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粤教版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及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及练习[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掌握“书”“过”“步”“矫”“因”“以”等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文中描绘自然景色的语句。
2、能力目标: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本文“文中有画”的特点。
3、情感目标:领会文中作者对友人的那种深厚感情。
学习本课除对字词掌握以外,要拿出相当精力揣摩语言及其写景的方法,争取仿写一段文字,但要注意动静结合这一特点。
[背景知识互动]一、写作背景这篇散文是王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裴秀才迪,即裴迪,他是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早年曾与王维隐居终南山,互相唱和。
后王维得辋川别墅,裴迪成为座上常客,“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
宾主咏辋川二十景,各成绝句二十首,这就是著名的《辋川集》。
秀才,随及唐初的取士科目名,后用对文人学士的敬称。
二、作家作品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
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
后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
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
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
乱平,降为太子中允。
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辋川集》20首、《过香积寺》等。
王维的诗和散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历代传诵不衰。
解题这是一封约友人同游的短信,描绘了王维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拟写了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简约,文笔淡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识记要点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精通书画音乐,曾为大乐丞、右拾遗,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苏东坡曾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024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篇
2024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1(约3316字)教学目标:1、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把握“深趣”。
3、品味__“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一、译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走到那清澈流水旁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不是你性情高远的话,难道我能用游山玩水来邀请你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山中人王维说。
二、当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
过:越过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C、村墟夜舂,复与疏相间。
间:疏远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矫:矫健2、“故山殊可过”中“过”义与下列哪项相同?()A、是谁之过与?B、过故人庄C、农夫、渔夫过而陋之D、一日,大母过余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经过B、复与疏钟相间夹杂C、步仄径狭窄D、多思曩昔从前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C、(1)步仄径,临清流也(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1)因驮黄檗人往(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山僧饭讫而去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山僧饭讫而去吾尝终日而思矣B复与疏钟相间物与我皆无尽也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D因驮黄檗人往因人成事8、__重在写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实写冬日景致的一项是()①景气和畅②清月映郭③露湿青皋④村墟夜舂⑤吠声如豹⑥白鸥矫翼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9、写景状物最忌单调平板,故作者常以“动”、“静”对比笔法,使文字更具情致,下列句子哪个属于这种类型()A、此时独坐,僮仆静默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C、北涉玄灞,清月映郭D、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 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你来我往话情意,书信散文得深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罗定邦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罗素【设计理念】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11”主体建构模式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选自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体裁是书信,其主要活动是“书信传情”。
本文篇幅短小,但富有诗情画意,是写景散文的蓝本。
2.文本简析:王维工诗善画,不但诗歌创作能“诗中有画”,在这篇文章中也饶有诗情画意,做到“文中有诗”“文中有画”。
学生比较熟悉王维的诗歌风格,但少见王维的散文。
加之这是一封书信体文章,有鲜明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作者的景物描写中渗透浓烈的情感,寄寓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趣”。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并能够适当拓展表达、审美等方面的视野。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字词理解虽然不难,但写景文字精炼,难以翻译成现代文,且文字句式整齐,与其它散句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所以还是强调多朗读,读懂句义,读出文字的音乐美。
同时,古代书信是学生学习较少的,再者,高考的作文里也出现了书信体,这也是一种导向。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因初中学科背景,对于文言文的写景散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审美基础。
但作为理科班的学生,其基础和文言文迁移能力还是有限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品味本文的写景语言,感受此文意境的“深趣”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活动,基于文本,感受文人之间的志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回信传情,以诗解文。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写景角度,品味写景语言。
难点:回信传情,以诗解文。
【教学方法】1教法:(教法依据)诵读法:是一种欣赏教学法,优美的文言散文需要阅读。
