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第七课《远古的呼唤》教案
远古的呼唤教案
远古的呼唤教案教案标题:远古的呼唤教学目标:1. 了解远古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2. 探索远古时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远古时期的定义和时代背景。
2. 远古时期的生活方式,包括食物采集、狩猎、居住和工具使用等。
3. 远古时期的艺术和宗教信仰。
4. 远古时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远古时期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远古时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如“你认为远古时期的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或“你知道远古时期的人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知识探究: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远古时期的了解和猜测。
4. 分发资料或使用多媒体展示远古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远古时期的食物采集、狩猎、居住和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5. 学生自主阅读或观看相关材料,记录他们对远古时期的新发现和问题。
合作探究:6.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方面(食物采集、狩猎、居住或工具使用)进行深入研究。
7.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展示远古时期某个方面的展板或小剧场表演,并准备相关的讲解或对话。
8. 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其他学生提问和评价。
拓展活动:9.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探索远古时期的艺术和宗教信仰,并制作相关的海报或展示物品。
10. 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讨论。
总结与评价:11. 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12. 学生完成一份反思作业,记录他们对远古时期的理解和思考的变化。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远古时期的场景和生活方式。
2. 资料或多媒体介绍远古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3. 小组展示所需的展板、道具或服装等。
4. 相关书籍或网站资源供学生进一步研究。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活跃程度。
2. 学生对远古时期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7《远古的呼唤》教案
7《远古的呼唤》教案教案:《远古的呼唤》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远古的呼唤》,让学生了解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和文化。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
3.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思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准备:1.《远古的呼唤》文本。
2.幻灯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远古的呼唤》的故事内容,重点提及远古时期的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
阅读活动:1.分发《远古的呼唤》文本给学生。
2.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并根据问题回答问题:a.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条件如何?b.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如何生活的?c.为什么主人公感到远古时期的生活方式更好?d.你认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足之处?讨论和思考: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方式会被主人公视为更好的选择?b.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哪些问题或挑战?c.如何平衡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远古生活的简朴?d.你认为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方式对现代人有何启示?文本解读和批判思维:1.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批判思维,思考以下问题:b.远古时期的生活方式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哪些方面有区别?c.文中的主人公是否具有典型代表性?为什么?总结:1.总结文本故事的内容和主题,重点强调远古生活的简朴与现代生活的繁忙。
2.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人应如何在追求便捷的同时保留简朴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3.鼓励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拓展活动:。
第7课 远古的呼唤-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7课远古的呼唤-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艺术的特点和风格;2.掌握原始艺术常用的图案和符号;3.学会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来表现原始艺术;4.培养学生对原始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原始艺术的风格与特点;2.学会选材与构图,用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原始艺术;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从原始艺术中激发灵感创作。
三、教学内容1.原始艺术的概念和特点;2.原始艺术的风格和图案;3.利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原始艺术;4.原始艺术的鉴赏与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问候学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使学生尽快进入原始艺术的世界。
2. 讲授(30分钟)1.介绍原始艺术的概念、特点和风格;2.让学生了解原始艺术常用的图案和符号;3.展示一些原始艺术品,让学生了解原始艺术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3. 操作(60分钟)1.设计教师所准备的简单原始艺术作品,要求学生用手工制作的方法来表现;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强实践性操作,让学生在创作中自主学习、自主体验,并在实践中体现出原始艺术的风格和图案。
4. 交流(25分钟)1.让学生到班级前展示自己所制作的原始艺术品;2.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制作的作品,并互相学习;3.让学生对每件作品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并相互分享。
