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新闻事业讲诉
2018/9/15
25
三、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及《新华日报》 的斗争
2018/9/15
26
第四节 沦陷区的新闻事业
沦陷区主要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
一、日伪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1932年3月1日,伪满州国成立 。日伪政权创 办了大批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 1、日伪的报纸主要有: 东北:《满洲新闻》《满洲日报》《康德新闻》
2018/9/15
10
6、新四军四师的《拂晓报》 三、新闻界的整风与中共党报理论的形成
(一) 《解放日报》的改版与新闻界的整风
1942年2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 行了整风运动。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的整风改革是 全党整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闻界的整风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2年3月至1942年8月,党报的 版面改革, 《解放日报》改版。
2018/9/15
17
1946年9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陆定一文章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指出:“新闻的定 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 事实”。 2、确立 “全党办报”思想,批判 “同人办报”
观点。
“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
且是集体的组织者”,所谓“集体”,“是指整个党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
内战,中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2018/9/15
2
二、两极新闻事业共处的主要形式
1、共产党的新闻工作者和国民党的新闻工作
者可以联系起来办一家报纸
2、国民党同意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自己 的机关报,共产党也同意国民党在解放区公开出版 自己的机关报。 3、主要由共产党员和进步新闻工作者组成的 通讯社在国统区成为合法通讯社
第九章 抗战时期的
二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和新华社的发展
1 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 1937.1 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 社长:博古 (事务由仲华、廖承志负责) 1939 建立分社,抗战胜利时 根据地有9个总分社, 40多个分社。 2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0年春,以周恩来为主的广播委员会成立 1940年12月30月,首次播音,呼号:XNCR这一 年 月 月 天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日 ,它是无产阶级广播 国人民广播创建日 事业的开端
二、重庆时期《新华日报》——在英勇斗争中成长 重庆时期《新华日报》 在英勇斗争中成长 简史328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领导 要求:编得好、印得清、出得早、销得多 原则:有理 有利 有节 巧妙应对纸张问题、发行问题、审查问题(开天 窗) 三、大后方的新闻事业 国民党主要新闻单位:《中央日报》、中央通 讯社、中央广播电台、《扫荡报》 《大公报》等报的抗日宣传 简史322
第三节 沦陷区新闻事业
一、日伪、伪满、汪伪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日伪、伪满、 上海“孤岛” 简史337 二、上海“孤岛”抗日报刊及活动 简史 洋旗报” 洋旗报”:1938年前后,为开辟抗日宣传阵地,新闻 工作者利用外商名义,请外国人担任发行人,挂洋商 招牌,在上海租界创办的一批报刊。 国民党方面:《中美日报》《新闻报》 : 《每日译报》出版的《论持久战》单行本 共产党方面: 《译报》夏衍主持后改名《每日译报》 《文汇报》 文汇报》 《每日译报》
第九章 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1937.1 《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陕 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 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1937.4《解放》周刊创刊 1939重建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 P229 1941,《新中华报》+《今日新闻》=《解放日 报》,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 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根据地报刊: 《抗敌报》——《晋察冀日报》 《抗战日报》——《晋绥日报》 《大众日报》
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背景:长征-陕北根据地。
1936年,西安事变。
总体:分裂的新闻事业。
共产党抗日民主根据地党报系统重建,延安《解放时报》●《解放周刊》党报系统中的报刊种类。
一批新报刊,形成了中共中央报刊系统。
●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边区儿童报。
●停办其他报纸,集中力量办大型日报:延安《解放日报》创办。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1.晋察冀根据地:《抗敌报》后改为《晋察冀日报》邓拓,八匹骡子办报。
2.太行根据地:《新华日报》何云3.晋绥根据地《抗战日报》后改为《晋绥日报》4.山东大众日报5.皖南抗敌报6.苏北江淮日报党的新闻事业不断壮大成熟新华社的独立发展报,社合一时期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新华社与新中华报。
1937改名为新华社。
报,社独立时期:1939年初成为独立机构。
社长:向仲华,后任为博古,廖承志。
开始建立分社,形成以延安新花色为中心的通讯社网络。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1940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是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当时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
成为了人民广播事业诞生的纪念日。
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整风运动与解放日报改版。
新闻事业的整风改革是全党整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的:肃清王明胶套注意错误克服资阶办报思想,成为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1942年4月1日,改版。
意义:宣传党的中心内工作,在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收获提出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群众办报。
人民公仆,批判无冕之王。
提倡政治第一,技术第二。
树立马列文风,反对党八股。
