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摘要:壳聚糖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以及安全性都符合作为药物载体的标准,药物包封于壳聚糖后其释放主要决定壳聚糖的生物降解和溶蚀,控制药物释药的浓度和时间,使药物的释放时间明显延长,对疾病治疗另辟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字:壳聚糖药物载体医学应用前言作为新型药物输送和控释载体,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特别是基于多糖的纳米微球和纳米微囊,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细粒径、合理的体内分布和高效的药物利用率,近年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粒不仅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而且可有效地越过许多生物屏障和组织间隙到达病灶部位,从而更有效地对药物进行靶向输送和控制释放,是包埋多肽、蛋白质、核酸、疫苗一类生物活性大分子药物的理想载体[1]。
壳聚糖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对生物黏膜较强的黏附性、无毒性及组织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
由壳聚糖制备的纳米微球可以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提高了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改变给药途径、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特点;也可以缓释、控释、靶向释放药物等。
因此,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药物载体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1.1壳聚糖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随着对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不断揭示,壳聚糖基纳米微粒现已被认为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药物控释载体,特别适用于具有生物活性大分子药物的包埋和释放。
从技术角度来看,壳聚糖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它的可溶性和带正电性,这些特点使其在液态介质中可与带负电荷的聚合物、大分子甚至一些聚阴离子相互作用,由此发生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则可方便地用于载药纳米微粒的制备;从生物药剂角度来看,壳聚糖纳米微粒具有附着在生物体粘膜表面的特性,这使得它尤其适用于粘膜药物的靶向输送。
黄小龙等[2]通过实验证明了壳聚糖纳米粒子能打开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的节点,使大分子药物更易越过上皮组织、增加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Luessen等[3]用壳聚糖纳米微粒包埋多肽类药物-布舍若林,发现药物在小鼠体内吸收的生物利用度达5.1%,而未被包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仅为0.1%。
壳聚糖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壳聚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通过酰胺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多种优异的特性。
近年来,壳聚糖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和探索。
它既可以作为药物载体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又可用于生物组织工程和药物递送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壳聚糖在医药领域中的几种重要应用。
首先,壳聚糖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药物递送系统是将药物包裹在适当的载体中,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延长药物的活性时间,并减少副作用。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多孔性等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
研究表明,壳聚糖可以稳定药物,并通过改变其分子结构或修饰表面来调控药物的缓释性质。
此外,壳聚糖的阳离子性质还使其能够与DNA、RNA等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相结合,增强药物在细胞内的导向效果,有效提高药物的疗效。
其次,壳聚糖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组织工程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来修复和重建受损组织的技术,壳聚糖在这一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可以用于制造生物相容性的支架材料,以支持细胞的生长和组织的再生。
研究人员发现,壳聚糖支架材料能够促进骨组织的再生,提高创伤修复效果。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制备人工皮肤、软骨以及血管等组织工程产品。
这些新兴的研究方向显示出壳聚糖在组织工程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壳聚糖在制备纳米颗粒和微球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颗粒和微球可以用于吸附、包载和控制释放药物。
纳米颗粒尺寸越小,表面积相对增大,药物的包载量也随之增加。
壳聚糖纳米颗粒可以通过选择性吸附来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并通过靶向修饰纳米颗粒表面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壳聚糖微球可用于制备人工眼药水、药物缓释颗粒和肝素包被微球等产品。
这些制备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并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最后,壳聚糖在生物活性物质保护和膜材料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生物活性物质保护是一种提高药物或纳米颗粒稳定性的方法。
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壳聚糖纳米微球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讨论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输送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1. 电沉积法电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制备方法。
它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电极表面沉积壳聚糖材料,形成纳米级的球状微粒。
此方法具有简单、可控性强、成本低等特点。
2. 水相反应法水相反应法是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水相反应使含有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溶液在适当的pH值和温度下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纳米级的壳聚糖微球。
3. 反相沉淀法反相沉淀法是一种制备单分散壳聚糖纳米微球的有效方法。
在此方法中,壳聚糖和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通过超声处理形成乳化液,然后将其引入水相中,壳聚糖微球通过反相沉淀形成。
二、壳聚糖纳米微球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1. 利用壳聚糖纳米微球的载药性能壳聚糖纳米微球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或共价结合等方法将药物载入微球内部。
其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
通过调节壳聚糖微球的大小和表面性质,可以改变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方式,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
2. 利用壳聚糖纳米微球的靶向性壳聚糖纳米微球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来实现靶向输送。
例如,通过修饰壳聚糖微球表面的靶向分子,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精确靶向输送。
