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

合集下载

第2章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

第2章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



行政立法系统 信息传输系统 办公系统 省级社会经济辅助决策 省级政府网站建设
3、地市级电子政务

地市级电子政务主要包括面向企业和公众服务的地市级 电子政务和地市级政府管理两个方面。面向企业和公众 服务的地市级电子政务主要提供证照办理功能、咨询功 能、网上税务管理、政府采购管理、教育培训系统、社 会保险管理、全社会信用系统、城市数字化、城市公用 信息化。 不仅要实现和省级政府的文件、信息双向传输, 还要将从普通企业、公众收集来的各种信息及时汇总分 析,提供给省部级电子政务系统。建立地市级政府网站 提供地市范围各种资源查询,发布地市相关政策法规, 建立地市内、地市外政府网站导航。

电子政务的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各级部门通过门户网站与公众双向的信息交流,进行信息发布, 提供服务,接受社会舆论与公众监督。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确保政府内部办公业务网、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府公众信息网 三网信息能共享与传递,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2.2.5 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
图2-4 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体系结构

政务外网功能

信息发布。 信息检索。


人员管理。
审批审报。
在线咨询。
网上招聘。
2.2.3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体系


电子政务的数据类型
政府决策信息 社会经济信息


社会文化信息
科学技术信息 自然地理信息 政府信息
2.2.3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体系

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内容
第2章 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



2.1 2.2 2.3 2.4 2.5 2.6

第2章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

第2章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

电子政务
2.2.2 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3.公众服务网
信息发布 信息检索 人员管理 审批申报 在线咨询 网上招聘.

电子政务
2.2.2 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5层):

底层由计算机和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光纤等网络硬件 组成 其余为:操作系统;数据服务、数据资源、Web服务;中间 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负载均衡、站点管理等。 由从网络系统层到应用层的多项安全要素构成 总体标准化——电子政务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 规范 应用标准——数据元、代码、电子公文格式及流程控制标准 等 应用支撑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管理标准等.
电子政务
2.2.3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体系
1.信息资源管理

过程:
信息资源的收集 信息资源的传输 信息资源的加工 信息资源的存储 信息资源的维护 信息资源的使用.
电子政务
2.2.3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体系
2.政府信息资源的来源
由于政府在行使职能时总以某种方式与社会的 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联系,因此产生了惊人的 政府信息,甚至达到无法计数的地步。据统计,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大约集聚了全社会信息资源 总量的80%。这些信息资源比一般的信息资源 更有价值,其质量和可信度也较高 政府部门在业务活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原 始记录。
2.2.3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体系

1.信息资源管理

发展阶段:

物理控制阶段

信息的物理控制和程序效率,管理方法是文本管理、邮件管理 和重要记录的保护等,手工操作 20世纪40年代,系统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计算 机、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有效 存储和检索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融合了人文因素、组织环境等 内容,组织机构出现“信息与日常事务办公室”和“信息主管”

电子政务 以欧洲一体化的名义进行

电子政务  以欧洲一体化的名义进行


— 越 鬣

一 一

I ,泛 在 网 智 慧 城 市 智 慧 地 球 等 一 系 列 关于 今 : 境高 科技化 的概 念 ,正在全 球迅速 流转 。打 遣 活环 : ” 的网络 ,建设 “ 不在 泛在 信息社 会 ’ ’,正 成为越 国家信息 化发展 的方 向。 随着 电子政务 在 欧盟 的广 , 人 们 的生 活变 得越 来越便 和 ,足 不 出户就 髓跟很 : 门打交道 。 电子政务 就像 一面小 小 的镜子 ,反射 部 各 国政府亲 民务实 的面孔。
Ovs W eev ra. e
展开 ,最初主要 着眼于政 府部 门的 电子政 务工作和面 向公 库 ,可以收集 天气 、水质 、土壤 等各方 面的环境 信息 、统
众 、企业 及所有行 政机关 的信 息交换 。19年 1 月,欧盟 99 2 提出 “ 电子欧洲 ”概念 ,并发布 了建设 欧洲信 息社会 的战 略—— 《电子欧 洲 :所有 人的信 息社会 》。为落实该 战略
设更快 发展 。该网站从 “ 良好实 践框架 ”和 “DA I BC电子
子采购 、欧盟范 围 内安全接入 、电子 民主等 五个方 面做 了
详细 规划 。可 以说 ,作为欧盟 首个 专 门的 电子政务 蓝图 , 《2 1 电子政务行 动计划 》的发布实施 ,标志着泛 欧层次 i0 0 的电子政 务建设正式步入系统化发展的轨道。 强 调 欧盟 内资 源共 享 ,积极 推 动 泛 欧 电子 政 务互 操
在总结现状 、分析 问题
。~
j …… … 蠡:
一 …
… 一 一
… … ~ t

