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位移公式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五个公式及其选用原则教案
第7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五个公式及其选用原则时间(t )、位移(s )、速度(v 0、v t )、加速度(a )是描述运动的几个重要物理量,它们可以组成许多运动学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以下这五个公式是最基本的,记好、理解好这几个公式,对于学好物理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两个基本公式1.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2.速度公式:v t =v 0+at二、三个推导公式1.速度位移公式:v 2t -v 20=2as2.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t 2=v t 23.位移差公式:Δs =aT 2三、公式的选用原则1.能用推导公式求解的物理量,用基本公式肯定可以求解,但有些问题往往用推导公式更方便些.2.这五个公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不仅适用于单方向的匀加速或匀减速(末速度为零)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整个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3.使用公式时注意矢量(v 0、v t 、a 、s )的方向性,通常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v 0相反的方向为负方向.对点例题 一个滑雪运动员,从85 m 长的山坡上匀加速滑下,初速度为1.8 m/s ,末速度为5.0 m/s ,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解题指导 解法一:利用公式v t =v 0+at 和s =v 0t +12at 2求解.由公式v t =v 0+at ,得at =v t -v 0,代入s =v 0t +12at 2有:s =v 0t +(v t -v 0)t 2,故t =2sv t +v 0=2×855.0+1.8 s =25 s解法二:利用公式v 2t -v 20=2as 和v t =v 0+at 求解.由公式v 2t -v 20=2as 得,加速度a =v 2t -v 202s =5.02-1.822×85m/s 2=0.128 m/s 2. 由公式v t =v 0+at 得,需要的时间t =v t -v 0a =5.0-1.80.128 s =25 s解法三:利用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t 2及v =s t 求解.由v =v 0+v t 2得v =1.8+5.02 m/s =3.4 m/s再由v =s t 得t =s v=853.4 s =25 s 答案 25 s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行驶了12 s 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总共历时20 s ,行进了50 m ,求汽车的最大速度.答案 5 m/s 解析 解法一:(基本公式法)设最大速度为v max ,由题意得,s =s 1+s 2=12a 1t 21+v max t 2-12a 2t 22,t =t 1+t 2,v max =a 1t 1,0=v max -a 2t 2,解得v max =2s t 1+t 2=2×5020 m/s =5 m/s. 解法二:(平均速度法)由于汽车在前后两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前后段的平均速度均为最大速度v max 的一半,即v =0+v max 2=v max 2,s =v t 得v max =2s t 总=5 m/s.。
速度与位移 教案
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2. 能较熟练地应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3. 能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4.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要推论。
5.能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学习重点: 1. as v v t 2202=-2. 推论1:S 2-S 1=S 3-S 2=S 4-S 3=…=S n -S n-1=△S=aT 23.推论2:v v t =2学习难点: 推论1主要内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关系1.公式:as v v t 2202=-2.推导:3.物理意义:【例一】发射枪弹时,枪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大小是5×105m /s ,枪筒长0.64米,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例二】一光滑斜面坡长为l0m ,有一小球以l0m /s 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运动,刚好能到达最高点,试求: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公式的讨论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例三】一个滑雪的人,从85 m 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 m /s ,末速度是5.0 m /s ,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①公式:S 2-S 1=S 3-S 2=S 4-S 3=…=S n -S n-1=△S=aT2 ②推广:S m -S n =(m-n )aT 2③推导:2.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 v v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的中点速度公式:22202t x v v v +=【例四】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4秒内的位移为24米,在第二个4秒内的位移是60米,求:(1)此物体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讲义: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速度公式与位移公式2、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一、对速度公式0v v at =+的进一步理解(1)公式中的0v 、v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0v 的方向为正方向,a 、v 与0v 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0v 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对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应根据正方向的规定加以说明,如0v >,表明末速度与初速度0v 同向;若0a <,表明加速度与0v 反向。
(2)a 与0v 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0v 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公式0v v at =+虽然是加速度定义式0v v a t-=∆的变形,但两式的适用条件是不同的。
(3)公式的适用范围公式0v v at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曲线运动或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都不适用;v v a t-=∆可适用于任意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公式0v v at =+的特殊形式 ①当a=0时,0v v =(匀速直线运动);②当0v =0时,v =at (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对位移公式2012x v t at =+的理解(1)2012x v t at =+反映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因为0v 、a 、x 均为矢量,使用公式时应先规定正方向。
(3)一般以0v 的方向为正方向。
若a 与0v 同向,则a 取正值;若a 与0v 反向,则a 取负值;若位移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正;若位移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负。
(4)对于初速度为零(00v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为21122x vt at ==,即位移x 与时间t 的二次方成正比。
(5)当a=0时,x=0v t ,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6)位移在t v -图象中的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图象和时间轴包围的面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2、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本部分矢量较多,在解题中要依据质点的运动情况确定出各量的方向,不要死套公式而不分析实际的客观运动。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难点:据速度和位移公式推导得到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式的正确使用教学方法:讲练法、推理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来学生上述规律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2、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有关问题。
