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基础知识——中国话剧史略
中国话剧史讲课要点
《中国话剧史》讲授要点
授课教师
第一章早期话剧
一、早期话剧的三个发展阶段(初始期1866年前后—1907年;扩展期1907年—1911年前后;鼎盛衰落期1911年前后—1919年)。
二、文明戏的出现——学生演剧与戏曲改良。
中国最早的学生演剧是1898年上海基督教约翰书院学生在圣诞节演出的一出英语剧。第二年圣诞节,这些学生除演了英语剧外,又用汉语演出了《官场丑史》,称为新剧,或时装新戏。
梁启超、陈独秀、汪笑侬等人提倡对传统戏曲进行变革,这场变革与学生演剧互相呼应,互相影响。
三、春柳社与进化团。1906年12月,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等发起在日本东京成立春柳社文艺研究会。1907年2月,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1907年6月又上演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黑奴吁天录》。这些都标志着中国话剧在1907年诞生。
进化团是由任天知发起于1910年11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职业化新剧团体。
四、文明戏的衰微与南开剧团。
文明戏一度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代表人物有:任天知、汪优游、欧阳予倩、陆镜若、郑正秋、张石川、苏石痴等。
由于充斥着凶杀、色情、迷信、因果报应等内容,文明戏逐渐失去观众,走向没落。
五、南开剧团与北京学生演剧活动。
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1908年去欧美考察归来,着手组织新剧演出活动。1914年11月南开校庆十周年时,南开剧团成立。主要演出剧目:《一元钱》、《新村正》。周恩来是剧团骨干之一。
清华学校演剧活动开始于1911年。主要领导人洪深。主要演出剧目《侠盗罗宾汉》、《卖梨人》、《贫民惨剧》等。
中国话剧史(本) 第三讲
来的易卜生‛,并积极为此做准备工作:
1.看戏。凡有戏剧名著演出,都争取去看。
2.读戏。
最终目的是写戏。
写自我、写心境的新浪漫主义之路:
带有感伤、颓废、唯美的色彩
(一)‚梵峨璘‛ 与‚蔷薇‛ (Violin & Rose) 19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9月至10月,田汉连续完成了四幕话剧 《梵峨璘与蔷薇》和三场话剧《灵光》的写作, 《灵光》上演于10月20日。
《卡门》被禁演后,1930年7月,田汉代表
南国社,与(上海)艺术剧社、辛酉剧社、 大夏剧社、摩登剧社、戏剧协社、光明剧社, 联合组成上海剧团联合会,随即又改名为左 翼剧团联盟,第二年又改为个人参加的中国 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0年秋,南国社解散,‚南国‛戏剧运动 汇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的洪流。 end
中国话剧史
第三讲 田汉与南国社
·‚南国社‛之前的田汉:经历、《南国》、婚姻
·田汉早期的话剧创作
·南国社的话剧活动
“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欧阳予倩、田汉、洪深
(1889-1962)
田汉(1898-1968)
洪深(1894-1955)
三位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在1928年时,都
是南国社的成员。但与南国社共始终的
田汉自己非常喜欢《古潭的声音》,把它放在历
次的公演之首,‚顽固地取着‘压卖’的态度‛。
中国古代戏曲史(简版)(编导艺考学习资料)
第一章元曲概说
一、名词解释
1、戏曲:它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是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美术艺术等众体皆备的综合艺术。
2、戏剧:它是一种由演员通过说、唱、歌、舞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艺术。
3、曲:可以歌唱的乐谱,具体讲是金元时期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词、词余、乐府。
4、散曲:是宋金时期吸收民间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5、小令:原名叶儿,是文学上的一支曲或一首词,具体地说是独立的一支曲。
6、套数:和小令相对,是两组以上(不包括两组),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相邻而成的组曲。(特点:有尾声,曲子只能在同一宫调中选用)
7、带过曲:是由两组曲组成的曲子。
8、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吸收了其他多种表演形式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吸收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被称为“第七艺术”。
9、曲词:是在诗、词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一般都本色自然而又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一面有严格的韵律,一符合演唱的要求;一面又可以增句或加衬字,有利于比较自由地表情达意。
10、曲调:旧乐府音调的总称。
11、唱词:旦本戏,末本戏。
12、宾白: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
13、科范:是剧本规定的主要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简称为“科”,如“把盏科”、“做眼泪科”、“调阵子科”、“内作起风科”等。