篇篡
● 6Oq m 一

论语义网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影响

论语义网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影响

S ●■■●●
了一个金融领域的本体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个 库 ,但这 些数据 库往往 对相 同的信 息进行 重复 的存储 或 者遗
基于领域 本体 的查 询算法 , 能实现 多主题查询技 术。郭炜 、 何丕
廉 利 用 本 体 技 术 和 本 体 标 准 描 述 语 言 OW L构 建 证 券 领 域 本
些应用展示了语义网技术在金融与管理领域中良好的发展前景。
2 语 义 网技 术在 电 子政 务 方 面 的 应 用 、
理 的关键任 务。瑞 士人寿保险 公司根据语 义网技术的特 点 , 使
用 手工建立的本体来描 述公 司的信 息技术 、 私人保 险和人 力资 源 三个组织单位 , 这些本体 基本涵盖 了这三个部 门的主要事 务
型, 以支持政务服务的协同工作。
和 湖 北 经 济 学院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J0 1 5 研 究 资 助 。 ) X2 11)
的影 响 。
学概念 , 用于研 究客观 世界本质 。语 义网中的本体一般包括 被
分类机制和推理规 则等 。采用本体来描述信息可以定义对象的 类别及其之间的关系 , 消除术语差异 , 完成语义间 的互操 作 , 实 现隐含信 息的精确表示 , 高网络搜索的精确度 。 提 第三 , 采用逻辑来实现推理 。在语义网中 , 逻辑能提供 表示
信息开 始涌入互联 网 , 金融信息 交流形式 日益 多样化 , 民众 金 融投 资活动 日益 活跃 , 对金融信 息的需求 量越 来越大 , 求越 要 来越高 , 们希望能够更方便快捷地 获取高质量 的金 融信 息服 他
务, 但对于 许多股票 、 期权 、 基金等的 非专业投 资者来说 , 虽然
提供 的便 利 , 这就 是语 义 网 的 由来 。相 比万 维 网而 言 , 义 网有 语 以 下特 点和 优 势 。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体系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 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定、访问控制管理、 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管理标准 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和信息 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
❖ 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 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 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五项主要措施: ❖ 深化信息化推进的体制机制改革 ❖ 建立健全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法规
标准体系 ❖ 营造鼓励创新和投资的市场环境 ❖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提高全民信息素质和能力
案例:北京“十一五”信息化规 划信息化推进“ 三 二 一 ” 方略
三大应用计划
— “信息惠民”计划 — “信息强政”计划 — “信息兴业”计划 二大基础工作 —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 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v 二、电子政务的资源体系
❖ 资源——即信息资源 ❖ 如果说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信息资源
就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基础 ❖ 围绕信息资源的所有建设工作、管理工作的有机整体构
成了完整的资源体系
电子政务框架体系的组成(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三、电子政务的应用体系
❖ 电子政务应用体系主要有以下3类应用模式 ▪ 1.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和设备处理办公业务,可以达 到提高生产率、工作效率和质量,支持管理和决 策的目的 ▪ 2.电子政务的政府门户网站 集成信息门户与应用门户,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 ▪ 3.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高效、高质量地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电子政务标准一、电子政务总体标准二、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三、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四、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五、信息安全标准六、电子政务管理标准2002-10-30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共45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1.1 总体框架1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急需1.1 总体框架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急需1.1 总体框架3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急需1.1 总体框架4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5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6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需要1.2 术语标准1GB/T14915:1994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1.2 术语标准2GB/T12200.1:1990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1部分:基本术语1.2 术语标准3GB/T12200.2:1994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2部分:汉语和汉字1.2 术语标准4GB/T527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ISO/IEC2382-1:19931.2 术语标准5GB/T5271.2:1988数据处理词汇第2部分:算术和逻辑运算ISO 2382-2:19761.2 术语标准6GB/T5271.3:1987数据处理词汇第3部分:设备技术ISO 2382-3:19761.2 术语标准7GB/T5271.4: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4部分:数据的组织ISO/IEC2382-4:19991.2 术语标准8GB/T5271.5:1987数据处理词汇第5部分:数据的表示法ISO 2382-5:19741.2 术语标准9GB/T5271.6: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6部分:数据的准备和处理ISO 2382-6:19871.2 术语标准10GB/T5271.7: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7部分:计算机程序设计ISO 2382-7:19771.2 术语标准11GB/T5271.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ISO 2382-8:19981.2 术语标准12GB/T5271.9: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ISO 2382-9:19951.2 术语标准13GB/T5271.10: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0部分:操作技术和设施ISO 2382-10:19791.2 术语标准14GB/T5271.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1部分:处理器ISO 2382-11:19871.2 术语标准15GB/T5271.12: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2部分:外围设备ISO 2382-12:19881.2 术语标准16GB/T5271.13:1988数据处理词汇第13部分:计算机图形ISO 2382-13:19841.2 术语标准17GB/T5271.14:1985数据处理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维修和可用性ISO 2382-14:19741.2 术语标准18GB/T5271.15: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5部分:程序设计语言ISO 2382-15:19851.2 术语标准19GB/T5271.16: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6部分:信息论ISO 2382-16:19781.2 术语标准20GB/T5271.18:1993数据处理词汇第18部分:分布式数据处理ISO 2382-18:19861.2 术语标准21GB/T5271.19: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9部分:模拟计算ISO 2382-19:19801.2 术语标准22GB/T5271.20:1994数据处理词汇第20部分:系统开发ISO/IEC2382-20:19901.2 术语标准23GB/T12118:1989数据处理词汇第21部分:过程计算机系统和技术过程间的接口ISO 2382-21:19851.2 术语标24GB/T 数据处理词汇第22部分:计算器ISO 2382-22:1986准5271.22:19931.2 术语标准25GB/T5271.23: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3部分:文本处理ISO/IEC2382-23:19941.2 术语标准26GB/T5271.24: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4部分:计算机集成制造ISO/IEC2382-24:19951.2 术语标准27GB/T5271.25: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5部分:局域网ISO/IEC2382-25:19921.2 术语标准28GB/T5271.27: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7部分:办公自动化ISO 2382-27:19941.2 术语标准29GB/T5271.2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ISO 2382-28:19951.2 术语标准30GJB 2256-94军用计算机安全术语1.2 术语标准31电子政务术语急需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GB/T1988-1998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eqv ISO646:1991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2GB 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3GB13000.1-1993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eqv ISO/IEC10646:1993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4GB 18030-200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5GB/T13715-1992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6GB 18031-2000信息技术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7GB/T11460-2001信息处理设备中汉字点阵字模数据的检测方法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8GB/T17961-2000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要求与测试方法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共132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2.1.1 数据元1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1部分:数据元规范和标准化框架ISO/IEC11179-1:19992.1.1 数据元2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2部分:数据元分类ISO/IEC11179-2:20002.1.1 数据元3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3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ISO/IEC11179-3:19942.1.1 数据元4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4部分:数据定义格式的规则和指南ISO/IEC11179-4:19952.1.1 数据元5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5部分:数据元命名和标识规则ISO/IEC11179-5:19952.1.1 数据元6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6部分:数据元的注册ISO/IEC11179-6:19972.1.1 数据元7GB/T 15191-1997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等同ISO 73722.1.1 数据元8GB/T 15635-1995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等效UN/EDIFACT(S93A)2.1.1 数据元9GB/T15635.1-1999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1部分: 批式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等效UN/EDIFACT(D97B)2.1.1 数据元10GB/T15635.2-XXXX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2部分: 交互式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1999年计划UN/EDIFACT(D97B)2.1.1 数据元11电子公文数据元目录急需2.1.2 代码标准1GB/T 7026-1986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规定2.1.2 代码标准2GB/T7027-XXXX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基本原则和方法2.1.2 代码标准3GB/T 17710-1999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ISO 7064-19832.1.2 代码标准4GB/T 14946-2000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5GB 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2.1.2 代码标准6GB/T 2261-1980人的性别代码7GB/T 14658-1984文化程度代码码标准2.1.2 代8GB/T 4767-1984健康状况代码码标准2.1.2 代9GB/T 4766-1984婚姻状况代码码标准2.1.2 代10GB/T 6565-1999职业分类与代码码标准2.1.2 代11GB/T 8561-1988专业技术职务代码码标准2.1.2 代12GB/T 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码标准2.1.2 代13GB/T 4763-1984党派代码码标准2.1.2 代14GB/T 12403-1990干部职务名称代码码标准2.1.2 代15GB/T 12407-1990干部职务级别代码码标准2.1.2 代16GB/T 6865-1986语种熟练程度代码码标准2.1.2 代17GB/T 6864-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码标准2.1.2 代18GB/T 12408-1990社会兼职代码码标准2.1.2 代19GB/T 8563-1988奖励代码码标准2.1.2 代20GB/T 8560-1988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码标准2.1.2 代21GB/T 8562-1988纪律处分代码码标准2.1.2 代22GB/T 4761-1984家庭关系代码码标准2.1.2 代23GB/T 10301-1988出国目的代码码标准2.1.2 代24GB/T 16502-1996劳动合同制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码标准2.1.2 代25GB/T 12405-1990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码标准2.1.2 代26GB/T 12462-1990世界海洋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27GB/T15628.1-1995中国动物分类代码脊椎动物2.1.2 代码标准28GB/T 14467-1993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29GB/T 15161-1994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病害2.1.2 