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政策

合集下载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全纳教育是指将所有学生纳入主流教育体系,无论其具有何种身体、智力、情感或其他特殊需求。

全纳教育旨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公平的教育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全纳教育模式下,学校不再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排斥或者歧视,而是积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学校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全纳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本文将从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

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全纳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当时随着反对对残疾人士的歧视活动不断升温,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体系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机会。

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实施"无障碍教育"政策,即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与一般学生相同的学习机会。

21世纪初期,全球范围内的残障儿童和青少年教育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点工作之一。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残障人权利公约》,明确提出了加强残障人士教育、实现教育包容性的目标。

全纳教育的特点全纳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个性化教育、教师团队协作、家校合作、资源共享等。

在全纳教育中,个性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校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教育服务。

全纳教育需要教师团队的协作。

教师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负责,而不是把教育难题全部推给特殊教育教师。

各个学科的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协助特殊学生的教育。

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也是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学校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出更为合适的教育方案。

资源共享也是全纳教育的一大特点。

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包括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等,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全面的教育。

全纳教育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全纳教育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

它的内涵是指“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兴起的客观背景是社会民主化、教育全民化。

基本理念包括:教育是一种权利;主张民主平等;提倡合作参与等。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

随着各国对于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的追求,全纳教育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许多国家开始把全纳教育的思想付诸实践。

全纳教育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了解之人不是很多。

在本文中,笔者将较为详细地介绍全纳教育兴起的客观背景、全纳教育的涵义及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以飨读者。

全纳教育兴起的客观背景每一种教育思潮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特定背景。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发表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全纳教育。

它的兴起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社会民主化和教育全民化的要求,为接纳儿童弱势群体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积极的教育理念。

1.社会民主化。

全纳教育直接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民权运动(Civil Rights)。

更远则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法国启蒙时期西方对平等、自由的追求的一系列社会运动。

这些社会运动孕育了西方以个人自由、社会平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文化基础,也为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平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以及新的特殊教育理念的诞生提供了动力。

社会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伴随着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等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全纳教育应运而生。

全纳教育倡导建设一个社会公平、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

全纳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社会。

巴腾认为,“全纳教育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全纳社会的手段。

”①全纳教育反对排斥、歧视,它体现并适应了社会民主化的要求,有助于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特殊教育概论》全纳教育

《特殊教育概论》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概述
随班跟读概述
全纳教育的支持形式
第 页
广义
狭义
促进传统学校进行变革,转变办学方式
随班跟读的作用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承认个别差异的普遍存在。这些观念与全纳教育、随班就读的理念是一致的,它不仅有利于残障儿童入学读书,也对普通学校的改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提出:必须各类残疾人提供平等教育的机会,并使这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993年,《哈尔滨宣言》指出:要通过全纳学习的观念探索满足一切儿童的基本学习所需要。
第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全纳教育概述
随班跟读概述
全纳教育的支持形式
全纳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 页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1993
1990
全纳教育概述
随班跟读概述
全纳教育的支持形式
全纳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全纳教育的产生
70年代开始出现了正常化思想。所谓正常化,即主张智力落后者及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模式应尽可能地接近主流社会。
从80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用“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这一术语来替代“残疾儿童”、“特殊儿童”,而“特殊教育”这一名称也相应地改为“特殊需要教育”。
第 页
英国的托尼·布思认为,全纳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过程,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过程。
美国有学者认为,全纳教育更关心的是特殊儿童的权利而非学校校长、教师及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判断与建议。
还有学者认为,全纳是一种价值倾向。强调给予学生平等参与所有的学校活动的机会。
我国的学者认为,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全纳教育工作工作实施方案

全纳教育工作工作实施方案

全纳教育工作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纳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全纳教育是指将各类残障儿童与非残障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促进他们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全纳教育的实施,对于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1. 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2. 促进残障儿童的社会融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3. 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全纳教育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全纳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2. 教师培训为了保证全纳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增强他们的包容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生宣传教育在学校开展全纳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全纳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帮助。

4.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优化,营造一个包容、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全纳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实施保障1. 加强领导和组织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全纳教育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纳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完善教育设施学校要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确保教学环境的良好,为全纳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3.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全纳教育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全纳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对全纳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估,了解全纳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之,全纳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工程,对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要高度重视全纳教育工作,加强领导和组织,全体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全纳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全纳教育取得的成就

