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茨_文化的解释_中的视角与方法

合集下载

深度的文化理论——解读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深度的文化理论——解读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深度的文化理论——解读格尔茨《文化的解释》作者:奥丽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奥丽雅(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1517)摘要: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的《文化的解释》是其作为解释人类学倡导人的经典著作,这本书是对文化的深度剖析,全书以文化为主线,详细地分析了文化与人性的关系、文化对宗教和仪式的影响以及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反思,更引人注目的是格尔茨提出的“深描”的民族志,即一种有深度的解释性的行为解读。

关键词:格尔茨;文化的解释;深描;民族志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202-03收稿日期:2016-03-26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解释人类学倡导者克利福德·格尔茨于1926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青年时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服兵役,待战争结束后,他离开了旧金山前往俄亥俄州学习文学和哲学,并在1950年获得安帝奥克学院哲学学士学位。

也许正是因为这段学习哲学和文学的经历,塑造了格尔茨丰富的文学知识、颇有气势的文笔以及颇具哲理的遣词造句,因此读格尔茨的文章是不可能一次就读明白的。

1950年以后,格尔茨进入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系,在经过对印尼爪哇人深入的田野调查之后,他写出了具有浓厚民族志色彩的《爪哇人的宗教》,并获得了人类学博士学位。

在整个人类学界,格尔茨以他的《爪哇人的宗教》《文化的解释》及《地方知识》等著作,影响了众多学者。

一、解析文化从最早泰勒的经典定义,到随后群起的几百种说法,文化这一概念一直活跃在学术界。

如何界定文化的概念,在格尔茨看来,是从符号学角度着手的,他认为文化概念“表示的是从历史上留下来的存在于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以符号形式表达的前后相袭的概念系统,借此人们交流、保存和发展对生命的知识和态度”[1]。

格尔茨对文化进行深度地析解,文化概念是贯穿整个论文集的核心概念。

正如王铭铭所言,“纵观格尔茨的学术生涯,我们可以发现一条主线贯穿前后,这就是由‘文化’和‘理解’这两个词组成的‘逻辑’”[2],并且评论道:“讨论的是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问题,但是它们没有脱离人类学的文化观,反而运用了这种文化观来评述社会理论。

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

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

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引导语:《文化的解释》是格尔茨写的一本非常好看的书,那么有关《文化的解释》的读书笔记哪里有?接下来是本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一格尔茨在此书中始终强调“意义”二字。

我理解中的“意义”有如下几层含义:1.寻求意义必须立于“最直接的观察层面”,将民族志置于“某种可理解、有意义的框架”之中。

格尔茨认为人类学研究不能停于观察,而必须“阐释”,“民族志是深描”。

格尔茨所坚持的这种“阐释”是在个案中进行的概括,正如他所作的比喻,是类似于医学的“临产诊断”,而不做“预言”。

2.“观念、价值、行动、情感、甚至是神经系统都是文化的产物”,因而对人类行为的意义的推测在于对其作出文化的分析。

他同时赋予了文化“纯粹的符号系统”的含义,则文化的分析就是对于有意义的象征符号的理解。

3.意义是公共符号结构的研究,而非个人心理习性的预测。

我以为这点上就与马林诺夫斯基的需求论有了差别,马将一切行为解释归结于生理需求。

然而生理需求始终是个人的,它的衍生需求却往往具有公共意义,两者之间其实是有着鸿沟的。

例如,他认为人对性的需求有了婚姻,这种假设并非不成立,然而他忽略了婚姻不仅仅具有性的意义。

对于“原因”和“意义”的揣测其实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争论的问题,我蛮欣赏当格尔茨的“阐释人类学的基本使命不是回答我们最深切的问题,而是让我们了解其他山谷放牧其他羊群的其他人所给与的回答,从而把这些答案收入可供自寻的有关人类言说的记录当中。

”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二每一个人类共同体都在可以支持一千种乃至更多生活模式的自然资源中选择了它的那一种。

人类的本能和共性让每一个共同体相似,而文化的概念对人的概念造成影响,使人这个概念的释义是多种多样的。

为了对行动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随之越来越多地依赖文化资源——积累起来的有意义的符号储备。

没有独立于文化的人性这样一种东西。

人在他的本能之上,在既定的自然环境之外,真正决定差异性的是其行为模式构成的生活,而行为模式则被其自身的文化程序所决定的。

格尔茨_文化的解释_中的视角与方法

格尔茨_文化的解释_中的视角与方法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JOURNAL OF QINGHA I JUN IOR TEACHERS COLLEGE(Educati on Sc i ence)2005年第5期N o5.2005师,主要从事法学基础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0117(2005)05-0056-04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中的视角与方法绽小林(青海民族学院 社会科学系,青海西宁810007)摘 要: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著的 文化的解释!,是20世纪文化研究的创造性的观察,是复杂性方法论∀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是当代文化理论研究的总结。

它全面梳理围绕文化的研究领域,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运用贴近大众生活的通俗化描写方式把文化当作∀文本#解读,倡导文化研究者用恰当的、富有激情的研究心态去关心人的问题,探讨生与死的意义,处理社会秩序中涵盖的文化复杂性意义。

关键词:文化;视角;方法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B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1926),是符号人类学家和释义人类学倡导者,被誉为20世纪∀具有原创力和刺激力的文化人类学家#。