话剧基础知识
话剧基础知识
【初入门户】
1、话剧: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欧洲各国通称戏剧(英文drama)。中国早期话剧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剧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当时称新居或文明戏。新居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后,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中国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剧种。它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产生了众多优秀的剧作家、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舞台美术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活动家、戏剧教育家。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艺术才华,共同培育了话剧艺术的鲜花,推动了话剧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话剧以特有的光彩独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2、话剧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是便于演员表演剧情和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小试牛刀·文本类】
3、剧本: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指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亦称戏剧文学。它直接规定了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依据。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剧中人物自己的语言(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叙述人的语言(舞台指示),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以及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经过导演处理,在排演过程中使用的剧本,通称脚本;经过导演处理和演出实践后定下来的剧本,通称演出本。
话剧理论知识
目录
一话剧:话剧介绍
二演员篇:
表演:1话剧表演艺术
2表演艺术基础知识
3表演动作
4表演技巧
5演员的表演技巧
语言表现:1说话的基本要求
2话剧演员的舞台发声
3台词的处理
三导演篇
四剧本篇:1选本子,改本子
2话剧剧本创作
3剧本创作步骤
4剧本三大忌
5剧本不光讲求可看性还要考虑可行性五参考网站
一话剧
话剧介绍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更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二演员篇
A表演
1话剧表演艺术
话剧表演和影视有所不同。用一个晚上是不可能完全提及的。从表演方面看,理论是重要的,但关键还是实践。
表演,首先要接触表演元素。
中国文化-话剧
话剧的特点
•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 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 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 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 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 《桃花扇》(作者:欧阳予倩)、《龙须沟》(作者:老 舍)、《马兰花》(作者:任德耀)、《关汉卿》(作者: 田汉)、《茶馆》(作者:老舍)、《蔡文姬》(作者: 郭沫若)、《赫哲人的婚礼》(作者:乌· 白辛)、《于 无声处》(作者:宗福先)、《大风歌》(作者:陈白 尘)、《陈毅市长》(作者:沙叶新)、《松赞干布》 (作者:黄志龙执笔,次仁多吉、洛桑次仁)、《风雨故 人来》(作者:白峰溪)、《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 (作者:刘树纲)、《狗儿爷涅盘》(作者:刘锦云)、 《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作者:杨宝琛)、《天下第一楼》 (作者:何冀平)、《红蜻蜓》(作者:欧阳逸冰)、 《李白》(作者:郭启宏)、《商鞅》(作者:姚远)、 《北京大爷》(作者:中杰英)、《立秋》(作者:姚宝 瑄、卫中)、《黄土谣》(作者:孟冰)、《有一种毒药》 (作者:万方)、《暗恋桃花源》(作者:赖声川)。
• •
曹禺简介
• 曹禺(1910-1996),卓越 的中国现代戏剧家。著有 《雷雨》、《日出》、《原 野》、《北京人》等著名作 品。曹禺祖籍湖北潜江。清 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 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 的绰号。“
中国话剧史(本二·下)第五讲 3.17