中国全纳教育取得的成就

中国全纳教育取得的成就中国全纳教育系统是指不论身体残疾、智力残缺、视力问题还是听力障碍,都可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纳教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本文将就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法规、实施效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展示中国全纳教育的成就。

中国全纳教育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教育家开始关注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理念。

1994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并逐步推行普通学校接纳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这标志着我国全纳教育的法律地位确立。

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全纳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

教育部设立了特殊教育行政机构,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了经费投入。

同时,各级政府也积极组织实施全纳教育试点,推动普通学校适应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在实施方面,中国全纳教育不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首先,全纳教育覆盖面逐渐扩大,从最初的试点学校扩展到全国各地的普通学校。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共有适龄残疾儿童万人,其中共有万名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占比达到%。

这些数据显示了全纳教育取得的显著进展。

其次,全纳教育改善了残障儿童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普通学校为残障儿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如无障碍设施、特殊教室、配套教具等,为他们提供了与非残障儿童一样的学习权利。

此外,普通学校也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支持,帮助残障儿童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再次,全纳教育促进了残障儿童与非残障儿童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普通学校的共同学习环境中,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残障儿童也得到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并在与非残障儿童的互动中提高了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虽然中国全纳教育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不足。

由于对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增加,全纳教育需要有足够数量和素质的教师来支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全纳教育的几点认识

关于全纳教育的几点认识
全纳教育的兴起,赋予了教育新的内涵。从教育视角看,在全纳教育的视角里,每位儿童都是特殊的个体,每位儿童都需要特殊教育。换言之,特殊教育不再只是残疾儿童的专利,特殊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接受教育的每一位儿童,从而有利于实现一种公平的大的教育观。
全纳教育立足于互融。不再把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隔离与分开教育,而实行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互融互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有利于撕下标签,因为过去的分离教育往往给孩子们贴上标签,从而形成了一种高期望效应(班有天才)与低期望效应(班有弱智),而全纳教育主张减少或者改变这种现状,实现一种充满人性、充满人文、充满温馨的康复教育。
总之,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它虽然源于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又远远的超越了特殊教育的传统观念而形成对整个教育界的挑战。
四、全纳教育与素质教育
面对应试教育,我国提出了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倡导已经十多年了,现在又要提倡全纳教育,是不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呢?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倡导教育应注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德育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适于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创新的氛围是建立在一种自由、团结、和谐、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在一种受压制的、排斥人的、不和谐的、不合作的氛围中是很难有创新作为的。实际上,创新的氛围就是人们要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创新的条件就是具有开放的视野、出众的能力和坚韧的毅力。
2011年5月,我随我县教学能手到市上参加教学比赛,参赛选手在教学答辩中曾被问及什么是全纳教育,这使我对全纳教育有了浓厚的兴趣,回来以后,我抓紧时间学习,努力补课。现将我对全纳教育的初步认识和老师们分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主张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思想。从此这一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并超出特殊教育的范围,成为普通教育和全民教育的重要思想。2008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人权宣言》60周年之际,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隆重召开,我国领导人刘延东在第一次全会上做了《全面推进全纳教育 促进和谐世界建设》的发言,这次会议使我国教育界进一步关注全纳教育,开始进行全纳教育的广泛研讨。近几年,我国全纳教育研究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度全国全纳教育交流研讨会也于9月15日在北京全纳教育礼堂隆重召开。

第二章 全纳教育

第二章 全纳教育
优点:专门化服务直接进入到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社区; 缺点:服务不能太分散,否则没有真正的价值;
第三节 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二、资源中心
一些国家以资源中心作为每个行政区专家团队的基地。 资源中心一般开展以下工作:评估行为、提供建议,为教 师和家长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巡回指导是把服务移出学校,资源中心模式中教师、 家庭和学生可以进入团队中心
第三、二随节班就随读班就读概述
四、随班就读的作用
(一)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普及残障儿童义务教育; (二)改变了主流社会对于残疾的态度和观念,促进了社会各 界对残障的理解与接纳; (三)有助于残障儿童的学业发展与身心健康; (四)促进传统学校进行变革,转变办学方式;
“随班就读”案例
自闭症女孩西西上课不听老师指 令,自顾自地画着娃娃,有时还 会突然哭闹、大喊,跑出教室, 一些小朋友会跟着吹口哨起哄, 导致课堂混乱。缺乏经验的老师 束手无策,只能将西西带离教室。
四、资源教室方案
(一)定义: 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教育措施,接受辅
导的特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一般课程,其余时 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人员的指导。
(二)作用:特殊学生的潜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
挥,其缺陷得到及时补偿,同时发展了其社会适应能力, 从而可以在普通班级中顺利就读。
第三节 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第一节 全纳教育概述
一、什么是全纳教育?——全纳教育的涵义 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 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区内所有的儿童,并为 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
1.全纳是指让学校接受全体学习者, 2.不会因为学生有某些特点、缺陷或者困难而拒绝接收。 3.全纳学校接受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不把学生的特点视为问题。

