不清楚,膀胱周围脂肪层消失,并可累及邻近的组织器官,如腹壁、盆腔、肠道、输尿管、精囊、前列腺及宫旁组织等。
当出现转移灶时,常见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是其直径>1.5cm。
CT检查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与分期,了解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以及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肝及肾上腺有无转移。
MRI检查:由于肿瘤的信号强度既不同于膀胱腔内尿液,也不同于膀胱周围脂肪组织,因而易于发现膀胱癌向腔内生长所形成的肿块,也易于显示肿瘤侵犯肌层所造成的膀胱壁增厚。
此外,还能发现膀胱癌对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侵犯,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于膀胱镜检查已发现的膀胱癌。
MRI显示肿瘤对膀胱壁浸润深度、盆腔脏器与肿瘤的关系、膀胱癌引起上尿路积水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增强MRI检查还能确定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所有这些均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膀胱造影:膀胱内可有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小的缺损易被造影剂掩盖造成漏诊。
《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10 泌尿系统3--膀胱
异常影像表现
USG:腔内异常回声、壁厚度异常、外形异常等 CT:
腔内异常密度:结石、血块等(可随体位移动 、无增强,与肿瘤鉴别)
形态异常 壁异常增厚:
弥漫性:炎性或慢性尿路梗阻引起的膀胱挛缩,充 盈良好时壁厚大于5mm(充盈1mm,排空后3mm)
局限性:肿瘤、息肉
wai潞河医院放射科
泌尿系统影像诊断 --膀胱
潞河医院放射科 李艳翠
810703209@
主要内容
检查方法与正常解剖 异常表现 常见疾病诊断
潞河医院放射科
检查方法与正常表现
X线平片:仅用于膀胱阳性结石 膀胱造影:静脉性、逆行性
单纯逆行性膀胱造影少用,多位IVP时延迟摄膀 胱片
可分别摄仰卧、俯卧位片,观察后壁、前壁情 况
膀胱癌
【临床与病理】 多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鳞癌和腺癌。 移行细胞癌呈乳头状生长,故称乳头状癌,自
膀胱壁突向腔内,常侵犯肌层,部分肿瘤呈浸 润生长,造成膀胱壁增厚,膀胱癌易发生在膀 胱三角区和两侧,少数肿瘤有钙化,局部侵犯 和远处转移 无痛性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
潞河医院放射科
膀胱癌
潞河医院放射科
慢性膀胱炎
CT: 壁均匀厚、强化不明显,腔小
USG: 壁均匀增厚,腔容积变小
MRI: 增厚膀胱壁T2WI上信号较低(纤维丰富) 强化不明显
潞河医院放射科
潞河医院放射科
膀胱憩室
多为后天性,常见于小尿路梗阻者
为膀胱壁局限膨出,常多发,可继发感染、结石
造影:突出于膀胱轮廓的囊袋状结构,边缘一般光 整
异常影像表现
膀胱造影异常表现 充盈缺损:膀胱腔内对比剂不充盈区(结节、 菜花状),可见于肿瘤、血块、息肉、结石、 增大的前列腺压迫 外形不规则:如膀胱腔缩小、边缘锯齿状改变 、囊袋状凸出,见于膀胱挛缩、假性憩室、憩 室等 对比剂返流:逆行造影时造影剂进入输尿管, 见于先天异常、神经源性膀胱、感染、尿道梗 阻等
肾盂、输尿管、膀胱肿瘤、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MRI表现
表现类似CT所见,肿瘤常较大,在T1WI和 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 增强检查可显示明显受压变薄的肾实质发 生强化并围绕在肿瘤的周围。
60
右肾母细胞瘤
女性,3岁。 MRI T2WI(B)平扫示右肾 上极有一直径5.0cm高信号 区,内部散在不规则的更高 信号区,与肾实质分界呈线 样低信号。 T1WI(A、C)肿瘤 呈不均匀低信号, 伴不规则高信号区。
28
左肾错构瘤
肾动脉造影(相对特征)
肾动脉造影示肿瘤血管 排列成漩涡状或放射状; 纡曲血管上有葡萄串状 假性小动脉瘤凸出; 肿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 较清; 供血较单一。
29
右肾错构瘤
右肾血管造影动脉期(A)示肿瘤血管排列成漩 涡状或放射状;纡曲血管上有小动脉瘤凸出; 实质期(B)见肿瘤染色不均匀。
泌尿系肿瘤(二)
(Urinary Calculus)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
陈卫国
1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
肾盂肿瘤一般包括肾盂癌和乳头状瘤,肾盂癌源 于肾盂及肾盏上皮细胞,占全部恶性肾肿瘤的8 %。病理分三种:移行细胞癌、鳞癌及腺癌。 移行细胞癌(占80%以上)包括:乳头状(息肉状病 变)、非乳头状(结节状或扁平状);常为多发性, 往往有同侧输尿管及膀胱受累。 肾盂癌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2-4:1,多见4070岁。 常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血尿、腹部肿块及腰酸痛。
61
16排 CT不同截面显像
矢状位
冠状位
62
16排 CT三维重建
63
肾母细胞瘤
综合治疗2年 生存率可达 60~94%。 2~3年无复发 可认为临床治 愈。
64
鉴别诊断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一、病理学检查1.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浸润程度。