他认为文化是∀使用各种符号来表达的一套世代相传的概念,人们凭借这些符号可以交流、延续并发展他们有关生活的知识和对待生活的态度#[1],他在∀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的章节中说:∀我主张的文化概念实际上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

马克斯∃韦伯提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之中的动物,我本人也持相同的观点。

于是我以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来一些由人自己编制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规律的解释科学。

我所追求的是析解(exp lication),即分析解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

但是,这种见解,这种只用了一句话就说出来的学说,其本身就需要做一些解释。

#[2]格尔茨在全面梳理围绕文化的研究领域,他不拘泥与理论框架的约束,对现实的、具体本或文献来解读。

《文化的解释》的读后感

《文化的解释》的读后感

《文化的解释》的读后感《文化的解释》的读后感《文化的解释》的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的解释》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化的解释》的读后感1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著的《文化的解释》,是20世纪文化研究的创造性的观察,是复杂性方法论“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是当代文化理论研究的总结。

它全面梳理围绕文化的研究领域,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运用贴近大众生活的通俗化描写方式把文化当作“文本”解读,倡导文化研究者用恰当的、富有激情的研究心态去关心人的问题,探讨生与死的意义,处理社会秩序中涵盖的文化复杂性意义。

《文化的解释》,“收入那些与文化概念有直接而明显关系的论文”,大多非理论探求,而是格尔兹于巴厘岛和爪哇的经验研究。

然第一章“深描说—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例外,概括的说明了格尔兹的人类学核心和其采取的立场。

文化、解释、深描,是格尔茨的重点。

文化,在学习《社会学概论》时就看得出对这个词的定义是见仁见智,没有完全确定的定义。

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对其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是当时学习时相对比较重要的。

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以区别与社会学的视角对文化进行了定义:“我主张的文化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

马克斯韦伯提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我本人也持相同的观点。

于是,我以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

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

”“作为可解释性符号的交融体系,文化不是一种力量,不是造成社会事件、行动、制度或过程的原因;它是一种这些社会现象可以在其中得到清晰描述的即深描的脉络。

《文化的解释》读书札记

《文化的解释》读书札记

《文化的解释》读书札记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是美国人类学家,解释人类学的提出者、象征人类学的代表。

王铭铭先生总结了格尔兹的学术心路,将其大概分为三段式的历程:“第一阶段从1954 年延伸至1960 年前后,他初步显示出对人类宗教生活与符号体验的兴趣, 出版了大型人类学专著«爪哇宗教»。

第二阶段从1961 年延伸至1963 年前后,此一时期, 他的主要作品有«旧社会与新国家»、«农业密集化»、«商贩与王子»等,这些作品显示了他当时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兴趣。

第三阶段从1964 年开始,并于1970 年后达到高峰。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对第一阶段的某种回归或否定之否定”。

在不同的阶段,格尔茨学术研究的侧重点和内容都是不同的。

《文化的解释》一书首次出版于1973年,是第三阶段(高峰)的代表作,可见意义非凡。

本书其实一本论文集,共分为五编。

读书时,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理清概念——即作者对于一些专业概念的定义。

基本概念是作者理论提出的基础,作者对于基本概念的定义预示着其理论的依据。

因此,就本书而言对我影响最为深刻的要数首编和第二编。

首编中,作者用一章的内容提出并论述了了“深描”这一理论。

第二编分为两章,是与文化相关的概念。

他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兴趣重新转至对于符号和,即使是《文化的解释》这种并非纯理论性的书籍,也需明确作者对于文化、人类学、民族志等相关概念的定义。

壹文化英国人类学家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或文明从民族学的广泛意义上说,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其他作为社会一成员的人所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这是一个内容庞杂、含义广泛的文化概念,至今仍相当普遍地在各处流行。

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莱德·克拉克洪在对164种文化定义作出详尽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比较详细的定义:“文化包括外显或内隐的,通过象征符号习得并传递的行为模式或规定行为的模式,它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特有成就,其中包括体现这些象征的器物;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传统的(即由历史衍生并选择的)思想,尤其是附在这些思想上的价值观念;文化体系一方面可认为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可视为左右行动的因素”。

《文化的解释》

《文化的解释》

(二)人类学的贡献
人类学对农民社会的普通比较政治学的贡献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一方面是传统国家的文化野心,另一方面是文化 野心凭借它得以实现的,通常是很不完全的社会制度,区别 二者就成为我们所谓的社会学的现实主义。 第二点,社会学的现实主义的增强,使之可能处理这个领 域的中心问题──“新兴国家”运行方式与传统国家运行方 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而不必屈服于两个同样误导命题中 的任何一个:即,当代国家只是它的过去的俘虏,穿着不够 现代的服装重新表演古代戏剧;或者是这类国家完全逃脱了 它的过去,是一个除了它自身而一无所有的时代的绝对产物。
意识形态在任何地方都几乎不是纯粹本质主义 或纯粹时代主义的。本质主义就像方言一样,倾 向于在心理上是亲切的而在社会上是疏远的,时 代主义就像混合语一样,倾向于在社会上是跨地 方的,而在心理上是强制性的。 这两种冲动之间的紧张──随着现代潮流而动还 是坚持传统道路──使新兴国家的民族主义有奇特 的气息:义无反顾地走向现代性而又因它的表现 形成在道德上感到愤怒。它不仅是集体精神混乱; 它还是正在发生的一场社会巨变。
1.利益论
长处:通过强调那些承认这类体系的人的动机,从而强 调这些动机对于社会地位,特别是对社会阶级的依赖,将 文化思想体系植根于社会结构的坚实土壤里。进而,利益 论将政治思想与政治斗争融合在一起,所依靠的是指出: 思想是武器,而且将有关现实的特殊看法──集团、阶级或 政党的看法──制度化的最出色的方法,是抓住政治权利并 强制使用它。 缺陷:心理学方面太弱,而社会学方面太强。因为缺乏 一个发达的动机分析,它总是被迫在两极之间摇摆:狭隘 肤浅的功利主义认为人受对自觉利益的理性计算的驱使; 较为开阔些但同样肤浅的历史主义以其含糊其辞的研究将 人说成是“反应”、“表达”、“相当于”、“依据于”、 “源自于”或“决定于”其社会义务。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文化是指德国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一种文化,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思想的自主性,反对宗教教条和传统的约束。