高中语文第3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3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一、读准字音猥.(wěi)青皋.(ɡāo)夜舂.(chōnɡ)朝雊.(ɡòu) 辋.水(wǎnɡ) 黄蘗.(bò)鯈.(tiáo) 麦陇.(lǒnɡ) 曩.昔(nǎnɡ)灞.(bà) 憩.(qì) 沦涟.(lián)二、辨识通假无忽(“无”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矫⎩⎪⎨⎪⎧白鸥矫.翼(动词,举)矫.枉过正(动词,纠正)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形容词,强有力的样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动词,假托)(2)是⎩⎪⎨⎪⎧然是.中有深趣矣(代词,这)莫衷一是.(形容词,正确的)唯利是.图(表示确指,把宾语提在谓语之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动词,表判断)(3)过⎩⎪⎨⎪⎧故山殊可过.(动词,过访,浏览)过.街老鼠(动词,走过,经过)过.犹不及(动词,超过)过.故人庄(动词,拜访)将功补过.(名词,过失,错误)(4)发⎩⎪⎨⎪⎧草木蔓发.(动词,生长)百发.百中(动词,把箭射出去)六军不发.无奈何(动词,出发,派遣)此病后三期当发.(动词,发作)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动词,打开粮仓救济)(5)与⎩⎪⎨⎪⎧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介词,跟,和)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跟,和)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 (6)比⎩⎪⎨⎪⎧比.涉玄灞(副词,近来)比.去,以手阖门(介词,等到) (7)因⎩⎪⎨⎪⎧因.驮黄蘗人往(介词,借,趁)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介词,依靠)更延英俊,因.力授爵(介词,根据)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介词,顺着)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动词,覆压,继承)愿见相君,无因.(名词,机会)四、词类活用(1)夜.登华子冈(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与山僧饭.讫而去(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五、古今异义(1)景气..和畅 古义:气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①读懂文句,理解文意。
②培养诵读能力,赏析景物描写。
③品味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过程和方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
鉴赏语言淡雅优美,富有情韵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文中作者对友人的那种深厚感情,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从中理解王维文章“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情况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了一封古代的书信,就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检查一下大家对课文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1、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过:过错B.足下方温经方:正C.猥不敢相烦猥:鄙,谦称D.与山僧饭讫而去饭:吃饭,名作动答案:A(过:过访,游览)2、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线的词: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译文:如果不是你这样天性清新脱俗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天机:天性。
古今词义不同,与“天机不可泄漏”不同)注:视学生翻译情况必要时讲解翻译的原则二、整体感知课文: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注意:此环节应该根据学生各自的感悟灵活引导)附上学生可能读懂的内容:1、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描绘终南山的景色,邀请他的好友裴迪到山中跟他一起游玩。
2、各段的主要内容:第一段:作者独往山中¬第二段:冬夜赏景,想念朋友第三段:盼望来年与朋友赏春景3、句式是骈散结合。
写景多用四言句;抒情议论,多用散句。
三、品读课文,赏析美景,理解王维“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1、学生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些语句?请你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说出喜欢的理由,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完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2 粤教版新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篇幅短小,字词句疑难相对较少。
根据本文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可着重从其写景特点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入手进行分析鉴赏,既可给学生以新鲜之感,又可培养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和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
.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艺术手法,体会文中“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感悟文中“然是中有深趣矣”;理解作者内心禅意三、教学策略设计从课题入手,通过诵读,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整体把握文意.再从裴迪为切入口:如果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以此牵出文中的“景”、“情"、“理”来探究。
最后通过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上课前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欣赏这几幅画。
(屏显画面及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出自谁之手吗?(王维)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王维诗作曾这样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看看这篇书信体的散文的艺术风格又是怎样的.“山中”是什么山?裴迪是什么人?王维为什么要给裴迪写信?请同学们看注释。
(二)通过诵读,整体感知、齐读课文。
(正音)、听录音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写景中体现的作者内心的情感. 、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个别弄不懂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如不能再问老师。
(三)讨论探究、提问:假如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王维此信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⑴、学生可能绝大多数说应邀,两个理由:山中的美景、朋友的深情。
