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对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思考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10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10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00字篇1中华传统文化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
点,横,竖,撇,捺,每一笔都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写一手中国字。
小时候吧,用铅笔写字,我不是班级中写字好的。
那是我经常抱怨:这可恶的汉字这么难写。
长大一些觉的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况且用上了钢笔,字歪的不那么厉害,也就不那么讨厌了。
现在,我爱汉字,虽然我的字仍旧歪歪扭扭不好看,虽然老师已经让用可擦及中性,但是我仍旧喜欢用钢笔,因为钢笔可以练字。
汉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晨起来读着课文,我爱课本上的汉字。
中午,打开练习册,做着题,我爱练习册上的汉字。
晚上,打开电视,我爱电视上的汉字。
整整一天,我都爱汉字!追遂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8000多年的历史。
至于汉字的个数,没有人细细的统计,但是可以从古代的调查中看出问题。
从秦朝的《仓颉》、《博学》开始,一共有3300字。
有人统计过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十三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
汉字在时代的不断变化中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以分为改革和自然流变。
汉字的变化好像路的变化一样,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路走出来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修缮之后,路又渐渐发生一些变化,如变宽、变直、损毁,或者出现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缮。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路渐渐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新的道路,如铁路、高速公路等等。
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汉字经历了多少蜕变啊!我爱汉字。
因为它飘逸,它整齐。
我爱汉字。
了解儒家、道家思想,体会先秦说理散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表达风格
了解儒家、道家思想,体会先秦说理散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表达风格作者:陈艳辉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24年第01期入乎其内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两个相当重要的思想流派,是华夏文明的夜空中两颗闪耀的明星。
儒家主张实行“仁政”“王道”,追求入世。
而道家强调顺势而为、无为而治,追求出世,与儒家思想存在较大差异。
但儒道两家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人的幸福,只是实现的路径不同。
《论语》《孟子》《庄子》是先秦说理散文的代表作,其说理的技巧与表达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一、说理技巧直言说理,指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或感受,不加掩饰。
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采用直言说理的方式,表明自己对弟子言志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孔子在回答曾晳的疑问“夫子何哂由也”时,言“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由”,直接表明治國为人要谦逊有礼,表达了“礼治”的主张。
比喻说理,就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形象生动,有较强的说服力。
如《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指出行霸道的危害时将其比喻成“缘木求鱼”。
当齐宣王不能明白行霸道之危害时,孟子继续譬喻,以“邹人与楚人战”来演示出行霸道将会与天下为敌的结果,贴切的比喻让齐桓公意识到了行霸道的严重性。
类比说理,就是将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得出有关结论。
如《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为说明“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时运用类比说理,以“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进行类比,推断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的结论,使齐宣王明白自己是不肯去施行仁政,而不是没有能力去施行仁政。
寓言说理,就是把深刻抽象的道理寄托在生动具体的故事中。
如《庖丁解牛》一文就将养生之道在于顺乎自然这一道理寓于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之中。
庖丁之所以能在牛的身体中游刃有余,是因为他掌握解牛的规律,顺乎天然的结构,避开错综复杂的经络。
华夏观念名词解释
华夏观念名词解释
“华夏观念”是一个涉及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的概念。
其核心意义是指古代中国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民族认同,后来逐渐扩展为对整个中国的文化和民族认同。
1.历史背景:在古代,华夏一词通常用来指代中原地区,即黄河流
域及其周边地区,这里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华夏民族被认为是这一地区的原住民,他们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宗教、艺术和社会制度。
2.文化内涵:华夏观念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儒家思想、道
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哲学体系,以及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的核心。
3.民族认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夏观念逐渐演变为一种民族认同
的象征。
华夏民族被视为拥有共同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群体。
这种认同在历史上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4.地域扩展:在历史上,随着中国的统一和疆域的扩张,华夏观念
也逐渐扩展到整个中国地区。
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文化,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
总之,“华夏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民族认同,并随着历史的演进逐
渐扩展为对整个中国的文化和民族认同。
这一概念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作者:思念淡然若水摘要:道家哲学是我们华夏民族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它最能反映我们华夏民族原始思维的特点,它是华夏文化的个性,是华夏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精粹之一。
道家哲学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倾向,是中国文化理性思维的源泉,只不过一直以来,道家的思想都遭到了国人普遍的误解和忽视。
我想我们不应该仅仅通过现实社会中道教存在的状况来否定道家哲学与道教文化以及其在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中所起的的作用,因此对于道家及道教文化我们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阐发它、审视它和开发利用它,而不应该是盲目地否定它或忽视它的存在。
关键词:道养生自然和谐伦理生态道家文化不是化石,不是文物,更不是什么封建迷信,它是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历史和现代社会之中的,它还在活动,还在具有生命力,还在努力地表现自我。
那么为什么它还能活着,还能受到一些人的欣赏和研究呢?因为它具有其自身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能够使人们从中发现医治现代社会和民众心理顽疾的妙方,能够教会我们怎样与大自然和谐地相处,总之,它是我们的祖先通过世代的积累而流传下来的,它饱经沧桑、禁受住了岁月长河的洗礼,其间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对于我们当代人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仍具有启迪的意义和价值。