这批历史剧中,以郭沫若《蔡文姬》 这批历史剧中,以郭沫若《蔡文姬》、田汉 关汉卿》 曹禺等《胆剑篇》影响最大。 《关汉卿》、曹禺等《胆剑篇》影响最大。 蔡文姬》 《蔡文姬》的作者说此剧借文姬归汉替曹操翻 案。 关汉卿》以关汉卿写作《窦娥冤》为线索, 《关汉卿》以关汉卿写作《窦娥冤》为线索, 塑造了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 塑造了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 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的戏剧战士关汉卿 的形象。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 的形象。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为民 请命” 在这个人物身上, 请命”。在这个人物身上,田汉倾注了自己的 全部心血、才力、仰慕之情和全部的崇敬之心。 全部心血、才力、仰慕之情和全部的崇敬之心。 双飞蝶》 《双飞蝶》
中国话剧史(本二 中国话剧史(本二下)
新中国“十七年” 第五讲 新中国“十七年”戏剧 (1949—1966) )
新中国“十七年”戏剧( 第五讲 新中国“十七年”戏剧(1949—1966) )
1949年7月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 年 月 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 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为了庆祝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为了庆祝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来自解 放区和国统区的三十二个戏剧团体进行 了历时二十九天的演出,其中话剧十台。 了历时二十九天的演出,其中话剧十台。 这是当代话剧的开端。 这是当代话剧的开端。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史论考研参考资料以及参考书
参考书目:《中国话剧史研究概述》
田本相:《中国话剧史研究概述》 《中国话剧史研究概述》是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田本相,焦尚志
参考书目:《论戏剧性》
谭霈生:《论戏剧性》 作者围绕“戏剧性”这个审美概念,从美学的角度阐释戏剧艺 术自身的规律,从戏剧艺术的手段入手,进入戏剧艺术的构成要素, 诸如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逐一探讨戏 剧性与非戏剧性的界限。全书建构了一种新的阅读视野,将戏剧文 本从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使其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参考书目:《世界戏剧学》
余秋雨:《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修订版,作为中国 大陆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 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 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 十年之后,199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教材一等奖”。
参考书目:《中国话剧史》
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
《中国戏剧史学史稿》通过对20部有较大影响的中国戏 剧史著做系统性研究,探讨了它们在中国戏剧史学史上的地 位、影响和赓续、互文的关系;通过对诸位作者所秉持的历 史哲学和使用的学术方法进行回顾和检讨,试图对既往的戏 剧史著研究进行系统性整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书目:《中外戏剧史》
中国话剧史[整理]
中国话剧史
中国话剧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它已成为中国封建王朝走向衰亡的见证,成为近代中国深重苦难的见证,成为中国的志士仁人为追求民族独立和自由奋起抗争的见证,也成为今日繁荣和发展的见证。百年来沧桑巨变,百年来名作如林,百年来已完成从舶来品向中国特色的传衍渐变。话剧,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主动的挚爱的文化选择。一、话剧的起源
二、萌芽期的话剧
三、文明戏的脚印
四、“五四”运动与话剧的形成
五、话剧的确立
六、田汉及南国社
七、渐渐走向成熟
八、曹禺三部曲及其他名家名作
九、职业剧团的出现
十、抗战初期的演剧活动
十一、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及其他名作
十二、新中国初期的话剧
十三、新时期话剧
十四、开放的戏剧世界
十五、享誉世界的剧院
十六、话剧的奖项
十七、中国话剧的风貌
注:本篇是“十至十七”
十、抗战初期的演剧活动
1937年7月,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七七事变”燃起了抗日怒火,中国话剧界人士以戏剧为武器,投入全民抗敌的历史洪流。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话剧成为中国诸多艺术种类中,最活跃,最繁荣,最具现实性、战斗性和民众性的艺术。其发展特点是:现实主义的深化,历史剧的兴盛,讽刺喜剧的崛起,并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七七事变“后,在上海上百人参与演出了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场面宏大,气势昂扬,传达了人民誓死抗敌的心声,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上海沦陷后,戏剧界人士迅速组成了13个抗日救亡演剧队,除少数几个留沪坚持对敌斗争外,多数都奔赴祖名地,宣传抗日。创造了许多短小而通俗的演剧形式,如街头剧、茶馆剧、游行剧、活报剧、灯剧和傀儡剧等,使得戏剧同广大民众结合在一起。著名的《放下你的鞭子》等,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行。重庆成为陪都,绝大多数的表演团体和演艺人士来到这里,1938年10月,举行了第一届戏剧节,组织了25个演剧队到街头、镇上演出,连续7个晚上公演抗敌戏剧,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空前盛举。
