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纳教育的初探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全纳教育是指将所有学生纳入主流教育体系,无论其具有何种身体、智力、情感或其他特殊需求。
全纳教育旨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公平的教育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全纳教育模式下,学校不再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排斥或者歧视,而是积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学校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全纳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本文将从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
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全纳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当时随着反对对残疾人士的歧视活动不断升温,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体系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机会。
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实施"无障碍教育"政策,即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与一般学生相同的学习机会。
21世纪初期,全球范围内的残障儿童和青少年教育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点工作之一。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残障人权利公约》,明确提出了加强残障人士教育、实现教育包容性的目标。
全纳教育的特点全纳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个性化教育、教师团队协作、家校合作、资源共享等。
在全纳教育中,个性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校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教育服务。
全纳教育需要教师团队的协作。
教师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负责,而不是把教育难题全部推给特殊教育教师。
各个学科的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协助特殊学生的教育。
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也是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学校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出更为合适的教育方案。
资源共享也是全纳教育的一大特点。
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包括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等,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全面的教育。
全纳教育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全纳教育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全纳教育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反思
架 和骨骼 。 以说 , 可 全纳 教育是 实施 “ 回归 主流 ” 教育 的基 本途 径 和最终
目标 。
育研 究领域 的一 个新课 题 。作 为一种 新 的全球 教 育思潮 , 国对 它的研 究 我
仍 处 于起 步 阶段 。 因此 , 了解 全纳教 育的来 龙去脉 , 握 其 实质 , 过 学术 把 通
动 纲 领 》 发 表 了 《 拉 曼 卡 宣 言 》 , 萨 ,
不 仅 提 出 了 “ 纳 教 育 ” 个 概念 , 全 这
班级 内接受 所有 的 教育 ,借 以减 少 特殊 学 生被 排斥 、被 歧视 等不 合理
育和 普通 教 育 自成体 系 ,缺 乏相 互
而且 为建 立全 纳学 校 进行 了总体 规
自 17 7 0年 法 国 创 立 世 界 上 第
一
所 特殊 教 育学 校直 至 今天 ,特殊
教育 经历 了长 达 两个 世纪 的 隔离 式
教育 ,人们 逐 渐认 识 到 隔离式 教 育 的诸 多 不 足 : 存 在 明 显 的 “ 式 ” 如 形 做 法 ,不 能为 特殊 儿 童提 供适 合其 身心 发展 的 教育 ;特 殊学 校 的教 师
和学 生被 视 为“ 类 ” 打入 “ 异 , 冷宫 ” , 受排 斥 、 歧视 的现 象 普遍 ; 受 特殊 教
的 《 实施 全 民教 育的 行动 纲领 》 强 , 调 了对残 疾人 学 习和 平等 教育 机会
的 重视 。1 9 9 4年 的 “ 界 特 殊需 要 世 教育 大会 ” 通过 了《 特殊 需 要 教育 行
渡为 “ 纳 性学 校 ” 全 。在这 一基 本思 想 的指 引下 ,各 国结 合本 国实 际对 全纳 教育 作 了进 一 步的 阐释 。我 国 学 者 对 全 纳 教 育 理解 的共 同点 是 : 全 纳 教育 是指 加强 包 括特 殊学 生在 内 的所 有 学 生 共 同 参 与 的 一 个 过 程 。即特 殊儿 童 和普 通儿 童都 有 参 与 教学 活动 的权 利 ,都必 须在 正 常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全纳教育的概念全纳教育的概念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多样性、包容所有学生,并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实现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
在全纳教育中,学校和教育系统会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所有学生不论其身体、智力、情感或社会特点,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全纳教育不仅包含着普及教育的概念,还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全纳教育中,教育者会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这种教育模式通过促进所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教育环境。
全纳教育的概念强调了教育的包容性和个性化,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和优质的教育机会。
通过全纳教育的实践,我们可以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多样性,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成功。
1.2 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与包容性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行全纳教育政策。
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纳教育正在成为国际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教育应该是包容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全纳教育政策,促进学校实现多样化、包容性。
全纳教育在技术和信息化的支持下得以更好地发展。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纳教育得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辅助和支持学生的学习。
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全纳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全纳教育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深化。
各国之间在全纳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践全纳教育,促进教育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全纳教育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好的推广和发展。
2. 正文2.1 全纳教育的原则与特点全纳教育的原则与特点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对所有学生实行平等对待、无差别对待的原则和特点。
全纳教育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反思
师资、设备以及相关服务等都不能 满足办学最基本的需要。相当一部 分学校, 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全纳学 校没有进行正常教学必需的教育场 所和教育设备, 只抓普及, 不讲提 高 , “随 班 就 混 ”或 “随 班 就 坐 ”的 现 象屡见不鲜, 学生辍学现象严重。随 班就读的实施, 只能以教育机会形 式上的均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均等, 其 实 质 仍 然 是 “换 汤 不 换 药 ”。
