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家族是否属于高门士族?
历史上知名的门阀大族:盘点古代十大门阀世族
历史上知名的门阀大族:盘点古代十大门阀世族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由于论者所持角度互异,史书对这种特殊阶级的称谓颇不一致。
例如:指家门贵盛者,称为“高门”、“门第”;强调世代做官者,称“士族”、“世家”。
至于“世族”一词,兼指政治、社会、文化地位而言,意含较广。
直至现代,门阀等词汇,仍被用作对有名、有钱、有权有势之家族的别称。
典故“第”,指直接面向大街开的院门,这是古代身份地位高尚的标志。
门第指家族背景、地位贵贱。
而阀阅一词则最早见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这些有功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所以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
阀阅指家族功绩、官历等。
这些身份地高位显的功臣,其权势往往不止一代,他们的后世子孙也在这种庇荫之下,通过各种途径,担任朝廷的要职,形成家族、姓氏势力。
于是,人们称呼这样的家族为门阀。
一些朝代甚至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了门阀所享有的特权,这就成为了门阀制度。
世族和贵族的定义和标准有分别的,虽然有重复之处,但贵族是以正式的爵位等头衔固定,由国家政权所册立的,可以因为政权迭更或受封者犯罪或不得势而被褫夺,而且有些贵族的定义,只限于受勋者本人(如终身贵族),所以不能以某个人是贵族家庭出身,本人就自动成为贵族。
而世族是社会上以人物的背景而接受和承认,故在君主制中,一些王朝败亡后,旧有的王室和贵族只要没有被屠杀殆尽,并未被新政权册封,但受到民众的尊敬且不须隐姓埋名的话,便可以视为非贵族的世族,而在共和政体中连续超过一代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实权的家族也常被视为世族。
《三国演义》 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一、司马懿生平 (2)(一)出生简介 (2)(二)与诸葛亮的角逐较量 (3)(三)高平陵政变 (4)二、对司马懿的评价 (5)(一)作者罗贯中倾向:批判,非正义的一方 (5)(二)前贤观点:青睐、功过是非分明 (5)(三)个人观点:不得已之反抗 (6)后记 (7)致谢 (7)注释 (8)参考文献 (8)文献综述 (9)《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作者:程秋霞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摘要: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出场较晚,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三国中热闹大多都在前半部,舞台上的风光,都被最早的角色抢光了,他显得不那么光彩出色,但是,在这段历史中,他是一位靠耐性、权谋、机智、残忍,夺得胜利并且是最了不起的大赢家。
司马懿与曹魏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三朝元老的托孤大臣他始终坚持自己韬光养晦的生存之道,与曹爽明争暗斗十余年最终在高平陵政变中落下帷幕。
Abstract: Simayi play late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 doms, was a mysterious figure, the three countries in the m ost busy in the first half, the scenery on the stage, was the earliest picked up, the role of his excellent less glor ious, but, in this period of history, he is a patient, the tactics, witty, cruel, and win the victory and is the most amazing big winners. Simayi associated with cao wei regime, as minister of the same entrust an orphan to he always adh ere to its survival, more than 10 years of competition with Mr Eventually ended in GaoPingling coup.关键词:三国演义;司马懿;形象;不得已反抗;Key word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Simayi. Image;To resist;引言在《三国演义》(后简称“演义)中,作者罗贯中成功的塑造了诸多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如奸诈诡谲的曹操,忠厚仁义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还有人格魅力几乎接近完美的赵云。
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时, 司马孚为何痛哭流涕
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时, 司马孚为何痛哭流涕公元266年,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让,定国号晋,魏晋易代。
司马孚作为司马炎的叔祖,告别曹奂时泪流满面地说:“ 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
这位司马家族的长老已不是第一次令掌权者极为难堪。
点击加载图片司马炎(236-290年)早在司马师执政时,魏帝曹芳被废离宫,司马孚就旁若无人地放声痛哭。