3、提问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学生在白纸上书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2)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检查和评析(3)据,消去时间,同学们试着推一下,能得到一个什么关系式。
(4)学生推导后,抽查推导过程并在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5)教师说明:一般在不涉及时间的前提下,我们使用刚才得到的推论求解。
(6)在黑板上板书上述三个公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a.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发射炮弹时,炮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是,枪筒长0.64m,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 b:用CAI课体模拟题中的物理情景,并出示分析思考题: 1)枪筒的长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哪个物理量? 2)枪弹的初速度是多大? 3)枪弹出枪口时的速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什么速度? 4)据上述分析,你准备选用哪个公式求解? C: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并抽查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2)用投影片注视巩固练习I: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v0=2m/s,加速度a=0.1 ,求 A:前4s内通过的位移 B:前4s内的平均速度及位移。
高中物理物体的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的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速度的单位及其转换;
3. 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4.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转换;
难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引入
1. 讲解速度的定义和意义;
2. 展示一些不同物体的速度,引导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二步:速度的计算
1.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2. 给出一些简单的速度计算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速度的方法。
第三步:速度的单位和转换
1. 讲解速度的单位及其转换方法;
2. 给学生一些速度单位转换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速度单位的掌握。
第四步: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1. 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其关系;
2. 展示一些速度和加速度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联系。
第五步:应用
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2. 综合运用速度、位移和时间的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
教学方式:
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2. 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3. 实验和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评估:
1. 组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速度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和案例,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中物理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位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位移的概念- 能够计算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 能够运用位移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 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完成位移计算的应用题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在公园里沿着直线走了一段路,那么他的位移是多少?来引入位移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探究位移的概念- 让学生认识到位移是一个矢量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
- 通过实验让学生测量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并带领学生总结位移的计算方法。
3. 实际应用,解决相关问题- 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应用位移的概念计算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
如:一个汽车在一段时间内从A点驶向B点,再从B点驶向C点,求汽车最终的位移。
4. 练习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位移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能,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 总结与拓展- 通过总结讨论,让学生明白位移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拓展位移在更广阔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实验探究和应用计算的方式,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位移,可以增加更多案例和实验,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位移的规律。
同时,在练习环节和巩固环节中,要留出足够时间,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位移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及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及应用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一些重要推论;2.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重要推论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运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位移和速度公式的推导2、会运用公式分析、计算(二)教学难点1、具体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三、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回顾: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速度位移公式:=2ax(4)平均速度公式: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推论:(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v1:v2:v3……=1:2:3……(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1:3:9……(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1:3:5…(4)通过1x、2x、3x、……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1::……(5)通过第一个x、第二个x、第三个x......所用时间之比:t1:t2:t3 (1)(6)1S末、2S末、3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1:v2:v3…=1:…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位移的中点的即时速度(3)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课堂热身1.一个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A1:22:32,1:2:3 B1:23:33,1:22:32 C1:2:3,1:1:1 D1:3:5,1:2:3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3s内的位移是20m,第9s内的位移是50m,则其加速度是( ) A.2m/s2B.3m/s2 C.4m/s2D.5m/s23.