(一)道家及道教文化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截至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的学者开始认识到了道家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力图对道家文化的实现意义作充分的解释和发掘,从而为我们当代人所用。
英国的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而我们中国学者董光璧在其《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的一文中指出:“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危机中,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被科学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
李约瑟、汤川秀树、卡普拉等人发现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向道家思想归复的某些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试图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
对中华5000年文明的认识
对中华5000年文明的认识
中华5000年文明,作为世界上最悠久和独特的文明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对于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中华5000年文明。
首先,中华5000年文明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始于远古时代的华夏族。
在那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和渔猎,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经历了多个朝代和王朝的更替,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其次,中华5000年文明注重思想和哲学的发展。
我们可以回顾古代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学派,以及他们对社会伦理和人文关怀的贡献。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并提出了尊卑有序、家族观念和社会责任等重要价值观念。
道家思想则推崇自然、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墨家学派则重视公平正义和爱的普及,提出了"兼爱"的理念。
此外,中华5000年文明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等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文人们创作了丰富多样的诗词、散文和戏剧作品,其中如《诗经》、《楚辞》、《红楼梦》等被誉为经典之作。
中国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建筑也独具特色,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关怀。
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等重要的发明。
总的来说,中华5000年文明是一个多元、丰富和持久的文化传统。
它不仅代表了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认识和传承这个文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够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文化与思想
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文化与思想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文化与思想繁荣的时期。
而这段时期也是中国史上的一个分界点,战国之前的时期被称为古代,而战国之后的时期则是中国史上的封建朝代。
这一段充满了变幻和创新的历史时期,不仅有众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的诞生,还涌现了很多文化成果,为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
自公元前770年的周平王年代开始,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历时五百多年。
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分裂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春秋时期的华夏文化和周朝文化逐渐转化为战国文化,思想家们开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和哲学内涵的理论与观念。
在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堪称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这个时期的改变和创新涵盖了文化和思想方面,人们重新审视并思考各种问题,创造出了一系列珍贵的文化成果,像《周易》、《老子》等古籍便是其中之一。
二、文化成果1.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誉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以其独特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举止赢得了大众的支持和推崇,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主流。
儒家思想最早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一生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重要思想,并将这些思想融入到了儒家学说之中,成为了广泛传播的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
2. 道家文化道家思想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被视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道家思想最早源于老子,老子倡导的是一种放弃物质和欲望的理念,注重求得身心的自在和自由。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以自然为尊,追求自行不息的“道”。
道家学说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着重从思想、文化、伦理、政治等各个方面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国运、人民的道德和社会的风气,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中极富魅力的部分。
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华夏文明的发展阶段。
几千年来,中国哲学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嬗变与融合。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先哲的思想贡献、主要学派的形成和演变以及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先哲的思想贡献古代中国哲学的起源与众多先哲的智慧和思考密切相关。
他们不仅思辨各种问题,还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儒学理念强调人伦关系和和谐,主张以仁爱和孝道为核心来构建社会秩序。
老子的道家思想提倡顺应天道,以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无限包容和平衡。
庄子则深入探索人性与自然的关系,主张顺应自然而活。
二、主要学派的形成和演变中国哲学史上形成过多个重要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著名的还有墨家、法家、名家和兵家等。
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和“四端论”,并对社会政治提出了改革建议。
墨子则强调兼爱和非攻的理念,主张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来构建社会秩序。
荀子在儒家的基础上发展了性恶论,强调人性的恶劣和道德教化的必要性。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代的变迁,这些学派和思想流派并不是完全独立地存在,而是相互影响、融合的关系。
例如,汉代儒家学派与道家、法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以及政治理论。
这种融合和变革不断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三、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哲学的思想价值再次受到重视。
儒家思想的强调人伦关系和和谐,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仍具有借鉴意义。
道家思想的追求自然和平衡,可以启发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追求内心平静。
佛教的修心养性和学会放下,更能帮助人们在复杂纷乱的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总之,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先哲的智慧和思想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石,主要学派的形成和演变使其更加丰富多元。