这种靶向性可以提高药物的局部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3. 利用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响应性壳聚糖纳米微球可以通过调整其结构和组成来实现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
例如,通过改变壳聚糖微球的pH响应性,可以实现在特定pH环境下的药物释放。
这种响应性能使得壳聚糖纳米微球在肿瘤治疗等需要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的场景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结论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药物输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其制备方法包括电沉积法、水相反应法和反相沉淀法等。
壳聚糖纳米微球可通过载药性能、靶向性和响应性等特点,实现药物的缓释、靶向输送和对外界刺激的响应。
壳聚糖在药剂学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药剂学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是一种羧糖的生化分子,是以壳聚糖结合而成的新型聚合物及其派生物,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
它们的用处多样,正在广泛应用在药剂学领域,为药物提供条件优良的分布和释放,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壳聚糖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
1. 缓慢释放:壳聚糖可以让药物在细胞内缓慢释放,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从而达到更持久的药效。
2. 快速渗透:壳聚糖分子可以跨越细胞壁,从而快速渗入细胞中,缩短药物给药时间,使病人得到更快的疗效。
3. 防止药物毒性:壳聚糖可以保护药物和细胞组织免受不良刺激,防止药物毒性产生。
二、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1. 吸附药物:壳聚糖可以吸附和结合药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和疗效。
2. 优化药物表征:壳聚糖可以改善药物的性能,如极性、生物可利用
性等,从而提高药物的作用效果。
3. 降低药理毒性:以壳聚糖包裹药物,减少给药剂量,缩短给药时间,有效降低药理毒性。
三、壳聚糖作为疫苗载体的研究
1. 增强疫苗免疫效果:壳聚糖可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提高疫
苗的抗病效果。
2. 增强抗原活性:壳聚糖可以增强抗原所蕴含的抗病毒效力,从而起
到延长抗病毒有效期的作用。
3. 保护抗原:壳聚糖可以对抗原进行包裹,以防止其在细胞外受到破坏,延长其活性的时间。
总之,壳聚糖正在广泛应用于药剂学领域,它可以帮助药物达到更理
想的用药效果,增强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为更好地应用药物提供可能性。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传递、创伤修复、组织工程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传递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性强以及与药物具有良好的相互作用性,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被广泛用于制备药物载体。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壳聚糖微球或纳米粒子中,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还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来实现靶向输送,将药物准确地送达到病灶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创伤修复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可以作为生物材料用于创伤修复。
研究表明,壳聚糖膜可以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炎症反应,提高伤口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壳聚糖衍生物还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并促进创面愈合。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创伤修复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组织工程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由于其与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被广泛用于制备支架和人工组织工程材料。
研究表明,将壳聚糖膜用于人工皮肤、软骨修复、骨骼重建等领域可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篇示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极强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输送、创伤修复、抗感染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输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性,壳聚糖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帮助药物更好地传递到靶组织或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葡萄糖-胺基葡萄糖构成,是生物体内结构的基础,因此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性、低毒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其中,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药物负载与控释药物负载是指将药物分子通过化学结合、吸附或物理混合等方式与载体结合,形成复合体,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而壳聚糖因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可以把许多相对较小的分子、多肽、蛋白质等药物结合到其上方便其输送到目标部位,同时还可以将药物通过壳聚糖的结构进行控释,减少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近年来,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成型技术目前,制备壳聚糖药物载体的技术主要有溶液混凝法、电喷雾法、共析法等。
溶液混凝法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制备载体的方法,通过将壳聚糖在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形成凝胶进而形成载体。
电喷雾法与共析法是制备微型药物载体的主要方法,这些技术可以制备尺寸均匀的壳聚糖微球,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操作条件来实现不同尺寸、不同药物的负载情况。
三、靶向输送壳聚糖药物载体不仅可以通过药物的控释和负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利用壳聚糖自身的结构特点实现靶向输送。
壳聚糖在酸性环境下存在阳离子,可以与细胞负电性差异表现出的阴离子表面进行靶向治疗。
通过加入特定的靶向肽或是大分子,还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器官的靶向输送。
四、临床应用目前,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疗法、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及急救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药物疗法为例,壳聚糖可作为微球状、纳米粒子状、载体状药物制剂,通过道路中把药物输送到病患的需要部位。
此外,壳聚糖药物载体还可以在口腔、鼻腔、眼球、皮肤等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许多优点,一方面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壳聚糖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展
制 备简单、来源 丰富、有较强 的亲水性 ;可被体 内溶 菌 酶、胃蛋 白酶等 多种 酶生物降解 I,降解产物无毒 , 1 ] 且 能被 生物体完 全吸收 ;而且具有抗酸 ,抗凝血 ,抗
溃疡等 的能力 ,可阻止或 减弱药物在 胃中造成 的刺痛
提高疗效 。 J l 壳聚糖膜 _ 2
反应 。另外 ,在 酸性环境 中壳聚糖基质能形成漂浮并 逐渐膨胀 。这 些特 点使壳聚糖 成为一种理想 的药物 缓释材料 。 1 壳聚糖作为药 物载体 的剂型 11 壳聚糖纳 米粒 .
