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文化的含义
《质量文化手册》旨在简述公司质量文化的结构和内涵
《质量文化手册》旨在简述公司质量文化的结构和内涵《质量文化手册》旨在简述公司质量文化的结构和内涵1. 前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建立和发展良好的质量文化至关重要。
而《质量文化手册》作为指导企业建设和发展质量文化的重要工具,其结构和内涵对于企业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质量文化的内涵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质量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规范。
它包含着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和组织氛围。
在《质量文化手册》中,一般会对企业质量政策、目标、责任和资源进行规定,明确了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程序,并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来促使员工形成对质量的敬畏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3. 质量文化的结构《质量文化手册》通常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说明,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是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规定,使员工知道企业对质量的追求和要求;然后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明确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流程,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最后是质量绩效的评价和追踪,通过对绩效的监控和评价,来保持质量目标的持续改进。
4.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质量文化的建立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引导,更需要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在全员参与的前提下,质量文化才能真正贯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才能带来实质性的效益。
在制定《质量文化手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反馈,使其真正成为全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一纸空文。
质量文化也需要不断地调查和改进,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保持其活力和有效性。
5. 总结《质量文化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涵盖了企业对质量的认知与追求,结构包括了对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建立和完善质量文化,需要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持续发展。
通过《质量文化手册》的建立和实施,企业能够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和盈利能力。
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
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质量文化就是企业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由领导倡导、职工认同的步形成的群体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准则、质量价值观和质量形象等“软件”,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等“硬件”的总和。
ISO9001:2000 标准中 (6.2.2.d):“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可以看出,2 000 版标准非常注重质量活动环境因素——质量文化的影响。
一、质量文化的含义质量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沟通职工的思想,从而产生对企业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行为规范的“认同感”。
在质量文化所形成的氛围中,职工为了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同而产生自我激励的动因,为实现企业的质量改进目标而努力工作。
它表现为三个层次:1、质量文化的物质层:通过企业的经营环境、职工的精神面貌、产品、服务的质量形象所表现,是质量文化的表层。
2、质量文化的制度层:通过企业的质量组织、质量标准、质量法规、质量我体系所表现,是质量文化的显层。
3、质量文化的精神层:通过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质量观念、质量精神所表现,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层。
二、质量文化的特点1、无形性,即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
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为了企业文化优势。
2、软约束性。
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因为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诱导,使企业职工产生对企业目标、行为准则及价值观念的及行为准则去工作。
3、相对稳定性及连续性。
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诞生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能长期对企业职工行为产生影响,不会因为日常细小的经营环境的变化或者个别干部及职工的去留而发生变化。
4、充满个性。
企业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有共性的一面,即由同一民族文化和同一国际环境而形成的一些共性。
但由于其行业不同,社区环境不同,历史特点不同,经营特点不同,产品特点不同,时间特点不同,而形成企业文化的个性。
质量文化
3、全员参与:案例
3、全员参与:案例(续)
4、过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
当以过程方法管理相关资源和活动时,能更有 效地达到预期结果。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 这些过程乊间的相互作用,可称乊为“过程方 法”。 管理活动是由过程组成的 资源 过程(process) 输入 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 方法 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过程的改进通常使用PDCA循环的模式
责任的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强化企业基本信念、价 值观、绩效观、道德观的奖惩制度;体现企业绩效观、 人才观、价值观的薪酬制度;体现“质量第一”。质 量价值观覆盖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
*
第四:员工士气促进过程(领导授权,人本 质量管理,质量人员角色转变,员工激励,质 量团队建设,多形式的质量活动,过程评价)。 开展各种激发员工活力,提升员工精神面貌的 形式多样的文化促进活动。明确各过程要求, 并依据策划—控制—改进的思路管理各过程。
6、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持续改进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运用“持续改进”原则,组织将采取以下措施:
