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分桃子》教案设计(精选17篇)

《分桃子》教案设计(精选17篇)

《分桃子》教案设计(精选17篇)《分桃子》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分一分“,并体会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难点: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

关键: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分一分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或小棒)20个(根)。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打扮的漂亮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了,今天是小熊的生日。

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

都有谁呢?(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伙伴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大家,看看都有什么?这节课我们就帮助小熊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分给伙伴们,好吗?2、揭示课题:分一分(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摆一摆。

小熊先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

请同学们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分成两堆。

2.说一说。

(1)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

(2)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看谁分得多?(3)学生汇报操作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

1 2 3 487 6 5 43.想一想,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小猴都满意?说说你的想法。

4.引导小结:都分4个。

两只小猴就分得一样多。

像这样分得同样多,在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个词语叫做“平均分”。

5.分一分:放手让学生分,着重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两只小猴喜滋滋地抱着桃子到一边去了,该给小猫分鱼了。

1)12条鱼分给4只小猫吃,要想每只小猫分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几条呢?想一想怎样给小猫分鱼比较快一些?(用学具代替小鱼来分、连线、圈一圈)可把小狗急坏了,汪汪地叫了起来。

我们赶紧帮小熊给小狗分骨头吧。

3)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用你喜欢的方法分一分。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分桃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桃子的活动,学生能够体验除法的运算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讲解如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演示法通过分桃子的演示,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通过演示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

讲授新课教师通过分桃子的演示,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师通过演示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1. ◦ ◦2. ◦ ◦3. ◦ ◦ 1. ◦ ◦ 2. ◦ ◦ 1. ◦ ◦ 2. ◦ ◦ 3. ◦ ◦ 1. ◦ ◦ 2. ◦ ◦教师通过讲解如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练习教师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让学生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除法的意义、运算方法和应用。

教师强调除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除法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教师布置一些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五、教学资源教材:《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分桃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桃子的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的形成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分桃子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尤其是平均分的概念。

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尤其是除法的竖式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好朋友来家里做客。

小猴子准备了很多桃子,想分给大家吃。

可是,小猴子不知道该怎么分,它想请同学们帮忙。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子分桃子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分呢?2. 讲授新课分桃子活动:请同学们拿出 8 个桃子,分成 2 份,每份应该有几个桃子呢?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交流:请同学们把分的结果汇报给大家,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除法的意义:通过分桃子的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把 8 个桃子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有 4 个桃子。

这种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的算式:我们可以用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分桃子的过程。

8 个桃子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有 4 个桃子,可以写成 8÷ 2 = 4。

其中,8 是被除数,2 是除数,4 是商。

第三册数学教学设计-分桃子分桃子教学设计

第三册数学教学设计-分桃子分桃子教学设计

第三册数学教学设计-分桃子分桃子教学设计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

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许多又红又大的桃子,小猴子可高兴了,同学们快数数猴妈妈共摘了多少个桃子?(8个)两只小猴看到了这么多又红又大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争着强着要吃。

同学们,如果你是猴妈妈,你打算怎么分这8个桃子?请同学用桌面上的桃子卡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一看,1.指名分桃子,要求学生边分边说。

指名把8个桃子平均分问:谁有不同分法?为什么这样分?师板书:2.师问:你会用这种分法来分物品吗?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同学们拿出6个木块分成2堆,每堆几个?小结:刚才同学们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问:什么是平均分?练习:1.判断下面几种分物品的方法,是不是平均分。

(课出示蝴蝶、小猫、星星图)2.猫分鱼和小狗分骨头。

请学生小组任选其一,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鱼或骨头分一分。

分一分①、小组合作分鱼:4只小猫要分12条鱼,每只小猫要分到同样多,每只小猫要分到几条鱼?②、小组合作分骨头: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3.师拿出14根铅笔,指名平均分进两个文具盒。

1、摆一摆。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同桌两人合作,用卡片摆一摆,分一分。

②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法回答:一样多,同样多。

 (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然后指名回答)多让几名学生说说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分一分。

①、学生4人一组,用学具实际分一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②、学生小组合作,帮助小狗分骨头,分完后,在小组间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指名进行分一分,并说出每个文具盒里放了几枝铅笔。