纳米 级聚合物粒子作为药物传递和控释 的载体 , 由于其超微小 的体积 ,合理的体 内分布和高效 的药物
g o h r c u clrlaig crirf rlt fp o et s sc ssu d ts ec mp t it,vro sboo i c vt,o txct, ay o dp amae t a ees ar o so rp re , u h a o n i u o ai ly aiu ilgca t i lw o ii es i n e o i s bi i y y
维普资讯
《 硗代食品科技》
MoenFo i c d eh o g dr od c ne n cnl y Se a T o
V 13 o f 9) o2 N . 总 7 . 7
壳聚糖在药物载体 中的应用进展
董岩 ,张群正 ,李陕西 西安 706 )  ̄- Y 105
摘要:壳聚糖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新型天然高 分子化合物, 一种理化性质优 良的多 糖化合物 , 具有组织相蓉 I好、 生 生物学活性多
样、 低毒性、易于吸收等特点, 是—种良好的药物释放载体。文章综述了壳聚糖在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时的生物学特点、 类型及其在临
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医学和药物传递系统的快速发展,载药微球作为一种创新的药物传递系统,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在载药微球的制备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旨在为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载药微球制备中的优势,随后详细阐述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包括材料选择、配方优化、制备条件控制等关键环节。
本文还将对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表征分析,以评估其性能参数,如粒径、包封率、药物释放特性等。
本文将总结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药物传递系统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载药微球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壳聚糖(CS,脱乙酰度≥95%,分子量100,000-300,000 Da)、海藻酸钠(SA,粘度≥200 mPa·s)以及模型药物(本实验选用布洛芬作为模型药物,纯度≥98%)。
还需要戊二醛(GA,分析纯)、氯化钠(NaCl,分析纯)、氯化钙(CaCl ₂,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等化学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电子天平(精度001g)、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注射泵、显微镜、喷雾干燥机、冷冻干燥机、激光粒度分析仪、药物含量测定仪等。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
首先将壳聚糖溶解在1%乙酸溶液中,制备成壳聚糖溶液。
然后,将模型药物布洛芬溶解在壳聚糖溶液中,形成载药壳聚糖溶液。
将海藻酸钠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海藻酸钠溶液。
将载药壳聚糖溶液逐滴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形成初级乳液。
壳聚糖的研究与应用
壳聚糖的研究与应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由甲壳动物的外骨骼、真菌的细胞膜和海洋生物的外壳等来源制得,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
近年来,壳聚糖在医学、食品、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热门的研究方向。
一、壳聚糖的性质与结构壳聚糖(Chitosan)的化学结构与硫酸化的海藻酸相似,是由葡萄糖和2-氨基葡萄糖(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连接而成的。
其化学式为(C6H11NO4)n,n为聚合度。
与海藻酸的不同之处在于,D-氨基葡萄糖的羟基处有一氨基(-NH2)基团。
这种结构赋予了壳聚糖独特的性质,例如阳离子性、生物相容性和可溶性等。
二、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壳聚糖的制备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脱乙酰化法,即将壳聚糖的乙酰基部分去除,得到氨基壳聚糖;另一种是水解法,即将壳聚糖与碱性水解剂反应,得到水解壳聚糖。
目前,壳聚糖的工业化生产主要以氨基壳聚糖为原料,通过脱乙酰化和还原等化学反应制得的中性壳聚糖成品。
但是,在壳聚糖的制备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如何降低壳聚糖制备过程中的能耗,提高壳聚糖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三、壳聚糖在医学方面的应用1. 制备药物载体: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溶性,可以制备成药物载体,将药物包裹在壳聚糖微球中,达到缓释、靶向等效应。
2. 抗菌作用:壳聚糖可以与细菌细胞壁上的磷脂酰胆碱相互作用,使其破坏,从而发挥抗菌作用,并可以被自然降解,对人体无害。
3. 促进伤口愈合:研究表明,壳聚糖可以促进创面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伤口愈合,在医学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壳聚糖在食品方面的应用1. 食品保鲜:壳聚糖可以与食品中的蛋白质、脂类等包括电荷的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保护膜,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2. 食品添加剂:壳聚糖可以用于改善食品品质、纹理和口感,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逐渐替代传统的人工添加剂。
壳聚糖制备与应用研究
壳聚糖制备与应用研究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是由海洋底层废弃物贝壳、虾、蟹等贝类生物的外壳和壳骨中提取而来,具有环保、可降解、无毒害等特点,在医学、食品、生物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壳聚糖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壳聚糖制备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传统方法主要包括酸法、碱法、酵素法和微生物法。
此外还有壳聚糖的改性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化学法。
1. 酸法酸法是以壳质为原料,通过酸解将其中的钙离去,然后再碱化沉淀壳聚糖。
本法适用于体积小、强制性少的样品,但需要注意的是酸解条件必须正确,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壳聚糖。
2. 碱法碱法是以壳质为原料,先用热水提取,然后用碱溶液处理,沉淀壳聚糖。
此法优点是在碱解过程中可以不用加任何试剂,因此得到的壳聚糖质量较高。
3. 酵素法酵素法是用适当的酵素将壳质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结构部分酶解,使其转化为壳聚糖。
