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年高考衔接排序题应试技巧精导
近四年高考衔接排序题应试技巧精导
近四年高考衔接排序题应试技巧精导(一)前言:本文注重语言知识和语文素养方面的能力,而不注重针对选择题的排除法等技巧。
一、关于语言连贯的知识(一)话题要保持统一。
话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一个段落的段旨,几句话的主要意思或表述所围绕的对象。
在叙述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时,每一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一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一话题或这一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造成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贯。
例如:以“起跑线”为对象,从语法的角度来看,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因此,在连续表达时,主语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例如:小张气愤地走出办公室,局长批评了他,他心里不服气。
(应将第二分句改为被动句,第二个“他”应删去,这样既连贯又简明。
)(二)叙述的角度要一致。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表述一个意思,阐明一个道理,描写一个对象,都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角度,这些角度一般有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一个复句或句群,表述的角度要前后一致,这样才能使语言连贯。
(三)思路要鲜明且连续不断。
从表面上说,作者对句子顺序、段落顺序、内容先后的安排就是“思路”。
语言可以对客观存在作出能动的反映,但客观决定着主观。
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等。
一般地说,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顺序:记叙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议论多以逻辑或事理为顺序,说明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
(四)语言的衔接要紧密。
这是语言连贯的重要要求,可以保证语意贯通,没有隔裂感。
为此,应注意一下几点:1、正确使用关联词。
在复句或句群中,关联词表示分句间或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在段落间也能起到很强的衔接的作用。
2、巧妙使用意思有关联的词语或句子。
所谓意思有关联的词语和句子,是指代词、序数词、表相关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义近义词语等。
高考排序题解题技巧
高考排序题解题技巧一、抓关键语句一段完整的语句,是要有头有尾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排序题的时候先要留意被打乱的语句当中哪一句能够起到总领、总结、总括或概括语段主旨的作用。
找到了这样的语句后,再按照前文所述的空间、时间、逻辑等关系进行下一步的排列。
例1:(2003,全国,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从这五个句子中可以看出,①③⑤句写的是云杉林,②句写的是草原,只有④句同写了草原和森林两个方面;同时还可以发现①③⑤句分别写了森林的不同景象,那么就可以推断④句为此段文字的总领句。
确定总领句后,我们看到作者在第句中非常明确地写到“草原带和森林带”,而且总领句中还有“继续南下”的字眼,就说明人们是由北往南走的,那自然应该按由南北往南的顺序接②句,然后再接①句。
①句中有“直插云天”的描述,③句开头有“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一句,刚好可以做到顺畅地连接,最后为应⑤句。
例2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 ⑥⑤①②③④B ④③⑤①②⑥C ③①⑤④②⑥D ④②①⑤③⑥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
很明显适合做首句的只有④。
根据②句中的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之后。
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该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
高考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主要有以下六点:
1.前后勾连性:句子既要“勾前”,又要“连后”,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2.指示代词、总结性词语、关联词的使用:指示代词所指内容在前,总结性词语内容在后,关联词前后对应。
3.语句衔接题思路一致中的段前和概念介绍:适合做首句。
4.捆绑法:明确的指代关系和关联词成对出现。
5.顺序词的使用:时间顺序、方位顺序、逻辑顺序。
6.注意捆绑法的使用:捆绑法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将句子进行捆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句子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解决句子排序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语句衔接排序技巧突破4
2、关联词
• 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 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 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掌 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掌 握常用关联词之间如何搭配。 握常用关联词之间如何搭配。如“如 果…那么 那么…” “虽然 但是…”“只有 虽然…但是 只有… 那么 虽然 但是 只有 才…”等 等