三.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分得真好,现在电脑博士要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1。

课出示书上练一练的五环旗和分气球。

出示五环图,认识这个标志吗?用20个圆环可以拼成多少个五环呢?问: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1个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师:可见,平均分有时也会有剩余。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的分桃子的故事,并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和智慧;2.掌握求解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分桃子的故事介绍;2.分桃子的求解方法;3.分桃子的团队合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知识(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传统的分桃子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根据故事情节,详细讲解分桃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分桃子的原理和步骤。

第三步:引导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分桃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四步:讲解分桃子的求解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分桃子的求解方法,包括公式的推导和具体步骤的解释,同时通过示例演示说明。

第五步: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组桃子进行分配。

每个小组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团队合作来解决分桃子的问题,最后给出具体的分配方案。

第六步:小组评价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配方案,并对其他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和态度,包括积极性、合作性和沟通能力;2.检查学生的分桃子方案,评估其求解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将分桃子的方法应用到其他问题的求解中,如分糖果、分蛋糕等;2.学生可以尝试改变桃子的数量和人数,探索是否存在不同的分配方案。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传统的分桃子故事,还掌握了求解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发展。

同时,通过展示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___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案

___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案

___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分桃子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分桃子》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分桃子”这个数学问题的背景和要求能够借助具体物品理解并解决“分桃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教学准备教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具: 物理模型桃子、黑板、粉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分桃子”问题学生观察物理模型的桃子并引发思考2.理解问题(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桃子的方法提示学生观察桃子的数量和形状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均分配桃子3.探索解法(2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桃子进行讨论和尝试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分桃子策略4.分享归纳(10分钟)学生展示各组的解法老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优化解法5.拓展应用(15分钟)提出更复杂的分桃子问题进行挑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将解法和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6.总结回顾(5分钟)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思考和发现与学生一起总结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思考情况结合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参考资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数学教学参考书籍和教学资料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调整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法。

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观察和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分桃子》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分桃子》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分桃子》教学设计(通用16篇)《分桃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二年级上册教材32、33页分一分与除法教学目标:1、经历把小数目实数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听童话故事对不对?(对)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小猴的故事。

森林里住着小猴皮皮一家。

猴爸爸特别疼爱他的两个猴宝宝,他经常给猴宝宝代一些好吃的、好玩的。

一天,猴爸爸在果园李摘了8个桃子带回家。

猴宝宝可高兴了,一会就吃完了。

猴哥哥吃了5个,猴弟弟皮皮吃了3个。

(老师边说边贴)猴哥哥高兴的舔着嘴唇,皮皮可不高兴了,皮皮为什么不高兴呢?生:它们吃到的果子的个数不是同样多,皮皮就觉得特别不公平。

师:小朋友怎么分这8个桃子才公平呢?生:应该是每只小猴分4个桃子。

师:请你来分一分。

(学生上台分桃)师:好的,通过他这一分,现在每只小猴拿到的桃子是不是同样多了?(是)师:都是几个?生:4个。

二、探索新知1、分一分师:现在猴爸爸拿了6各木块要小猴皮皮分成2堆,你们猜猜小猴皮皮会怎么分?生1:我觉得小猴会分成3个一堆,两堆都是3个。

生2:我觉得小猴也许会一个木块为一堆,另一堆5个木块。

师:你分的两堆没有一样多。

生2:可猴爸爸只说把木块分成两堆,又没有规定要两堆一样多。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

只说分成2堆是可以有多种情况的,还可以怎么分?生3:也可以分成2个一堆,另一堆4个。

师:原来猴爸爸出的这道题有多种答案。

现在猴爸爸说,你们拿出8个圆片,自己动手分成4堆,每堆要分得同样多。

小猴皮皮一听,说:“这太简单了!”一会就分完了,你们知道小猴皮皮是怎么分的吗?请一个同学上台分一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优质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优质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一课,该内容属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整数除法概念,掌握表内除法计算方法,通过具体操作活动,感受和探索“平均分”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除法概念,并掌握表内除法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除法概念,掌握表内除法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分”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桃子模型、卡片。