格尔茨文化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席勒、海涅等。

格尔茨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德国人开始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追求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

此外,启蒙运动的思想也对格尔茨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和科学精神,与格尔茨文化的追求个人自由的精神相契合。

格尔茨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反对宗教教条和传统的束缚。

在这种文化中,人被看作是自由的、创造性的个体,应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受他人、宗教或传统的限制。

因此,格尔茨文化对艺术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歌德、席勒、海涅等。

总的来说,格尔茨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思想的自主性,这种文化精神在德国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对后来的德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文化是指起源于德国的一种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完美。

这种文化倡导的是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注重专业性和精湛技艺的培养。

格尔茨文化在德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格尔茨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品质至上”,强调将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

这种文化注重长期的投资和持续的改进,追求永无止境的完美。

在格尔茨文化中,每个员工都应该拥有高度的自我要求和对自己工作的责任感。

这种文化的成功离不开领导者的引领和组织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员工们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努力。

- 1 -。

《文化的解释》读后感:深描文化理论

《文化的解释》读后感:深描文化理论

"深描"文化理论——《文化的解释》读后感原创:张双婷《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格尔茨著,纳日碧力戈等译。

王铭铭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深描"文化理论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被誉为二战以来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家之一。

《文化的解释》一书是格尔茨有关人类学的论文集,阐述自己关于文化理论的见解。

其以地方文化色彩浓厚的瓜哇、巴厘岛作为田野考察研究的对象,进行"深描"理论的实践,从而开创了新的人类学研究世界。

第一编主要介绍解释人类学的"深描"理论;第二编主要论述文化对人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影响;第三编和第四编阐释了文化的宗教色彩、意识形态、政治性质、社会形态等方面;第五编以个案分析对"深描"理论进行深入实践。

正如作者写到:"我希望这部貌似的文集,会有些像一部通过一系列具体分析阐发的文化理论的专著。

这部书不仅仅是对于一种有些漂泊不定的职业生涯,作了‘于是我写道······’式的回顾,它还要阐发一个论点。

"(P2)这个论点,正是作者心目中迈向文化的阐释理论——"深描"."深描"(Thick description)一词是格尔茨从英国哲学家赖尔处借鉴而来,原意是关于"思想家在做什么的问题:‘思考与反思’和‘思想的思考’".而在格尔茨看来,人类学家常常采用的民族志,就是人类学家进行深描的一种尝试。

这种从事民族志的事业就是"建立关系、选择调查合作人、作笔录、记录谱系、绘制田野地图、写日记等等"(P6)人类学家的民族志主要建立在对文化意义分析的基础之上。

"深描"的核心即是对"阐释进行阐释".所以,民族志的描述有三个特性:"它是阐释性的;它所阐释的对象是社会话语流;这种阐释在于努力从一去不复返的场合抢救对这种话语的‘言说’,把它固定在阅读形式中。

《文化的解释》

《文化的解释》

第二编
一、文化概念对于人的观念的影响
法国人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最近在 他关于部落民观念研究的著作《野性的思维》一书的结尾部分 指出,科学的解释并不像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存在与复杂到 简单的简化过程之中。 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清晰典雅仍然是一个普通的科学理 想;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际发生的创造性进步,却常常是在 与这样的理想背道而驰中出现的。 怀特海(A.N.Whitehead)曾经给自然科学提出“追求简单 的解释但不相信它”的推测;对社会科学他也许会提出“追求 复杂性并加以整理”的准则。
作者简介
克利福德格尔茨(1926—)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修 辞家、符号人类学和释义人类学倡导者,普林斯顿 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其符号人类学认为,文化是 “使用各种符号来表达的一套世代相传的概念,人 们可以凭借这些符号来交流、延续并发展他们有关 的生活知识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而也是可以解 释的文本,而人类学家的任务就是对每一种文化的 各种指导性符号进行解释以达到能被理解的目的。 格尔茨的文章侧重修辞,富有特色,常以比喻例证 以阐其说,很少出之以平铺直叙。作为一位雄辩的 理论家,格尔茨以其《文化的解释》、《爪哇的宗 教》、《地方性知识》等著述影响了人类学界内外 的众多学者,被誉为二十世纪一位“具原创力和刺 激力的文化人类学家,也是致力于复兴文化象征体 系研究的知识运动的前沿人物”。
3.巴里人的传统宗教
说巴里人的宗教缺乏条理,并不等于说它完全无序。 其中有三种也许是最重要的特征: (1)庙宇体系; (2)社会不平等的神圣化; (3)死亡与神巫崇拜;
第四编
一、作为文化体系的意识形态 二、革命之后:新兴国家中民族主意的命运 三、整合式革命:新兴国家中的原生情感与 公民政治 四、意义的政治 五、政治的过去,政治的现在:关于运用人 类学研究新兴国家中的札记