全纳教育思潮

全纳教育思潮

个人都不能被这种权利所拒绝。尽管教育 的质量和效益是很重要的,但这不应压倒 个人的权利。 此外,在这种人权的基础上,全纳教育还 有更深的社会意义。《萨拉曼卡宣言》指 出,全纳学校的建立是实现全纳社会的一 个组成部分。
第三节 全纳教育思潮的基本理 念和主要观点
(二)全纳教育的平等观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即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要能做 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 同需求。全纳教育强调的平等观,并不是 要追求一种不可能达到的绝对平等,而是 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不要关注一部分学生,而歧视或排斥另一 部分学生。
反对种族隔离,争取民族平等运动
反对性别歧视,争取妇女权益运动
反对残疾人被排挤,争取残疾人平等融合运动
第一节
二、教育背景
全纳教育思潮产 生的背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的教育体制分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
育,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 一些西方国家逐渐意识到专门特殊机构本身产生的一些负 面效应,比如将特殊学生隔离起来,使之失去与普通人交 往的机会,并不利于其身心发展,而且,贫困阶级,少数 民族学生接受特殊教育的比例非常之高。于是便出现了北 欧的“正常化”、西欧的“一体化”和北美的“回归主流” 运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体化运动只是将残疾儿童放回毫无 改变的普通学校中,知道90年代,一体化运动才逐渐发展 成为全纳教育,即变革学校教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 要。
第三节 全纳教育思潮的基本理 念和主要观点
(四)全纳教育的教育观
1、从关注他们到关注我们,即从一部分特 殊儿童到所有儿童。 2、从关注个体到关注群体,即关注所有学 生的社会性参与。 3、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社会合作。未来的工 作是合作性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 更多的技能,而不是更多的现成知识;要 求更加灵活而不是墨守成规。

中国的全纳教育实践研究

中国的全纳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包容、有效的教育机会。

近年来,我国在全纳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全纳教育实践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全纳教育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全纳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全纳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公平、平等、多元和个性化。

我国于2008年正式将全纳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全纳教育实践的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我国全纳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我国全纳教育实践现状1. 政策法规保障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纳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全纳教育。

2. 教育资源投入我国在全纳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力度,改善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条件。

同时,加大对普通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普通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接纳能力。

3. 教师队伍建设我国全纳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方面,加强了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开展全纳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普通教师对残疾学生的教育能力。

4. 教育教学改革我国全纳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增加适应残疾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残疾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 社会支持我国全纳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家长、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全纳教育,为残疾学生提供帮助。

三、我国全纳教育存在的问题1. 全纳教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尽管我国在全纳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全纳教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部分教师、家长和社会公众对残疾学生存在歧视和偏见,影响了全纳教育的实施。

2. 特殊教育资源不足我国特殊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满足残疾学生的需求。

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实施策略及问题_什么是全纳

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实施策略及问题_什么是全纳

《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实施策略及问题_什么是全纳》摘要:摘要:美国全纳教育经历了3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一种教育理念发展为波及全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运动,经过近30年的努力,美国的全纳教育已经从一种教育理念发展为波及全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运动,1999—2000学年,美国已有95.9%的障碍学生在普通教育情境中接受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美国全纳教育改革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回归主流教育,普通教育主动性运动和全纳教育摘要:美国全纳教育经历了3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一种教育理念发展为波及全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运动。

全纳教育取得的成功使其成为当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之一。

回顾美国全纳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分析美国全纳教育的实施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基础教育;美国全纳教育的理想目标是通过为有障碍和无障碍的学生建立学习型社区,使所有学生可以在适龄的普通教育场所接受相同的教育。

经过近30年的努力,美国的全纳教育已经从一种教育理念发展为波及全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运动,1999—2000学年,美国已有95.9%的障碍学生在普通教育情境中接受教育。

