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一、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在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上趋向缓和,为我国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1.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面临挑战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到2.5%,2009年更是出现了二战以来首次的负增长。
在全球的联合干预下,这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到2009年下半年,各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09年第3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2.8%,中国增长了8.9%,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国际原油价格也在2009年10月回升至80美元一桶,创下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09年的-1.1%上升至3.1%,世界银行也预测2010年全球GDP的增长将达到2.7%。
但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否彻底走出了低谷,目前的复苏能否持续下去,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内部的不良资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据统计,全球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潜在损失高达3.6万亿美元,至今尚有一半未暴露出来。
这些金融体系内的不良资产一旦全部暴露出来,市场上再有一些风吹草动,可能会急剧恶化。
2009年迪拜世界宣布推迟支付三十几亿美元的债务,马上就影响了全球的金融市场。
还有希腊政府的信誉被降级,它的国债被降级,也一下子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这都说明全球金融体系虽然大体稳定下来,但是十分脆弱。
第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运用正在走向极限。
首先是财政政策的运用。
各国的财政赤字都创造了二战以后的最高记录。
后危机时代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_产业结构失衡
后危机时代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_产业结构失衡关键词产业结构失衡原因对策金融危机爆发后,经过一揽子计划的实施,中国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进入企稳回升阶段。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结构失衡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术界的讨论重点始终放在需求结构失衡的分析上,忽视了产业结构失衡。
一、中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弊端,也有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其主要原因有:(1)在经济建设中过度的急于求成。
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是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时冷时热,大起大落,陷于“过热,调整,再过热,再调整”怪圈的直接原因。
其表现主要是一切以速度,特别是工业发展速度为中心,脱离国情,超越国力,不切实际的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而往往忽视效益的提高,结构的优化,其结果必然是产业结构失衡。
(2)宏观调控不力。
改革以来,一方面我国传统的以行政调控为主的体系大为削弱;另一方面以经济杠杆调节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尚未建立,使宏观调控手段明显弱化,中央宏观调控力不从心。
以财政调控为例,实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目的在于调动地方培养和拓宽地方财源的积极性,但由于改革不配套,它使地方财力增强,削弱了中央集中的财力,使中央财政捉襟见肘,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3)经济体制不完善,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价格体系尚未理顺。
目前我国由基础产业提供的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偏低,而由加工工业提供的产品价格偏高,在经济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多成分的现状下,显然不利于基础产业的发展而刺激了加工工业的发展,其结果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
第二,投资体制改革不彻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投资体制日益趋向市场调节,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资金多渠道,但由于与之配套的投资决策、投资效益风险责任制没有跟上,投资决策中的长官意志、本位主义,领导政绩、短期行为直接影响着投资立项与资金投向,在投资中往往追求投资少,周期短,回收快,价高利大的加工工业,其结果必然导致结构失衡。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高耗 能 、高 排 放 行 业 和 产 能 过 剩 行 业 的 贷款 。货 币 当局在 短期 内可 能不 会动 用利
经济阪复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对世界经
济 增 长的贡 献度 将会 在较 长时 期 内稳居第
一
作 会议 提 出 “ 把 加 快 经 济 发 展 方 式转 率 、存 款准 备金 率等 传统 工具 ,而主要 通 要 变 作 为 深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的重 要 目标 和 战 略举 措 , 把 保 增 长 和 促 转 变 有 过信 贷 政策 的动 态调 整等 措施 来实 施适 度 宽松 的货 币政 策 ,同 时对投 机性 购房 的信 贷政 策将会 明显 从 紧。 第 三 ,加大 经 济结 构调 整力 度 ,提 高 经 济 发展质 量和 效益 。进 一步 扩大 居 民消
首 先破 冰 而 出的 中 国经济 ,将在 “ 危 机时 代”呈现 怎样 的 发展 趋 势 ,也成 为众人 关注 的焦 点。 后
“ 危机 ’ 后 ’时代 的 中 国经 济 发 展 趋 势
文/金三林
随 着我 国经济 企 稳 向好 ,其 他 主要 经
济 体逐 步 复苏 ,2 1年全 球 经济 、我 国 经 00 济 都将 全 面进 入 “ 后危 机” 时 代 。 “ 后危 机 ”时 代 ,全 球经 济 、 中国 经济 都 会 出现
力度 ,支持 重点 领域 改革 。投 资资 金将 保 持适 度增 长 ,但 重点 用于 完成在 建 项 目,
整 ;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进一
步夯 实 “ 农 ”发展基 础 ,完 善强 农惠农 三
界 各 国还就 加强 全球 金融监 管 、改 革 国际 金 融机 构达成 共识 ,这 些都 势必 对 全球 金 融体 系产生 重大 影响 。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紧布局
求转型 发展 的 地方政 府 开 始争 先恐 后 万 字 的讲 话 。 展 开 新一 轮 的区 域产 业 发 展 竞 争:嗅
