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蛎壳美工”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贝壳画小学活动小结

贝壳画小学活动小结

贝壳画小学活动小结
贝壳和贝壳工艺品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

能欣赏到精美的贝壳工艺品,了解贝壳工艺品并能设计制作简单的贝壳工艺品,也是孩子们生活的乐趣之一。

基于同学们对贝雕艺术的热爱,我们班开展了以“贝雕”为主题的班级社团活动。

首先,孩子们应该把许多贝壳、鹅卵石等分开。

红色和黄色从不混在一起。

组装好组件后,下一步是摆姿势。

同桌一起工作,一胶一贴。

它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视力和脑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不要小看这些小贝壳。

把它们粘在盘子里不容易。

因为外壳凹凸不平,接触面小,所以胶水要涂在能接触到板材的地方。

经过同学们的熟练制作,半成品也差不多做好了。

一节课下来,精美的作品在孩子们手中新鲜出炉。

每次课后的社团活动,孩子们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晒作品”。

每次我都用手机录下他们的作品,然后拍下班级群的照片。

当我看到我的作品被拍摄和曝光时,我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这是这节课后孩子们的作业。

有限的空间装不下无限的美好。

贝壳画可以激发学生对贝壳艺术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卓越的质量观,磨砺学生执着的探究意志,丰富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感情,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

他们应该仔细观察和发现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体验美。

《巧手工艺坊-海洋贝壳工艺品制作》(课件)-四年级上册劳动苏教版

《巧手工艺坊-海洋贝壳工艺品制作》(课件)-四年级上册劳动苏教版
8
活动材料准备: 1、小组共同收集的各种贝壳(海蛎、鲍鱼、 花蛤、扇贝、竹蛏、蚶、海瓜子及各种海螺
等)洗净晒干。种类、数量不限。 2、辅助材料:毛线、腊光纸、碎布、吸管、
颜料、豆子、棉签、白乳胶、双面胶、热熔 胶、剪刀、卡纸等
9
10
贝壳装饰画是手工用贝壳做的,准备木 板或卡纸,颜料,设计喜欢的图案造型, 然后把收集的贝壳粘上,这样一款贝壳工 艺品就做好了,带给你海边的浪漫。
18
把老相框的玻璃拿掉,将前面做好的贝壳花用万能胶粘在 幕布上,花朵之间的枝条是用白色绳子代替的。
19
把做好的环保装饰画重新镶嵌会相框里,完成!
20
21
4.标本馆集标本制作、生物学教学、科学研究和物 种保存于一身,其声誉传遍全省全国,成为广大 青少年和生物爱好者认识海洋生物的窗口和保护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学习和实践基地。
5
二、贝壳工艺品创意来源
贝壳工艺品因其装饰精美、格调高雅、 独具品味,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 值已成为很多人装饰家居的最爱,不少贝 壳直接就可以作为实用的生活用品,如马 蹄螺可作烟灰缸、大角螺可用作号角等。 贝壳还可制成的多种多样实用工艺品最受 人们欢迎,如酒具、摆件、挂件、项链胸 饰等,其精美华贵不亚玉石。
3
一、东山岛简介
1.东山岛别称陵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位于中国福 建省南部沿海,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是福建 省第二大岛,东山湾海域内拥有海洋生物1286种。
2.2016年5月18日,由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举办 的“十大美丽海岛”评选,东山岛荣获全国十大美丽 海岛评选第一名。
4
3.我校海洋生物标本馆珍藏有1200多种的海洋生物 标本,基本反映了台湾海峡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况。 种类之多,为全国小学之冠。标本馆目前收集的 海洋软体动物近400种,既有水生又有陆生,以 海生种类最为丰富,因大多数具有贝壳,所以又 通称贝类。

彩色海蛎壳手工贴画教案

彩色海蛎壳手工贴画教案

彩色海蛎壳手工贴画教案手工艺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手工制作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

彩色海蛎壳手工贴画就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意和艺术性的手工艺品。

海蛎壳是一种常见的贝壳,它们的外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非常适合用来制作贴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彩色海蛎壳手工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教学步骤。

材料准备:1. 海蛎壳,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干净的海蛎壳,最好是颜色鲜艳且形状规整的。

2. 颜料,可以准备一些颜料或者彩色的油漆,用来给海蛎壳上色。

3. 胶水,用来粘贴海蛎壳的工具,可以选择透明的胶水或者胶水枪。

4. 画板或者画纸,用来作为贴画的背景。

5. 刷子,用来涂抹颜料的工具。

制作步骤:1. 清洗海蛎壳,首先需要将海蛎壳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然后晾干备用。

2. 上色,将准备好的颜料或者油漆均匀地涂抹在海蛎壳的表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图案进行涂抹。

3. 干燥,待海蛎壳上的颜料干燥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第二次涂抹,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

4. 背景准备,在画板或者画纸上准备好贴画的背景,可以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图案来搭配海蛎壳贴画。

5. 贴画,将上好色的海蛎壳用胶水粘贴在画板或者画纸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排列和搭配,创作出独特的贴画作品。

