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教案主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理解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1. 苏联改革的背景和原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2. 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3. 苏联改革的影响:经济停滞、政治体制僵化、民族问题突出。
4. 苏联解体的过程:1991年苏联总统辞职、苏联解体。
5. 苏联解体的影响:俄罗斯等原苏联国家的独立、国际格局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联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苏联解体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苏联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和测验:学生考试成绩和测验成绩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 图片和视频:苏联改革和解体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和书籍。
八、教学时间:1. 第一课时:苏联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 第二课时: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
3. 第三课时:苏联改革的影响。
4. 第四课时:苏联解体的过程。
5. 第五课时:苏联解体的影响。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苏联改革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在讨论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阅读和研究,深入理解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名师教案3 新人教版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苏联解体。
难点:苏联的解体。
讲授新课本课开始我们进入第五单元《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起来探讨、学习二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
请大家把书翻到63页,先来看活动与探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关于我们中国改革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中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大家也应该能亲身感受到改革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一度对中国影响很大,被我们奉为学习榜样的苏联老大哥,他们的一系列改革却是失败的,并进而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话题。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一、赫鲁晓夫改革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1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及其解体过程。
2、通过学习,初步锻炼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难点:苏联解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日世界,已经没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力挽狂澜以及在战争后与唯一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美国相抗衡的号称“北极熊”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通常所说的苏联。
现在,俄罗斯联邦可以说已经成为苏联庞大遗产的最大的继承者。
那么,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逝世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而逝世。
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巩固了他在苏联党政的领导人地位,这也为他开始实施改革措施创造了条件。
2、改革经过及其内容苏联模式,或称“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
但也正是通过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这两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功绩,使得苏联模式的创造者再也看不到它的弊端了,战后的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也就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了。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为在理论上打破禁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改革提供了机遇。
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担当起冲破“斯大林模式”的重任。
那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哪些方面的修整?经济、政治领域:首先,赫鲁晓夫的改革在政治体制领域首先是平反冤案和加强法制。
总之,赫鲁晓夫在政治体制领域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纠正一些“斯大林模式”最突出的弊端,使集权体制恢复到比较正常的运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民主气氛有所增强,政治环境趋于宽松。
其次,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九年级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备课时间授课时间一、导入板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1、讲述: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出示:学习目标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三、自学指导(一)讲述:目标怎样达到呢?下面,请大家按要求自学(二)出示:自学指导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60到62页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出要点,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是什么?2、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什么?3、什么是八一九事件?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苏联存在多少年?5、中国应从苏联解体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四、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五后教讲述:二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的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渐形成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下面我们来看赫鲁晓夫改革。
(一)讨论第1题要点:背景: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两个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讨论第2题要点: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转到政治方面。
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三)讨论第3题要点:看课本第62页。
1991年8月19日,正当新联盟条约即将签署,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国家紧急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是不到三天还是失败了。
(四)讨论第4题要点:1991年,69年。
(五)讨论第5题要点: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培养学生阅读水平,思考水平以及知识迁移水平。
培养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情况,使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做到言之有据地分析说明问题
教学反思及感悟:
对比苏联的改革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形成结论.
2、归纳讨论“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改革是失的?”