酵素法的优点是壳聚糖的得率高,同时可以得到其他高分子物质,例如壳寡糖。
4. 微生物法微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壳质进行降解,随后得到壳聚糖。
此法可以提高壳聚糖的得率,并且得到的壳聚糖含有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
5. 改性方法化学法为壳聚糖的改性提供了广泛的途径,可以使壳聚糖产生新的性质,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使之更好地适用于不同的领域。
物理法也包括很多种方法,例如壳聚糖的物理交联、凝胶化、超声波处理等方法,可以通过物理交联或改变结构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而生物化学法则是把与壳聚糖相关的生物分子合成在一起,从而得到面向生物医学、生物敏感材料等更高端的应用材料。
壳聚糖应用由于壳聚糖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可以在设计构造新型功能材料时赋予复合多样化多变的性质。
以下是壳聚糖在医学、食品、生物化工等方面的应用。
1. 医学领域壳聚糖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组织工程中,壳聚糖能够成为细胞提供生长所必需的支架,帮助组织培养和再生。
壳聚糖还可以制备成为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帮助药物在局部组织内逐渐释放,从而降低毒副作用并提高药效等。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杨 婷,侯文龙,杨越冬*(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理化学院,秦皇岛 066004)摘要:壳聚糖是唯一天然碱性氨基多糖,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制备微球的良好材料。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如喷雾干燥法、乳化交联法、逐层自组装法、界面聚合法、溶剂蒸发法以及离子凝胶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点及不足。
壳聚糖微球不仅可作为固定化酶或细胞的载体,而且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载体,本文还对壳聚糖微球在固定化酶或细胞和包埋药物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壳聚糖;微球;生物医药;应用微球能保护包埋物免受外界环境影响,以及屏蔽味道、颜色或气味,降低挥发性和毒性,控制可持续释放等多种作用。
近年来,微球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和食品等多个领域[1~2]。
壳聚糖(CS)是经甲壳素脱乙酰化的线性高分子,是唯一天然碱性氨基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生物可降解性,有抗菌、防腐、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等特殊功能和抗酸、抗溃疡的能力,可阻止或减弱药物在胃中的刺激作用,是制备微球的良好材料,在生物医学[3]、药学[4~8]以及固定酶或细胞[9~10]领域倍受专家青睐。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疏水性药物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药物稳定性及改变给药途径等特点,是一种新型药物制剂辅料;壳聚糖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其机械性能良好、化学性质稳定、耐热性强,特别是分子中含有氨基,容易和蛋白质或酶结合,可络合金属离子,使酶免受金属离子的抑制;另外,壳聚糖来自于生物体,细胞毒性极低、亲和性好、安全性高,是固定细胞的良好材料。
因此,近几年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喷雾干燥、乳液交联、逐层自组装、界面聚合等多种制备壳聚糖微球的方法及其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1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1 1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工业中制备壳聚糖微球较广泛的方法之一,此方法是以热气流干燥雾化液滴为基础的。
壳聚糖在药物缓释系统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药物缓释系统中的应用壳聚糖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由葡萄糖和壳聚糖酸组成。
它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低毒性等特性,因此在药物缓释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壳聚糖在药物缓释系统中的应用。
1. 壳聚糖的特性壳聚糖具有多种优异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药物缓释系统载体。
首先,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以在体内快速降解而无毒副作用。
其次,壳聚糖分子结构规整,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可以与药物分子进行多种相互作用,如静电相互作用、氢键或疏水作用。
最后,壳聚糖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分子量和孔结构等方法来调控其生物降解性和溶解度,以满足不同药物的缓释需求。
2. 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系统载体的应用壳聚糖可以作为药物缓释系统中的载体,实现药物缓慢释放,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药物副作用。
壳聚糖的缓释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2.1 壳聚糖微球缓释系统壳聚糖微球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缓释系统。
通过控制微球的粒径、孔隙和组分,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将药物直接包裹在壳聚糖微球中,或者将药物与壳聚糖交联形成复合微球,从而实现药物的稳定包埋和缓慢释放。
壳聚糖微球可以通过肠道给药、局部给药和靶向给药等方式实现药物的定向释放,减少剂量和频率。
2.2 壳聚糖薄膜缓释系统壳聚糖薄膜是一种新型的药物缓释系统,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壳聚糖薄膜中,形成壳聚糖-药物复合物。
壳聚糖薄膜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渗透性,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此外,壳聚糖薄膜还可以通过微孔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行为,以满足不同药物的缓释需求。