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手下杀掉时,朝廷百官都不敢去,司马孚却“枕帝尸于股,号哭尽哀”。
司马孚为何屡次做出有损家族颜面、不符合家族(皇族)利益的举动?司马孚是司马懿之弟,生于180年,以当时罕见的九十二岁高龄卒于272年,一生横跨汉末、曹魏和晋初三个历史时期。
司马孚不仅参与了司马氏从地方儒学家族到曹魏权臣家族,进而成为新朝代领导者的完整历程,也见证了士大夫的代表性行为风范从砥砺名节、舍生取义向隐逸谈玄、放纵不羁的转变。
点击加载图片司马家族谱系(部分)东汉中后期,士人扬清激浊、舍命不渝西汉和东汉都存续两百年左右,但东汉进入中期之后就长期衰落,宦官和外戚轮流掌控朝廷,政治黑暗腐败。
士大夫群体一方面大起清议,扬清激浊,以明邪正之道,一方面奋其智力,打击宦官和外戚,以挽救危局,东汉政权才得以勉强支撑,近百年倾而未颠,决而未溃。
在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时期(149-219年),司马家族已被视为儒学家族。
司马防为人方直公正、近乎古板,对八个儿子的要求极为严格,“诸子虽冠成人, 不命曰进不敢进, 不命曰坐不敢坐, 不指有所问不敢言”。
司马孚出生之时,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后期。
168年,太傅陈蕃与大将军窦武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先发制人,两人皆被杀。
宦官集团趁机诬陷党人,以皇帝名义大兴牢狱、缉拿士人,党锢之祸再起。
七、八百名党人遭杀害、流徙和禁锢,党人的父子兄弟、门生故吏甚至五服以内的亲属,皆被罢免官职,禁锢终身,其中代表者是李膺、杜密和范滂等人。
点击加载图片李膺(110-169年)李膺,是党人“八俊”之首,为人刚正不阿,而且“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
历史趣谈:晋元帝司马睿是怎样建立自己的政权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晋元帝司马睿是怎样建立自己的政权的
导语:司马睿是中国封建皇朝中最少权威的一位开国之君。
他之所以能够称帝于江南一隅,不是凭借他本人的权威或者实力,而是因为他出身的西晋皇室在
司马睿是中国封建皇朝中最少权威的一位开国之君。
他之所以能够称帝于江南一隅,不是凭借他本人的权威或者实力,而是因为他出身的西晋皇室在当时已成为汉族政权的象征。
只有在这一旗号之下,北方的大族才能在江南立足,南方的大族才能来自北方的各种势力。
在拥立司马睿的大族中,琅邪王氏的势力最强,影响最大,在司马睿建立东晋朝的过程中,他的所有政治活动和各项政策都与王氏家族的关系极大。
后来司马睿试图摆脱扶植者对他的控制,但是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这种努力不但没有成功,还终于引发了王敦之乱,导致他的受辱身亡。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
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司马睿,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祖父琅琊王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间,始受封为南安亭侯。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从而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实权。
之后,司马懿分别派诸子出任境内几个重要地区的都督。
司马伷以宁朔将军之职坐镇邺城。
邺城是曹操封魏时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为屯兵屯粮的重镇。
司马伷被委镇此地,反映了司马懿对他的重视。
公元290年,司马觐去世,年仅十五岁的司马睿依例袭琅邪王爵。
同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去世。
继立的司马衷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
生活常识分享。
静水流深末世枭雄——评大军师司马懿
0592017.08第1期文化大观么类型都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程度的快感。
像《奔跑吧兄弟》这个节目流程中的两种形式:多个小任务及追逐战或一个主要追逐战,成功胜出的队伍或个人,将获得该期奖品。
并且几乎每期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都是撕名牌,观众所喜爱的明星通过娱乐的方式,“斗智斗勇”地撕对方的名牌。
这样的流程会让观众有所期待,期待自己喜爱的队伍赢得比赛,并通过撕名牌的“搏斗”来满足自己争斗的欲望,于是在观看《奔跑吧,兄弟》类似的综艺节目的过程之中,观众会暂时忘却自己的哀伤以及痛苦,他们的日常生活趣味被综艺节目等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以娱乐大众的大众文化“审美”方式所替代。
四、结语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我静水流深 末世枭雄——评大军师司马懿 电视剧《军师联盟》正在热播,剧中吴秀波饰演司马懿演技爆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前我们说起三国,总会想到曹操、关羽、刘备、诸葛亮等,这些人固然是一世之雄,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说三国最大的赢家,无疑是司马懿。
曹操和曹丕奋斗了一辈子,让魏国成为最强的国家,没想到是为司马懿做了嫁衣。
司马懿趁皇帝年幼就夺了大权,为儿子篡位铺平道路。
在他死后10多年,司马炎就逼曹奂退位,建立了西晋,并追封司马懿为宣帝。