(教师点拨,两人的情谊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深厚情意的基础是什么?当然在于两人有相投的志趣,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领悟.文中裴迪“天机清妙”可找到显证。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古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2. 通过朗读,理解古文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表达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正确、流利、自然地运用古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 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的掌握2. 读懂和理解作者的语言情感三、教学步骤:1.导入讲解文章背景:明朝时期,裴漱钤,字思齐,正德十二年(1517年)生于浙江海宁。
他由儒家写起,后思想逐渐转向佛道,被人称为“裴居士”。
他自称:“我本无名,才疏学浅,自称居士,以谏世而资娱心。
”裴漱钤精通佛、道、儒之学,文学造诣极高,而其面容清秀,为人谦虚,广有人气。
2. 阅读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特点。
老师对重点段落进行点拨,并班级共同朗读。
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以保证读音准确和整齐。
3.讲解老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注重细节和语言技巧,力争让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4.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下问题:a.你是裴秀才,你会怎么回信?b.你觉得山中的人生观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c.你认为高山、深林给人带来了什么启示?5.写作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就类似“现代人应该如何写信”,或“青年人应该如何看待人生”这类话题,写一篇400字的文章。
四、教学考核1.听懂和理解文章,并正确读出古文2.讲解文章结构、语言技巧和作者的情感3.积极参与和纠正错误4.独立思考和创作五、教学评价1.整节课富有活力和激情,学生们表现积极。
2.老师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使学生们理解了文章内容和语言背景,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教学目标】1。
品味文中写景的诗情画意特征。
2。
鉴赏文中语言淡雅优美,有情韵的特点。
3。
指导学生背诵与理解文中的情意。
【教学设想】运用多媒体教学。
设置王维之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引出本文的”书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在银屏中打开王维的诗:< <鸟鸣涧>>和<<鹿柴>>。
然后让学生总结王维的诗歌创作的风格。
接着引入本文所描写的画面。
并在屏幕上呈现出”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境界。
【教学过程】一。
由王维之诗而引入其书播放课件1。
王维之诗<<鸟鸣涧>>和<<鹿柴>>的配乐配画录像。
然后关闭录像,又让学生背诵这两首诗。
1。
要求学生思考:苏轼是如何评价王维的诗歌?然后让学生介绍王维及其作品。
2。
让学生听本文的配乐录音。
然又让学生朗读。
二。
整体感知1。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及印发的参考资料,阅读全文。
2。
要求学生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写景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写景所体现作者的情感。
三。
讨论研究,归纳写景的特征,及语言特点。
1。
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提示: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一种文体,或叙事,或表情,或写景。
这些都与对方有密切的联系。
然而作者在这封信中有大部分内容是写景的,为什么整篇书信是以写景为止呢?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琢磨,然后,再提示,最后,由教师归纳。
2。
作为一篇书信,作者为什么把主要内容放在写景上?提示:作者写景是为了让”山中”美景与美好的生活,借助这封信传给自己朋友,并且想让朋友也来共享”情怀”。
在此同时,也有对朋友劝说和邀请之意。
作者还通过写景来表现一种闲适山水之情,及追求一种田园的生活。
所有这些都表现作者借景抒情或借景传情的特点。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他们归纳出要点,然后,再集中起来,最后再由教师归纳出写景方法。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赏析文章语言的诗意美2,赏析文章描写景物的画面美3,赏析文章中折射出的思想美,朋友之间浓浓的深情教学重点:文章描写景物的画面美教学难点:从景物入手,品味意境,感悟意蕴,领略书信中浓浓的友情美教学方法:听、读、说、写,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板块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用时:一课时(或1.5课时)教学步骤:导入:解释题目,简介作者,问题式导入课堂流程:板块教学,课堂高潮:品说(画)环节第一步:美美的听,听两遍第一遍,听准字音,再一次熟悉课文,个别学生演板,标注读音,齐读生僻字词音第二遍,找出本文景物描写集中的语句(思考: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留置悬念)第二步:美美的读,读三轮第一轮齐读,读准节奏(句读)以第一段为例,简单划分相关语句的节奏,齐读第二轮自由读,读出感情,(重点读景物描写集中的语句,进一步想想意境折射出怎样的意蕴?意蕴指的是作者通过塑造一种艺术境界带给读者的思想情感体验。
)第三轮范读,读出美来(配乐).指定朗诵优秀的学生范读第三步:美美的品(美美的画)合作讨论:景物描写的美或者说特色,个别特长生情景再现: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相关内容第四步:美美的说,说出该书信景物描写的特色,分析的结果呈现第一段描写是蓝田的冬夜图,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
第二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了一幅春色图,把春日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大篇幅的写景?1、吸引朋友来看。
2、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体现深挚友情。
3、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五步:美美的写,(随便挑选冬景或者春景描写中的四个景物词语,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最好不少于100字) 回忆:1.插入式2.解释式3.仿写式4.情景设置式(语境式),即放入具体语境中加以想象和联想,写成一段话。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山中与裴秀才迪》说课稿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山中与裴秀才迪》说课稿一、散文选读简介•散文选读名称:《山中与裴秀才迪》•作者: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选自:《唐散文选》•时间背景:唐代•文体特点:叙事性强,描写细致入微,情感真挚二、散文选读的背景与意义1. 唐代文学的重要性•唐代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文学达到了巅峰。
•强调儒家思想,重视规范的文章写作技巧。
•带有纪实性和情感抒发的作品得到了广泛推崇。
2. 文学兼具教育与审美价值•《山中与裴秀才迪》是一篇唐代散文,具有教育和审美的双重价值。
•通过故事情节,反映出人生的困境与难题,启发读者思考。
三、散文选读的内容1. 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山中的一个小村庄。
•裴秀才迪是一个贫穷的书生,一直渴望考中进士。
•在山中,裴秀才迪遇到了一位山民,两人的思想产生了冲突。
•迪发现山中生活虽然清贫,但人们却过得快乐。
•最终,迪放弃了功名利禄,选择了简单幸福的山中生活。
2. 人物形象描写•裴秀才迪:聪明才智,为了功名利禄而拼搏。
•山民:朴实善良,追求简单的幸福生活。
3. 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迪一开始追求功名利禄,但在山中的体验中逐渐认识到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散文通过对裴秀才迪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简单幸福的人生态度。