技 术 、 材 料 和 先进 业 才是 此 范畴 。 究 ”
在 20 0 9年 1 2月 8日召 开 的 中央
正 是在 这 次 会议 上 , 家 宝 强调 在 各 级 官 员讲 话 、 政 府 工作 报 告 》 温 《 和 同 于传 统 产 业 , 先 它在 国 民经 济 中 首 提 出要 大 力发 展 战 略 性新 兴 产 业 。 相 关 部 门重 要 文 件 中 。其 中 ,有 几个 具 有 战略 地 位 , 经济 社 会 发展 和 国 对
国家 发 改委 表 示 ,将 加 大 投 入 . 战 21 0 0年 春 节 前 夕 , 战 略 性 新 兴 激 经 济 方 案 的 《 略 性 新 兴产 业 发展 在 部 分 战略 性 新兴 产 业领 域 启动 实施
产 业 总体 思 路研 究 工 作 启动 暨协 调 小 十 二 五 规 划》 。
组第 一 次 会 议 ”在 京 召开 。会 上 ,国
一
批 带 动 作 用 强 、 场 前 景 好 的重 大 市
据 悉 ,第 一 次 协 调 小 组 会 议 后 . 工 程 和 专 项 。此 外 ,发 改 委 还表 示要
使 家发 改 委牵 头 成立 了加快 培 育 战略 性 部 际小 组 就在 全 国 范 围 内展 开包 括 区 加 快 培 育 新 兴 产 业 创 业投 资 , 得 产 重 新兴 产 业 研 究 部 际 小 组 . 员 包 括 国 域 调 研 、 点 行 业 调 研 和 政 策 问题 专 业 基 金 可 以通 过 多 种 渠 道 筹措 资 金 。 成 家发 改 委 、科 技部 、工 信 部 、财 政 部 题 调 研 的 系 列 调 研 活 动 。
传媒视野下的后危机时代的经济与社会问题课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经济增长的好处过多地 分配给了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居民、企业和政府 三者的分配比例,从1978年为55%:11.1%:33.9%、1998 年为68.6%:13.9%:17.5%,到1999- 2003年间,居民的 份额明显下降,企业的份额进一步上升,政府的份额大幅度 上升,2003年为61.8%:15.1%:23.1%。
如果只计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的话,数字更低,近些 年基本维持在10%)
企业营业盈余所占比明显上升,由19.0%上升到31.3%。 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快速增长,是GDP增幅
的两倍,2007年增速达到32.4%,预算内收入已经达到 20%的比重。
传媒视野下的后危机时代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社会
经济一片萧条。
传媒视野下的后危机时代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
1935年伊始,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与 《公用事业法案》等专门法律,赋予了工会和企业主讨价还价的权力; 1938年6月14日又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工时法》), 保护工人的权益。
农民负担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顽症,与农民在利益追求能力 上的弱势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征地和拆迁中发生的严重不公,是 与利益被损害者缺少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与直接关系的;劳工权 益屡屡被侵犯,上百万民工辛劳一年后领不到工资,原因也在于 他们缺少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和追逐渠道。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
传媒视野下的后危机时代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形势
一体化发展(八个一体化)
➢ 交通一体化 ➢ 通讯一体化 ➢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一体化 ➢ 生产要素一体化 ➢ 市场一体化 ➢ 户籍一体化 ➢ 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 生态环境一体化
(四)辽阳市2009年经济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09年辽阳主要经济指标
三、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分析
(一)全国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大权威机构对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
世界经济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美国 欧盟 德国 日本 中东 俄罗斯 巴西
IMF
世界银行
OPEC
3.9
2.7
3.4
2.1
1.8
1.7(OECD)
6.4
5.2
2.6
2.5
2.4
1.1
1.0
全球银行市值前10名 (截至2009.12.31)
位次
银行
1
中国工商银行
2
中国建设银行
3
汇丰控股
4
摩根大通
5
中国银行
6
美国银行
7
富国银行
8
桑坦德银行
9
法国巴黎银行
10
花旗银行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2019.2.8 ⑾
市值(亿美元) 2689.82 2019.55 2019.25 1710.53 1539.72 1496.48 1379.95 1360.02 948.93 935.43
2009年全国14个省市GDP超万亿元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省份 广东 江苏 山东 浙江 河南 河北 辽宁 上海 四川 湖南 湖北 福建 北京 安徽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2019.2)
后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作文1000字
后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作文1000字后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分析1、外部经济环境比2009年明显改善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很高,2007年为36.3%,2008年为33.3%,因此,2009年1-9月全国出口额同比减少21.3%,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首要因素。
根据国际权威组织的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衰退将宣告结束开始回升,IMF 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世界经济将增长 2.0%。
伴随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也将止跌回升,我国出口增长将结束下降转为恢复性增长,如果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持续的时间能够延长到明年年中以后的话,则可能形成国际市场需求的报复性反弹,拉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反弹。
