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题选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1. 2019年7月底,在泰国南部地区因持续暴雨而引发的洪灾,至少已造成366人死亡,200万人受洪水影响,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
分析曼谷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
解析从自然(地形、气候、位置等)、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角度分析。
答案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北、东、西三面地势高,汇水速度快;地处河口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泰国湾海水潮汐顶托影响较大;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快,城市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2.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两大地震带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全球性的火山带和地震带,其地理分布基本吻合,这反映出地震和火山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特点,原因是什么?(3)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城位于________洋东岸的________(国家),它正处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在该国西海岸的圣海伦斯火山,是一座著名的火山。
解析第(1)题,据图中数字指示位置可知①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①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第(2)题,地下岩浆只有沿着岩层的裂隙才能喷出地面,因此,地壳薄弱处往往是火山活动处,而地壳薄弱处多处在板块交界地带,所以,火山地震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分布的特点。
第(3)题,我国恰好处在两大地震带之间,因此地震多发。
第(4)题,可联系相关知识回答。
答案(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关联性(相关性)在地壳活动强烈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脆弱,多断裂构造带,地球内部的能量容易从这些薄弱地带强烈地释放出来,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3)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4)太平美国美洲太平洋3.2019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 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案和解析)
2009~2013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2013山东文综,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解析: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及其危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甲地的地形坡度较乙地大,水流较急,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乙地大。
第(2)题,图中丙地有河流、铁路经过,联系教材上关于泥石流危害的描述作答即可。
答案:(1)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2.(2013福建文综,15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1)题,冷冻灾害对农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作物减产、农业设施受损上;由图可知,山地地形阻碍寒潮南下,加剧了该地区的冷冻灾害。
第(2)题,预防冷冻灾害主要从监测预报、防灾管理、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
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3.(2012福建文综,15分)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_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_附答案
《自然灾难与防治》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2019年5月7日中国教化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
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
据此回答1—3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缘由紧密相关的是()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峻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峻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面临灭亡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经国务院同意,教化部确定,从2019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
这一调整的主要缘由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难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剧烈。
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难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5.上述自然灾难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缘由是()A.受锋面雨带的限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限制D.受印度低压限制7.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防护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9.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剧烈海啸,表明地质灾难具有()A.群发性 B.随机性 C.突发性 D.链发性10.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快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19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干脆经济损失181.28亿元,据此回答11~12题。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题集
自然灾害与防治1.(09年福建文综第40题)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11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2)分析唐山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崩塌、滑波或泥石流。
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3.(09年海南地理第24,25,26题)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答案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2005~2008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2008广东文基,54)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 B2.(2008山东基本能力,1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
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
全国卷1 地理历年高考真题总结 选修5自然灾害
2015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
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
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答案】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
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
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考点:洪涝灾害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7,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43.【自然灾害】(10分)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当它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或地面时,立即冻结成冰的降水。
它是初冬和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下图是我国冻雨多发地区。
请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冬春季节冻雨多发的主要原因及冻雨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答案】原因:海拔较高,冷空气受地形抬升,气温低;并且与南来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准静止锋,降水天气多。
主要危害:路面结冰,影响交通;电线结冰,易被压断,影响电力输送;冻坏越冬农作物,农业减产;压倒树木,破坏森林。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冻雨形成原因分析该地区冬春季节冻雨多发的原因。
该地区冬春季节阴雨天气多,且地面温度仍然较低,所以容易形成冻雨。
冻雨的主要危害有路面结冰,影响交通;电线结冰,易被压断,影响电力输送;冻坏越冬农作物,农业减产;压倒树木,破坏森林。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试卷
自然灾害与防治试卷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