5. 课堂小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原始艺术的风格与特点;2.强调学生在学习美术时要注重实践和体验,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以原始艺术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原始艺术的风格、图案和构图特点,学会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原始艺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实践性操作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操作中自主学习、自主体验,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学生进行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时,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新湘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远古的呼唤
新湘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远古的呼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远古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理解远古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掌握以打磨、切割、打孔等方式制作陶器的基本技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呈现、示范、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理解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远古人类的探索精神、创造力和智慧的敬意;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美术创作的快乐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远古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掌握以打磨、切割、打孔等方式制作陶器的基本技法。
2.难点:理解远古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原始社会文化背景;掌握复杂的制陶工艺和技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出示许可洞窟、阿尔泰山图案、彭山石舞等远古艺术作品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猜测了解远古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理论讲解(15分钟)依次讲解以下知识点:1)远古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文化背景。
2)远古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如构图简单、色彩单一、形式变形、印刷图案等。
3)远古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品,如拉斐尔洞穴壁画、昆士特洞穴绘画等。
3.示范操作(15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制作陶器的基本技法,并向学生传授如何选择泥土、制作模具等技巧。
4.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自行制作陶器,并在过程中积极学习和探索。
5.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自行展示制作的陶器,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改进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价方法1.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和不足。
五、教学资源准备1.制作好的陶器工具、烤窑、泥土等。
2.图片、书籍、PPT等提供远古艺术相关的参考资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远古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理解其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并掌握以打磨、切割、打孔等方式制作陶器的基本技法。
新湘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 远古的呼唤
新湘版美术八班级上册教案远古的呼唤教学设计《远古的呼唤》一、教材分析湘美八班级下册第七课《远古的呼唤》依据“综合探究”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选择了原始状态下的艺术行为作为教学内容,使同学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接近和理解原始艺术,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设计、制作和组织力量。
本课可以从两方面绽开,一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了解原始美术的特征,二是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来制作呈现面具服饰等,结合角色定位、表演加深对原始美术的印象。
教材以《火种》这一剧本为线索,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通过策划、组织、创作、呈现等一系列活动,追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和情感。
课前预备:收集、布展和参观1、布置同学通过阅读、网上查询等途径,收集关于原始生活的艺术图片、文字资料文件资料,并通过师生的合作,布置一个图文并茂的展览。
2、查找具有原始风格的实物,结合展览,营造氛围。
3、收集包括原始陶器、建筑、雕塑、壁画、服饰等方面的图片、音像资料文件资料,制作师生演示用课件。
各种用来制作的材料,包括树叶、绳子、纸张、羽毛、布等。
设计意图:同学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关于资料文件资料,布置展览,培育同学自我探究的力量。
通过这一系列课前预备活动,使他们对原始社会、原始艺术的了解从无到有,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阅历感悟原始风情,为制作和包装角色做好心理和认知上的预备。
此外,呈现大量原始艺术品图片及具有原始味道的仿制品,也是有意向识地对同学进行一种艺术的熏陶,为活动营造一种原始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1.同学通过在图书馆、网上搜集关于原始社会生活、生产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文件资料,了解原始风情,感悟原始艺术。
同学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育其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
同学能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尝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湘美八上 7远古的呼唤 教案设计
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远古的呼唤》教学设计教案
周次周课时第一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师
上课时间
第五课:《远古的呼唤》
一、教材内容
八年级下册第五课《远古的呼唤》
二、学生特征分析
1. 说明学生的地域、年级
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峨港学校八年级学生
2. 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确定认知结构变量2
有少许审美能力和美术知识的接受能力,但是一部分兴趣不高,实践能力差。
三、知识点的划分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序号知识点内容简述教学目标描述教学目标2随堂提问
1 对原始社会的印
象了解你们觉得原
始社会是怎么样
的?
2 原始艺术的元
素(色彩,图案)了解知道原始文化的特
点,为下一步绘画做准
备
看课本图片
的人们穿的衣服
都有什么颜色?
什么是这些颜
色?