例3: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一项是( 一项是( ) 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有些神秘色彩。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 有一种信念驱使我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 们。 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 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 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 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 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这个信念就是 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 就是: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 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 . . . . ②⑤③
•
纵观近几年高考全国卷有关衔接类试 题,有由语言表述向选择题型转变的趋势, 有由语言表述向选择题型转变的趋势, 向选择题型转变的趋势 这对学生来说无疑降低了难度, 这对学生来说无疑降低了难度,现总结几 点有关衔接题型的做题技巧。 点有关衔接题型的做题技巧。
一、 找首尾句 • 注意所给语句与原句之间的密切联 保持前后内容上的一致性。 系,保持前后内容上的一致性。
高考必知的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
高考必知的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
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达一个中心。
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要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括句、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这个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尾。
第二,抓思路。
从总体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承、层进)、相属(总分、分总)的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理清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第三,抓暗示。
可根据题目所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暗示来进行分析和甄别。
依据划线前面的文字的暗示,可以确定第一空的句子,还可以依据划线后面的文字的暗示来确定前面一个空的句子。
也可根据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的暗示大致确定个别句子的位置。
比如,划线句子中间有句号,可以据此确定紧接句子可能是带有主语的句子,而后,找带主语的句子根据前后内容确定句子的排序。
第四,抓标志。
可根据所给句子的一些标志来确定关系紧密的句子。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1.关联词语的呼应。
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句和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如“换句话说”,表示前后是等位关系,位在后;“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并列、相反或相对关系,位在后;“总之、总起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表示对前面的内容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位在最后。
“所谓”表解释,位在后;“例如”表举例,位在后。
3.表示序数或主次轻重关系的词语。
高中语文高考掘金:近四年高考衔接排序题应试技巧精导(二)
高考掘金:近四年高考衔接排序题应试技巧精导(二)【2007年全国卷Ⅱ】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 ① ),(②),人口不过二十万,(③);( ④ ),(⑤),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⑥);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
a.面积不过八十公顷b.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c.偎依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d.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e.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f.美得让人不忍离去【题目分析】首先,确定语段的话题和对象。
通读之后会发现,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小城”。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语段中有两处使用了分号。
这说明,语段是从三个角度、分三层来陈述对象的。
这样就基本上找到了解题的思路。
其次,深入分析备选的句子。
语段的第三层陈述了“小城”受莫扎特的影响而浸润着音乐的魅力,特别是第一个分句,它采用了“这是……的小城”的结构。
而在选项中,b项和d项的结构也是“这是……的小城”,可以构成并列,也符合分号的用法。
但是①处到底选b 项呢,还是选d呢?d项中有“迷人”这样的修饰词,这应表示(风景)美丽的,与前语境中“人口不过八十万”的表意不吻合,故①应选b项,④便只能选d项了。
a项的结构与“人口不过八十万”是一致的,两者应该紧密相连。
但是这一项放在②处呢,还是放在③处呢?解决这一问题应对“不过”一词进行推敲。
这个词在意思上表示“小”或“少”,在用法上可与其后的关联词构成转折关系。
e项中的“却”正好有这种功能,并使语意重点落在“千年沧桑”上,照应了“古老”一词,这样便可以确定②处选a项③处选e项.c项结构与语境中“枕着……河水”一致;两者在表意上也是一致的,而且采用了同一种修辞方法——拟人,从而使风格一致,所以这两个句子是紧密相承的。
但到底谁承谁呢?这时就该参照f 项。