6. 完善细节,贴画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修饰和润色,使整个作品更加精致和美观。

彩色海蛎壳手工贴画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

通过这种手工艺制作,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欣赏到海蛎壳独特的色彩和纹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环保和可持续的手工艺制作方式,将废弃的海蛎壳变废为宝,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进行不同形式的指导和辅导。

对于小学生,可以简化制作步骤,引导他们通过简单的涂色和贴画来制作彩色海蛎壳手工艺品;对于中学生或者成人,可以加入一些创意元素和艺术技巧,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加独特和精致的作品。

小学“情系小贝壳,梦牵海之蓝”创新实践活动案例

小学“情系小贝壳,梦牵海之蓝”创新实践活动案例

小学“情系小贝壳,梦牵海之蓝”创新实践活动案例【活动摘要】对海边的孩子来讲,海滩是他们最乐意光顾的去处,一望无际的海面、金黄松软的沙滩、清新和煦的海风无不使他们流连忘返、意兴盎然,而在孩子们看来,沙滩上散落着的随处可见的小贝壳既为他们所熟悉,更让他们爱不释手。

一次社区实践课上,孩子们走进渔市被那里的另一番景象惊呆了:贝壳随地乱堆,地上淌着污水,臭味四溢,招来无数的苍蝇忽飞忽落。

为什么海边见到的可爱的贝壳,现在变成这番模样了呢?巨大的落差让孩子们的心变得沉甸甸的。

《情系小贝壳,梦牵海之蓝》主题创新实践活动,以“创新体验”及“快乐成长”为活动宗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尝试将体验教育凸显“海洋科普”特色,组织“我是小小采集员”、“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小义卖家”系列活动,吸引着学生走向社会,引领学生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活动创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为了人类共同的海洋的未来,我校实施海洋实践活动,以“创新体验”为活动宗旨,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科技素质为出发点,以充分、自主参与为手段,以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为宗旨的活动思路。

《情系小贝壳,梦牵海之蓝》作为学校海洋实践活动的一翼,其主题开发目的在于:1.指导孩子们广泛接触海洋贝类,开阔视野,拓展和丰富海洋贝类知识。

2.指导他们学会贝壳采集制作的方法,他们自己动手,培养手脑结合能力,挖掘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才干,发展个性特长。

3.启发他们认识海洋、海洋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其从小关心海洋生态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共同关心的话题,增强环保意识,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海洋和真实情感。

在活动的实施中注重挖掘主题活动的德育功能,较好地契合近年来“在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要求。

【活动过程】一、深入生活,实践体验——我是小小采集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紧密联系学生所在社区的资源。

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为贝壳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采集贝壳的实践中收获劳动体验,增加环保意识,学会互助合作。

海蛎壳幼儿手工制作教案

海蛎壳幼儿手工制作教案

海蛎壳幼儿手工制作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海洋世界——海蛎壳幼儿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 通过制作海蛎壳手工,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海蛎壳2. 色彩丰富的彩纸3. 胶水、剪刀、铅笔等制作工具4. 海洋生物的图片或图书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或图书,引起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2. 教师向幼儿介绍海蛎壳,并解释其来源和特点。

探究(15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已经制作好的海蛎壳手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师将海蛎壳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观察和感受海蛎壳的形状和质地。

3. 教师指导幼儿使用彩纸、胶水等材料,将海蛎壳进行装饰和制作,可以制作成海洋生物的形状,如鱼、海星、海龟等。

创作(2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决定制作什么样的海洋生物。

2. 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使用彩纸、胶水等材料进行制作。

3.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幼儿可以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制作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鼓励幼儿将制作好的海蛎壳手工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或其他班级参观幼儿制作的海蛎壳手工作品展览。

2. 组织海洋生物知识竞赛,让幼儿展示他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2. 评估幼儿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制作的海蛎壳手工作品,评估其创意和完成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在引入环节需要更加生动有趣地介绍海洋生物,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2. 需要确保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幼儿手工生蚝壳教案

幼儿手工生蚝壳教案

幼儿手工生蚝壳教案教案标题:幼儿手工生蚝壳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让幼儿了解生蚝壳的特点和用途。

3. 培养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 生蚝壳2. 彩色纸、颜料、画笔3. 胶水、剪刀4. 盘子或画板5. 图片或视频关于生蚝壳的介绍材料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幼儿观察生蚝壳的外观和特点,询问他们是否见过生蚝壳。

2. 展示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生蚝壳的来源和用途。

实践操作:1. 提供生蚝壳和彩色纸,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将其剪成小碎片。

2. 鼓励幼儿使用胶水将彩色纸碎片粘贴在生蚝壳上,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形状。

3. 提供颜料和画笔,让幼儿在生蚝壳上进行涂鸦或绘画,增加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意。

4.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展示。

总结:1.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制作过程,让他们描述自己的作品和使用的材料。

2. 提问幼儿生蚝壳手工的乐趣和收获,引导他们思考生蚝壳的多样用途。

3.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使用资源,并提倡回收再利用。

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或其他班级参观幼儿的生蚝壳手工作品展览,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2. 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海洋馆或自然博物馆,进一步了解生蚝壳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知识。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评估幼儿的作品是否展示了创造力和个性。

