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2鉴赏诗歌的形象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说明】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归纳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 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说明】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 (li ng)à:伤心。

诗中“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表现了“凤凰” 如何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歌者米嘉荣①(唐 )刘禹锡唱得《凉州②》不测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前辈,好染髭须过后生。

【说明】①米嘉荣:中唐有名的歌唱家。

②凉州:是拥有奇异之调的曲子。

归纳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剖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鉴赏古诗的形象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鉴赏古诗的形象

古诗鉴赏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一、类题精练(一)人物形象1.(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中感怀[宋]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代乐器。

诗中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二)景物形象(含意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桥晚望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

答:4.(2012·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

答:5.(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6.(2015·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阅读课后集训含解析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阅读课后集训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题组一(形象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9分)梅花引·荆溪阻雪[宋]蒋捷①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②,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③。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①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

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

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鸥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受到大雪阻挡。

C.“花外楼,柳下舟”两句虚实结合,写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愉悦之情。

D.“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答案】C 【解析】“花外楼,柳下舟”两句回忆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只是虚写,也没有抒发愉悦之情。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词刻画了一位因雪阻而滞留他乡的愁苦、孤寂的游子形象。

词中,词人紧锁眉头的神态与“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的心灵独白,写出了无限的愁绪无以排遣,想象梅花和雪也该和“我”一样满腹惆怅吧。

同时雪中的凄凉之景,也侧面烘托出了词人的这一形象,表现了词人惜别怀远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劳。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2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2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题目: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 以分析。
答案: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词人虽然 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 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 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三步走” 步骤一:什么形象,身份、特征;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描绘形象; 步骤三:形象的意义(情感)。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 醉后赠张九旭 高 适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注】 ①张九旭:即张旭,盛唐时期杰出的书法家。这首赠 张旭之作,是高适天宝十一年(752年)入长安与张旭相见共饮醉后所 写。
高考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 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②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③分析人 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④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 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等。
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手法 1.细节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 细节的描写。如《邶风· 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 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 真挚和执着。 2.烘托渲染。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 托诗人穷困潦倒、漂泊无依的形象。 3.对比衬托。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 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 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 “二三其德”。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2讲 诗歌形象类鉴赏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2讲 诗歌形象类鉴赏练习(解析版)

第02讲诗歌形象类鉴赏(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戴复古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②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③思遗爱,我颂朱云④有直声。

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

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

②乾道:孝宗年号。

③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

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

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

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

2.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 2.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

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

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先生的称颂与赞美。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大志节,第二句用“重”“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先生的名声之大。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赏识。

王梅溪先生关于国家大事的议论、观点等,令帝王惊叹,他的观点深受君王重视。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复至裴明府①所居李商隐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②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③。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④。

注①裴明府:即姓裴的县令。

②雕虫:鸟虫篆,鸟虫书,也简称鸟虫。

③槽中瘦马仰听琴: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④烦襟:烦闷的心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裴明府居住的位置、环境,即桂树、杉篱掩映的小巷。

B.颔联写“所居”柱上是鸟虫书对联,屋内传出的是优美的琴声。

C.颈联表达了主人将远行,无法与诗人一起吟诗听琴的遗憾。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洒”字表现了尽兴饮酒。

(2)请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对裴明府形象特征的理解。

(6分)2.(河北保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答刘季孙①王安石偶著儒冠敢陋今②,自怜多负少时心。

轾轩③已任人前后,揭厉④安知世浅深。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新无力病侵淫。

愧君绿绮⑤虚⑥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注①刘季孙:北宋诗人。

嘉祐年间任饶州酒务,但他很不满意,以酒解忧。

后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不久病故。

博通史传,禄赐尽于藏书之费,家中贫困。

与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雅士相知。

②陋今:苛责现今。

③轾轩:指高低、轻重、优劣。

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

④揭厉:高举而扬厉之。

⑤绿绮:古琴名。

⑥虚:白白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答”字点明本诗的写作原因和类别,“刘季孙”则表明了酬答的对象。

B.颔联后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刘季孙不知世事艰难的乐观态度。

C.颈联情感深沉,用词贴切,一个“悲”字凸显诗人对刘季孙人生际遇的怜惜。

D.尾联着眼于诗人与刘季孙的交往,写自己得到了其馈赠,但是无力回报。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6鉴赏诗歌的形象(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6鉴赏诗歌的形象(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6 鉴赏诗歌的形象题组一题型对点练1.[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2.[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断:夜深。