文化的解释

文化的解释

读《文化的解释》之《深描说: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与《深层游戏: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一、方法论的阐释1、内容概论:以文化为研究主题的析解式分析方法在《深描说》开篇格尔茨阐述了一般宏大理论变为实用理论的过程,从对文化理论崇拜般的膜拜到开始注意文化到底是什么,对文化的概念和理论研究才进入了真正科学的时期。

格尔茨的人类学便是围绕着文化这一中心概念而展开的研究和论述,探讨文化概念。

这一部分的内容正是格尔茨定义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化的概念,清晰划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正由于他的文化定义以及解释方式,才决定了他的研究以及分析的方法。

首先格尔茨的文化概念树立的批驳的靶子是泰勒的“最复杂的整体”——一度占据文化概念解释主流同时也形成了文化概念困境的定义——对文化的阐述。

格尔茨认为这种杂烩一样的定义方法使得文化定义凌乱。

随后格尔茨首次对“他的文化”做出定义,而这定义也追随着韦伯的理解-解释的范式: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格尔茨,1999:5)。

因此对文化的分析并非追求它的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探究意义的解释科学,至此格尔茨描画出了他的研究方法的大方向:析解式,即分析解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同上:5)。

2、初涉“深描”从第二节开始格尔茨就要对他这种文化的定义以及析解式的研究方式展开解释。

首先格尔茨认为,要从实际行动入手进行解释。

人类学家所作的民族志的形式,包括进入田野以及记录的方法等等,只是为了“深描”这一结果所作的准备,而关于目的或结果本身——深描——的阐释,格尔茨则借用了赖尔所作的一些研究,即通过对眨眼和模仿眨眼进行解释来阐明所谓深描到底是什么样一种形态的问题。

所谓“浅描”和“深描”的区别,在于深描所包含的是“意义结构的分层等级”(同上:8),事实成立的基础便是这些结构的存在。

在作出初步的描述定义之后,格尔茨用了“科恩的故事”来做进一步的阐释。

人类学的民族志内容,看似没有解释的部分,是因为在描述的同时已经对背后的意义结构进行了了解,是融入了人类学家的描述之中,也就是说,将文化或者说意义的背景当作了理所当然,并融入了文本或者说事实的描述之中。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作者:路晓龙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5期(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一、格尔兹首先向我们展示了科学领域当中对于新概念的热衷以及对其热情的由高至低变化的一般过程。

“我们为了各种目的,在所有方卖弄尝试它,试着将其严格的意义加以可能的延伸,试着概括和加以引申。

”人们渴望着这一新的宏大的概念能够解释一切可能的问题、覆盖所有能够想象到的方卖弄,格尔兹对此固然不齿,但他也承认这些概念“它毕竟阐释了什么东西”。

他其实是想说,你看,“文化”正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尤其是E.B.泰勒的那种试图囊括文化方方面面的“最复杂的整体”,虽具独创力,但“掩盖远远多于揭示”。

面对那么多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做出选择,纵使这个选择是狭隘的、不完全的,但却是可证明的,这便是一种进步,至少不再是看似什么都包括了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具体说的境遇。

格尔兹选择的是韦伯式的阐释性进路。

“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作这些网,因而认为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

格尔兹也就放弃了无休止追求面面俱到、解释万事万物的宏大概念,追求的不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而是一种具体的意义之网上的某种阐释。

二、既然文化的分析是为了探寻意义、阐释,那么从何处探寻、怎样探寻,便是格尔兹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人类学这门学科的一种反思和重新定位。

所谓“操作主义”对格尔兹和我们的启示在于,倘若你想了解诶一种科学,我们首先要看的不是文本上讲了些什么,而是要看其践行者都做了些什么。

其实这也是很好理解的,试想一下,如果有个人类学家来问我们汉民族的什么什么文化或风俗是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未必能够讲清楚。

由此,格尔兹确立了他的研究对象。

他举例说明,比如说我们想知道什么是人类学,那么看看什么是“从事民族志”就可以。

对于行为的描述,则引出格尔兹的中心概念“深描”(Thick Description)。

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1.引言格尔茨文化是指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种文化潮流,以它自己的独特方式,吸收了众多历史和文化融合。

艺术和文学是这种文化的两大支柱,为这种文化潮流的发展注入了独特的精神气息和文化特征。

2.历史格尔茨文化主要发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起源于19世纪末。

这个时期正是西班牙政治上的恢复时期,随着政治发展的稳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拉格格斯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种文化流派在加泰罗尼亚地区范围内迅速传播,这个时期的北部工业城市巴塞罗那成为这种文化流派的中心。

并且之后其已然成为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代表性文化。

3.艺术格尔茨文化受到了艺术的极大影响,因此艺术也成为了该文化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尔茨艺术家,比如Miquel Barceló、JoséMartínez、Pilar Juncosa、Ramón Casas等都属于这个流派。

他们的作品以强调色彩和形式之美著称,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此外,这种艺术风格在建筑设计、雕塑、绘画等领域达到了卓越。

4.文学格尔茨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其文学作品。

在这个维度中,加泰罗尼亚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如Joan Maragall,Josep Carner和Salvador Espriu,他们的作品被视为这种流派的代表作。

