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价值观的争论出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劳动价值观的争论出发看现代经济社会的问题本质
*【(原文写于今年年初)本想温习整理一下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以读懂当前的经济大环境。

可理来理去,最终还是迷糊——感觉西方经济学理论大都自成体系、自相矛盾,实在看不出‘科学体系’在哪;另外,经济学家们大都是‘事后诸葛’,或从特定利益角度出发,就像股市中的股评家们一样……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还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可惜容易被人误解。

于是,我仍选择了马克思的视角来尝试分析现实。

本文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做了三点现实的补充理解:1.劳动价值观的理论前提;2.技术剥削的问题本质;3.生产力的现实发展方向…】
只有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能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的许多问题本质。

一、劳动价值论的提出与批驳
假如你问一位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大资本家:您的财产是从那里来的?是您的劳动所得吗?我想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当然都是我的劳动所得。


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由李嘉图提出的。

马克思在19世纪就已做了科学系统的明确。

但一百多年来,自马歇尔、凯恩斯之后,萨缪尔森、哈耶克、弗里德曼等等,资本主义主流经济学家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否定这个基本原理,或者回避它。

这种在概念和现实中存在着的矛盾和差异,正是引起世界经济社会动荡的问题根源……
对马克思经济学反感的西方经济学家几乎都知道,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得到的结论,是以科学的逻辑做出的,而劳动价值论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

因此,他们为了推翻马克思经济学,都把目标对准劳动价值论。

1868年,一位德国经济学家就在《德国中央文学报》发表文章说:‚驳倒价值理论是反对马克思的人的惟一任务,因为如果同意这个定理,那就必然要承认马克思以铁的逻辑所做出的差不多全部结论。


所以,一百多年来,经济学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就集中在劳动价值论上。

在多数批驳者们看来,商品价值应该是由其最终‚效用价值‛决定的(这种观点是完全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的);另一种反对观点是:商品价值应由劳动价
值和效用价值共同决定。

因为劳动的产品不一定有价值,还要看它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这种观点似乎较合理,也更客观中立,但如果未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可能走上反面…)。

事实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科学综合了‚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两种因素。

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不理解,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忽视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本质内涵——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对商品价值的最合理化定义。

其理论前提是默认在一种合理化、正常化的社会生产状态下的(正常合理的社会状态下,‚需求‛不可能创造商品价值)。

在社会‚需求‛既定,社会正常状态下生产,其产品的‚效用价值‛(也就是‚使用价值‛)是相对既定的,所以,能改变其商品价值的只能是劳动时间。

正是为了科学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分析商品的价值本质,马克思先设定需求已在一种既定的状态下,这种状态,正是合理生产的初始状态(这种‘需求既定’情形在互联网时代已接近现实…)。

也就是说,只有在一种科学合理的社会生产状态下(而不是资本主义赌博式的‚风险投资‛、‚市场挖拓‛、‚生死竞争‛等状态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能充分展示其效用。

而这种‚科学合理‛的生产状态,也正是今后社会生产发展的大趋势……
市场机制理论本来就是马克思要批判的东西(所谓‘市场’其实极易受少数‘寡头’们的操纵)。

如果你是用惯常的理论思维,如市场竞争的思想或过去的标准、眼光去分析批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无异于捧着《圣经》中的思想理论去批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比如,有人会批驳说:只要人们有需求的东西,就算没有任何劳动(如天上掉馅饼,地上长大米),也是有价值的。

表面上看这种观点是有道理,但这种价值观念,实际上是完全站在需求者的‚理想‛立场上考虑商品价值的,其本质会导致一种‚吃老本‛和‚坐吃山空‛的生活价值观…事实上,任何商品或资源都会有耗尽的一刻,这种价值状态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这种‚需求‛也不可能会创造新价值。

二、对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理解
如果我们抛弃一些偏见,尽可能在一种公正、合理的心态及环境下去分析定义商品的价值,我想,基本上可以出现以下三种价值观:
1.商品价值是由商品的‚效用‛(或稀缺性)决定的,即商品的最终‚效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

这似乎是西方经济学默认了的商品价值观,尤其是自由主义学说。

事实上,这种价值观是完全站在商品‚需求方‛或消费者的立场上(或是站在‘物质’的角度上)看问题,这种观点当然是片面的。

‚需求方‛的立场,本质上是一种‚欲望‛立场,它只有建立在人类劳动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如果商品的价值是建立在‚需求方‛的‚欲望‛基础上,那就意味着价值体系建立在了‚欲望楼阁‛之上…在这种‚需求方‛价值观的指引下,商品价值、价格基本上由货币财富的占有者主导和引导,而劳动生产者们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从属的次要地位,从而形成一个五光十色、豪华稳定的‚新金字塔‛。

这个‚金字塔‛当然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金字塔‛要先进、文明些,形式也更美观,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高层剥削低层,强者制约弱者。