3. 对幼儿的回答和交流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生蚝壳的理解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或其他场合继续使用生蚝壳进行手工创作,并与同学分享。

2. 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了解不同类型的贝壳和它们的特点。

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剪刀、胶水和颜料时的安全。

2. 鼓励幼儿保持环境整洁,避免彩色纸碎片和其他材料的浪费。

希望以上的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教案撰写,请随时告知。

小小贝壳真奇妙活动设计

小小贝壳真奇妙活动设计

小小贝壳真奇妙——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计划及校本教材二、设计思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校本研究,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校承担的总课题。

依据学校的课题实验方案,我也确立了自己的子课题——《运用信息及手段开展校本研究,培养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

学期初,我们全班同学参观了海洋生物馆,海洋生物馆里的标本深深吸引住了孩子们,那一个个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贝壳更是让孩子们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贝壳,而且贝壳易于采集,海边随处可见,安全可靠,是制作工艺品的好材料,学生只要经过简单处理,就能让贝壳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我们确定了以小小贝壳真奇妙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贝壳的种类、特点以及应用,围绕“小贝壳大世界”开展探索性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收集有价值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一定方式展示出来。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制作贝壳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汇报展示方法,在锻炼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信心与勇气。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集体交流、资源共享,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点(1)运用信息手段搜集相关信息。

掌握多种汇报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2)在锻炼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收集有价值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一定方式展示出来。

六、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贝壳的资料,课堂进行交流。

2、采集贝壳,准备橡皮泥、胶、水彩等用具。

七、教学过程(一)分享贝壳,初步认识。

1、(课件)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对是海浪的声音,这个声音对于生活在海边的我们来说,一定再熟悉不过了。

当我们漫步在沙滩上,可以听到大海动听的歌声,可以享受到大海的轻抚,还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贝壳。

牡蛎壳上的美术世界——小学美术创新教学

牡蛎壳上的美术世界——小学美术创新教学
成 为可 以施展的美术创新教学方法 。

些长长的鱼类 的图画,而那种较为宽的牡蛎壳就 可以选择较 为宽 海边取景 。 感受海洋作 画魅力 的鱼类 了 ; 一些不平 整的牡蛎壳 内, 可 以做立体 的鱼类 图 , 或者 是 牡蛎是海洋的馈 赠 , 是海洋给我们 的又一学习的好机会 。 带领 顺应它 的形 状来画适合其特 点的鱼 类 。这些对 “ 牡蛎” 的“ 因形 制

小学生到实际的海边 去捡拾牡蛎 , 然后 亲 自制成牡蛎壳 , 并且在上 宜 ” 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特质 , 给牡蛎壳作 画增加更多 的美感。
面作画 , 恐怕是最好 的, 也是最生动 的美术学习过程。小学美术的
另外 , 牡蛎作 画不是只限于一个牡蛎画一条鱼 , 而是可以选 择 教学 目的中有一点 , 就是激发学生内心 的美感 , 学会对生活 中事物 自己安排构图。 如果是一个较大 的贝壳 , 还能够在 内部画一幅美 丽 的美 的欣赏 。 在海边作 画也许是对学生最好 的气氛的感染 , 让学生 的海洋景色 。 牡蛎作画的过程是先用铅笔勾勒出基本 的轮廓 , 然后
这些孩 子了解西店樟树 , 爱学校 , 爱这个第二家 乡 , 还能够借 此增 更好地利用“ 牡蛎形状特点” 进行作画。例如 , 从牡蛎的特点 , 我 们 长海洋知识 。这里得天独厚 的地理环境 , 让牡蛎作画成为可能 , 也 会发现许多的不同 , 有些牡蛎壳内是呈现扁长状 的, 比较适 合做 一

上 一边作 画一边快乐地聊天 , 美术作画对他们来说再也不是 “ 痛苦
与压力 ” , 而是一种美 的享受和表达 。
牡蛎壳作画是一个简单 的绘画过程 ,这个简单只是指的作画 的面积 比较小 ,学生能够施展 自己绘画技术和表达思想的空间并

美丽的贝壳美术活动教案反思

美丽的贝壳美术活动教案反思

美丽的贝壳美术活动教案反思教案标题:美丽的贝壳美术活动教案反思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描绘和描述不同种类的贝壳。

-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创作美丽的贝壳艺术作品。

-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艺术作品,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教学准备:- 贝壳样本和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颜料、画笔、彩色铅笔等)- 画布或纸张- 展示学生艺术作品的空间3. 教学步骤:a. 导入:通过展示贝壳样本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贝壳。

b. 激发创意:鼓励学生分享关于贝壳的创意和想法,如贝壳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

c. 绘画技巧讲解: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绘画技巧,如阴影、渐变和混合颜色等,并解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在画布或纸张上创作贝壳艺术作品。

d. 创作实践: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创作美丽的贝壳艺术作品。

e. 展示和分享: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让他们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f. 反思和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讨论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改进和发展自己的艺术技巧。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 评价学生对贝壳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评价学生创作的贝壳艺术作品,包括绘画技巧和创意表达等方面。