发扬党报优良作风。
坚持新闻宣传党性原则。
初步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学。
外国记者的采访和报道。
国统区的新闻事业新闻中心城市:上海:救亡日报。
统一战线报纸。
抗战三日刊。
邹韬奋。
武汉:随着上海沦陷,一度成为中国的抗日宣传中心。
中国新闻史第九章
二、《解放日报》的创办及发展(1941.5.16~1947.3.27)
LOGO
几个阶段: • 1、(1941.5.16-9.15)延安,对开半张(四开二版), 社长博古。 •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本报同人完全 相信,由于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协力斗争的结果,世界 必然要变成一个世界人民的光明世界,中国必然要变成 一个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中国,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企 图,我们是能够粉碎的。团结,团结,团结,这就是我 们的武器,也就是我们的口号。今当本报发刊之始,愿 掬至诚,以告国人。 • (《解放日报》发刊词)
LOGO
• •
•
2、(1941.9.16-1942.4.1),扩 大版面,变为对开四版 博古提出新的版面安排:一 版欧洲,二版远东,三版国内, 四版上半版是延安和边区,下半 版是《文艺》和其他专刊,把原 来常在头版发表的党的活动搬到 三版,延安和边区的版面缩小了 。 其基本顺序:一国际,二国内 ,三边区,四本部(指延安)
)
1941 8 24
LOGO
(1941
另有《共产党人》(1939.10.2)张 闻天主持 《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1.15) 《中国青年》(1939.4.16)
《中国工人》(1940.1) 《边区群众报》(1940.3.25)等
LOGO
华北抗日根据地:《抗敌报》(1937、12、 11)→《晋察冀日报》(1940、11、7—— 1948.6.14),邓拓(1912-1966)任社长兼 总编辑。是中共在华北敌后各根据地中出版最 早、时间最长的报刊。
LOGO
二、《解放日报》的创办及发展( 1941.5.16~1947.3.27)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八份机关报。 它是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刷新 版)和新华社电讯小报《今日新闻》合并后 改版而来的。 1947年3月13日,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延 安,《解放日报》在敌人的炮火中,出版了 在延安的最后一期报纸。 1947年3月14日,《解放日报》社撤出延 安,迁移到瓦窑堡。1947年3月15日至27日 ,《解放日报》在瓦窑堡出版了由对开改为 八开的“小报”,共计13期。 1947年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共 出版了2130期。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的大体情况,包括对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和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
从而增进学生们对我党的新闻传播活动的了解,同时也会吸取外国记者采访活动的经验。
●基本要求:1、掌握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情况,尤其要重点把握《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晋绥日报》等大报的发展情况2、掌握新华社的发展和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3、重点把握《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4、重点掌握中外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就是《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和中外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这两方面。
前者主要是指整风改革的经过、成效、意义等。
●授课内容: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193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1937年9月6日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9年2月7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1月15日创刊,肖向荣主编,毛泽东撰写《〈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国工人》1940年2月7日创刊,毛泽东撰写《〈中国工人〉发刊词》;《边区群众报》1940年3月25日创刊,胡绩伟主编,1948年1月10日改名《群众日报》;《中国青年》1934年4月16日创刊,发表毛泽东的论文《五四运动》、讲演《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妇女》1939年6月1日创刊;《共产党人》1939年10月20日创刊,张闻天主编,李维汉负责出版工作,毛泽东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中国文化》1940年2月15日创刊,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来,是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我们对于新
▪ 党报、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闻学观的点基本
▪ 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党的教科书
▪ 确立“全党办报”的方针
▪ 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传播
▪ 抗战初期沪、汉等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 上海
▪ 武汉
▪ 《群众》的出版 ▪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中共在国统
第三节 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的华 文抗日报刊
▪ 香港、澳门的抗日报刊
总编萨空了
金仲华
羊枣
夏衍
沙汀
▪ 海外华侨与华人的华文抗日报刊
胡愈之
郁达夫
第四节 沦陷区的新闻传播
▪ 敌伪新闻传播事业
《满洲日日新闻》
《庸报》
《新申报》
▪ 上海“孤岛”时期报界的奋斗
▪ 《译报》 ▪ 《导报》
▪ 《文汇报》
新华社在延安的住地清凉山全景
新华社编辑人员在延安窑洞内工作
坐落在延安清凉山上的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编辑部窑洞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 ▪ 1940年12月30日开播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晋察冀日报
抗战日报
大众日报
▪ 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 1942年4月1日,发表《致读者》,正式改版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 传播来自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传播
▪ 延安的新闻传播事业
▪ 1939年,《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 《解放日报》的创办 ▪ 这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