通过膀胱镜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
2.病理活检:通过手术或膀胱镜获取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活检,可以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恶性程度以及浸润深度等。
病理活检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浸润深度,同时可以检测膀胱壁的厚度、周围淋巴结的情况以及肝、肾等器官是否有转移。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形态、大小以及浸润深度,同时可以检测淋巴结和内脏转移的情况。
增强CT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肿瘤和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形态、大小、浸润深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对肿瘤形态的分辨率和判断是否侵犯其他器官。
三、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指标,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或出血等异常情况。
2.尿肿瘤标记物检查:尿肿瘤标记物检查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特定的肿瘤标记物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癌。
常用的尿肿瘤标记物包括BLC(膀胱特异性抗原)、CEA(癌胚抗原)等。
四、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浸润程度。
通过膀胱镜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
4-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19:01:44
9
男性盆腔正常CT解剖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 耻骨联合上3cm层面
膀胱略呈方形,前界较平坦,膀胱壁厚度一般不超过 3mm,膀胱后方为精囊,膀胱精囊角为锐角,仰卧位扫 描显示清楚,精囊以脂肪间隙与后方的直肠分界。精囊 外侧和直肠周围脂肪层内可见小点状软组织影为静脉丛。
19:01:44
25
男性生殖系统基本病变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 前列腺:增大、形态异常、密度/信号异常 – 精囊: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异常(T2WI、 DWI、MRS)
19:01:44
26
膀胱炎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19:01:44
22
男性生殖系统检查技术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 超声检查 – CT检查 – MRI检查 Biblioteka 核医学检查19:01:44
23
比较影像学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 在男性,膀胱基底部下外侧邻接精囊,在精囊内方,膀 胱基底部与输精管壶腹为邻,膀胱颈与前列腺紧密相邻。 – 膀胱大小、形态因充盈情况及邻近器官压迫情况而异, 男性膀胱基底部可为前列腺所压迫,无论男女膀胱底部 均可由提肛肌产生一压迹。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精)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膀胱癌如何治疗的作用要点。
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患者做CT扫描,其中男9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岁。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94例为膀胱癌,2例前列腺增生,4例慢性膀胱炎症。
结果:CT检出92例膀胱癌,敏感性为97.9%,4例慢性膀胱炎症误诊为膀胱癌,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4%。
92例膀胱癌CT分期与病符合72例,准确率78.3%。
结论:CT对膀胱壁内浸润程度的区分不够满意,即对癌肿早期分期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壁外浸润和盆腔侧壁蔓延的估计较准确,并可显示盆腔内肿大的淋巴结,这样对指导手术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膀胱肿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临床意义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腹部CT扫描是较常用的检查方法。
2002年至2006年6月笔者搜集我院100例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病例,对其中CT表现及对指导手术做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90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9∶1。
年龄36岁~87岁,平均(63±9.57)岁。
100例均做CT扫描和腹部超声检查,除2例因尿道狭窄未进行膀胱镜检查外,其余98例均做膀胱镜检查。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膀胱癌94例,慢性膀胱炎1例,慢性膀胱炎并膀胱周围脓肿3例,前列腺腺瘤样增生2例。