f项是表示小城的美给人的感受的,应该放在描写景物的句子之后;另外,“迷人”总提,“枕着”、“偎依”来分述,“美得让人不忍离去”总括,语段的第二层结构形式便是“总分总”。
高考掘金近四年高考衔接排序题应试技巧精导(三)
高考掘金:近四年高考衔接排序题应试技巧精导(三)【2005年全国卷Ⅲ】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符号)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③到了札二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答:()【题目分析】第一步,确定语段的话题和对象。
通读文字材料,感知语意,便可以认识到,语段是以“主人公”所经所见为话题,以描写小城的景色为对象的。
“所经”是经,“所见”是纬。
这样就基本确定了排序的思路。
第二步,确定表达方式。
此语段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加描写,写景是主,叙事是次。
从叙事的角度说,语意大致是这样的顺序:“主人公”从某地来到札二屯,进了小城看到某些景色,走出小城又看到了某些景色。
第三步,分析选项中有指示性或关联性的词语。
③句中“到了”一词明确地表现了行踪,“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表明是从别的地方来到这里,因为札二屯是“小城”,一般不会有“原始森林的气氛”。
这样,之前看到的景色“消失”了,应“出现”新的景色,如此则“消失”---“出现”就有了联系。
在①句中有“出现”一词,并表明对象是“小城”,所以③①相连。
②句中有“城中”一词。
⑤句中有“走出”一词。
这些关键词既表示了行踪,也体现了描写景物的顺序。
因此,①②⑤应组成一个单元。
在④句中有”倒映在水中“的短语,照应了②句中“小河”这一景物,更切合了②句中“河水清澈见底”描写。
因此,④句应加入上面的单元,并直接承接住②句。
⑥句中有“在山脚下”这样的词语,正好呼应了⑤句中“丘陵上”的表达,这符合从上到下的描写顺序,所以⑥句应紧承⑤句。
于是就得到了答案:③①②④⑤⑥三、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一)通读文字材料,细品语境。
大多题目都有语境,品味语境对确定解题思路起着重要的作用。
前语境一般在提及或指示话题,还能确定语段的表述对象,并暗示着下文语意的表达方向。
排序题的方法和技巧
排序题的方法和技巧
解决排序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在开始考题前
1.了解题目类型:先读懂题目,了解有无先后顺序,并确保掌握其大致排序要求,尽可能判断排序的最大最小值,缩小排序的范围。
2.正确认识排序题:排序题其实就是让大家对常见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所以关键考的是把不同的知识点结合起来的能力。
二、在考试中
1.起头原则:根据所给的排序要求把起止点搞清楚,从起始点开始,确定一个符合排序要求的选项,作为最后排序排列的起点。
2.分拆联想:把几个相联系的选项拆分开来比较,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将一系列的比较起来,即可快速排序出答案。
3.降低答题负担:降低答题难度,比如将大量的选项读写拆分,减少一次性背诵负担,适当浏览,先看选项段落中的单词或短语,可以有效避免无用词绕,提高排序效率。
三、答题后
1.反复确认排序:最后再次检查考题要求,以确认自己的排序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原始需求。
2.极限审题:把每一项选项作为有可能出现的极限情况,并重新考虑每一项选项的放置位置,如有更优解决方案,则重新排列排序顺序。
高考语文排序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排序题答题技巧
通读——试排——连读——微调。
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1 确保话题一致性(主语),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2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远近、高低、上下),或按逻辑推理(表里、内外、抽象具体、主次、轻重、总分、特殊一般)
3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这、那),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
4 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
5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守内容上的前后照应。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又、又,总之)
6前后句式保持一致(主谓句、被动句)
7看上下文语言环境,从句中找出关键词。
8研究选项特点,确定重复出现的排序句
现把语言连贯之排序类型题目的做题思路及方法总结为“排序题三字经”如下: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找顺序,时空间;逻辑题,思维变;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排序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排序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解题步骤:
1、粗读顺序错乱的句子,了解其大致的内容,明确其文体;
2、细读这些句子,按照不同文体的写作顺序,对它们进行排序,
可以先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根据相关的提示词连成大组句断。
二、排序技巧:
首先确定第一句,第一句一般都会出现对象或者事由,代词开头的句子一般都往前排。
后一句出现的内容,在前一句会照应或者埋下伏笔,要注意抓住一些提示语或关键词;第三步,将连成的段落读一读,如果有不通顺,或者语意不畅达的再作一些细微的调整。
1、记人:(1)通过叙述一件事来写人: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或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2)单独介绍描述一个人:按时间先后顺序、按总分或分总的顺序;
2、叙事: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3、写景:按照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来写,后一句写到的景物
在前一句都有所涉及。
4、状物:按总分或者总分总的顺序,一般先总的交代要描写的事
