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案_2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导语】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创设诗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2.自主评价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4.教师范背三、思读:体会意境美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醉花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了盗墓者李寻欢和唐婉拒的爱情故事。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针对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醉花阴》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
教学目标1. 了解《醉花阴》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学内容1. 介绍《醉花阴》的作者和作品背景(10分钟)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醉花阴》的作者——李公益。
简单介绍其生平和主要作品。
此外,也可向学生介绍《醉花阴》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和国内外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0分钟)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的内容,针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组,并对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探讨。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情节、情感变化、事件发展等重点进行阅读和分析。
3. 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
例如,小说中描写的爱情主题、生死观、人性态度等内容,都可以成为探究的重点。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历史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主题解读。
4. 练习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30分钟)教师可以从小说中选取一篇片段,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解读、分析等多种方式的阅读练习。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评估方法1. 出卷测试2. 课堂讨论3. 课后阅读练习教学评价标准1. 按时完成作业2. 课堂表现积极3. 课后读书心得和交流记录4. 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5. 能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6. 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有所提高总结通过本文所介绍的《醉花阴》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该作品的教学,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学魅力通过对《醉花阴》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古代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美。
帮助学生理解并背诵《醉花阴》这首诗词。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词中的意境和哲理。
1.2 教学内容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醉花阴》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色。
解读《醉花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背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2.2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图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讲解:详细讲解《醉花阴》的诗歌形式、语言特色和创作背景。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背诵:鼓励学生背诵诗词,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并欣赏李清照的《醉花阴》诗词。
掌握诗词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色。
3.2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诗词中的意境和哲理。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背诵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推荐其他李清照的诗词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研究。
引导学生探索中国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或改编,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第六章:教学activities6.1 教学活动一:诗词接龙让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游戏,每组轮流背诵《醉花阴》并接上一句诗词。
接龙的诗句必须符合诗词的形式和意境,以此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6.2 教学活动二:诗词绘画学生根据《醉花阴》的意境和意象,选择一种或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设计思想 1⽂本维度。
这⾸词被安排在⼈教版⾼中《语⽂》必修四宋词单元。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乐性,语⾔富有张⼒。
《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深⼊品味。
2学⽣维度。
时下的中学⽣,喜欢阅读⼀些⽂化快餐式的作品⽽远离了⽂学经典,很难再被⼀⾸⾸古诗词感动。
很难再与古⼈的思想感情融合。
语⽂教师有责任带领学⽣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徜徉,让其⼼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3教学理念。
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
引导学⽣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获得恒久的感动。
教学⽬标 1反复吟咏,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2运⽤联想和想象,领悟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品味语⾔,充分感受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雅的品格和⾮凡的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使学⽣⼈情⼊境。
难点:深⼈品读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
教学设想 1课型:品味鉴赏课。
2教学⽅法:诵读、品评、点拨。
3学习⽅式:⾃主发现、⾃主品味、⾃主表达。
4运⽤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资料链接 徐北⽂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傅兴林《情深调苦意雅技⾼》(《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陶⽂鹏《帘卷西风,⼈⽐黄花瘦》(《古典⽂学知识》,2008年第3期) 教学过程 ⼀、导⼊ 出⽰幻灯⽚⼀: ⼀⽇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红⾖⽣南国,春来发⼏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
(王维《相思》)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
(柳永《风栖梧》) 你*喜欢哪⼀句诗?请先读⼀读,然后说⼀说理由。
现在,就让我们⼀起来欣赏⼀幅相思的图画,品读李清照独守空闺时向远在⼭东的丈夫赵明诚寄去的浓浓的相思。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6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6篇)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篇1【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创设诗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2.自主评价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4.教师范背三、思读:体会意境美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
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