代码标准30GB/T14721.1-1993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2.1.2 代码标准31GB/T 15778-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自然保护区2.1.2 代码标准32GB/T 16705-1996环境污染类别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33GB/T 17296-1998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34GB/T 15775-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害虫2.1.2 代码标准35GB/T 11714-1997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2.1.2 代码标准36GB/T4657-XXXX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37GB/T 13497-1992全国清算中心代码2.1.2 代码标准38GB/T 13496-1992银行行别和保险公司标识代码2.1.2 代码标准39GB/T 12404-199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2.1.2 代码标准40GB/TXXXXX-XXXX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2.1.2 代码标准41GB/TXXXXX-XXXX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不可运输产品2.1.2 代码标准42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3GB/T 14885-1994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4GB 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2.1.2 代码标准45GB/T 7635-19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6GB/T2260-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1.2 代码标准47GB/T 10114-1988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2.1.2 代码标准48GB/T 2659-1994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49GB/T 15514-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及有关地点代码2.1.2 代码标准50GB/T 7407-1997中国及世界主要海运贸易港口代码2.1.2 代码标准51GB/T 10302-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2.1.2 代码标准52GB/T 920-1989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53GB 917.1-1989公路线路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2.1.2 代码标准54GB/T 917.2-1989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码规则编号2.1.2 代码标准55GB 11708-1989公路桥梁命名和编码规则编号2.1.2 代码标准56GB/T 14395-1993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理编码结构规则2.1.2 代码标准57GB/T 15281-1994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58GB/T 16792-1997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59GB/T 17297-1998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2.1.2 代码标准60GB/T 17734-1999水路信息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61GB/T 17735-1999公路信息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62GB/T 7408-19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eqv ISO 8601:19882.1.2 代码标准63GB/T 9648-1988国际单位制代码neq ISO 2955-83 2.1.2 代码标准64GB/T 12406-1996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idt ISO 4217:1990 2.1.2 代65GB/T 17295-1998国际贸易用计量单位代码idt UN/ECE Rec.20码标准2.1.2 代码标准66GB/T 4880-1991语种名称代码eqv ISO 639-88 2.1.2 代码标准67GB/T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2.1.2 代码标准68GB/T 3304-1982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2.1.2 代码标准69GB/T 7056-1987文献保密等级代码2.1.2 代码标准70GB/T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2.1.2 代码标准71GB/T 13959-1992文件格式分类与代码编制方法2.1.2 代码标准72GB/T 15418-1994档案分类标引规则2.1.2 代码标准73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74GB/T 15416-1994中国科学技术报告编号2.1.2 代码标准75GB/T 16835-1997高等学校本科、专科专业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76GB/T 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2.1.2 代码标准77GB 10022-1988图书编码方法的标识2.1.2 代码标准78GB/T 12402-1990经济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79GB/T 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0GB/T 18298-2001税务信息分类与代码集2.1.2 代码标准81GB/T 14396-1993疾病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2GB/T 15657-1995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3GB/T 16711-1996银行业银行电信报文银行识别代码idt ISO 9362:1994 2.1.2 代码标准84GB/T 15421-1994国际贸易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5GB/T 15422-1994国际贸易单证代码2.1.2 代码标准86GB/T 16963-1997国际贸易合同代码规范2.1.2 代码标准87GB/T 16962-1997国际贸易付款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8GB/T 6512-1998运输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9GB/T 17152-1997运费代码(FCC)-运费和其他费用的统一描述eqv UN/ECENo.23-19902.1.2 代码标准90GB/T 15420-1994国际航运货物装卸费用和船舶租赁方式条款代码2.1.2 代码标准91GB/T 15424-1994电子数据交换用支付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92GB/T 15423-1994国际贸易交货条款代码2.1.2 代码标准93GB/T 16472-1996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材料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94GB/T 15119-1994集装箱常用残损代码eqv ISO 9897-1-90 2.1.2 代码标准95GB/T 14945-1994货物运输常用残损代码2.1.2 代码标准96GB/T 16833-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代码表等同UN/EDIFACT(D94B)2.1.2 代码标准97电子政务主题词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GB/T 9704-200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2GB/T 826-1989发文稿纸格式修订2.2 文件与单证格式3GB/T 9705-1988文书档案案卷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4GB/T 17298-1998单证标准编制规则2.2 文件与单证格5GB/T 14392-1993贸易单证样式等效ISO 6422:UN/ECE R.12.2 文件与单证格式6GB/T 17305-1998一般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证明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7GB/T15310.1-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商业发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8GB/T15310.2-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箱单2.2 文件与单证格式9GB/T15310.3-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运声明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0GB/T15310.4-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1GB/T15311.1-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2GB/T15311.2-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3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申请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4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申请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5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6GB/TXXXXX-XXXX出口管制商品和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7GB/TXXXXX-XXXX货物进出口标准合同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8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急需2.3 业务1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指南参考IDEF、UML等急需2.3 业务流程2电子公文交换处理规范急需2.3 业务流程3电子公文存档管理规范需要2.3 业务流程4电子公文处理流程规范需要2.3 业务流程5电子政务业务生成的通用技术要求需要2.3 业务流程6XML业务表示规范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共11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3.1 信息交换1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信息交换平台技术要求急需3.2 置标语言1GB/T XXXXX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3.2 置标语言2GB/T14814-1993信息处理文本和办公系统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idt ISO 8879:19863.2 置标语言3HTML3.2 置标语言4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参考W3C XML系列标准急需3.3 数据库1数据库接口规范急需3.4 服务标准1HTTP 1.13.4 服务标准2Web服务技术要求参考UDDI、SOAP、WSDL等需要3.4 服务标准3呼叫中心服务技术要求需要3.4 服务标准4语音服务技术要求需要3.4 服务标准5MIME需要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共24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4.1 建设规范1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建设规范急需4.1 建设规范2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建设规范需要4.1 建设规范3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需要4.2 网络管理规范1YD/T852-1996电信管理网(TMN)总体设计原则4.2 网络管理规范2YD/T871-1996电信管理网(TMN)-通用网络信息模型4.2 网络管理规范3YD/T879-1996Q3接口的告警监测4.2 网络管理规范4YD/T880-1996Q3接口的性能管理4.2 网络管理规范5YD/T912-1997Q3和X接口的底层协议框架4.2 网络管理规范6YD/T933-1997TMN管理业务和电信管理域4.2 网络管理规范7YD/T934-1997电信管理网(TMN)物理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8YD/T935-1997电信管理网(TMN)逻辑分层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9YD/T946-1998TMN接口规范方法论4.2 网络管理规范10YD/T947-1998Q3和X接口高层协议框架4.2 网络管理规范11YD/T959-1998电信管理网(TMN)管理功能4.2 网络管理规范12YD/T960-1998电信管理网(TMN)功能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13YDN075-1998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范4.2 网络管理规范14YDN100-1998ATM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网元管理层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5YD/T1101-2001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V5管理与通用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6YD/T1145-2001网络管理接口测试方法4.2 网络管理规范17YD/T1146-2001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通用传输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8YD/T1147-2001宽带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ADSL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9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急需4.2 网络管理规范20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内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4.2 网络管理规范21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外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信息安全标准(共125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1GB/T9387.2-1995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ISO 7498-2:1989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2TCP/IP安全体系结构RFC 1825 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3通用数据安全体系CDSA 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4通用数据安全体系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认证体系建立标准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结构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通用标准5.1.2 信息安全框架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1部分:概述ISO 10181-1: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2部分:鉴别框架ISO 10181-2: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3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3部分:访问控制框架ISO 