物或者它的总的特征,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进行介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说明文:按照话题以及解说的顺序来写,先要提出说明对象,
然后再写对象的特征等其他内容。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连贯解题技法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连贯解题技法一、“排列句序题”解题技法——“三步”“四排”法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联系紧密的一句为第一句。
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剩余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为答案。
如果两个选项都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确定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排序法有四种简称“四排”法,后面的“语句复位题”也可用这四种方法第一种: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来排序。
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
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
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
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种:句式排序法——根据句式来排序。
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
也就是说,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在题目所给的句子中,和它连在一起的句子也应是主谓句式。
但在具体运用中,根据句式排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考生却不能不掌握,这样可避免在应使用此法时因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况。
第三种: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中的标点来排序。
衔接排序题技巧
• 技巧二:关注语段的时空顺序或逻辑顺序。
• 一个语段有时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 来展开的;有时是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展 开的,如由远(近)及近(远),由外(内) 到内(外),由上(下)到下(上),等等; 有时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事理顺序来展开的, 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因到 果,由现实到联想、想象,由现象到本质, 等等。
• ① 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 ② 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 ③ 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 ④ 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 ⑤ 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 ⑥ 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 ⑤③②⑥①④
• ……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⑤ 能叫出几 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③ 要叫出全校学 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前两句强调的 是“不容易”,所以放在后面)② 这不只 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代词,代前两 句的内容)⑥ 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 自然结果。(不是……是,其实这里相当于 不是……而是,关联词语。另外还是强调谁 就把谁放在后面)① 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 书育人,④ 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 体现育人的功能。(先说了教师,再说包 含门卫在内学校其他方面工作,承接上文, 紧接下句内容)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 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2003年全国卷)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 贯的一段话。
• 1、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发始云杉林海连绵 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排序题解题技巧
A
⑥②①③⑤④ 暗示性词语:“也、又、再、则、一方面……另一方 面、总之”等。
2010全国1卷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 近几十年 来, , , , , , 。随 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 讨论方兴未艾。 •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 长的事实 •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 2、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 • 前年,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我在一棵枯死的 胡杨树跟前站立了很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那么,沙漠为什么不可以重新变成春天的 故乡呢? ①我赞叹它 ②乃是因为它虽然已死去千年,但仍然以一棵树的形象 存在于人间 ③那么就可以证明,沙漠只是后来的演变 ④既然沃野可以变成沙漠 ⑤由此也引发我的思考:既然千年前这里还有树木 ⑥它虽然再也听不见春天的召唤,但却给执著的生命留 下不朽的启迪 A.⑥⑤④③①② B.⑥⑤③④②① C.①②⑥⑤③ ④ D.①⑥⑤④③ • 答案:C • 关注关联词和暗示语
