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短脉的介绍

合集下载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特征: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常见脉象种类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脉象的种类特点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优于,按之不足。

见于表证,虚阳外越证,瘦人,秋季脉。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亦见于肥胖者,六阴脉,冬季脉。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多见于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特指阳明腑实证)。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

多见于热证,亦可见于里虚证(主要指心气血虚证)。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痰湿医|学教育网整理、食积和实热,青壮年人及妇人妊娠。

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疼痛、痰饮、胃气衰败、老年人、春季脉。

脉象要素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三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中医诊断学_第二章_四诊(五_病脉)

中医诊断学_第二章_四诊(五_病脉)

11、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诊家正眼》“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 露之义” 《脉经》“与数脉相似”
脉流利度分类 滑脉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主痰饮: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使 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 《素问 脉要精微论》“滑为阴气有余也” 2)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金匮要略》“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当下 之,宜大承气汤” 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 《伤寒论》“伤寒脉滑而厥者,有里热,白虎汤主之”
脉的宽度分类 细脉
2)主湿侵: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 故脉细 凡湿邪伤人,或内困脾胃,或留滞经络,常可 见到细脉 《金匮要略》:“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 此名湿痹” 《诊宗三昧》“湿痹脚软,自汗失精,皆有细脉”
8、散脉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濒湖脉学》:“至数不齐,涣散不收” 《诊宗三昧》:“其脉散者死” 脉理: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
16、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脉理:阴血不能维阳气,阳气浮散 《金匮要略》“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 失精”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 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
17、紧脉
【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脉经》“如切绳状” 《诊家正眼》“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 切紧绳”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 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
脉率分类 数脉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凡外感发热、胃热、肠热、肺痈、肠痈、疮疡、或 阴虚火旺等均可见数脉 《难经·九难》:“数则为热” 《脉药联珠》:“凡数脉总由火毒” 2)主虚证--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 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28种入门必学脉象分类,太实用了!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28种入门必学脉象分类,太实用了!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28种入门必学脉象分类,太实用了!中医脉象形成的原理脉的形成原理,一言以敝之,乃气与血耳。

脉乃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荡。

正如《医学入门》所云:“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

”所有脉象的诸多变化,也都是气血变化的反映。

气为阳。

血为阴。

气血的变化。

也就是阴阳的变化。

诚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察之有起。

从阴阳始。

”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

倘能悟彻此理,则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之分,划地为牢,死于句下。

中医的脉象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中医脉象知识点总结

中医脉象知识点总结

中医脉象知识点总结而脉象的判断和诊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准确的触诊技巧,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磨炼的过程。

同时,了解脉象的知识也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就是一些脉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通过触摸脉搏,了解脉搏的变化,判断病情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脉象诊断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触诊脉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脉的长短、频率和节律。

长、短是指脉的节律周期,频率是指脉的次数,节律是指脉的规则程度。

这三个方面是我们诊断脉象的基本依据。

二、脉象的判断方法1. 观色诊脉:观色诊脉是指观察脉搏的颜色和形态。

观察脉搏的颜色可以了解脉搏的表情,如红色可以代表阳盛,紫绀色可以代表气滞等。

观察脉搏的形态可以了解脉搏的涨缩情况,如脉搏涨缩有力可以代表气血充盈,无力可以代表气血不足等。

2. 温度诊脉:温度诊脉是指触摸脉搏时,了解脉搏的温度。

脉搏的温度可以反映病人的阳气和阴气的消长,热证脉搏多温热,寒证脉搏多冰冷,这可以为我们进行诊断提供参考。

3. 触力诊脉:触力诊脉是指通过手指的触摸力度,了解脉搏的力度。

脉搏的力度可以反映病人的气血充盈和虚弱情况,脉搏充实有力可以代表阳盛,虚软无力可以代表气血不足等。

4. 探部位:探部位是指触摸脉搏的位置。

人体有361个穴位,不同的位置的脉搏反映的病情也有所不同。

胷闷当脉长太过,在手上录单位照旧一局限。

若半手苍白之柬络寒凝,凭病机来波通过探测位置,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5. 量的诊断:量的诊断是指触摸脉搏的节律和频率。

脉搏的节律和频率可以反映病人的气血循环情况,脉搏的节律和频率不规律可以代表气血不畅等。

以上几种方法是中医诊断脉象的常用方法,对病人的病情有一定的判断作用,但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准确的触诊技巧。