四、散文选读的教育价值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美妙的语言描写和情感表达,散文唤起了读者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散文中裴秀才迪的经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普遍心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以及追求内心平静与简单幸福的追求。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散文选读中存在着裴秀才迪与山民的思想冲突,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去思考这种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并对其进行思辨分析。
五、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与过程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散文的特点与背景。
•理解《山中与裴秀才迪》的故事情节与思想内涵。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 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5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组赖志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②鉴赏文章中的人情美,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探究的方法,鉴赏文中所描绘的美景,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的写景特点,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对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
2分析文中写景的句子,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分析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文人自古就有隐居山林,躬耕田亩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天地的玄妙,他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邀来志同道合的好友谈天论地,诗酒唱和,自在快活。
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素有诗佛之称的王维晚年在风景秀丽的蓝天山购买了一处别墅——辋川别业,对于这个地方我们并不陌生,通过曾经学过的诗《积雨辋川庄作》我们知道那里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自然美景,也可以想象王维在那里过着“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日子,远离了喧嚣,淡忘了尘世,与好友裴迪等“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那么裴迪是谁?辋川又有哪些别样的美景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辋川,学习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用王维的诗句导入,增强讲课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回顾学过诗句,加强学生对王维诗歌风格的印象)二、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结合注释独立地疏通课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巡视)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注意读出音韵美和节奏感。
②注意情感的把握,融入情境。
3再次齐读课文三、交流探讨通过朗读,我们了解到这是王维写给裴迪的一封书信,裴迪是谁?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明确:裴迪是王维志同道合的好友,常和王维吟赏风景,吟诗作对,这年的冬天,为了准备科举考试,裴迪在家中温习经书,王维独游辋川,颇感无聊,于是写信邀请裴迪同游故山。
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课题: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授课人: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重点词语并理解用法感受作者笔下冬景的淡远和春景的宁静2、过程与方法阅读法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合作交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追求宁静生活、淡泊名利的品格教学重点识记重点词语并理解用法感受作者笔下冬景的淡远和春景的宁静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追求宁静生活、淡泊名利的品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曾经学过王维的《山居秋暝》,请大家齐声背诵这首诗,我们这节课就从朗朗的读书声开始。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同学们背诵得很好,你还记得这首诗描绘的景致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请同学回答:景:宁静;情:淡泊。
看来温故知新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法。
唐朝的诗歌分很多流派,其中一个就是山水流派,代表人物是王孟,他们写下大量山水诗,寄托自己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山居秋暝》就是其中的代表。
因此,老师对以上知识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王维清丽绘画卷(板书)。
王维的诗宁静淡泊,那么王维的文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给朋友裴迪写的一封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板书)二、整体感悟(一)通读课文1、请三位同学朗读,一人一段,读的时侯,请其他同学把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齐读,读的时候看看哪些句子不好翻译。
3、教师范读,老师读的时候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有没有读错的地方,断句是否准确。
(二)翻译课文1、解决完读音上的问题,在欣赏本文之前,我们还得先做一个工作: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将你的问题写到黑板上2、请同学到黑板上答疑3、老师点评4、补充学生未提出的难点问题。
老师觉得还有两句话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提出来,看大家能否帮老师答疑?比涉玄灞,清月映郭步仄径,临清流也小结:动词+表地点的名词,中间必定省略了介词。
是状语后置句。
翻译成在曲折的小路漫步,在清澈的河流边伫立。
粤教版-语文-高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唐宋散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粤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唐宋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粤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2.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教学方法:1.初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
2.与同是写景记游的《赤壁赋》作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两文在内容与记游方式方面的不同。