全纳教育理念及其在我国的
实践反思
World Educa tion Informa tion
文 / 冯永刚
[摘 要] 全纳教育是当前全球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思潮, 也是国际教 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作为一种新的全球教育思潮, 我国对它的研究 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了解全纳教育的来龙去脉, 把握其实质, 通过学术 梳理与实践反思, 重新审视当前我国全纳教育实施中的矛盾与困惑, 探求 对策与思路, 是我国全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题中要义。
的交流与沟通等。 针对隔离式教育的种种弊病,
20 世 纪 60 年 代 末 , 北 欧 国 家 提 出 了 对 特 殊 儿 童 进 行 “正 常 化 ”教 育 的 主 张 , 70 年 代 中期 始 于 美 国 的 “回 归主流”教育运动, 使人们普遍认识 到所有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的个体 差 异 都 有 被 尊 重 的 需 要 。 “回 归 主 流”教育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将特殊 学校的学生统合到普通学校来, 打 破 传 统 “隔 离 式 ”的 特 殊 教 育 的 篱 笆 和围墙, 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 起学习和生活, 以使特殊儿童接触 正常儿童, 将主流社会对他们的限 制 减 少 到 最 低 程 度 。1990 年 , 在 泰 国召开的全民世界教育大会上通过 的 《实施全民教育的行动纲领》, 强 调了对残疾人学习和平等教育机会 的 重 视 。1994 年 的 “世 界 特 殊 需 要 教 育 大 会 ”通 过 了 《特 殊 需 要 教 育 行 动 纲 领 》, 发 表 了 《萨 拉 曼 卡 宣 言 》, 不 仅 提 出 了 “全 纳 教 育 ”这 个 概 念 , 而且为建立全纳学校进行了总体规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全纳教育的概念全纳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包容性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每个学生都有权利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无论他们的能力水平、背景、文化和其他特征如何。
在全纳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致力于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教育,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学习并实现自己的潜力。
全纳教育强调尊重和关怀,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排斥。
它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自信心。
全纳教育涵盖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包括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计划、辅助技术和资源的提供,以及对教师和学校团队的专业发展和支持。
全纳教育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关爱基础上的教育模式,旨在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通过实施全纳教育,学校和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功。
1.2 全纳教育的重要性全纳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全纳教育是一种基于平等原则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权利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无论其身体、智力、社会或情感上的特殊需求如何。
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全纳教育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相互促进,激发更多创新和合作的可能性。
全纳教育还有助于减少歧视和偏见,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同理心,培养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社会。
全纳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推动教育公平和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社会融合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2. 正文2.1 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开始推行全纳教育,旨在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同一所学校接受教育,不论他们是否有残疾。
在此之后,全纳教育逐渐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得到推广。
在发达国家,全纳教育成为了主流教育模式,取代了传统的特殊教育模式。
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中国全纳教育取得的成就
中国全纳教育取得的成就中国全纳教育系统是指不论身体残疾、智力残缺、视力问题还是听力障碍,都可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纳教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本文将就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法规、实施效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展示中国全纳教育的成就。
中国全纳教育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教育家开始关注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理念。
1994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并逐步推行普通学校接纳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这标志着我国全纳教育的法律地位确立。
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全纳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
教育部设立了特殊教育行政机构,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了经费投入。
同时,各级政府也积极组织实施全纳教育试点,推动普通学校适应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在实施方面,中国全纳教育不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首先,全纳教育覆盖面逐渐扩大,从最初的试点学校扩展到全国各地的普通学校。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共有适龄残疾儿童万人,其中共有万名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占比达到%。
这些数据显示了全纳教育取得的显著进展。
其次,全纳教育改善了残障儿童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普通学校为残障儿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如无障碍设施、特殊教室、配套教具等,为他们提供了与非残障儿童一样的学习权利。
此外,普通学校也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支持,帮助残障儿童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再次,全纳教育促进了残障儿童与非残障儿童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普通学校的共同学习环境中,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残障儿童也得到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并在与非残障儿童的互动中提高了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虽然中国全纳教育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不足。
由于对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增加,全纳教育需要有足够数量和素质的教师来支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全纳教育的几点认识