三、脉象的诊断方法1. 脉的长短:长短是指脉搏的节律。

节律规则,长短相间,脉搏的节律正常。

节律不规则,长短不相间,脉搏的节律不正常。

【脉诊:长短脉】

【脉诊:长短脉】

【脉诊:长短脉】长短长与短对,寸、关、尺为脉本位,长则过乎本位,短则不及本位。

欲辨长短,先明本位。

长:长脉怕绳牵,柔和乃十全。

迢迢过本位,气理病将痊。

(按:长而牵绳,阳明热郁;长而柔和,病将解矣。

朱氏曰:“不大不小,迢迢自君。

”言平脉也。

经曰:“心脉长,神强气壮;肾脉长,蒂固根深。

”)短:短脉部无余,犹疑动宛如。

酒伤神欲散,食宿气难舒。

(按:短与动为邻,形与动实别。

动则圆转如豆,短则濡滞而艰。

濒湖曰:“短而滑数酒伤神。

”杨氏曰:“短脉为阴中伏阳,三焦气壅,宿食不消。

——《三指禅》)1.长脉脉来首尾端直,过于本位,超出寸尺,应指盈余,举按皆然,如循长竿,柔软和缓,不兼他脉(平);或者直硬不柔,兼合他脉(病)。

《难经》提出反常脉的出现,乃人体阴阳之气不协调所致。

阳太过则阴不及,阴太过则阳不及,阴阳之气阻遏,可能出现孤阴独阳的复脉,或溢脉。

复乃复盖,有自上向下复之义。

溢乃满溢,有自内向外溢之义。

复脉乃寸脉之气下移过于尺部,以致寸部无脉(阳盛逼使)。

溢脉乃寸脉之气太盛而上冲鱼际,以致尺部无脉(阴盛所逼),“遂”这里形容过盛之气直前无阻之义,表明阴阳偏盛极其严重,非示阴阳失调轻微者。

上溢下复,孤阴独阳,上下相离,阴阳决绝死脉。

后世医家原不知《难经》所指此义,将长脉过于寸尺者,以溢、复脉作描绘论述,遂成千古之错也。

上文出自《难经·三难》,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复有溢。

遂上鱼为溢,遂入尺为复。

五脏有平,病之长脉,五脏病证不同,但脉皆坚而长,乃由邪盛,肝邪盛克寒胃气所致。

张景岳注:凡木强者土必衰,脉搏者胃多败,故坚搏为诸藏所忌。

兹心脉搏坚而长者,一心藏之胃气不足,而邪有余也。

搏之微,则邪亦微;搏之甚,则几于真藏矣。

故当以搏之微甚,而察之浅深,后四藏者,仿此。

心脏搏坚而长者,病舌卷不能言,至肾脉搏坚而长,病折腰,此六脉者,非以长为病,以搏坚相合病也。

皆当长脉兼合他象及证候,方可诊为五脏之病。

诸家认为,长脉体长,但形态不尽相同,若其形不大不小,态势自然安定,像持举长竿的细端那样长且弹柔,便谓健康无病的平脉。

中医所说的脉象都有哪些?老中医说,这八种脉象各有不同

中医所说的脉象都有哪些?老中医说,这八种脉象各有不同

中医所说的脉象都有哪些?老中医说,这八种脉象各有不同
1、实脉。

脉搏跳动有力,表示体内气血充盈,正气充足。

2、滑脉。

脉搏跳动流利,间隔较短,如同按着滚珠一般,是气血充盈的表现。

3、洪脉。

脉搏跳动激烈而有力,来盛去衰。

一般常见于体内阳热过盛,因而导致脉道扩张,脉形宽大,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4、细脉。

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

主要因虚证导致,多见于阴虚、血虚。

也与湿病有关,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5、弦脉。

脉象如同琴弦一般,端直而长。

主要因肝胆相关的病症导致。

内息紊乱肝失疏泄,导致体内气机运转不畅,出现弦脉。

6、促脉。

脉象急促,过程中不定时会突然停止,有不规则的间歇。

一般常见于体内阳热过盛,或是气血痰食瘀滞,多为热证的相关表现。

7、结脉。

脉搏跳动缓慢,和促脉一样会有不规则的间歇。

一般见于体内阴气过盛,阴寒积累或气血瘀滞导致的气衰血虚。

虚劳久病者和各类心脏病患者比较常见这种脉象。

8、代脉。

脉搏跳动到一定程度后会歇止一次,和结脉不同的是,代脉歇止较有规律,而且间隔时间较长,良久复动。

常见于脏气衰微的表症,亦可因心律失常导致。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五、脉诊一,脉诊概说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一)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