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3.[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上早秋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4.[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

答:5.[事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庭芳·残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①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②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①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②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

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

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

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古诗歌形象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古诗歌形象

课时检测——古诗歌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虞美人秦观[注]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作者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解析:选BC B项,“轻寒细雨情何限”一句写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动人情态和作者的惜春情绪,并非“以动衬静”;C项,“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错,应为“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第一问是问碧桃这一形象的特点,紧扣这两句中的“乱”“深”“可惜”“如画”“为谁开”可以概括出桃花美丽、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特点。

第二问是问这一物象的作用,秦观叹碧桃实则是寄寓自己“不为世所用”的身世之感,这一点借助注释也不难答出,作答时应指出手法。

参考答案:碧桃的特点:①美丽。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

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

“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

③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

“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

(每点1分) 用意:作者以花自喻(托物抒怀),(1分)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考点学案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四大考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考点学案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四大考点

01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辨识诗歌人物形象了解诗歌中来自人物身份、性格特征、 情感倾向等。
探究人物形象的意义
理解人物形象在诗歌主题表达、情感 抒发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手 法,以及对比、衬托、烘托等艺术手 法。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
1 2
拟人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感和 动作,增强诗歌的亲切感和形象 感。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 称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 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使语言更加 凝练、和谐。
01
比喻
通过相似点将抽象事物具体化、 形象化,使表达更加生动贴切。
02
03
夸张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 征、作用等,表达强烈的情感和 突出事物本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 题七考点学案掌握古代诗 歌表达技巧题的四大考点
汇报人:XX 2024-02-04
目录
•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 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 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考点四: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 高考真题演练与解析 •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针对考点三
选取几首运用表现手法 的诗歌,让学生识别和 赏析其中的表现手法。
针对考点四
提供几首结构严谨的古 代诗歌,让学生分析其 中的结构技巧并说明其
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结构技巧鉴赏
1 起承转合
诗歌的开头、承接、转折、结尾等结构安排得当,使整 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 前后照应
诗歌中的前后内容相互呼应,使整首诗更加连贯、完整 。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诗歌讲练测练习(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诗歌讲练测练习(原卷版)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柳中庸①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淡黄柳①姜夔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此词是姜夔客居江淮间合肥所作,合肥曾被金人入侵劫掠,当时是宋、金对峙的前沿。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首句“空城晓角”与《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样,写出了塞北边城清晨荒凉寂静、紧张萧条的氛围。

B.“看尽”二句写景,由眼前的“鹅黄嫩绿”的柳色联想到江南的景色,好像“都是江南旧相识”,淡淡的思乡情绪蔓延开来。

C.上片从听觉、触觉和视觉三方面写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笼下片,写出环境冷清、心情寂寞之感。

D.下片写在异乡逢寒食,更增添乡愁,“强”字表明词人满怀愁绪,“怕”字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

4.清代文学家王闿运评论此词“语妙”,请指出下片后三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角度鉴赏诗歌表达技艺课时作业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角度鉴赏诗歌表达技艺课时作业

5角度鉴赏诗歌表达技艺题组一描写手法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解析: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

答案: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②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答:解析:要联系诗句内容具体说明艺术手法,答出“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拟人、比喻”等要点。

答案: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答:解析: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

水国指的是蔡州。

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后还要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运,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麻呢?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屈原和白居易以自况,颈联是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包含了对小人的轻蔑,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2鉴赏诗歌的形象课时作业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2鉴赏诗歌的形象课时作业

鉴赏诗歌形象题组一人物形象专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恨〞是指什么?答:(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结句。

答:解析:(1)此题实际是分析诗中情感,“恨〞对象在“天涯〞,联系下文中“月〞“心里事〞,可知此“恨〞应为思念远方亲人怅恨之情。

(2)考察诗歌中人物形象题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在解答此题时,关键是如何读懂诗歌内涵,考生可以从诗歌题目与诗中情感色彩浓厚“恨〞“摇曳〞等词语入手,体味作者情感,分析作者形象。

(3)做炼句题目,重点是对该句使用手法与表达效果分析。

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有明确目性,在读懂诗歌内涵根底上,针对题目涉及句子进展分析总结。

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心上人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消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注】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形象。