5.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艺术媒介,如雕塑、陶艺等,创作更多样化的贝壳艺术作品。

- 引导学生学习贝壳的分类和科学知识,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创作更具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通过以上教案反思,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他们的观察、创作和欣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生蚝创意造型教案反思中班

生蚝创意造型教案反思中班

生蚝创意造型教案反思中班标题:生蚝创意造型教案反思(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生蚝的外观特征和生活环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细致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生蚝的外观特征和生活环境。

2. 生蚝壳、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3. 幼儿画板和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生蚝的图片或视频素材,鼓励他们描述生蚝的外观特征和生活环境。

- 提问幼儿是否知道生蚝的外壳是什么颜色的,是否知道生蚝的壳可以用来做什么。

2. 制作生蚝壳(15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生蚝壳和彩色纸。

- 引导幼儿观察生蚝壳的形状和颜色,然后用剪刀将彩色纸剪成与生蚝壳相同形状的片段。

- 鼓励幼儿使用胶水将彩色纸粘贴在生蚝壳上,制作出一个生蚝壳的装饰品。

3. 创意造型(20分钟):- 鼓励幼儿观察生蚝壳的形状,并提供一些其他材料如羽毛、珠子、纸张等。

- 引导幼儿使用这些材料,结合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有趣的生蚝创意造型。

- 鼓励幼儿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创意造型,让其他幼儿猜测他们的创作灵感来源。

4. 总结与评价(5分钟):- 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帮助他们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幼儿表达他们对这个活动的喜爱和收获,同时提供一些建议以改进教学方式。

教案反思:这个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制作生蚝壳和创意造型,帮助幼儿了解生蚝的外观特征和生活环境,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和细致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幼儿对生蚝的外观特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生蚝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制作生蚝壳的活动让幼儿感到新奇和有趣,他们积极参与并展示了自己的创作。

在创意造型环节,幼儿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有趣的生蚝形状,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幼儿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剪纸和粘贴的过程中。

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课下搜集 研 究 性 学 交流会 各种资料、 习 、 社 会 参观访问 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 搜集资料、 研 究 性 学 调查、实 习 、 劳 动 验、 技术、信 息技术 搜集材料、 研 究 性 学 调查访问、 习 、 社 会 动手实践 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 劳动技术 搜集材料、 研 究 性 学 观察 习、信息 技术 实验报 告
污 水 哪 去 了 挽 救 我 们 的 朋 友
通 过 查 资 料 , 研究性学习、 交 流 会 组织填写调 社会实践活 调查报 查报告。 告 动、信息技 术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活 动、信息技 术 交流会 整理制 作资料 卡
1 2 月 份
1 、了解海洋生物的名称 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 和数量。 2 、知道海洋生 物减少的原因。 3 、形成 关爱海洋及生物的意识。
学校首先制定出综合实践活 动的计划,在此基础上,为了更 好的贯彻、落实,年级组可以根 据本年级的实际统筹安排本年级 的具体活动主题,制定出年级综 合实践活动计划。
三年级 活动时间 9月份 活动主 题 我的小 贝壳 活动目标 了解贝壳的种 类、外姓及结 构特点,知道 贝壳可以制成 贝壳工艺品。 了解海水变成 淡水的过程及 其方法 了解海鲜的不 同吃法 活动形式 涉及领域 成果呈 现形式
10月 份
大 海 的 咆 哮
通过观察贝 雕工艺品, 激发创作的 欲望,自己 设计制作一 个贝雕工艺 品。 通过调查、 统计等方式 了解相关信 息
研究性学习、 劳动技术、 社会实践活 动、信息技 术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活 动、信息技 术
交流会 自制贝 壳工艺 品
交流会 整理制 作资料 卡
1 1 月 份
1 2 月 份
海洋诗 卷
六年级 活动 时间 活动 主题 活动目标 活动形式 涉及领域 成果呈 现形式

中班主题活动贝类

中班主题活动贝类

中班主题活动贝类近日,中班教师在为孩子们精心策划的主题活动中,选择了“贝类”作为主题。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手工制作、观察和讲解等多方面,让孩子们了解并学习贝类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次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吧。

1.制作贝类壳画第一项活动为制作贝类壳画。

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形状、颜色的贝壳,在卡纸上固定好形状后,孩子们就可以用指甲油或彩笔染色,进行创意绘画。

制作时,教师引导他们观察贝壳的外形、颜色、纹路等特点,并和他们讨论贝类的生长环境、习性等知识。

制作结束后,孩子们通过展示和交流,更好地了解了贝类的多样性和美丽。

2.贝壳探究第二项活动为贝壳探究。

教师让孩子们观察不同形状、大小的贝壳,并引导他们发现贝类间的差异性,分辨它们的名字和生长环境。

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贝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断提问,表达对贝类的好奇和探究。

3.有趣的贝类故事第三项活动是讲解有趣的贝类故事。

教师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猫头鹰和贝壳、蛇和贝壳、贝壳的演化历程等多个有趣的贝类故事,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画,让孩子们在听故事中学习贝类知识,丰富课堂内外的阅读经验。