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内容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醉花阴》这首诗;(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醉花阴》;(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词作中的哀愁情感,理解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情;(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醉花阴》的诗意和词风特点;2.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2. 理解李清照词作中的哀愁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醉花阴》全文、李清照生平简介、词风特点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2)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醉花阴》的词风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醉花阴》的词句,体会其哀愁情感;(2)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醉花阴》的情感体验;(2)教师总结,强调李清照词作中的哀愁情感。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醉花阴》的诗意和词风特点;(2)强调李清照在古典诗词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7. 作业布置(1)背诵《醉花阴》;(2)写一篇关于李清照词风特点的短文。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1)让学生选取其他词人的作品,与《醉花阴》进行对比分析;(2)讨论李清照与其他词人的差异,总结其独特之处。
2. 课外阅读(1)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2)了解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3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
3、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4、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醉花阴》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解决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对词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通过找出词作中的意象来理解抽象的“愁”。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并能总结出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⑴播放示范朗诵录音,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受。
⑵学生齐读,加深感受。
2、情感教学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播放配乐朗诵加深学生对词所表达的情感的体3、情境教学法:通过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4、问答法: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词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内容讲解:一、导入:同学们,从高一直至现在的学习,就诗词这一块,我们已经接触过不少的作家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点拨: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李白《蜀道难》、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性别层面上来讲,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点?但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一首词却是出自一位女词人之手,即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在封建社会,男性掌握着话语权,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领域,在文学领域也同样如此。
因此,作为女性的李清照能够在当时由男性所掌控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创作出为世人所称颂的佳作,她是以怎样的魅力和才智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2
醉花阴·李清照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并解读《醉花阴》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词作中的哀愁与忧患意识,理解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词牌介绍:介绍“醉花阴”词牌的起源、结构和特点。
分析《醉花阴》词牌在表达情感上的优势。
2.2 诗词背景:讲述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时期。
解析《醉花阴》中的意象和典故。
2.3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醉花阴》的词意和修辞手法。
分析词中的情感变化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李清照的生平图片或相关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李清照词作的特点。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理解词意。
学生分享对词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强调李清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醉花阴》的理解程度。
4.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或解析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诗词教材,提供《醉花阴》的原文和注释。
提供李清照的词选集,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5.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和词作解析。
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诗歌朗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接龙游戏,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通过游戏引入李清照和《醉花阴》的话题。
6.2 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分析和解读。
醉花阴李清照的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醉花阴》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醉花阴》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2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体会其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3.1 古代诗词的用词和意象理解。
3.2 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PPT,包括李清照的生平介绍、《醉花阴》的全文、词的注解和意译。
4.2 学生准备《醉花阴》的朗读和预习。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人的情感世界。
5.2 朗读《醉花阴》:学生齐读,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5.3 讲解词意:分析词中的意象,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5.4 对比分析:与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5.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和《醉花阴》的艺术价值。
5.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书写心得体会,选出自己喜欢的李清照的词进行欣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拓展6.1 介绍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为学生提供李清照其他著名词作,如《如梦令》、《声声慢》等,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欣赏。
6.2 推荐相关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李清照的词选、传记或其他相关文学作品,以深入了解其人其词。
七、课堂互动7.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醉花阴》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标题:醉花阴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醉花阴》。
2. 学习理解和欣赏《醉花阴》这首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把握《醉花阴》的意境和写作特点。
2. 分析歌词中抒情、婉约和含蓄之美。
三、教学准备:1. 李清照的生平资料和作品介绍。
2. 《醉花阴》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3. 课堂展示用的投影仪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地位,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并提出学习《醉花阴》的目的。
2. 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醉花阴》(15分钟)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醉花阴》的故事背景,并用简洁的语言解读这首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分析《醉花阴》的意境(30分钟)通过讲解和分析李清照所运用的意象、节奏、韵律等手法,引导学生进入《醉花阴》创作的氛围,深入理解其中的婉约柔美和深情抒怀。
4. 欣赏《醉花阴》的诗词韵律(20分钟)让学生朗读《醉花阴》的原文,并联系词牌曲的演唱特点,让学生欣赏这首词的美妙旋律以及李清照通过音律表达情感的独特魅力。
5. 分组交流与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讨论并发表对《醉花阴》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通过分享彼此的见解,扩宽对于词曲创作的认知和理解。
