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合集下载

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思考.doc

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思考.doc

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思考摘要:《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应被忽视;任课教师应当在《经济法》课程第一堂课上对学生强调《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对《经济法》课程有清晰的认识。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会计各类资格考试的内容为基础,并与其他的课程如《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相衔接。

关键词:三本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一、《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被忽视《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各类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

从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开始,就注定了与《经济法》课程一生相伴;《经济法》课程贯穿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生涯的始终,《经济法》课程能决定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生涯的高度。

会计专业的资格考试,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

这五个层次中,目前有四个层次需要考试《经济法》课程,即: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经济法》课程是必考科目,只是在不同层次的考试中,名称不一样而已。

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名称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在初级会计师考试中,名称为《经济法基础》;在中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名称为《经济法》。

由此可见,《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经济法》课程能决定会计职业人员的执业质量。

会计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会计职业是“在刀尖上跳舞”的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会计岗位是社会上所有单位不可或缺的工作岗位,会计人员每天在与数字、金钱打交道。

很多单位存在的违法乱纪现象,均需要通过会计岗位进行账面上的“合法化处理”。

众多会计从业人员,或者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或者出于法律观念淡薄,或提供虚假的会计证明、或疏于履行该有的监督之责,使得违法乱纪行为屡屡得逞。

新形势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新形势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新形势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摘要:本文以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颁布为契机,提出当前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需求、职业发展为导向,并对传统经济法课程中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整合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从实践性角度优化和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目标作为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法有其自身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法律规范的修改和新的经济法律法规不断的出台,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出台的经济法律已有60多部,这些都体现了经济法的“新”。

同时经济法的内容专业性很强,金融法、证券法的了解和运用需要有金融学知识,而会计法、审计法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有财务知识,此外经济法又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从经济管理主体到普通消费者,从宏观调控领域到微观市场行为,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经济法所涉猎的范围广度堪称法律学科中最高。

针对经济法“新”、“专”、“广”的特点,就要求讲授经济法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其他交叉学科,既要培养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有牢固的掌握,又要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法学教育的理念在于培养法律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内化法律精神,形成自觉意识,并通过自身积极的行为来实现法律的价值和功能。

作为复合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济法教育,增强经济法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经济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应是经济法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价值目标。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计划欠缺科学性。

目前经济法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作为高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法的学时分配明显不足。

通常法学类的课时为一学期51学时,非法学类(经管、公安、政管等专业)为34学时,受总学时的限制,教学计划的时数也会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教学内容的展开。

财经类院校经济法专业办学模式思考

财经类院校经济法专业办学模式思考

互补 性 和 学生 培养 的应 用型 理 念 , 金 融 、 将 管理 、 财务 和 法律 四 大板 块有 机 结 合 , 造精 管 理 通 财务 善 投 资懂 法律 的全 打
才 、 才 , 成 具 有 财 经 类院 校 “ 色、 长 ” 法 学教 育 办 学体 制 , 通 过 法 律 咨 询服 务 、 例 、 摩  ̄  ̄ 、 疑 等 教 通 形 特 特 的 并 案 观 -答 1 - 学 以及 模 拟 法 庭 、 习基 地 、 法律 诊 所 ” 设 等 多种 举措 , 实 “ 建 实现 “ 养 应 用 型人 才 注 重 实践 教 学环 节 , 培 ’ 的办 学 思路 。
Ma. 1 y 00 2
V 1 5 o. No 7


第 7卷 第 5期
财经类院校经济法专业办学模式思考
王 恒
( 北经济学院 法学系 , 北 武汉 400 ) 湖 湖 3 2 5
摘 要 : 经 类 院校 举 办 经 济 法 专 业 应 特 别依 托 “ 经 ” 景 和 资 源 , 出经 济 学 管理 学 、 学 的 学科 融 通 性 、 财 财 背 突 法
育 , 加财会 、 融 、 增 金 管理 类 必 修 课 程 的 学 习 。 终 重视 学 生 外 始
运用 能力 的检 测 、 注重 基 本 分 析 能力 和综 合 运 用 知识 分 析 解
语 听 说读 写 能 力 以及 计算 机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加大 实 践 课 学
时 在 总学 时 中的 比重 , 强 实 践 性 教 学环 节 , 励学 生 踊 跃 参 加 鼓
财 经 类 院 校 经 济 法专 业 的建 设 、发 展 有赖 于 办学 思 路 的
明 确 、 学 水平 的提 升 、 生 管 理 的 加 强 、 学 模 式 的 创新 , 办 学 办 应