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使用一致的方法持续改 进组织的 业绩。 为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的 培训。 将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组织内每位成员 的目标。 建立目标以指导,测量和追踪持续改进。
*
*1.ISO族9000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2.卓越绩效模式——十一个核心价值观 *3.六西格玛管理——六大宗旨
*
*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②领导作用; *③全员参与; *④过程方法; *⑤管理的系统方法; *⑥持续改进; *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一、关于质量文化(一)质量文化的含义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为准则、法律观念以及风俗习惯和传统惯例等“软件”的总和。
它不仅直接显现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和工作质量,而且还延伸表现为消费质量和环境质量。
(二)如何加强质量文化建设1、企业家和员工是质量文化的创造者。
2、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战略意识,质量是站稳市场的护身符。
3、正确树立质量竞争意识。
(1)正确处理质和量的关系。
(2)树立全体员工的质量参与意识。
(3)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质量管理培训教育。
(4)人人关心质量4、树立正确的品质理念(1)预防大于治疗(2)服务品质要跟上(3)创新品质是成败的关键(4)品质没有折扣5、树立顾客满意质量关(1)顾客满意是组织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2)顾客满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3)顾客满意是以人为本观念普及的必然结果(4)顾客满意是组织永恒要求的目标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三、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所有生产过程都应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控制的主要内容:1、技能培训各项工作都是由人来控制的,因此培训是永远需要的,特别是关键工序的技能培训相当重要。
2、标准化作业实施标准化作业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关键,经过培训的员工了解指导标准化作业的生产技术文化的要求,并严格实施。
在实施中按规则进行检验,以保证作业实施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不间断地加以必要的改进,补充和制定新的作业标准。
作业技术文件包括:产品图纸、技术要求、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自检表、工序质量表等。
3、检查优良的制造质量=预防管理×检查一方面在工序过程管理和改进中进行预防管理,另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实践证明预防和检查相结合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目前日本企业都实行操作者自主检查制度,个别企业甚至没有专职检查人员。
企业对自检的要求是预先规定的,在规定标准的指导下,员工一身两职,既是生产者,也是检验者。
如何推动质量文化的形成
质量改进团队的成员应来自不同领域和部门,具有不同的 专业背景和技能,以便在质量改进过程中提供多元化的思 路和解决方案。
明确团队目标和任务
明确团队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应的权责利,确保团队成 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质量改进工作的深 入开展。
表彰和奖励质量改进成果
01
树立榜样
诉率等。
设定具体的目标数值
02
为每个关键质量指标设定具体的目标数值,明确质量提升的方
向和标准。
定期评估目标达成情况
03
定期对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
进措施。
制定实现质量目标的行动计划
01
02
03
04
分析现状
全面梳理现有的质量管理流程 、制度和方法,了解当前的优
势和不足。
制定改进措施
3. 落实改进措施,通 过培训、指导、检查 等方式,确保措施的 有效执行。
2. 针对问题和短板, 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明确改进目标和改 进计划。
将最佳实践标准化并持续推广
• 在评估和改进过程中,发掘和提炼各业务部门的最佳实践。 • 将最佳实践标准化,形成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 • 通过内部培训、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方式,持续推广最佳实践,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 通过以上方法,企业可以逐步建立起一种关注质量、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员工将更加重视产品质
在招聘、培训、晋升等环节强调质量要求
招聘环节
在招聘过程中,应关注应聘者的质量意识和技能,选拔具备质量 素养的人才。
培训环节
定期开展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员工能够 在工作中始终关注质量。
质量文化的内涵介绍
质量文化的内涵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质量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在日常运作中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注和追求,是一种内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质量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还可以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持续改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具有良好质量文化的企业更容易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
质量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客户为中心:质量文化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需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
企业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 注重团队合作:质量文化倡导团队合作,强调全员参与。
企业要建立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3. 持续改进:质量文化提倡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服务流程,提高效率和效益。
企业要注重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4. 质量责任制:质量文化强调每个员工都要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负责。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利,保障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5. 品质至上:质量文化强调品质至上,追求卓越品质,不忽视细节。
企业要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监控,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6. 风险意识:质量文化强调风险意识,要善于发现和防范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防患于未然。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降低质量风险和事故发生的概率。