一辆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历时5 s,已知前3 s的位移是12 m,后3 s的位移是18 m,则小车在这5 s内的运动中 ( )A.平均速度为6 m/sB.平均速度为5 m/sC.加速度为1 m/s2D.加速度为0.67 m/s24.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 ,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所需时间为()A.3 sB.4 sC.5 sD.6 s(二)典型例题:例1.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变式练习1、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设均做匀减速运动,甲经3s停止,共前进了36m,乙经1.5s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A. 9mB. 18mC. 36mD. 27m例2、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s停止,设火车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s内的位移是2m,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是多少?变式练习2. 一列火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
高中必修物理位移问题教案
高中必修物理位移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位移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位移的计算方法及相关公式。
3. 能够运用位移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位移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位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位移是什么,如何计算位移等问题,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
(1)位移的概念:位移是指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改变量,是一个矢量量,其大小等于两
个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
(2)位移的计算方法:位移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包括图
示法、数学方法等。
(3)位移的性质:位移是标量还是矢量,有什么特点等。
3. 计算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位移计算的练习,加深对位移计算方法的理解。
4. 拓展应用
通过实际的情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位移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对位移概念的理解,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应用,积累经验。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位移计算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位移问题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4)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如果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t ,该如何处理才能使问题变得简单、方便?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推导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at v v +=0,2021at t v x += 消去时间t ,可得v 2-v 02=2ax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反映了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在不涉及时间或不需要求时间的情况下,用这个公式分析求解问题通常比较简便。
与其他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样,该式在应用时也必须注意符号法则,当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和位移也都带有符号。
例 (2013·重庆市冲刺卷)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的长度为L 的列车,保持加速度不变通过长为L 的桥梁,车头驶上桥头时的速度为v 1,车头经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 2,则车尾通过桥尾时的速度为A .v 1·v 2B .2221v v +C .21222v v +D .21222v v -解析:当车头驶过桥头运动的位移为2L 时,车尾刚好通过桥尾,设此时速度为v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aL v v 22122=-,L a v v 22212⋅=-,联立解得:21222v v v -=,选项D 正确。
【高考链接】 (2013年·广东卷)某航母跑道长200m 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 。
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A.5m/sB.10m/sC.15m/sD.20m/s解析:由运动学公式v 2-v 02=2as 可知v 0=10m/s ,故选B 正确。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速度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式中v 0 是开始计时时的瞬时速度,v 是经过时间t 后的瞬时速度;若初速度v 0=0,则v = at ,瞬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中的公式推导与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中的公式推导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本公式并能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课前探究(1)请同学分别拿一个小球,把它们分别放在桌子上,然后让小球自由滚动,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2)让同学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现象,通过交流分析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知识点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的位移相等,且速度不断增加的直线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三个基本物理量:(1)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终止位置的距离。
(2)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量。
(3)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3.公式推导(1)公式1:v=at+v0,v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v0表示初始速度。
公式1的推导: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v=at+v0。
当时间为0时,速度为初始速度v0;当时间为t时,速度为v。
由此可以得到速度的变化量为:v-v0=at,即v=v0+at。
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v=at+v0。
(2)公式2:S=1/2at²+v0t+s0,S表示位移,a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v0表示初始速度,s0表示初始位移。
公式2的推导: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S=1/2at²+s0。
当时间为0时,位移为初始位移s0;当时间为t时,位移为S。
由此可以得到位移的变化量为:S-s0=1/2at²,即S=s0+1/2at²。
又由于v=at+v0,可以得到时间t的表达式为:t=(v-v0)/a。
将时间t代入位移公式中,可得到位移公式2:S=1/2a[(v-v0)/a]²+v0[(v-v0)/a]+s0,化简后得到S=1/2at²+v0t+s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 问答法: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
3. 演示法:通过物理实验或动画演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教学准备:1. 物理实验器材:小车、滑轮、计时器等。
2. 动画演示软件:如PhET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其特点。
2. 讲解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在联系。
