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高中政治 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精品教案 新人教实验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1.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我们应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发展的普遍性,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过程】导入: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人索尔·珀尔马特和亚当·里斯以及持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布赖恩·施密特。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10月4日评价,这3名获奖者“研究几十颗处于爆炸状态的恒星即‘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扩张过程中,扩张速率不断加速。
这说明我们的宇宙在不断发展,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这正是我们要讲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先看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展示教学目标。
(以课件的形式展示这一框题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
)处理预习学案。
教师,对于学生收交的预习学案、完成预习学案的情况在课堂上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并展示这一框题的预习检测答案。
小组内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教师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点拨,这个点拨可以选择教学时机点拨,没有必要全部放在课堂初期解释,个别问题可以放在教师点拨重难点时讲解)课堂探究:过渡:我们生存的自然界自古以来是一成不变的吗,远古时期人类的体质和现在一样吗?请同学们先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观看视频《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教师点拨、总结:这说明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事例,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2.培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能力,理解发展的实质。
3.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学习重点:培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能力,理解发展的实质。
学习难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预习任务: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____到高级、由____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______和_____过程。
(2)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_______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__________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试判断:认识有终点,科学有顶峰。
()提示错误。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4.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___________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_______和______,是__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_的灭亡。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_________是前进和上升的。
请思考: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提示不是。
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课堂活动】探究点一发展的普遍性议题:把握发展规律,促进治国理政方略完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开拓。
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党中央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开辟了中国道路的新境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1)具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2)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
预习检测一、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①是发展的,②是发展的,③是发展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④,是⑤。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⑥的趋向性。
【答案】①自然界②人类社会③人的认识④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⑤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⑥前进和上升三、简答(一)、如何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内容自然界是发展的整个自然界经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续表)内容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二)、比较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1.如何理解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联系运动变化发展异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运动是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性质上的根本变化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同联系构成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有上升的,也有下降的;而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2.怎样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世界是永恒进展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本框题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
主要内容是学习进展的观点,包括了解进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熟悉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进展中;把握进展的实质,说明进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进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同学分析高中同学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同学对世界布满了奇怪,他们求知欲强,简单接受新事物。
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熟悉易消失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熟悉停留在感性熟悉上。
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进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精确和理性。
三、设计思想本课力争在教学过程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坚持老师的主导性和同学的主体性原则,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通过设置详细的教学情景,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同学进行思索和争论,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同学参加课堂的主动性和乐观性。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拓展同学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
四、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使同学懂得世界是永恒进展的,了解进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进展的实质。
(2)通过教学,培育和提高同学的比较分析力量,提高同学推断是非正误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究法、争论法、分析法,创设详细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学道理过程化、自主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育同学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进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进展的实质2、难点:区分运动、变化和进展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老师活动同学活动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进展的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
生活与哲学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1)发展具有普遍性,表现在:①从自然界来看:②从人类社会来看:③从人的认识来看:(2)方法论要求:2.发展的实质:【知识拓展】1. 联系与发展的联系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二者是统一的。
联系指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又包含着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趋势,这就是发展——联系构成变化发展。
2.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的、上升的;二是倒退的、落后的。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
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3.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①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把握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②发展的意义:因为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③图示说明什么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活动一: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年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向前发展,对知识的淘汰率越来越高。
知识大爆炸还在发展,将以每15~20年翻一番的速度积累知识。
专业学科越分越细,知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材料二: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
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
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打印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班级___●姓名______●组别___●小组长_____【教师寄语】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叔本华Happiness is the desire to temporarily stop.-- Schopenhauer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1.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学习重点】发展的实质。
【学习难点】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二、自主学习筑牢基础(准确扎实记忆基本原理,动脑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基本原理)要求:阅读回顾教材P60—63页知识,完成以下内容,初步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并把空白处填写完整)(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都在不断发展。
认识是的循环往复过程,一个不断深化、扩展的过程。
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所述,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13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案(含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课题: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学习重难点】发展的实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过程【自学质疑】1、为什么说发展具有普遍性?它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3、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合作探究】探究一:镜头一:生命的起源: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植物进化:原始生命→藻菌植物出现→藻类植物繁盛→原始陆地植物出现→裸子植物出现→被子植物繁盛动物进化:原始生命→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低等鱼类出现→古代两栖类出现→爬行类动物出现→鸟类、高等哺乳类出现→类人猿出现、人类出现从生命产生到人类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镜头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人类社会的变化历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镜头三:人算不如天算→人定胜天→保护环境、科学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历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上述三组镜头共同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探究二:运动、变化一定是发展吗?探究三:判断:①生物的进化(古猿进化为人)②社会形态的更替(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③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④从抽签测字到计算机“科学算命” ⑤由猩红热到SARS病毒的出现⑥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⑦毛孩的出现⑧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⑨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判断上面的选项,哪些是新事物?你能说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吗?【交流展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效益检测】班级姓名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B、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D、数量的减增、位置的变更2、下列不属于发展的 (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B、用计算机算命C、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D、航天技术进一步完善3、下列能体现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 )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B.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学案导航 学案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doc