4.团队协作贝类游戏最后一项活动是团队协作贝类游戏。

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大贝类模型,让他们分成小组一起拼装。

小组间通过配合工作、交流和讨论,完成拼装过程。

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与他人进行合作,并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性。

本次“贝类”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生命科学、颜色、形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他们不仅学会了观察、分析和发现物品中蕴含的信息,还增强了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留下了对贝类的美好印象,也对自己的涂画和团队拼合能力充满了自信和成就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制作贝壳情景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综合实践活动课《制作贝壳情景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制作贝壳情景画》活动设计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型:劳动技术作者:一、活动背景:对海边的孩子来讲,夏天的海滩是他们最乐意光顾的去处,一望无际的海面、金黄松软的沙滩、清新和煦的海风无不使他们流连忘返、意兴盎然,而在孩子们看来,沙滩上散落着的随处可见的小贝壳既为他们所熟悉,更让他们爱不释手。

一次社区实践课上,孩子们走进渔市被那里的另一番景象惊呆了:贝壳随地乱堆,地上淌着污水,臭味四溢,招来无数的苍蝇忽飞忽落。

为什么海边见到的可爱的贝壳,现在变成这番模样了呢?巨大的落差让孩子们的心变得沉甸甸的。

瑞吉欧教育提出的“接过孩子抛来的球”。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不就是在孩子们兴趣的传接中,在大自然、社会生活和他们自我体验的范围内寻找一个个有趣的主题吗?因此,我们依托海洋资源,开发实施《贝壳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利用贝壳小创意,拓展实践大舞台:在课程实施中注重挖掘主题活动的德育功能,较好地契合了近年来“在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要求。

包括:互助合作、劳动体验、关注环保、爱心公益、爱家乡、爱祖国等方面,涵盖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明行为等相关德育内容。

二、活动目标1. 围绕小贝壳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清晰地表述问题;2. 在搜集贝壳的过程中,观察贝壳的形状、色泽、花纹,提高审美情趣;3. 了解贝壳艺术品的制作方法与步骤,经历贝壳立体制作和贝壳画的制作过程;4. 在贝壳小制作过程中,概括贝壳形状,大胆想象,提高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贝雕立体制作的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但由立体制作过渡到平面设计,他们在作品的构思、造型、平面设计上,还需要老师的引领点拨。

四、主题架构:第一阶段收集整理贝壳(1 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贝壳并清洗、晾干,为日后贝壳小制作做好准备。

2.将贝壳分类摆放,便于日后制作时挑选贝壳。

3.通过上网、查阅、咨询家长等途径了解贝壳的名称、生活习性等,为贝壳建立小档案。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艺术》活动案例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艺术》活动案例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艺术》活动案例第一篇: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艺术》活动案例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艺术》活动案例一、课题背景: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作为旅游经济特色的贝壳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五彩斑斓的贝壳也随处可见,每次到海边游玩,同学们都会带回一些漂亮的贝壳。

贝壳、贝壳工艺品,一直是孩子所喜爱的,能欣赏到精美的贝壳工艺品、了解贝壳工艺,并能设计制作简单的贝壳工艺品,这也是海滨生活的乐趣之一。

基于同学们对贝壳艺术的喜爱,我们班开展了以“贝壳艺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满足同学们的发展需求。

二、活动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贝壳工艺品是山东沿海城市旅游经济的特色之一,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2、让学生知道贝壳和贝壳工艺品的有关知识。

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简单的贝壳工艺品。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贝壳工艺品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访问、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搜集贝壳工艺品,了解贝壳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2、搜集各种贝壳,进行贝壳加工创作,主要表现形式有贝塑、贝壳粘贴画、贝壳饰品制作,感受到贝壳利用蕴含的潜藏空间。

3、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贝壳艺术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质量观。

3、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要认真去观察、去发现美,并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体验美。

4、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磨砺他们执着探究的意志,丰富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的情感。

三、活动过程:本课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走近贝壳艺术----资料搜索全攻略。

第二阶段:创作贝壳艺术——手工作坊乐趣多。

第三阶段:推广贝壳艺术——作品展示体现美。

)第一阶段:走近贝壳艺术----资料搜索全攻略这一阶段是以研究性学习方式来进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课题研究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料搜集,了解有关贝壳和贝壳工艺品各方面知识,激发学生对贝壳艺术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贝雕艺术之——贝壳情景画》

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贝雕艺术之——贝壳情景画》

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贝雕艺术之——贝壳情景画》一、课型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属于综合实践劳技领域的一节技法指导课。

是学校校本课程《走进海洋世界,体验成长之旅——贝雕艺术》中的内容,适宜于四年级学生,他们经历了二年级的添添画画、三年级的立体制作,已初步掌握了贝壳制作的基本方法。

他们处于向五年级平面设计的过渡期,因此安排此次课堂指导,让他们通过简单的制作,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因是初次接触,所以课时内容只安排设计一个小的情景即可,目的在于掌握方法,为以后的设计做准备。