他们的文学作品深受格尔茨文化的影响,反映出对这种文化潮流的执着和真实。

同时,这种文学作品还对加泰罗尼亚文化,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5. 总结总的来说,格尔茨文化是一个可以感染人心的文化流派。

其影响通常表现了它对艺术和文学的独特见解,它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人们,激励他们追求更好的文化和艺术形态。

它在加泰罗尼亚地区,特别是巴塞罗那以及其他的南欧国家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形态。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中的视角与方法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中的视角与方法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中的视角与方法。

答案:克利福德.格尔兹是解释人类学的创始人.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定义自然会有不同的解释.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一书从五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他对文化的解释.第一编可独立成为意群,说明深描是阐述文化的途径;第二编亦可独立成为意群,介绍文化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影响;第三编和第四编则分别从不同层面解释文化的功能性;第五编则以巴厘岛人为个案,从文化的视角予以解读.文化的深层解读是人类学工作者进行民族志撰写的基础前提之一,同时也是人类学工作的意义之一。

《文化的解释》随笔

《文化的解释》随笔

(《文化的解释》(美)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著,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通过《文化的解释》一书,美国文化人类学大师克利福德·格尔茨从独特视角以其过人的睿智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洞见,虽然读后的感觉非常晦涩模糊,但我还是试着在自己浅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浅薄的思考与认识:▲什么是文化?文化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格尔茨认为:“虽说文化是观念性的,但它并不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虽然它是非物质性的,但也并非是超自然的存在。

在人类学界因不可能休止而进行的关于文化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争论,以及伴随的知识分子之间的互相人身攻击,完全是误入歧途”。

格尔茨在文中给出了自己理解意义上的文化定义,“作为可解释性符号的交融体系,文化不是一种力量,不是造成社会事件、行动、制度或过程的原因;它是一种这些社会现象可以在其中得到清晰描述的即深描的脉络”。

(P16)而我个人对文化的理解,文化是对原始的诠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赤裸裸的原始人,是出生地的区域文化塑造了每一个个体,也使不同个体具有了不同性格;人类的一切塑造都来自与人自身的需要,人是因为需要才去追求,同时也恰恰是因为缺乏才去追求,所以这个社会倡导什么文化,就证明我们这个社会正在缺失什么文化。

▲格尔茨提到在南方古猿也存在文化活动或称为原文化,如简单的工具制造、狩猎等,从这点出发,文化从一开始就将伴随人的一生,不存在独立于文化之外的人性,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类,没有文化的人就等于智力上的残疾人,这个世界也许存在残疾智力的人,而绝对不存在智力上的残疾人▲“人类需要一种启示性的符号源,来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P52),我个人认为,这里的符号源应该是作者从符号观念上所提出的文化观念或文化模式,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在寻求“为自己所经历的赋予一种结构”(P52),其实人类所经历的一切其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源结构,人类本身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固有的非符号源,这种非符号源受到后天的符号源的影响与塑造,这种塑造包括无意的和有意的,通过符号源的塑造,使人类社会行动更具可塑性与复杂性,也使原本杂乱无章的人类经验更具整合性、解释性和指导性,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使人类活动与人类经验两者更具契合性并推动人自身的发展,而这所有的一切又反过来不断更新后天的符号源,并且人的再生产又给更新后的符号源提供了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平台和作用与反作用基础,所以说是人类自身创造了现在的自己▲人文现象的基本特质是丰富的表象,还是深层的无意识结构?人类学者是做田野实践者还是做书斋理论者?通过读《文化的解释》,我们或许可以得到答案,我的理解是,人类学者的使命不是脱离现实的推理,也不是单纯的田野调查,而是通过田野获得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从而对这种文化做出阐释,这种文化阐释是符号体系观念上的文化解读,而非深层结构意义上的逐层解构。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格尔茨文化是指由美国文化评论家、作家理查德·格尔茨提出的一种文化观念,主张抵制主流文化和传媒的商业化、浅薄、娱乐化倾向,倡导真正的文化内涵、思想深度和知识性的价值观。

格尔茨文化主张发掘人类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批判主流文化的偏见和扭曲,重视艺术、文化、历史的深度,追求精神心灵的升华和修养。

在当代文化领域,格尔茨文化是一种逐渐兴起的反思潮流,呼吁人们摆脱消费主义的干扰,注重文化内涵的思辨与探索。

克利福德·吉尔茨《文化的解释》文献引用

克利福德·吉尔茨《文化的解释》文献引用

克利福德·吉尔茨《文化的解释》文献引用标题:深度解读克利福德·吉尔茨《文化的解释》一、引言在克利福德·吉尔茨的《文化的解释》中,他对文化的解释和理解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引发了广泛的学术讨论。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吉尔茨的观点。

二、概述克利福德·吉尔茨的《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吉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号和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了文化的解释与理解的复杂性。

他强调了文化交流中的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和符号符文的重要性,以及在文化解释中的权力和知识的不对称性。

在吉尔茨看来,文化的解释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历史、社会背景、语境等因素,以及个体在其中的定位和经验。

他对文化的解释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讨论,引发了学界对文化研究和理解方式的重新思考。

三、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吉尔茨的观点1. 文化的权力关系吉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详细分析了文化交流中的权力关系,指出文化解释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和对抗的过程。

在文化解释中,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存在着权力和知识的不对称性,导致了文化解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文化的意识形态吉尔茨强调了文化解释中的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认为文化的解释和理解不仅受到个体认知的影响,还受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不同文化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对话,是文化解释中的重要议题。