虽然网上有不少人说这部剧有给司马懿“洗白”之嫌,完全没有以往司马懿给人留下的阴险狡诈的感觉,但有时候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一个历史人物,反而能解读出不少新意,增进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其中司马懿的做人智慧就历来为人所称道,虽然看起来很小人、很腹黑,但他毕竟是成功者,是笑到最后的人。
连伟大领袖毛泽东都曾经这样评价过司马懿,“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重臣”,还曾在《三国志•陆逊传》中评注 “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那么,司马懿到底有哪些做人智慧,能在善于猜忌的曹操手下不被怀疑,并最终取得信任,掌握大权,将魏国和天下玩弄于鼓掌间的呢?一、虚怀若谷,谨言慎行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司马懿的出身。
西晋王朝兴亡启示录:一个短命王朝50年的治国失误
西晋王朝兴亡启示录:一个短命王朝50年的治国失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和他建立的政权对历史和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这就是司马氏及其建立的晋王朝。
司马氏先后建立了西晋和东晋两个政权。
西晋建立于265年,280年灭东吴,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汉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但十年之后,爆发“八王之乱”,接着永嘉之乱、五胡内迁,流民起义,全国陷入大混乱,316年,西晋灭亡。
西晋共51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在西晋王朝建立过程中,司马懿是奠基者。
他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曹魏大权,中经司马师、司马昭的苦心经营,到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晋,再到最后一个皇帝晋愍帝司马邺被毒死,西晋灭亡。
西晋的兴和衰与司马家族紧密相连,从始至终充满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研究西晋的兴亡过程,可以深刻、形象地理解“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一兴亡周期律,从西晋的兴衰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低调展才华司马懿赢得曹操信任在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更迭有多种形式,如,有的王朝是经过急风暴雨般的农民起义之后建立的;也有以和平的方式--禅代,后者将前者赶下台。
西晋王朝所谓禅代,实则宫廷政变,乍看是和平交接,却是经过了激烈的政治博弈,赢家稳操胜券,败者体面下台而已。
司马氏取代曹魏,就是经历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才打败政敌的。
其历程可谓惊心动魄,血雨腥风。
司马氏是河内温县远近闻名的大族,世代为官,司马懿的祖父辈,三代均为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可谓高门望族,远近闻名,属于士族阶层。
司马家族有一定的文化传承。
“伏膺儒教”,其家风受礼教影响较深。
司马防对子女教育要求严格,把家庭当作模拟朝廷,“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
司马氏显赫的家世与宦官之后的曹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虽然司马家族中有的人与曹操关系不错,但从内心深处而言,司马氏家族不少人是看不起曹操的。
尤其是司马懿,他对曹操控制汉献帝,掌控朝政大权的行径十分不满,更瞧不起曹操的出身,“不欲失节屈从曹氏”。
中国历史上的豪门巨族
中国历史上的豪门巨族要列举中国历史上的豪门巨族,我们先做一个划分,豪门巨族这四个字在不同时期也改一改。
东汉到唐末为第一阶段,我们称他们为门阀士族,或者高门;五代白马之祸到清末是第二阶段,我们称他们为名士望族;清末到现在是第三阶段,我们称他们为著姓高族。
之所以称第一阶段的这些家族为门阀士族,门阀二字表示他们的对政局影响力,士族二字表示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古代贵族精神。
之所以称第二阶段的这些家族为名士望族,是因为这些家族依靠家族里的名士构成家族的名望,而名士的产出很不稳定,他们一般是阶段性的地区望族。
第三阶段之所以称他们为著姓高族,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力比起前两个阶段还是明显下降了。
第一阶段门阀士族的形成与汉武帝“独尊儒术”有关,两汉时期选任官员有三个路子:察举制、征辟制和任子制,以察举制为主,察举制就是由郡国举孝廉。
无论哪种选任官员的方式,都是懂经学者为主。
之所以用经学取士,是因为经学的研究是透过不可更动的文本,来阐发可以更动的注释,非常适合用来作为处理政事的准则。
经学不易学,而且当时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学习经学的成本非常高昂,往往只有有钱人家才学的起,而且经学难以理解,需要有人教授,经学大师往往只会将自己的见解传授给自家子弟,所以选出来的官往往是郡国里面的官家子弟。
东汉时期有“遗子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的说法。
朝廷以经学取士,而经学又代代相传,累世经学而至累世公卿,逐渐形成了名门望族,门阀观念也渐渐形成了。
东汉时期:1、汝南袁氏,累世专攻一经《易经》,世传《孟氏易》,东汉初期家族兴起,号称四世三公,代表人物袁绍、袁术。
2、弘农杨氏,累世专攻一经《尚书》,先祖杨敞西汉昭帝时即为丞相,号称四世三公,代表人物杨震、杨修。
3、平舆许氏,汉灵帝时许敬为太尉,与其子许训、其孙许相一起,三世三公。
代表人物许慎、许劭。
4、桓氏,传为齐桓公后代,没有郡望,累世专攻《欧阳尚书》,代表人物桓荣,东汉明帝时封关内侯。