质量文化的建设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持续投入。
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将质量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基石,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只有在质量文化的引领下,企业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和可持续的成功。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是由企业员工共同创造和培育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意识形态、行为模式、管理模式及与之相应的物质现象。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文化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道德观、质量行为准则、质量行为规范等内容。
重视和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对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际出发、为生产经营服务。
在质量文化建设中,要结合本企业、本行业的特点,充分考虑企业历史形成的文化积淀和特征,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为生产经营服务。
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切不可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质量文化模式,那样只会削足适履,反受其累。
如一些单位不顾企业发展的形式和历史、文化背景,盲目整合质量管理体制和资源,强行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并照搬某些企业质量认证模式,死搬教条,思想僵化,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制约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领导重视,强化领导。
企业和各级领导既是质量文化的倡导者,又是质量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质量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重视是完善质量文化、推进企业质量上台阶和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试想海尔集团如果没有当年张瑞敏的惊世一砸,海尔集团能有今天的辉煌吗?领导的重视就会给质量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必须全员参与,分级管理。
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的重要的一项原则,分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保证。
只有推行全员参与和分级管理才能调动全体员工和各级部门的积极性。
要强化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质量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支持作用和推动作用,提高质量意识,精品意识。
要分级管理,分级制订责任细则和质量保证措施,层层负责,人人负责,强化责权统一,不能只抓权力,而推卸责任,要抓管理、不是抓权力,出现质量问题进行考核是必要的,但真正解决质量问题是更重要的,只有采取技术管理等纠正和预防措施解决质量问题,实施管理创新,才能形成质量文化良好的氛围,才能推动质量工作上台阶。
质量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
质量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纵观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人类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高速变革、迅猛发展的新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质量管理及质量文化的水平、内涵也不断更新提高。
而另一方面,高水平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文化作为一种反推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作为长期质量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质量文化体现着社会质量实践活动的发展水平,是人们在长期质量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宝贵财富。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质量文化内涵,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还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
一、质量文化的概念(一)质量文化的定义。
质量文化是指特定群体和整个社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涉及质量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制度準则、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质表征[1,2]。
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质量文化的参与者包括涉及质量实践活动的所有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质量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质量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发展并随着社会质量实践活动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
(3)质量文化包含物质和精神两部分内容,涉及物质、行为、制度、价值取向等多个层面。
(4)质量文化是长期质量实践活动的产物,同时又会反作用于质量实践活动,既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实践活动的推动因素。
(二)质量文化的构成。
总的说来,质量文化包含物质和精神两部分内容,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质量文化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3],即物质、行为、制度、价值取向,其核心是价值取向,即质量理念。
质量文化的物质层是质量文化的基石,作为质量文化的物质载体,它包含了与质量实践活动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企业、检测机构及相应个人等,是质量实践活动进行及发展的具体承担者和参与者。
质量文化的行为层面体现为群体使用物质层面的因素进行质量实践活动的惯用行为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这种行为模式常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优秀的质量文化
1
1
优秀的质量文化
优秀的质量文化能够把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引导到组织的价值观和总体目
标上来,引导全体人员自觉地为实现质量目标、提升组织质量竞争力作出努力。
这体现了质量文化的()功能。
A.凝聚
B.约束
C.辐射
D.导向
正确答案:D
质量文化( Quality Culture)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的总和。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企业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企业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成熟程度。