今天,大多数美国公众和教育工作者都接受了这样一种教育评价标准:一所学校应该能在同一教育场所提供同时满足所有学生(有障碍和无障碍学生)需要的教育服务。

回顾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美国全纳教育的实施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1.美国全纳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美国全纳教育改革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回归主流教育,普通教育主动性运动和全纳教育。

1.1第一阶段:回归主流教育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PL94—142),要求学校为所有障碍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并规定了学生接受特殊教育的标准、提供教育服务的种类、注意事项等。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全纳教育是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普通教育体系中,包括那些有学习困难、身体残疾、情感障碍等特殊需求的学生。

全纳教育的理念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学校和教育系统应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提供具有包容性的教育环境。

全纳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近十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平等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全纳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相关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旨在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全纳教育对我国教师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全纳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并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教育应该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全纳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情感和责任感。

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中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不论他们是否有特殊需求。

教师应该能够创造一个包容性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和团结。

教师教育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成为全纳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全纳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全纳教育的实施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包括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医生等。

而教师应该能够与他们有效地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教育应该重视培养教师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士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服务。

全纳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道德和人文关怀。

全纳教育的理念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和关爱,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和特殊需求。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为学生提供榜样和引导。

教师教育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道德和人文关怀,使他们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自信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浅析全纳教育的由来及内涵

浅析全纳教育的由来及内涵

浅析全纳教育的由来及内涵作者:张惠娟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09期一、全纳教育的由来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思潮,最初同特殊教育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特殊教育指的是面向残疾人及有其他特殊需要的人群(包括情绪、行为、学业、社会适应等问题和障碍)的教育,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医学模式占主导,第二阶段以心理学模式占主导。

这两种模式的基本特征都是由专家对残疾儿童进行评估诊断,然后开出处方并加以分类,让他们进入相应的、与外界隔离的各类特殊学校。

第三阶段以社会学模式为主导,主张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反对将残疾儿童安置在具有隔离性质的特殊学校中,因为边缘性或者非主流性的教育和生活经历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特殊教育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许多国家最初强调应该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提供“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如英国开展了由“主流学校”(Mainstream School)来进行的“一体化”(Integration)教育运动(在美国称之为“回归主流”运动,在我国主要表现为随班就读教育)。

“一体化”运动改变了以往将特殊儿童隔离在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级的单一、封闭的教育形式,人们开始相信并要求特殊儿童能够在普通学校内接受教育,特殊学校从以往的教育“支流”逐渐回到整个普通学校教育的“主流”之中。

[1]但是,这种“一体化”教育模式也存在问题,如教育实施的对象主要指轻度障碍儿童,那些重度、极重度儿童仍然留在特殊学校就读,“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双轨体制依然存在;教学实践中偏重特殊儿童对普通教育课程适应问题的要求,尚不能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进行有针对性、选择性、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及学习辅导,等等。

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条提出,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社会福利设施、法庭、行政当局及立法机关,在实行有关儿童的任何政策时都必须着重考虑儿童的最善利益,其中的第23条明确提出,缔约国应对精神或肉体有残疾的儿童做出承诺,确保其尊严,促进其自立,为其创造积极且容易参与社会的条件,使其享受充实的生活。

美国和日本的全纳教育实践

美国和日本的全纳教育实践

美国全纳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把握全纳教育与特殊教育体系的关系 全纳教育对障碍学生是唯一的教学安置还是一 种可供选择的教育安置? 二、如何理解最小限制环境 1975年《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轻度能力 障碍学生进行融合教育 80年代,对中度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 90年代,全纳教育,所有学习者 当前全纳教育在不同州和学校的发展不平衡, 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全纳教育实施体系
一、普通学校的普通班 普通班接纳轻度身心残疾儿童就读,以团队教 学为主。残疾儿童接受的特别辅导称为“通级辅 导”主要包括三种形式:自校通级、他校通级、 巡回辅导。另外还有“支持教育制度”、“特殊 教育指导” 二、普通学校的特殊需要教育班 按照残疾类型开设特殊需要教育班,最多接纳 8人。学习内容由《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包括 学科课程、道德教育、综合学习和特殊活动。
美国全纳教育发展
(2)普通教育主动性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 核心问题:教育学生的方式、特殊教育的结 构和组织形式、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以及 普通教育教学计划改革。 目的是融合并建立一个一元化的教育体系。 (3)全纳教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 全纳教育涉及到整个学校教育体系改革,是 对特殊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和对教育体系的一次再 建构。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特殊教育的范畴。
日本全纳教育实施体系
五、访问教育 服务对象:那些深度残疾或复合残疾的孩子, 还包括因各种原因如疾病、家庭环境等原因不能 入学的孩子。 教师通过访问学生实际生活地方包括家庭、儿 童福利机构、医疗公共机构如医院等,提供教育。
日本全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全纳教育观念未被充分认可 全纳教育的概念在日本主要被人们仅仅看作是 一种与特殊需要的学生相关的分类,这些人需给 予更过关注。全纳教育本身没有被广泛讨论 二、教师培养并不总是很成功 多数老师没有意识到个人需要或全纳教育的重 要性,对自己在特殊教育中的角色呈质疑态度。 三、高年级出现学生回流 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 差距拉大,高年级残疾学生返回到特殊需要教育 班、特殊教育学校的人数逐渐增多。