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容易让人眼花缭乱。

的确,现在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那种原始的靠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正像郎咸平在清华演讲中所说的‘马克思心目中的(欧洲)原始资本主义已经灭亡了’。

当然,发展中国家还是例外…,而现在的发达国家,其本质上是在使用另一种更文明、更隐蔽的方式——技术剥削(这方面我认为传统观点分析不够深入,容易让人误解…)。

本来,发明一项新技术对人类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这项新技术被推广到整个社会生产中去,那么这项技术的社会价值是完全得到体现的;但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的:只有少数生产者才能使用,当然也只有少数消费者才能享受其成果。

这时,新技术使用实际上在创造社会新价值的同时,也对社会总价值造成了损害——使旧技术生产者的劳动在客观上被贬值,甚至使其劳动价值无法得到社会实现,客观上造成了劳动资源的浪费……也许有人会说,我可以提高新产品的价格,这样就不会伤害到旧产品了。

如果这种事实能成立的话,那么该产品实际上在把‘技术剥削’转嫁到其他产品或行业中……
‘自由竞争’的结果,使得部分企业或行业的劳动价值越来越低,劳动者间的劳动价值差距越来越大……这种‘自由竞争’的本质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也是造成各种危机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所以,当代世界呈现出的现实规律是:高附加值行业赚取低附加值行业的血汗钱;工业赚取农业的血汗钱(科技附加的因素会导致‘行业劳动的贬值’…假如政府不补贴干预的话);发达国家赚取不发达国家的血汗钱(假如联合国不干预或发展中国家不抗争的话);人类无限制榨取自然环境的资源、能源,直至破坏生态平衡(假如人类不够清醒、节制的话)……
此外,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商品价值得以顺利实现,其中间过程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销售风险、金融投资风险等,这些风险,正是目前资本家们所承担或创造的价值所在,但在一种合理、规范的社会生产状态下,这些‘劳动’就是多余的(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

这也正是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在……
2004年美国经济学家谢尔曼在其文章《演化的政治经济学——在获得凡勃伦-康芒斯经济学奖时的讲话》中提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声称资本主义别无替代。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这个早期文化时期哲学家同食人族国王的对话。

哲学家问,吃其他族的人是否道德败坏?国王回答说:吃其他族的人是人类的天性,所以科学分析表明,食人主义是惟一可行的社会,别无替代。

‛……
2.商品价值由‚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双方共同决定。

(如国内经济学家靳毅民在其‚经济学新原理‛里阐述的价值观)
这实际上是一种折中的价值观。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们在现实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这种价值观(如果用市场机制理论是无法解释西方国家的高农业补贴、社会福利等政策的),从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界开始出现调和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倾向。

但是他们无法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解释。

只要他们没有科学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种观点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就永远只是一种修补、不完善理论。

虽然对纠正‚效用价值‛观的缺陷会有许多积极的意义,但在现实当中会很难驾驭甚至根本无法驾驭,只能不断地弥补调和。

所以,这种经济学说本质上也称不上科学理论,但相对于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是一种现实的进步。

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效用价值‛)。

也许有人会说,这仅仅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看问题吧。

当然不是,因为在这里,马克思已经事先将商品的‚效用价值‛既定了(‘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其‚效用价值‛已经既定),也就是说,劳动价值论本质上是站在生产者和需求方共同的立场上的。

正是从假设商品‚效用价值‛(欲望‚楼阁‚)既定的状态下,客观地分析商品的‚劳动价值‛(基础),从而得出科学的经济规律。

也许有人还会反问:就算其理论非常科学,但又如何得以实现?商品的‚效用价值‛是不可能既定的,人的欲望需求是在不断发展的啊(而且,那种‘合理状态’其实就是原始生产状态或计划经济状态,在他们看来是已‘失败’的经济理论)。

要理清这些观点不太容易,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至少可以明确以下几方面客观事实:
⑴人的欲望需求确实在不断发展,但最基本的东西本质上不会改变(如衣食住行方面,会变的往往是一种‘相互比较’的心理需求);
⑵许多不合理的欲望需求不断受到谴责和控制,从而促使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进步(如果人的欲望真的可以无限放纵,那他一定会遭到相应的惩罚。

这既是历史现实,也是历史上一切伟人、圣哲以及‘神明’们共同认证的大道…)正常合理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就应该是‘劳动多少就实现多少价值’,‘付出多少就获得多少回报’);
⑶虽然人类欲望需求不断变化,甚至难以捉摸(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状态下),但在适当的时间或时期,人类还是可以进行适度或部分调控的。

比如在战争动乱或大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等特殊时期,许多底层人出现了生存危机,社会出现动荡…这时为了人们的共同利益,就可以适当限制少数人的特殊欲望需求,调控好整体需求,以最优的生产效率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