3. 文化的符号符文吉尔茨对文化解释中的符号符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符号和符文在文化解释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文化的符号和符文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价值,需要在文化解释中加以重视和研究。

四、总结与回顾克利福德·吉尔茨的《文化的解释》深入探讨了文化解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发了学界对文化研究和理解方式的重新思考。

通过对文化的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和符号符文的分析,他展现了文化解释的多维性和深度。

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的组织文化的研究方法

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的组织文化的研究方法

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的组织文化的研究方法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是著名的组织文化研究专家,他们的研究方法深受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重视。

他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包括实地调查、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和文化分析等。

以下是他们的组织文化研究方法的简要介绍。

实地调查是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强调通过实地调查来真实地了解组织内部的文化现象。

实地调查通过在组织内部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化资料。

他们会深入到组织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以获取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对组织文化的全面认识。

深度访谈也是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

他们倡导深入访谈组织内部的不同成员,包括领导者、员工和其他相关人员,以了解他们对组织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深度访谈,他们可以获取到参与者对组织文化的主观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组织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参与观察也是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研究方法的关键要素。

他们倡导研究者可以积极参与组织内部的日常活动和交流,并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

参与观察可以让研究者深入参与到组织文化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加贴近实际情况,获取更加真实和全面的文化数据。

文化分析也是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倡导通过对所获得的文化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以揭示组织文化的内在联系和特征。

文化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组织文化中的模式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组织文化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的组织文化研究方法是基于实地调查、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和文化分析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他们强调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方法来全面地了解组织文化的本质和特征,从而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他们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都有很高的影响力,对组织文化的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浅述格尔茨的_深描_观点

浅述格尔茨的_深描_观点

know ledge T h is artic le focus on d iscuss G ee rtzs ' v iewpo int of thick description
格尔茨 ( C lifford G ee rtz1926! 2006), 美国 文化人 类学 家、阐释人类学 的 创 立 者。一 生 著述 甚 丰 , 主 要 著 作 有 : ∀爪哇的宗教 #、 ∀文化的解释 #、 ∀尼加拉 : 19 世纪巴厘剧场国 家 #、 ∀地方 性知识 : 阐 释人 类学 论文 集 # 等。 格尔 茨的 文化 研究主要以在爪 哇、巴厘 以及 摩洛哥 的长 期田 野调查 所获 得的资料为基础 , 广泛 涉及农业、经济、 法律、社会组 织、 社会思想、民族主 义、国 家、艺 术、宗 教、仪 式等 领 域的 诸多问题。格尔茨独创性地提出了文化 阐释学 ( 或 称解释人 类学 ) 的概念以及理论体 系 , 他的文化 阐释 学已 渗透到 了文 化研究的各 个领 域 , 在哲 学、语言 学、宗 教研 究、文 学批 评等各方面产生 了深 刻的影 响。格尔 茨的 解释 人类学 内容 集中体现在意义 的阐 释、深描 的观点 和地 方性 知识等 三个 方面。在他看来 , 文化是体现 象征符号的 意义模式 , 因 此 , 文化分析不是一 种寻 求规律 的实 验性科 学 , 而 是一种 探求 意义的解释性科学。这种解释 科学以民族志 的描述为 基础 , 通过深入他者文化之 中的深描 ( T h ick D escr iption), 即特定 化、情境化和具体 化的文 化描 述以及 对其 中深 层意义 的解 释 , 了解一定文化 中的象 征体 系对人 们的 观念 和社会 生活 的界 说 , 从 而 达 到 对 地 方 性 知 识 的 观 察、 理 解 和 阐 释。

(文化人类学)第十四讲 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文化人类学)第十四讲 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深描”的特点
1.民族志的深描是阐释的 民族志学者,他既不追求将自己转变成当地
人,也不追求模仿他们。他所寻求的是与 他们交谈,然后对当地人们的行为作出意 义的解释。
2.民族志所阐释的对象是社会话语流
在科恩和羊的故事中,假装盗羊、作为赔偿 的羊群转手、政府对那些羊的没收,本质 上是一种社会性对话,这种社会性对话是 以多种语言,不仅用言语而且也用行动进 行的对话。
在科恩和羊的故事中,科恩的假作的偷盗、柏 柏尔人的赔偿性移交、法国管理者的政治性没 收——本质上是一次社会性会话,是一次用多 种语言,不仅用言语而且也用行动进行的会话:
为了要求其对“阿尔”的权利,科恩求助于买 卖契约,因为买卖契约能使他得到赔偿;
为了认可这一要求,玛穆什酋长向肇事者部落 发出了挑战;
酋长与科恩带着几个武装人员,来到叛乱地 区。抓获盗贼的羊倌,抢走了羊群。那个部落 的人追赶,可当他们看到盗羊贼是什么人以后, 就想息事宁人。他们的一些人抢劫了科恩,杀 了那两个来访者。同时,他们也不准备与玛穆 什部落结下世仇。谈判决定,对方付出500只 羊来赔偿。
科恩得到了属于他的羊,把它们赶回玛穆什, 要塞里的法国人问道:“这是什么?”科恩说: “那是我的‘阿尔’。”法国人不能相信他真 的做了他说做了的事。指控他是造反的柏柏尔 人的间谍,把他投入监狱,没收了他的羊。不 久法国人放他回家,但没收了羊。他于是上城 里找管辖这一地区的法国上校抗议。但那位上 校却说:“我无能为力,这不是我的责任。”
为了承担责任,肇事者赔偿了损失;
为了急于向酋长们以及商贩们表明谁是这里的 主宰,法国人亮出了帝国的手腕。
人类学的研究所要做的,不是描述在摩洛 哥发生了什么,没有发生什么,而是在追 溯社会性会话的曲线,将之固定在一种可 供考察的形式里,并对事件的意义进行解 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JOURNAL OF QINGHA I JUN IOR TEACHERS COLLEGE(Educati on Sc i ence)2005年第5期N o5.2005师,主要从事法学基础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0117(2005)05-0056-04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中的视角与方法绽小林(青海民族学院 社会科学系,青海西宁810007)摘 要: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著的 文化的解释!,是20世纪文化研究的创造性的观察,是复杂性方法论∀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是当代文化理论研究的总结。