10181-3: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4部分:抗抵赖框架ISO 10181-4:19975.1.2 信息安全框架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5部分:机密性框架ISO 10181-5: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6部分:完整性框架ISO 10181-6: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7部分:安全跟踪和告警框架ISO 10181-7: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8Internet协议安全架构(基于VPN)RFC18255.1.3 信息安全模型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高层安全模型ISO/IEC 10745:19955.1.3 信息安全模型2GB/T18237.1-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1部分:概述、模型和记法ISO/IEC 11586-1:19965.1.3 信息安全3GB/T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ISO/IEC 11586-2:1996模型18237.2-2000全第2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服务定义5.1.3 信息安全模型4GB/T18237.3-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3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议规范ISO/IEC 11586-3:19965.1.3 信息安全模型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4部分:保护传送语法规范ISO/IEC 11586-4:19965.1.3 信息安全模型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5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ISO/IEC 11586-5:19975.1.3 信息安全模型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保护传送语法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ISO/IEC 11586-6:19975.1.3 信息安全模型8GB/T18231-2000信息技术低层安全ISO/IEC 135945.1.3 信息安全模型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模型5.1.4.1 加密技术1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算法5.1.4.1 加密技术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N位块密码算法的操作方式idt ISD/IEC10116:19975.1.4.1 加密技术3军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密要求5.1.4.1 加密技术4SSL、PGP、IPV6著名的加密协议5.1.4.2 签名技术5GB 15851-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ISO/IEC 9796:19915.1.4.2 签名技术6GB/T17902.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附录的数字签名第1部分: 概述ISO/IEC14888-1:19985.1.4.2 签名技术7GB/T18238.1-200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散列函数第1部分:概述ISO/IEC 10118-1:19945.1.4.3 完整性机制9GB 15852-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用块密码算法作密码校验函数的数据完整性机制ISO/IEC 9797:19945.1.4.3 完整性机制1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电文鉴别代码(MACs)用块密码的机制ISO/IEC9797:19995.1.4.4 鉴别机制11GB/T15843.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1部分: 概述ISO/IEC 9798-1:19915.1.4.4 鉴别机制12GB/T15843.2-199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分: 采用对称加密算法的机制ISO/IEC 9798-2:19945.1.4.4 鉴别机制13GB/T15843.3-199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3部分: 用非对称签名技术的机制ISO/IEC 9798-3:19975.1.4.4 鉴别机制14GB/T15843.4-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4部分: 采用密码校验函数的机制ISO/IEC 9798-4:19955.1.4.4 鉴别机制15GB/T16264.7-200x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目录第8部分:鉴别框架ISO/IEC9594-8:1997|ITU-TX.5095.1.4.5 抗抵赖机制16GB/T17903.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1部分: 概述ISO/IEC13888-1:19985.1.4.5 抗抵赖机制17GB/T17903.2-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2部分: 使用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13888-2:19985.1.4.5 抗抵赖机制18GB/T17903.3-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3部分: 使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13888-3:1998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19电子政务CA中心标准体系指南急需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0PK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1PKI证书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2PK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3PKI目录结构规划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4PM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5属性证书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26PM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规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7PMI目录结构规划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8KM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9KMI服务业务流程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GB/T9361-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1000-3-3:1994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3GB/T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1000-3-5:1994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4GB/T17626.11-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SO/IEC 9126:1991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5GB 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IEC 950:1991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6GB 9254-19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2:1997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7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4:1997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8GB/T17625.1-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6A)IEC 61000-3-2:1995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9GB/T2887-2000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0GB 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1GA 173-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5.2.1 物理环境12GGBB1-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和保障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3GGBB2-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4BMB1-94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限值及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5BMB2-1998使用现场的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和安全判据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6BMB3-1999处理涉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7BMB4-2000电磁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8BMB5-2000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9BMB6-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0BMB7-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总则)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1BMB7.1-2001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2GGB1-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3GGBB2-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2 信息安全产品24GB/T17900-1999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5GB/T18018-1999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6GB/T18019-1999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7GB/T18020-1999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8GA243-2000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GB/T17963-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ISO/IEC 11577:19955.3 系统与网络标准2GB/T17143.7-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全报警报告功能ISO/IEC 10164-7:19925.3 系统与网络标准3GB/T17143.8-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全审计跟踪功能ISO/IEC 10164-8:19935.3 系统与网络标准4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安全技术要求5.3 系统与网络标准5GJB 2646-1996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操作系统安全)5.3 系统与网络标准6电子政务XML安全技术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7电子政务网络(专网与内网)安全技术规范5.3 系统与网络标准8XML数据安全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9XML加密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0XML访问控制技术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1XML数字签名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2电子政务网络传输加密技术要求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3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4计算机安全技术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5电子政务鉴别框架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电子政务安全认证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2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3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4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5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标准6信息安全系统工程能力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标准7网络身份认证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8网络身份认证卡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标准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9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0网络身份认证应用安全保护等级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1生物特征身份认证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5 管理标准1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5.5 管理标准2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IEC 196775.5 管理标准3GB/T18336.1-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ISO/IEC15408-1:19995.5 管理标准4GB/T18336.2-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2部分: 安全功能要求ISO/IEC15408-2:19995.5 管理标准5GB/T18336.3-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3部分: 安全保证要求ISO/IEC15408-3:19995.5 管理标准6电子政务安全级别管理规范5.5 管理标准7BM21-2000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5.5 管理标准8BM22-2001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5.5 管理标准9BM23-2001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指南5.5 管理标准10公钥基础设施中的密钥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1公钥基础设施指南5.5 管理标准12认证中心建立实施操作指南5.5 管理标准13认证中心操作策略5.5 管理标准14认证中心认证实施规范5.5 管理标准15认证中心认证策略5.5 管理标准16认证中心最小互操作规范5.5 管理标准17认证中心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8信任域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9计算机信息系统五层面安全保护等级标准系列:·系统层面安全保护标准·网络层面主要构件安全保护标准·应用层面安全保护标准。