3 绘画一个具有
原始风情的面具。
实践训练动手能力,自
己组织学到的原始艺术
的元素,画在裁好的面
具模板上。
四、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办法教学重点:
1、原始艺术的元素(色彩,图案)
2、绘画一个具有原始风情的面具。
教学难点:。
八年级美术上册7远古的呼唤教案3湘美版
远古的呼唤
课后反思
毕竟原始文化对学生来讲是超级遥远的事,与他们所熟悉的卡通相较,同意仍是很费力,但通过学习,学生产生好奇感,从而自主了解、同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环节设计有些多,使课堂实际教学中有些重要的东西一带而过,学生只是有了一个浅层了解,没有深切。
尤其是对原始风格的明白得,使学生在后来的制作进程中,没有更好的将原始风格融入到面具的设计制作中。
那个问题值得反思与改良。
学生在课前的材料预备是很充分的,同时在课堂上受到教师的引导,对一些材料进行加工重组,产生新的材料,可是在制作进程中,有些材料的粘合成了问题,例如金属、玻璃制品没方法粘到面具上,这点有些遗憾。
湘教版第7课远古的呼唤
三、课堂小结: (二)、经变画:用绘画 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 叫"变相",即经变画。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 材。 (四)、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 (六)、故事画。 1. 佛传故事:主要
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 迹。“乘象人胎”“夜半 逾城” 2. 本生故事画:指
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 种善行, 宣传 “因果报应” “苦修行善”的生动故 事。 “九色鹿舍己救人” 、 “须阁提割肉奉亲”。
面上制作的画。作为建筑物的 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 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 重要方面。(壁画和岩画在比 较中进行区别)
课 教 序 学 程
堂
教 教
学 学
活 活
动 动
设
计 媒 体 运 用与
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置
二次备课
二、理解与欣 赏: 三、探究与学 习:
莫高窟洞窟壁画内容 多媒体课件 之丰富,堪称“墙壁上的 多媒体课件 图书馆”。 (一)、佛像画。 媒体课件
作 业 与 课 堂 评 价 板 书 设 计
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 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 术风格,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能画出简单的岩画。
7、远古的呼唤 1、新石器时代: 2、旧石器时代: 特点: 造型·表现 索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
课 教 序 学 程
堂
教 教
学 学
活 活
动 动
设
计 媒 体 运 用与
设
置
二次备课
三、根据故事, 制作面具: 四、合作展示, 说明创意并简 单表演:
(一)小组讨论,回 课件应用 答制作面具的注意事项。 背景音乐营造气氛 (二)学生欣赏几组 实物投影仪展示 面具。 部分录像精彩片段
《远古的呼唤》教学设计与反思
《远古的呼唤》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湘湖版七年级《远古的呼唤》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初一学生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原始美术的特点,原始人的造型特征及原始文化。
②方法与过程:通过分组规划制作,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让学生大胆设计表演,发展有个性的表演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景设计和表演,使学生在原始文化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原始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回顾原始人的造型和色彩特点,分组策划,情景形象设计,展示解说评价。
教学难点:对原始人整体形象设计的把握及表演。
教学准备麻袋片做成衣服、布料、羽毛、剪刀、白色卡纸等教学过程(本部分为重点,包括导入过程和教学步骤)导入过程1.从教师自身形象的点来发展开来。
让同学们来评一下今天与众不同的“我”。
教学步骤(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二、探讨分析1.你收集的原始生活情景或你心中的原始生活场景。
2.课件展示部分原始生活图片。
①原始部落人们的生活条件怎么样?②从哪里可以看出呢?师总结:原始人类在如此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却创造了非常伟大的原始艺术。
陶器、岩画、面具欣赏(出示课件)三.面具探微1.展示一组面具,你认为面具有什么特征呢?形—————面目狰狞色—————色彩丰富用法手法——夸张作用————古:吓跑野兽,同时保护自己今:装饰,神秘小结:面具其实是一种图腾文化,石器时代是人类早期图腾文化得到大发展的时代,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许多优美奇异图形,如岩画,象形文字,图腾标志等,大多产生于这个时期。
活动一请同学们分别装饰面具(可以在面具上进行绘图,也可直接用一些装饰物来修饰) 四.我的原始生活欣赏一组原始人类装扮图片请同学们从材料上,造型上,色彩交流讨论分析原始装扮的特点生:有羽毛,兽骨……生:色彩鲜艳……生:造型夸张……小结:羽毛,兽骨等装饰品都是原始人类狩猎的成就,把它们装饰在自己身上,意寓可以把动物身上的勇气迁移到自己的身上,同时也是一种巫术的崇拜象征。
远古的呼唤教案
远古的呼唤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和文化;2. 学习远古时期的呼唤现象,并能够分析其原因;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远古的呼唤三、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教材、纸笔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投影仪播放一段远古的呼唤的视频,并提问学生是否听到了什么声音。
2. 让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询问他们对这个现象的初步看法和猜测。
步骤二:学习(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
2. 学习远古时期呼唤现象的原因,并请学生进行思辨:为什么人们会呼唤?是否有其他解释?步骤三: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远古时期的场景,比如原始森林、河畔等。