2.3 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系统壳聚糖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药物缓释系统,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壳聚糖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改变壳聚糖和药物的质量比、表面修饰和包覆技术等方式来调控药物的缓释性能。
此外,壳聚糖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在颗粒内的位置,实现药物的逐渐释放和稳定性控制。
3. 壳聚糖在药物缓释系统中的优势和挑战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系统的载体具有许多优势。
甲壳素与壳聚糖的应用
二、甲壳素及壳聚糖在农业领域 的应用
1、土壤改良
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保水能力的作用。将甲壳 素或壳聚糖添加到土壤中,可以增强土壤的团聚性,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性, 有利于土壤的改良和作物根系的生长。
2、植物生长促进剂
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使用 甲壳素或壳聚糖,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根系的发展以及叶片的生长。此外, 甲壳素和壳聚糖还能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有助于作物健康生长。
3、生物防治剂
甲壳素和壳聚糖可以作为生物防治剂应用于农业。由于其具有生物活性,可 以用于诱导植物产生抗虫性和抗病性。同时,甲壳素和壳聚糖还具有抑制病原菌 生长的作用,可以作为生物防腐剂应用于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
4、环保农业应用
甲壳素和壳聚糖可以用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例如,将甲壳素 或壳聚糖应用于农业残渣的降解,可以提高废弃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减轻环境压 力。此外,甲壳素和壳聚糖还可用于土地治理,例如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由于这些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具有保健功能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将甲 壳素衍生物与其他天然高分子物质复合制备成膜材料用于食品包装可以改善包装 材料的性能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将甲壳素与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 ―N―羟甲基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结合制成可食性膜材料并应用于草莓汁澄清中 可以降低澄清成本并延长果汁的保质期。此外,甲壳素―胶原蛋白复合物可广泛 应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中以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5、节水农业应用
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可以用于节水农业中。将甲壳素或壳 聚糖添加到土壤中,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有效提高水 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前景与挑战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多糖,由壳聚糖分子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得到的衍生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1.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方法1.1. N-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N-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是一种常见的壳聚糖衍生物,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1.1.1 壳聚糖与烷基溴化合物反应,生成N-烷基化壳聚糖。
1.1.2 对N-烷基化壳聚糖进行纯化和结构表征,以确保其纯度和结构。
1.1.3 辅助处理,如酯化、羟乙基化等,对N-烷基化壳聚糖进行改性,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1.2. O-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O-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与N-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类似,可以通过壳聚糖与烷基溴化合物反应得到。
1.3. N,O-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N,O-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是同时进行N-烷基化和O-烷基化反应得到的衍生物,具有更多的改性位点。
2. 壳聚糖衍生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2.1. 壳聚糖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由于壳聚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中作为药物载体。
壳聚糖衍生物可以通过化学交联、自组装等方法制备成微球、纳米粒子等载体,并通过改变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来控制药物的缓释和稳定性。
同时,壳聚糖衍生物具有阳离子性,在配制药物载体时可以与阴离子药物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在保护药物活性的同时提高药物的输送效率。
2.2. 壳聚糖衍生物用于肿瘤药物递送壳聚糖衍生物在肿瘤药物递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壳聚糖衍生物可以通过改变粒径和表面电荷等调控药物的靶向性,将药物精确地送达到肿瘤组织;另一方面,由于肿瘤组织的酸性微环境,壳聚糖衍生物可以实现药物的pH响应性释放,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2.3. 壳聚糖衍生物用于伤口愈合壳聚糖衍生物在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壳聚糖衍生物可以通过形成凝胶或载体的方式,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促进伤口修复。
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聚糖物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多
种生物学特性,例如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抗微生物性等,因此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重点。