1.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A.14时 B.16时C.19时 D.22时2.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A.台风减弱B.台风中心经过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3.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4—6题4.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5.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6.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A.植树造林 B.开垦梯田 C.增加城市建设 D.减少降水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7-8题。
7.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C.寒潮 D.台风灾害8.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④锋面影响⑤受地形影响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④ D.②④下表是2003年8月某日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据此回答9-10题。
9.该日影响该地区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A.低气压、伏旱 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 D.低气压、台风10.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A.狂风暴雨 B.阴雨连绵 C.高温晴好 D.寒冷少雨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1—12题:11.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锋面在附近活动C.山地抬升偏北风 D.受台风登陆影响12.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在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 B.地震 C.洪涝灾害 D.水土流失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14.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 B.地震C.干旱 D.凌汛2003年7-8月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高中地理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三)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B.美国西北部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C.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 D.“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A.干旱B.洪涝C.地震D.风暴潮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1),回答5~7题。
5.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6.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7.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自2006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
根据新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
17级。
该热带气旋属于:A.强热带风暴 B.台风C.强台风D.超强台风9、从卫星云图上看,“桑美”是一个:A.逆时针向外辐射的大漩涡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C.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D.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10、“桑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专题复习试题汇编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纲原文]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4.防灾与减灾。
高考题组一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1.(·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岩体松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内因;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
2.(·新课标全国文综Ⅱ)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
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
由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和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1.读图例举A国山区常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及其灾害链,并分析其多发的原因。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地质灾害,同时位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的海岛而多台风灾害;另外要注意山地地形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
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
或地震—泥石流、滑坡。
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山地降水丰富。
或台风—暴雨—洪涝(山洪)。
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形成洪峰的速度快。
2.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滨湖地区涝灾可能发生时间分析如下:其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势、水位高低等方面分析。
答案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是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以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3.图1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
图2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解析第(1)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先从整体上来描述,如分布广泛或分布不均等;再描述其变化趋势,如西多东少或从东向西增加等。
第(2)题,从图中看出每年的夏季都有滑坡、泥石流发生,总体上是7~8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分析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时,首先要明确其形成机制的因素(如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坡度大的沟谷、充足的碎屑物质或堆积物、充足的水分等),再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形成机制。
答案(1)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总趋势是西多东少(或西北多,东南少)。
(2)7~8月份。
暴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一个动力条件、诱发因素;7~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云南省多暴雨,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致使滑坡、泥石流多发。
高三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三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说明:本试题分第一、第二两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70分)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
请将答案填入第二卷答题表中。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4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5﹒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A﹒寒潮 B﹒干旱 C﹒雷雨 D﹒洪涝6.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8.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9﹒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10.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C.春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1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12﹒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A B C D13.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15.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但低温灾害和雪灾比较严重的大洲是A.南美洲B.非洲C.大洋洲D.欧洲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近五年《自然灾害与防治》各地高考综合题
近五年《自然灾害与防治》各地高考题综合题1.(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0分)2.(2013高考题福建卷)[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9分)(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3.(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午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