学案导航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能力目标: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发展的实质2.难点: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三、知识要点1、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都在不断发展。
认识是的循环往复过程,一个不断深化、扩展的过程。
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事物和旧事物含义:新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旧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正确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动、变化、发展二个概念的关系(见成才之路第55页)运动变化发展区含义不同别侧重点不同联系四、构建知识网络①② B.③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高二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熟记并理解发展的实质2、初步形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重点与难点】重点:发展的实质难点: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学习流程】◆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准确记忆基本原理,加深理解)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结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永恒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的产生和的灭亡。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自己的答案)【探究1】问题导学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古诗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3.“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体现了什么哲理?4.袁世凯称帝、新中国成立都是发展吗?5.有人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也有人说,“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你赞成哪种观点,为什么?【探究2】自1983年世界上首部移动电话诞生以来,手机的发展速度异常迅速。
现在,造型更新颖、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的手机产品不断涌现。
在3G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应用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品质与享受愈来愈高的追求,手机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
手机通信技术从原来的仅能语音通话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的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的3G模式。
专家表示,功能更强大的4G时代对人类的影响更加深远。
手机及其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说明了唯物辩证法什么道理?能否从中概括出发展的实质?【知识体系构建】1、发展的普遍性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达标测评】(巩固提升,体验成功)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教版哲学第八课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编号: 8-01导学案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编号: 8-01【学习目标】1、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3、理解发展的实质4、注意发展、运动、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预习导航】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内容是什么?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发展,运动和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问题驱动式翻转谐振课堂】探究一:结合漫画材料一“动物的演变史”和视频【走进新时代】歌曲,回答:(1)是什么引起自然界的发展的?(2)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什么?(3)结合材料二说明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的?探究二: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一样的吗?【课堂小结】1、写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2、谈谈你的收获【课堂检测】1、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逐渐分化,产生了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6个方面人员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
上述材料反映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D、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这一观点A、否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B、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C、否定了事物与运动不可分D、否定了物质运动的普遍性3、下列不属于发展的是A、时间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B、从“神舟七号”到“神舟八号”C、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在下列有关于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相互关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任何事物和周围其他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发生联系的B、运动是指空间位置的移动;变化是指事物循环或者倒退运动;发展是事物向前或上升的运动C、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不是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发展D、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引起的5、材料分析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哲学生活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课标要求1.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旧事物的区分标准(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2.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课前预习1.自然界是发展的(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2)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3)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都在不断发展。
认识是的循环往复过程,一个不断深化、扩展的过程。
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4.发展的实质(4)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产生和灭亡。
提示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课堂探究1.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区别联系运动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
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性质和趋势 发展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 (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走出误区1.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及下降的、倒退的两类,不可混淆。
学案15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案15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学习提示:学习目标:(1)发展的实质(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3)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学习重难点:发展的实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学法指导:用比较的方法掌握(1)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2)发展的实质(二)自主学习:1、发展的普遍性是指:___________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人的认识也是由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2、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____。
(三)重难点解析: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准确理解和把握发展的概念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不能简单地以为一切新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
(3)明确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①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联系构成运动,联系在运动中实现。
运动引起变化,没有事物一般的运动变化,就不会有事物的发展。
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必然趋势。
②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运动只是揭示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事物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
变化只是表现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有向上向下、前进与后退、好与坏的多样性。
发展特指事物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点拨: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
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以及下降的、倒退的两类,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B级)3.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D.因地制宜
(B级)4.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
(B级)6.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逐渐分化,产生了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6个方面人员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上述材料反映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C级)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显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表明()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重点难点】
1.重点:发展的实质
2.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学法指导】
1、预习案由每位同学在课前自学独立完成;探究案在课堂合作交流进行(小组长及具备能力的同学要先预习);训练案是课后作业,同学们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独立限时完成。
探究案(课堂交流合作完成)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限时:分钟)
第八课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普遍性(2)运动的基本形式◇理解:(1)发展的实质 (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分析: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重点、难点】:发展的实质;【知识链接】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学习流程】阅读课文P60—6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完成知识要点的梳理以及思考题答案,并做好展示、质疑的准备。
知识点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即从机械运动到运动、运动,再到运动。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到有机物,从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社会、社会、社会、社会,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科学没有,任何都在不断发展。
认识是一个、,再、再……的循环往复过程,一个不断、的过程。
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到、由到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总之,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变化发展的。
高二政治哲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设计
二、课堂探究案
(一)判断题
1、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3、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4、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
(二)课堂巩固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显牛羊”。