质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是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社会、文化、法律、社会心理等多角度去努力研究和探索。
优秀的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的名词解释
质量文化的名词解释一、引言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内外部形成的,对质量管理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体系。
它是一种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方式。
质量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在产品质量上有影响,更是塑造企业形象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企业内部质量文化的构建1. 质量意识的培养企业内部质量文化的构建首先需要培养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是个人对质量的认知和价值观的体现,它包括质量责任意识、质量标准意识、质量服务意识等。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知识普及和激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员工对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内化为行为准则。
2. 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质量文化的核心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企业应该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
在生产过程中,员工要有责任心和自律心,遵循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而管理层则要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听取员工意见,共同制定和优化质量管理措施,形成全员共同推动的动力。
3. 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要求企业持续改进和创新。
通过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员工不断寻找问题、改进问题、预防问题,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同时,企业要构建质量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客户的反馈意见,以推动质量改善和创新驱动的发展。
三、企业外部质量文化的传播1. 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企业外部质量文化的载体和展示。
企业应该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质量的保证、售后服务的完善、宣传推广的精心策划等方式,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
这样的形象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还能够让消费者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有信心和认可。
2. 推动行业内的质量提升企业外部质量文化的传播不仅局限于自身,还需要积极参与行业内的质量提升。
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协会、组织质量研讨会、举办质量培训班等方式,与同行业内的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行业质量的提升。
质量文化建设方案(参考模板)
基层管理人员
质量意识及质量价值观;企业质量制度和行为规范;质量管理 基本工具;现场管理、流程改进和解决问题方法;团队协作能 力。
一线员工 新入职员工
质量意识及质量价值观;企业质量制度和行为规范;质量管理 基本工具
质量意识及质量价值观;企业质量制度和行为规范
行为识别: • 质量工具和方法; • 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它是凝聚在企业物质生产过 视觉识别:
4
物质层面
易觉察性
程中的,如带有本企业文化 色彩的生产环境,产品,品
• •
质量月刊; 质量宣传。
牌标识等。
• 质量月 • 质量月刊
4.影响企业质量文化的关键因素
➢高层领导的质量意识和领导力,对建设质量文化的认识程度等;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包括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 ➢企业的发展经历,包括创业过程、历史文化底蕴等; ➢企业文化的总体方向,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 ➢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战略目标; ➢产品特点及行业属性,包括产品类型、复杂程度及其安全风险等。
常务工作机构 质量管理部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质量管理部
供应链质量管理 供应链品质部
各事业部质量管理 事业部质量管理部
技术与服务质量 技术与服务质量部
5.5关键活动-质量规范及制度建设
5.6关键活动-教育与培训
培训对象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培训内容 质量法律法规,质量意识;先进的质量理念;创新意识
6.需要的资源和支持
2
定义公司质量价值观
3
修正公司质量方针
组织与管理
4
成立质量文化推进组织
5
建立质量红线
质量文化
•3.2.4成功产品的共同特点:高质量!
3.3质量与进度是冤家吗?
不少人认为,保证质量、提高质量要做许多额外工作,必定影响进度,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味赶进度,最终因为质量低劣往往导致返工, 实际延缓了进度。
3.3.1案例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描述 某产品市场需求紧急,某产品实行快速开发方式:1个月时间完成开发! 但因遗留问题太多,发布时间延期3个月 经回溯,仅严重缺陷密度就超出质量标准的100倍。 2.损失 版本延期至少3个月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开发成本的损失
•在此事故之前,H地区不认可B产品,因3次割接才上网,H地区不认可公司 派往的研发人员,也不认可客服人员,对N公司产品熟悉,而对我司B产品 很多不满.B产品在已方的名声非常不好。
•2.损失 •公司高层直接向A运营商高层进行道歉 •本事故直接损失达15万元 •长期建立的良好客户关系受到削弱
•3.2追求质量会多花钱吗?
想一想:什么是质量文化?如何将质量文化落实到您的具体工作中?
第2章
什么是质量?
• 2.1质量的概念
• 1.质量的概念 • 一组固有特性(可区分的特征,如物理的机、电、光、生、化特性,感官 的嗅、触、味、视、听觉,行为的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的准时性、可 靠性,人体功效的安全、易用及功能方面的)满足要求(明示的、通常隐 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这也是ISO9000标准对质量的定义。 • 关于“固有特性” • 特性指“可区分的特性”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赋予的,“固有的” 就是指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螺栓的直径、机 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间等技术特性。赋予的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 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 如产品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的时间和运输要求为什么客户不满意?