《赤壁赋》写二三文人雅士的月夜之游;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诗人独自新赏寒山月夜的美景及“当待春中”一段悬想春景。
《赤壁赋》是一次夜游赤壁的记录,以时间为序;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信步游览所见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
3.反复诵读,然后分析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所写景物的特点。
一、重点、难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学习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本课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
此外,文句的翻译复述、评析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课文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的——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2.解题(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书】点明了体裁。
(2)王维(701—761),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粤教版选修二第三单元的第-篇课文,是王维的一篇散文。
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其散文也具备诗的语言,诗的特点。
本课是作者写给裴迪表达邀约同游的信,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
其中景物描写有特色,有情韵,语言优美。
“文中有诗,文中有画”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从近年的高考文言文选文来看,散文也成了考查的重点。
而高考考纲要求文言文“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诗歌鉴赏试题在考查能力的要求上以能力为主,这个能力又集中体现在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如诗歌的意象、意境、情境之间的关系。
根据高考考点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
3、情感目标:领会文中作者对友人的那种深厚感情。
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而本文的重点将放在品味“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这一块,难点在于感受文中营造的意境,以及鉴赏语言有情韵的特点。
所以本课的关键点在于让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结合句子赏析课文。
二、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诗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特点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已经处于高二下学期,这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能阅读中等难度的文言文,也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但语言组织能力还比较薄弱。
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三方面的对策,分别是培养主讲人翻译巩固文言基础成果展示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情境设置激活想象与创造。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师翻译字词巩固基础2、创设情境: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3、小组合作法,突破重难点四、教学环节与活动(一)教学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2、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整合信息;3、教师从作业批改中收集易错点;4、课前培训讲师(针对文章字词及翻译):增强学生的语文体验(二)课堂活动:由易到难,层层深入1.诗歌导入,引出本文学习目标:图片引出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让学生背诵,并回忆王维作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引出其文章“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学习。
高中语文第3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
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读准字音猥.(wěi) 青皋.(ɡāo) 夜舂.(chōnɡ) 朝雊.(ɡòu) 辋.水(wǎnɡ) 黄蘗.(bò) 鯈.(tiáo) 麦陇.(lǒnɡ) 曩.昔(nǎnɡ) 灞.(bà) 憩.(qì) 沦涟.(lián) 二、辨识通假无忽(“无”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矫⎩⎪⎨⎪⎧白鸥矫.翼(动词,举)矫.枉过正(动词,纠正)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形容词,强有力的样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动词,假托) (2)是⎩⎪⎨⎪⎧然是.中有深趣矣(代词,这)莫衷一是.(形容词,正确的)唯利是.图(表示确指,把宾语提在谓语之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动词,表判断)(3)过⎩⎪⎨⎪⎧故山殊可过.(动词,过访,浏览)过.街老鼠(动词,走过,经过)过.犹不及(动词,超过)过.故人庄(动词,拜访)将功补过.(名词,过失,错误) (4)发⎩⎪⎨⎪⎧草木蔓发.(动词,生长)百发.百中(动词,把箭射出去)六军不发.无奈何(动词,出发,派遣)此病后三期当发.(动词,发作)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动词,打开粮仓救济) (5)与⎩⎪⎨⎪⎧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介词,跟,和)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跟,和)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 (6)比⎩⎪⎨⎪⎧比.涉玄灞(副词,近来)比.去,以手阖门(介词,等到) (7)因⎩⎪⎨⎪⎧因.驮黄蘗人往(介词,借,趁)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介词,依靠)更延英俊,因.力授爵(介词,根据)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介词,顺着)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动词,覆压,继承)愿见相君,无因.(名词,机会)四、词类活用(1)夜.登华子冈(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与山僧饭.讫而去(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五、古今异义(1)景气..和畅 古义:气候。
今义:①指经济繁荣现象;②兴旺,繁荣。
第三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3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淡雅优美,富有情韵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
4、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领会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作者视窗辋川如画入诗来一位面容略带困倦与憔悴,但仍然神态安闲、步履从容的老者;一位气宇轩昂、禅意盎然,两眼放射着澄澹中含有精锐、明秀中透出灵慧光芒的老者;正在向我们走来……他,就是全面代表盛唐时期各种诗体创作成就的唐代大诗人王维;他,就是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视域使其山水田园诗在唐代和我国诗坛享有崇高地位的“自然之子”王维;他,就是一心向于释、一生隐于官,被杜甫称许为“高人”、被后世颂扬为“诗佛”的王维。