所以,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1)心脏的搏动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一缩一张的搏动,把血液排入脉管而形成脉搏。

脉搏动源于心,脉搏是心功能的具体表现。

(2)脉管的舒缩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脉管尚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管运行的作用。

当血液由心脏排入脉管,则脉管必然扩张,然后血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压迫血液向前运行,脉管的这种一舒一缩功能,即是气血周流,循行不息的重要条件,也是产生脉搏的重要因素。

(3)心阴与心阳的协调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主导心脏的功能活动。

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脉搏正常的基本条件。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脉道必赖血液以充盈,因而血液的盈亏,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1)肺肺主气,司呼吸。

肺对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2)脾胃脾胃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3)肝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4)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

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

(二)诊脉部位1,寸口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侯。

2,寸口诊法(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之脉,气血循环流注起始于手太阴肺经,营卫气血遍布周身,运环五十度又终止于肺经,复会于寸口,为十二经脉的始终。

【中医脉诊】二十八脉象

【中医脉诊】二十八脉象

【中医脉诊】二十八脉象【前言】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脉动应指(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

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脉象歌诀】浮沉迟数洪微细,散虚实滑涩长短;弦芤疾缓革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

【注解】1、浮脉:轻触也感到动弹觉的脉搏。

浮脉的部位表浅、浮在皮肤上,手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无力。

总之,浮脉是脉搏动的部位浅显,有的甚至看得到搏动,摸到浮脉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与外邪相争斗,将脉气鼓动于外,所以脉象显浮而有力。

如果表证脉现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这样的表证就叫表虚证。

若久病见脉浮而无力,摇摇晃晃的,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2、沉脉: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

沉脉主里证。

因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沉脉须与近似脉伏脉相区别,沉脉与伏脉都位于皮下深部,需重按触及,但沉脉部位近于筋骨,在肌肉中部,跳动均匀,而伏脉必须推筋着骨始得。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 种脉象详解 !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 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 ;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 90-120次之间 )。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特征: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和感知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是对中医脉象的详细讲解:1. 脉的位置:中医将人体上的脉搏按位置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左手腕、右手腕和双足背部。

脉搏位于腕关节尺侧两横指宽处被称为“关脉”,背动脉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的凹陷处。

2. 脉的基本特征:中医将脉象分为三个基本特征,即脉质、脉势和脉数。

- 脉质(脉象的品质):包括浮、沉、弦、细、滑、涩等不同质地的描述。

比如,浮脉表示脉搏紧绷而表浅;沉脉表示脉搏沉缓而较深。

- 脉势(脉象的力度):包括弦、细、滑、大、小等不同力度的描述。

比如,弦脉表示脉搏有力而紧绷;细脉表示脉搏虚弱而细弱。

- 脉数(脉象的频率):表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静息时一般为60-100次/分钟。

3. 脉象的变异情况:中医根据脉搏的不同变异情况,可以判断身体的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脉象变异情况和对应的意义:- 洪大:脉搏有力、有势,常见于实热病证。

- 弦滑:脉搏紧绷而有力,表现为同时具备弦脉和滑脉特征,常见于肝气郁结等证候。

- 紧弦:脉搏紧绷而有力,常见于气滞、血瘀等证候。

- 虚细:脉搏虚弱而细弱,常见于气虚、血虚等证候。

- 滑涩:脉搏滑利而有阻滞感,常见于湿热、痰饮等证候。

- 虚滑:脉搏虚弱而滑利,常见于气虚、阳虚等证候。

4. 脉象的诊断与判断:中医医师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诊等综合信息,进行诊断和判断。

不同的脉象特征与不同的身体状况、疾病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脉象的判断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且脉搏的变异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脉诊时最好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中医28种脉象 每种脉象各有什么特征

中医28种脉象 每种脉象各有什么特征

中医28种脉象每种脉象各有什么特征
中医望闻问切中通过把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症,从而进行更为详细地对症下药。

中医中有28种常见的脉象,这些脉象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浮脉:脉象轻浮,若稍微用力按脉则会显得力度不足。