2、我国经济结构已获得初步调整经过2009年的结构调整,失调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表现在:(1)汽车这一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短期内不容易降温,将对一系列产业产生拉动作用;(2)房地产投资迅速恢复了高速增长,虽然高房价对市场有抑制作用,但国家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投资建设的力度将加大,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3)农业连续六年获得丰收,国家粮食收购价再次提高后,国务院又宣布2010年小麦收购价将每斤提高3分钱,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4)公路、铁路、机场、电网、城市交通、环境保护设施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善了投资、生产和消费环境;(5)各级财政在医疗、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教育等方面增加了投入,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有了较大推进,改善了消费者的支出预期,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
3、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1)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总结2009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政策重点将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抑制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保证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不仅有利于使政策产生更大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009年5月国家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降低了投资项目的门槛,有利于投资的增长。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学习目的】本讲将为学员分析中国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借此使学员了解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同时使学员认识到中国进入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并寻找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学习安排】8学时【学习内容】2008年9月自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蔓延,形成了一场波及全球且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剧烈下降,实体经济遭受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冲击。
各国政府在这场危机面前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共同采取了经济刺激计划,到2009年第二季度,这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开始显现效果,无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都显示企稳的迹象,因此,许多人认为全球已经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
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较大的冲击,但由于中国政府的积极而有效的行动,率先进入后危机时代。
一、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一)什么是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是经济危机演进过程的一个阶段。
该阶段表示危机已渡过了最严重的时期而进入相对稳定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世界经济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本次世界金融危机肇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并且由于美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又迅速地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无能幸免地被卷入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中。
为了避免危机对各自国家造成更大灾难,各国政府表现出少有的共同行动,一致采取积极的经济刺激计划。
正是这种联合干预行动,世界经济并没有表现为长期的萧条,而仅仅用了1年半的时间就渡过了危机最严重的时刻,而进入后危机时代。
当然,对于是否进入后危机时代是有争论的,而争论的焦点在于后危机时代的判断标准。
对于是否进入后危机时代,有两个主要的指标,一个是在实体经济层面上的指标,即经济增长速度;另一个是在虚拟经济(金融市场)层面上的指标,即金融市场是否恢复到危机前的“正常状态”。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摘要: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金融危机过后发展中国的经济,希望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计划;中国中图分类号:f83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196-01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作为东西方两个不同的经济大国,现在的中美经济诚如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说的那样,关系紧密。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发生剧烈的金融危机,一定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
首先是不少投资机构,尤其是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另外,一些走出去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
其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国经济衰退,抑制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增长。
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已经十分艰难,甚至有一些企业陷入倒闭的困境。
另一个层面的影响是隐性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经济传导来实现。
比方,美国政府救市和即将可能发生的美国经济衰退,将成为美元贬值的动因。
汇率的变化不仅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利润的增长,增加出口成本,而且会直接导致汇兑损失。
在我国长期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后两个动力都会因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传导而受到挤压。
说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是基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构成以及中美经济相关度的考虑。
从增长动力构成看,上半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消费都表现出较好的势头,企业利润进一步增长。