后世有谯国桓氏。
历史趣谈曹魏怎么灭亡的 司马懿如何夺取曹魏帝王宝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魏怎么灭亡的司马懿如何夺取曹魏帝王宝座导语:司马懿出生之前,就全面占了曹操上风。
首先是身高。
司马懿拥有高大的身材,魁伟的相貌。
司马氏家族有个遗传基因:个高。
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司马懿出生之前,就全面占了曹操上风。
首先是身高。
司马懿拥有高大的身材,魁伟的相貌。
司马氏家族有个遗传基因:个高。
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史书上确切记载着他“长八尺三寸”。
当时的八尺三寸,折合今天的一米九还要多。
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十二岁的时候,已长得高大健硕,俨然成人。
司马朗去参加有年龄限制的童子考试,监考官直接把他揪了出来,怀疑他隐瞒年龄。
司马懿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基因,也拥有傲人的身材和相貌。
颜值低一分,奋斗多十年。
司马懿凭借基因,还未出生就拥有了超出一般人的优势,他凭借身材和相貌,就会获得很多人奋斗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机会。
可是,完全可以靠脸吃饭的司马懿,却完全可以不靠脸吃饭,因为他还可以和人拼爹,拼爹的爹,乃至拼祖宗。
司马氏族是名门世家。
先祖司马卬在战国末期曾任赵国大将,后来加入项羽的反秦部队。
项羽如日中天之时,分封十八诸侯王,司马卬被封为殷王,与他并列的有旧秦名将章邯,也有后来与项羽、刘邦分庭抗礼的猛将英布,更有汉高祖刘邦。
到司马懿出来混的时候,虽然项羽分封十八王已是近四百年之前的事儿了,但是每每司马懿与人见面,对方啰啰嗦嗦介绍半天自己家世,司马懿只需淡淡地说一句:“在下殷王后裔,先祖与我大汉高祖同时受封。
”然后,全场无声。
司马卬的八代孙司马均,曾任东汉征西将军。
司马均的儿子司马量,司马量的儿子司马儁,都曾担任太守。
司马儁的儿子司马防,先后在生活常识分享。
重温经典,魏之忠臣司马懿波澜壮阔的生平事迹
标题一:重温经典,魏之忠臣司马懿波澜壮阔的生平事迹标题二:回顾佳话,三国乱世中司马仲达的壮志雄心导语: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各方势力都觊觎汉室江山割而据一方。
在这个国家动荡不安、军事纷争不断的时期,一批批能人志士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我华夏五千年的画卷上描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不得不提一人,“受遗二主,佐命三朝”,他就是司马懿,字仲达(公元179~251 年)。
通过他的生平事迹,来了解一下这位乱世能臣的雄心壮志。
一、入仕坎坷司马懿。
(1)出生士族。
据史料记载司马懿出生于名门士族,其家族中司马卬降于汉高祖刘邦并战死沙场,其高祖父司马钧、曾祖父司马量、祖父司马儁、父亲司马防都是汉朝重臣。
司马仲达就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一个历代效忠于汉朝的家族。
图1 电视剧《三国》中的司马懿)(2)抱病不出。
公元201 年,曹操在仓亭又击败袁绍,得到了官渡之战胜利的曹操地位实力都处于上升期。
这时已经22 岁的司马仲达,在士族之中已经有了较高的声誉名望,担任司空的曹操听闻了他的声望后派人征辟司马懿。
他望着这日渐衰微的汉室江山,居然被这个阉宦之后的曹司空控制,而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和报国远志却不能像祖辈那样忠良于世,心有不忿。
故此司马懿装病不仕,这样既能保全性命又不违背自身的志向和气节。
(3)被迫从仕。
直到七年之后(公元208 年),曹操已经击败了袁氏一族,此时青州、幽州、并州、冀州都落入曹氏之手,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方霸主,虽然得到了官渡之战和远征乌桓的胜利,但是历经大战自己也损兵折将(特别是痛失郭嘉),这时求贤若渴的曹操盯上了司马仲达,使用强制手段来征召入仕。
战胜袁绍让世人不得不承认曹操确实是一个志存高远的军事天才,在谋略和才华的光芒下出身的贵贱已经不重要。
这时的司马懿已经29 岁深深被曹操的个人能力所折服,他想着自己总不能告病在家一辈子吧,而且此时已经欺瞒不住,不能因为自己的清高连累司马家族。
所以他选择了入仕,唯有如此自己这满腹经纶才有用武之地,司马家族之才流芳于这天地之间。
曹氏败落,司马氏掌权的阅读感想
曹氏败落,司马氏掌权的阅读感想当时司马懿从曹家窃取了江山后,他的后人没有一个很好的守护住江山百姓,没有好好治理,在领土上不作为,使当时中原陷入更大的动乱。
是那段时间北方的汉人几乎面临这全歼的境地,而自己却逃跑了,放弃了北方。
这也是导致司马家篡位留下的骂名的主要原因。
并且在东汉末年,天下出现动荡,汉朝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
正所谓天下大乱,必出英雄,在此时刘备,孙权,曹操三人横空出世,这三人都是雄才伟略,很快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大家族是持续和数十年的战争都没有一统天下,当时曹家是比较强的,并且在当时的司马懿的辅助下,逐渐的吞并了东吴和蜀汉,但是曹操的后人表现的非常不尽人意,导致了曹操努力了一辈子的心血被司马家窃取了,建立了后来的晋朝。
显然,司马家成了这场战乱的最大赢家。
可是在历朝历代中,谋权篡位的人不在少数,但受人谩骂的仅此司马一家。
为什么呢?其他皇帝禅位,都是搞个三礼三让啥的,这样做就是让所有的人知道,虽然篡位了,我们也是讲道义的。
是讲礼仪的。
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成为了曹魏的掌权人,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了司马懿的爵位,成为了实际掌权人。
司马师把曹芳废掉了,搞了一十三岁的曹髦为帝。
这时候的司马家族已经是一家独大了。