洪脉:脉象显得很宽广阔大,有力度,但是来时强去时弱。

濡脉:脉象表现的轻浮而无力,细软。

散脉:散漫轻浮,好像无根的浮萍,脉力显得力度不均匀。

芤脉:轻浮而阔大,但是显得很空。

革脉:脉象轻浮但是对按脉的指腹又有搏击的力度,表现出中间空两边硬,类似一面鼓。

以上几种脉象都是轻取即得。

沉脉:沉为重,沉脉的脉象表现就是轻按很难感受得到,需要用点力气才能感受到腕上的脉搏情况。

伏脉:伏就好比潜伏,伏脉比之沉脉又更难把到,需要重按到筋骨才可能获得脉象。

弱脉:脉象沉细而又软弱无力,如果不重按也很难探出脉象。

牢脉:这种脉象表现为沉而实,须得重按才能获得,脉搏扎实而广大,同时韵律悠长。

以上几种脉象的共同特征是重按始得。

迟脉:迟也就是缓、慢的意思,迟脉的表现为迟缓,一个呼吸的时间脉搏跳动此处不足4次的,便是迟脉。

缓脉:缓脉相对于迟脉而言又稍微快了点,每个呼吸间有四次跳动,但是脉搏依然是缓慢无力的。

涩脉:涩,为艰涩,涩脉的具体表现是脉搏迟滞,不顺畅。

结脉:脉象的表象依然是缓慢,同时会出现不规律的停止,停止的次数也无法确定。

以上几种脉象的共同特征就是脉搏少而迟缓,不规律。

数脉:数脉的表象特征是脉搏。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病理脉象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病理脉象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病理脉象一、常见脉象(一)浮脉1.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2.临床意义:主表证。

瘦人见浮脉、夏秋季节脉偏浮,不属病脉。

3.相类脉(1)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节律不齐。

临床意义: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2)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多见于失血、伤阴。

(3)革脉脉象特征:浮而博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临床意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二)沉脉1.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2临床意义:主里证。

此外肥胖者、冬季脉亦偏沉。

此外,两手六部脉象能沉细,但无病候,为六阴脉,属正常脉象。

3.相类脉(1)伏脉脉象待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

临床意义:主邪闭、厥病和痛极。

(2)牢脉脉象特征:沉而实大弦长。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症瘕之实证。

(三)迟脉1.脉象特征:脉动一息不足四至(一分钟不满60次)。

2.临床意义:主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

3.相类脉缓脉脉象特征:缓脉的特征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属常脉。

二是指脉势纵缓、缓怠无力,属病脉。

临床意义:正常之缓脉,见于正常人,是脉有胃气的表现。

病理之缓脉,主脾胃虚弱,也主湿病。

(四)数脉1.脉象特征:脉来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约每分钟脉跳90-130次)。

2.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虚证。

此外,儿童脉较数,属正常脉。

3.相类脉疾脉脉象特征:脉跳一息七八至(140-160)。

临床意义:主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五)虚脉1.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1. 临床意义:主虚证。

多为气血两虚。

(六)实脉1.脉象特征:脉来充盛,举按皆有力。

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2.临床意义:主实证。

若两手六部脉均实大,而无病候,为六阳脉,此属正常脉。

(七)洪脉1.脉象特征:浮大有力、来盛去衰,如波涛汹涌。

2.临床意义:主阳明气分热盛。

此外,正常人夏季脉较洪。

教你把脉脉象脉理

教你把脉脉象脉理

教你把脉脉象脉理脉象分类和辨脉纲领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历代医家分类方法不一,常使人无法适从。

清张石顽对脉象分类最多最细,共分32脉;李濒湖分为27脉;陈修园分为28脉;现一般仍沿用28脉。

据临床体会,脉象分类不宜过多,以免彼此易于混淆。

根据临床需要,对一般常用的28脉,如能鉴别清楚,精心体会,使用熟练,对于指导临床辨证,运用八纲八法诊断疾病,立法用药,即能得心应手。

由于脉象繁多,不易掌握,前人便考虑执简驭繁的办法。

汉张仲景把脉象分为阴阳两大类,以大、浮,数、动、滑为阳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

元滑伯仁主张,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统辖各脉,以浮沉候部位,以迟数候至数,以滑涩候形状。

陈修园则主张以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统各脉。

芤浮脉包括芤脉、革脉、散脉。

沉脉包括牢脉、伏脉。

迟脉包括结、代。

数脉包括促、紧、动。

虚脉包括弱、濡、细、微、短、涩。

实脉包括滑、长、洪、弦。

大脉包括缓脉。

以上28脉,可通过脉位、脉率、脉力、脉形来辨认。

例如浮沉,是脉位的不同;迟数是脉率的不同;大小微细,是脉形的不同;虚实芤弱,是脉力的不同。

这些脉象均是在病邪与正气斗争过程中形成的。

病有表里寒热虚实,体有盛衰强弱,脉象就有浮沉迟数大细长短的不同,故取八脉,作为28脉的纲领,是初学诊脉的一种执简驭繁的方法。

先掌握这八种脉象,再进一步详细体认28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脉学不难体会,今根据前人的分类方法,加以具体化,以浮沉迟数长短细大为纲,而以兼见之脉附于其中。