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gdp达到201631亿元,同比增长9.9%。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表明,目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受到根本性削弱,我国经济基本也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更改。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全文)说明:本文是我2010年4月份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所作学术讲座的整理稿,由《中国房地信息》记者王锐整理,并刊登于该刊2010年第6期。
本文代表我在2010年初对中国经济的观点,现将全文发表,以接受各方批评。
2008年底,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粗放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救市,中国实施了令世界震惊的积极财政政策和与之相适应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大力扶植房地产业,放任地方政府以地生财,形成了当今全球最大的资产泡沫,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
一、失去民生意义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世界银行测度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有三个:人均GDP、寿命和受教育情况,其中GD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GDP原来是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很好的指标,但目前中国的GDP并不是一个好的指标,因为它失去了民生意义。
目前中国GDP核算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表现为“挖坑经济”,无关社会净财富的增加。
凯恩斯在1936年所写的《通论》中曾经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挖坑”理论: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
雇两百人挖坑时,需要发两百个铁锹;当他发铁锹时,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生产钢铁的企业也生产了;当他发铁锹时还得给工人发工资,这时食品消费也都有了。
等他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时,还得发两百把铁锹,还得发工资。
凯恩斯的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肇始,这只“看得见的手”使西方国家从经济低谷中走了出来,走向繁荣。
中国的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拉动绝不亚于这种挖坑经济的拉动。
房地产能带动60多个行业,可以把经济从冷变热。
如果只需要较少的投入就能达到拉动经济的目的,可以说它是有必要的,但若是挖坑的规模太大,为此投入了相当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投入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过大了,这就没有必要了。
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GDP是政绩考核的唯一标准,各地方政府大力推行土地财政。
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为挖坑。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走向
居民消费 占 G P 比重, 2 0 D 的 从 0 0年 4 %滑落 到 2 0 年 的 3 %, 6 08 5 间价已累计升值超过 2 , % 不断刷新汇 改以来的历史新高。美联储 宣布 0 消费结构 水平偏低 的原 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 将造成美 元进一步 走弱 , 未来 一段时 间内 , 民币 远低于欧美国家 7 %的水平。造成消费不 足、 人 因有四 : 是居 民收入增 长缓慢。二是 社会保 障体系落 后。三是房价 一 兑美元仍将 继续升值。 而 () 2 热钱涌入需警惕 。美元贬值导致大量资金流出美 国, 亚洲 新兴 暴涨迫使老百姓不断增 加储蓄。四是财 富的积累 向国有部 门倾斜 , 没钱 花 ” “ 钱不敢花 ” 和 有 是当 前 经济体成为热钱虎视的对象。统计数据 显示 , 9月我国贸易顺 差收窄 , 国有资产 不能用于 坛
后危 机 时代 的 中 国经 济 走 向
陈 慧荣 ( 西安 市行 政 学 院 陕 西 西安 70 5 ) 10 4
【 摘
要 】 本文总结分析 了当前 中国宏观经济情况并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 了 测, 预 阐释 了后危机时代 中国经济发展 面临 的困难 与挑 战,
后危机时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后危机时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在21世纪,全球经济正处于后危机时代,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和国际贸易放缓,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
大经济体,在这个时代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出
口国,中国对全球贸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也在不断增强其内需,并且为其他经济体的出口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此外,中国一直致
力于发展自己的金融市场,不断补充流动性,以满足本国及全球经济
发展的需要。
其次,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
的廉价劳动力,中国经济不断涌现出高度活跃的消费者,从而为世界
经济增加了消费动力。
中国政府不断改善和完善宏观政策,提供更多
的资金和指导,以促进各行业的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稳定市场
价格,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中国也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投资作用。
中国正在不
断加大投资力度,把更多的资金投入自己的经济发展,也投资于其他
国家和地区,以稳定国际市场和缓解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局面。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
的贸易、投资和消费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中国也成为了国际社会抗衡经济压力的有力支柱。
中国将继续促
进各国的经济发展,促进各国的经济互补,最终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代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后期以及金融危机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是经济运行由非正常波动到正常波动彻底转变的过渡时期。
这是一个经济变量非常不稳定变化,经济主体行为对此往往亦有非常规反应,经济发展格局剧烈变动的特殊时期。