它全面梳理围绕文化的研究领域,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运用贴近大众生活的通俗化描写方式把文化当作∀文本#解读,倡导文化研究者用恰当的、富有激情的研究心态去关心人的问题,探讨生与死的意义,处理社会秩序中涵盖的文化复杂性意义。

关键词:文化;视角;方法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B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1926),是符号人类学家和释义人类学倡导者,被誉为20世纪∀具有原创力和刺激力的文化人类学家#。

他认为文化是∀使用各种符号来表达的一套世代相传的概念,人们凭借这些符号可以交流、延续并发展他们有关生活的知识和对待生活的态度#[1],他在∀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的章节中说:∀我主张的文化概念实际上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

马克斯∃韦伯提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之中的动物,我本人也持相同的观点。

于是我以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来一些由人自己编制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规律的解释科学。

我所追求的是析解(exp lication),即分析解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

但是,这种见解,这种只用了一句话就说出来的学说,其本身就需要做一些解释。

#[2]格尔茨在全面梳理围绕文化的研究领域,他不拘泥与理论框架的约束,对现实的、具体本或文献来解读。

他认为,∀文化这部行为化的文献,好似一个模仿的挤眼,或一次模仿的抢羊袭击,就是这样为公众所有的。

尽管是观念化的产物,但它却不存在于某个人的头脑中;尽管是非物质的,但它却不是一个超自然的实体。

人类学内部关于文化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心灵主义与行为主义;印象主义与实证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人类学内部的争论整个是由误解引起的。

#[3]人类学对文化的传统节日观测角度下的方法为:∀一种方法是,把文化想象成一种独立自主的、有着自身的力量和目的的%超有机体的实在 即把它实体化(re ify )。

另一种方法是声称文化是存在与行为事件的无意识模式&&&我们可以在这个或那个识别的群体中观察到这个模式;这就是对文化进行还原。

#[4]他说,这样一来,∀把看起来显而易见的真理,却用许多方法把事情搅混了,这种混乱今天仍然存在,并且毫无疑问地将存在于我们中间,当代人类学领域最主要的理论混乱却是由反对这两种观点而发展、现在正得到广泛赞同的一种观点&&&借用瓦尔德∃古迪纳夫的一句话,因为他或许是这种观点的主要拥护者&&&即%文化 存在于人的头脑与心灵中。

#[5]他强调,这种文化观点是极端主观主义与极端形式主义的结合,所反映的仅仅是研究者对于研究客体所想的一些逻辑上等同而实质上不同的、聪明的模拟物而已。

而并不∀真#是研究客体的∀本地人所想的#。

为了说明这种研究方法,格尔茨所倡导的方法可以用贝多芬的∀一部四重奏#乐曲作为文本来解读,他说:∀把贝多芬的一部四重奏作为文化的样本&&&当然我们要承认它过于转卖,但是为着这些目的(说明二者间的分界),它仍不失为很有说明意义的&&&我相信,没有体格人会把它同他的总谱等同起来,同演奏它所需要的技巧等同起来,同它的演奏者和听众所具有的对它的理解等同起来,也不会&&&顺便照顾一下还原主义者和五花八门论者&&&同其某一次具体的演奏,或是同某种超越物质存在的神秘实体等同起来。

∋∋但是贝多芬的四重奏是一个时间上发展了的音调结构,是模式化声音的连贯序列&&&一句话,是音乐&&&而不是某个人对任何东西的知识或信仰(包括怎样沿着演奏它的知识),对于这样一个命题,大多数人是经过反思会赞同的。

#[6]因此,格尔茨的对文化的观测角度是:第一,人类行为被视为符号行动&&&是有所意指的行动,至于像说话时的声音、绘画中的着色、书写时的笔划,或者音乐中的声调&&&关于文化的一种行为模式,还是心智结构,或者是二者的某种混合物的问题,认为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一种行为模式∀所应发问的是,它们的涵义是什么:在它们发生之时,通过它们的媒介作用,所要说的是什么,是嘲笑还是挑战,是讽刺还是愤怒,是献媚环视自豪。

#[7]就是说,对于一个文化现象的命题,其观察和认识的关注点应该是它所表示的意义。

第二,文化是公众所有的,因为意义是公众所有的。

二、文化的复杂化研究方法关于∀文化概念对人的概念的影响#一说,格尔茨认为,∀科学的进步通常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化。

文化研究的发展仿佛遵循了这一准则,科学文化概念的兴起导致或者至少是与之有联系&&&推翻了启蒙主义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性环,&&&无论赞成还是反对,这种观点即明确又简单&&&以及用一种不仅更复杂而且更不明确的观点,来取代它。