电子政务的功能和结构模型

电子政务的功能和结构模型

应 始方
方 政府 (G)
企业 (B)
公民 (C)
政府工作人 员(E)
政府 (G) G2G B2G
C2G
E2G
企业 (B)
G2B
公民 (C)
政府工作人 员(E)
G2C
G2E
二、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
G2G
电子办公系统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电子公文系统 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电子邮递系统 横向网络协调管理系统 垂直网络管理系统 绩效评估系统
三、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结构
四、电子政务体系的网络结构
政务内网
政务外网
门户网站
第三节 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 一、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式 二、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
一、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式
职员
电子 人事
政府 公民
电子 政务
电子 社区
企业 物理世界
电子 商务
数字世界
物理世界至数字世界的映射
电子政务的7个相关业务领域

整合已有的网络资源


整合分散在各级各部门 的政府门户网站资源
信 息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的政策体制、 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在政府内部 、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共同使用政务信息 资源的一种机制。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一般包括:
1. 政府机构信息 2. 政务信息 3. 政策法规信息 4. 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信息 5. 反馈信息以及政府间交流信息等。
一、电子政务体系的层次结构
国家层面
党中央
国务院
人大政协Βιβλιοθήκη 税务总 局工商总 局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
一、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二、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
三、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
四、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五、信息安全标准
六、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2002-10-30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共45条)
分类序

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
1.1 总体框架1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急需1.1 总体框架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急需1.1 总体框架3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急需1.1 总体框架4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5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6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需要
1.2 术语标准1GB/T
14915:1994
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
1.2 术语标准2GB/T
12200.1:1990
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1部分:基本术语
1.2 术语标准3GB/T
12200.2:1994
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2部分:汉语与汉字
1.2 术语标准4GB/T
5271.1:2000
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
ISO/IEC
2382-1:1993
1.2 术语标准5GB/T
5271.2:1988
数据处理词汇第2部分:算术与逻辑运算ISO 2382-2:1976
1.2 术语标准6GB/T 数据处理词汇第3部分:设备技术ISO 2382-3:1976
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共132条)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共11条)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共24条)
信息安全标准(共125条)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共25条)。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
①防火墙 软件防火墙,俗称“个人防火墙”,适用个人PC机以及 重要程度低的局域网。 硬件防火墙,适用于大中型企业、企业托管、电信级网 络应用告示等重要环境。
②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实现入侵检测的一系列 软件与硬件的有机组合。
入侵检测:入侵检测采用一定的安全技术手段发现并阻 断入侵操作。
入侵检测产品:网御。
网御
网御
Internet
墙防 火
内网
附加说明:
入侵是指试网络黑客 图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完整 性、机密性和可用性的行 为。
网络黑客入侵目的是 取得超出合法身份的系 统控制权,主要收集漏 洞信息并进行拒绝服务 攻击。
防火墙
入侵的主要方式为“分布式拒绝服务”,即DDOS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流量攻击,导致网络带宽被阻塞;另一种为资源 耗尽攻击,主要是针对服务器主机的攻击,通过大量攻 击导致主机内存被耗尽或极大降低CPU速度,使其无法 提供网络服务。
入侵检测过程
报警 日志记录
入侵检测
记录
内部入侵
终止入侵
重新配置 防火墙 路由器
入侵检测
记录入侵 过程
电子政务基本框架结构:三网一库
政务内 网专网
政务外网
第4节 案例分析(Case Study)
师级政务专网
政务外网 服务系统 团级政务专网
基层政务专网
某建设兵团“三网一库”结构图 示
内网与外网之 间物理隔离
(5)应用模式 政府( Government)与政府( Government)之间的电子政务, 简称为G2C模式。主要包括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业务交流、跨部 门的政府办公系统.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一、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结构
一、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结构
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结构
我国电子政务的“三网一库”结构
“三网一库”
一、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结构
“三网一库”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为各级政府形成统一的信息基础设施格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内外网体系
产生
专网与外网之间实行 物理隔离,影响数据 的实时交换,限制了 政府面向企业和公众 的服务发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一、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结构
一、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结构
政 府 门 户 网 站 与 社 会 服 务
网上信息发布
网上信息交换
网上办公服务
“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服务是政府门户网站对公众的最佳服务模式。
4 政府内网、外网与互联网
一、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结构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称为政府数据中心(Government Data Center, GDC),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有信息资源 元数据库,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供各部门访问。这些资源 包括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以及宏观经济等 数据。
1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结构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
(1)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类应用。主要包括: 各级政府间的公文信息审核、传递系统; 各级政府间的多媒体信息应用平台; 同级政府间的公文传递、信息交换。
(2)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应用。主要包括: 政府内部的公文流转、审核、处理; 政府内部的各类专项业务管理系统; 政府内部面向不同管理层的统计、分析系统 领导事务管理系统; 涉及重大事件的决策支持系统。
GDC存储的信息分为基础型、公益型和综合型信息。