同时,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演变
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演变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文明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从苦难到崛起的历程。
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夏文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华夏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左右的仰韶文化和六、七千年前的龙山文化。
这些古代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于自然现象的崇拜和祭祀。
同时,这些文化有着丰富的生产和生活技术,例如农业循环耕作、制陶、编织等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以后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距今4000年之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象形文字。
随着时间的发展,汉字开始发展成为音符,同时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汉字成为文化交流、政治统治的象征。
它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面临了许多危机。
春秋时代,诸侯之间的战争不断,导致华夏文明走向了分裂。
这一事件激发了一批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探索思考,他们走出了许多著名的思想理论和道德准则,例如:孔子的儒学、孟子的孟学、老子的道家思想等等。
这些思想和理论构成了华夏文明重要方面的道德和文化基础。
秦汉时期,中国得到了统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思想上,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层的主流,并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体系。
这个时期的艺术繁荣,天文学和历法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繁荣的黄金时代。
诗、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持续开展,中国文化和艺术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唐朝还是出土了一批被誉为中华文明巅峰的遗产,例如唐三彩、唐瓷等。
宋、元时期,中国文化和科技向前发展。
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开始活跃,如苏东坡、黄庭坚等人,他们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创造出了许多杰出作品。
在科技方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也在这个时代诞生。
在近现代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840年以来,中国开始面临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和压迫,在这个时期,中国受到了严重的外来文化和思想冲击。
先秦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你的启示与文化自信
先秦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你的启示与文化
自信
儒家“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
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
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
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核心。
与道家同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
孟子、子夏、颜回等后来逐步发展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道家庄子曾说真正的儒者“知天时;知地形;事至而断,有君子温文儒雅的翩翩风采”,非后世腐儒可比。
儒家深刻体会到文之美、明之亮,儒家眼里没有死亡,没有世界末日。
儒家看到的不是毁灭而是辉光、日新。
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堪称民族脊梁。
儒家思想自古与来就是我中华民族立国之本,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谦逊,包容等等传统美德。
电影叶问2中叶问挑战英国拳王之前曾说过类似的一段话。
我觉得这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有的道德品质吧。
华夏文明中的人道精神和宗教信仰
华夏文明中的人道精神和宗教信仰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浓郁的人文特色和丰富的宗教信仰。
在华夏文明中,人道精神和宗教信仰交织相生,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一、人道精神在华夏文明中的表现人道精神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强调“仁”,追求“仁爱之心”,尊重生命,注重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将社会责任与个人价值结合起来。
在人道精神的指引下,华夏文明积极传承和发扬“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精神,注重和谐、包容、协调和平等。
这种精神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体现,在历史上的文化伦理、道德准则、社会风气、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其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是一种极具人道精神的理念,提倡“以德治国,以和为贵”,认为各种物质财富都应公有化,实现人民共有,建立人间天堂。
另外,中国古代也有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仁爱之心来对待人民,提倡仁政与仁民互相配合,以达到“大同世界”的目的。
二、华夏文明中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华夏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整个历史过程,涵盖了各个层面。
中国古代信仰的主要内容包括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这些不同的信仰体系都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教是华夏文明中最主要的宗教之一,它的思想体系影响着家庭、政治、教育、文化、伦理等各个领域。
儒家强调“仁爱之心”、“忠勇敬信”等传统美德,提倡天人合一、大同世界,是华夏文明中关于人文精神的一种表现。
道教是中国古代集自然信仰、哲学思想和道家修行学说于一体的宗教体系。
道教推崇“道”,认为宇宙是由道组成的,强调人应当受道的管辖,寻找人与道的协调点,成为符合自然规律的修道者。
在华夏文明中,道教对于文艺创作、以及同自然界的和谐关系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佛教的诸多思想概念被中国古代文化所吸收,成为华夏文明中的一种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解脱和超越人世烦恼,提倡克制和禁欲,这种信仰体系影响了华夏文明中的文学、艺术等领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专题一人文思想综述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并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
其基本内容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道精神、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禀然大义的人格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宽厚仁爱的道德。
当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繁荣,和儒家共同给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浸透着浓郁的人文思想。
一、儒家基本思想: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人为贵"为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其核心思想的学说。
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体现着人文精神。
思想演变:1.xx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xx以仁的学说奠定基础(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性恶论。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1)xx初期:盛行xx学,主张无为而治(2)xx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相结合。