然后让他们合作通过模拟呼唤的方式来互相体验。
3. 每个小组模拟完呼唤后,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猜测,解释呼唤的原因。
步骤四:分享和总结(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模拟呼唤经历和猜测。
2. 教师和其他学生对每组的分享进行讨论,并一起总结出远古时期呼唤的可能原因。
3.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并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五、教学拓展:1. 给学生继续阅读一些关于远古时期的书籍和文章,深入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了解不同文化中类似呼唤的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学习远古时期的呼唤现象,并通过实践和讨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互动和合作中深化了对远古时期人类生活和文化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和分享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湘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远古的呼唤
新湘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远古的呼唤一、教学目标•了解并认识远古文明的艺术品;•理解远古艺术的特点和意义;•掌握绘画中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远古文明的艺术品•介绍远古文明的代表性艺术品,如史前洞穴壁画、埃及金字塔壁画等;•分析远古艺术的特点,如简单粗犷的线条、原始的色彩运用等;•讨论远古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2.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学习绘画中的线条表现方法,如粗细、长短、曲直等;•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习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技巧,如对比、互补、渐变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远古艺术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远古文明和艺术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远古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2. 探究•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远古艺术品进行研究,分析其线条和色彩运用的特点;•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全班学生了解各种远古艺术品的特点和意义。
3. 学习•线条表现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学习如何使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形状和质感;•色彩运用技巧:通过教师讲解和实例展示,让学生掌握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
4. 练习•绘制线条作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绘制一个由线条构成的艺术作品;•色彩填充练习:学生将已绘制好的线条作品进行填充,运用所学的色彩运用技巧。
5. 总结通过学生的练习作品展示和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加深对远古艺术的理解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绘制的线条作品和色彩填充作品的质量和创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进一步提升。
五、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美术展览,了解更多远古艺术品;•探索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远古元素,如雕塑、陶瓷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结合远古艺术的特点,创作一幅远古主题的绘画作品。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通过学习远古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增进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艺术打下基础。
《远古的呼唤》教案(八上)
背景音乐营造气氛
实物投影仪展示
部分录像精彩片段回放
第44页
作
业
与
课
堂
评
价
重在创意的激发,小组积极合作,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板
书
设
计
7、远古的呼唤
色彩艳丽
对比强烈
装饰多样
简单实用
创意十足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一)、佛像画。
(二)、经变画: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四)、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
(六)、故事画。
1. 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乘象人胎”“夜半逾城”
2. 本生故事画: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
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感受。
A、赏析汉魏、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特点,比较娄睿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B、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C、通过敦煌壁画的鉴赏了解了古代洞窟壁画的各种题材与类型。还结合社会生活认识宗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社会现象。
难 点:把握中国古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
交流:什么是壁画?