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2013高考题浙江自选模块卷)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⑴-⑶题。
⑴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分)⑵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当你在山谷中遭遇泥石流灾害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4分)。
⑶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4分)5.(2013高考题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6.(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22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专
专题升级训练二十二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15分)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央视《新闻1+1》2012年2月27日播出《干旱:为什么总在云南?》,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却连续三年遭遇大旱。
2012年春天,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
已是三年旱情叠加……(1)简析该地区近几年来常形成旱灾的原因。
(2)简述该地旱灾带来的危害。
2.(15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2010年8月13日四川映秀等多地发生了汶川地震后最大的泥石流。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5·12”汶川地震发生时映秀、北川两地的灾情,并说明判读依据。
(2)运用灾害的关联性原理,简述“5·12”地震对“8·13”泥石流爆发的影响。
3.(2012·石家庄一模)(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龙卷风是中心气压极低的强风涡旋,其破坏力极强,其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
美国龙卷风走廊(如上图所示)平均每年形成1 000次龙卷风。
这里龙卷风多发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
每年春季,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经过这一走廊时,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潮湿暖空气相遇,龙卷风便如期而至。
(1)龙卷风危害巨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析“龙卷风走廊”龙卷风多发的主要原因。
4.(15分)2010年末到2011年初,巴西、斯里兰卡、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全球多地遭遇严重洪水。
读洪水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________。
(2)大多数洪水由强降水带来。
试分析强降水形成的条件。
(3)(多选)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延长迟滞时间B.汇流时间的长短与地形坡度有关C.流域内围湖造田可使洪峰流量增加D.泥沙淤积、河道弯曲可使额定时间延长参考答案1.答案:(1)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发育,加之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农业水利设施落后,抗旱能力差。
教师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题选编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1.(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冲毁铁路,阻塞河道2.(2008山东文综,31)(10分)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6分)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6分)⑵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4分)3.(2008海南,26)(10分)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4分)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
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4分)(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6分)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6分)(解析:本题考查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移动,防洪工程蓄洪区分洪的作用。
),4.(2007山东文综,31)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题组)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考向一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及防御1.(2013·课标文综Ⅱ,43)阅读资料,完成下题。
(10分)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0分)解析应从错过播种期、缩短生长期及东北地区生长期的独特性等角度分析。
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
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2.[2012·天津文综,12(2)(3)]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
(8分)(1)面对特大干旱,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________。
(2分)(2)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
(6分)解析第(1)题,云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覆盖率高,长期的干旱容易诱发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第(2)题,在三次产业中,单位GDP农业用水量最大,因此面对旱灾,首先是推广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其次应该从开源的角度采取措施,云贵高原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使地表水缺乏,但是地下水丰富,因此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答案(1)森林火灾(病虫害)(2)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寻找地下水;采用耐旱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答出其中两项即可)考向二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3.(2013·山东文综,3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1)~(2)题。
(10分)(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较大,而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更容易发生泥石流。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习题与答案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习题与答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习题与答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二节)(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据此完成1~4题。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①特殊的地理位置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活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⑤陆地面积大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2.季风环流控制导致多发的自然灾害有①火山②旱涝③地震④台风⑤风暴潮⑥泥石流、滑坡A.②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3.我国东南沿海灾害点位多,西北内陆灾害点位稀少,其主要原因是A.东南沿海防灾意识强,西北内陆减灾能力强B.东南沿海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内陆人少地多,生态环境脆弱C.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内陆受灾体少D.东南沿海为季风气候,西北内陆为大陆性气候4.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答案:1.D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下,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
答案:2.A季风环流控制地区,由于季风环流不稳定,所以多发旱灾、台风、风暴潮等气象水文灾害。
答案:3.C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的共同作用,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内陆受灾体少。
答案:4.B台湾受海洋与陆地环境的双重影响,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5~6题。
年代项目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受灾人口(万/年) 242 743 859 1 226 1 590受灾农田(万公顷/年) 18.1 43.9 53.7 82.0 89.15.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A.地震、洪涝、台风B.海啸、风暴潮、干旱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D.台风、洪涝、暴雨6.广东省受灾损失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A.寒潮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D.季风环流改变答案:5.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暴雨及其带来的洪涝。