中国话剧史(本二·下)第六讲 3.31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 至今) 第六讲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1978至今) 至今
Leabharlann Baidu
1978-1981 歌颂老一代革命家的戏剧创作
1977
白桦《曙光》 白桦《曙光》
1978-1981
苏叔阳《丹心谱》 苏叔阳《丹心谱》 邵冲飞等《报童》 邵冲飞等《报童》 程士荣等《西安事变》 程士荣等《西安事变》 丁一三《陈毅出山》 丁一三《陈毅出山》
高行健在的剧作大量吸收西方现代派的戏剧手法,突 高行健在的剧作大量吸收西方现代派的戏剧手法, 破了话剧传统的时间结构,拓宽了戏剧表现空间, 破了话剧传统的时间结构 , 拓宽了戏剧表现空间 , 探 索新的戏剧观念包括舞台观念。 索新的戏剧观念包括舞台观念。 在推出新作时, 在推出新作时 , 他习惯于写一份提供给导表演的演出 建议与说明,既为方便导表演的工作, 建议与说明 , 既为方便导表演的工作 , 也是系统表述 他的戏剧艺术追求。 关于演出〈野人〉 他的戏剧艺术追求 。 在 《 关于演出 〈 野人 〉 的建议与 说明》 他明确指出: 说明》中,他明确指出
话剧——精选推荐
为了树立话剧团的整体形象,为了更好的调动演员的积极性,为了各部门能够有序的开展工作,现做如下规定:
一、干部方面:
1、团长一定要把上级命令如实传达给各个成员。
2、团长每周要召开一次例会,时间自定。
3、做好各成员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4、演员的选拔必须严格按剧本要求进行,每个角色必须经评委讨论并一致通过。除演出部外其他各部如果想表演节目可向话剧团编剧索要剧本,推荐或选拔角色,然后经讨论最后由导演决定。
5、无论是在选演员,排练,演出,开例会,有关人员必须提前10
分钟到场。
6、抓好演员工作,对演员的意见,以及思想动态,要善于捕获,
及时向话剧团汇报。
二、各部成员方面:
1、每个成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2、各成员不得在开会,演出,排练期间,无故迟到,擅自离开,
无故不到。
对违反规定者处罚如下:
(1)迟到3次者提出批评并严重警告,超过3次到5次者留团查
看,超过5次者视为自行退团。
(2)擅自离开两次者,劝其退团,超过5次者视为自动退团。
(3)无故不到3次者视为自动退团。
3、在召开全体大会或举行大型晚会和活动时,各成员必须佩戴胸
卡。
4、各成员不得损坏话剧团形象;
5、编剧及演员在排练节目时不得把本剧团的剧本私自转借给话剧
团以外的人员,不得私自复印保存,一旦发现立即劝其退团。
三、节目借出制度
节目借出,必须由举办方发出邀请函,由团长签字盖章后方能借出,所有节目不经批准一律不准外出表演,否则一经查处,严肃处理.
四、物品借出制度
化妆品,宣传用品,服装,道具一律不准外借,剧本概不外借。
本团财务如有损坏或丢失,属于过失人责任的,由过失人赔偿损失;属于非人为原因造成的,由有关人员负责;属于无法查明原因及责
编导基础知识——中国话剧史略
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如陈白尘、徐悲鸿、冼星海、聂耳、金焰 等)
(上):周恩来在《一元钱》中饰演女主角孙慧娟
(下 ):部分南开新剧团成员合影(后立者为周恩来)
7.现代主要剧作家
田汉:浪漫剧(20)+现实剧(30~)田 汉的戏剧创作 丁西林:喜剧(开先河,喜剧+独幕剧) 洪深:社会问题剧(《农村三部曲》 ) 曹禺:现实剧 郭沫若:浪漫历史剧 “失事求似” 陈白尘:讽刺喜剧《升官图》 夏衍:市民戏剧、历史剧、知识分子戏 剧
1933年完成成名作四幕话剧《雷 雨》.1934年第一卷3期的《文学季刊》 破例全文刊载。 1935年先由留日学生在日本演出,同年8 月天津孤松剧团在国内首次公演,立即 引起轰动。 刘西渭: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 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茅盾:“当年海上惊雷雨”。
1936年创作《日出》 1937年创作《原野》 1941发表《北京人》 1942年据巴金小说改编话剧《家》
(左):欧阳予倩1925年《打鱼杀家》剧照 (右):欧阳予倩30年代在上海
(左):最早提出“话剧”一词的洪深20年代归国前 (右):30年代洪深在上海戏剧协社
南国社 1927年 田汉创办 欧阳予倩、洪深
等大师参与 发展小剧场话剧 作品往往带有感伤成分和浪漫色彩 不少成员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
11.曹禺与现代话剧
精神病,尤其是一见周朴园就如此,神经不正常, 所以有时并不顾及儿子,不愿喝,有二,药自然是 苦的,再就是不愿意配合周朴园演戏。妻子不像妻 子,母亲不像母亲。
侍萍
周朴园印象里的鲁侍萍,是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如 今站在面前的鲁侍萍却已经老得不像样子,满脸皱 纹,穿一身土头土脑的衣服,已经不是他过去所爱 的鲁侍萍了。这使他从美好的记忆回到了现实。童 伟民 :《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语文学 习》。
“鲁妈的年纪约有四十七岁的光景,鬓发已经有点 斑白,面貌很白净,看上去也只有三十八九岁的样 子……她的衣服朴素而有身份,蓝旧布裤褂,很洁 净地穿在身上。远远地看着,依然象大家户里落魄 的妇人。”