壁画: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和岩画在比较中进行区别)
媒体运用
多媒体课件
第40页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置
媒体运用
初中美术_第七课 远古的呼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远古的呼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
2学生能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使自我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有所。
4投入地参与制作与表演,能充分感受创作的激情和乐趣。
教学难点分析感受原始艺术,结合自己的了解,尽可能地在创作中体现原始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电视等途径查询和收集各种反映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展播。
配有远古时代风格的背景音乐响起。
——原始陶器、雕塑、壁画……A.古埃及与美术绘画、雕塑B.古希腊与美术绘画、雕塑C.古非洲与美术绘画、雕塑⑴“通过以上材料欣赏,对我们的先人有什么看法或感受?” (说说对先人的感受,为有这样的先辈而感到自豪);⑵“你喜不喜欢原始艺术,现代人喜不喜欢?为什么?” (谈谈现代人对原始艺术的感受,说明原始艺术以它特有的质朴和粗犷吸引了大家,让人们有一种心灵的放松,情感的回归。
)提醒学生关注当时人们的形态、服饰、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以及居住场景、建筑特点等。
2、根据自身的经验,学生讨论对远古部落的认识(包括面具、服饰、舞蹈、习俗)…比较分析后,找出远古时代部落面具、服饰的共同特征,并找出你喜欢的面具图形,说说为什么喜欢。
3、总结(板书)⑴面具:面目狰狞、可怕、神秘,有保护威慑作用,也有装饰性。
⑵服饰:色彩丰富,对比明显,个性夸张,材料运用广泛。
二、小结面具其实是一种图腾文化,石器时代是人类早期图腾文化得到大发展的时代,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许多优美而奇异的图形,如原始岩画、图腾标志、文字图画、象形文字等等,大多产生于这个时期。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图形已经从记事和作为氏族群体标志的实用功能,逐步向记事、图腾标志与装饰美化功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这时候,人类不仅对图形的表达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图腾的审美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远古呼唤》说课稿
第7课《远古呼唤》说课稿说教材:本课为综合探索课。
旨在通过原始社会的一些美术作品流露出来的信息来探索当时的文化与生活,借助学生的自身经验和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艺术视野。
说学情:学生对原始社会的美术作品兴趣较浓,本节课以提升学生兴趣为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精神。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原始装饰艺术,认识面具的来历与演变,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
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面具艺术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各小组合作,选用恰当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多种技法,设计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锻炼协作能力与培养互助精神;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小组制作,让学生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通过表演感受面具独特艺术魅力,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质特点)和材料的综合利用。
说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有关原始艺术的一些材料。
学具准备:卡纸、颜色、和收集的一些材料。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知识竞赛导入新课:(1)有关中国古代的一些知识。
(2)有关世界的原始艺术的知识(3)现在的土著人的一些趣闻。
2、基础知识:(1)原始艺术和面具。
(2)原始艺术与图腾,迷信、原始人的生活的关系。
(3)面具设计的特点:夸张象征神秘3 、学生分组活动:(1)、把学生分为10 个小组(2)、每组对原始部落中的酋长、部落男青年、部落女青年、部落长老、巫师、太阳神(从上面人物选2-3 人)分别设计一幅面具。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远古的呼唤》教案2 湘美版
远古的呼唤1教学目标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2、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培养学生自我规划、组织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为中学八年级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相对较少,部分同学存在兴趣不高,实践能力差的现状,鉴于本班学生的实际,,立足于学生兴趣.,更多考虑的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为高年级欣赏课的开展形成有效知识链接。
3重点难点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播放远古祭祈福的视频以及体现原始艺术特点得图片资料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1、面具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
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一般指演员的面部塑形化妆,又称“假面”、“脸子”。
英文称“mask”。
人类戴面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的面具可能产生于狩猎活动,为了便于接近猎物,猎人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物,在世界各地的民俗活动中,人们往往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神鬼及各种奇禽怪兽,以表示对自然力的崇拜或在想象中征服自然力,在民间的一些戏曲表演活动中,面具至今仍是主要的化妆手段。
傩祭、傩戏及其面具艺术是中国古老而神秘又极富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堪称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远古的呼唤 教案