(参考答案:主要针对斯大林模式政治经济高度集中的弊端,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3、让学生归纳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讨论“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改革是失的?”分析其失败原因。
(参考答案:失败表现为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失败原因为没有抓住问题关键,赫鲁晓夫个人性格鲁莽)
(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水平:
结合相关知识,比较苏联的改革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初步锻炼学科综合水平。
(三)、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思想上理解:
1.理解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不能照抄照搬。
2.理解到在现实中解决问题必须抓住关键。
二、教学重点
赫鲁晓夫改革及原因分析。
三、教学难点
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思考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二、课堂教学
(一)、赫鲁晓夫改革:
1、引导学生看书,依据课文60页第一段正文及第一段小字,勾画重点知识,列出改革的背景、经过、内容及效果。
2、总结得出结论:
(1)背景: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严重防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②1956年,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2)内容:①经济方面:工业权力分解,农业方面刺激发展②政治方面:批判斯大林及个人崇拜。
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案)
学生活动(学案)
设计意图
一、前提测评:
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学习目标:识记: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
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重点:赫鲁晓夫的改革。
苏联的解体。
学习难点:苏联的解体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收集材料,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的生平。
结合小字部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其后果。
收集材料,简单介绍戈尔巴乔夫的生平。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后果。
简述“八一九事件”的经过。
(二)、合作探究:我的问题:我们的问题:老师的问题:如何认识赫鲁晓夫的改革?有的认为,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也有的认为,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三)、拓展延伸: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四)、系统总结:赫氏高举改革旗,改革政治和经济。
斯大林模式受冲击,各种矛盾因之激。
戈上台,经政改革高起来。
政治体制变化大,国家权利分散啦。
“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不幸终解体。
(五)、巩固训练: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改革只限于经过领域B、国际形式的影响C、苏联忙于同美国争霸D、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2、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社会制度的变化B、疆域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生活的变化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4、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取代了苏联国旗。
以此为标志,苏联上存在了()A、60年B、69年C、73年D、74年5、关内容用直线起来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解体赫鲁晓夫下台斯大林逝世6、苏联解体的因素有哪些?对我国有何启示?(六)、当堂反思:成功收获:知识缺陷:学法反思;激励计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是新课改后加入的历史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中叶的历史变迁。
本课将向学生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苏联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苏联改革与解体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认识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曲折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苏联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革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让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及效果。
(3)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苏联改革的过程和特点。
(2)运用比较法,探讨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政策的异同。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及效果。
(3)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2)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政策的评价。
(3)苏联解体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苏联改革和解体的相关资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
(2)制作课件,展示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关键事件和数据。
(3)准备讨论问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基本知识。
(2)搜集相关资料,增加对苏联改革和解体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联改革和解体的相关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联的哪个历史阶段?请大家谈谈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根据教材,简要介绍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讲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及效果,引导学生分析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3. 课堂讨论(1)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比较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政策,探讨其异同。
4. 案例分析(1)选取苏联解体的具体案例,如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等,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1)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及其解体过程。
2、通过学习,初步锻炼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赫鲁晓夫改革2、难点:苏联解体三、教学过程(问题情景导入1):(师):你知道图中人物是谁吗?他就是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
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
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问题情景导入2):1.复习旧知: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2.音像资料:有关苏联的解体的片断。
(为什么会解体?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课件显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图片。
)师: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的舞台时,我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时的凄凉。
回顾这段历史,除了建国初期的两大著名领导人物——列宁和斯大林外,苏联的经济改革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苏联没有因自身的改革变的强大而是走向解体,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讲授新课):(师):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联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并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的逐渐衰弱和思维方式的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
“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
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板书)1.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显示赫鲁晓夫图片)(师):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苏联的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挫折。
也是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新变化的起点。
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演变有着重大影响,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二、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归纳问题的方法。
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与中国改革的异同。
学会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
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多媒体展示)俄罗斯卢布在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俄罗斯陷入一场空前巨大的危机中。
卢布在本周一暴跌超10%,创下199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16日,俄罗斯央行一口气加息650个基点,从10.5%提高至17%,仍拦不住卢布的“自由落体”,两天内贬值25%!今年以来卢布贬值幅度已经超过50%。
导致俄罗斯经济危机的原因一方面是俄罗斯的主要资产石油已经贬值,另一方面是自身缺乏“造血能力”。
俄罗斯经济的这一现状与其历史上长期实施计划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结构扭曲有直接关系,但根本的,是因为长时期的计划体制将俄罗斯的私有经济基本上消灭殆尽,这是俄罗斯陷入困境的根源。
——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教师:这是俄罗斯经济的“寒冬”,这场卢布危机已经使得俄罗斯经济动荡,通话膨胀,物价飞涨,民众纷纷抢购物品,国家到了危机的边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案新人教版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②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②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对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自信、自强、奋发创新的动力。
【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
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