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欧美实体与金融业好转,新兴国家因为通货膨胀压力普遍实行货币紧缩。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复苏,但是由于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要完全复苏所需的时间将会是十分漫长的。
首先,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其自身流动资金短缺或偿付能力不足的现象;而另一方面,由于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剥离了大量的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因此急需重新注入大量的资金以弥补其亏空。
其次,全球经济的复苏还会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美元的贬值、经济的失衡及失业率的攀升等等;美元的贬值极有可能造成在实体经济或金融市场中出现新的泡沫,严重影响了经济或市场的稳定性;而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失衡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其要达到再平衡的态势又需经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失业率的攀升、就业压力的增大等非经济因素则会从另一角度制约和干扰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
除去上述所提到的不利因素,诸多有利的因素将从正面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而且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其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首先,针对于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各国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措施,这对刺激经济的不断增长、恢复当前的市场信心、扭转经济的下滑态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国为了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刺激本国经济的增长,从国家财政上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了巨额的投资,并对其他领域也加大了其投入的力度,积极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政策或措施都将大大的推进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其次,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将从很大程度上促进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在长期内会决定全球经济增长的总趋势。
2010年10月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13.5 11.3 8.9 3.8 3.2
-2.2-2.8 -4.3 2009'10 -10 2008'1 2008.4 2008.7 2008'10 2009'1 2009'4 2009'7 -5.4 -10.6 -20 -17.6 -17.9 -17.5 -19.6 -19.5 -21.3 -21.8 -24.1 -25.7 -25.6 -30 -27.9 -29.2 -28.7 -29.6 -29.8 -30.1 -32.5 -40 -43.1 -50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国进出口月度增幅
as % of previous year
50 40 30 20 10 0
40 35.1 33.6 31.2 30.6 28.1 26.9 27.5 26.6 26.3 24.6 23.1 21.8 21.5 21.1 21.3 19.2 17.7 15.6 6.4
1970年-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15 10 5 0
经济增长率(%)
19 70 19 73 19 76 19 79 19 82 19 85 19 88 19 91 19 94 19 97 20 00 20 03 20 06 20 09
-5 -10 -15
世界贸易 世界经济 发达国家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2008'1 2008'3 2008.5 2008.7 2008.9 2008'11 2009'1- 2009'73 9
工业增加值
Source: China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迅速萎缩。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分别为21.4%、 22.3%和23.2%,四季度骤降至4.4%,全年增 速17.3%,比上年回落8.3个百分点。 2009年1、2月出口继续下降,降幅达20%左 右,上半年进出口总值下降23.5%。2009年全 年进出口呈总体负增长(见图)
08年金融危机与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08年金融危机与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仲丛昆0. 引言自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呼啸而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剧烈下降,实体经济经历二战后的“最严重”冲击。
经过各国政府和货币当局的经济刺激,2009年二季度以来,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逐步企稳,全球已经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
现在我们回过头冷静的思考一下,有必要认清这次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是什么,这也有利于帮助我们认清我国宏观经济形式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1.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1.1凯恩斯主义为美国金融危机埋下了理论根源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从改善穷苦大众生活水平的立意看,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事实也证明了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时代是十分有效的,罗斯福新政就是最好的实践。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凯恩斯主义认为生产的驱动力是总需求,也就是消费的欲望,这可以通过可支配收入的金额来衡量。
凯恩斯认为,政府只要谨慎地提高每个人的收入,便可以刺激总需求,进而提高生产,增加支出,增加GDP。
凯恩斯主义也就推导出了“总需求决定生产水平”的观点,但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就个人而言,无法通过增加消费来增加财富。
事实上,假如其他条件都不变,如果鲁滨逊在荒岛上增加需求,并增加消费量,他将踏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整个经济体,而不管其规模和复杂程度如何。
美国人在二战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美国随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