欧盟电子基础设施与网络服务的法律框架体系

欧盟电子基础设施与网络服务的法律框架体系

欧盟电子基础设施与网络服务的法律框架体系欧盟新的有关电子基础设施、网络服务的法律框架制定了清晰和稳定的法律规则。

2002年3月,在欧盟层次上,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全面采用了这个新的法律框架。

这个新的法律框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帮助确保一种具有竞争性的电信环境,刺激革新,并为削减价格创造机会,从而增加消费者的选择。

另一个要点是,国家应该得到为完成这些新任务所需要的资源。

同时,新的法律框架还包含了许多保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的内容。

欧盟要求这些新法规制度在2003年7月24日以前被移植到各成员国的国家法律中。

只有欧盟各成员国把欧盟有关电子通信的新规章制度融入各自国家的立法之中,制定这个新框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才能实现。

这一新的法律框架包括如下内容。

一、框架指令2002年3月7日,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颁布了2002/21/EC指令,即关于《电子通信网络和服务的共同规章制度的指令》(框架指令)。

该指令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协调的电子通讯网络和服务规章的法律框架。

其以横向控制的形式为其他指令奠定了基础,主要包括立法的范围和总则、基本的定义、关于设立国家管理局的一般条款及有关内容、重要市场支配力的新概念以及为准许一些不可缺少的资源(例如射频、数目或通行权)等所作的规定。

出于各领域技术的融合和对全部基础设施制定统一规章的需要,新法律框架不再局限于电信网络和服务,既包括全部电子通讯网络和服务,如固定和移动的电讯网络、电报、卫星电视网和电网,也用于电子通信服务。

同时,新法律框架也明确了通过电子通讯网络传递的服务内容,例如,广播、传播的内容或者金融服务,不属于这个新的电信法规框架的范围。

也就是说,对于网络传播的内容或者网络金融服务,需要通过其他的法规进行规范,例如知识产权法等。

二、授权指令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还于2002年3月7日颁布了2002/20/EC指令,即《关于电子通信网络和服务授权的指令》(授权指令)。

该指令的目标是协调和简化电子通讯网络和服务授权的法规和条件,使全欧盟电子通讯网络和服务的提供更加便利。

eidas概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eidas概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eidas概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EIDAS(电子身份互联互通服务)是一个涉及数字身份验证和互操作性的欧盟法规。

该法规旨在促进跨境电子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并确保在欧盟内实现数字身份的互联互通。

EIDAS法规于2014年生效,取代了早期的电子签名和认证法规。

EIDAS的实施对于欧洲内的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公民、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数字身份验证框架,可以在欧洲范围内安全地进行跨境交易。

这种标准化的身份验证机制增加了用户对数字交易的信任,为电子商务创造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环境。

EIDAS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首先,EIDAS法规规定了在整个欧洲范围内使用的统一电子身份验证手段。

这些手段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和其他相关技术,可以用于验证数字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其次,EIDAS法规确保了跨境电子交易的互操作性。

即使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数字身份验证机制和标准进行交易。

这使得欧洲内的数字交易更加便捷和有效。

第三,EIDAS法规强调了个人数据的保护和隐私。

它规定了在数字身份验证和交易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严格保护措施,以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不受侵犯。

最后,EIDAS法规为各国的电子身份验证机构提供了一套相互认可的框架和流程。

这使得不同国家的机构可以互相信任和合作,从而实现数字身份验证的互联互通。

总体而言,EIDAS的实施为欧洲内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更加简单、便捷和安全的环境。

它推动了数字身份验证的发展,并提高了用户对跨境交易的信任和满意度。

通过倡导相互认可和互操作性,EIDAS为欧洲内的数字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1. 引言:介绍eIDAS的概念、意义以及本文的目的。

2. 正文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 eIDAS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对电子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和电子交易的定义进行解释。

- eIDAS的主要特点:介绍eIDAS作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身份认证与电子交易框架的主要特点,包括互操作性、安全性和信任度。

欧盟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

欧盟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1.22.041谈欧盟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丁夕图1欧盟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结构及简要说明图遍可读格式以及统一遵守的各种协议,例如TCP/IP ,HTTP 以及 S/MIME 等。

欧盟在实施标准时,首先发掘新的技术标准在各个成员国中哪些是比较合适的,且成员国之间也有趋向一致的合作来鼓励和支持有些标准集合。

这样一来,这些框架对政务服务采用的技术标准会遵守每个合作者考虑的“最合适的组织方式,数据处理方式和网站方式”。

2.2多语种要求欧盟由多个成员国构成,只采取一个官方语言英文,会造成语言不通的成员国公民企业政府信息交流的障碍。

所以不同的成员国,他们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客户端提出需求,应该尽可能方便公民和企业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提问,将问题描述清楚。

要不就是用欧共体所要求的几种语言来描述需求,目前欧盟所实现的有三种语言英语,法语和德语。

欧盟官方认为,由于欧盟的服务通过门户网站提供,因此最高级别的门户网站接口应该是完全支持多语种的,第二级的网页(对介绍文字和连接的描述)应该提供官方语言,外部链接和国家网站上的相关链接应该至少能用一种除了本国语的其他语言获取(例如英语)。

其他情况下允许提供机器翻译软件来将网站内容大致翻译成所需的语言。

真正体现了对每一个使用框架的成员的尊重和重视。

2.3安全方面的考虑互操作技术使得原来封闭的信息公开,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目前欧盟已经通过制定法律对技术风险进行约束。

主要体现在欧盟各国的技术要求满足欧盟所谓的“安全文化”(culture of security ),以安全性能高的标准作为指导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服务所需的互操作性电子认证管理(eIDM)的应用。

欧盟确立了《电子签名指令》,用来推动成员国间的相互识别和电子签名的互操作性,并开展电子认证和识别方面的立法需求调查。

欧盟要求各成员国在信息交互的同时要对发送和接受的信息按级别进行分类。

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趋势—-“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中方代表团欧盟国家电子政务考察报告2007年9月17日至21日,“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中方代表团访问葡萄牙并参加第四次欧盟电子政务部长会议.“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中方代表团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和厦门信息产业局的代表和专家组成。

访问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9月18日参观和调研葡萄牙的埃武拉县(Evora County)信息化建设情况,二是9月19日至21,参加欧盟第四次电子政务部长级会议。