全纳教育背景下对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思考

全纳教育背景下对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思考

全纳教育背景下对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思考摘要:全纳教育是指教育给每个人,不分年龄、性别、宗教或社会经济背景,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发展技能和获取知识。

本文研究了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并从全纳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它们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对改善特殊教育的建议,以推动我国特殊教育的全面发展。

全纳教育背景下对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开始受到重视。

全纳教育是指教育给每个人,不分年龄、性别、宗教或社会经济背景,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发展技能和获取知识。

然而,我国的特殊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

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并不完善,而且也有一定的权限和经费上的限制。

尽管现行教育政策和法规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改善特殊教育,但政策的实施和执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殊教育的支持仍然不够,而且教师的水平也不够高。

从全纳教育的角度来看,在政策优势上,我国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宣传政策,改善特殊教育的技术和管理机制,以及开展教师培训等措施来改善特殊教育。

然而,政府还应该更多地强调社会公平观念,并鼓励社会公民参与特殊教育。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监督和改善。

总的来说,全纳教育以及改善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应该加强对特殊教育的法规制定,给特殊儿童更多的机会,发展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应该成为全社会普及教育的一部分,应当尊重特殊儿童的权利,提高特殊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发展全纳教育,从而让更多特殊儿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在未来发展和实现其个人潜能。

结:从全纳教育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仍存在不足,政府应加强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加强对特殊教育的法规制定,给特殊儿童更多的机会,发展特殊教育,尊重特殊儿童的权利,提高特殊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发展全纳教育,以推动我国特殊教育的全面发展。

英国全纳教育实践

英国全纳教育实践

一、引言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包容、多元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近年来,全纳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英国作为全纳教育的先行者之一,其全纳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英国全纳教育的背景、政策、实践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英国全纳教育的背景1. 法律保障英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得益于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保障。

198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特殊教育需要法案》(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ct),规定学校必须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

1996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教育法》(Education Act),进一步明确了全纳教育的原则和目标。

2. 社会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全纳教育理念的兴起,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公平、包容和多元的追求。

三、英国全纳教育的政策1. 政策目标英国全纳教育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1)确保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4)提高教育质量。

2. 政策措施为了实现全纳教育的目标,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全纳教育的实施;(2)建立特殊教育需要支持体系,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支持;(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全纳教育的认识和实施能力;(4)推动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四、英国全纳教育的实践1. 教学策略英国全纳教育注重教学策略的多样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策略:(1)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2)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纳教育当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内涵和启示

全纳教育当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内涵和启示

3、全纳教育的发展与实施
3、完善教育体系: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保障 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3、全纳教育的发展与实施
4、促进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共同参与全纳教育的推广,为全纳教育的实施 提供支持和帮助。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纳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全纳 教育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个性化教学,促进社交融合,为每个孩子提 供公平、平等的教育机会。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全纳教育的内涵和理念,并结合 具体案例分析其
3、全纳教育的发展与实施
全纳教育对当代教育发展的启示 全纳教育理念的推广对当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我们要每个学 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其次,我们要积极推动教育公平,确保 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
3、全纳教育的发展与实施
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未来人才。
2、全纳教育与素质教育
全纳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补充,全纳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则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纳教育的实施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广,反过来,素 质教育也为全纳教育的实现提供了支持。
3、全纳教育的发展与实施
3、全纳教育的发展与实施
实现全纳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其次,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每个学生的成长。此外,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后,社会各界要共同努 力,为全纳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3、促进社交融合。全纳教育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全纳教育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助于培养他 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论我国开展全纳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教育管理