为使易于分析记忆,编成脉象八纲四言体状歌,附录于后,为初学入门之用:浮脉主表属腑属阳轻手一按形象彰彰浮而有力洪脉火炀浮而无力虚脉阴伤浮而虚甚散脉靡常浮如葱管芤脉血殃浮如按鼓革脉外强浮而柔细濡脉湿伤浮兼六脉疑似当详沉脉主里属脏属阴重手寻按始了于心沉而着骨伏脉邪深沉而底硬牢脉寒淫沉而细软弱脉虚寻沉兼三脉须守规箴迟脉主寒脏病亦是二至三至数目可揣迟而不衍缓脉病解迟不流利濇脉血痞迟而时止结脉郁实迟止定期代脉多死数脉主热腑病亦同五至以上七八病凶数而流利滑脉痰涌数而牵转紧脉寒攻数而时止促脉热烘数见于关动脉崩中数见四脉休得朦胧长主素强得之最罕上鱼入尺迢迢不短长而端直弦脉属肝指下迢迢气郁多见短脉素弱不由病伤上下相准缩而不长多因禀虚瘦枯其相诸脉见此宜补阴阳细主诸虚蛛丝其象脉道属阴病情可想细不明显微脉气殃细而小沉弱脉失养细有三脉辨须明详大主诸实形阔易知阳脉为病邪实可思大而涌沸洪脉热司大而坚硬实脉邪肆大兼二脉病盛邪炽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中医脉象之短脉

中医脉象之短脉

中医脉象之短脉短脉亦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短绌。

它与长脉是相对的。

短脉见于古医籍亦很早,它与长脉可以说是同时,它与长脉是有相同重要意义的。

短脉亦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短绌。

它与长脉是相对的。

短脉见于古医籍亦很早,它与长脉可以说是同时,它与长脉是有相同重要意义的。

《内经》、《难经》所提到短脉的经文见于长脉所引,虽然没有提出短脉脉形,但一些联系和论述,尤其是与长脉对比(长脉亦是如此)亦给后人以启发,《脉经》的二十四脉中设有短脉的问题解释及看法见长脉。

《中藏经》开始记载长短二脉的脉形,对短脉说是:“短人脉短。

”这还不能算是很具体的对病脉脉形的具体形象说解,伪《脉诀》说:“短者阴也,指下寻之,不及本位日短。

”这是很确当的,得到后世的承认。

李时珍虽然亦对《脉诀》全书持否认态度,但在《濒湖脉学》上一开头就引用了《脉诀》不及本位的说法。

其他脉书说法亦大都相似例如:《察病指南》说:“指下寻之,往来短曰短。

”“不尺本位亦曰短。

”两句话实际是一个意思。

《诊家枢要》说:“短,不长也,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

”《外科精义》说:“短脉之诊,按之则不及本位。

”其他如《脉诀指掌》、《医经小学》、《医学入门》、《太素脉秘诀》、《脉语》、《新著四言脉诀》、舒诏《辩脉篇》、《脉法统宗》、《三指禅》、《诊脉三十二辨》、《脉如》等书都引用了不及本位之说,《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诀汇辩》、《诊家正眼》、《脉诀启悟注释》、《脉确》、《医灯续焰》、《脉法统宗》、《医醇剩义》等书又提出“不能满部”但两者含义并没什么明显的区别。

关于形象的比喻描述在短脉不多,在《脉诀刊误》中说:“如龟缩头曳尾之状。

”《四诊抉微》说:“如龟藏头缩尾。

”《诊脉三十二辨》中提到:“状如米粒日短。

”亦可备参考。

《脉诀刊误》说:“以其阴阳不及本位,故日短,若关中短,上为寸脉下不至关,下为尺脉上不至关,是阴阳绝脉,此皆不治决死,故关中不以短脉为诊。

《濒湖脉学》短脉

《濒湖脉学》短脉

《濒湖脉学》短脉
短脉
短脉,不及本位(《脉决》)。

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白话解】短脉与长脉相反,它在寸、尺部位,都表现为不满足,或者是寸部不满足,或者是尺部不满足。