本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二两个部分分别介绍访问情况,介绍欧盟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及其趋势,第三部分分析当前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第一部分:葡萄牙埃武拉县(Evora County)信息化建设情况一、埃武拉县基本情况葡萄牙共有18个县(地区),埃武拉县即是其中之一。

埃武拉县有常住人口17万2千人,面积是7500平方公里,辖区有14个市镇。

葡萄牙实行地方自治,县和市镇之间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县和市镇的公职人员都经本地选举产生。

但是,作为埃武拉县中心的埃武拉市镇则是该县的经济文化中心,埃武拉大学就坐落在这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每个市镇其人口其实挺少的,有的甚至不到一万人,与我国的小镇差不多,只是其城市化相对比较成熟。

二、EVORA县数字化项目EVORA县数字化项目(ÉVORA COUNTY DIGITAL PROJECT,也叫EDD项目)是全县信息化建设项目。

该项目于2004年10月立项并开工建设,于2007年6月结束。

最初预算资金是650万欧元,其中75%的资金由“信息社会知识计划”(Information Society Knowledge Program,POSC)提供.EDD包括以下15个方面的建设内容:1、地区门户,Regional Portal2、旅游门户,Tourism Portal3、企业门户,Business Portal4、GIS门户,GIS Portal5、企业局域网,Business Extranet6、互联网创新中心,Inovévor@-Innovation Centre7、市政Web 网站及其在线服务,Municipal Web—Sites and Online Services8、市政局域网,Municipal Intranets9、电子商务门户,E-Commerce Portal10、地区无线宽带接入点,Regional Hotspots11、地区数据中心,Regional Data Centre12、城市光纤宽带网络,Municipal MANs (broadband network—optic Fibre)13、EVORA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及其在线服务,Évora Municipality—Memory and Online Services14、互联网移动服务车(信息大篷车),Internet Mobile Vehicle15、项目推广,Marketing and promotion由于EDD项目刚刚才建设完成,因此对其效果尚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价.从建设自己的想法来看,EVORA县希望通过实施EDD项目,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将本地区建设成为一个基于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让居民能够平等地获取信息;2、为公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消除数字鸿沟;3、打造地区良好形象,吸引各方资金和企业前来投资;4、提高本地区中小企业的经济竞争力,赋予其国际经营理念;5、促进地区公共管理现代化,为公众提供高效、透明的服务;6、让本地区公众能够零距离地体验新兴技术的神奇魅力;7、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8、通过互联网宣传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传统;9、促进地区在信息通讯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创新,建立基于知识的社会网络。

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

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

建设内容:
公安基础通讯设施和网络平台建设 公安计算机应用系统建设
公安工作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
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公安工作信息化运行管理体系建设
全国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建设
5、金保工程
一个工程: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 二大系统:
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主要系统
1、“三网一库”架构
内网平台的主要应用 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办公 电子邮件 多媒体应用 决策支持系统 内部网站
9、金农工程
开发四个系统:
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 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 农村市场服务系统、 农业管理服务系统
整合三类资源:
建立涉农信息收集、沟通渠道; 建立涉农部门的信息支持协作机制;
开发国际农产品生产贸易信息资源
建设两支队伍: 高素质农业信息管理服务队伍、农村信息员队伍
10、金水工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 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全面 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 平台建设: 水利信息标准化建设 基础数据库建设 水利信息网络建设
渡是指河流隔离断开了传统的交通工具如 汽车的路线,人被迫从汽车上下来,改乘轮 船,渡过河流,到达对岸后,从轮船上下来, 再改乘汽车或其他的交通工具。轮船在河流 里开动时,是与两岸是完全断开的。两岸在 任何时候都是完全隔离断开的。轮船与一岸 连接,则与对岸是完全断开的,反之亦然。
附加
拓扑结构:在计算机网络中,把计算机、终 端、通信处理机等设备抽象成点,把连接这 些设备的通信线路抽象成线,并将由这些点 和线所构成的拓扑称为网络拓扑结构。分为: 其中最常用的网络拓扑是总线型拓扑(Bus Topology)、星状拓扑(Star-Topology)和 环状拓扑(Ring Topology)。

什么是企业架构

什么是企业架构

[原创]什么是企业架构(EA)企业架构(EA,Enterprise Architecture)作为将组织战略目标映射到IT总体目标的蓝图设计,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广泛使用的顶层设计方法。

1.企业架构的发展史1987年,John Zachman在 Systems Journal上发表名为A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的文章,提出企业架构的初步概念。

Zachman理论发展到今天,称之为“企业架构框架”(EAF,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简称为“Zachman框架”,Zachman也被公认为企业架构领域的理论开拓者,现有的企业架构框架大都由Zachman框架派生而来。

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Clinger/Cohen 法案(又称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案)。

该法案指出政府部门缺乏展现、协调和管理整个信息系统建设、使用、维护的总体框架,授予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很大权力来强制实行一些标准,以“分析、跟踪和评估行政机构在信息系统方面进行的所有大规模投资的风险和成效”。

尽管“Clinger/Cohen法案”从未提及企业架构的概念,OMB 还是将此法案解释为对整个美国政府采纳企业架构的强制性要求。

1999年,美国联邦委员会发布了FEAF( 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

“Clinge r/Cohen 法案”所使用的术语“IT 架构”(IT Architecture),现在被解释为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

如今,OMB 已要求每个政府机构都要开发一个企业架构框架,并要证明如何使该企业架构框架与 FEAF 保持一致。

如美国国防部开发了DoDAF,美国财政部开发了TEAF,美国环保署开发了EPAF,等等。

欧洲国家政府在企业架构推广方面则另辟蹊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1.22.041
谈欧盟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丁夕
图1欧盟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结构及简要
说明图
遍可读格式以及统一遵守的各种协议,例如TCP/IP ,HTTP 以及 S/MIME 等。

欧盟在实施标准时,首先发掘新的技术标准在各个成员国中哪些是比较合适的,且成员国之间也有趋向一致的合作来鼓励和支持有些标准集合。

这样一来,这些框架对政务服务采用的技术标准会遵守每个合作者考虑的“最合适的组织方式,数据处理方式和网站方式”。

2.2多语种要求欧盟由多个成员国构成,只采取一个官方语言英文,会造成语言不通的成员国公民企业政府信息交流的障碍。

所以不同的成员国,他们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客户端提出需求,应该尽可能方便公民和企业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提问,将问题描述清楚。

要不就是用欧共体所要求的几种语言来描述需求,目前欧盟所实现的有三种语言英语,法语和德语。

欧盟官方认为,由于欧盟的服务通过门户网站提供,因此最高级别的门户网站接口应该是完全支持多语种的,第二级的网页(对介绍文字和连接的描述)应该提供官方语言,外部链接和国家网站上的相关链接应该至少能用一种除了本国语的其他语言获取(例如英语)。