• 8、依次填入下面二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 •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 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 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 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 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 一。——一。——一。——一。——一。 •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以退为进 •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知己知彼 • A.②⑤④①③ B. ④①②⑤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 ①④③ • 答案:A • 确定首句,关注关联词
高考语文复习语句排序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下面句子次序已打乱,请调整出正确语序。 透露的 信息是 ①“过”就是“过火”,“过了头”,却往 办事 ③句启往容易被人们误认为好。②劳动好,但劳动 “过” 下,引 则适得 过累,就会妨碍健康。③事情做得一过分, 领⑤② 其反, 就会走向反面。④而对健康过于注意的人, ④句, 论证了 又常常会造成精神上的一种负担,老是疑心 放在⑤ ⑥,故 自己有病,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⑤失眠 ②④之 ⑥应在 不好,睡觉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多就可能 前 ④⑤前 变成懒汉。⑥其实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
⑥②⑤①③④⑦
12. 下列句子正确的表达顺序是
①不想作,任性而行就不会有练习的机会。 ②既然不得不如此,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接受它。 ③课堂作文不是十全十美的办法。
③⑥④⑦①⑤②
④作文,想来不是人的本性所需要。
⑤针对此情况,所以命题,限期完篇,总是出于不得已。 ⑥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 来代替这种办法。 ⑦因而要练习就不能不规定个办法限制如何做,这结果 就产生了课堂作文。
能体现语序的词语:
4.体现句意层次的过渡语。过渡语有连接句子 的作用。 5.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如指示代词。 6.各分句中的相同词语、表意相近或相似的词 语。这些词语往往体现了句子之间前后的衔接 和在结构上互相呼应的作用。 7.具有总括作用的语句、引出话题的语句。
⑤写“睡觉过多就可能变成懒汉”,②中的反义 ③中的“事情”一语承⑥中的“事”一词,故放在⑥ 例题剖析 词语“劳动”与“懒汉”对应,故②在⑤之后 ④与⑤后。⑥中“其实”作过渡语,承接①⑦句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03高考)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 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 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 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 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目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目的答题技巧一、观察句式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首先要注意观察句式的整体性。
观察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是否相同或相似,如果不同或相似,就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语序或替换句子成分,以确保整个句子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二、注意关联词关联词是句子之间关系的标志,通过观察关联词可以判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要注意观察句子之间的关联词,如“虽然”、“但是”、“如果”、“那么”等等,以确定句子之间的关系和顺序。
三、保持话题一致话题是句子的中心,保持话题一致是保证语句衔接题正确的重要条件。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要注意观察句子的中心话题,确保前后句子的话题一致,避免出现跳跃或转换话题的情况。
四、考虑语境语境是理解句子意思的重要因素,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要充分考虑语境因素。
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内涵,就必须考虑句子的上下文、前后文等语境因素,以确定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五、句子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句子的基本结构,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谓结构可以判断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要分析句子的主谓结构,确保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一致性和逻辑性。
六、观察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标点符号可以判断句子的语气和意思。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要注意观察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问号等等,以确定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意思表达。