它的搏动也非常短暂,刚一应指,便立即回避开了。

【体状相类诗】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沉肺肾病,或因气塞或因痰。

【白话解】短脉出现在寸、尺部位,总是令人有一种不满足而短缩的感觉,不是短缩于寸部,就是短缩于尺部。

但是它各涩脉比较起来还不一样。

涩脉虽也显得短,但脉形细弱,搏动迟缓而艰涩(难)。

肺主气,如果肺气虚损,不能统帅血的运行,势必脉沉而短。

或者肾阳不足,气塞难通,不能条畅百脉;或因痰滞食积,阻碍气道,脉都可见到短涩。

【主病诗】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白话解】短脉,只有在尺部和寸部这两个部位最好辨认。

脉来现短,总是气血虚损的反映,尽管也有因伤于酒毒药,或湿热内盛而见短脉的,但只在短脉之中兼见滑数而已。

血涩(这里作“少”解)不充,多见浮而短;胸腹痞满,多见沉而短。

阳气虚于上而头痛的,寸脉多见短;阳气虚于下而腹痛的,尺脉多见短。

这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情况。

按:形成短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的不足,不能条畅血行所致。

正因为气不充于脉,当其搏动之初,似乎应指有力,但它既不满部,而往来又显得非常短促。

临床上气虚血少的人最易见到。

文魁脉学(脉诊八纲)

文魁脉学(脉诊八纲)

文魁脉学———脉诊八纲一、表脉表脉是指主病在表位或温病卫分。

取表脉用手指轻取即得。

根据具体脉象,讨论病机及治法如下:浮脉[定义与形象]浮脉,是当手指轻轻地按在寸口时,即觉出脉搏的跳动。

辨认浮脉的关键是“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切脉时先浮取,即把手轻轻放在寸口皮肤上即得,然后加力中取,脉搏的力量明显减轻,再加力按取时则指下感觉模糊不清,然后将手指压力减少,由按取恢复到中取,脉搏力量略增,再由中取改为浮取,将手指轻轻按在寸口,则脉搏的力量就明显加增,好像是“水漂木”的样子,即把木块放在水里,浮在水面,随水漂流,可是只要你的手指稍用力一按,则沉没于水中,若手指压力渐减,则水中之木就逐渐显露,木块的浮力有上顶之感,减其手指压力,木块就明显浮出水面,这就形象地描绘了浮脉的举之有余与按之不足。

浮脉是表病的代表性脉象,但还必须根据兼脉的形象再定疾病的种类。

[近似脉鉴别]濡脉:系柔软而轻的一种脉象,其绵软无力,浮取指下轻软宽若带状,与细脉之线状相反。

洪脉:系指下感觉粗大,脉形宽大,来势充盛,去时却缓弱柔软的一种脉象。

芤脉:本脉濡软而中空,发于暴然失血之时。

[文献选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是说明伤寒太阳病邪在表,故出现脉浮、头痛、项强、恶寒。

有表证表脉,治疗应当解表。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这是说明伤寒未经发汗与泄下,邪在表,且表气尚实,故用麻黄汤解表,使汗出表解则愈。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这是说明在虚劳不足之病人,如见浮脉,是阴损及阳,为恶候。

阴血实质虚损至极,阳气外越,故脉反呈浮象,面色晄白无华,肾虚气不归元,虚阳浮越于上,所以说浮脉又主里虚。

《濒湖脉学》记载:“浮散劳极”,就是这个意思。

这说明只注意主脉还不能进行准确的辨证,还必须注意兼脉和证。

[浮脉主病]浮脉主表,凡属外邪侵袭肌表,脉象一般总要出现或多或少的浮象,再挟有其它原因,则出现兼脉。

10种提示心脏病变的“怪异”脉象

10种提示心脏病变的“怪异”脉象

10种提示心脏病变的“怪异”脉象小编导读在古书之中,除了我们临床常见脉象之外,还记载了一些特殊的脉象,古人形象地用日常事物来为它们命名,而这些脉象通常预示着患者病情危急、预后不良。

那么,在临床上,真的存在这些脉象吗?它们具体代表着什么样的病理变化?我们应当如何识别这些特殊脉象呢?许跃远老师为我们做出了详细解答。

概述但凡无胃、神、根的脉象均为病情危重脉象,即死脉。

所谓真脏脉、怪脉、败脉、绝脉等均提示是病情危重脉象,如散、涩、代、风脉,及脉弦如刃等。

十怪脉是病情危重脉象。

由于临床所见不多,许多中医书上多不提及。

为防范临床风险,了解此种脉类也有必要。

十怪脉包括:釜沸脉、解索脉、雀啄脉、鱼翔脉、虾游脉、麻促脉、屋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