其他情况下允许提供机器翻译软件来将网站内容大致翻译成所需的语言。

真正体现了对每一个使用框架的成员的尊重和重视。

2.3安全方面的考虑互操作技术使得原来封闭的信息公开,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目前欧盟已经通过制定法律对技术风险进行约束。

主要体现在欧盟各国的技术要求满足欧盟所谓的“安全文化”(culture of security ),以安全性能高的标准作为指导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服务所需的互操作性电子认证管理(eIDM)的应用。

欧盟确立了《电子签名指令》,用来推动成员国间的相互识别和电子签名的互操作性,并开展电子认证和识别方面的立法需求调查。

欧盟要求各成员国在信息交互的同时要对发送和接受的信息按级别进行分类。

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系统,考虑到包括一般性安全服务-PKI ,网络安全服务,防火墙;保护免受病毒,蠕虫,木马和电子邮件炸弹等等的安全层面。

欧盟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面临的难题。

首先,在业务流程再造时,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需要选择什么样的业务是需要再造的,这需要多方的努力合作,要考虑到所有城市面临的危机问题,承受的能力,工作量比较大,内容繁杂。

所以欧盟建议应该先从简单的,容易实现的业务流程改造入手,建立业务流程分类模型,提炼出一些部门间的通用交互模块。

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评估,不断地完善,从而避免缺陷,故障和返工。

其次,在写作服务水平协议时,有些服务提供部门对服务的自信度不高,以及考虑到管理多方服务的复杂性,不愿提供服务水平协议,造成合作上的困难。

第三,在制定法律环境时,特殊的条款与大量的细节过多。

不同的法律框架,不同的经济条件及文化环境使用的技术和法律不同。

另外欧盟会议中民主的决策和参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各个成员国的投票出席率不高,公民参与的呼声却高涨。

加上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系统要实现优良的扩展性和重复性还是相当困难的,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3.我国从欧盟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中可借鉴之处
我国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拥有率达到73.15% 。

这说明我国电子政务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各地区、各部门的电子政务网站发展极为不均衡,整体的功能和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一些政府网站还发布陈旧、错误的政府信息。

另外所有的政府网站都是分散管理,根本没有达到有效的互联互通,引发了“信息孤岛”等多种问题。

这一状况极大的影响了公众通过网络获取政府信息资源的效率。

综合对欧盟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的研究和分析,笔者认为我国从其框架中可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对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视,学习欧盟,制定一个“行动计划”,这样能够指明目标,全民参与朝一个方向共同努力。

其次,加强合作。

欧盟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在制定和执行各种方案时必须更多地考虑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欧洲地区的建设。

第三,在法律方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政务法案,相关的法律都分散在一些行政法,信息安全法,基础设施建设法等当中,虽然目前拥有专门电子政务法案的国家并不是很多,但这是必要的。

在我国宪法是最高级别,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电子政务特色以国家级别为标准,建立地方电子政务法律。

第四,业务流程改造的引入。

现在,我国的电子政务的能力几乎都是信息的展示,最多就是表格下载,也有在线业务的办理,但格外的少,更别说什么跨省市在线业务办理了。

我国政务办理的特点就是在多个地方来回,多次审批,正所谓“重审批,轻监管,重收费,轻服务”,浪费时间和精力。

而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也不好,信息无法共享,办理也不够清晰透明。

因此要建立快速响应的共享服务。

第五,评价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组织管理和绩效问题的诊断,并与其他公共部门进行比较,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质量,实现所有地区的公民,不论性别、国籍、年龄、收入、健康状况等,都能通过电子政务的渠道,享受到可靠、便捷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最后就是技术标准的建立,目前我国的各个政府办公信息技术标准不统一,各有各的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数据共享传输的困难,也为以后下达新的业务变革进行的系统扩展造成了障碍,因此要制定标准来实现共享,建立公共数据库,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http://ec.europa.eu/idabc/en/document/7691 presentation - 2nd European CIO meeting[2]http://ec.europa.eu/idabc/en/document/5101 IDABC work programme 2005-2009[3]http://ec.europa.eu/idabc/en/document/3202 IDA report 22-june 2004
[4]梁静,石冰心.服务水平协议的现状及未来.电信快报.2001(9): 22-24
[5]刘旭东,纵向东.欧盟国家公共部门通用评估框架评价.国家行政学院报.2005(6)77-80
[6]http://ec.europa.eu/idabc/en/document/7768 European action plan on eSignatures andeIdentification
[7]http://portal.vsharing.com/print.aspx?id=520629 2005年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得到质的提升
[8]赵豪迈.电子政务对传统政府业务流程的改善和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2007 (6):43-54
025mg/L 。

池塘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池水和底泥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及水生生物的代谢作用,这是水体氨氮含量增加的主要途径。

尤其在高投入、高产出的池塘中人为的大量投饵、放养密度大,生物代谢旺盛,排泄废物氨的数量增多,致使氨在水中积累。

由图2氨氮的变化曲线及图3亚硝酸盐的变化曲线可知,1号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不仅水平较低,而且比较稳定。

也就是说,通过水生蔬菜培育为主体的水净化处理体系,可以转化利用氨氮和亚硝酸盐,达到净化红尾鱼养水体的目的。

图2 氨氮的变化
图3 亚硝酸盐的变化
4.3由于水生蔬菜的生长需要各种养分,如氮、磷、钾等等,而翘嘴红鲌的养殖过程中会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即氮、磷、钾的含量较高,因此可以通过动力系统将翘嘴红鲌养殖过程中的水体抽调至水生蔬菜培育池,一方面供应水生蔬菜生长所需的养分,另一方面使翘嘴红鲌养殖池塘的水体得到初步净化,可谓一举两得。

5.结语
生蔬菜的培育除莲藕外,还可以种植菱角、芡实、莼菜等,在建立大型水生蔬菜净化水体时,可按一定比例安排多品种水生蔬菜培育池,可使氨氮的转化更趋稳定。

为减少鱼病的发生,经过上述过程净化处理的水,在进入养鱼池塘以前,最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操作方便且比较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是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参考文献
[1]张进凤,李瑞伟,刘杰凤,等.淡水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然危害及生物控制的研究现状[J].河北渔业.2009(6)
[2]徐丽娟.翘嘴红鲌人工繁殖技术[J]. 河北渔业.2010(3)
[3]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