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 机关报,1941年5月16 日在延安创刊。
首任社长博古
▪ 新华通讯社的发展 ▪ 1939年开始了独立发展的阶段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当时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 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 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 边区青救会。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 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 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 二小放牛郎》。
晋察冀儿童团
邓拓
(1912-1966),新闻 家,政论家,原名邓子 健,福建闽县 人,笔 名马南邨、向阳生等。 著有《邓拓散文》《邓 拓文集》《邓拓诗词选》 《燕山夜话》等。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的基础 初步奠定:
毛泽东《党与党报》; 胡乔木《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陶铸《关于部队的报纸工作》;
党报的性质和作用; 全党办报的思想;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新闻观; 文风。
3S
美国进步作家、记者斯诺,史沫特 莱,斯特朗三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 所以,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3S”。 他们向世界介绍中国和中国的革命, 并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同甘苦、共患 难,成为中国革命的老战士和中国人民 的好朋友。
——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 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解放日报》驳斥谣言
1941年6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 为《晋南战役的教训》的社论;当晋南作战时, 日军利用我们友党的弱点,和他的军事攻势并 行,发动反共的谣言攻势,说八路军不愿配合 作战。然而请看事实: 一、冀 南: 5月7日之夜,八路军配合当地群 众,截断敌人之联络和交通。 二、白晋线: 因八路军破坏,从5月12日起, 白晋铁路已不通车。
邓拓与丁一岚
丁一岚(1921-1998)
原名刘孝思,曾用名刘啸诗、于虹、路群。 1949年10月1日,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现场 主持转播了开国大典盛况。 广播工作岗位上40年,历任播音员、编辑 部主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982年至 1985年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中国广播电 视学会理事。
第九章_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二)新华通讯社的发展
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新华社脱离《新中华报》, 成立独立的编辑部,共同接受中央党报委员会的领 导,新华社开始独立发展阶段。
1941年5月,各地方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分社。 1945年,新华社由抗战开始进的20多人,增加到110
多人。
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
1940年春,党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 任,负责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的工作。
合抗战紧急时期的需要”。 《救亡日报》:1937年8月24日创刊于上海,上海文化界救亡
协会的机关报。
汉口的抗日报刊
上海、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国民党政治中心,也成为抗战 初期新闻事业的中心
《群众》: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 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后迁到重庆出版。
展 四,外国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报道
一、延安等坑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1、《新中华报》于1939年2月7日改组为党中央机关报, 党中央加强了对《新中华报》的领导。毛泽东题词 : “把《新中华报》造成抗战的一支生力军”。1941年5月 15日,为了集中力量创办党的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 《新中华报》于1941年5月15日终刊。
(3)善于利用矛盾。利用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内部的派系 斗争,把要发的稿件混在激烈的言论稿件中同时送审,让 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自己造成“违检”事件。
(4)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斗争到底,甚至不惜用 “违检”的办法,冒着被查封的危险去夺去胜利。“皖南 事变”
2、反对封锁新闻来源的斗争
(1)《新华日报》除依中共驻重庆代表团, 从内部电台抄收重要文件以及延安和敌后抗 日根据地的新闻材料之外,还依靠地下党组 织在读者中物色可靠的通讯员以及知名人士 为报纸写稿。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独家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937-1945)第一节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
在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模式基本确立,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中心。
1937年《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1939年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三日刊。
积极宣传抗战、团结、进步,发表了大量社论、重要评论和中共中央的通电、文件等,全面系统地报道了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
围绕《新中华报》这一中心,一批新报刊纷纷出版,形成了一个中共中央报刊系统。
《共产党人》《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等等。
1、《解放日报》:1941年前后,抗日战争在经济上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时期,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改出大型的《解放日报》。
1941年5月创刊,社长先后由博古、廖承志担任,总编先后由杨松、陆定一等担任。