后来司马师死了,司马昭成为了掌权人,于是就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后来司马昭当街就把曹髦给弄死了。
到了司马炎这里,皇位到了曹奂的手里,这时候司马炎效仿了曹丕,同样搞了一个禅让,这才开了晋朝这国。
司马炎当了皇帝,可是他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结果引来了八王之乱。
本来八王之乱只是晋朝内部的矛盾,可是当时的胡人看到了机会,导致出现了五胡乱华,汉人遭了殃,这时候刚结束了一个乱世,有重启了一个乱世,并且这个乱世时间持续了四百多年。
更为残忍的是,司马家族在篡位的过程中,杀戮太多,司马家族在走向皇权的过程中,废掉两个皇帝,杀掉一个皇帝。
其次还杀害了无数的王公大臣。
这样的司马家族肯定是被人诟病,由此在史书中,司马家族已经是遗臭万年了。
重温经典,魏之忠臣司马懿波澜壮阔的生平事迹
标题一:重温经典,魏之忠臣司马懿波澜壮阔的生平事迹标题二:回顾佳话,三国乱世中司马仲达的壮志雄心导语: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各方势力都觊觎汉室江山割而据一方。
在这个国家动荡不安、军事纷争不断的时期,一批批能人志士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我华夏五千年的画卷上描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不得不提一人,“受遗二主,佐命三朝”,他就是司马懿,字仲达(公元179~251年)。
通过他的生平事迹,来了解一下这位乱世能臣的雄心壮志。
一、入仕坎坷司马懿。
(1)出生士族。
据史料记载司马懿出生于名门士族,其家族中司马卬降于汉高祖刘邦并战死沙场,其高祖父司马钧、曾祖父司马量、祖父司马儁、父亲司马防都是汉朝重臣。
司马仲达就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一个历代效忠于汉朝的家族。
(图1 电视剧《三国》中的司马懿)(2)抱病不出。
公元201年,曹操在仓亭又击败袁绍,得到了官渡之战胜利的曹操地位实力都处于上升期。
这时已经22岁的司马仲达,在士族之中已经有了较高的声誉名望,担任司空的曹操听闻了他的声望后派人征辟司马懿。
他望着这日渐衰微的汉室江山,居然被这个阉宦之后的曹司空控制,而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和报国远志却不能像祖辈那样忠良于世,心有不忿。
故此司马懿装病不仕,这样既能保全性命又不违背自身的志向和气节。
(3)被迫从仕。
直到七年之后(公元208年),曹操已经击败了袁氏一族,此时青州、幽州、并州、冀州都落入曹氏之手,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方霸主,虽然得到了官渡之战和远征乌桓的胜利,但是历经大战自己也损兵折将(特别是痛失郭嘉),这时求贤若渴的曹操盯上了司马仲达,使用强制手段来征召入仕。
战胜袁绍让世人不得不承认曹操确实是一个志存高远的军事天才,在谋略和才华的光芒下出身的贵贱已经不重要。
这时的司马懿已经29岁深深被曹操的个人能力所折服,他想着自己总不能告病在家一辈子吧,而且此时已经欺瞒不住,不能因为自己的清高连累司马家族。
所以他选择了入仕,唯有如此自己这满腹经纶才有用武之地,司马家族之才流芳于这天地之间。
魏晋时代司马氏家族简介
魏晋时代司马氏家族简介有关魏晋时代司马家族的实在太多了(晋朝乃司马家之天下也) 要全部举完恐有困难不才将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物列举出来供您参考司马防,司马懿之父,性格秉直公正,年青时在州郡任官,历官升至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于219年逝世。
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为晋宣帝司马懿的长兄,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官至兖州刺史。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权臣。
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着,封舞阳侯。
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司马孚(180年——272年)是西晋宗室,字叔达,晋宣帝司马懿的三弟。
司马孚长兄司马朗字伯达,宣帝司马懿字仲达,孚四弟司马馗字季达,五弟司马恂字显达,六弟司马进字惠达,七弟司马通字雅达,幼弟司马敏字幼达,俱知名,故时号为「八达」。
司马望(205年-271年),字子初,三国时期魏国及西晋初期的重臣、大将,官至大司马,封爵为义阳王,谥号则为义阳成王。
司马师(208年-255年),字子元,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是西晋开国君主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懿的长子,母张春华。
司马昭(211年-265年八月),字子上,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后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司马昭继其父兄的事业,消灭蜀汉,基本上完成了取代曹魏。
司马伷,司马懿第五子,司马师、司马昭之同父异母弟。
司马伷年轻时就有才能和名气,在魏仕官至征虏将军,西晋代魏后被封为东莞郡王,入朝为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又外放为镇东大将军,镇守下邳,治御有方,得将士死力,吴人都很顾忌他。
后来,司马伷改封为琅邪王,参加灭吴之战,兵出涂中,接受吴帝孙皓的投降,战后官升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司马伷既是皇亲,又有平吴大功,但他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得谦恭节俭,没有骄满之色,他手下的官吏办事尽力,百姓也乐于接受教化。
司马懿的老狐狸经人生 就是一盘棋局!