七、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要遵循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逻辑原则,确保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八、语感判断语感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阅读句子可以感受到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可以通过语感来感受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从而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和关系。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语言表达连贯(衔接、排序)知识讲解
解析 本语段陈述的是人类到月球背面的梦想,“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 人类的梦想”,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补写的句子主语是“人们”,而且 应使用主动态。A、B两项前半部分陈述的主语是“人们”,还没说完,后半 部分主语就便成为“月球的正面”和“正面的半球”,而且采用了被动态表达, 与语境表达不连贯。排除A、B两项。D项“观察月球”的立足点应是“在地球 上”,“地球上的人们”语言累赘,说法不妥,目前地球之外还没有发现有人 类。排除D项。
边练边悟5 (2022·山西太原模拟)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项是( C )
回首百年奋斗历程,历史的启示催人奋进: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 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 ),让世界领略“中国智造”;千千万 万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创造脱贫致富的“中国奇迹”。肩负这样的使命,焦裕 禄直面沙丘难题,兰考境内遍植泡桐;钟扬扎根科研一线,把“种子精神”播 撒在雪域高原;王继才走向荒凉孤岛,让五星红旗迎着旭日高高飘扬。
A.从而使父亲维持了一个较低水平的教养投入 B.父亲的教养投入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C.从而使父亲的教养投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D.一个较低水平的教养投入被父亲维持着 解析 从前面的语境来看,这段文字是解说“母亲守门员效应理论”,整个句 子的主语是“母亲”,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此处的句子应也以“母亲”为 主语,这就排除B、D两项。结合上文可知,“她们为了保持自身性别角色的 独特性,约束、限制、排斥、监督孩子父亲(工蚁)参与到家务劳动和孩子教养 的活动中”,这是解说母亲守门员效应理论,后面应是说这样带来的后果,即 “使父亲的教养投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排除A。故选C。
二、三大解题步骤 步骤一:读语段,明大意。首先读懂语段,明了大意,明确语段话题是什
高考语句衔接(排序)答题技巧
语句衔接
1.考虑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要注意句子主干——主语)
2.揣测表达话题的向心性。
(围绕中心展示话题,从完整的语境入手
——中心)
3.合乎语意表达的逻辑性。
时间——由先到后;空间——由里到外、由高到低;心理——由悲到喜、由静到动;事理——由轻到重、由大到小、由种到属、由感性到理性;逻辑——由因到果、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4.注意句中信息的暗示性。
近义词语的相互照应;指示代词的语意落实;关联词的衔接;语气表达的一致;标点符哈的提示等
5.把握语句结构的对称性。
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
6.知晓衔接位置的提示性。
7.领会感情色彩的和谐性。
(冷峻犀利,雄奇豪放,平实冷静,隽永
奇趣,平淡自然,精美秀雅,浓烈沉郁,委婉舒展……)
8.抓住语法规则的限定性。
9.兼顾修辞手法的特殊性。
10.把握技能运用的综合性。
语文语言衔接排序题的解题方法指导
语文语言衔接排序题的解题方法指导一、知识要点语文中的句子的衔接或排序题是常见类型,要求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将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排序题一般有4~5句,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多,选择的材料以逻辑性较强的语段为主,说明性、议论性语段较为多见。
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语感素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考查形式一般有:1. 选择排列正确的项;2. 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入语段中;3. 从宣传语中选出衔接不恰当的项;4. 将错乱排列的文字作正确排列;5. 在综合性题目中编进语言衔接排序题,根据特定要求作选择;6. 在语段中自主补入一句话,使之衔接连贯。
二、方法指导1. 整体感知,总体把握语段内容;2.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总分、主次、转折、因果、递进、条件、承接等,找准中心句或主要观点;3. 把握特殊语言标志(如“这些”、“首先”、“总之”、“此外”、“还”、“又”等)显示的指代意义、语法联系或逻辑联系;4. 看句式是否协调,注意表达的形式美(如句子的对称整齐等);5. 配合运用排除法,某一项如两次遭排除,一般可不再考虑;6. 衔接题填入语句后或是排序题选择正确选项后,必须“复验”一次,看有没有疏漏或欠妥之处。
因为这类题目的评分标准是“有一处错就不给分”,所以这一步万不可少。
三、精选例题1. 议论性选句衔接例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依次是()和()。
(只填序号)。
所谓“形散”,一般指行文的结构灵活多样,手法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是指文章的主题集中。
了解散文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欣赏散文。