学具:每组一套桃子模型、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有趣农场故事,故事中有12个桃子需要分给4只小猴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这些桃子。

2. 新知探索(1)小组合作,让学生用桃子模型进行实际操作,探索如何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

(2)引导学生用除法表示这个过程,即12÷4=3,每个猴子得到3个桃子。

(3)解释除法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用表内除法计算其他类似例子。

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发给学生练习本,完成23道类似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除法定义表内除法计算步骤例题解答过程“平均分”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15块巧克力,要分给5个好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块?(2)小华买20个棒棒糖,准备分给4个表弟表妹,平均每人能分到几个?(3)如果你有10个橘子,想要平均分给2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2. 答案(1)15÷5=3,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块。

(2)20÷4=5,平均每人可以分到5个。

(3)10÷2=5,每个人可以分到5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在理解“平均分”概念后,可以设计一些更有挑战性问题,如“如果有剩余怎办?”引入余数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公平分配”的意义和实现方法;2.学会利用最小公因数将桃子平均分配;3.发扬合作精神,加强分组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了解公平分配的概念;2.学习最小公因数的概念和应用;3.掌握最小公因数求解桃子分配问题的方法;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桃子分配问题。

教学重难点1.公平分配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最小公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利用最小公因数分配桃子的方法,向学生提供启示;4.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公平分配的概念,最小公因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2.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分配桃子,找出最小公因数进行计算;3.体验法:学生身临其境,模拟桃子分配的过程,进行真实的体验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课知识点1:公平分配的定义及其重要性1.清晰地讲解“公平分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鼓励学生举出个人或身边的例子,让同学们感性认识公平的重要性。

知识点2:最小公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介绍最小公因数的概念,演示最小公因数的求解方法;2.强调最小公因数的计算方法,达到轻松掌握、记忆的目的。

知识点3:利用最小公因数分配桃子的方法1.通过范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最小公因数来确保公平分配;2.鼓励学生举出身边的现象,如何利用最小公因数分配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物品。

第二节课知识点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1.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讨论如何分配桃子,找出最小公因数进行计算;2.设置小组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知识点5:实际操作1.在模拟桃子分配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2.以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的操作得到足够的认可和鼓励。

教学评价1.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最小公因数和公平分配的认识情况;2.以分组比赛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3.个别测试、小组测试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测试与考核,作出实际的评价。

二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

二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

二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分桃子”这一趣味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桌子上准备好桃子模型•准备好白板和黑板•准备讲台纸和彩色粉笔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活动教师将桌上的桃子模型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桃子,我们如何公平地将它们分给大家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

2. 定义关键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分桃子”,并请学生解释和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帮助他们理解分配和分享的概念。

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如何公平地分配桃子,并提醒他们需要考虑每个人的需求。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分配方案,并解释他们的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5. 教师点拨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分配方案进行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分配方案是否公平,是否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

6.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一些案例,例如“有10个桃子,要分给5个人”,让学生自己设计分配方案,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7. 游戏实践教师组织“分桃子”游戏,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分配。

游戏结束后,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的方案与实际的分配情况,看是否一样或者差异在哪里。

8. 总结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分桃子”的概念以及公平分配的原则。

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际应用这些概念。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对概念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合作情况来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将“分桃子”活动应用到其他领域,例如分配糖果、玩具等,从而加深他们对公平和分享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分桃子”教学设计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并确保活动的公平性,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情况。

《分桃子》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分桃子》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分桃子》教学设计(精选14篇)《分桃子》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2页—33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经历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1)能按要求把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会用自己的话叙述分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圆片8个、小棒18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故事情境: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两兄弟合作,一共摘了8个桃子。