全纳教育立足于互融。不再把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隔离与分开教育,而实行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互融互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有利于撕下标签,因为过去的分离教育往往给孩子们贴上标签,从而形成了一种高期望效应(班有天才)与低期望效应(班有弱智),而全纳教育主张减少或者改变这种现状,实现一种充满人性、充满人文、充满温馨的康复教育。
总之,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它虽然源于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又远远的超越了特殊教育的传统观念而形成对整个教育界的挑战。
四、全纳教育与素质教育
面对应试教育,我国提出了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倡导已经十多年了,现在又要提倡全纳教育,是不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呢?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倡导教育应注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德育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适于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创新的氛围是建立在一种自由、团结、和谐、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在一种受压制的、排斥人的、不和谐的、不合作的氛围中是很难有创新作为的。实际上,创新的氛围就是人们要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创新的条件就是具有开放的视野、出众的能力和坚韧的毅力。
2011年5月,我随我县教学能手到市上参加教学比赛,参赛选手在教学答辩中曾被问及什么是全纳教育,这使我对全纳教育有了浓厚的兴趣,回来以后,我抓紧时间学习,努力补课。现将我对全纳教育的初步认识和老师们分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主张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思想。从此这一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并超出特殊教育的范围,成为普通教育和全民教育的重要思想。2008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人权宣言》60周年之际,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隆重召开,我国领导人刘延东在第一次全会上做了《全面推进全纳教育 促进和谐世界建设》的发言,这次会议使我国教育界进一步关注全纳教育,开始进行全纳教育的广泛研讨。近几年,我国全纳教育研究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度全国全纳教育交流研讨会也于9月15日在北京全纳教育礼堂隆重召开。
“全纳教育”之我见
“全纳教育”之我见[摘要]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形成全纳社会。
这正是当前我国教育政策的具体要求。
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8亿多在农村,而自然资源却相对不足。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80%左右在农村地区。
当今国际教育界已将全纳教育的课题带入了21世纪,国内对于全纳教育的概念理解、实施也在广大城乡多地展开。
但由于农村偏远地区信息闭塞,对于全纳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及实验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
积极开展探索创新,大力推行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在农村学校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全纳教育;农村学校;实施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形成全纳社会。
这正是当前我国教育政策的具体要求。
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8亿多在农村,而自然资源却相对不足。
中国政府提出了要在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首先必须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妥善解决,取决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80%左右在农村地区。
当今国际教育界已将全纳教育的课题带入了21世纪。
国内对于全纳教育的概念理解、实施也在广大城乡多地展开。
但由于农村偏远地区信息闭塞,对于全纳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及实验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
积极开展探索创新,大力推行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在农村学校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虽然我们的全纳也教育取得巨大进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仍然存在,教育投入还跟不上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农村学校学生辍学现象依然存在。
如何解决农村学校学生辍学一直是农村教师头痛的问题。
全纳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读黄志成先生的《全纳教育》
读书
DU S H U
主 持人 : 何 宗焕 Email:hzh6 3072 9@
全纳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 — —读黄志成先生的《全纳教育》
阳利平
回顾 最近几十年 来世界教 育改 革和发 展的历程, 我们可 以看到, 随 着经济逐渐走 向全 球化。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 各国 尤其是 发展中国家 , 都十分关 注国 际教育 发展动向, 积极响应国 际组 织提 出的新的教 育理念, 推动 本国 的教育 改革和发展 , 从而也形 成了 一种以 追随国际教 育思潮来进 行教 育改 革和发展的 模式。黄志成 先生 的 新著《 全纳 教育》, 立足 于 我国 教 育改革 研究理论与 实践, 以广阔 的 视角、 现实的态度 诠释新的教 育思 想, 令人耳目一新。
3.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 求是全纳 教育 的主要目的 。因为人是有 差异 的, 教育必须 适应不同学 生的需要, 而不是 要求不同的 学生去适应 固定 的学习过程。
4.根据全纳教育的性质 “ 一种持 续的 教育过程”, 可 知全纳教育 不是 一种 短期的或将所 有学生纳入 学校 就了 事的行为, 而 是要改变社 会上 歧视 和排斥弱势 儿童的现象 , 为所 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全纳教育的实践困惑及其反思
全纳教育的实践困惑及其反思分类号:G7601、问题的提出全纳教育以西方的自由、平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础,倡导“零拒绝”的原则,认为所有的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学校不能只为一部分普通儿童服务,而将另一部分儿童拒之门外。
所有的儿童都应在邻近学校内的高质量、年龄适合的班级平等地接受教育。
学校必须成为适应所有儿童多样学习需要的场所。
从以上表述不难看出全纳教育的出发点与基本理念是好的,它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民主化。
由于全纳教育崇高的理想与价值追求,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全纳教育已成了国际上最流行的教育词语,成了全球特殊教育领域内最热烈的议题,也成为许多国家特殊教育发展与制定相关教育政策的理论依据。
然而,与此同时,对于全纳教育的批判与质疑也从未停止过。
对于全纳教育的批判与质疑,主要是源于人们对全纳教育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担忧。
例如,在实践中,全纳教育无法有效兼顾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不同的课程需要;普通班级里部分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无法充分满足等。
因此,Borthwick-Duffy,Palmer和Lane认为全纳教育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情感上和哲学上的思想,而不是对实践的考证。
Croll和Moses也指出全纳作为一种教育理想在道德上高高在上,但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却缺乏保障。
而我国也有研究者认为全纳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价值追求;与其说是一种系统的教育理论或思潮,倒不如说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全纳教育的观点过于极端与理想化,极端平等主义的理想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具体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