论我国开展全纳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教育管理

论我国开展全纳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教育管理全文如下: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全纳教育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全纳教育是指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机会和资源,无论其身体、智力、社交还是情感方面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开展全纳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

一、全纳教育的必要性1. 促进教育公平:全纳教育强调每个学生的平等权益,避免将某些特殊学生单独排除在主流教育之外。

这可以消除随乡镇区域的不平等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从而提高我国教育的公平性。

2. 提高全民素质:全纳教育的理念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个体差异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通过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全民素质得以提高,有助于我国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3. 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全纳教育将不同背景、能力和特点的学生汇聚在一起,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包容与交流。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和职场做好准备。

二、全纳教育的可行性1. 教育制度的完善: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全纳教育的推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 师资队伍的培训:为了实施全纳教育,需要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其具备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技巧和教育管理能力。

同时,可以建立师资培训机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资源。

3. 教育资源的整合:全纳教育需要提供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辅助工具等方面的支持。

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与社区、家长、志愿者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全纳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支持。

三、教育管理措施1. 完善评估机制:建立全纳教育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学生学习、发展和适应能力的评估,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进行评估。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全纳教育的有效实施。

2.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和共同参与者,与学校的密切合作对于实施全纳教育至关重要。

全纳教育思潮

全纳教育思潮

第四节 全纳教育思潮的作 用与影响
三、提供优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
全纳教育思潮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国际教育 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指明了具体策略,即 我们的教育必须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 性化的服务。


目录
1
全纳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2
全纳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3
全纳教育思潮的基本理念和主要观点
第一节
全纳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种族问题 社会背景 妇女问题 残疾人问题
背 景
教育背景
第一节

全纳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全纳教育思想的渊源与西方国家争取民主平等、维护人 权尊严等社会运动有深刻的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股巨大潮流就是争取民主 平等和维护人权尊严。 具体表现为: 1 2 3

5、残疾人研究批判模式 残疾人研究批评模式经常是站在教育之外来对传统的 医学-------心理学模式造成的排除性影响进行公开的政 治上的反对。这些围绕在教育之外的全纳所发表的观点 具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节 全纳教育思潮的基本理 念和主要观点
一、全纳教育的定义 全纳教育是这样的一种持续的教育过 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 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 满足不同需求。
第二节


全纳教育思潮的 兴起与发展
一、全纳教育的提出
1994年6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 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了 《萨拉曼卡宣言》,从此就拉开了全纳教育的 序幕。时至今日,全纳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国 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一个新的研究 领域。
第二节

全纳教育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全纳教育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学 习 、 化 和 社 区 参 与 , 少 教 育 文 减
系 统 内 外 的 排 斥 ,应 对 所 有 学 习 者 的 多 样 化 需 求 ,并 对 其 作 出 反
应 的 过 程 。 以 覆 盖 所 有 适 龄 儿 童
章 等 的 影 响 ,开 始 在 普 通 学 校 接
收 所 有 学 生 ,包 括 接 收 残 疾 学 生 入 学 。这 种新 型 教 育 的 出现拉 开 了全纳教 育初 期探 索 的帷 幕 。 随着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 针
教 育 机 会 ,并 且 使 这 种 教 育 成 为
教 育 体 系 中 的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
起 ,让 他 们 感 觉 自 己 与 其 他 学
19 9 4年 “ 界 特 殊 需 要 教 育 大 会 ” 世
生 没 有 差 异 ;也 有 些 特 殊 教 育 学 者 认 为 , 全 纳 教 育 就 是 要 加 强 学
从 传 统 概 念 上 讲 ,全 纳 教 育 仅 限 于 满 足 特 殊 需 要 学 生 的 需
求 , 别 是 满 足 残 疾 儿 童 的需 要 , 特 但 到 目前 为 止 ,有 关 全 纳 教 育 的 界 定 在 特 殊 教 育 领 域 并 未 能 够 完 全 达 成 共 识 。 有 些 特 殊 教 育 学 者 认 为 ,全 纳 教 育 是 指 残 疾 学 生 和 其他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 中 , 在 同样 的 时 间 和 同样 的 班 级 内 学 习 同样 的 课 程 ,使 所 有 学 生 融 合 在
性 文 件 , 为 全 纳 教 育 理 念 的 形 成
人 都 能 够 平 等 地 接 受 适 合 其 独 特 需要 的高 质量 的 教育 是 国 际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