司马懿的老狐狸经:人生就是一盘棋局!重读三国演义,觉得司马懿应该是三国里最没有人格魅力的人了吧。
在演义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论勇猛胆识,论气度谋略,论辅国治兵,似乎都有人选可以碾压他。
自己的主君怀疑他,试探他,自己的对手羞辱他,嘲弄他,甚至自己的属下将士也对他不怎么听从。
所以,尽管历史上他屡有奇谋,不乏胜绩,甚至结束了群星闪耀的三国时代,大一统了中国,但仍抵不过那个小说里虚构的空城计为他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成功怎么可能归于没有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司马懿。
后世很多人对司马懿多少都心存恨意。
这些都是因为他在后期篡取了曹魏的天下,唯结果论。
但岂能料到,他在青年时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同龄人能及的政治智慧。
在他的青年时代,曹操正如日中天,权倾朝野,连皇帝都要对其言听计从。
然而当曹操听人说司马懿有才华,让他去做官时,他却装病不去。
很多人认为司马懿此举或是心怀汉室,不屑于做奸雄的臣下,或是包藏着十足的心机,是为了观察曹操能否在中原站稳脚跟。
但我以为都不是,因为他的父亲司马防,兄长司马朗,都早已在曹操手下做事,即便曹操没站稳脚跟,败给了袁绍,他岂能抛下家族独善其身。
真相应该如此,汉代的官员选拔是征辟制,就是通过在朝廷中有名望的人推荐做官,曹操年轻时入仕,就是被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推荐的。
然而这其中大有学问,如果你的举荐人势力很大,你成为他的门生,仕途自然比较好。
但如果你的举荐人不受朝廷重用,你作为门生也只能靠边站。
第一次举荐司马懿的人叫魏种,是兖州人,关于他的史料不多,但有一条说他曾是河内太守,曾经叛逃过,曹操大怒,把他捉了回来,又觉得他挺有才气,继续让他当官。
可想而知,这个罪臣并不会有太强大的势力。
再加上曹操担任兖州牧时,曾杀了当时的兖州名士边让,一大波兖州士族怒斥,更直接导致了自己的好友陈宫和张邈反目。
所以兖州系的官员在朝廷里并不多。
而此时呢,曹魏的文官集团中最强盛的势力,则是以荀彧郭嘉为首的颍川士族,司马懿当然不愿意自己被划分到兖州一系。
四大家族的兴衰演变与中国历史的关系
四大家族的兴衰演变与中国历史的关系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与社会变革。
四大家族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世代传承的血脉和文化。
它们的兴衰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更展现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介绍四大家族四大家族是指司马、诸葛、王佐、陆抗四个家族,他们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和崇高的地位。
每个家族都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杰出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二、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落1. 司马家族:司马家族起源于秦朝,出自权臣司马懿之后。
司马家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司马炎建立的晋朝是司马家族的巅峰时期。
然而,随着内乱和外患的加剧,司马家族的势力逐渐衰弱,最终灭亡于刘宋。
2. 诸葛家族:诸葛家族源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智慧赢得了世人的钦佩和尊重。
然而,蜀国的灭亡导致了诸葛家族的衰落。
尽管如此,诸葛家族的名字永远地与智慧和智谋联系在一起,成为历史上的传奇。
3. 王佐家族:王佐家族起源于唐朝,源于唐太宗时期的功臣王休德。
王佐家族在唐朝的兴盛时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然而,唐朝的衰落和安史之乱导致王佐家族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但即便如此,王佐家族仍然留下了许多杰出的后代和璀璨的历史传承。
4. 陆抗家族:陆抗家族起源于东晋时期的陆逊之后。
陆抗家族以其出色的将才和军事战略而闻名,曾多次在抵御外敌入侵中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随着南北朝时期局势的变化和政治的动荡,陆抗家族的辉煌逐渐消退。
三、四大家族与中国历史的关系四大家族的兴衰演变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
它们所代表的家族力量和文化底蕴与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首先,四大家族代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权威性。
他们的兴盛和衰落是政治、军事和文化变迁的缩影。
例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司马家族作为政治权力的核心,对于时代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风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四大家族的崛起和衰落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社会阶层和家族势力的变迁。
司马懿个人简介
司马懿个人简介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除军事方面外,司马懿在魏明帝大修宫室之际他也加以劝谏,魏明帝驾崩后他奏请罢修宫室,雕玩物之人力,节用务农,使天下欣赖。
[2]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了邓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经济上,司马懿在上邽兴屯田,京兆、天水、安南兴冶铁,穿成国渠,筑临晋坡使雍凉足足食,并有余力供给关中不足。
后来又大兴屯田于淮北,穿广槽渠,这些作为不但厚植了国力,也为日后统一华夏殿定基础。
司马懿在推广屯田,特别是军屯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
约在建安二十三、四年,司马懿由转为丞相军司马后,向曹操建议:“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
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
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
”曹操行之。
魏国一时“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晋书·宣帝纪》曹操采纳这个建议仅两年就驾崩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使军屯走向正规,大规模的铺开推行当然是困难的。