质量控制的质量文化与团队建设
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建立完善的质量 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
06
团队建设的持续发展
团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形成阶段
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和熟悉,明确团队目标 和职责。
创新和再生阶段
团队能够不断自我更新,适应新环境和挑 战。
磨合阶段
成员间开始产生矛盾和冲突,需要建立有 效的沟通机制。
质量改进的方法与步骤
分析现状与问题
收集数据、分析流程,找出存 在的问题和瓶颈,明确改进的 重点和难点。
实施改进方案
按照改进方案逐步实施,确保 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明确改进目标
确定具体的改进目标,包括提 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 交货周期等。
制定改进方案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改 进方案,包括改进措施、时间 计划、责任人等。
03
促进员工参与
质量文化的建设需要员工的广 泛参与和共同努力,有助于激 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
高组织效率。
质量文化的建设
确立质量价值观
组织应明确质量价值观,并将其贯 穿于组织的日常管理和员工行为中
。
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 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培养良好的
质量习惯。
激励机制
建立质量奖励和激励机制,表彰优 秀员工和团队,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质量改进活动。
标准化原则
制定和执行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流程,确 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质量控制的方法
检验控制
通过抽样检验、全数检验等方法,对产品进 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预测和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对产品 性能的影响,采取预防措施。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优胜劣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竞争实力的基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以全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素质为核心的质量文化。
一、企业质量文化的含义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员工认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意识,质量观念、质量态度、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行为、质量素质和质量形象等“软件”,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硬件”的总称。
企业质量文化是质量文化在企业应用时与企业文化找到共同点即“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后形成交叉的结果。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企业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企业文化及至社会文化的成熟程度。
二、企业质量文化的特征1、实践性企业质量文化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
2、系统性企业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追求系统的协调与发展。
同时,企业质量文化运用文化手段将企业质量的最终目标化为社会的价值系统,并通过价值系统的运动实现目标。
3、人本性在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首要因素。
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
倡导树立质量意识和提高质量素质,创建企业质量文化,增强凝聚力。
4、全面性企业质量文化涵盖了企业的所有对象和方方面面,强调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参与和控制。
5、动态性企业质量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保证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质量观念和行为已从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转变为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主动观念上,企业质量文化具有动态性。
6、稳定性企业质量文化不会依其相随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转移而立即发生变化,其本身是有超前和滞后的效应,企业质量文化具有稳定性。
7、群体性企业质量文化只有被广大职工认同才会形成,因此,它是作为一种整体的价值观来规范员工行为的,这就使企业质量文化具有群体性的特征。
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及其建设策略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深入到高等教育质量文 化建设中,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师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其 质量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术成就和 职业发展,还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次演示将 探讨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理论设计。
三、高等教育内卷化增长的影响
1、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高压学习和竞争环境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 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2、学习质量下降:过度的竞争导致学生无法专注于真正的学术研究和学习, 学习质量下降。
3、创造力缺失:过于强调分数和绩点,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 神。
四、解决高等教育内卷化增长的 策略
2、理念:注重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和质量持续改进,以及学生个 人发展和学习效果。
3、行为准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术规范,注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评价, 以及强调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4、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建立 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
三、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建设策 略
二、高等教育内卷化增长的原因
1、高等教育资源紧张: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均,导 致优秀的学生在入学和毕业后面临更大的压力。
2、社会期待压力: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坚信,接受高等教育是实现社会地位 和经济地位提升的必要途径,因此他们对于高等教育的期待值非常高。