在肯定成绩与成就的同时,全纳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对全纳教育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有助于我们以理性的态度认识全纳教育,反思全纳教育,从而确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
中国的全纳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包容、有效的教育机会。
近年来,我国在全纳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全纳教育实践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全纳教育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全纳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全纳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公平、平等、多元和个性化。
我国于2008年正式将全纳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全纳教育实践的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我国全纳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我国全纳教育实践现状1. 政策法规保障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纳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全纳教育。
2. 教育资源投入我国在全纳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力度,改善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条件。
同时,加大对普通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普通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接纳能力。
3. 教师队伍建设我国全纳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方面,加强了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开展全纳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普通教师对残疾学生的教育能力。
4. 教育教学改革我国全纳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增加适应残疾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残疾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 社会支持我国全纳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家长、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全纳教育,为残疾学生提供帮助。
三、我国全纳教育存在的问题1. 全纳教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尽管我国在全纳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全纳教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部分教师、家长和社会公众对残疾学生存在歧视和偏见,影响了全纳教育的实施。
2. 特殊教育资源不足我国特殊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满足残疾学生的需求。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全纳教育是指将所有学生无论身体、智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都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全纳教育的出现,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更是对教育公平、人权和社会发展的追求。
随着全纳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实施,其对于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也日益显现。
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全纳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文件中,随着残疾人权利公约的通过和全球教育持续改革的推进,全纳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理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相继实施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全纳教育的发展。
全纳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需得到提升,其次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硬件环境需得到改善,还有就是社会对于残障人群的认识和包容度需不断提高。
尽管遇到不少困难,但仍然有不少国家取得了显著成就。
芬兰、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全纳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世界各国在全纳教育实施上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全纳教育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一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全纳教育下,教师需要具备更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心理辅导能力。
我国教师教育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更多具备全纳教育背景的优秀教师。
二是强化教师对于学习障碍和残疾学生的关爱和帮助。
全纳教育背景下,教师需具备更加宽容和包容的心态,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达到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合的目标。
三是构建协同育人的教师团队。
全纳教育注重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方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在教师教育方面,也需要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团队,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是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全纳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价值追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教师教育需要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减少对学生的标准化评价,给予更多的个性化关怀和支持。
浅析全纳教育的由来及内涵
浅析全纳教育的由来及内涵作者:张惠娟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09期一、全纳教育的由来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思潮,最初同特殊教育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特殊教育指的是面向残疾人及有其他特殊需要的人群(包括情绪、行为、学业、社会适应等问题和障碍)的教育,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医学模式占主导,第二阶段以心理学模式占主导。
这两种模式的基本特征都是由专家对残疾儿童进行评估诊断,然后开出处方并加以分类,让他们进入相应的、与外界隔离的各类特殊学校。
第三阶段以社会学模式为主导,主张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反对将残疾儿童安置在具有隔离性质的特殊学校中,因为边缘性或者非主流性的教育和生活经历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特殊教育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许多国家最初强调应该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提供“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如英国开展了由“主流学校”(Mainstream School)来进行的“一体化”(Integration)教育运动(在美国称之为“回归主流”运动,在我国主要表现为随班就读教育)。