地理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__模拟题选编
自然灾害与防治模拟题选编(山东省济宁市20XX届高三二模)(10分)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源深度约33公里。
截止到20XX年4月24日,青海玉树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2192人。
材料二青海广播网讯(4月15日),未来一周玉树震区和救灾沿线将出现降雪、大风和降温天气。
根据气象预报,22号白天到23号夜间,玉树震区仍然阴天有中雪。
西宁到共和沿线有小阵雨,共和到清水河沿线有小雨雪,清水河到玉树公路沿线阴天有中雪,有6到7级偏西风,山口地区最大风力可达8到9级。
材料三海地当地时间20 1 0年1月1 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l 5公里。
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l0万人。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比分析两地区死亡人数差别巨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2)结合图片和材料信息简述玉树地震救援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6分)(四川省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20XX级高考适应性考试)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完成(1)—(2)题。
(1)A、B两地区,易出现土壤盐碱化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盐碱地的基本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2)简述凤阳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10分)(20XX年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XX年8月安徽省滁州河等多条河流均出现超历史最高水位,洪涝灾害导致全省受灾人口达230多万人,滁州城区内涝面积达50%。
材料二 20XX年3月新疆北部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已造成130多万人受灾,随着天气回暖还将产生其它此生灾害。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述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的主要差异。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2012—2013学年下期高二年级地理练习题地理-选修5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年4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发生雪崩致2人死亡年3月黄浦江死猪造成水污染事件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2~3题。
2.修建水库后(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①植树造林②人工降雨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右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读图完成4-5题。
4.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C. 干旱、洪涝、地震、火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5.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 B.②④C.①②③ D.③④6.当地时间2013年3月18日,巴西佩特罗波利斯,连日的暴雨在当地引发泥石流。
这表明,自然灾害具有()A.群发性 B.随机性 C.突发性 D.链发性2013年2月28日,沙尘暴袭击北京。
北京全境由雾霾污染转变为沙尘污染,空气颜色由灰白转为土黄,北京气象台提醒大家做好防护工作。
回答7-9题。
7.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我国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8.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9.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1.(2008山东文综,31)(10分)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6分)
⑵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
2.(2008海南,26)(10分)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4分)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6分)
3.(2007山东文综,31)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3分)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4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3分)
4.(2007海南,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
娜”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
13日,该
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下图)。
我国
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
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
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
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
政府部门根据台
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
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
“云娜”是此
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
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
成的人员伤亡。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
的主要原因。
(4分)
(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
(6分)
答案:(10分)
⑴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6分)
⑵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的描述。
第⑴题,问题本质是考查涝渍灾害形成的原因。
首先从自然因素分析涝渍的原因,主要是气候与地形因素,影响了降水情况、上游来水情况、向下游泄水情况,从而造成涝渍。
再从社会经济条件考虑成灾的后果,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则受灾较重。
第⑵题,问题本质是考查涝渍灾害的预防措施,应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考虑。
误区警示:第(1)题不会从图示中发现灾害分布区与河流的相关性,导致找不到切入点;还会出现只回答自然原因,而忽视了社会经济原因。
第(2)题由于对教材相关知识记忆不清,出现不准确的作答。
答案:(10分)
(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
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4分)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6分)
解析:本题考查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移动,防洪工程蓄洪区分洪的作用。
第⑴题,首先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洪水”,而非“洪涝”、“洪灾”,以免答非所问;其次注意从材料和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中“6月下旬至7月中旬”和图中的“淮河干支流”,这次洪水的主要原因就可以结合多雨和水系特征作答。
第⑵题,围绕“防洪”,从“分洪的作用”、“控制工程的功能”、“新河的功能”三个方面回答。
答案:(10分)
(1)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3分)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4分)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⑴题,研究题意可判断本题的“最严重”的对象应是“灾情”,而不是单纯的干旱问题,排除西北地区。
“最严重”范围应是指在中国范围内,A表示“占本区的百分比”,可以排除其作为旱灾最严重的依据。
因此只有过B、C进行判断区域和理由。
第(2)题,只要能联系华北的春旱和长江流域的伏旱即可。
当然如果学生有试图回答其“连旱”的成因也无不可。
第(3)题,春旱可以引发沙尘暴、盐碱化、森林火灾等问题,该题定位在东北,又是“最主要”的次生灾害,结合本地是我国主要林区及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0分)
(1)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2分)政府组织得利,采取了防范、避险措施,效果显著。
(2分)
(2)西南(偏南、偏西)(1分)东北(偏北、偏东)(1分)
不利影响: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2分)
有利影响:丰沛降雨量,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
(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表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相关知识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⑴题,要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到“及时准确地预报”、“政府部门的应急措施”两个关键语句,语言上再略作加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⑵题,20时台风在B地登陆,下午时台风中心位置在哪儿?题目信息中没有说明,因此,A、B两地的风向就不能准确判断。
假如台风中心在A正北,A吹西南风,B地为偏北风。
分析“影响”类问题时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即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