论道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论道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第一篇:论道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论道教对中华文化影响摘要:道家文化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积淀丰厚,影响深远,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道家文化崛起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之世,伴随与中国封建社会。
以“道为基本原则,认为天地万物均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即道法自然;作为两千年来中国思想文化道路上的佼佼者,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演进,尤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推进作用毋庸置疑。
关键词:道家文化中华文化影响说道道教,我是很愿意做一个道教的居士的,长袍衣,挽发髻,持拂尘。
因为在我自己的感觉中,信奉佛教的和尚太过于拘泥于清规戒律,自小从各方面接触到的和尚的印象就是念经,嘴里说着普度众生,当然这并不是说佛教的理念有多么夸大,相反,佛教中的仁慈心也是我很崇拜的,但对我自己来说,相比于道教,佛教徒总是少了那么一些潇洒,不过我想潇不潇洒他们信教之人是不会在意的,可对我这世俗之人,道教多的那一点脱俗、潇洒,我却很崇拜。
而在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中老师也讲到了道家文化,那么我就想在这里思考下道教文化对我们中或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关联。
道教,一个有着多神崇拜的宗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当你想细细品味时,又多出了一些神秘,可能这种神秘感来自于宗教本身给人的感觉。
而当说起他的相关性,郭沫若和鲁迅都曾做过评价。
郭沫若曾经过:“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
”[鲁迅更是作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
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可见道家文化在中华文化整个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之大,影响至深。
学术就如此,对民间的影响那可以说是更大。
比起儒家早已崩坏的纲常,佛家仅剩的轮回因果,道家的信仰则被民间同化,至今流行。
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将就几个方面老说明道家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影响和渊源。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有哪些影响?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
道家学说强调“道”,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而“道”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是自然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和根基。
道家学说的思想贯穿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上。
道家学说提倡“无为而治”,认为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更加注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中国人一直重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存在,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征服和改变自然。
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深深扎根,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上。
道家学说强调“无为而治”,认为最好的治理方式是不干涉,让事物自然发展。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使他们更加注重自由、平等、和谐。
中国人一直重视平衡和和谐,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和睦相处,而不是互相攀比和竞争。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深深扎根,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上。
道家学说强调“无为而治”,认为最好的治理方式是不干涉,让事物自然发展。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更加注重自然、平和、自由。
中国人一直重视自由和自我实现,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应该自由发展,实现自我,而不是受到限制和束缚。
这种行为方式在中国文化中深深扎根,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
道家学说的思想贯穿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夏文明的起源
华夏文明的起源华夏文明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地区。
它涵盖了中国历史最早的文明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华夏文明的起源、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华夏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公元前3000年左右。
当时,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古代农耕文明开始兴起。
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逐渐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徙和定居。
最早期的华夏文明形式是以农业为基础的部落社会。
人们开始进行农耕生产,种植五谷杂粮,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定居生活方式。
同时,人们开始制作陶器、编织器物等,打磨石器、研磨磨盘等,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二、华夏文明的特点1. 社会组织与政治制度:华夏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封建社会组织与政治制度的建立。
封建王朝的兴起,开创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朝代更替,但封建制度的基本框架保持不变,表现出了强大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 文化瑰宝与科技创新:华夏文明在艺术、文化和科技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中国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陶瓷艺术等享誉世界。
而且,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思想与哲学:华夏文明催生了丰富的思想与哲学体系。
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多学派先后兴起,它们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三、华夏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华夏文明不仅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巨大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作用。
首先,华夏文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基础。
这种政治制度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中国的政治形态。
其次,华夏文明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辐射效应。
通过交流、贸易等方式,华夏文明渗透到周边国家,对其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启示和借鉴意义。
此外,华夏文明的诸多成就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中国的科技、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华夏文明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
华夏文明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是指中国古代的文明,几乎涉及到了中国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华夏文明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传承是世界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部分。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华夏文明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