1.2 检查方法 CT扫描用GE公司生产的Prospeed F II双排螺旋CT扫描机,造影剂用离子型造影剂Angiografin。
患者于检查前晚口服造影剂(30 ml溶于800 ml水中)以充盈小肠及结肠,检查前清洁灌肠后用造影剂灌肠(7 ml溶于200 ml水中)以充盈直肠和乙状结肠,女性患者经阴道放置纱布塞子以显示阴道及宫颈,并让患者饮水,当膀胱胀满时开始扫描,自耻骨联合下缘起向上至膀胱结束,层厚、层间隔均为10 mm,螺距1/1.5,如遇病变部位则改为5 mm。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术后护理
膀胱癌膀胱癌(carcinoma of bladder )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包括所有原发于膀胱的恶性肿瘤。
4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增加,60 -70岁达到高峰,收常见的肿瘤,男女之比约为(3-4):1,城市居民发病率高于农村居民。
[病因]1.吸烟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1.8-2倍。
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初始年龄越小,膀胱癌发病风险越高。
目前对吸烟诱发膀胱癌的机制尚缺乏直接、明确的证据,普遍认为与香烟中的多种芳香胺有关。
2.职业因素目前认为,芳香胺(4-氨基联苯,2-茶胺)、多环烃、氧代烃等化合物是膀胱癌发病的第二危险因素。
燃料、橡胶、皮革、染发、钢铁铸造、焦炭,煤焦油蒸馏等从业人员,膀胱癌发病危险性显著增加。
3.非职业性因素(1)食物:大量摄入脂肪、胆固醇、油煎食物和红肉可增加膀胱癌发病风险。
(2)药物:非那西汀是苯胺的衍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形成邻羟氨基酚,具有致癌作用,致癌性与摄入量相关。
环磷酰胺在代谢过程中有羟基化物质产生,其代谢产物从尿液中排出,可诱发膀胱癌发生,致癌性与服药剂量、持续时间有关。
(3)其他因素:如遗传、慢性感染、炎症、结石、电离辐射、硒元素缺乏与膀胱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病理]1.组织类型 95%以上为上皮性肿瘤,其中尿路上皮移行细胞乳头状瘤超过90%。
鳞癌和腺癌各占2-3%。
近1/3的膀胱癌为多发性肿瘤。
非上皮性肿瘤极少见,多数为肉瘤如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婴幼儿。
2.分化程度 2004年,WHO将膀胱等尿路上皮肿瘤分为乳头状瘤、乳头状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肿瘤、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3.生长方式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
①原位癌局限在黏膜内,无乳头亦无浸润基底膜现象。
②移行细胞癌多为乳头状,低分化者常有浸润。
③鳞癌和腺癌为浸润性癌。
不同生长方式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4.浸润深度是肿瘤临床(T)和病理(P)分期的依据,根据癌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乳头状瘤除外),多采用TNM分期标准分为:Tis原位癌: Ta无浸润的乳头状癌;T1浸润黏膜固有层;T2浸润肌层,又分为T2a浸润浅肌层(肌层内1/2),T2b浸润深肌层(肌层外1/2): T3浸润膀胱周围脂肪组织,又分为T3a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T3b肉眼可见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4浸润前列腺癌、子宫、阴道及盐壁等邻近器官。
膀胱癌VI-RADS解读
病理类型:尿路上皮癌(最常见,约占90%)
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输尿管开口
临床症状:无痛性肉眼血尿、尿路刺激症状
(尿频/尿痛/尿急等)
膀胱癌分型:
1 内生型(壁内生长) 2 外生型(腔内生长)
乳头状型:宽基底型(无蒂)或带蒂型 带蒂乳头状型:肿瘤预后较好
2分: 肌层没有早期增强和膀胱壁内层增强(对应于T2WI 2分 特征)
3分: 缺乏2分 表 现 (对应于T2WI 3分 特 征 ),但低信号肌层没有破坏 4分: 肿瘤早期增强局灶性延伸至肌层 5分: 肿瘤早期增强延伸至整个膀胱壁和膀胱壁外脂肪
次要序列
男 68岁 肉眼血尿3天
T2WI
DWI
DCE-MRI
TNM分期
(临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
TNM分期(普遍采用2002年UICC第6版)
T:
Tis:原位癌,局限于粘膜(扁平状) Ta:非浸润性乳头状癌(局限于粘膜层) T1:浸润皮下结蹄组织(粘膜下层)
NMIBC
肌层受侵
T2:浸润肌层 T3a:显微镜下可见
T3:浸润膀胱周围组织 T3b:肉眼可见
谢谢
3 扁平型(无占位效应) 4 混合型
组织学分类(依据是否侵犯肌层)
非肌层浸润型尿路上皮癌(NMIBC)
肌层浸润型尿路上皮癌(MIBC) 膀胱癌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生物学特征
组织学分级(根据1998年WHO/ISUP, 2004年WHO标准)
乳头状肿瘤 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癌(PUNLMP) 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 免疫组化:Ki67(70%),CK7(+++),P40(++)GAT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