刚开始,两兄弟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是现在,他们却为了“分桃子吃”发起愁来。

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分一分吗?(课件呈现猴子兄弟摘桃子的情境。

)2、揭示课题:分桃子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分给两只猴子。

想一想,可以怎么分?(2)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3)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4)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分法当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能让猴子兄弟都满意?(得出结论:分得同样多最公平)板书:同样多或一样多(5)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板书:平均分2、分小棒,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把6个小棒分成两堆,怎么分?(2)学生开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自己分的过程,说一说哪种分法叫“平均分”?为什么?3、分小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1)课件出示“小猫的一家”情境图(教材32页“分一分”第2题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一共有多少条小鱼?多少只小猫?(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只小猫要吃同样多的小鱼,每只小猫能吃几条?(3)先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然后找几名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分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1.1《分桃子》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1.1《分桃子》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1.1《分桃子》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分桃子》是三年级数学下册中的第一课,主要涉及了分桃子问题。

学生需要通过理解问题和归纳规律,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是: 1. 让学生了解到在分配物品时必须考虑是否可以平均分配; 2. 以分桃子为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归纳思考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的习惯,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仅是简单的计算,更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够: 1. 具备分析问题和归纳规律的能力;2. 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4. 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仅是简单的计算,更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归纳,发现规律;2.学生能够使用数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2.合作学习法。

在分组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3.推理分析法。

通过针对性的分析和推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小明和小红一起分桃子,如果共12个桃子,应该如何分配才可以让每个人都分到桃子?”,让学生自由讨论。

鼓励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特点和规律。

2. 知识讲解和点拨教师通过口头解释和书面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分桃子的相关知识,包括:1. 分配物品时必须考虑是否可以平均分配; 2. 当有一堆桃子需要分配时,可以通过详细观察、分析和归纳规律,来确定每个人分到的数量。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和交流的方式,互相协助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练习操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桃子问题的理解,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

《分桃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桃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桃子》教学设计及反思《分桃子》教学设计及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桃子》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桃子》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是分得同样多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课件出示8个桃子图。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瞧!猴子妈妈从山上采来8个又红又大的桃子,它要把桃子分给它的2个孩子,你知道猴子妈妈是怎么分的吗?现在请你们扮演猴子妈妈,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想怎么分?2、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

[教学策略:这是学生初步体验的过程,应安排足够的时间,教师关注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妈妈的子女,猴妈妈分给子女的桃子应该是一样多的。

生乙:我比较赞成生2的分法,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好东西给弟弟比较多,我比较少。

生丁:弟弟妹妹年龄比较小,妈妈多分几个桃子给他们,当哥哥的不应该计较。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认为,子女都是父母亲的心肝宝贝,给子女的爱是一样的深,一样的多。

但是小弟弟小妹妹年龄比较小,比较不懂事,父母亲会多一些关心与照顾是自然的,当哥哥姐姐的也应该多关心他们呀。

[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找准教材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白母爱是崇高伟大的,为了子女的幸福劳累一生。

]师:这些同学是积极发言的金话筒。

二、关注过程自主发展1、通过分类,提示平均分。

师:同学们,请拿出6根小棒,把它们分成2堆。

同桌同学摆一摆、说一说可以怎么分。

2、学生合作操作。

3、小组汇报。

生1:我们把6根小棒,分成一堆1根,一堆5根。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附件2:《分桃子》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年 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合作探究
教 师
单 位
课题名称
分桃子
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要点
1.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借助与图形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2.本单元的知识多是延展性知识,也就是说多数是以往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就需要学生即时复习相关知识,才能有效学习新知识。
3.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综合性思维还不强,特别是对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小学生往往习惯于用自己常用的方式,这就需要协助学生通过综合思维思考问题。
二、教材分析要点:本单元是本教材的起始单元,重点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知识。教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实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为第六单元“理解分数”在知识上做了储备。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的除法竖式过程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果园的桃子成熟啦,小猴子们都开开心心地在果园摘桃子呢。有两只猴子已经摘好了,它们想分桃子,不过它们不会分,小朋友们能不能帮帮它们啊? (板书课题:分桃子)
师:这个2是余数,余数和除数比?
生: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啊,你能不能结合这一题给大家解释一下啊?
生:如果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还可以再分。

分桃子_教案教学设计_2

分桃子_教案教学设计_2

分桃子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2—3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四、教学难点:感知“平均分”还可能有剩余的情况。

五、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圆片、小棒等若干。

六、教学过程:a、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师:孩子们,仔细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小动物们在熊老师的带领下要上哪儿去?(游乐园)游乐园里真好玩,不知不觉就玩到了中午,小动物们的肚子可饿啦。