阅读散文,。
这样,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得到艺术享受。
A.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B. 散文是一种最适合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文学形式C. 要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再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D. 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再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分析:解题可分三步:一是整体把握,明确这段文字的结构是“总分—承接”;二是进一步明确第一句是“总”,统领二、三句,故第一处应选A;三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断哪一句承接“阅读散文”才合适?选项C的思维流程是“联想想象——丰富意境——调动积累——联想想象”,明显不符合文学鉴赏的规律,选项D的思维流程是“调动积累——联想想象——丰富意境”,符合鉴赏散文的规则,故第二处应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四年高考衔接排序题应试技巧精导(一)前言:本文注重语言知识和语文素养方面的能力,而不注重针对选择题的排除法等技巧。
一、关于语言连贯的知识(一)话题要保持统一。
话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一个段落的段旨,几句话的主要意思或表述所围绕的对象。
在叙述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时,每一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一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一话题或这一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造成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贯。
例如:以“起跑线”为对象,从语法的角度来看,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因此,在连续表达时,主语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例如:小张气愤地走出办公室,局长批评了他,他心里不服气。
(应将第二分句改为被动句,第二个“他”应删去,这样既连贯又简明。
)(二)叙述的角度要一致。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表述一个意思,阐明一个道理,描写一个对象,都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角度,这些角度一般有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一个复句或句群,表述的角度要前后一致,这样才能使语言连贯。
(三)思路要鲜明且连续不断。
从表面上说,作者对句子顺序、段落顺序、内容先后的安排就是“思路”。
语言可以对客观存在作出能动的反映,但客观决定着主观。
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等。
一般地说,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顺序:记叙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议论多以逻辑或事理为顺序,说明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
(四)语言的衔接要紧密。
这是语言连贯的重要要求,可以保证语意贯通,没有隔裂感。
为此,应注意一下几点:1、正确使用关联词。
在复句或句群中,关联词表示分句间或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在段落间也能起到很强的衔接的作用。
2、巧妙使用意思有关联的词语或句子。
所谓意思有关联的词语和句子,是指代词、序数词、表相关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义近义词语等。
3、适当使用过渡性的词语或句子。
(五)语言的节奏和音韵要和谐。
节奏和音韵安排合理,可以使读者在“优美的旋律”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它在语言上的要求有很多方面。
如:词语的结构和排列、句子成分的结构和排列、句式的选择以及停顿的安排等。
二、最近四年高考题解析【2008年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A.④⑥②⑤③①B.④⑤③⑥①②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④③⑥②①【解题步骤】第一步,前语境指明此语段的话题是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
各横线处的语句围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表达。
这样解题的思路就基本明确了。
第二步,备选句子的语意分析。
①②句表示中国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之后的结果。
①句侧重从产量上表示“历史性转变”。
②句侧重从中国的粮食与世界的人口的分明来表达。
这两句都是总括。
到底①在前呢,还是②在前呢?见下一步分析。
③句出现了“粮食产量”这样的对象;另外开头有“使”字,使“粮食产量”成了受动的客体对象。
④句表示中国重视粮食安全的战略。
⑤句表示中国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⑥句表示粮食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此句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为什么能突破,二是突破之后有什么结果或影响。
第三步,分析关键词。
⑥句中“突破”必须承③句中的“粮食产量”这一对象,所以这两句的顺序就确定下来了。
③句中“使”字表明了施动与受动的关系,“粮食产量”是受动对象,那么施动对象是谁呢?这是解决③句承哪一个句子的关键。
此有两个句子备选,④句所表示的战略可以使之攀升,⑤句所表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也可以使之攀升。
可是,④句和⑤句的顺序怎么安排呢?按照一般的表达习惯,应先说战略、方针,再说政策、措施。