“一体化”运动改变了以往将特殊儿童隔离在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级的单一、封闭的教育形式,人们开始相信并要求特殊儿童能够在普通学校内接受教育,特殊学校从以往的教育“支流”逐渐回到整个普通学校教育的“主流”之中。
[1]但是,这种“一体化”教育模式也存在问题,如教育实施的对象主要指轻度障碍儿童,那些重度、极重度儿童仍然留在特殊学校就读,“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双轨体制依然存在;教学实践中偏重特殊儿童对普通教育课程适应问题的要求,尚不能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进行有针对性、选择性、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及学习辅导,等等。
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条提出,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社会福利设施、法庭、行政当局及立法机关,在实行有关儿童的任何政策时都必须着重考虑儿童的最善利益,其中的第23条明确提出,缔约国应对精神或肉体有残疾的儿童做出承诺,确保其尊严,促进其自立,为其创造积极且容易参与社会的条件,使其享受充实的生活。
“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学教学情境设计策略初探
占 。
3激发学 生的兴趣 , . 情境设 计应使所有 学生渴 望参与新知
的探 究
上 画出实验的示意 图。A点表示 三根 橡皮筋 的起 点 , 表示 B点 三根橡 皮筋的原长 , C点表示挂钩码后 静止时 的长度 ,将钩码 从 A点 自由下 落 , 可以看出钩码下落 并到达最低点 D后反 弹 , 往 复几次最后在 C点静止 。 演示实验做完示意 图画完后 , 学生 对实验 的整个过程有 了 比较清 晰的认识 : 钩码 在 A点时 , 能为零 , 时具 有 的重力 动 此
学习才可能发 生 , 所学 的知识才 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 中进 行再
应用 。
1 . 学生的知识水 平 , 结合 情境设 计要 给所 有学生平等接 受
认 知 的机 会
“ 纳教 育 ” 全 主张 人 人 都有 平 等 的 受 教 育 权 , 即不 仅 要
例如 , 热传递 的条件》 在《 一课 引入时 , 笔者有 意识地 给学
与, 注重集体 合作 , 满足不 同需求” 的教学 目标下进行 , 使师生
双 方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均 有 目标 指 向性 。
一
、
针对 学生认知特 征 , “ 纳教 育” 民主观理 念设计 以 全 的
教学情境
学 习 内容 与其 形成 、 运用 的社 会和 自然 情境结合 时 , 有意 义的
兴趣 。能引发学生的注意 , 唤起学生 的思考 , 以此 引入新课 、 新 概念 、 究科学新 规律 , 探 使学生 在探究过程 中体验 学 习科 学 的
乐趣 。
拉力 的大小随橡皮筋形变 的增大 而增 大 , 当增大到与重力 相等 时受力平衡即 c点 。 此后拉力大于重力 , 钩码做减速运动 , 钩码 的动能逐渐减 小 ; 达 D点 时速度 为零 , 到 橡皮筋 的弹性形 变最
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一、全纳教育的理论基础人权理论:全纳教育基于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这一原则。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和《残疾人权利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应因身体、智力、经济、社会或其他条件的限制而受到歧视。
社会正义理论:全纳教育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认为教育系统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这种理念倡导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其潜能。
教育民主化理论:全纳教育推动教育民主化,即教育不应成为特权阶层的专利,而应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
这一理论主张通过教育消除社会阶层间的隔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全纳教育倡导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和能力的学生,认为教育应该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差异的能力。
能力差异理论:全纳教育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能力和学习需求,主张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可持续发展理论:全纳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契合,认为教育应该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全纳教育的国际实践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全球性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确保所有学生,无论其背景、能力或其他特征,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在国际实践中,全纳教育的理念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纳,并在各自的教育体系中得到实施和推广。
英国是全纳教育的先行者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就开始推行全纳教育政策。
英国的教育体系通过提供特殊教育需求(SEN)支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适当的教育资源。
英国还通过“每个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的政策,强调对所有学生的关爱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全纳教育的实施。
澳大利亚同样重视全纳教育的推广。
该国通过制定《残疾歧视法》(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保障残疾人士的教育权利。
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作文讲评初探
3 . 学生是有羞异 的. 教育必须要适 应学生不同需求 , 满
足 学 生 不 需 求 是 伞 纳教 育 的 丰要 H的 , 也就是所说 的“ 因
材 施教 ” 。
都依赖 于教 师的评 定来 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 ,不懂得 如何 自己欣赏文章 , 如何欣赏 闩已的文章。这其实是一种能 的
伞纳 丰 十 会
二、 问 题提 出的 背 景 作 文 价 是 整 个教 学 过 程 巾极 其 重 要 的环 节 ,其 最 终
定程度 能提高评价信度 。或 者为其他的 价丰体提供一・ 些背景材料 , 是所有的评价有根有据。
因此 , 教 师在教学 时 , 应 鼓 励 学 生 自我 评 价 , 让 自评 成
日的是促进学生 的发展。但传统的作文评价 , 往往是教师在
学生作 文之后苦心经 营 , 精批 细改 , 耗 费许 多时间和精 力 ,
可是对于老师的辛勤劳动 , 学生往往并不领悟 , 他们拿 到作 文后 , 则漫不经心浏览一下等第及批语 了事。究其 原因是这
为学生“ 自我认识 , 自我激励 、 自我调整” 的过程。
一
教 师对作文讲评 意义的认识 不足和讲评 的形式单一 ,是学 生作文水平难以提 高和作文教 学鲜有 突破 的症结所在 。故 此, 笔者在教 学实践 中, 尝试建立一种作 文讲评 的新形 式:
将 全 纳教 育 理 念 融入 作 文讲 评 之 中 。激 发 学 生 对 写 作 的 兴
顾” 。最 主要 的原 因, 在于他们的作品得不到认可 , 作文分
三、 全 纳 教 育 理 念 指导 下 的作 文 讲 评方 式
【 关键词 】 全纳教 育; 作文讲评 ; 参与 ; 平等
全 纳教 育 的基 本 理念
普通高校开展高等全纳教育的尝试与探索
国特教工作者结合特殊教育实际所进行的一种教育
创新 ,目前主要局 限于部分 中小学 , 一定 程度 上 在 满足了特殊儿童的需要 , 而国内高等 院校近两年刚 刚开始 这 方 面的尝 试 和探索 。
收 稿 日期 _0 80 -0 . 0 -12 2
基金项 目 : 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特色课 题( JD 5 ) sz 0 1
维普资讯
第 1卷 8
第 2 期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0.1 N0 2 1 8 .
20 0 8年 3月
J OUR NAL OF C NGCHUN UNI HA VERS r rY
Ma .2 0 r 08
文章编号 :0 9—30 (0 8 0 0 8 0 10 9 7 20 ) 2— 0 3— 2
国内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实施大多是在高等院校 中附设特教学院或系 , 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特教学 院置身于普通高校内的优势 , 另一方面 , 应积极创造 条件尝试一种全开放 式的教育模式 , 即开展 全纳教 育的尝试与探索 , 让残疾大学生与健全大学生一道 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 通过教育发掘 自身主体性 , 并使 自己的主体性得 到高效 的发挥 , 让他们 能够选 择更多的适合他们 自身条件 的专业学 习, 宽他们 拓
2 3 现有 专业设 置 已不 能满 足 残疾 人接 受 高等 教 .