随着上个世纪后半页国际贸易爆炸性增长,美国的贸易赤字却逐年增加,美国的产能在逐渐下降,而消费却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生产水平”的理论还在被积极的实践着,另一方面是美国通过美元世界货币的优势在消耗其他国家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当前世界经济的走势 金融危机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的走势今年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都呈现出积极的复苏和回升态势,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加剧,使经济复苏依靠政策驱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走势分析1、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自主增长动力仍显不足。
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率增长2.7%,增幅比去年四季度回落2.9个百分点,为连续第3个季度增长。
在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居民消费信心持续回升,储蓄意愿逐渐下降,消费支出动力明显增强。
一季度,占GDP三分之二的美国居民消费支出环比折年率增长3%,拉动当季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
私人投资特别是存货投资继续增长,拉动当季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
一季度,美国失业率达到9.7%,表明当前美国经济仍处于无就业复苏的状态。
进入二季度,美国经济复苏仍在持续。
4月份,美国工业生产增长0.8%,增速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达到73.7,已连续多个月回升。
5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达到59.7,已连续10个月超过50点;非制造业活动指数升至55.4,连续5个月超过50点;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由上月的 57.7升至63.3。
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缓慢,通货膨胀压力温和,为美联储继续实施低利率政策提供了较大空间。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等影响,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更长时期内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区间内。
从美国经济复苏状况来看,一季度美国经济虽然实现了3%的较高增长,但其产能利用率并不高,与危机前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缺口。
目前,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失业率依然高企,4、5月份仍高达9.9%和9.7%,这对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将形成较强制约;同时,联邦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攀升,导致财政风险集聚。
2009财年,美国预算赤字总规模达到1.42万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据官方预计,2010财年联邦预算赤字规模达到 1.56万亿美元,占GDP的10.6%左右;到今年底,美国国债总额占GDP的比重升至90%以上。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调整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在各国传导的基础上,提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调整方向。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金融监管随着各国救市政策的相继生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暂时告一段落,然而它所揭示的一系列潜在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却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不消除这些痼疾,势必会给世界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
在这种状况下,纵观美国金融危机在各不同国家的传导及其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调整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育国内市场,完善国民经济结构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两个方面:出口和政府工程拉动国内生产总值。
然而,这并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首先,较高的出口份额会造成对主要贸易国的经济依赖。
这次金融危机,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萧条经济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产业,造成很多企业的破产。
其次,经济的发展应该靠国民消费的增长而不是政府工程的拉动。
政府投资应以撬动民间投资为主要目标,以国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国内消费需求不振主要表现在高储蓄率和高出口依存度上。
2009年1月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高储蓄率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国民收入不高,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薄弱;其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业、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居民缺乏安全感;再次,医疗体系不完善,为看病存钱成为人们的共识;另外,子女的教育费用也是高储蓄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说明,国内市场很广阔,需求空间也很大。
要培育国内市场,必须从本源抓起,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公共产品的提供,做到藏富于民,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
同时,政府要加大民生投入,建立并完善覆盖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改善教育问题,释放居民的消费能力,将我国巨大的内需潜力转化为真正的市场需求。
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制造业,健康有序的提升国民经济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实力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制造业近年持续低迷甚至亏损,很多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企业主把资金转移到其他高利润部门,这进一步加重了制造业的萧条,同时也使诸如房地产等有超额利润的行业产生更大的资产泡沫,给国民经济带来更危险的安全隐患。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发展趋势--陈文通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发展趋势中央党校经济学部陈文通大家早上好。