侍萍在《雷雨》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串联起三条线索:大海、蘩 漪、鲁贵,又使所有的线都向着周朴园围拢
《雷雨》内容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两个舞台背景内表 现两个家庭的纠葛和悲剧。
周朴园是资本家。鲁贵是奴才。繁漪是“五四” 以后的女性,追求自由和爱情,但脆弱孤独,她嫁 给周朴园,与其子周萍私通。周萍又暗与女仆四凤 来往,致使四凤怀孕。四凤的母亲鲁妈到周家,发 现周朴园就是当年将她始乱终弃的周家大公子,而 周萍是她亲生儿子,于是一场令人心悸的悲剧在电 闪雷鸣的雨中爆发,终使剧中人物都走向毁灭,只 有代表新生力量的工人鲁大海走向自己的道路,全 剧的悲剧基础是乱伦,但暗示了阶级意识和社会根 源。
第十二讲曹禺的戏剧创作
独幕剧《镀金》(1943年,根据法国拉毕 虚《迷眼的砂子》改编),嘲讽小市民的 自私和虚荣。
此外,曹禺还进行过电影剧本的尝试, 《艳阳天》(1948年)以一个律师为主角, 揭露国统区的黑暗,歌颂明辨是非、敢于 斗争的精神。
曹禺的出现,使中国话剧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
一方面,他继承和发扬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 统,反对专制与压迫,颂扬民主与个性解放, 出色地再现出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某些侧面;另 一方面,它的话剧文本大都具有象征性框架与 潜在意蕴,显示出对诸如命运、乱伦、性爱、 仇恨、理想价值等超越性问题的哲理思考。
d.赞颂人对命运的反抗精神,悲天悯人。
③乱伦主题。
“伦者,辈也。”(许慎《说文》)乱伦, 指违反血缘生命的自然序列、超越辈分的 性行为。
虽然对“近亲”的性规则不一样,但在人 类的各个时代与文化中,都有对乱伦的禁 忌。乱伦是人的一种本能冲动,形成了源 远流长的历史。而对乱伦的禁忌,则是人 的文明的标志。
李玉茹。京剧艺术表演家。曾是曹禺的学生 和朋友。1979年与曹禺结婚。
曹禺的文学创作始于中学时代,短篇小说 《今宵酒醒何处》(1926年9月)、新诗 《林中》、《菊、酒、西风》(1926年10 月)、《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 (1928年3月)、《不久长》(1928年4 月)、《南风曲》(1928年5月)等,抒写 青春期的浪漫感伤情怀,探索人生的意义, 带有明显的模仿新文学初期创造社作家作 品的痕迹,思想和艺术都不成熟。
中国戏剧史简要提纲
中国戏剧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话剧的发端是春柳社。1906年底,一批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了春柳社。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是: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
1907年,春柳社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这是春柳社演出的第一个,也是影响最大的剧目,是“中国人用中国话演出的第一个话剧”(张庚)。
1907年6月,春柳社又正式公演大型剧目《黑奴吁天录》,是中国完整话剧的第一次演出,也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个创作剧本。
1912年,陆镜若、马绛士在上海成立“新剧同志会”,后来欧阳予倩等人陆续加入。新剧同志会在国内从事职业演剧,这是东京的前期春柳在国内的延续,这一时期的春柳又被称作是后期春柳。
所谓幕表剧,就是指只有故事大纲,依据故事大纲排定一个演员表和分幕分场表,有的附上重要的对话,而其余部分则依靠演员的临场发挥。
进化团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职业剧团,1910年冬成立于上海,1912年解散。进化团的主要领导人是新剧活动家任天知。
《迦茵小传》是中国本土第一次演出真正的话剧。
与成熟期的中国话剧相比较,文明戏有着明显的不同:
1.编剧方法承袭传统戏剧的幕表制。
2、戏剧结构注意连贯性与完整性,原原本本从头道来,注重讲故事。多用明场,少用暗场。使用开放式的结构,受章回体小说影响,分场极多。
3、演出风格上注意台上台下的交流,有大量的插科打诨。
4、表演方法上保留了传统戏剧角色分派的做法。
5、舞台美术贫困化,有时连桌子椅子也是画在幕布上的。
1918年6月的《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发表了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即《玩偶之家》)、《国民之敌》(《全民公敌》)、《小爱友夫》。
05专题四现代话剧-曹禺与中国话剧的成熟
? 鲁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朴 (惊愕)什么? 鲁 她没有死。 朴 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 不过她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了。 朴 哦,救活啦? 鲁 以後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朴 那么,她呢? 鲁 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朴 那个小孩呢? 鲁 也活着。 朴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朴 哦。 鲁 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 朴 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朴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 嗯,就在此地。 朴 哦!