生 的入学 问题 、 学校 公 共设 施 以及 在学 习过 程 中遇 到 的种种 障碍 、 活 上 的 困难 、 业 问题 等 , 中解 生 就 其 决残 疾大 学 生 学 习过 程 中 遇 到 的 障碍 问题 尤 为 重
需要学 生 的有 效参 与 。此后 , 全 纳 教 育 ” “ 已经 超越 某 一教 育 范畴 和个 别 国家 与 地 区 , 为 全球 大教 育 成 观 中的一 种重 要思 潮 , 在 各 国都 有 不 同形 式 的实 并
我国全纳教育的现状及浅见(修改后)
我国全纳教育的现状及浅见312特教一班徐文思 28号摘要: 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
从此,全纳教育得到了发展。
在一些发达国家,全纳教育已步入正轨。
由于我国教育基础薄弱,全纳教育处于起步应用阶段,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发展。
本文尝试从我国的全纳教育现状出发,提出个人在全纳教育发展上的一些认识和浅见。
关键词全纳教育现状全纳教育建议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即:应容纳和接受所有学生入学,无论身体或智力是否有残疾或者家境困难反对歧视与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这种思想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导着各国的特殊教育改革,它以成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群体及密切关注这一群体所追求的一种理想。
随班就读是我国实行全纳教育的一种形式,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随班就读在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要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达到真正的融合,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一、经费拮据,支撑力量明显不足这里所说的支撑力量主要指政府的支持、政府的重视程度、经费的支出及办学设备情况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特殊教育安置形式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发展方针,这说明国家很重视这一工作,而各方面也对此反应很好。
但除了政策上的重视外,其他实质性的资助却为得到保障,如经费的资助,用于发展特殊教育的经费远远不如其他各类学校的经费。
在国外,一所成功的全纳性学校必须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专门化设施、教师培训设施和配有适当人员和设备的资源中心,以便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然而在我国,连基本的特殊教育经费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又怎能去奢望有专门的设备设施甚至是资源中心呢?二、理念滞后,融合态度不够积极如果说西方是从“人权”、“平等”的角度来认可全纳教育的话,那我国大部分人可能是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来接受这一教育理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_ l l 一
骧
我 国 全 纳 教 育 的 初 探
张 宇
( 蒙古 鄂尔 多斯 东胜 区 大风 车幼 儿 园 内 内蒙古 鄂尔 多斯
070 ) 1 0 0
中图 分 类号 : 2 G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9 5 (0 20 — 2 2 0 1 0 — 2 X2 1 )2 0 5 — 2
一
、
国 外 教 育 的 认 识
1 提 出全 纳 教 育 的 背 景 、
牧 民族 的儿 童 . 数 民族 儿 童及其 他处 境 不利 的 儿童 。全纳 教 育 少 是要 促 进所 有儿 童 的参 与 . 不排 斥任 何人 。 ( 全 纳教 育是 个性 化 的 、 儿 童充 分发 展 的教 育 2) 使 全 纳 教育 认 为人 类 的差 异 是 正 常 的 . 每个 儿 童 都 有独 一 无 “ 二 的 个 人 特 点 、 趣 、 力 和 学 习需 要 ” 因此 “ 育体 系 的设 计 兴 能 , 教 和 教 育方 案 的实 施应 充 分 考 虑 到这 些 特点 与需 要 的广 泛差 异 ” . 并 提 出 了一个 重要 的教 育 原则— — 特殊 需要 教 育 f1 3全纳 教育 是合 作 化 的教育 全 纳教 育 的要 义 是使 所 有 儿 童都 能 在普 通 学 校 中接 受 适合 其本 身 的教 育 . 他 们 的成 功有 赖于 各方 的 协 同努力 ” 而“ 。首先 是