多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心率的过快过慢等脉象,有的是临床死亡前先兆。

一旦诊得此脉,应注意结合临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但有时十怪脉也出现于生理状态下。

02 十怪脉的现代研究十怪脉虽复杂,但总体是反映心血管疾病的危重脉象为多。

不外乎是心率的过快过慢或快慢交替出现,有时是快慢不均,长短不一,脉搏间歇或脉力大小有异的脉象。

脉率的异常:十怪脉中绝大多数为快速心律失常,如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麻促脉,其脉率常在160次/分以上。

而解索脉、转豆脉、弹石脉、雀啄脉脉率多在90~150次/分。

少部分十怪脉为缓慢型心律失常。

如屋漏脉,脉率在20~40次/分,平均35次/分钟左右。

脉律的异常: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脉律多规则,解索脉、麻促脉、鱼翔脉、雀啄脉、虾游脉脉率多不规则。

但解索脉、麻促脉、雀啄脉更有其不规律性,解索脉脉来散乱无序,雀啄脉脉来乱如雀啄谷粒,为频发在一个正常脉搏之后,接连出现3次以上快速而稍弱的搏动,有时是5~6次快速搏动,甚至可出现较长时间的歇止,而釜沸脉脉律基本规则。

出现的特征:釜沸、雀啄二脉均具有突发、突停的特点。

解索脉可阵发也可持续性发作,短则数秒,长则持续数月数年。

脉搏短绌的概念名词解释

脉搏短绌的概念名词解释

脉搏短绌的概念名词解释脉搏短绌是一个在医学领域被广泛使用的术语。

它描述了人体在某些情况下脉搏的血流变得不连续或不连贯的现象。

短绌一词起源于法语“courte”(短)和“ronde”(圆),旨在形容脉搏在循环系统中的短暂间歇或不规律性。

在正常情况下,脉搏代表了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节律性过程。

心脏每一次收缩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形成搏动。

这些搏动通过动脉传输,最终被感知为我们检测到的脉搏。

一般来说,脉搏应该是有规律、有节奏的,但当脉搏短绌出现时,我们的心率会变得不规则,有时间隔会很长或很短,有时甚至可能出现跳跃。

脉搏短绌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心脏问题,如心脏病、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这些情况下,心脏本身的功能异常会导致脉搏不齐。

此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脉搏短绌,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疾病、疲劳、焦虑和压力。

脉搏短绌的症状通常是明显的。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跳不规则或快慢不匀,或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晕厥等不适症状。

在临床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触摸动脉、测量脉搏和使用心电图等方法来确定脉搏是否短绌。

如果症状严重或有明显的心脏病病史,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心脏超声、血液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以寻找潜在的病因。

针对脉搏短绌的治疗方法因个体情况而异。

对于临时或轻微的脉搏短绌,通常无需特别治疗,而是通过休息、消除压力或调整药物剂量等措施来缓解症状。

然而,对于症状严重或长期存在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在确认病因的基础上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针对心脏病引起的脉搏短绌,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心脏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心脏手术干预(如植入心脏起搏器或修复瓣膜功能等)。

在药物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选择适合的药物类型和剂量。

对于病因不明的脉搏短绌,医生可能会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如进一步的心电图检查、24小时心电图监测和心脏超声等。

除了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来缓解脉搏短绌症状。

这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充足休息和避免过度应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脉象之短脉的介绍
短脉亦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短绌。

它与长脉是相对的。

短脉见于古医籍亦很早,它与长脉可以说是同时,它与长脉是有相同重要意义的,博粹堂中医介绍。

《内经》、《难经》所提到短脉的经文见于长脉所引,虽然没有提出短脉脉形,但一些联系和论述,尤其是与长脉对比(长脉亦是如此)亦给后人以启发,《脉经》的二十四脉中设有短脉的问题解释及看法见长脉。