管理军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员,都是在黄初年间220—226年设置的,说明军屯走上正规是在曹丕时期。
曹魏军屯推行很广泛,但主要基地是设置在边境驻军地区,特别是在和吴、蜀的军事对立地带。
曹魏和吴、蜀对立地带的两大军屯基地的开创,都和司马懿有关。
上邽军屯曹魏和蜀汉的邻近地区,如长安、槐里、陈仓、上邽等地,都设置有民屯和军屯组织。
其中,上邦的军屯最著名。
这个军屯基地是在太和四年230年由司马懿上表倡议建立的,《晋书·食货志》称:“宣帝表徙冀州农夫五千人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盐池,以益军实。
关于司马姓的历史和研究报告
关于司马姓的历史和研究报告司马姓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古老的一个姓氏,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司马姓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士族之一,并且有着悠久的家族传承。
自古以来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司马姓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进行深入的探讨,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和人文风貌,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司马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据史领导载,司马姓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最初是作为一个官衔称谓而存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人便以此官衔作为姓氏,逐渐形成了司马姓。
而在当时的社会中,司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负责军事事务和兵权,因此司马姓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有权势和地位的姓氏。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司马姓出现频率极高,尤其是在汉代以及三国时期。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司马懿和司马迁,分别代表了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杰出代表。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宰相,以其谋略和政治手腕闻名于世;而司马迁则是汉代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所著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这两位司马氏的杰出代表,不仅为司马姓增添了光辉的历史光彩,也为后人树立了学习和追求的典范。
除了司马氏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外,司马姓在中国历史上还有着强大的族谱系统和家族传承。
中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视家族传统和家族荣誉,司马姓家族更是以其显赫的身份和地位而备受尊崇。
很多司马姓的家族族谱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历史时期,记载着家族世系、荣耀的事迹以及家族成员的重要地位。
这种家族传承不仅有利于维护家族的尊严和传统,也有助于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司马姓在中国大地上逐渐分布开来,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支系和变体。
尤其是在南北朝时期,司马姓更是逐渐走向了繁荣和昌盛,成为了当时中国数一数二的重要姓氏之一。
而在唐代和宋代,司马姓更是达到了巅峰,不仅有许多著名的司马家族和官员,还有很多著名的文人学者和诗人,为司马姓增添了不少光彩。
门阀士族名词解释
门阀士族名词解释门阀士族指西晋时政治舞台上的统治阶层。
西晋建立后,司马氏通过采取崇尚门第、清议、推恩、九品中正官、占田荫客等一系列措施,在曹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世家大族对地方的统治。
与此同时,一些士族庶姓贵族,通过积极活动,与世家大族相互结合,形成士族中又一新的权力集团。
至此,统治阶级内部两大主要集团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以皇室和士族两个集团的权势最大,他们之间的斗争也就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核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时代,但这个时代的政治家在经济上都主张耕织结合,奖励垦荒,以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税源。
为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屯田制。
曹操是其中的著名人物。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后,为防止农民破产,他在黄初三年( 222)颁布“田制”:占田百亩为“夫”,二百亩为“分男”,八十亩为“关男”。
八十亩以上为“良”,二百亩以上为“中男”,二百亩以下为“、民男”。
还规定地方不能藏富,以免招致豪强兼并。
曹魏的屯田制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不是封建国家正常的赋税收入,故其执行并非毫无阻碍。
所以东吴孙权也实行了屯田制。
吴主孙权设立典农校尉,以督耕农。
他还派遣使者巡视各地,以监督农民生产。
到了他的儿子孙皓统治时期,屯田制已发展到高峰。
门阀制度是曹魏、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王朝的统治者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舆论等多种手段建立起来的以世族门阀为特征的一整套官僚统治机构。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吸取曹魏的教训,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加强对各世家大族的控制,于咸宁二年( 276)命贾充为大将军,充所属掾吏,以其子弟亲信为僚属,作为其统治集团的组成部分。
这种作法叫“以类相从”,即让贾氏、裴氏等六个姓的世家大族轮流做官。
他们做官后,有的被委任刺史、太守,有的则统领选举,成为世族门阀统治集团中重要的一部分。
西晋的地方官吏虽然分为都督和刺史,但都由世族大家担任,他们又将自己的子弟送到中央作官。