答: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鉴赏。

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

对郑鄂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环境描摹而衬托出来。

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

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隐者了。

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氤氲〞就更显现出郑鄂高雅闲适。

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概括或定位。

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与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隐者。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演练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演练

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芳草渡贺铸留征辔,送离杯。

羞泪下,捻青梅。

低声问道几时回。

秦筝雁①促,此夜为谁排?君去也,远蓬莱。

千里地,信音乖。

相思成病底情怀。

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捻青梅”的“捻”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捻梅的形象。

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

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答案】CE【解析】C.“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分析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的是为对方着想的牺牲精神,所以“幽怨”是没有依据的。

E.对表达方式的概括有误,这首词重在叙事抒情,没有写景。

(2)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

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

③“留”“送”“捻”“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2021年整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七)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8分)度大庾岭①朱彝尊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②。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注] ①大庾岭: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的交界处.岭上广植梅树,故又名梅岭。

②徂:消逝。

★(1)写出颈联中“鸿雁"和“鹧鸪”的寓意。

(2分)①鸿雁:。

②鹧鸪: 。

答案:①书信,比喻乡音(1分) ②喻指思乡(1分)(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6分)答: 答案:运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事业、功名都随岁月流逝了,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伤怀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8分)[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7(学生版).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7(学生版).doc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五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请欣赏诗的画面美。

(二)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高低远近等);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二、基础自测杜鹃——(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沙行》)(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呜。

(白居易《琵瑟行》)(3)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在古诗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1)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之情。

(2)借杜鹃啼血的渲染江洲的,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

(3)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后巩固促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请欣赏诗的画面美。

【答案】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诗歌鉴赏(关注诗歌形象)29+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诗歌鉴赏(关注诗歌形象)29+Word版含答案.doc

卷 面:禁止勾画、涂抹、潦草,否则立即打回重写...................。

※理论高度(三)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技巧点拨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

作者在塑造形象时,往往赋予形象以情感,所以考生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事物形象的特点。

如“别有玉盘承露冷”一句,考生联系注释中对作者的评价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该句体现了白牡丹冰清2.揣摩修饰语的情感色彩。

如“杨柳”“飞絮”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考生理解其内涵时就要关注那些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

如“动离忧,泪难收”一句,含有伤别之情;“恨悠悠,几时休”一句,含有伤春之情。

3.了解惯用事物形象的特殊内涵。

在古代诗歌中,某些事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往往具有固定性,如月喻思乡,水喻愁多,松喻坚贞,兰喻高洁等。

如“杨柳”“飞絮”分别指4.从诗歌所运用的手法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

考生可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分析出白牡丹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常用物象的意蕴12.梅。

坚强、高洁、超逸、傲岸,敢为天下先。

也有人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345.兰花。

朴实纯真,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

具有淑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也6.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7.杜鹃。

杜鹃啼叫似乎在说“不如归去”,凄凉、哀伤,多表示思乡之情。

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鹧鸪。

鹧鸪鸣叫似乎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游子满腔的离愁别绪。

课时作业6:鉴赏诗歌的形象

课时作业6: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45分钟81分)1.(2021·辽南协作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硤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解析B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

答案 B★(2)(人物形象)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解析从“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等句看出,年轻时的诗人具有豪迈洒脱的气质,具有一种温婉谦恭的男儿形象,此时的诗人身处年迈之时,内心一片苦闷情怀,充满着无限的惆怅与悲伤,“奇士久埋巴硤骨,灯前慷慨与谁同?”一句,他人有着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是时光却催人老去,在秋风中白了头发,是一位垂暮老者,诗中饱含一种人生迟暮的悲苦凄凉情怀,也更加显示出诗人对友人逝去的无限怀念,突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写出内心苦闷抑郁的寂寞情感。

答案①壮志难酬。

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2.(2021·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形象题组一人物形象专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答:(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解析:(1)此题实际是分析诗中情感,“恨”的对象在“天涯”,联系下文中的“月”“心里事”,可知此“恨”应为思念远方亲人的怅恨之情。

(2)考查诗歌中人物的形象题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在解答此题时,关键是如何读懂诗歌的内涵,考生可以从诗歌的题目和诗中情感色彩浓厚的“恨”“摇曳”等词语入手,体味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的形象。

(3)做炼句的题目,重点是对该句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读懂诗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题目涉及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