一、华夏文明的历史演变1.古代华夏文明的诞生华夏文明在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发生了诞生。
随着新石器时代工具的改善和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兴起,人类社会也逐渐从狩猎采集社会转向了农业社会,人类生活也逐渐稳定起来。
当时的华夏地区就出现了以长江流域为核心的村落社会。
这些村落社会最初只是以家族和氏族为主体的宗教社会。
2.商周时代的文明繁荣商代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时代,商周时期的最大特征在于经济繁荣以及财富的集中。
商代的产生,使得华夏地区的村落社会逐渐向城市化、国家化方向发展,同时出现了有紫色祭司尊称的商朝,并分为西方和东方两个时期。
春秋和战国时期,中国各个国家相互争斗,经济和文化发展纷纷落后。
3.秦汉之际的贡献秦朝时期,始建了中国的统一大型联邦国家,形成了法制、货币、度量衡等全国统一的制度体系,胡雪岩便成为知名商人。
同时,对汉朝的统治,也为中国的文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中形成比较稳定的基础。
在汉朝时期,先后出现王莽、汉武帝等一批重要人物,不仅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增强了中国的强大和强盛。
4.唐宋时代的文化高峰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许多造福于民的政策都被贯彻实施,宋代更是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并带领中国走向了一个开放的文化领域。
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诗词、民间艺术等,都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宝库,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二、华夏文明的文化传承1.儒家礼仪文化儒家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
汉朝时期,儒家学派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代表,儒家学说被加强和传承。
孔子提出了“仁爱奉公”的思想,从而强调了个人尊重和社会公正等方面的事物。
2.道家思想文化道家的思想文化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另一面,强调自然界的平衡和自我修行的重要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流派。
对儒家道家的看法500多字作文
对儒家道家的看法500多字作文
儒家讲究“仁义”,重视社会伦理秩序;道家崇尚自然,追求个体精神解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种哲学呢?我觉得它们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尊老爱幼、遵守公德。
在古代社会,年龄大小就有了高低之分,虽说现在不提倡用等级来划分年龄段,但是我认为在人际交往时还是要注意谦虚有礼,与别人友好相处。
俗话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长辈,关怀晚辈也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还有当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能还手!在国外看到有些地方,孩子被打骂父母却无动于衷,但是反观我们身边,常见到大人仗着比孩子强壮而欺负弱小的孩子。
从另一角度讲,我认为如果大人因此去教育孩子,让他知错悔改,并且引导他向善,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十分值得赞赏的事情。
但如若孩子遇到坏人的欺辱,不仅没有告诉大人,还添油加醋把所受委屈都发泄出来,甚至伙同恶人伤害别人。
这样做真的不对。
先秦的思想流派很多,各个思想互相争论,各持己见,都有可取和必须借鉴之处。
诸子百家的出现促进了华夏文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 1 -。
有关中华文明的评论
1.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以及追求和谐、稳定和繁荣。
这些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中华文明也注重礼仪制度,讲究礼尚往来,尊重传统和长辈。
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华文明拥有独特的审美和表现形式,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个人情感和思想,更是为了传承文明和弘扬文化。
2.中华文明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其次,中华文明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其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于现代社会的认知和追求。
最后,中华文明是世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智慧成果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华文明对全球文化的影响深远。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通过贸易、移民和传教等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
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如“和为贵”、“诚信天下”和“天人合一”等也广为传播,对全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中华文明,如同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让人们为之惊叹、敬仰,也为我们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树立了不朽的形象。
5.中国文明以其包容性和创新性而闻名于世,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明之一,其独特的文化、艺术、科技和社会制度等元素,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探索。
7.中国文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人类的文明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全世界的尊重和保护。
8.独特魅力:中华文明独特的思想和文化体系,使其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
中华文明的精美文物、绚丽多彩的艺术、文学作品以及古老独特的传统节日,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研究和探访。
9.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为之倾倒,也让我们更加自豪地展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璀璨的文明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对人类文化、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
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和历史阶段的贡献,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地区。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华夏民族开始了辛勤劳动,发展了农业,创造了象形文字,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并逐渐发展。
中华文明的特点丰富多样。
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中华文明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中华文明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身心的平衡与健康,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此外,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道德伦理、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等。
中华文明的演变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
自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唐宋元等朝代的文化繁荣,再到近代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华文明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兴衰和变革。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思潮和学术流派的涌现,使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发展和传承。
总体而言,中华文明是一门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文明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道德的塑造,以及对人类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的丰富贡献。