该报是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该报曾以大量篇幅报道战争情况,则时发表不可评论,对国际形势做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多刊载国际新闻、宣传报道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
二、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新华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和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走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1、新华社:新华通讯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与《红色中华》报一起改名为新华通讯社,与《新中华报》还是两块牌子,一套机构。
抗战爆发后,各根据地的情况与信息交流都要依靠新华社。
发稿量也从一两千字增加到四五千字。
同时任翻译外国电讯《每日电讯》供领导参阅。
改建为独立的新闻通讯机构后,向仲华、博古、廖承志先后接任新华社社长。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在抗战时期,()是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
A.延安B.西安C.上海D.武汉在抗战时期,重庆是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
()年2月7日,《新中华报》改组为党中央机关报。
A.1937B.1938C.1939D.1940()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了《共产党人》杂志,这是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刊物。
A.1936B.1937C.1939D.1940193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在()创办了《共产党人》杂志,这是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刊物。
A.西安B.延安C.重庆D.南京193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了()杂志,这是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刊物。
A. 《共产主义》B. 《共产主义者》C.《八路字军政杂志》D. 《共产党人》193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了《共产党人》杂志,这是以()为中心的党的刊物。
A.党的教育B.党的建设C.党的批评D.党的建立()年1月15日,《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则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毛泽东为之写了发刊词。
A.1936B.1938C.1939D.19371939年1月15日,《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则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为之写了发刊词。
A.周恩来B.毛泽东C.邓小平D.刘少奇1939年1月15日,《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则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毛泽东为之写了发刊词。
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的《边区群众报》在()年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
A. 1941B.1940C.1939D.1938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的()在1941年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
A. 《中国文化》B. 《中国青年》C. 《中国妇女》D. 《边区群众报》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的《中国文化》在1941年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读者称赞它“念着顺口,听着顺耳”。
()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这是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内出版的最重要的报纸。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主讲人:李璐瑶 13班 39号
--精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根据地有很大发展。原陕甘宁边区, 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革 命的政治中心,也是抗日根据地的新 闻中心。此外,八路军、新四军深入 敌后,又建立了华北、华中、华南三 大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的事 业也得到的发展。
--精品--
四、中外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数不少的外国新闻记 者与作家纷纷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 根据地进行采访与报道,及时、详细地向世界 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主张,报道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欣欣向荣的景象。
--精品--
在抗日民主根据地采访报道的外国记者: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汉斯希伯
--精品--
--精品--
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与中共新闻 理论的发展
▶《解放日报》的改版
① 版面改版 ② 社论的改版 ③ 新闻报道的改革 ④ 副刊的改革
--精品--
1942年春 整风运动:
▶整风性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 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 文风。 ▶整风核心:反对宗派主义。 ▶整风目的:从思想上清算中国共产党成立 二十多年来在党内发生的历次“左”“右” 倾错误及其流毒,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 列主义的教育运动。
--精品--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 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 音,呼号为XNCR。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 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也成了人民广 播事业诞生的纪念日。该台创办的过程充分 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九讲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解放日报》整风过程
•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这一天它在登载中共 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发表了改版社论《致 读者》。