二、活动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小组成员合作,根据创作步骤,参与贝雕作品创作的过程,增强实践体验;2.学生在主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和欣赏评议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在欣赏贝雕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审美、实用价值,激发动手创作的乐趣;2.学生通过制作贝雕作品,增强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三)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贝雕作品,分析贝壳形状与作品造型的几种关系;2.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教师的示范引领,总结归纳贝情景画创作的基本流程。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的设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贝雕作品和参与作品创作,增强变废为宝和亲自动手制作的浓厚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

)三、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贝雕立体制作的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但由立体制作过渡到平面设计,他们在作品的构思、造型、平面设计上,还需要老师的引领点拨。

四、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贝壳、贝雕作品、热溶胶枪。

五、教学重难点贝雕作品造型是本课指导的重点。

解决思路:1.通过欣赏实物作品,直观体验造型的逼真;2.通过对作品的进一步观察思考,分析贝壳形状与作品造型的关系;3.通过教师现场示范指导,学生观察完整的选题、选材、制作和粘贴的过程。

综合实践贝壳画教学设计(3篇)

综合实践贝壳画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贝壳画是一种以贝壳为材料,通过粘贴、绘画等手法创作出的艺术品。

这种手工艺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本课程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贝壳画的制作方法,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贝壳画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 熟悉贝壳画的制作材料、工具和步骤。

2. 技能目标:- 学会挑选和清洗贝壳。

- 掌握贝壳画的粘贴和绘画技巧。

- 能够独立完成一件贝壳画作品。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审美基础。

四、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 贝壳:各种颜色、形状的贝壳。

- 胶水:强力胶、乳胶等。

- 水彩笔、油画棒、颜料等绘画工具。

- 纸板或画布作为底板。

2. 场地准备:- 教室或美术教室,需保证通风良好。

- 桌面铺上报纸或塑料布,防止污染。

3. 教师准备:- 准备好教学演示视频或图片。

- 编写教学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故事导入:讲述关于贝壳的传说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精美的贝壳画作品,让学生欣赏。

(二)讲授新课1. 贝壳画简介:介绍贝壳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2. 材料准备:讲解贝壳的选择、清洗和消毒方法。

3. 工具使用:介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践操作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如挑选贝壳、粘贴贝壳、绘画等。

2. 指导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四)总结评价1. 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 反思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情况。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贝壳巧制作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贝壳巧制作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贝壳巧制作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贝壳巧制作 作为⼀位兢兢业业的⼈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贝壳巧制作,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师们: ⼤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巧制作”主题活动设计 ⼀、活动背景: 1、实践资源丰富:我校位于渤海岸边,贝壳资源丰富。

2、部分家长、学⽣具备简单制作经验:出海的渔民们经常把好看的贝类产品壳精⼼处理后制成⼼爱的⼩⼯艺品,⼀些⼼灵⼿巧的同学也模仿制作出简单贝壳作品。

3、20xx年我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校,开展了以“⾛进贝壳世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先后进⾏了“渤海湾贝壳种类调查与收集”、 “古贝壳堤的认识与保护”等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参观激发兴趣、拓展⽣成了⼩学六年级“⼩⼩贝壳巧制作”活动主题。

⼆、活动⽬标(以贝壳简单制作为主题⽬标设计,不是让学⽣做⼯艺品) 1、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简单制作过程,调查、预设、和⾃我调整能⼒得到提⾼。

2、掌握简单制作的过程、⽅法,制作出⾃⼰满意的作品。

3、 (1)不怕挫折,坚持完成作品,合作改进作品,质量不断提⾼; (2)认识到⽣活中处处存在美,体验到制作成功的快乐,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环保的意识。

设计意图:三维⽬标具体、明确,便于指导学⽣操作和活动评价。

三维⽬标之间融合交错,不宜单独区分,因此没有单维分列。

三、活动课时及重点、难点问题 运⽤弹性课时组织活动,共16课时。

(1)第⼀阶段:⼀⾄四课时连续进⾏,初步确定作品名称、预设制作⽅法、⽅案。

(2)第⼆阶段(教学难点):五⾄⼋课时连续进⾏,确定作品名称、选择⽅法、制订初步⽅案。

(3)第三阶段(教学重点):九⾄⼗课时,确定制作⽅法、完善⽅案。

(4)第四阶段:6课时,尝试制作、成果交流、精巧制作阶段。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艺术》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艺术》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艺术》教学案例一、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随之产生的废旧物品也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有很多,而每一种废旧物品又可以有多种回收利用的方法。

因此,我们确立了“环保DIY”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们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本课题是作为一项系列活动来进行的,"贝壳艺术"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

开展活动前,我先设计了一份社会实践调查表,引导学生广泛进行社会调查,了解身边的环境保护现状、环境保护知识,以提高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随后,我们一起广泛搜集身边的废旧物品,根据不同物品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大胆的创意设计,并在活动中把学生们的创意设计一项项变成现实。