由此确定,④在前⑤在后。
同时也可以确定,③句应该直承⑤句。
最后讨论①②两句的安排。
在第二步的分析中,已分别分析其语意,进一步体会可以发现,①句的总结是直接针对“粮食产量”攀升的情况的,而②句的总结是在①句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所以①句直承⑥句,②句排在最后。
因此,答案是B。
【2008年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是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控制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⑤无需人为干预A.②①⑤④③B.②④①③⑤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①③②【题目分析】(一)语境分析。
通读语段和备选语句便会发现,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表述的对象是“动车组”。
语段介绍了“动车组”先进的“网络控制技术”和“防火系统”。
横线处的语意是针对“网络控制技术”先进性的,说明了其优越的功能。
这种说明一般采用逻辑事理顺序,此亦是,因此要注重对象备选句间的逻辑、事理关系。
(二)备选句分析.备选句中起关联性、指示性的关键词是:“并”、“实现地面控制”、“各个系统”、“一旦”、“同时”、“人为”。
这些关键词明确地表示了语意连接关系和句间的逻辑事理顺序。
“各个系统”是总说其功能或先进性,故②直承前语境。
“同时”一词表示承接关系,“对系统”一词语所指对象与②句表述的对象是一致的,故④承接②。
“并”也表示承接关系,它承接的对象是“故障诊断”,故①承④。
“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它是针对“监控”、“监视”进行假设的,故③承①。
“人为”是相对于“控制”、“自动减速或停车”来说的,故⑤承③。
【2007年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A.③①⑥⑤②④B.①④⑤⑥③②C.①②③⑥⑤④D.③②①④⑤⑥【题目分析】(一)语意分析。
“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是关键词,以此描写天鹅的生活状况和意趣。
这是全部文字材料的语意重点。
前语境中“它时而在水上遨游”这样的句子,暗示了语意表达的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其后横线处语句表意的方向。
即:表现天鹅在水上或在与水有关的地方的活动和意趣。
由此可知,①③⑥应是一个单元。
后语境直接表示天鹅“很喜欢接近人”。
这样的表达有强烈的指示性,就是说,这样的表达要么总结要么延续前文的语意。
由此可知,后语境前边的句子是表示天鹅与人接近的意思的。
很明显,②④由是一个单元。
⑤句的作用更不可小视。
根据语段中的意思,“幽居”正好把所有备选句的表意分成两层。
第一层是承前语境的,写水上——幽居的行动和意态。
第二层是接后语境的,写“离开幽居”而与人相处的乐趣。
(二)备选句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备选句可以分成两个单元,即:①③⑥和②④⑤。
下面进一步安排每一个单元内的顺序。
在第一个单元中应注意两点。
首先注意有关联性、暗示性的关键词,如:“岸旁”、“水边”、“草丛”。
其次按照事理顺序、空间顺序(地点的改变)把握语意表达的脉络。
这样就是:水上---岸旁---水边---草丛。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岸旁”和“水边”所表示的地点从语意上很不容易区分。
这时就要考虑句式和结构。
前语境中有介宾短语“在水上”修饰动词“遨游”,而③句中也有介宾短语“到岸旁”修饰动词“嬉戏”:这样就做到了句式结构一致、音节和谐,从而增强了表达效果。
因此,第一个单元内确定的顺序是③①⑥。
安排第二单元内部顺序,便可以利用语意间的照应和表意采用的事理顺序,由后语境向前逆向推理。
“很喜欢接近人”则必“有人”;“有人的地方”是“回到”的,则必有之前的“离开”;而“离开幽居”正好是横线处语意的转折点,即第二层意思的开始。
因此,第二单元内部的顺序是⑤②④。
综上分析,正确答案是:A。
高考掘金:近四年高考衔接排序题应试技巧精导(二)【2007年全国卷Ⅱ】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 ①),(②),人口不过二十万,(③);( ④),(⑤),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⑥);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
a.面积不过八十公顷b.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c.偎依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d.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e.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f.美得让人不忍离去【题目分析】首先,确定语段的话题和对象。
通读之后会发现,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小城”。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语段中有两处使用了分号。
这说明,语段是从三个角度、分三层来陈述对象的。
这样就基本上找到了解题的思路。
其次,深入分析备选的句子。
语段的第三层陈述了“小城”受莫扎特的影响而浸润着音乐的魅力,特别是第一个分句,它采用了“这是……的小城”的结构。
而在选项中,b项和d项的结构也是“这是……的小城”,可以构成并列,也符合分号的用法。
但是①处到底选b项呢,还是选d呢?d项中有“迷人”这样的修饰词,这应表示(风景)美丽的,与前语境中“人口不过八十万”的表意不吻合,故①应选b项,④便只能选d项了。
a项的结构与“人口不过八十万”是一致的,两者应该紧密相连。
但是这一项放在②处呢,还是放在③处呢?解决这一问题应对“不过”一词进行推敲。
这个词在意思上表示“小”或“少”,在用法上可与其后的关联词构成转折关系。
e项中的“却”正好有这种功能,并使语意重点落在“千年沧桑”上,照应了“古老”一词,这样便可以确定②处选a项③处选e项.c项结构与语境中“枕着……河水”一致;两者在表意上也是一致的,而且采用了同一种修辞方法——拟人,从而使风格一致,所以这两个句子是紧密相承的。
但到底谁承谁呢?这时就该参照f项。
f项是表示小城的美给人的感受的,应该放在描写景物的句子之后;另外,“迷人”总提,“枕着”、“偎依”来分述,“美得让人不忍离去”总括,语段的第二层结构形式便是“总分总”。
如此看来,⑤处选项、⑥处选项是有充分理由的。
【2006年全国卷Ⅰ】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