作业:1. 练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公式的应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公式推导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公式。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1. 理解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掌握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演练法: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 物理实验器材:小车、滑轮、计时器等。
2. 动画演示软件:如PhET等。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记录数据。
2.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1. 练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公式的应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
1.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教学难点:1. 实验数据的准确采集与处理。
2. 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教学方法:1. 演示法:展示实验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
2.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教案模板高中物理速度
教案模板高中物理速度科目:物理年级:高中主题:速度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理解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3. 速度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
2.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速度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速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对速度的兴趣。
二、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1. 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位移 / 时间。
三、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速度是如何用位移和时间计算得出的。
2. 引导学生掌握速度、位移和时间的相互关系。
四、速度公式的运用(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计算方法,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速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2. 提醒学生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扩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速度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实验体验: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高中物理位移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位移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位移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计算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3. 掌握计算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位移。
二、教学重点:1. 位移的定义和性质;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的位移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将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计算;2. 理解和计算曲线运动中的位移。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教学板书工具;3. 教学实验器材;4. 相关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位移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位移与距离的区别。
2. 讲解位移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位移的定义、方向和与位移相关的物理量。
3. 讲解直线运动中的位移计算:讲解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应用。
4.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位移和时间数据,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并推导出物体的位移公式。
5. 讲解曲线运动中的位移计算:介绍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位移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应用。
6. 练习与拓展: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拓展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和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位移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写一份小结,总结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七、教学延伸:1. 可以深入讲解曲线运动中的位移和速度关系;2. 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深入研究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位移讲解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位移速度公式,理解公式的物理含义,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到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兴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位移速度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推导及理解。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
1.加速度的定义式:v a 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0v v at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4.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t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推导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板书: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二、进行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的导出。
教师导入:我们分别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时还要知道物体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公式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教师活动:让一位同学去黑板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学生活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公式。
教师活动: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的推导过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推导过程:由0v v at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0v v t a-=。
把0v v t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代入2021at t v x +=得ax v v 2202=-。
高中物理位移模型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位移模型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位移的相关公式和物理量。
3. 能够运用位移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位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位移与位移的区别。
2. 掌握位移计算的步骤。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位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位移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步:概念讲解