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表明()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静止不变的事物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这要求我国淘汰一些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发展新型战略产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情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D.物质决定意识,从实际出发
4、从引进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研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京广高铁、京沪高铁的运营,到哈大高铁的开通,我国正跨入引领时代的高铁时代。
这说明()
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自然界是发展的
③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④任何运动变化都会成为发展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高二政治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前预习案】一、学习目标知识: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二、知识梳理★思考题: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课堂探究案】一、辩析: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
联系构成变化,变化即发展。
二、2020年9月份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试分析说明。
【课后拓展案】一、选择题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名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各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是()A、苏联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所代替B、中国市场经济的出现C、电脑科学算命D、生物的退化我国有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据此回答4——5题。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A、事物是无能运动变化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D、任何运动中都存在着相对静止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A、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B、物质是客观实在的,是永不消亡的C、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D、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6、我国古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 1.发展的实质2.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理解:1.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理解,明确发展的普遍性原理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用:1.剖析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2.运用“生产工具的演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等”说明发展的实质(二)能力目标1.培养比较辨别的能力,分析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2.结合实例,把握发展的实质,培养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反对形而上学2.结合电子计算机发展过程的实例学习,在思想上树立现代科技意识,提高对科技应用的认识二、学习重、难点1.发展的实质2.并非任何运动都是发展三、自主梳理(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向、由到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着由到、由到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入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的。
认识没有,科学没有巅峰。
(二)发展的实质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产生和灭亡。
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
2、事物都是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和的趋向性。
预习简答1、如何理解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构建知识框架(课前先用铅笔画框架,课后用双色笔修改完善)四、课堂练习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①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变化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④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2.牛顿经典力学问世200多年时间里,被尊称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的“永恒定律”。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八课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根据课程标准,第八课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其内容设计为两个框。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理解发展的实质和发展的普遍性。
本框分为两个目。
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二目,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来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最后得出结论:没有发展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将进一步分析这一课的另一个重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懂得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要对事物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要勇敢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的概念──质变的概念──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做好量变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着眼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的积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还要抓住机遇,果断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
第二框讲解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本框题主要阐述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的相关知识,与下一框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八课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通过前面已有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国家与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本节课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使得政治教学能够更好、更真实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但是中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真正进行社会参与,因此在对“发展的普遍性”的认识,以及“发展的实质”认识上不够精准,这也给学生理解这节课的基本观点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难点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感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树立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道路。
2、理性精神:通过感悟自然、社会和人之认识的发展,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3、公共参与:通过自身接触的发展成就,自觉投身到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策略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相结合。
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恰当使用多媒体手段。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背诵相关知识,并随机抽查背诵情况(二)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越来越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
这体现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带着这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三)自主学习了解发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完成自学展示环节通过展示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和疑难困惑,为授课提供依据指导。
通过阅读明确“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通过阅读和圈划,让学生明确易错点,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
(四)合作学习通过三个视频,小组合作讨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得出发展的普遍性,通过图片展示,辨别是否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小组讨论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课标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的实质 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课前预习】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和 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 向 、由 到 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 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社会经历了 、 、 、 ,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 ,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
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着由 到 、由 到 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
入 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 ,是 的产生和 的灭亡。
【课堂探究】
探究一:
1、结合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谈一谈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你认为未来的人类将会是什么样的?人类演化的过程能够说明什么?
2、人类产生以后,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说明了什么?
3、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这又说明了什么?
4、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由此可见,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你能列举一些你熟悉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吗?
探究二: 有人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
也有人说,“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你赞成那种观点,为什么?
探究三: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北京时间2009年5月20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19日报道,5月19日,科学家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考古发现找到了人类进化中“缺失环节”。
考古学家在德国挖掘的一个0.47亿年前类似狐猴的骨骼化石,可能是现今猿类、猴类和我们人类的共同祖先,这无疑是人类进化研究中的重大发现。
1、下列()属于发展,()属于运动变化?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
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
2、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有()
A、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
B、经济全球化
C、法轮功
D、机器人抢险
E、“大锅饭”观念
F、科学发展观
G、疯牛病H、电脑算命
3、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在判断新旧事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标准是有哪些?
试举例说明。
【目标检测】
1.美国和丹麦科学家2009年5月28日公布研究成果称,北极圈内的未探明天然气约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版图内。
此外,北极圈内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可能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3%到4%。
这表明()
A.自然界是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009年5月19日,科学家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考古学家在德国挖掘的一具0.47亿年前类似狐猴的骨骼化石,可能是现今猿类、猴类和我们人类的共同祖先,这无疑是人类进化研究中的重大发现。
上述发现能证明辩证唯物主义下列观点是正确的()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自然界是发展的④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4.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C.发展观点 D.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
6.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八课目标检测1~5. CDCDC
6、答: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当代人的发展会影响和制约后代人的发展。
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为后代人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