面, 其好 与 坏会 直接 影 响到 游戏 的锻 炼效 果 。 因此做 好组 织 管理 工 作须 注意 以下 方 面 : l 游 戏场 地 和器材 尽 量 与主教 材 的场 地 和器 材使 用一 致 . 、 这 样 既 减 少 了队形 调 动所 浪 费 的 时 间 .又 提 高 了场 地 器材 的使 用 率 例如 : 球垫 球学 练后 安 排抢 球追 人 游戏 。 排 2 游戏 的讲 解 要 简 明扼 要 . 突 出游 戏 的 方法 、 、 要 规则 和重 点 注 意事 项 : 范时 要 考虑 与 学生 的位 置关 系 . 让 所 有 学 生 听的 示 要 见 . 的清 。如 游戏 较复 杂可 先 进行 尝试 性 练 习。 看 3 游戏 进 行 分组 竞赛 时要 注 意 实力 的均衡 。如 远 度项 目要 、 将 高矮 个子 适 当搭 配 力量项 目要考 虑 到胖瘦 的搭配 等 竞 赛 时 要 做 到 “ 练后 赛 . 先 有赛 必 果 ” 的教 学 常规 。 另外 . 师 在 学生 游 戏 时要 做 好裁 判 工 作 . 心 观察 学 生 的 教 细 举 一动 , 时制 止课 中争 吵现 象 . 发 现 安全 隐患 应 即 时停 止 及 如 游戏 . 到 问题解 决 为止 。 直 四、 游戏 结束 后 要及 时进 行小 结 和评 价 游 戏后 的小 结 和评 价工 作是 体育 游 戏教 学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此 项工 作 要在 游 戏后 及 时 进行 教 师在 小 结 评 价学 生 时 要 以鼓 励 和 表扬 为 主 ,特 别是 要 表扬 在 游 戏 活动 中遵 守 纪律 .顽强 拼 搏 , 心他 人 , 关 机智 敏捷 的 团 队或个 人 ; 于失 败者 要帮 助他 们 分 对 析在 技术 、 战术 和其 它方 面 的问题 . 励他 们下 一 次游 戏 的胜 利 。 鼓 此外 . 游 戏 中 出现 的犯 规 . 吵 等不 良现 象要 给 予 适 当批 评 教 对 争 育. 保证 以后 游 戏 的顺 畅进行 总之 .教 师要根据学 生 的身心特 点来科 学合 理 的组 织体 育游 戏, 有效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 使体育 教学 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268
体 育 课 安 捐E 动 I 游 戏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活 I 生
翟 爱 文
f 苏 泰州 渔行 实验 学 校 江 中 图分类 号 : 2 G4 文献 标 识码 : A
江 苏 泰 州 2 5 0 ) 23 0 文章 编号 :0 8 9 5 (0 20 — 2 2 0 1 0 — 2 X 2 1)2 0 5 — 1
关键 词 : 纳教 育 全 策 略 ・
全纳 教 育作 为 一 种教 育 实 践 .是 从 把残 疾 人 进 而到 把 所有 特殊 儿 童 如天 才学 生 、 化 和语 言 多 样化 的学 生 、 在学 校 失 败 文 存 威 胁 的 学 生 纳 入 到 普 通 学 校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发 展 起 来 的 。 作 为 一 种 教 育追 求 , 在公 平 、 等 等 民 主理 念 基 础上 , 对 提 高 特 殊 是 平 针 需 要 群体 的社 会 适 应性 .为其 出发 点 和 目的 :作 为一 种 教育 理 念 , 在 与终 生 教 育 、 民教 育 、 体 教 育 等 国 际教 育新 理 念 的 是 全 整 相 互 交融 、促 进 和 支持 的 过程 中逐 步形 成 的 ;作 为一 种 教育 思 潮 . 在 国际 组织 的大 力宣 传 和直 接推 动下 逐 渐呈 现 的【 是 1 J 。
在 全 国教 育 工作 会 议上 中共 中央 又 进 一步 提 出 了省 级 政府 的教 育 投入 应 占财 政支 出 的 2 %以上 的 目标 。时至今 日. 个 目标 仍 0 这 没 有 得 到落 实 。其 中 的重 要 原 因是 教 育 经 费筹 集 缺乏 法 律 依据 和保 障 , 意性 行 为较 多 。 办学 经 费严 重 不 足 . 接影 响 了全纳 随 直 教育 的 顺利 开 展 。不 仅 如此 . 即使 是 有 限 的教 育经 费 . 分 配 也 其 不尽 合 理 。如 有些 地 区挪 用经 费 . 进入 普 通学 校 的特殊 儿 童应 该 享有 的一些 合 法教 育 权 益 由于 经 费欠 缺 而 而得 不 到 保 障 .发 展 受 到严 重 的 限制 ; 些 地 区拖 欠 、 扣 教 师 工 资 等 , 得 教 师 不 有 克 使 能 按行 工作 , 纳教 师 流失 现象 普遍 , 法 满 足 f 转 第 2 2页 ) 全 无 下 5
教 师之 间 的合作 。 次是 学 生之 间 的合作 。 三是 家庭 、 校 、 其 第 学 社
会 之 间 的 合 作 2、 全纳 教 育在 我 国的实 施情 况 :
我 国从 1 8 9 9年 久 开始 了“ 随班 就 读 ” 实验 . 而 至 今没 有 的 然 提 升 到全 纳 教育 的高度 .全 纳教 育 的 重点 还 是 落实 到 了 特殊 教 育需 要 的残疾 人 方面
三 、 纳 教 育 在 我 国 实 施 的 实 践 反 思 全 目前 . 国对 全 纳教 育基 本持 肯 定的 态度 对 全纳 教育 的 接 我