1. 介绍位移的定义: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称为位移。
2. 讲解位移计算的方法: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可以通过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得到。
3. 引入位移公式:Δx = x2 - x1。
第三步:公式推导
1.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推导位移公式。
2. 引导学生分析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的物理意义。
第四步:练习
1. 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不同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2. 引导学生探究位移与时间、速度的关系。
第五步:实例分析
1. 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位移的应用和意义。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位移与时间、速度的关系。
3. 激发学生对位移模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位移的计算方法。
2. 思考位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整理思考结果。
速度位移高中数学教案
速度位移高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与位移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速度与位移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速度与位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速度与位移的定义;2. 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3. 速度与位移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速度与位移的计算方法;2. 运用速度与位移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1. 黑板、彩色粉笔;2. 计算器;3. 实验仪器:计时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1. 初步讨论:引导学生回顾速度与位移的概念,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2.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介绍速度与位移的定义、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是速度乘以时间等于位移。
3. 计算练习:通过几个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速度与位移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4.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将速度与位移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梳理:通过总结速度与位移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对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进行总结,并展示速度与位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计算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理论学习、计算练习与实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速度与位移的概念和关系,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续教学可以通过更多实际案例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位移公式数学高中函数教案
位移公式数学高中函数教案
主题:位移公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位移公式的概念及应用;
2. 能够运用位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展示位移公式的图像变化。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位移公式的概念,如“若有一车辆从原点出发,以速度
为v向右前进t秒,求车辆的位移”。
2. 引入:介绍位移公式的定义和公式表示,即s = vt,其中s为位移,v为速度,t为时间。
3. 实例: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位移公式进行求解,如“若有一飞机以速度
500km/h向东飞行2小时后停止,求飞机的总位移”。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位移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5. 拓展:通过图像展示,让学生观察位移公式在正、负速度下的图像特点和变化。
6. 总结:对位移公式的应用和图像变化进行总结,概括位移公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在家中进一步巩固位移公式的运用和理解。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相关章节
2. 练习题册
3. 教学PPT
教学评估:
1. 上课时的学生反馈
2. 课堂练习表现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1. 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对位移公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善于应用位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高中物理速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速度教案设计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计算速度。
教学内容:
1. 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2. 速度的计算方法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教学步骤:
1. 引入速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理解速度的定义:如果一个人跑完100米用了10秒,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
3. 给学生几个练习题,让他们熟练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4. 讨论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快慢与位移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5. 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速度,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速度的理解。
6. 总结速度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归纳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评估方式:
1. 布置一份速度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卷。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对速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
1. 给学生布置一个实验设计任务,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速度的视频,然后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教学反思:
1. 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速度的概念。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差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速度的相关知识。