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组织工程、药物传递和生物传感。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是指利用仿生材料来替代受损的组织或器官。
壳聚糖具有天然的生物
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组织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壳聚糖可以用于制备软骨组织工程材料,可以改善骨折的愈合和软骨的再生。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制备血管组织工程材料,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传递
壳聚糖可以用于制备纳米粒子和纳米胶束等药物载体,用于药物的传递和释放。
这些药物载体通常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靶细胞或器官。
此外,壳聚糖还具有高度的表面活性,可以与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生物传感
壳聚糖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等。
生物传
感器通常由生物识别分子和传感器固定层组成,其中生物识别分子可以与特定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并发生变化,而传感器固定层则可以迅速的检测到这些变化,并输出相应的信号。
壳聚糖可以作为传感器固定层,有效地促进生物分子与生物识别分子的相互作用,并增加传感器的灵敏度。
总体来说,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应用还处于
探索阶段。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发掘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更大潜力。
药物递送功能的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应用进展研究
药物递送功能的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应用进展研究摘要:壳聚糖为具有正电荷的碱性多糖,自然界中分布量较大。
此种物质主要在甲壳类动物外科、昆虫外科中。
此种物质及分解产物均无毒,且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抗凝血性良好,为此在医学及食品等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学领域应用主要为壳聚糖微球,壳聚糖包埋固体或液体药物形成微小球状体,与其他微球载体对比优势显著。
为此,本文中将对已有关于壳聚糖药物微球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壳聚糖;药物微球;制备;应用前言:壳聚糖为天然高分子多聚糖物质,体内溶胀成为水凝胶后生物降解良好。
此物质在成膜、黏附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且五毒、无抗原性[1]。
在其性质方面,可溶于酸或酸性水溶液,为此适合用于微球制备中。
壳聚糖药物微球制备方法较多,如喷雾干燥法、离子交联法等[2]。
制备成为药物微球后,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如在抗肿瘤药物、避孕药物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应用。
1壳聚糖药物微球的制备研究1.1乳化-化学交联法应用乳化-化学交联法为壳聚糖微球制备常用方法。
此种制备方法具体为药物、乳化剂、壳聚糖缓和搅拌乳化制备成为乳状液[3]。
复乳体系中,经引入致孔剂,制备壳聚糖多孔微球,可提升壳聚糖微球比表面积与吸附能力。
增加交联剂经减压过来后应用不同溶剂洗涤,经冷冻干燥处理最终获取壳聚糖多孔微球[4]。
以5-氟尿嘧啶壳聚糖缓释微球制备为例,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可促使药物古锭刀微球骨架或结合在表面,具有缓释性及药物突释效应[5]。
1.2喷雾干燥法应用喷雾干燥法在壳聚糖微球制备中较为常用,且操作方法简单。
喷雾干燥法的应用为,药物溶于壳聚糖制备成为溶液,通过喷嘴喷入干燥室,雾滴中水分被送入干燥室的热空气快速蒸发,干燥制备成为微球[6]。
既往有大量研究认为,喷雾干燥法用于壳聚糖药物微球制备,其优势体现在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微粒体形成速度快,便于量产[7]。
喷雾干燥法应用过程,其重点控制内容为混合液粘度、均匀性、喷雾速率、干燥速率等。
壳聚糖在医药和营养保健方面的应用
壳聚糖在医药和营养保健方面的应用【摘要】壳聚糖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和功能保健作用,可以广泛运用在医药、保健、食品、日化、农业及环保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国内外对壳聚糖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十分活跃。
本文简要介绍了壳聚糖的制备、特性及其在医疗和营养保健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壳聚糖;医疗;营养保健【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05—01壳聚糖(chitosan)又常被称为几丁聚糖、甲壳胺、壳多糖等,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多糖,同时也是自然界唯一大量存在的聚氨基的碱性多糖。
壳聚糖的学名为β-1,4-聚-d-氨基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1no4)n,其结构类似于纤维素。
1 壳聚糖的制备壳聚糖是以虾、蟹壳中提取精制的甲壳素为原料,再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
由于虾壳和蟹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蛋白质和甲壳素,因此由虾蟹壳制备壳聚糖的过程包括脱钙、去蛋白质、脱色和脱乙酸等步骤。
目前国内制备壳聚糖的方法包括酸碱法、酶法、氧化降解法及机械加工法。
其中,酸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可简单描述为:首先将去除肉质的虾蟹壳清洗干净并干燥,然后将其浸入到5%稀盐酸中室温下浸泡2 h,在该过程中壳中难溶的碳酸钙将转化为可溶性的氯化钙而随溶液分出;将浸泡后的虾蟹壳进行过滤、水洗后再浸入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2 h,然后经过滤、水洗至中性已经干燥等处理过程后即得到甲壳素。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将得到的甲壳素投入到45-50%的碱性溶液中,在100-110?c下进行脱乙酸化反应4小时,使甲壳素脱去分子中的部分乙酸基而转变为壳聚糖。
最后再经过滤、水洗至中性以及干燥等过程得到壳聚糖产品。
一般商业壳聚糖产品的脱乙酰度为70-95%之间,分子量在104-106g/mol之间,可溶解于稀酸中,但不溶于水。
2 壳聚糖的特性纯壳聚糖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状固体,略有珍珠光泽,无味、无臭、无毒性。
壳聚糖季铵盐多功能靶向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壳聚糖季铵盐多功能靶向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壳聚糖季铵盐多功能靶向纳米微球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载体,可以在药物输送中发挥重要作用。