这个题目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含义也不是很统一,所以这个题目还是不是很好讲。
首先要对这个题目做个解释,然后是对国际经济做个判断,第三就是对我国经济的基本问题,第四个是我国经济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第五个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对策。
这个涉及到危机这一段时间演变发展后的问题。
我们除了受到外界影响外,还要讲到国际的影响因素。
这个题目我想先简单一下。
我考察了一下,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樊纲。
他最初是在去年九月份事讲到这个母体,以后列财经大学的党委书记他也讲这个问题,他没有去解释,但是讲到发展的问题。
他讲了以后,新华社的就去报到,还有其他媒体报道。
现在我想把定义还是解释下,供大家参考。
“后危机时代”的定义。
金山词霸—汉语爱词霸网站,“汉语词典”:它讲“后危机”时代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
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是缓和与未知动荡并存的状态。
就这次经济危机来看,世界经济已趋于好转,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但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
因此有可能出现再次的经济衰退。
但是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明确。
谈到钱和后这个概念。
“后危机时代”概念的提出。
7月29日,文新传媒(网)报道,了望东方周刊刊登文章,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遇》。
樊纲认为:“我相信,中国经济复苏趋势已经形成了,而且能够持续下去。
”“现在到了讨论‘后危机时代’各种问题的时候了。
”然后到11月30日新华网报道,题:《“后危机”时代咋投资?》内容:11月27日,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经济学家洪银兴,在第二届中国(南京)金融博览会上作主题演讲,指出:“中国目前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危机已触底,前景明朗;抵御危机的各种扶持政策还在,投资成本低。
”因此,“这个阶段是最好的投资时期。
10月27日,新浪网—新浪财经:“2009中国汽车发展论坛”,年度主题:“世界汽车变局下的中国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内容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浮出了水面,到了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掉和“两房”危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更是将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如今各国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救援政策利用巨额的财政刺激以及罕见宽松货币政策的双管齐下经济复苏曙光初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正文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贸易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的产物,是二者在其发展中队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
生产全球化导致了跨国公司的产生,跨国公司是海外投资的迅速增加促使跨国银行在海外开设大量的分支机构,以满足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资本流动的需要;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各国间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换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为实质经济服务,促进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另一方面又具有背离生产和贸易并独立运行的虚拟资本的特性,其运行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也是风险最大和脆弱的经济领域。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机早在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就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
然而,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
根据金融市场所说的金融病毒理论,信贷危机从美国扩展到欧洲,之后还会影响亚太等在金融市场上与美国紧密相关的国家或者地区。
在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洲主要国家并没有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一些国家隔岸观火的做法也使金融危机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快速蔓延。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当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资金会从新兴市场国家撤离。
自身经济结构脆弱、对外资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印度、拉美这些国家可能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
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
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此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害并不是由美国自身独自承担的,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再分配。
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分散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转嫁了危机所导致的损害。
这种收入再分配的机制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美国通过大量输出美元获得了巨大的铸币税收益,这种收益与付出的成本间的比例随着危机的爆发和美元贬值会得到放大;另一方面,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或者个人通过购买美国金融产品,间接承担了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全球资本管制放松,世界经济虚拟化进程加速发展,虚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收入和利润国际间不平衡再分配的程度。