高一必修一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 t=v0+at.(2)位移公式:s=v0t+12at2.二、用v-t图象求位移在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公式v t=v0+at适用于任何做直线运动的物体.()(2)公式s=v0t+12at2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3)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一定越大.()(5)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s=(4t+4t2) m,则质点的初速度是v0=______ m/s,加速度a=______ m/s2, 2 s末的速度为_________ m/s,2 s内的位移为________ m.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应用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运动了一段时间t ,则: (1)此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 t 如何表示? (2)这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s 是多少?1.公式v t =v 0+at 、s =v 0t +12at 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v t =v 0+at 、s =v 0t +12at 2中的v 0、v t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选取正方向.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a >0;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a <0.若v t >0,说明v t 与v 0方向相同,若v t <0,说明v t 与v 0方向相反. 3.两种特殊情况(1)当v 0=0时,v t =at ,s =12at 2.即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t 成正比,位移s 与t 2成正比. (2)当a =0时,v t =v 0,s =v 0t .即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s 与t 成正比.例1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 m/s 2,求: (1)物体第5 s 末的速度多大? (2)物体前4 s 的位移多大? (3)物体第4 s 内的位移多大?针对训练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的位移为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B.物体第2 s内的位移为4 mC.物体在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为8 m/sD.物体从静止开始通过32 m的位移需要4 s的时间二、利用v-t图象求位移例2(多选)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体()图1A.在0到2 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 m/s2B.4 s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C.在0到6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7.5 mD.在0到6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6.5 m1.“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若一段时间内既有“正面积”,又有“负面积”,则“正负面积”求代数和,得数为正值表示位移为正,为负值表示位移为负.2.对于其他的v-t图象,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也表示位移,如图2所示阴影面积表示t时间内的位移.图2三、简单的刹车问题分析例3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信号灯便立即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求:(1)开始制动后,前2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和2 s末的速度大小;(2)开始制动后,前5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和5 s末的速度大小.刹车类问题的处理思路实际交通工具刹车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可认为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运动过程不可逆,当速度减小到零时,车辆就会停止.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是:(1)先求出它们从刹车到静止的刹车时间t 刹=v 0a .(2)比较所给时间与刹车时间的关系确定运动时间,最后再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若t >t 刹,不能盲目把时间代入公式,若t <t 刹,则在t 时间内未停止运动,可直接用公式求解. 四、逆向思维法解题在处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为了方便解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将该运动对称地看成逆向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例4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A .5.5 m/sB .5 m/sC .1 m/sD .0.5 m/s对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采用逆向思维法后,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变为v t =at ,s =12at 2,计算更简捷.1.(速度公式v =v 0+at 的应用)(多选)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6 m/s ,经过10 s 速度的大小变为20 m/s ,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 .0.8 m/s 2 B .1.4 m/s 2 C .2.0 m/s 2D .2.6 m/s 22.(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的理解)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 =0.5t +t 2(m),则当物体速度为3 m/s 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 ) A .1.25 s B .2.5 s C .3 sD .6 s3.(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的应用)飞机起飞的过程是由静止开始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到某速度值时离地升空飞行.已知飞机离地前在跑道上加速直线前进的距离为1 600 m ,所用时间为40 s ,则飞机的加速度a 和离地速度v 分别为( ) A .2 m/s 2 80 m/s B .2 m/s 2 40m/s C .1 m/s 2 40 m/s D .1 m/s 2 80 m/s4.(刹车问题)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2,求:(1)汽车从刹车开始经过3 s时速度的大小;(2)汽车从刹车开始经过6 s时速度的大小;(3)从刹车开始经过8 s,汽车通过的距离.一、选择题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应用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5 m/s2,那么()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5 m/sB.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大5 m/sC.第3 s初的速度比第2 s末的速度大5 m/sD.第3 s末的速度比第2 s初的速度大5 m/s2.如图1所示,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刹车测试中,初速度为18 m/s,经过3 s汽车刚好停止运动.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电动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图1A.3 m/s2B.6 m/s2C.15 m/s2D.18 m/s23.(多选)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东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10t-t2) m,则()A.质点初速度为10 m/s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1 m/s2C.2 s末的速度为6 m/sD.在2 s末,质点在出发点西边,距出发点24 m4.(多选)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第10 s末的速度为2 m/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前10 s内通过的位移为10 mB.每秒速度变化0.2 m/sC.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 m/sD.第10 s内的位移为2 m5.(多选)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是6 m/s,第2 s末的速度是8 m/s,则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C.任何1 s内的速度变化量都是2 m/sD.第2 s初的瞬时速度是6 m/s6.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火车静止时),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6 s,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A.3节B.6节C.9节D.12节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7.如图2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图2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0~2 s内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不相同8.(多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如图3所示.