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的工艺制备
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的工艺制备
壳聚糖微球在生物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用作药物载体、生物反应器、纳米复合材料等。
在制备过程中,乳化交联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在油相中分散壳聚糖水溶液,增加交联剂后,用多项羟基化合物进行交联反应,最终形成壳聚糖微球。
具体步骤如下:
1.将适量的壳聚糖溶于水中,并调节pH值至6.0左右,得到壳聚糖水溶液。
2.将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加入油相中,并加热至适当温度,得到油相。
3.将壳聚糖水溶液快速加入油相中,并用低速搅拌使其充分乳化,形成乳液。
4.在乳液中加入适量的交联剂(如戊二醛)和交联助剂(如多项羟基化合物),进行交联反应。
5.反应完成后,用离心机分离得到壳聚糖微球颗粒。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制备过程中,应控制壳聚糖水溶液的pH值,以保证微球的形成和稳定性;同时交联反应中交联剂和交联助剂的选择和比例也很关键,应
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优化;此外,离心分离时应控制合适的离心速度和时间,以确保微球的分离完整性和纯度。
透明带3多肽-三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卵巢早衰中的应用
透明带3多肽-三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卵巢早衰中的应用曾克非;刘爱民;崔松花;冯卫;夏婷婷;付莉【摘要】10.3969/j.issn.2095-4344.2012.38.018% 背景:透明带3多肽诱导口服耐受可预防及治疗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但直接应用透明带3多肽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载体系统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目的:制备透明带3多肽-三甲基壳聚糖微球,观察其在卵巢早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透明带3多肽-三甲基壳聚糖微球,观察微球形态,检测微球粒径、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放速度.分别以透明带3多肽-三甲基壳聚糖微球、磷酸盐缓冲液、透明带3多肽、三甲基壳聚糖灌胃治疗卵巢早衰小鼠.结果与结论:透明带3多肽-三甲基壳聚糖微球形态较规则,平均粒径280.5 nm,包封率为69.20%,载药率为14.83%,随时间的延长,微球中透明带3多肽的体外释放率逐渐增加,无突释现象.透明带3多肽-三甲基壳聚糖微球组卵巢早衰小鼠外周血中抗透明带3多肽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表明透明带3多肽-三甲基壳聚糖微球治疗可明显减低卵巢早衰小鼠血清中抗透明带3多肽抗体阳性率.【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2(000)038【总页数】5页(P7116-7120)【关键词】三甲基壳聚糖;微球;卵巢早衰;透明带;妇产科学;生物材料【作者】曾克非;刘爱民;崔松花;冯卫;夏婷婷;付莉【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省长春市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省长春市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省长春市 13004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2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省长春市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省长春市 13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多肽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药效和专一性,在诱导机体自身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质
壳聚糖的化学名称为 ( 1, 4) 2 2 - - 氨基- - 脱氧- -D -葡 β [ 1 0] 聚糖 , 其化学结 构 如 图 1 所 示 。 壳 聚 糖 含 有 大 量 羟 基, 形成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 , 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不
*
) ; ; 基金项目 : 宁波市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 宁波 市 国 际 科 技 合 作 资 助 项 目 ( 宁波市自然基金资助 2 0 1 2 B 8 2 0 1 4 2 0 1 3 D 1 0 0 0 2) ) ; ; 项目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资助项目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团队及重点资 2 0 1 1 A 6 1 0 1 1 2 2 0 1 0 0 7 3) , , ) ; ) 助项目 ( 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 2 0 1 2 0 0 2 2 0 1 2 2 A 0 0 1 B 1 1 0 3 9 c h x 2 0 1 3 0 0 4 -T - - - 收到初稿日期 : 收到修改稿日期 : 2 0 1 4 0 6 1 6 2 0 1 4 0 9 1 9 - - - - :w : 通讯作者 : 王 瑄, E-m a i l a n x u a n 6 9 1 1@1 6 3. c o m, 陈 鹏 , E-m a i l i m t e . a c . c n c h e n @n g p , 作者简介 : 高 艳 ( 女, 陕西延安人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师承万明 教 授 、 王瑄教授、 陈鹏研究员, 从事壳聚糖药物缓释 1 9 8 9- ) 材料研究 。
] 1 6 1 8 - 乳化交联法的 主 要 制 备 过 程 [ 如 下: 将药物溶 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含有表 解或分散于壳聚 糖 溶 液 中 ,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可起到控制药物释放 、 延长药效 、 降低毒副作用 、 提高疏水性药物稳定性 、 改变给药途径
] 4 5 - 。 等作用 ,还能增强制剂的靶向给药能力 [ 在各种类型的 壳 聚 糖 药 物 载 体 中 , 壳聚糖微球显
高 艳 等: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0 2 0 0 7
( ) 文章编号 : 1 0 0 1 9 7 3 1 2 0 1 5 0 2 0 2 0 0 7 0 6 - - -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2, 3 , 高 艳1, 王 瑄1, 万 明3, 王建华1, 陈 鹏2, 王梅珍1
1 引 言
, 壳聚糖 ( 是一种天然聚阳离子弱碱 c h i t o s a n C S) 性多 糖 , 通 常 由 甲 壳 素 脱 乙 酰 化 而 制 得。 研 究 表 , 壳聚糖具有 优 异 的 生 物 相 容 性 和 可 降 解 性 , 且 安全无毒 , 从而被誉为最具应用前景的载药材料之一 。 明