受 与实施 , 主要体 现 于 “ 随班 就读 ” 。随班 就读 教改 实 验在 我 国进 行 的 l 年 中不 仅有 利 于 特殊 儿 童 和普 通 儿 童 的相 互 交 流 、 O余 理 解 和协 作 . 且促 进 了普 通 教 育地 和 特殊 教 育 的有 机 结 合 . 得 而 取 的成绩 有 目共 睹 但 由于 全纳 教 育 在我 国还 处 于实 施 的起 始 阶 段 , 着教 育 实践 的开 展 . 随 逐渐 暴露 出许 多 矛盾 和 问题 : 1 社 会对 实 施全 纳教 育全 方位 的 支持 和认 可 度不 够 、 我 国 当前 社 会 各 界 对 实 施 全 纳 教 育 的 支 持 和 认 可 程 度 不 够 , 些 地 区 的教 育 部 门 没有 严 格 执 行 全 纳教 育 的法 令 、 规 . 一 法 没有 按 照有关 规 定去 办好 全 纳学 校 , 得 全纳 学校 流 于形 式 。依 使 据 调 查资 料 显 示 . 论 是 特 殊儿 童 家 长 。 是 正 常儿 童 家 长 . 无 还 他 们 对 随班 就读 都心 存 疑虑 , 态度 总 体 上 是消 极 的 。一 句 话 , 有 没 社 会各 界 广泛 的支持 与 认 可 .开 展 全纳 教 育 .实 现 教 育机 会 均 等. 体现 教 育公 平就 成 为一 个漂亮 而无任 何 实际 价值 的 口号 2、 纳教 育师 资缺 乏 全 在我 国 .相 当 大一 部 分全 纳 教 师 是直 接 从普 通 班 级 转过 来 的. 没有 接受 必 要 的训 练 . 乏 实施 全 纳 教育 的知识 储 备 和 教育 缺 技 能技 巧 等 . 开 展 随班 就读 的实 践 中 . 能胜 任 教育 教 学 的 教 在 不 师 比 比皆是 即使 是 经过 培训 的全 纳 教师 . 很多 情况 下也 不 得 在 不 切 从 头 做 起 .如 了 解 各 类 学 生 的 特 点 , 进 而 制 定 个 别 教 育 计 划, 确定 因材 施 教 的方法 等 等 , 困难 不 言而 喻 。 其 3、 教育 经 费投 入不 足是 制 约随 班就 读工 作 深入 开展 的瓶 颈 《 国教育 改 革 和 发 展 纲要 》 中 明确 规定 : “ 五 ” 间 教 育 在 八 期 经 费 支 出水 平 在 全 国财 政 支 出 中所 占 比例 平 均 不得 低 于 l % : 5
摘 要 : 近 期的 国际教 育思 潮发 展 过程 q, 出的有 三 失思潮 : 生教 育 、 民教 育和 全纳教 育。 三 大思 潮 中 , 涤 了传 统 弊病 , 引领 了国 际教 育的 发展 走势 , 进了 各国 教 育的 促 改革和 发展 , 由此 来谈 论 我 国全 纳教 育的 初探 。
全 纳教 育 作为 一 种新 的教 育 思想 . 国际 上 兴起 于 2 在 0世 纪 9 0年代 1 9 9 4年 6月 7 E 至 1 . 合 国教 科文 组 织和 西班 牙 l 0E 联 1 政 府在 西 班牙 萨 拉 曼卡 市联 合 召 开 了 “ 界特 殊 需要 大 会 ” 表 世 发 了《 拉曼 卡宣 言 》 萨 第一 次 提 出“ 纳教 育 ” 】 全 纳教 育 直接 起源 全 【。 2 于 美 国 15 9 0年代 的 民权 运 动 .更远 则 可 以追 溯 到 文艺 复 兴 、 法 国启蒙 时 期西 方对 平 等 、 自由的追 求 的一 系列社 会 运动 。二 战 以 后 . 国 民 权 运 动 者 提 出 了 “ 开 就 是 不 平 等 ” 口 号 . 求 不 同 美 分 的 要 种 族 、群体 平 等参 与社 会 生 活 .全 纳 教 育就 是 在 这股 民权 运动 中 , 种 族 问 题 、 女 权 益 问题 、 童 问题 等 社 会 问 题 一 道 逐 步 与 妇 儿 受 到社 会 的重 视 而发 展起 来 的 .全纳 教 育 的兴 起 和 发展 是 与 特 殊 教育 向纵 深发 展 紧密 相连 的 2 全纳 教 育 的内涵 、 ( ) 纳 教 育 的 目的 : 1全 全纳 教 育强 调 尽可 能 的 为残 疾 人 平 等参 与 普 通教 育 提 供机 会 . 是 也 留 出人们 自主 选择 的可 能 . 但 并且 允 许 给 需要 的人 提供 特 别 的 帮助 和设 备 全 纳 是 欢迎 多样 化让 所 有 学 生受 益 而 不仅 仅针 对那 些被 排 斥者 . 那些 在 学 校里 感觉 被 排 斥 的孩 子提 供平 为 等 的受 教育 机 会 或为 某 些类 型 的 孩子 做 特 别安 排 而 不 排斥 他 们 仅 仅 对 特殊 教 育 的改 革 .还 是 正 规与 非 正 规教 育 系 统 的改 革 仅 仅 回应 多样 化 .同时 也 提 高对 所 有学 生 的教育 质量 仅 涉及 特 殊 学 校 .而还 可能 是为 普 通学 校 的 学生 提 供 额外 帮 助 仅 仅满 足 残 疾 儿童 的需 要 以一 个孩 子 为代 价来 满 足另一 个孩 子 的需 要 ( 全 纳教 育 的特 点 : 2) a 全纳 是一 个 多样 化过 程 。 、 b、 纳关 注 对障 碍 的识 别和 消除 。 全 c全纳 是 所有 学 生到 位 、 与 并取 得成 就 。 、 参 d 全 纳 还 意 味 着 重 点 关 注 那 些 被 边 缘 化 、 排 斥 化 以 及 学 、 被 习成 绩 不 良的高 危群 体 二 、 我 国学 者对 全 纳 教育 的认 识 及全 纳 教 育在 我 国 的实 施 情 况 l 我 国学 者对 全纳 教育 的认 识 、 全纳 教 育 从 一 开始 就 引起 了专 家 学 者 的 极 大 关 注 和论 争 从 这一 侧 面反 映 了它 本 身 存在 的价 值 合理 性 我 国学 者 也认 为 全 纳 教育 的 理念 是 值得 追 求 的 .他 们 认 为无 论 全纳 教 育 是作 为 思 潮 还 是 实践 , 有 随 着社 会 的发 展 , 们 对 它 的认 识 、 只 人 理解 和 实 践 的 加 深 而 逐 渐 发 展 和 完 善 ( ) 纳 教 育 是 面 向全 体 儿 童 的 教 育 , 特 殊 需 要 教 育 行 动 1全 《 纲领 》 中规定 : 为全 纳性 的学 校“ 作 应该 接 纳 所有 的学 生 . 不 考 而 虑其 身体 、 力 、 智 情感 、 会 、 社 语言 及其 它情 况 。” 里指 的 所有 学 这 生“ 包括 残疾 儿 童 和 天才 儿 童 . 浪儿 童 与 童工 . 边 远地 区及 游 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