6. 课堂总结与小结(10分钟)回顾课堂内容,给出李清照和《醉花阴》的总体评价,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欲望,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李清照的作品,加深对于她的了解。
2. 合适的时机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表演,将《醉花阴》改编成小品或小剧场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对于《醉花阴》的理解和诠释,以及他们对于词曲创作的展示和表达,进行评价,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1教学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教法建议1、朗读;2、讨论;3、比较拓展;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学过程一、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李清照!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1、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
2、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
后主,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组织诵读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三、切入提问1、找出全诗的词眼——愁“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2、李清照表达的什么愁?从何处看出来?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3、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细节,形象,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
《醉花阴》教案设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醉花阴》教案设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教师引言
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喜欢读诗歌?读诗歌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哪些好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诗歌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情感、哲学和美学思想。
二、诗歌解读
在介绍《醉花阴》这首诗歌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重点介绍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在理解了诗歌的特点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解读《醉花阴》中的意象,以感受诗歌的美和深度。
三、诗歌欣赏
在全班同学了解了《醉花阴》的结构和意象之后,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这首诗歌,并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让学生感受到诗歌在语言构造和表达形式上的独特之处。
四、诗歌演绎
由于《醉花阴》这首诗歌的艺术性较高,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歌演绎的活动。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比赛,每个小组可以选一段诗歌进行朗诵和演绎,并在演绎中表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也可以自己编写一些新的诗句,加入到《醉花阴》之中,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创造性和想象力。
五、诗歌书写
在课堂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出一篇自己的诗歌。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醉花阴》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作者意识和创造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以上是本教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从而积极践行我们的文化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审美欣赏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成为文化素养高、情感丰富、思想独立、创造力强的新时代人才。
醉花阴李清照优秀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优秀教案醉花阴李清照优秀教案师:本是夫妻团聚之时,无奈望穿秋水不见伊人身影,女主人公的愁苦之情着实浓重。
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李清照写愁,不仅秀出了心理体验,而且还写出了切肤感受,这一点异于他人。
她的切肤感受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生:凉,写出了她的心凉。
师:凉的是什么呢?天阶夜色凉如水,清秋的天气是凉的;身旁的玉枕纱厨是凉的;女主人公的身体肌肤是凉的。
凉后还加了一个字?生:透师:那叫透心凉,一个透字,言其程度由表及里,都凉,天凉、身凉,更重要的是心地凄凉。
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从一字一句处入手,慢慢来品析。
因为诗歌是最凝练的艺术,我们要想把握她,不仅要从宏观上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还要从微观上深入肌理,有时通过一个句子可以把握全篇,甚至有时通过一个字的解读,一首诗歌境界全开。
希望以后同学们读诗词时注意到这一点。
师:我们通过字句的品析,词的意境是零散的,下来请同学们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上片的意境。
学生交流。
4、品味下片师:我们继续看下片。
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生:消解愁绪师:如何消解愁绪?生:饮酒,东篱把酒师:饮酒真的可以消解愁绪吗?李清照的前辈李白先生曾经做过试验,他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解掉了没有?生:没有师:从词中看哪个字可以看出没有消解掉?愁的最终结果如何?生:瘦师:一个人整日整夜的思念,问题是不止一天,能不消瘦吗?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什么意思?瘦了呗,正所谓减肤损肌,清减了小腰围。
师:李清照瘦成什么程度?生:瘦比黄花师:黄花是什么花?生:菊花师:读到这里我想起个小故事。
(结合课后练习题三,教师口述有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小故事)问题: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你觉得有何妙处?(教师课件展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分析《醉花阴》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3)品味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句;(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李清照的才情与品格;(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2. 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的把握;2. 深入解读词句,品味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词句、注释、背景资料等;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李清照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词句,体会词的意境;(2)学生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词的内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词人李清照的才情与品格;(2)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背诵《醉花阴》;(2)写一篇关于李清照或《醉花阴》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如梦令》、《声声慢》等,分析其词风的演变和艺术特点。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作品,讨论其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与李清照和《醉花阴》相关的问题,增强课堂趣味性。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醉花阴》的场景,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八、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醉花阴》教案设计
《醉花阴》最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感受《醉花阴》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并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醉花阴》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诗歌文本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和文本解析。
互动法: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实践法: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达,提升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步骤引入:教师通过引入李清照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讨论: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评价3.1 教学资源诗歌文本:《醉花阴》原文及注释。