• 改版前的《解放日报》一、二版主要是国际新闻,三版主 要是国内新闻,四版是陕甘宁边区新闻和副刊。改版后, 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 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 论。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 位。
第九讲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上讲内容
•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事业 • 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讲内容
• 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 国统区新闻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动 • 沦陷区新闻事业
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 中共党报系统的建立 • 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 • 《解放日报》整风与中共新闻理论的发展 • 外国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与报道
《新中华报》
• 《红色中华》1937年1月29日改名 《新中华报》,期号续前。在延安 出版,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民主根 据地范围内发行,国民党发动的第 二次反共高潮中,发表抗议通电、 社论和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文件,报 道"皖南事变"真相。对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 的战绩和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作了比 较系统的报道,并发表重要评论。 1941年5月15日停刊,改组为《解 放日报》(延安)
《解放日报》
•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 月16日在延安创刊。这是在抗日民主根 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 一方面是日本侵略军大扫荡,一方面是 国民党的二次反共。《新中华报》是周 出两期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中共中央 决定,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 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为了集中力 量,《中国青年》、《中国工人》、 《中国妇女》。《中国文化》。《共产 党人》、《解放》周刊、《八路军军政 杂志》等都先后停办。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9.1 结构脉络图9.2 本章要点详解一、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1.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1)中共中央报刊系统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其直接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创办起一大批以团结、抗战、民主为宗旨的报刊。
1939年前后,中共中央要求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起一个以党的机关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报刊系统,使党的新闻事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围绕着《新中华报》这一中心,《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等一批新报刊也纷纷出版,形成了一个中共中央报刊系统。
(2)《解放日报》《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1947年3月27日停刊。
它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
《解放日报》的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
1942年的整风改革后,《解放日报》的工作有了显著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2.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1)新华通讯社新华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和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走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
1937年1月,为团结抗日计,《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同时,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
抗战爆发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
1939年初,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各自成为独立的编辑机构,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
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标志着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走向成熟。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日伪新闻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3.华中 上海:《新申报》、《平报》、《国民新闻》、 《新中国报》 南京:《民国日报》、《新南京报》、《南京 晚报》、《中报》 4.华南 广州:《中山日报》、《迅报》、《民声报》 香港:《南华日报》、《天演日报》、《香岛日 报》、《大光报》、《东南晚报》、《华侨日 报》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二、国统区新闻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 动 三、沦陷区的新闻事业
一、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二)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 播事业的创建 (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与中国 新闻理论的发展 (四)外国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 访与报道
(三)汪伪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
“修正公布” “计划新闻制度” 1941年1月24日:颁布《出版法》
(四)上海“孤岛”抗日报刊和沦陷地区的抗日宣传活 动
1937.11.12-1941.12.8 “洋旗报” 最有影响:《译报》、《每日译报》、 《导报》和《文汇报》 (“三朵花”)
(3)增强了战斗性
国际报道: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 外电加以分析、研究、选择、改编,用 它来为我们的新闻宣传服务; 国内报道:宣传反攻; 宣传整风运动和批判主观主义、宗派主 义、党八股; 批评“同人办报”、“技术第一,政治 第二”等错误思想