中央官吏也是如此。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东汉四大家族是指在东汉早年跟随刘秀起兵而后兴起的家族。
下面是有东汉初期四大家族,欢迎参阅。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下坡路。
隋朝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彻底崩溃。
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
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
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
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之王家琅琊王氏,是王姓的郡望之一。
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本为姬姓,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
王姓在战国时出了一员大将,就是续白起之后的秦国名将王翦,秦始皇扫六合定中原,王翦祖宗三代立有赫赫战功。
后来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一地。
到西汉时,琅琊王氏出了个很有名的人物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其后世代为官,“有累世之美”(《汉书》),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
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无不以“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为荣耀。
但说到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朝时。
马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王便是琅琊王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王导。
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
晋末丧乱,在王导的策划下,又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
可以说,司马睿的发迹,和琅琊王氏是分不开的。
所以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王与马,共天下”也传为佳话。
王导官居宰辅,共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任帝王,成为东晋初期,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操纵者。
王氏子孙及家族成员也多为朝中要员。
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
中国古代世家大族
中国古代世家大族中国古代世家大族1,琅琊王氏: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阿龙。
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
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
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
后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2,陈郡谢氏: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
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①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
东晋时期军事家。
②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晋朝大臣,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
③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以字行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懿的家族是否属于高门士族?
首先要区分“世族”“豪族”“士族”,已故田余庆先生认为:魏晋士族是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
东汉所见的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的先行阶段的形态。
魏晋士族,就其中任一个宗族而言,分为两种类别,一类是由东汉的世家大族转变而来,基本保持了儒家传统,或沾染玄风,或由儒入玄;另一类则是乘时而起的新门户,不来源于世家大族,而有些则介于两则之间,也即是“豪族”。
而世族与豪族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家学传世”。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河内温县司马氏,司马氏在东汉末年很明显地经历了“从武入文”的过程。
司马先氏可考以司马懿高祖司马钧始,司马钧活跃于东汉安帝末年,主要为邓骘僚佐,因平定羌乱升左冯翊行征西将军。
是不折不扣的军功家族出身。
晋书记载了一段武帝与胡贵嫔的对话: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
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拒诸葛,非将种而何?”帝甚有惭色。
——这段话意思是武帝骂胡芳是将门家世,胡芳反唇相讥司马氏也是将门出身,武帝无言以对。
而司马氏在司马钧之孙司马儁开始显露出儒者气象,至儁子司马防更甚,但了解东汉末年世族特点的想必记得起我们刚才说的“经学传家”。
真正的世族是重章句之学,专守一经,
累世相传,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
而司马儁、防父子则是“博古好学,雅好《汉书》名臣列传。
”而此时司马家的联姻对象还主要是河内的地方豪族,与真正的世族之间还没有发生联姻关系。
而司马防的八达,特别是司马懿、司马孚的显名和入仕,主要还是靠着同郡士人的臧否品评和不遗余力的引荐提携。
而随着司马氏在政治上的日益显贵,曹魏亲贵、两汉名族才成为其主要联姻对象,而同郡的联姻因为政治地位的落差,反而受到鄙视和揶揄。
故而,司马氏从未成为过“世家大族”,而是由“地方豪族”进而成为“魏晋士族”进而“皇族”的。
而司马氏其后经常因此出身遭到过揶揄。
司马氏也腆着脸将其祖先上推到秦末因平定河内而被项羽封为殷王的司马卯。
所题主想仔细厘清司马家族的崛起脉络,可参看仇鹿鸣先生的大作《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