最好的国家政策是要为国家整体的利益服务的。

就像以色列,在中东建国初期实行的就是一种纯粹的‘共产主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起了政治经济。


⑷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初始状态,由于内部矛盾、工人斗争、共产主义国家竞争压力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文明等各方面都取得很大发展,客观上也
弥补了资本主义的许多缺陷,但现实中仍存在很大问题,如:
现代化的商品市场已极力扩张到了各发展中国家,各种危机也迅速转嫁、潜伏到了相应国度。

也就是说,‚金字塔‛在缓和内部矛盾的同时却扩大了‚塔基‛范围(这正是我国目前经济面临的某种困境);另外,在经济科技大发展的同时,世界消耗的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污染更是空前大发展(远远超过人类几千年的消耗、污染),直至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在资本主义财富竞争的总体思维引导下,在人与人之间竞争的同时,也是人与自然间的竞争…(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劳动创造新价值,不必越弄越玄虚,不必迷信什么‘金融、货币创新’。

难道在货币中能摆弄出新价值吗?我想,只会摆弄出‚金融危机‛吧…)
⑸‘计划经济’的问题。

为什么上个世纪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等国最终会失败?答案在于:一方面,因为这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技术水平尚未达到合理化的状态,也未达到成熟状态(连世界平均水平都未达到。

而且在互联网络形成前,要‘既定’商品需求也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武力压迫。

在外力威胁及军备竞赛的逼迫下,国民经济被步步拖垮……
想想以色列,为什么能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安稳实施30多年的共产主义制度(比中国还纯粹)?为什么西方‘老大’们不去干涉、阻止并‘纪念’谴责?藏独喇嘛的封建农奴制度、理念与西方世界倡导的先进文明制度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他们不去批判,反而热衷于扶植甚至造谣?
——所谓‘主义’之争,在现实的利益面前,就会变的很坦白……
如果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平心静气,像对待以色列或瑞士这种中立国一样,任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方式,决不武力干涉,我想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应该更平稳,至多是消费品的现代化程度低一些,但人们的生活幸福度不会贬低。

就算是‚当地人民生活的很痛苦‛,那他们自己也会起来反抗的(这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历史规律吧)... 不需要其他国家通过武力来‚操心‛。

如果能这样的话,世界应该会更好。

难道是那些发达国家本身有些心虚?或者有其野心?
⑹欲望需求‚既定‛的可能性及现实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生物技术革命的空前发展,市场经济要素已经有
了很大变化,社会生产也有向‚合理化状态‛发展的大趋势。

在互联网、全球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把握社会某些既定需求已成为现实的可能。

尤其是对于某些人类基础性需求,是可以‚既定‛规划或进行合理调控的,比如:针对最基本的食品药品、原料能源、土地住房、交通通讯和教育培训等行业,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渠道,及时准确把握社会的现实或潜在需求,制定好中长期合理规划;同时,逐步取消此类同行业中各种技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像微软公司所做的那样),最大化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各种资源、产品的浪费;消除不必要的库存;减少甚至去除各种销售成本、销售风险以及金融投资风险……
如果这种合理生产状态在社会中得以逐步推广并实现,就能够实现尊重或弥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减除失业威胁及生存压力,避免各种人力、物力资源浪费,避免重复生产、恶意竞争、无效竞争以及社会矛盾恶化等现象。

从而形成科学、协调、健康的社会生产力,合理维护资源、能源和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现实的思考
此次世界性的金融、经济危机正式宣告了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破产,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但是,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要完全应用劳动价值理论,仍有现实的困难。

可行的做法是:采用‘弥补’的方式,不断‘弥补’劳动价值被‘剥削’的现实。

所以,一方面,在实践运用上,可以参考我国儿童免疫规划的路子——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计划内’的民生需求由国家保障,‘计划外’的民生需求由市场调节,以保障社会‘劳动价值’能得到良性的‘补偿’;另一方面,在理论应用上,劳动价值观是一面科学的‘宝镜’,能帮助我们看清各种错误的理论以及社会的真正问题所在。

劳动价值理论引导的方向是社会发展的理想方向——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成为思想的指引,否则,如果指导理论本身都不科学、有缺陷,又如何保障社会走上科学、良性的发展道路?……
可喜的是,现实的危机已让国际社会充分意识到了这类问题,在德国等地,马克思的《资本论》再次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

在国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在朝着科学、务实的发展道路上迈进:一方面,注重并转向开发国内需求市场
(适应国外需求的萎缩现实,同时减少被发达国家过度的技术、利润‘盘剥’);另一方面,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弥补农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行业劳动贬值’现状、扩大内需市场同时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同时,加强对社会基础性民生需求的保障力度(如医疗卫生、社保等,以弥补市场竞争条件下社会劳动价值的‘未能正常实现部分’,保障国民经济健康、顺利运行)……
花国庆 2008.4~10
( 中国.江西.上饶博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