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包装盒的妙用”、“瓶瓶罐罐奏鸣曲”、“小布头、大用处”、“巧用旧毛衣”、“贝壳艺术”等环保DIY活动,即利用各种物品的包装盒、塑料瓶、玻璃瓶、吸管、小布头、旧毛衣、毛线头、各种贝壳等物品来进行环保DIY,学生们设计并制作了大量环保DIY作品,其中许多作品极富创意。

二、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前一阶段的活动,明确本课的活动目的)师:又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了,根据同学们的兴趣,我们确定了“贝壳艺术”(手指本课课题)作为本学期的第三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第一阶段:同学们自由分组,为小组命名,并制定了各小组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各小组根据活动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按照计划,今天我们进行第三阶段的内容:尝试设计制作简单的贝壳工艺品。

首先,请信息小组的同学们为我们介绍一下各小组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二)课前活动交流(设计意图:交流活动收获,开拓学生思路,引领学生交流)信息小队:介绍各小组课前查找到的资料。

(实地考察收获、各种贝壳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各种贝壳以及贝壳工艺品)师:感谢你们的介绍!(展示综合实践调查表)在“综合实践活动调查表”中,同学们提出了不少的疑问,相信听了信息小队的介绍后,大部分的同学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当然,也有部分同学仍有疑问,相信课后通过多种途径的探究,你们一定会解决疑问,对贝壳以及贝壳工艺品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蛎壳美工”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一、课题的提出《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了科学而系统的规定,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根据这一课程目标,我们对美术课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把本土资源引入美术教育领域,设立了“拾海美术室”,开展了“蛎壳美工”主题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蛎壳美工”主题活动的提出,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我校具有开展“蛎壳美工”主题活动的资源优势西店享有“牡蛎之乡”的美称,拥有700年养殖史。

西店镇20个沿海村均有养殖牡蛎,年产达12800吨。

我校地处西店镇樟树村,该村有牡蛎养殖场,海滩上废弃的牡蛎壳随处可见。

牡蛎壳,几百年来一直被樟树村民当作废弃物,如今,在我们眼中,它们变成了极好的美工材料,为“蛎壳美工”主题活动提供了优厚的素材。

(二)“蛎壳美工”主题活动,是最适合我校的本土化美术活动我校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多数学生来自我国中西部省份的边远地区,户籍比例高的省份依次有陕西、贵州、四川、河南等。

他们的父母来西店打工,劳动繁重,收入有限,家境贫寒,无力为孩子购买高消费的美术工具、美术材料。

这一生源结构提示我们:就地取材的本土化美术活动,才是最适合我校的美术活动。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自2014年9月开始,进行了“蛎壳美工”主题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育实效。

二、实施的过程与主要措施(一)“蛎壳美工”主题活动内容的序列化根据“蛎壳美工”主题活动的总体构想,我们着手进行“蛎壳美工”主题活动内容的序列化工作。

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美术素养方面的共性和个性,设计了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主题系列活动。

“蛎壳美工”主题活动活动内容的序列化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

从蛎壳画和蛎壳造型两大领域着手,分别以基础绘画、图案画、变形图案画、蛎壳造型等为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这一活动序列的构建,充分考虑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进行逐项分解,编排成序列表。

每个学段的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过程,又是多层次的依序进行、逐步深化的教学过程。

(二)“蛎壳美工”主题活动的组织根据“蛎壳美工”课堂活动的计划要求,组织学生自己参与设计活动步骤,自己组织开展活动,使活动更开放、更自由。

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

因此,同一内容的活动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这种形式上的灵活性,给学生留下了创造的余地,在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1.海边取景,培养探索精神在带领小学生海边拾牡蛎的过程中,有助于让学生加深对海洋的了解。

同时达到有效运用自然资源,启发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因此,通过学生亲自拾捡牡蛎,制作牡蛎壳,再利用蛎壳进行作画或者制作艺术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艺术情操。

同时,海边作画也有助于渲染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海洋的包围下,描绘海洋生物,感受海洋之美。

我校的学生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较差。

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制作牡蛎美工作品的兴趣,组织学生亲近自然,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学生的作画能力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低年级的同学开始在牡蛎壳上添加一些游动的小鸭,飘浮的水草,以及可爱的海星等,高年级的学生懂得挑选合适的牡蛎壳制作工艺品,比如“月夜之舞”、“七彩霓虹”等。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点燃创意,展示家乡之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学生艺术学习的重要途径。

对学生来而言,离他们最近的、感觉最为亲切的是本土资源,这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

因此,把蛎壳作为本土资源的媒材,由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为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开展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搭建有效平台。

通过蛎壳美工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牡蛎与西店的历史沿革,牡蛎与西店海洋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下图是学生们清洗和晾晒牡蛎壳的情景。

通过拾取、清洗和晾晒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将这种热爱融入到绘画和工艺制作之中,获得更有深意的画作和艺术品。

因此,蛎壳美工能充分运用宁海的地区优势,实现家乡意义的表达。

蛎壳美工是集绘画、装饰、蛎壳粘贴为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艺术。

因此,蛎壳美工的第一步,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牡蛎壳的特征。

蛎壳绘画是在牡蛎壳的内面,蛎壳造型是根据牡蛎壳的表面。

在学生初步了解蛎壳美工的特点后,我们便按照教学计划指导学生绘画和制作工艺品。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