? 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朴 (惊愕)梅花? 鲁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 字。还有一件,-- 朴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朴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朴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 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
? 周萍背弃爱情的行径,又使 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 性在爱情追求中 遭受抛弃 , 又一次 陷入绝望 的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柳社 留日学生 可视为最早话剧团体之
一
1906年底,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 欧阳予倩、吴我尊、马绛士等一批留日 学生于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人表演 话剧。
剧目:《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左):李叔同(息霜)与曾延年(孝谷)在《茶花女》后台
(右):春柳四友(欧阳予倩、吴我尊、马绛士、陆镜若)
周朴园的形象意义在于:中国几千年来 的封建制度有着一种可怕的力量,在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成长的资产阶级,同 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经济上和思想上的 血肉联系。周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具有 顽固腐朽的封建性。
《雷雨》主要人物——2、蘩漪
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她聪明美丽、 热情,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强烈愿望, 有“蛮性”的原始力量,又是封建家庭 中的受害者。 是一个具有“雷雨”性格、“最使人怜 悯的女人”。她身上交织着“最残酷的 爱和最不忍的恨”。
主题: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
雷雨
“三一律”原则 受易卜生戏剧的影响 巧合+爱恨情仇 周朴园——鲁侍萍 繁漪 周萍 四凤 周冲
(一)《雷雨》主要人物——1、周朴园
是《雷雨》中心人物。其性格特征主要通过与侍 萍、蘩漪两位女性以及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 现出来的。 他性格冷酷、自私、虚伪。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 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 我独尊。 是一个人性复杂的人物。
田汉1930年在上海
田汉1936年在南京
《获虎之夜》剧照
《名优之死》剧照
丁西林 物理学家 我国现代喜剧创始人 丁西林是带着机智、幽默和微笑登上剧坛的,被誉为“独幕喜剧 的圣手”。
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酒后》
《三块钱国币》《妙峰山》
创作多重理性趣味
在短小篇幅中表现“欺骗”主题,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 嗜爱 并构筑逻辑悖论陷阱,别出心裁的结构 灵动活泼,机智幽默 匠心独运的戏剧结尾
《上海屋檐下》 《赛金花》《法西斯细菌》
二、话剧文学的开创者:田汉、丁西林
田汉 中国现代“革命戏剧运动奠基人”
先发起创造社 后创办南国社 早期代表作《获虎之夜》《古潭的声音》 《名优之死》《南归》 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浓重的浪漫感伤意味
诗一般流动华丽的语言
执著地关注爱、美、艺术的幻灭
特点:
A 艺术家形象。 B “美(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
1、精湛巧妙的戏剧结构(时间、场景、人物集中) 2、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八个人物) 3、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 (戏剧性、偶然性) 4、简练精确的个性化语言
八个个性化人物:
周朴园:荒唐狂妄、专横伪善 周蘩漪:任性孤独、强悍抗争 梅侍萍:忍痛挣扎、苦里求生 周 萍:荒淫放荡、懦弱颓唐 周 冲:纯真质朴、幻想憧憬 四 风:天真纯洁、诚挚善良 鲁大海:勇敢无私、爽朗粗犷 鲁 贵:奴性下贱、堕落卑鄙
1933年完成成名作四幕话剧《雷 雨》.1934年第一卷3期的《文学季刊》 破例全文刊载。 1935年先由留日学生在日本演出,同年8 月天津孤松剧团在国内首次公演,立即 引起轰动。 刘西渭: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 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茅盾:“当年海上惊雷雨”。
1936年创作《日出》 1937年创作《原野》 1941发表《北京人》 1942年据巴金小说改编话剧《家》