远古的呼唤教案教案标题:远古的呼唤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远古文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远古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远古文明的主要特征和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远古文明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4.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活动:播放一段关于远古文明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远古文明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认为什么是远古文明?”、“远古文明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等。
知识讲解:2. 知识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远古文明的定义和特点,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小组讨论: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远古文明进行深入研究,讨论该文明的主要特征、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并准备一个小组展示。
小组展示: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评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总结:5. 学生总结:要求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你对远古文明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远古文明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等。
拓展活动:6.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形式,进一步了解远古文明,并写一篇关于远古文明的小论文或制作一个展板展示。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质量评估。
3. 学生完成的小论文或展板的评估。
教学资源:1. 视频或图片资料关于远古文明的介绍。
2. 多媒体设备。
3. 相关书籍、纪录片等拓展资源。
教学反思:1. 在引入活动中,要确保问题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2. 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要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和发言,避免个别学生主导整个讨论过程。
远古的呼唤
远古的呼唤一、教材分析通过对湘版美七年级下册《远古的呼唤》教材的认真研读,对其了解先民生活、劳动创造艺术教学目标的理解,结合苗族地区美育教学校本课目标,同样达到欣赏感悟民族艺术美,鸿扬民族艺术的情感目标。
本课进行对苗族先民的生活、图腾、精神的了解,来了解苗族服饰的创造过程及审美特征,并肯定其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苗族历史,包括苗族的生活、精神、智慧及审美价值。
2、了解苗族审美的载体苗族服饰,理解其历史功能、文化功能、美学功能特征。
3、通过苗族服饰的图案美、色彩美,加强简易的图案绘制能力和组合搭配能力。
4、加强学生对苗族艺术的热爱,激发传承苗族文化艺术的激情,尊重民族文化与艺术,进行民族教育,增进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苗族历史、艺术风格、2、了解苗族服饰的图案与色彩,理解苗族服饰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教学难点:绘制简易的苗族服饰图案,并进行合理搭配。
解决办法:教师示范,提取线绘和组合较好的图案供学生参考。
四、课堂教学模式讲解→教师示范→课堂作业→教学总结五、教学过程一>表演导入(播放原生态苗族古歌,悠远欢快、神秘、喜跃)1、教师现身引导:教师身穿苗族男服饰,青色头巾、上衣、直桶、宽裆长裤。
2、三个女生两个男生分别身着苗族服饰(女生盛装,男生便装),随着欢快的苗歌节奏,在讲台前沿表演时装秀。
设问一:同学们,我们这五位同学身着的服饰反映着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服饰?学生:A苗族(90%回答)B其他民族(6%外民族学生回答)C不知道(4%的外地区的外民族学生回答)教师说明:对!我们穿的就是苗族服饰。
大家对苗族服饰的优美款式、奇特图案、繁多的银饰肯定很感兴趣。
而这些都是苗族先民们几千年来,凭着聪明的智慧,在生活劳动中创造,灵动的双手精致加工得来的,并在常年迁徒和劳作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设问二:苗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她又是怎样创造这神奇的服饰艺术的呢?学生:想知道!教师补充:那就让我们通过课件一起来了解苗族的历史,了解苗族先民们的生活、精神和创造服饰的审美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
备课人:王景琴备课时间2014年9月13日
课题
7、远古的呼唤
授课时间
12月15日~12月19日
课型
综合·探索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班级
八年级
总第14课时
内容设计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目标
通过岩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岩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审美意识。
畅谈岩画的特点、给人的感受等。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
媒体课件
第41页
作
业
与
课
堂
评
价
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能画出简单的岩画。
板
书
设
计
7、远古的呼唤
1、新石器时代:
2、旧石器时代:
第二课时一、音乐导入:
二、欣赏图片,了解远古时代的面具,服饰的特点:
学生听完音乐后,谈一下听后的感受,教师引入课题《远古的呼唤》。
出示学习目标。
(一)在大屏幕上欣赏远古时代的面具及服饰。小组讨论回答远古时代的面具,服饰的特点。
教师总结:面具特征:面目狰狞、可怕、神秘,有保护威慑作用,也有装饰性。服饰特征:色彩丰富,对比明显,个性夸张,材料运用广泛。
特点: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
学
回
顾
与
反
思
岩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目前发现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陕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通过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壁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审美意识;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情感与