4、收获或成就
(4)改进了文风 (5)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新闻的实质和本源; 党报、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党的教科书; 确立“全党办报”的方针; 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延安的新闻事业(一)初创阶段的延安报刊抗战时期,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新闻事业从初期的小型报发展到大型报,从单一的报刊扩大到拥有《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等多种新闻媒体兼备的粗具规模的新闻事业,成为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
它们宣传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马列主义理论,指导根据地建设和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发挥了重大作用。
抗日战争开始,中共中央加强延安原有的《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的工作。
懈放》周刊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西安、上海。
武汉等地一度设有分销处,翻印发行。
1941年8月停刊,共出134期。
《新中华报》1937年9月由抗战开始时的油印改为铅印出版,并由苏维埃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从1939年到1940年,延安报刊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新中华报》1939年2月7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仍兼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这改变了当时延安没有党中央机关报的状况,加强了中共中央的宣传力量。
该报一周年时,毛泽东为它写了纪念文章《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指明坚持团结、抗战、进步,反对投降。
分裂、倒退的方针就是该报的政治方向。
《新中华报》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反击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它和新华社、《解放》周刊共同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
《八路军军政杂志》(月刊),1939年1月15日创刊,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
毛泽东写发刊词,指出它出版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同时也为了供给抗战友军与抗战人民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材料”。
1942年3月停刊,共出39期。
《中国青年》(半月刊),1939年4月16日创刊,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主办。
毛泽东的论文《五四运动》和讲演《青年运动的方向》发表在该刊的第2、3期上。
1941年3月停刊,共出3卷。
《中国妇女》(月刊),1939年6月1日创刊,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
毛泽东为它的出版题了词。
1941年3月停刊,共出2卷10期。
《共产党人》(月刊),1939年10月20日创刊,中共中央出版的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刊物。
毛泽东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这是对中共18年来革命经验的系统总结。
1941年8月停刊,共出19期。
《中国工人》(月刊),1940年2月7日创刊,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
毛泽东为它写了《〈中国工人)发刊词》,提出办好一个报纸,“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
要“多载些生动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希望它“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
1941年3月停刊,共出13期。
《中国文化》(月刊),1940年2月15日创刊,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
毛泽东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论著《新民主主义论》。
其中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号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我想,这可以算作《中国文化》出版的态度。
”这是办好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该刊1941年8月停刊,共出15期,第3卷2、3期合刊为终刊号。
《边区群众报》,1940年3月25日创刊,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
1941年成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
初为4开2版石印旬刊,后改为4开4版铅印周报。
读者称赞它“念着顺口,听着顺耳”,是群众欢迎的通俗小报。
新华通讯社出版有刊载新闻电讯稿的参考消息性小报《今日新闻》。
边区政府教育厅出版有推广拉丁化文字的《新文字报》。
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有《前线周刊》、《红星》杂志,等等。
(二)《解放日报》的创办和新华通讯社的发展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
这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
《解放日报》是在民族斗争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创刊的。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延安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人了极端困难的时期,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集中了侵华的大部分兵力,对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另一方面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用大量兵力包围、进攻新四军、八路军,封锁陕甘宁边区。
由此,导致延安经济困难,物资短缺。
皖南事变后,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新华日报》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迫害,宣传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抗日根据地,有的宣传竟反中共中央的政策与指示,对党的政治、军事斗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在这种严重复杂的形势下,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的宣传力量,加强对各抗日根据地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进一步调整新闻宣传工作,以便更有力地进行政治宣传斗争,并更有力地指导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建设工作。