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二、新课学习(一)赫鲁晓夫改革1.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PPT播放斯大林遗体和赫鲁晓夫头像)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2.二十大(PPT播放赫鲁晓夫二十大发言图片)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理解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的原因和过程;•了解在改革和解体过程中不同政治派系的角色和影响;•探究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侧重于探究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包括以下内容:1. 苏联的改革•珍宝岛事件和原因•珍宝岛事件的后果•格罗斯诺夫和他的改革•会议的主要内容•私有化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化进程和多党制的试图2. 苏联的解体•道格拉斯·谢甫尔多夫和他的改革•缔造“独联体”的计划•卢甘斯克协议与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独联体国家的成立3. 苏联的解体对世界的影响•冷战的结束•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苏联解体对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珍宝岛事件、格罗斯诺夫和他的改革、民主化进程和多党制的试图;•道格拉斯·谢甫尔多夫和他的改革、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独联体国家的成立;•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冷战的结束、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等。
2. 教学难点•完整理解、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世界历史事实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和达成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文本阅读、影片欣赏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设计案例和模拟实验,有创新性地让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把真实目标阅读视为主题学研究;•强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使学生能灵活思考、判断和分析问题;•建议教师量身定制,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创造积极、高效的学习环境。
不缺乏耐心、互动、协作、反馈和考试等元素,既开拓视野,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堂表现•书面作业•期末考试六、教学资源•电子课件•影片资源•历史教科书•周边参考书籍或文献。
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2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二、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苏联的解体”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1、本课内容涉及的历史人物多有争议,苏联的解体过程及缘由至今仍有诸多历史之谜。
建议教师在上本课前,多搜集各种资料,上课时可适当地给学生补充。
或者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交流,这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并能有自己的分析。
2、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引言,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引起学生兴趣,并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3、在学习赫鲁晓夫改革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可先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四、教学过程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
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此时,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显露。
教师补充苏联有关工农业发展情况。
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1)经济改革。
首先从农业开始。
工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教材介绍了这些措施。
(2)政治改革。
主要是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
3、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教材简述为:成效甚微。
教材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
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九年级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九年级历史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既是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终结,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新变化的起点,还是国际共运史的重大挫折,不仅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演变有重大影响,也是我们理解当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出发点,也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二、课程标准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和信念。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 赫鲁晓夫的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难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 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苏军攻克柏林图片(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旧知,了解本课的背景,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 教师:我们知道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期间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后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
但苏联历史发展到____年底却戛然而止了!这个国家是怎样解体的?为什么会解体?它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考呢?(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大国改革(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1、改革的背景展示:斯大林逝世图片教师:____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逝世。
他留下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桎梏——“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知道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的相关史实,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㈡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三次改革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特点,学会用比较和联系的观点审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理路;通过阅读有关苏联经济的史料和评论,学会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待苏联经济发展历程.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掌握.了解苏联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照搬教条,要符合本国国情及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经验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建设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教学难点苏联的解体及其带来的启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一段有关〝苏联兴亡〞的历史视频教师顺势导入:一战期间,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最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_世纪社会主义空想由理论变为事实.那么这个国家在经历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辉煌领导之后,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的改革,最终却把苏联引入了死胡同,最终解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一. 一个跛足的巨人教师呈现三则材料,学生分析解答总结.1.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材料一截至_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50到100年走完的路.周尚文主编:《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_93年版,第238页.材料二他(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生分别回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获得超强的军事实力!2. 辉煌的背后到斯大林逝世的_53年,苏联的人均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还不足沙皇时代的水平. 陆南泉《斯大林模式为何被抛弃》,《人民论坛》_年7月(上)生分别回答:(1)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2)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师生总结出:斯大林模式忽略本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步走向僵化教条,改革势在必行!二. 困境中的尝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斯大林模式与三次改革的异同点,使学生理解三次改革的突破点与最终的失败原因.1. 尝试一.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特点:1)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否认市场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赫鲁晓夫改革:农业:①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②扩大企业的自主权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工业: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扩大管经权政治: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教师引导学生从农业方面的第二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是对所有制的突破;工业方面的扩大管经权是对指令性计划突破等等,政治上,突破个人崇等等,学生认识到〞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从总体看他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他的改革只是〝头痛医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问题.liu_2. 尝试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特点:1)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否认市场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改革重点: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依旧是〝脚痛医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之后经济陷入停滞,比例失调严重.1. 