《中藏经》开始记载长短二脉的脉形,对短脉说是:“短人脉短。

”这还不能算是很具体的对病脉脉形的具体形象说解,伪《脉诀》说:“短者阴也,指下寻之,不及本位日短。

”这是很确当的,得到后世的承认。

李时珍虽然亦对《脉诀》全书持否认态度,但在《濒湖脉学》上一开头就引用了《脉诀》不及本位的说法。

其他脉书说法亦大都相似例如:《察病指南》说:“指下寻之,往来短曰短。

”“不尺本位亦曰短。

”两句话实际是一个意思。

《诊家枢要》说:“短,不长也,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

”《外科精义》说:“短脉之诊,按之则不及本位。

”其他如《脉诀指掌》、《医经小学》、《医学入门》、《太素脉秘诀》、《脉语》、《新着四言脉诀》、舒诏《辩脉篇》、《脉法统宗》、《三指禅》、《诊脉三十二辨》、《脉如》等书都引用了不及本位之说,《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诀汇辩》、《诊家正眼》、《脉诀启悟注释》、《脉确》、《医灯续焰》、《脉法统宗》、《医醇剩义》等书又提出“不能满部”但两者含义并没什么明显的区别。

关于形象的比喻描述在短脉不多,在《脉诀刊误》中说:“如龟缩头曳尾之状。

”《四诊抉微》说:“如龟藏头缩尾。

”《诊脉三十二辨》中提到:“状如米粒日短。

”亦可备参考。

《脉诀刊误》说:“以其阴阳不及本位,故日短,若关中短,上为寸脉下不至关,下为尺脉上不至关,是阴阳绝脉,此皆不治决死,故关中不以短脉为诊。

”《医灯续焰》说:“唯其不能满部,乃见短脉,气不足非病而何,然此唯尺寸见之,设若在关而不满本部,则与尺寸不相接矣,理无是脉。

”按关脉确不应出现短脉,但后世脉法有左手关前为人迎,右手关前为气口,两手关之后为“神门”之说,见《四言举要》,实脉是指寸关之间并说:“人无二脉,病死不治。

”在临床及偶然的情况下,可以见到这种中断的脉确是决死无疑的。

但从性质上和指感上都应当是断脉而非短脉。

短脉可以与一些其他脉象因结合而构成其他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例如黄官绣的《脉理求真》说:“凡微、涩、动、结皆属短类。

”实际除动脉如豆具有短象外,其他数脉都是易兼短象而非绝对的。

在短脉的说解中历代医籍亦有一些不够准确,乃至错误的说法,不可不辨。

例如:《脉确》说:“日短,不能满部,两头缩缩。

“本位不能及,缩缩其形短。

”舒诏、陈修园等人亦提到具有“缩”这一因素,但临床上可以见到有收缩表现的脉,它是久按之后无论从大小、长短、浮沉、力度等上看都是由大而小,由长而短,由浮而沉,由有力而无力,这是本虚标实证或是假实证的脉象,这不能算是短脉,短脉应当应指即短。

黎民寿说:“长短未有定体,诸脉举按之都过于本位者为长,不及本位者为短”。

这种说法概念是错误的,长短亦即过于本位和不及本位这就是它们的定体。

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说:“短脉是上不及于寸,下不及于尺。

”他亦许是寸、尺皆有所不及亦即两头短的意思,但从文字上极易误认为是关脉之短,上到不了寸,下到不了尺,所以起码说是语病很大的。

《崔氏脉诀》说:“短则不及,来去乖张。

”《脉诀》说:“短不及本位,来去乖张日短。


这个乖张的形容词是非常不具体的。

不能做为一种技术的指标来使用。

当然后人亦没有再沿袭这一说法。

《太素脉秘诀》说:“举时有数。

”数的说法是错误的。

《通雅·脉考》说:“其来迟滞。

”《洄溪脉学》亦然。

《医宗说约》说:“中有傍无。

”《脉诀汇辨》、《诊家正眼》、《脉诀启悟法释》等书提出”涩小”,《沈氏尊生书》提出“沉”;《脉论要篇》说:“两头沉而中间独浮也。

”《中国医学大辞典》说:“沉而不及也。

”《三指掸》说:“满滞”等等。

凡此种种都是错误的,短脉就是指下脉体短,它是个单因素的脉,它不可能加其他条件因素,否则只能是混淆概念模糊认识,使简单明确的问题无谓的复杂化,形成对短脉说解的错误。

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短脉的传统指标应为:
1、短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

2、短脉脉形只以指下感觉的长度言,不包含其他因素,短脉与长脉及正常脉的长度感觉构成不同长度之脉度。

3、短脉只能于寸尺两部见到关脉不可能有短脉。

4、短脉的指感为寸尺两端较正常脉为短,不及本位,不能满部。

5、短脉的客观形象描写如“如龟藏头缩尾”、“状如米粒”等,可供参考。

6、短脉可以与其他有关脉象,或因素构成非单因素之脉象(如动脉),另外某些脉象亦常易兼有短脉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