3、就业压力:在当今的就业环境下,许多雇主更加倾向于招聘毕业于名校 的学生。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剧了高等教育的内卷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全社 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包括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学生和家长等。因此,我们需 要继续深化对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环境和教育需求。
质量文化
模块4 “测量、评估与改进”的目的是建立质量文 化评估机制,测量质量文化建设的工作业绩,评估质 量文化总体成效,并推动改进。(“没有测量,就没 有被管理”“你测量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它的关键要素(主要工作):依据文化定位、期望目标及
计划要求监测各过程;
*定期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掌握质量文化建设绩效的结果; *将当前的实际成效与理想状态或选定的标杆作比较并评估; *依据监测与评估结果,提出并实施改进举措。
*
* 一年成功靠运气,十年成功靠管
理,长期成功靠文化。
* 提高质量需要两手抓,要一手抓硬
的——技术进步与质量管理;一手 抓软的——质量文化建设。
*一 .企业质量文化的涵义:
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 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涉及质量范畴的经营宗 旨、管理理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传 统惯例等,既是企业质量管理的职责,又 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成果。它具有凝聚功能、 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
组织应与供方建立互利的关系 应用“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原则,组织将采取以下措
施: 在平衡短期收益和长期利益综合的基础上,确立与
供方的关系。 与供方或合作伙伴共享专门技术和资源。 识别和选择关键供方。 清晰与开放的沟通。 对供方所做出的改进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并予鼓
励。
9. 八项管理原则总结
料等。
4、过程方法:案例
4、过程方法:案例(续)
5、管理的系统方法(System approach management)
针对设定目标,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加以识别、理解 并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系统”的含义是指将组织中为实现目标所需的全部的相互 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予以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文化的含义
2011-02-13 11:09:0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受日本产品横扫国际市场的刺激,美国人开始研究日本的全面质量控制无法在美国有效开展的原因,发现之一便是美国的质量文化还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
因而,一些质量专家对质量文化进行研究,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论著。
如Joe Batten的《建立全面质量文化》[1],Brian Thomas的《全面质量培训:质量文化与质量培训》[2],Robin L. Lawton的《创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领导在质量、创新和速度方面的作用》[3],Linda Seifert的《创建全面质量文化》[4],Keith F. Holliday的《创建质量文化》[5],以及John A Woods 的《质量文化的六大价值》[6] 。
在这些论著中,关注的是如何建立质量文化,对质量文化的定义没有明确提出,其中John A Woods通过对文化的定义间接定义了质量文化:Here's a definition of culture: It's the shared beliefs, values, attitudes, institutions, and behavior patterns that characterize the members of a community or organization. 意思是文化即表征社会或组织成员的共同信仰、价值观、态度、制度和行为模式。
可以认为John A Woods所指的质量文化就是表征社会或组织成员有关质量方面的共同信仰、价值观、态度、制度和行为模式。
美国朱兰质量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鲁贝斯勒也认为企业文化、企业作风、企业行为反映在全面质量管理(TQM)上,就是质量文化,企业文化在TQM中表现是作为质量文化的核心内涵。
在我国的质量管理论著中,有关质量文化的定义基本上也是对企业文化定义的延伸。
如蒋冬青、刘俊学认为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质量文化,就是指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理念、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动淮则、法律观念,以及风俗习惯和传统惯例等的总和。
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培育企业质量文化的重要内容。
质量文化不仅直接显现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和管理质量,而且还延伸表现为消费质量、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等[7]。
马国强认为质量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质量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质量规范、生存发展氛围等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质量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质量管理实践的结果,是企业个性化的核心体现[8]。
尚鹏飞等认为质量文化是市场经济下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的质量经营与管理活动中所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达成共识的质量价值观、质量精神、质量目标、质量道德、质量教育、质量形象等[9]。
万力认为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分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与质量意识和质量活动密切相关的精神文化活动的总和,它对企业形成凝聚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发展生产力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0]。
场晓明、李淑华认为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蕴含在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及其结果之中,它祟尚以质量为衡量一切的理想尺度,以质量为情感的出发点,以质量为意志的推动力,以质量为生产经营的需求,以质量为理性思考的难绳,由此使质量管理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理念。
培育卓越的质量文化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11]。
2002年我国著名质量控制专家张公绪教授主编的《质量工程师手册》[12]中对质量文化的定义为:是企业在长期的质量管理活动当中形成的,围绕质量问题所产生的一切活动方式的总和,这种活动方式体现了企业独特的质量价值观念。
综合以上定义,可以发现对于质量文化的阐述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以归结为: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为企业的质量意识、企业的质量制度和质量形象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