由图象可知()图3A.前10 s物体的加速度为0.5 m/s2,后5 s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B.15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15 s内物体位移为37.5 mD.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考点三刹车类问题9.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为5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2 s内与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A.1∶1 B.3∶4 C.3∶1 D.4∶310.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遇到紧急情况需刹车,刹车后的第1秒内运动了8 m,第2秒内运动了4 m,关于汽车的运动和刹车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8 m/sB.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2C.汽车刹车后3秒末的加速度为0D.汽车刹车后运动的距离是16 m二、非选择题11.一滑块由静止开始自固定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斜面足够长),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试求:(1)第4 s末的速度大小;(2)运动后7 s内的位移大小;(3)第3 s内的位移大小.12.一辆汽车(可视为质点)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路边每隔15 m 有一棵树,如图4所示.汽车通过A 、B 两相邻的树用了3 s ,通过B 、C 两相邻的树用了2 s .则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和通过树B 时的速度为多少?图413.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某段平直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08 km /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该高速公路匀速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该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车到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5 s .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至少为多少?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1.公式:v t 2-v 02=2as . 2.推导速度公式v t =v 0+at . 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由以上两式可得:v t 2-v 02=2as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公式v t 2-v 02=2as 适用于所有的直线运动.( )(2)确定公式v t 2-v 02=2as 中的四个物理量的数值时,选取的参考系应该是统一的.( ) (3)因为v t 2-v 02=2as ,v t 2=v 02+2as ,所以物体的末速度v t 一定大于初速度v 0.( ) (4)在公式v t 2-v 02=2as 中,a 为矢量,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时a 取负值.( )2.中国到2030年将拥有4个完整的处于现役状态的航母作战编队,第三艘航空母舰已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设.航母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2,起飞速度为50 m/s,若该飞机滑行100 m时起飞,假设跑道水平,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________.一、速度位移公式的应用如果你是机场跑道设计师,若已知飞机的加速度为a,起飞速度为v,则跑道的长度至少为多长?1.适用范围: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t2-v02=2as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v t2-v02=2as是矢量式,v0、v t、a、s都是矢量,解题时一定要先设定正方向,一般取v0方向为正方向:(1)若加速运动,a取正值,减速运动,a取负值.(2)s>0,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s<0则为减速到0,又反向运动到计时起点另一侧的位移.(3)v t>0,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v t<0则为减速到0,又反向运动的速度.注意:应用此公式时,注意符号关系,必要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其合理性.3.公式的特点:不涉及时间,v0、v t、a、s中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量.例1长100 m的列车通过长1 000 m的隧道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列车刚进隧道时的速度是10 m/s,完全出隧道时的速度是12 m/s,求:(1)列车过隧道时的加速度是多大?(2)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巧选公式的基本方法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s ,也不让求s ,一般选用速度公式v t =v 0+at ; 2.如果题目中无末速度v t ,也不让求v t ,一般选用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3.如果题目中无运动时间t ,也不让求t ,一般选用导出公式v t 2-v 02=2as .针对训练1 假设某列车在某一路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10 m /s 增加到30 m /s 时的位移为s ,则当速度由30 m /s 增加到50 m /s 时,它的位移是( ) A .s B .1.5s C .2s D .2.5s例2 一列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l ,火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 1,而车尾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为v 2,求: (1)火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大小v ; (2)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的时间t .中间位置的速度与初、末速度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s 的初、末速度分别是v 0和v t ,加速度为a ,中间位置的速度为2s v ,则2s v =v 02+v t 22.(请同学们自己推导)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例3 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由静止到稳定运动的过程都可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汽车: (1)1 s 末、2 s 末、3 s 末瞬时速度之比; (2)1 s 内、2 s 内、3 s 内的位移之比; (3)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4)经过连续相同位移,1 m 末、2 m 末、3 m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5)第1 m 内、第2 m 内、第3 m 内所用时间之比.1.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时间等分(设相等的时间间隔为T),则:(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2)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2∶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3∶5∶…∶(2n-1).2.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位移等分(设相等的位移为s)的比例式(1)前s末、前2s末、前3s末、…、前n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2)通过前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3∶…∶n.(3)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n-n-1).例4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斜面足够长),已知小球在第4 s末的速度为4 m/s.求:(1)第6 s末的速度大小;(2)前6 s内的位移大小;(3)第6 s内的位移大小.针对训练2(多选)如图1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颗子弹(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穿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图1A.v1∶v2∶v3=3∶2∶1B.v1∶v2∶v3=3∶2∶1C.t1∶t2∶t3=1∶2∶ 3D.t1∶t2∶t3=(3-2)∶(2-1)∶11.