试图澄清这种观点,对人的本质重构一种可以理解的解释,从此构成了对文化进行科学思考的基础。

已经寻找到了复杂,而且是以比他们想象的更大的规模发现的。

人类学家卷入了使之有序的曲折努力。

而且还看不到尽头。

#[8]∀我们曾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着社会科学的这两种偏差&&&一种在文化相对主义的旗帜下进军,另一种在文化进化论的旗帜下进军。

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并且更普遍的,试图避免它们靠的是在文化模式里自身寻找人存在的确定因素,这些因素虽然在表达上并不一致,但是在特征上确实鲜明的。

#[9]按照席勒或阿诺德的文化概念的原意,文化是对宗派主义的一种矫正,它使人的头脑被单方面的介入而置于安详的清白状态,并且从我们恶劣的、经验的日常自我中抽出一种普遍的人性。

然而,既然这种欢乐的古希腊精神面对的是具体的实际利益,那么它就只能以背叛自己为代价在行动中实现自己了。

保卫自己的这种必要行动实际上削弱了自己那和谐的对称,但是你仍然能努力使文化的这一意思,在一个三级过程中与其它东西相联系:作为审美的文化界定了一种生活质量(文化作为一种修养),在文化中从总体上实现这一目的就是政治的任务(文化作为生活的集体形式)。

人类学一直在试图找到一种方式,提出一个更可行的人的概念。

在这个概念中,文化和文化的可变性得到考虑而不是以怪诞和偏见被一笔勾销,并且这个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的基本统一性#不会变成一个空洞的字眼。

就对人的研究而言,迈出人性的一致性观点的一大步,是离开伊甸园。

∀接受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习俗有差异的观点,不仅仅是服装和外表、设置舞台和喜剧的化妆的问题,而是也要接受这个观点:人性在其本质方面和表达方面是具有不同。

伴随这一观念,一些哲学信念动摇了,而且向着危险水域的困难的漂移开始了。

#[10]∀提出的普遍特征应是实质性的而不是空洞的或几乎是空洞的范畴&&&达不到的理由是它不可能达到。

∋∋假如一般的模糊的界定宗教&&&举例说,人对现实的倾向性&&&就不能同时赋予这种倾向以全面而详尽的内容;对什么是%真正的真实 这个命题,印度教徒的走火入魔的仪式和不受约束的多神教,与逊尼派穆斯林的不妥协的一神教和严格的教法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即使一个人类学家确实绽小林:格尔茨文化的解释!中的视角与方法的关系的纳瓦霍人的观点和特罗部里恩德人的观点都囊括进去。

就像宗教概念一样,∋∋克鲁伯贴切的称之为%伪造的普遍性 的概念也堕落成一个似乎可见的%隐蔽所 一样的东西。

#[11]他说:∀我希望立刻弄的更清楚,不是不存在人之为人的最一般性,除非人是最多样性的动物,或者文化研究对揭示这种一般性概念一无贡献。

我的看法是,这种一般性不会通过对文化的普遍特征进行培根式的调查来发现,这种研究是对世界各类的人进行一种寻求并不存在的一般性特征的民意测验,进而遮掩做的努力明显将导致某种相对主义,而这正是整个探讨所有避免的。

∋∋一旦放弃了一致性,既便是部分的、不确定的放弃,像全人类这样的理论,相对主义就成了真正的危险;要避免相对主义只能直接的、完全地面对人类文化的差异、祖尼人的克制和挎可特人的表现欲,将其全部都包括进入人的概念中,而不是用含糊的重复和无边的陈词滥调来绕开它们。

#∀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普遍性的困难也阻碍了完成第二个要求,即面对普遍特征的探讨,这种探讨建立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过程的基础上。

但是比这更严重的是,文化与非文化之间的%层累的 概念阻碍了这些基础性的探讨的效率。

一旦文化心理社会都转化为个别的科学%层面 ,它们各自在自身都是完整和自治的,就很难将它重新组合在一起。

&&&试图遮掩做的最一般的方法是对所谓的%恒定参照点 的利用。

∋∋文化普遍性被认为是对那些无法回避的新暗示的一种具体化的反映,是一种打交道的制度化方式。

#[12]总之,格尔茨文化的解释!是一部跨学科、多层面考察人类文化的学术著作,其复杂性文化研究方法和文化文本化观测角度是值得领会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三、格尔茨文化的解释!引发的可以继续的再探讨论点南方周刊!顾问伊塞尔顿教授于2000年11月22日在开罗举行的世纪之交文学理论批评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认为:∀文化#这个字眼总显得既过于宽泛同时又过于狭窄,因而并不真的有用。

它第一,文化在%文明 开始显得自相矛盾时一下子步入前台,正是在这一时刻一种辩证关系成为必然。

在后启蒙时期的欧洲,一旦文明的概念成为一个单调乏味的实在术语而非一个不断上升的规范性术语,文化便开始将其当作乌托邦式的批判而反对它。

第二,一旦人们认识到,没有激烈的社会变革(那个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和美好的生活(另一种意义上的文化)的未来就处于可怕的险境之中,这时文化的作用一下子就变得尤为突出了。

为了使文化得以生存,你必须变革这种文化。

第三,在荷尔德林和德国唯心主义那里,文化在一种独特的传统的或许是种族的生活方式之意义上提供了一种攻击启蒙普世主义的便利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