当时,中共中央的《新中华报》是周出两期的4开小型报,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
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创办《解放日报》的通知,对创办《解放日报》,改进新华社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台,都作了指示和安排。
强调今后“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
各地应注意接收延安的广播”①。
为了集中力量办好《解放日报》,在它创刊前后,《中国青年》、《中国工人》、《中国妇女》。
《中国文化》。
《共产党人》、懈放》周刊、《八路军军政杂志》等都先后停办。
《解放日报》创刊初期,日出对开2版,同年9月第124期起扩充为日出对开4版。
报社社址设在延安城东,延河之滨的清凉山上。
清凉山是当时中共中央新闻出版机关的集中住地。
除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外,新华社、新华广播电台广播科、中央出版发行部和中央印刷厂等都在这里②。
《解放日报》的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以后是廖承志,历任总编辑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
许多优秀的新闻文化工作者参加过它的工作。
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写报头和撰写发刊词。
《发刊词》宣告:“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
” 毛泽东经常指导《解放日报》的工作,并为它撰写和审改重要的社论、新闻和文章。
《解放日报》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为宣传贯彻党的总路线作出了重大成绩。
特别是经过1942年开始的整风改革,《解放日报》的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丰富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报的工作人员和延安其他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一样,都在延安这个革命的圣地里锻炼成长,他们不为名,不为利,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工作,大大发扬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新华通讯社独立发展。
抗战开始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中共中央宣言、声明。
决议、《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的评论都经新华社传播。
当时各抗日根据地被敌人封锁,中共中央方针政策的及时传播,各根据地情况的交流在极大程度上要靠新华社。
1938年起,新华社逐渐在几个大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分社,但仍与地方党报一体。
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新华社脱离《新中华报》成立独立的编辑部,与《新中华报》一样,共同接受中央党报委员会的领导,同时,新华社内部机构也作了较大的充实,设立了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油印科、广播科。
从此新华社开始了独立发展的阶段。
1941年5月,党中央发出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后,各地方报纸附设的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某地分社,接受新华社总社的直接领导。
1944年8月成立了英文广播部。
9月1日,对外播发了英文电讯稿。
这是新华社对外广播的开始,到1945年,新华社每天发稿从抗战初期的三四千字逐步增加到近万字;工作人员由抗战开始的20多人,发展到仅总社就有110多人;在各抗日根据地组建有9个总分社,40多个分社,成为统一的独立的通讯社。
这样既增强了中央宣传力量,也加强了党对整个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
(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
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1940年3月周恩来从苏联治病回延安时,带回一部共产国际援助的广播发射机。
随即中共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负责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的工作。
5月,周恩来去重庆后,由朱德主持筹建。
中央军委三局(通讯局)抽调一批无线电技术人员组成九分队,负责安装电台。
那部发射机是拆卸装箱,经火车、飞机、汽车才运到延安的。
长途转运颠簸,受到损坏,经多次改装。
调试,才使它适合广播电台使用,实际发射功率约300瓦。
当时,延安没有发电厂,便把破汽车上的引擎改装成发动机,用来带动发电机发电。
没有汽油,就利用烧木炭产生的煤气代替。
没有钢材,就用几根木头连接成十几米高的“木塔”,代替“铁塔”来架设发射天线。
广播电台的台址,设在延安西北19公里的王皮湾村,在半山腰中开凿出两孔石窑洞作为发射机房和动力间,播音室设在河对岸村子的土窑洞内,只有一张木桌、一个话筒、一本字典、一台老旧的手摇唱机。
门上墙上钉着延安生产的灰色羊毛毡,用来隔音。
当时,广播电台属于新华社的一个部门,即口语广播的部分,广播稿由新华社的广播科提供。
最初每天晚上播音一次,1941年4月以后,每天又增加了两次,每次一小时。
广播内容主要有: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新中华报》社论、国内外新闻、名人讲演、科学常识、革命故事等。
1941年12月3日开办以侵华日军为主要对象的日语广播节目,由一位日本女同志每星期五用日语广播一次,这是延安台创办外语广播节目的开始。
也有简单的文艺节目,一般是播音员自己在话筒前演唱抗日的、革命的歌曲或吹口琴。
延安台艰苦创业的历程是伟大的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
中共中央对延安台广播十分关心和重视,多次指示各根据地党组织按时收听。
1941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中提出:“各地应经常接收延安新华社的广播,没有收音机的应不惜代价设立之。
” 同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关于电台广播工作的指示》中强调:“电台广播是各抗日根据地前对外宣传最有力的武器。
” 同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又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中,强调了在中国交通工具困难的情况下发展广播事业的重要意义。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不仅加强了中央与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而且从空中突破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封锁。
1941年《新华日报》在报道皖南事变真相上受到国民党的刁难和阻拦时,刚刚建起的延安广播电台及时播出毛泽东写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及有关报道,在全国人民面前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