(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理解与应用)汽车紧急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车轮会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直至停止,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称为刹车线.由刹车线的长短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已知汽车刹车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8.0 m/s 2,测得刹车线长25 m .汽车在刹车前的瞬间的速度大小为( )A .10 m/sB .20 m/sC .30 m/sD .40 m/s2.(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理解与应用)如图2所示,物体A 在斜面上由静止匀加速滑下s 1后,又匀减速地在水平平面上滑过s 2后停下,测得s 2=2s 1,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 1与在水平平面上的加速度a 2的大小关系为( )图2A .a 1=a 2B .a 1=2a 2C .a 1=12a 2D .a 1=4a 23.(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式)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 内与第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在走完第1 m 时与走完第2 m 时的速度之比为v 1∶v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s 1∶s 2=1∶3,v 1∶v 2=1∶2B .s 1∶s 2=1∶3,v 1∶v 2=1∶ 2C .s 1∶s 2=1∶4,v 1∶v 2=1∶2D .s 1∶s 2=1∶4,v 1∶v 2=1∶ 24.(速度和位移关系的理解与应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在距地面10 km 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 m /s ,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中匀速降落,在距地面1.2 m 时,返回舱的4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并且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2 m/s ,求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一、选择题考点一 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理解与应用1.在交通事故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刹车线的长度是14 m ,假设汽车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14 m/s ,则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 .7 m/s 2B .17 m/s 2C .14 m/s 2D .3.5 m/s 22.如图1所示,一辆正以8 m /s 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 m /s 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 m 时的速度为( )图1A .8 m/sB .12 m/sC .10 m/sD .14 m/s3.如图2所示,某高速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5 m /s 增加到10 m /s 时位移为s .则当速度由10 m /s 增加到15 m /s 时,它的位移是( )图2A.52sB.53s C .2s D .3s 4.一滑雪运动员由静止开始沿足够长的斜坡匀加速下滑.当下滑距离为l 时,速度为v ,那么,当他的速度是v 2时,下滑的距离是( )A.l 2B.2l 2C.l 4D.3l 45.物体的初速度是v 0,以不变的加速度a 做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那么经过的位移是( )A.v 022a(n 2-1) B.v 022a (n -1) C.v 022an 2 D.v 022a(n -1)26.如图3所示,木块A 、B 并排且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 的长度是L ,B 的长度是2L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v 1射入A ,以速度v 2穿出B ,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 )图3A.2v 1+v 23B. 2v 12+v 223C. v 12+v 223 D.23v 1 7.(多选)从不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2∶1,下落高度之比为1∶2,则( )A .下落时间之比是1∶2B .落地速度之比是1∶1C .落地速度之比是1∶ 2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考点二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的应用8.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 s 、第2个2 s 和第5个2 s 内三段位移之比为( )A .1∶4∶25B .2∶8∶7C .1∶3∶9D .2∶2∶19.(多选)如图4所示,一个滑块从斜面顶端A 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 ,已知AB =B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滑块到达B 、C 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2 B .滑块到达B 、C 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 2 C .滑块通过AB 、BC 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 2D .滑块通过AB 、BC 两段的时间之比为(2+1)∶110.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 .1.2 mB .3.6 mC .6.0 mD .10.8 m二、非选择题11.一列以6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火车由于遇到突发事故而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火车从关闭发动机开始到速度减为20 m/s 时共前进3 200 m .求: (1)火车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2)火车继续减速至停止还要前进多远的距离?12.小汽车在嘉峪关至山丹高速公路上行驶限速为120 km/h,冬天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路,以免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此段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50 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为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大?13.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速度达到50 m/s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5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求:(g=10 m/s2)(1)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2)运动员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3)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变速直线运动 位移 与 速度 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 速度时间公式: v v0 at
1 2 • 位移时间公式: x v0 t at 2
消去t
v0 vt • 平均速度公式: v v0v 2ax 2
2 2
位移-速度公式
v v0 2ax
2
2
• 注意: 1、该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该公式是矢量式,运用其进行解题 时,应先规定正方向,除非题意有默 认的正方向
1 2 x v0t at 2
v v0 2ax
2
2
•
2 a 2 m / s 汽车以加速度 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经过A点时其速度 VA 3m / s,经过B 点时速度 VB 15m / s,则A、B之间的位 移是多少?
1 2 x v0t at 2
v v0 2ax
v v0 2ax
2
2
• 一小球以3m/s的初速度沿一光滑斜面 2 向上做加速度恒为 4m / s ,方向沿斜 面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起始点为 A,求小球运动到A点下方2m处的 B点时的速度。
2
2
• 如果题中不涉及运动时间 t ,也不让求运 动时间,一般选用 ;
v v0 5m / s 若要在急刹车后22.5m内停下来,则 它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km/h?
2
初速度较小
0
临界状态 22.5m
某一速度
0 22.5m
大于某一速度
0 2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