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注】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

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

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

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

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

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氤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

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3.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

这里是词人自比。

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

答:答案:“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知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李白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

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

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

(1)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2)苏轼曾言“太白诗飘逸绝尘”,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飘逸”表现在哪里。

答:答案:(1)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向往隐逸生活;与郑少府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2)从写景看,本诗描述白鹭四散飞去,散落青山,好像下到青山上的几点雪,十分轻盈飘逸;从写人看,“我”不辞路途遥远寻访友人,不想没有见到友人,就又回到陵阳钓鱼,行踪飘逸,性情洒脱;从语言风格看,以“我”入诗,率真自然,毫不隐晦自己的性情,清新飘逸。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瑶瑟怨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题目:诗中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我们在答题时,常常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很少使用鉴赏诗歌的术语。

这虽然是细节性问题,但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分数的高低。

例如“闺怨诗”“幽怨哀伤”等词语就是常用术语。

答案:这是一首闺怨诗。

诗中刻画了一位因与丈夫或意中人别离而生悲怨的女子的形象。

诗中写的是“梦不成(睡不着)”之后的所感、所见、所闻,表现了女主人公幽怨哀伤的情感。

题组二景物形象专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姜夔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①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②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③枝。

【注】①茜:大红色;②九疑:即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南部宁远县境内,传说舜南巡时死于山中,娥皇、女英二妃千里迢迢前来此地,相思泣血,染红绿竹;③筠:竹子。

(1)本词上阕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答:(2)《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说姜夔词“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请结合全词鉴赏词人运用了哪些“侧笔”。

答:答案:(1)上阕前三句描绘了一幅由在湘江岸边徘徊的主人公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和梅影构成的朦胧凄清的画面。

为后文写红梅营造了清冷的环境氛围,描绘出潭州红梅独特的品格风貌,奠定了全词离别相思的感伤基调。

(2)上阕由皋月及梅,由梅及人,借梅写自己对恋人的思念;下阕前三句借鸥鸟飞去表示往昔的情事一去不返;最后三句则想象对方也在思念自己,如同娥皇、女英思念舜帝。

作者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所以相思之情,愈翻愈浓,益转益深。

2.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漠漠春芜①春不住。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②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③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②此句用宋朝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词意;③此二句用唐朝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

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

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答: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

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

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

答案:画面大概: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答:答案:诗人借助于春天特有的意象春鸠、杏花、归燕、新历以及持斧整桑、荷锄理水等农民经冬后最早的劳动,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气、充满生活之美的春天到来的景象。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梅花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请简要分析词中塑造的“梅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答案:两处的梅花虽然气质姿态有别,一为幽独,一为俊雅高洁,但是它们都纯洁傲岸,在下雪之时盛开。

题组三事物形象专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题目。

晓入郡城①朱彝尊②轻舟乘间入,系缆坏篱根。

古道横边马③,孤城闭水门。

星含兵气动,月傍晓烟昏。

辛苦乡关路,重来断客魂。

【注】①郡城:指作者的家乡秀水(今浙江嘉兴),顺治二年清兵南下,南明灭亡,作者离开家乡躲避兵火,第二年返回家乡时作此诗;②朱彝尊(1629—1709):明末清初诗人、词人;③边马:清兵的战马,因清兵来自东北关外,故称边马。

(1)诗人“晓入郡城”时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

答:(2)尾联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返归家乡,诗人为什么说“断客魂”?答:答案:(1)诗人看到的是家乡遭到战火洗劫后荒凉残败、动荡不安的景象。

百姓的篱墙倾颓残坏,清军的战马横据古道,水门紧闭,戒备森严,往昔繁华的城市俨然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城”,夜晚星光闪烁,似有兵气扰动,月亮紧傍着拂晓的烟霭,显得一片昏黄。

(2)①总括全诗,由叙述转到抒情,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覆亡、家园残败时的痛楚之情。

②战乱后的家乡面目全非,河山已为异族所占有,自己作为这里曾经的主人,返归家乡却恍如置身异地的“作客”之人,“断客魂”三字饱含无尽的感慨和伤痛。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解析:本题要求说明“乌”“马”意象的作用,诗言志,诗歌的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的,因此,应围绕诗人抒发的情感来回答。

答案: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只得暂栖旅馆;疲马夜不眠,何况人呢?“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漂泊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