在虚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和经济实力差异所导致的经济虚拟程度的悬殊为收入再分配的实现提供了充分条件。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其金融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分享其他国家国民福利增长的能力,其经济的运行日益表现为虚拟经济为主导的特征。
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得到较多的利益而为之承担的风险不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
这样,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以虚拟资产为导向的资金大规模地国际流动,金融领域完全以吸食通过投资和动员各种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财富为主,金融领域内增值的资本则来自于而且将继续来自于生产部门,后发国家实体经济部门所创造的利润,更多地被发达国家通过虚拟经济活动而分割。
(二)对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机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它的发生必将对全球金融自由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主要利益代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反思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减轻对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自由化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发生在金融体系最健全国家一一美国的此次金融危机,也会使得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自身金融自由化的进展进行深刻地反思,采取更加审慎的自由化举措和金融监管措施,增强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性。
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过分地强调金融自由化可能带来的好处,却没有考虑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国内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强迫少数国家进行比较激进的金融自由化,导致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
20世纪80—90年代拉美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让许多国家尝到了激进自由化的恶果,但是并没有改变美欧国家强调推进国际金融自由化的一贯立场,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为金融自由化并不意味着金融管制的终结,而管制放松却有可能终结稳定,金融稳定也许没有直接带来金融发展,但是金融稳定往往直接保障并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业不发达的金融市场中,这种对于金融业运行的监管更凸显出它的必要性。
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进展中,极度渴求金融发展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方面的好处,往往忽略相应的金融监管方面的建设,一旦危机爆发,金融自由化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远高于激进自由化所产生的短期利益。
(三)对国际货币体系运作的影响由次贷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不断高涨的背景下爆发的,次贷危机的蔓延使消费和投资信心指数大大受挫,各国对市场的预期普遍下调。
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可能带来的经济形势恶化,各国央行被迫迅速注入大量的货币以稳定货币市场供求。
这样,为解决一场突发的大范围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及大规模信用货币的注入,使全球金融系统面临新的金融泡沫膨胀的风险,国际货币体系蕴藏着新的危机。
危机发生之后,从危机的救助上来看,要实施针对主要发达国家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救助,无论是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各国首先依赖于本国大规模的救助方案向本国金融系统大量注资,其次大国间进行了紧密的金融合作,多次进行联合降息救市。
如此大手笔的金融合作安排是之前拉美和东亚金融危机中所不曾见到的,这充分说明:第一,此次危机影响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没有国家间的充分合作,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可能会不可避免;第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在应对危机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在应对大国金融危机方面尤其如此;第三,只有在真正危及到发达国家切身利益的时候,他们之间才可能开展有效的经济合作,但这种经济合作也仅仅局限于他们的利益范围之内,至于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的进展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三、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在此次危机中,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国际分工体系面临巨变、全球低碳经济潮流涌动、外部市场经济复苏波动与反复、刺激政策退出时机难以把握、贸易摩擦趋于常态化、美元或现短期反弹长期贬值波动、国际热钱进出引发市场波动、大宗商品市场波动风险加大。
在遇到挑战的同时,我国也遇到了许多机遇。
(1)中国的世界格局形成的机遇。
(2)政府重在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强大的政策制度等基础,在社会保障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
(3)人民币可逐步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这不仅是中国制造大国贸易的需要,更是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重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需要。
(4)中国能源战略和企业国际化的机遇(5)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综上所述,经济危机带给世界沉重的影响,但对中国而言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
审慎面对当前全球的经济局势,只要能够在这次次贷危机中正确认识和善于把握,必将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和崛起提供良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1、《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运行演进趋势》葛兆强2、《世界经济概论》池元吉高等教育出版社3、《经济参考报》新华社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