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应当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精髓,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1.3 总结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起源、特点和演变而引人注目。
首先,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黄河流域。
在这片土地上,古代华夏族人民创造了稻作、文字以及许多其他重要的发明和创造。
对道家思想的看法800字
对道家思想的看法800字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先秦诸子百家对推动我国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个人对道家思想进行评价。
道家思想是先秦百家思想中起源较早,有重要影响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的价值如下:一、道家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思想崇尚自然,是在辩证中取得突破的先秦思想典型代表,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顺从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依据道家思想治国,实现了社会一定时期的辉煌。
例如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和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等,都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推。
二、道家思想助推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在道家思想中,道德是高尚的也是至上的,所谓无为而治仅仅是一种形式,真正的内容还是尊重道德的无形治理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现象,都是说明了通过道德的普及,代替了法律和监狱的作用,并不是说不可能。
道德就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重视道德就会社会风气纯正。
不重视道德就会世风日下。
道家思想的道德观也为当前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素材。
延续了5000年文化传承。
三、道家思想为辩证法塑造了雏形道家思想的阴阳论,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变化的规律的原始阐述。
阴阳论主张矛盾处于变化当中。
可以动态互相转化,来达到-定。
的平衡状态。
也是目前科学界基本物质规律的变化趋势。
小到原子结构。
大到地球磁场都是在阴极阳极的互相联系,互相平衡中存在的。
虽然阴阳矛盾但是矛盾中存在联系,虽然互相联系,终不能在静止免中和。
必须在运动变化中达到稳定状态。
这是现代科学的基础,道家2500多年前就被阐述了。
但是道家思想由于过于深奥,-直被人们所误读,被作为鬼神的学说。
也被作为无所作为的借口。
这些理解是由于群众的认识局限所致。
如果无为而治转化成群众自治,那么理解上也会轻松些。
因此,道家思想在任国社会发展积科学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推动了社会进步。
当然也有很多对道家思想理解上的偏颇客观存在。
学习中华文化心得_中华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中华文化心得_中华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
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中华文化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中华文化相关内容推荐↓↓↓学习中华文化心得1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
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
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
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道家哲学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
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
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
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基本观点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
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
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
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
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
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
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修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
重要哲学家之思想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但重点都在保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
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的本.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最重要开创者,道家哲学基本上也就是老庄二型而已。
庄子的道家学不同于老学之处,在于庄子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
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庄子书内七篇之作,就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工夫论到社会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论。
列子,战国时人。
现存有的《列子》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
《列子》从道家思想出发并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并认为人在一种不任强使力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
王弼,三国时代人。
当两汉经学的发展已到尾声,社会政治一直在***与不义的情境中,知识份子转向玄学清谈的风气,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体悟,注解老子《道德经》一书,重体用之分有无之别不但发展出诠释老学的宗旨:"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甚至还因此改变了从汉易以来言象数易学的气化宇宙论而将易经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纯粹玄学思想使中国易学史走向一个崭新的局面。
郭象,西晋人,以《庄子注》闻名,主张“独化”理论是一种从高度抽象思维当中所发展出来的的玄学式概念
庄子
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生于偶然的"玄冥"境界因此提倡一种物无大小各顺其适之精神,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人生
观。
发展时期
道家起源应为远古的隐士传统,当然也有学者说老子是清庙之守,总之,道家的起源绝不是社会政治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型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当先秦的老庄二子总摄整理了道家思想的纲领之后,道家形上思想的深度立刻影响了儒家与法家的形上思想,儒家《易传》之作与韩非子《解老》之作都是在其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说。
但是在社会政治的实际影响力上,老子之学要到汉初黄老之治的实施后才正式被试验着,因为在迭经春秋、战国、灭秦、楚汉之争之社会战乱终告停止之时,人们终于发现争强斗争的害处以及休养生息的重要,于是老学原理的政治哲学观点遂被重视。
等到西汉强盛,君王开始好大喜功,争战的岁月再度启幕,时代的风气再度转变,然后也再度败坏,等到魏晋清谈之风起,道家哲学又开始了它的生命力,何晏、王弼首开其风,王弼更以简洁有力的注经之作,从理论上深入道家之学并予以阐发,而向秀、郭象则发展庄学的注释工作。
魏晋之后,道家思想并未有鲜明的创造传统之再现,但是道家思想的理路却转为道教、易学与儒学理论的开创所藉用的重要启示,尤其是源自庄子的气化宇宙观,更被广泛且深度地再开发着。
而同一时期的佛学传播,亦曾有一断相当长的时间是以道家“无”的智慧原理来表达的,此即世称“格义佛学”时期。
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
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
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当然,道家哲学对中国政治活动也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得中国知识份子不会因着有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