2 6] ; 球机械强度较低 [ 且微 球 在 分 离 收 集 时 一 般 通 过 高 速离心方法 , 离心后微粒沉淀不完全 、 微粒容易粘连而
使粒径增大 。 图 2 壳聚糖与戊二醛 交 联 反 应 所 形 成 的 微 球 的 化 学
1 6] 结构 [
F i 2C h e m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h i t o s a n m i c r o s h e r e s g p [ 1 6] l u t a r a l d e h d e c r o s s l i n k e d b - g y y 3. 2 离子凝胶法 [2] 首次提 出 采 用 离 子 凝 胶 法 ( B o d m e i e r2 i o n i c e - g ) 制 备 壳 聚 糖 微 球。 此 方 法 利 用 聚 阴 离 l a t i o n m e t h o d 子作为物理交联 剂 , 与壳聚糖分子链上质子化后带正 电荷的氨基结合 , 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发生可逆的 、 分子 内或分子间的物 理 交 联 , 从而使壳聚糖凝胶化形成球 [ 1 6] , 形粒子 其化学结构如图 3 所示 。
( 粒的能力 ; 4)可 以 通 过 调 整 其 组 成 来 改 变 药 物 的 释 ; ( ) 放率 5 经 冻 干 和 复 原 过 程 仍 能 保 持 微 球 的 完 整 性 和药物的活性 。 这些特点使离子凝胶法成为一种很有 前景的壳聚糖 载 药 微 球 制 备 方 法 。 但 是 , 此法的反应 机制为 : 带相反 电 荷 的 大 分 子 间 通 过 相 互 配 位 络 合 作 用而形成可逆的物理交联 , 无化学反应 , 因此制备的微
例 如: 壳 聚 糖 微 球 粘 附 性 好, 比 示出独特的功能 优 势 , 较适于口 、 鼻、 胃肠 等 粘 膜 给 药, 特别是投递抗原与佐
] 6 7 - ; 剂[ 壳聚糖微球 表 面 富 有 多 糖 链 , 能被特异性细胞 或组织 所 识 别 , 可靶向投递药物至病灶部位贮存释 8] ; 放[ 壳聚糖微 球 表 面 可 接 枝 功 能 基 团 ,以 吸 附 或 包 9] , 裹的方式灵活负载不同药物 [ 等等 。 基于以上优点 ,
2 5] : ( )制备条件温和 ; ( )微球粒径均匀且尺寸可 势[ 1 2 ( )有很强的结合多肽 、 控; 蛋 白、 疫 苗、 寡核昔酸和质 3
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 从而限制 难以彻底清除 , 了乳化交联法 的 应 用 。 为 了 探 寻 更 安 全 的 交 联 剂 , 文 ] 献[ 选用 天 然 交 联 剂 京 尼 平 ( 替代戊二 2 0 2 1 e n i i n) - g p , 醛制备壳聚糖微 球 这 类 微 球 不 仅 具 有 良 好 的 生 物 相 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 而且毒副作用显著降低 。
主要影响因素包 括 壳 聚 糖 与 T 浓 度、 P P 溶液的性质( 、 投 料 比 例 以 及 搅 拌 速 度 等。 将 p H 值等 ) H 值为 p 7~9 的 T P P 溶液滴 加 到 p H 值 为 4~6 的 壳 聚 糖 溶 , 液中 能够迅速 生 成 纳 米 微 球 ; 当壳聚糖与 T P P 的质 / / 可 获 得 高 产 率、 结构较稳定 量比控制在 3 1~6 1 时, 的纳米微球 。 采用离子 凝 胶 法 制 备 壳 聚 糖 微 球 具 有 突 出 的 优
3. 3 喷雾干燥法 ) 喷雾干燥法 ( 是工 业 制 备 壳 s r a d r i n m e t h o d p y y g 首先将被 聚糖微球的方 法 之 一 。 其 主 要 工 艺 流 程 为 : 包埋药物分散于 壳 聚 糖 的 稀 酸 溶 液 中 , 或与油相形成 /W 、 / /W 、 /W / 然后将乳液喷入惰 O W O O O 型 乳 液, 性的热气流中进 行 雾 化 , 小液滴中的溶剂迅速蒸发使 2 7] 。微球的 壳聚糖凝固 , 药物被 包 载 在 其 中 形 成 微 球 [ 雾 化 压 力、 喷 雾 温 度、 喷雾速度 粒径取决于喷嘴 直 径 、 [ ] 2 8 2 9 - 。 和交联程度等 采用喷雾干燥 法 制 备 壳 聚 糖 微 球 的 优 点 主 要 有 : 微球粒径分布范 围 较 窄 ; 微 球 之 间 粘 连 少、 干 燥 快、 可 重复及容易规模 化 ; 既适用于水溶性药物又适用于疏 水性药物制备 。 但传统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的壳聚糖微 球较难负载药物 , 且药物选择性吸附在微球表面 , 突释
壳聚糖微球已 成 为 近 年 来 新 型 给 药 系 统 研 究 的 热 点 。 本文主要介绍壳 聚 糖 微 球 的 制 备 方 法 , 以及壳聚糖微 球作为药物载体的释放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 。
/ 面活性剂的油相中 , 经搅拌或超声处理 , 形成 W O型 乳液 。 加入化学交联剂进行反应和固化 , 离心 、 洗涤得 组分( 油 相、 水 到壳聚糖微球 。 在 制 备 微 球 的 过 程 中 , 相、 表面活性剂 、 交联剂 ) 和条件 ( 乳化时间 、 交联时间 、 交联温度等 ) 都会影响到微球的形成及性质 。 乳化交联法的优点是可以包载亲水或疏水的多种
*
( 浙江 宁波 3 1.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市先进纺织技术与服装 C A D 重点实验室 , 1 5 2 1 1; 2.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浙江 宁波 3 宁波市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 1 5 2 0 1; 3.西安工程大学 纺织与材料学院 ,西安 7 1 0 0 4 8 摘 要: 壳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 药物载体研究 的 热 点 。 药 物 经 壳 聚 糖 负 载 后 , 不仅能 够达到缓释控释的目的 , 还能够改变药物的给药方式 , 降低药物不良 反 应 , 提 高 药 物 生 物 利 用 度。 本 文 就 壳 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关键词 : 药物载体 ; 制备 ; 应用 壳聚糖微球 ; 中图分类号 : 3 1 8. 0 8; R 9 4 4. 9;Q 8 1 9 R 文献标识码 : A : / DO I 1 0. 3 9 6 9 . i s s n. 1 0 0 1 9 7 3 1. 2 0 1 5. 0 2. 0 0 2 - j
[ ] 1 3 -
1 0] 图 1 壳聚糖的化学结构 [ 0 F i 1C h e m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h i t o s a n1 g [ ]
3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根据不同的反 应 介 质 和 体 系 特 性 , 壳聚糖微球的 制备 方 法 可 分 为 乳 化 交 联 法 、 离 子 凝 胶 法、 喷雾干燥 法、 凝聚/沉淀法 、 溶剂蒸发法等 。 3. 1 乳化交联法 ) 乳化交联法 ( 是一 e m u l s i o n c r o s s l i n k i n m e t h o d - g 种较为传统的 制 备 壳 聚 糖 微 球 的 方 法 。 醛 类 化 合 物 , ] 1 3 1 5 - , 如甲醛和戊二 醛 [ 可与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通过 醛氨缩合反应形 成 网 状 聚 合 物 , 形成的化学键使微球 [ 1 6] 交联固化 , 其化 学 结 构 如 图 2 所 示。 在 进 行 药 物 负 药 物 可 被 包 裹 在 微 球 内 部, 或者吸附于微球表 载时 ,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