于是熊老师帮它们买来了午餐:8个桃子、12条鱼、18根骨头。

师:猜猜熊老师是怎么分这些午餐的?生1:我猜是把桃子分给小猴,因为小猴最喜欢吃桃。

生2:小猫最喜欢吃鱼,我猜熊老师把12条鱼分给了小猫。

生3:狗喜欢吃骨头,熊老师肯定把骨头分给了小狗。

师:你们猜的有道理,那熊老师究竟是怎样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熊老师把8个桃子分给了2只小猴,把12条鱼分给了4只小猫,把18根骨头分给了小狗。

看来熊老师和大家的想法一样。

b、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

1、师:2只小猴要分8个桃子,可以怎么分呢?(课件出示)请同桌两人合作,扮演2只小猴,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同桌动手分桃,然后向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师扳书:123487654(课件演示8个桃的各种分法,)师:在这些分法中,你们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能使2只小猴都满意?为什么?(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2、师:4只小猫要分12条鱼,怎样才能使它们都满意?(课件出示)生:每只小猫要分到同样多的鱼。

师:每只小猫要分得同样多,每只分几条呢?让我们帮帮小猫吧!请孩子们4人小组合作扮演4只小猫,用12个圆片代替小鱼,动手分一分。

待会儿派代表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多少。

分桃子教学设计 (2)

分桃子教学设计 (2)

分桃子教学设计Peach teaching design分桃子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2—3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深刻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除法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分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从而初步体验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析: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能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评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全面、科学,符合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如其分。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理解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片断)反思及点评之二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片断)反思及点评之二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片断)反思及点评之二介绍本文档将对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进行片断反思和点评。

通过分析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学生反应,旨在提供给教师们有关该教学设计的一些反思和改进的建议。

教学设计概览本课程旨在教导学生如何与他人进行公平的资源分配,强调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短篇故事《分桃子》来引发学生们对此话题的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资源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教学过程预热活动1.向学生引入分享与合作的概念,引发他们对公平分配资源的思考。

阅读理解1.教师向学生朗读故事《分桃子》。

2.学生们阅读故事并回答一系列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以检查他们的理解和阅读技巧。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教训,并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1.学生们根据故事的情节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他们对公平分配资源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总结和回顾1.教师与学生总结讨论,并整理出关于分享与合作的重要观点和教训。

2.提醒学生将这些观点和教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可行性分析本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意识方面具有可行性。

通过阅读故事、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平资源分配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们在小组环境中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设计有效性分析通过使用故事作为学习材料,可以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表演,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

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

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

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教学设计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

(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

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2 4
______
2) 4 8
4 8
____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 ,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

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反思在学生反馈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就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信心。

)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1. 由情境提出问题。

师:这两只小猴子对同学们想出的办法非常满意,正要按这个方法来分,这时又跑来一只猴子。

(师在情境图上再贴一只猴子)他想干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他也想来分甘蔗。

(师板书例2: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生读。

师:怎样列式呢?
生:48÷3。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边分边想,并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

)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发言。

(学生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 一组上前发表自己观点。

生:我叫杨斯,我和刘珊一起来完成这道题,我来说过程,刘珊来分小棒。

我先写上了 3) 48 (板书),先分4捆,每人分一捆(刘珊演示),在竖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写在十位上。

(板书)1×3=3,把 3写在4的下面,表示已经分掉的数。

4-3=1,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板书),再分剩下的1捆零8根,也就是18根(刘珊拆整捆,合并成18 根),18÷3=6,每人分6根,(刘珊演示),把6写在个位上,(板书)3×6=18,18-18=0。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你觉得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杨斯讲得特别清楚,我听懂了。

生2:我想说,Good, Good, very good!
……
师:的确,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很棒,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杨斯一样,勇敢地站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思在这部分设计中,我遵循“学生能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的思想,考虑到学生已有刚学到的竖式算理作基础,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十位不能直接整除的竖式除法。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
3.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先从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师:每次除的商写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时,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你总结得真不错。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
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反思教师没有直接总结,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