态度目标
投入地参与制作与表演,能充分感受创作的激情和乐趣。
本课
重点
难点
分析
感受原始艺术,结合自己的了解,尽可能地在创作中体现原始风格。
教具
准备
1.师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
2.各种用来制作的材料,包括树叶、绳子、纸张、羽毛、布等。
3.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三)学生根据故事,小组合作完成故事各角色的人物面具。
出示两个剧本,小组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自己设计剧本。
教师巡视指导。
1、邀请同学上台展示,并说明创意。
2、根据剧情,分角色简单表演。
3、师生一起欢呼,尽情释放激情,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师充当评委,主要从装饰与表演两个方面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对其中的亮点予以积极肯定。
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感受。
A、赏析汉魏、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特点,比较娄睿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B、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C、通过敦煌壁画的鉴赏了解了古代洞窟壁画的各种题材与类型。还结合社会生活认识宗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社会现象。
难点:把握中国古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
(二)了解面具知识。
在大屏幕上出示面具的知识,学生朗读了解。
让学生畅所欲言。
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
多媒体课件
第43页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置
媒体运用
简单表演:
五、展示创意:
六、评选优秀小组:
(一)小组讨论,回答制作面具的注意事项。
(二)学生欣赏几组面具。
教具
学具准备
课本、资料、教学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最早的中国画是出现在一些岩洞里,这些形式叫岩画。不过它与其说是画,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字,因为其功能只是简单的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最多还能表达人们的一种理解和愿望,没有具备审美的功能,而真正具备了审美功能的绘画是随后出现的壁画。区别岩画与壁画。
交流:什么是壁画?
壁画: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和岩画在比较中进行区别)
媒体运用
多媒体课件
第40页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置
媒体运用
二、理解与欣赏:
三、探究与学习:
三、课堂小结:
莫高窟洞窟壁画内容之丰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
方法与
过程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岩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
情感与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本课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通过原始人的图画的鉴赏了解古代洞窟壁画的各种题材与类型。
难点:把握中国古代岩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
第42页
初中美术备课表
八年级上册
备课人:王景琴备课时间2014年9月13日
课题
7、远古的呼唤
授课时间
12月22日~12月26日
课型
综合·探索
课时
第2课时
授课班级
八年级
总第15课时
内容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原始风情,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
方法与
过程目标
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3.佛教史迹故事画: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如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佛图澄”和第72窟的“刘萨诃”等。
原始人的图画:
1、新石器时代:《村落土木》、《良渚人住宅模型》
2、旧石器时代:《鹿》、《野牛》
缺点:(1)使用幻灯机时,由于出现切换问题导致脱了一点的时间下课。(2)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衔接上还不是非常的理想,有待于以后提高。(3)教师示范环节可以简单一些,尽量发挥学生自己的创作空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第45页
课件应用
背景音乐营造气氛
实物投影仪展示
部分录像精彩片段回放
第44页
作
业
与
课
堂
评
价
重在创意的激发,小组积极合作,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板
书
设
计
7、远古的呼唤
色彩艳丽
对比强烈
装饰多样
简单实用
创意十足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
学
回
顾
与
反
思
1、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面具,服饰的制作。重难点的突破是通过示范,学生讨论,师生合作来完成。
(一)、佛像画。
(二)、经变画: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四)、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
(六)、故事画。
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乘象人胎”“夜半逾城”
2.本生故事画: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
2、在本节课中,优点是:(1)我课前教具准备的非常充分,给学生很直观的视觉感受,并且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对面具的制作很感兴趣。(2)多媒体课件的两个片段,也能给学生第三节课提供很多的表演帮助。(3)在学生团结协作方面,(8---10)人为一组,好生带差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这样,能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学生作业采取自评,互评。给学生提供自我评定的机会,然后,我们老师再评定他们的成绩就非常容易。(5)注重学科的渗透,在本课中加入了很多的音乐元素,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就调动了起来。还渗透了德育教学,不让学生任意的破坏树木,课堂上只能用一些枯枝,草或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