《雷雨》主要人物——4、侍萍
是下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形象,她纯朴、善良、坚 强,她历尽了人间艰辛,面对残酷的命运,她表 现出惊人的耐力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周朴园二十年前的遗弃,造成了她一生的不幸, 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千方百计地避开过去悲剧的重 演,但她最后的一线希望还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二)《雷雨》的艺术成就
艺术特色——诗人写剧:
重视“语言的艺术”,风格偏于华丽。 运用人物的长篇独白,或叙事或抒情,推动 戏剧的发展。
田汉中后期著作
2)30-40年代戏剧主要两类题材
反映工人生活与斗争。代表作独幕剧《梅雨》,描写工人 生活的苦难,歌颂他们反压迫求解放的斗争精神。 表现抗日爱国主题。代表作《回春之曲》。共写了20多个 抗日宣传剧以及抗日为背景的社会问题剧。 抨击美帝国主义的罪行与国民党政府地黑暗。 代表作《丽人行》。 3)新中国成立之后 历史剧代表作:《文成公主》、《关汉卿》
30年代参加左翼剧联,创作左翼剧作 “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 《青龙潭》 三剧都以作者熟悉的江南农村为背景, 展示了20、30年代农民的苦难以及“丰 收成灾”的社会现实。
洪深1894--1955
曹禺与《雷雨》《日出》《原野》
一、曹禺创作道路
20世纪中国杰出的戏剧家。以其煌煌巨著奠定 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也为中国话剧赢得 了世界性的声誉,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原名万家宝 ,“曹禺”是他1926年发表小说 《今宵酒醒何处》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
一、由“文明戏” 到“爱美剧”
文明戏:又称“新剧 ”或“文明新戏”,是中国话剧
运动的第一阶段。
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注重布景、道具、化妆、表演等的写实性。 辛亥革命前,以宣传革命的政治戏居多 ; 辛亥革命后,以家庭伦理戏居多。
因其后期内容过于庸俗化、商品化,及“幕表制”过 于随意的非专业演出方式,“五四” 前夕走向衰落。
影视传媒类艺考专业基础课
中国戏剧史(新剧)
第一个十年
中国的话剧从无到有,在不断的革新中,完成了 由写意之旧戏曲到写实之现代话剧的转变。 第一个十年的话剧,关注时局、人生和社会现实,
也不断尝试丰富其艺术手段;
既引进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也引进了现代主义 手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演出机制,建立了新的 戏剧美学原则和表演体系、模式。
2、从《全民总动员》到《桥》是第 二阶段,现实性明显加强。《蜕变》 《北京人》《家》等。 3、从《胆剑篇》到《王昭君》是第 三个阶段,历史剧创作的新高度。
三、一鸣惊人的《雷雨》
许多的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的悲剧。在一天、 两个舞台场景中,展示30年间封建家庭不合理关 系造成的悲剧,剖析了人性中爱与恨的交织。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震撼 力。
(左):欧阳予倩1925年《打鱼杀家》剧照 (右):欧阳予倩30年代在上海
(左):最早提出“话剧”一词的洪深20年代归国前 (右):30年代洪深在上海戏剧协社
南国社 1927年 田汉创办 欧阳予倩、洪深
等大师参与 发展小剧场话剧 作品往往带有感伤成分和浪漫色彩 不少成员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
蘩漪的悲剧有较深刻的意义,这个复杂 性格人物的反抗,既有反对封建压迫争 取民主的进步性,也带有自身的局限性。
《雷雨》主要人物——3、周萍
是个空虚、忧郁、卑怯、矛盾的人物, 他的灵魂始终被笼罩在周朴园精神统治 的阴影中。 周萍的悲剧反映了在封建专制主义环境 中,人的灵魂被压抑、毒化、吞噬的悲 剧。
(左):李叔同(息霜)《茶花女》中 饰 玛格丽特 剧照
(右):弘一法师1920年在杭州(时年41岁,已受戒一年)
陆镜若肖像及剧照
欧阳予倩肖像及剧照
中国话剧的新生
现代话剧开山之作: 1919年3月 胡适的 独幕剧《终身大事》。
两个剧团: 民众戏剧社:1921年3月 上海戏剧协社:1921年12月。 两个剧团的宗旨:极力倡导“爱美剧”。
《三块钱国币》 剧照
第二个十年
30年代戏剧
一、无产阶级戏剧运动 1、上海艺术剧社: 1929年秋,由郑伯奇、沈端先等 在上海成立。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 出版《艺术》月刊,是我国最早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左翼戏剧团体。 2、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 中心,联合辛酉、摩登、南国等剧社成立。 1931 年1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 联”)。 3、国防戏剧: 1936年初,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制 定了《国防戏剧纲领》,提出“国防戏剧”的口 号 ( 保卫国家疆土的戏剧 ) 以代替“无产阶级戏剧”