低段学生以简单的基础绘画为主,中段学生以变形图案为主,高段学生以手工造型为主。

通过一段时间的指导之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制作技巧。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会提醒学生,想象作品的意义何在,所表达的情感所在。

在一次制作蛎壳造型课上,我们给学生布置了“我爱家乡”的题目,让学生发挥创意展现家乡之美。

低年级的学生制作了鱼,中年级的学生便创作了“海底世界”、高年级学生制作的“猫头鹰”(如图1所示)等作品。

3.发掘潜能,展开大胆创作牡蛎品种繁多,大小不一。

因此,教育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了解牡蛎的特征,从而合理运用其形状特征进行设计。

比方说,蛎壳的外观特征,有的是扁长形,这一类的形状,适合绘制细长形的鱼类,比如带鱼,海鳗等。

那些宽一点的蛎壳便可以绘制扁鲳鱼,小丑鱼一类的作品;而一些表面不太平整的蛎壳,可以绘制立体图。

而在制作蛎壳工艺品时,也需要依据其形态选择,扇面较大的可以作为鸟类张开的翅膀或尾巴;形状独特的可以作为少女的裙子;圆润的可以制作蝴蝶(如图2所示),总之,充分发挥其形状特色,制作出形态各异的艺术品。

蛎壳艺术品也不仅限于小动物,还可以是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比如杯具,茶具,花朵等,创造方式也不仅仅限于组装,也可以采取涂色等方式丰富作品色彩。

4.小组合作,丰富创新含义蛎壳美工中往往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为促进他们的合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包括:低年级组的“美丽的马蹄莲”,中段年级组的“海洋世界”。

和高年级组的“天鹅湖”(如图3所示)。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会彼此商量,有效地提升了他们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有助于学生发现和学习同学的优点。

还会促成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积极者的带领,有效提升同学们绘画的热情,进而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取得良好的绘画效果。

5、寓教于乐,提升美术素养美术课程是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扩充知识和锻炼能力的一项课程。

“蛎壳美工”主题活动从蛎壳的捡拾、清洗晾晒到对蛎壳的绘画和造型,各个环节都由学生亲身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中,使学生受到不断的启发和熏陶,由此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寓教于乐当中,将审美实践与鉴赏评述以及动手和动脑的能力都融合到了一起,同时也将美术的能力融合到了文化的渲染与艺术的审美当中,提升学生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学习作用,使美术成为了学生的习惯。

“蛎壳美工”主题活动深化的是修养,塑造的是品质,培养的是素养,是技术与艺术的重合。

蛎壳美工是借助天然的蛎壳进行手工造型及绘画的一种艺术方式。

蛎壳绘画是在牡蛎壳的内面,蛎壳造型是根据牡蛎壳的表面。

单个蛎壳是依据其表面象形而进行造型(如图4所示),而更深入的蛎壳造型是多个蛎壳粘贴和采用纸浆塑型(如图5所示):综上所述,牡蛎工艺作为一种全新的绘画和手工结合的工艺品,教师在引导学生绘画的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绘画和工艺的基础之外,还应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提炼教学方案,从而令牡蛎画的形式更加多样,达到提升学生绘画兴趣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初步的成效与分析一年来,通过“‘蛎壳美工’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经过全体美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分析如下:(一)“蛎壳美工”主题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玩中学”活动环境,让学生乐享创意氛围。

在“蛎壳美工”主题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觉收集绘画、造型资料,科学合理的运用蛎壳资源,形成了自主收集、主动发现、主动创造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张扬了个性,优化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审美能力。

为学生终身美育奠定了基础。

“蛎壳美工”主题活动重新刷新了家长和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同时对其他学科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桥梁作用。

(二)“蛎壳美工”主题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可视性美工材料,让学生尽享了成功创作的快乐。

我们在研究中积累,在积累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在创编教材上我们不断征集、反思、讨论,再通过学生的评比和展示,选择优秀作品入选在《“蛎壳美工”的作品集》中,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素材。

《“蛎壳美工”的作品集》收录了我校学生一年来所创作的部分“蛎壳美工”作品,即是我校办学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一些掠影,又是一次阶段性的小结,同时也是一个展望。

幅幅作品既是学生内涵的尽情释放,也是学生心智的尽情展示。

(三)“蛎壳美工”主题活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志趣。

在“蛎壳美工”主题活动中,学生用巧手和彩笔在特有的蛎壳这一载体上尽情地涂抹、塑型,放飞灵性,张扬个性。

老师给予了学生自由的空间,还原了学生志趣本真。

我们说孩子天生具有创造力,可遗憾的是:许多学生创新能力正在逐渐消失。

那么创造力能否重新回到这些孩子的身上?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要重新得到创造力,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回自己,“蛎壳美工”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孩子“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媒料进行创作,鼓励他们把各种“元素”结合起来,作进一步的感受、探索和创造,帮助他们发现视觉和触觉经验,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平面,认识造型艺术的博大精深,让孩子的创作力在无拘无束的境界中得以真正回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