相关资料: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和古典诗词鉴赏相关资料。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3.2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学生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达,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拓展与反思4.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古典诗词鉴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2 教学反思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诗歌背景和文本解析。
第二课时:进行诗歌讨论和表达。
第三课时:进行诗歌创作和展示。
5.2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40分钟):介绍诗歌背景和文本解析。
第二课时(40分钟):进行诗歌讨论和表达。
第三课时(40分钟):进行诗歌创作和展示。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活动一:诗歌朗读学生朗读《醉花阴》,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醉花阴》的字词含义和诗人的创作背景。
(3)分析《醉花阴》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醉花阴》。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醉花阴》。
(2)理解《醉花阴》的字词含义和诗人的创作背景。
(3)分析《醉花阴》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醉花阴》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诗词,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醉花阴》,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文注释,自行解决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醉花阴》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5. 欣赏与提高(1)分析《醉花阴》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醉花阴》。
2. 结合课文,分析《醉花阴》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写在日记中。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醉花阴》的字词理解和诗人的创作背景的掌握情况。
2024年语文《醉花阴》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通过创作练习,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的基本内容。
难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各自的感受。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如诗句的含义、作者的表达意图等。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示例讲解。
5. 创作练习:(1)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句或一小段话。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6. 小结与拓展:(2)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诗歌或相关作品,拓展知识面。
四、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醉花阴》。
2. 写一篇关于《醉花阴》的短文,可以是感悟、赏析或创作练习的延伸。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解与分析、创作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全面掌握了《醉花阴》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但在讲解与分析环节,可能对修辞手法的讲解不够深入,可以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讲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教案
抚顺十中郭海涛
2013-5-1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形象,感受意境;赏析艺术手法和语言;从而把握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疏通“词”义,理清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点:分析形象,感受意境;赏析艺术手法;从而把握感情。
三、教学难点:鉴赏词的意境,品味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郭沫若先生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导入。
(二)介绍作者:1.李清照,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词风婉约
清秀,语言清新自然,称为“易安体”。
词集《漱玉集》。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后期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三)朗诵:
1、学生自读,了解内容,体味感情。
2、听范读,体会感情基调。
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3、学生个读。
师生点评。
(四)探究上阕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表达了什么感情?怎样表达的?
(1)表达了“愁”。
(2)通过“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等意象表达的。
“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烘托环境的孤寂,更写出词人百无聊赖的愁情。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写“重阳”有什么作用?“凉”的含义?
(1)“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愁的原因。
以佳节亲人团聚之喜反衬独处之悲愁。
(2)“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
3、上片小结:
上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委婉地表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愁苦。
(五)探究下阕
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为什么“把酒”?写“黄昏”的作用?
(1)是佳境,但“以佳景衬哀情”。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亲人团聚,赏菊饮酒。
佳节美景依旧,但不但没有快乐,反而激起思夫之情。
(2)黄昏正令人惆怅,更衬托作者的愁闷相思。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风”、“黄花”蕴含什么感情?“人比黄花瘦”的手法和作用?
(1)“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
(2)比喻。
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也酷似作者清高孤傲,与其贵妇人身份相符合。
(据说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收到后,赞赏不已,自愧不如,却想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
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6、整体感悟下片内容:下片倒叙作者在重阳节黄昏后独自饮酒赏菊的愁绪。
(六)探究全词
7、全词时间、空间有什么变化?
(1)时间由“永昼”到“半夜”,再回叙“黄昏”,突出整天都在思念、愁苦。
“佳节又重阳”点明不止一个重阳,突出愁苦、孤寂的长久。
(2)空间由室内的百无聊赖,到庭院把酒赏菊,再到室内玉枕难眠,都表达思念的愁苦。
8、全词不变的是什么?通过哪些意象表达的?
(1)不变的是“愁”,是诗眼、主旨。
(2)通过“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酒”“西风”“黄花”等意象表达的。
(七)学生总结收获:赏析诗歌的方法?
1.不仅读懂词语的字面意义,还要体味隐含意义。
2.分析意象,把握意境,体会感情。
3.化抽象为具体。
(八)练习巩固
金陵怀古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概括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1)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一鸟、别渚、数帆、晚风、红叶、寒云、旧楼。
(2)创造秋光萧瑟,寂寥、冷清的意境,表达诗人沉重的心情。
2、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1)融情于景。
运用一鸟、数帆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2)直抒胸臆。
尾联“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接表达凄凉的心境。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全词表达什么感情?上片通过什么表达的?
(1)表达对远在异地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自己的寂寞愁绪。
(2)通过“红藕香残”“玉簟秋”“独上兰舟”“锦书”“雁字”“月满西楼”等意象表达的。
2、本词与《醉花阴》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一剪梅》上片情景交融,下片直抒胸臆;《醉花阴》除了“薄雾浓云愁永昼”直抒胸臆之外,是情景交融。
五、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