爱美剧:
“爱美” 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 “爱美剧” 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二阶段,指五四运动后短暂兴起 的非职业戏剧运动。 1921年,汪优游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组织非营业 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成立了民众戏剧社。 不久,陈大悲著文提出“爱美剧”主张,引起热烈反响。自此爱 美剧在北京、上海等地迅速取代已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 中国话剧的主流。 它倡导小剧场运动,重视剧本,以“导演制”代替“明星制”,
曹禺仿佛是为话剧而生,从看戏、演戏、导戏到写 戏,终其一生,无怨无悔。以话剧文学名世,构 筑起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话剧帝国”
二、曹禺创作的三个阶段
1、从《雷雨》《日出》到《原野》 是第一阶段。 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在三个剧作 中不断发展和深化。揭露中国社会的封 建性和黑暗性。显示出曹禺独特的戏剧 风格与悲剧艺术才华。
4、“国防戏剧”新人新作 a、新人有尤兢(于伶)、宋之的、陈白尘等; 新剧目有《走私》《咸鱼主义》《洋白糖》 《东北之家》等. b、 “好一计鞭子”:是《三江好》《最后一计》 《放下你的鞭子》三个抗战短剧的合称,当 时演遍中原大地、大江南北。 c、夏衍创作多幕剧《赛金花》《自由魂》 《上海屋檐下》。其中历史剧《赛金花》被 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上海民众戏剧社 1921年 五四后第一个新剧团
体 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十三 人 创办最早专门性戏剧刊物《戏剧》月刊 提出“爱美剧”主张 重理论与人才培养
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 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
长
应云卫、谷剑尘、欧阳予倩、洪深等 重舞台实践 提倡编写剧本 建立导演制 开男女同台风气之先 现代话剧最早的创作剧本——胡适《终身大事》
《获虎之夜》 黄大傻 我寂寞得没有法子。到了太阳落山, 鸟儿都回到窠里去了的时候,就独自一个人 挨到这后山上,望这个屋子里的灯光,尤其 是莲姑娘窗上的灯光,看见了她的窗子上的 灯光,就好象我还是五六年前在爹妈身边做 幸福的孩子,每天到这边山上喊莲妹出来同 玩的时候一样。尤其是下细雨的晚上,那窗 子上的灯光打远处望起来是那样朦朦胧胧的, 就像秋天里我捉了许多萤火虫,莲妹把它装 在蛋壳里。我一面呆看,一面痴想,身上给 雨点打的透湿也不觉得,直等灯光熄了,莲 妹睡了,我才回到戏台底下。
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如陈白尘、徐悲鸿、冼星海、聂耳、金焰 等)
(上):周恩来在《一元钱》中饰演女主角孙慧娟
(下 ):部分南开新剧团成员合影(后立者为周恩来)
7.现代主要剧作家
Fra Baidu bibliotek
田汉:浪漫剧(20)+现实剧(30~)田 汉的戏剧创作 丁西林:喜剧(开先河,喜剧+独幕剧) 洪深:社会问题剧(《农村三部曲》 ) 曹禺:现实剧 郭沫若:浪漫历史剧 “失事求似” 陈白尘:讽刺喜剧《升官图》 夏衍:市民戏剧、历史剧、知识分子戏 剧
曹禺1910--1996
儿时和少年时代的剧场熏陶给了他最初对戏剧直 观的感受。 1925年在南开中学开始演剧生涯,舞台演出的经 验,使他懂得了舞台,有了实践的经验。 1930年秋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清华大学的 系统学习使曹禺的戏剧有了一个理论上的提升。 “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 影响下的剧作家”。
二、主要剧作家及创作
本时期的主要剧作家有田汉、洪深、曹禺、熊佛 西、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等。
洪深、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
的三个奠基人”
洪深、田汉、曹禺、夏衍被称为“中国话剧四
大名家”
三、洪深的戏剧创作
中国话剧、电影运动的奠基者之一。 1922年创作了话剧《赵阎王》,袭用 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皇》的艺术手 法。 1924年把英国王尔德的名剧《温德米尔 夫人的扇子》改译为中国化了的《少奶 奶的扇子》,在中国话剧界建立起正规 的话剧表演和导演体系。
四、名震剧坛的《日出》
(一)、《日出》的内容:对于“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揭露。主要是通 过“不足”与“有余”两个社会阶层的对比来实现的。 《日出》截取了现代大都市的两个环境:高级大旅馆和三等妓院,将 剧中人物分成“有余者”和“不足者”两大营垒,表达作者对悖乎 “天道”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的愤慨与忧虑。 1、陈白露的高级客厅:围绕陈白露,聚集一群社会上等人物 ,花天 酒地,荒淫无耻,过着奢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