尝试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特点:1)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否认市场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戈尔巴乔夫:对经济体制实施根本性变革:经济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后转向政治改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①从根本上突破了旧体制;②重点发展重工业,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③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继续下降.结果:改革背离了方向,导致苏联三.超级大国的殒灭_91年_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_91年底,苏联解体.四.多个视角论成败视角一材料一: 到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成. 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 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高级干部待遇还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还以各种方式侵吞国家财产. 《俄国史》材料二苏联解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苏联的败亡败在了忽视党的自身建设上,败在了丧失民心上!视角二材料一_50年产电视机约1._万台,电冰箱0._万台,洗衣机0._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__年全俄为540.2公斤,_40年才达429.7公斤,_50年为447.1公斤,_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__年为31.4公斤,_40年为24.2公斤,_50年为27公斤,_55年为31.8公斤.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00._6页材料二_88年,苏联资金的90﹪给了重工业,食品工业只占6.3﹪,消费品工业仅占3.7﹪.据统计,_90年头10个月,苏联在_00种基本消费品中,有_50种经常断档缺货;在2_种食品中,有_8种不能自由购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苏联的败亡败在了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上,败在了改革者的决策失误上,败在了忽视民生上!启示:要处理好农重轻的比例关系;要始终关注民生.视角三材料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_92年南方谈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生: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充满着艰辛.复杂和曲折!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苏联改革的失败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五.为国家民族做出选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从列宁和斯大林的改革中吸取有益做法和理念,改革要适应时代要求;又要吸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中的教训,改革要彻底;同时我们要警惕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不能背离改革方向.同学们,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里,让我们努力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课后习题1.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首次冲击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B. 勃列日涅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 D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2.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B.使国家权力分散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3._91年8月_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o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B.〝八o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D.没有〝八o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把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整理线索认识经过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比较成败认识规律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苏联的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知识迁移情感升华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教学难点苏联的解体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权力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权力机制领域是〝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教师顺势导入: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的逐渐衰弱和思维方式的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3.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4.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5.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A.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B.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A.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二.苏联的解体1.苏联是怎样解体的?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仓促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增强.B._91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C.同年底,叶利钦等人策划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2.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组织学生〝动脑筋〞)A.男生: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B.女生: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C.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女生说的有道理.〝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它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课后习题1._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 B )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2.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内安定团结等等.3.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①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②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③ 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④ 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4.完成《填图册》第_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5.提醒学生预习第_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轴对称》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数学教案设计数学的重要不言而喻,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小数加减法》范文数学教案设计要想学习成绩上去,数学是关键.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
(九年级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3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3九年级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难点:苏联的解体。
讲授新课: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一、赫鲁晓夫改革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谢·赫鲁晓夫逝世。
”──____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先指导学生阅读关于苏共“二十大”的小字内容,提出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指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中的两项重大措施(种植玉米和垦荒)。
然后在补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讨论“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改革是失败的?”对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依据教材小字内容介绍,使学生能较好地衔接前后历史,不必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学习目标:
识记: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
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重点:
赫鲁晓夫的改革。
苏联的解体。
学习难点:苏联的解体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收集材料,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的生平。
结合小字部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其后果。
收集材料,简单介绍戈尔巴乔夫的生平。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后果。
简述“八一九事件”的经过。
(二)、合作探究:
我的问题:
我们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
如何认识赫鲁晓夫的改革?
有的认为,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也有的认为,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四)、系统总结:
赫氏高举改革旗,改革政治和经济。
斯大林模式受冲击,各种矛盾因之激。
985戈上台,经政改革高起来。
政治体制变化大,国家权利分散啦。
“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不幸终解体。
(五)、巩固训练: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改革只限于经过领域
B、国际形式的影响
c、苏联忙于同美国争霸D、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2、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疆域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生活的变化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4、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取代了苏联国旗。
以此为标志,苏联上存在了()
A、60年
B、69年c、73年D、74年
5、关内容用直线起来
戈尔巴乔夫上台
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下台
斯大林逝世
6、苏联解体的因素有哪些?对我国有何启示?
(六)、当堂反思:
成功收获:
知识缺陷:
学法反思;
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