唐的诗,三分天下,一分为李白,一分为杜甫,一分为王维。
李白为仙,杜甫为圣,摩诘为佛。
太白,飘逸洒脱,一个“仙”字形神兼备地形容了他;杜甫,深沉凝重,一个“圣”字道尽了。
而王维,却用另一种方式让人们记住了他——摩诘,佛的名字,一如佛家的清静。
辋川如画入诗来。
王维既在山水画中放进了禅宗的虚静的心灵,使我们产生对现世的反省和检讨,从而萌生超脱的渴望;又在山水诗中注入了色空有无的悟禅境界与审美感受,使我们领略到生命的蓬勃与幻灭,因而启示了“道”这个宇宙的本体,也在诗和艺术的创造里跃动,终于指向历史与文化的奥义。
一、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工诗画音律,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其诗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其诗也明显带有参禅悟道的气息。
故后世称其为“诗佛”。
因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贬荆州长史,奸相李林甫当权,政治由此从较为清明转而日趋黑暗。
王维一方面对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渴望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唐宋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案粤教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2.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教学方法:
1.初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
2.与同是写景记游的《赤壁赋》作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两文在内容与记游方式方面的不同。
《赤壁赋》写二三文人雅士的月夜之游;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诗人独自新赏寒山月夜的美景及“当待春中”一段悬想春景。
《赤壁赋》是一次夜游赤壁的记录,以时间为序;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信步游览所见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
3.反复诵读,然后分析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所写景物的特点。
一、重点、难点
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学习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本课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
此外,文句的翻译复述、评析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的——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2.解题
(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书】点明了体裁。
(2)王维(701—761),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盛唐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
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作品有《王右丞集》。
(3)简介背景。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
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3、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
A、读准生字:
比涉玄灞(bà)辋(wǎng)水沦涟(lián)多思曩(nǎng)昔步仄(zè)径轻鲦(tiáo)出水因驮黄檗(niè)人往猥(wěi )舂(chōng)皋(ɡāo )
B、解释词语:过猥讫村墟舂仄曩昔矫
4、初步感知
(1)大家平时也有给朋友写信,那一般会写什么内容呢?——那本文是不是也写这样的内容?——那是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有一个词浓缩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文眼”,你认为是哪个词?
提示:A、“可过” B、“相烦” C、“深趣” D、“相邀”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文章内容,——先听录音机朗读,然后学生齐读并体会:文中写了哪些景色?又有何特点?)
5、重点分析
(1)文中用哪些段落来写景?那第一段写了什么呢?
明确:二、三段写景。
第一段写游山的缘由及独游的经过。
(体会第一段,重点把握词语:下、景气、殊、过、猥、辄、憩、讫、去)
(2)朗读课文,将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两处文字找出来,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说说
这两段文字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用准确的词语为这两幅图命名。
(学生体会,锻炼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
参考:第一段描写是蓝田的冬夜图,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
第二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了一幅春色图,把春日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板书
明月
山的轮廓
水的波影寂静清幽
第二段:寒山月夜图:灯火的明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犬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夜舂声
深趣(白描)疏钟声
草木
鲦鱼明丽欢快
第三段:山村春色图白鸥(悬想美景,历历如见
露水万物勃发,生机盎然
麦陇清新朗秀,令人向往)
朝雊
(4)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明确: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
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对朋友的邀请。
要注意的是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5)从文中那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不愿独享“终南美景”,而热情邀请裴迪同游,这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第一段:写独游的索然无味。
第二段: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
第三段:热情邀请--“倘能与我同游乎?”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
6、深入探讨
(1)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本文句式骈散结合。
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抒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或直抒胸臆,或点明主旨,轻灵自由。
全文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读来活泼明快,于清词俪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情。
例子1:首段及“斯之不远,倘能……山中人王维白。
”都是散句。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 和“当待山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都是骈句。
(2)例子分析:
7.课文小结
四、布置练习及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四。
3. 请你写一段描绘风景的文字,要求在这段文字中准确、自然地引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一两个写景句子。
4. 完成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