谈论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

谈论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

谈论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经济法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这一点,本文将围绕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首先,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塑造。

在理论知识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经济法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这可以通过传统的讲授、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理解能力。

其次,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经济法教学的重要目标。

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参与到真实经济案例的解决过程中,通过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经济法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这包括法律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辩论赛、演讲和实践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和法律伦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法律素养。

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呢?首先,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善于思考和独立学习的学生,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善于合作和交流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次,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性和案例性。

经济法课程本身关注的是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因此教学方法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解决问题,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后,教学方法应注重反馈与评估。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考试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

高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建议

高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建议

高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建议一、高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掌握规则、依法办事是现代社会人基本的行为规则,更是从事财经工作的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因此,懂经济、懂法律应是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然而,目前在财经类学生的经济法教学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课时有限、学生法律知识基础较薄弱、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庞杂琐碎、教学方法死板单一等方面。

财经类专业涉及面较广,尤其在财经院校中,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专业:保险专业、金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

经济法的教学几乎涉及全部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影响较大。

因此,对高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教学进行改革非常必要。

二、财经类经济法教学中的问题以笔者所在院校经济法的教学状况,综合其他院校的相关情形,财经法经济法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经济法课时设置不合理。

经济法只开一学期,且教学课时一般不会很多(36~54个课时不等),但经济法内容非常繁杂,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

财经类学生法律基础薄弱,学生对于法律基础制度如民事权利主体制度、法人制度、财产所有权、债权、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往往要花很多时间补充讲授法律基础知识,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的压力重大。

2、经济法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财经类专业经济法教学目标应以应用型、实践型为主,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经济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却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财经专业设置经济法课程的目标考虑,经济法课程的开设并不是学习法条本身,因为法律法规是随着社会实际情况而不断更新的,经济法的学习应当能够让学生对职业生涯中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且能在事前防患于未然,事后能寻求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3、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定位不够准确,专业针对性不强。

许多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未考虑财经类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造成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同一个大纲、相同的进度讲授,无法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相呼应,与专业的切合度不高,使得学生忽视其重要性,经常将经济法当作非专业课对待。

《经济法》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

《经济法》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

《经济法》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在传统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因此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持续性的反思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中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路,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课下教学,增加课上实践活动,注重过程考核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标签:经济法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经济法》课程为财经类高校普遍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作为一门法学类课程,受众却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实践中,课程存在学生法学背景知识薄弱、课程内容庞杂、课时有限、教学方法有限、课程实践环节不足等问题。

一、《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源于美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已被广泛接受。

但从实践中来看,“以教师为中心”由来已久,产生了深远的教育惯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难免抱持家长般的操控态度来教育学生。

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极大,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同专业的不同年级、同年级的不同班级,甚至同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可能有着巨大差别,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一定要清楚学生需要什么。

分析学生,就如同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经济法》课程面对的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从无系统法学教育,仅凭过往的常识和经验,感性决断往往会战胜理性分析,凭着对法学朦胧的兴趣和对资格考试的热情,对课程期待甚高。

但课程内容的学习难度不利于学习热情的持续性。

所以,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教学大纲,调整课程的难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合其专业知识,建立法律思维,培养法律素养。

2、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经济法》这种文科类的课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的累,学的累,教与学的效率都很低。

这样的课堂“老师教”的比例一般在90%以上,留给学生发挥能动性的空间极少。

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作者:姜洋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22期经济法课程作为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面临地方高校由学术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也应当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以适应此种转变。

经济法课程内容上紧贴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管理和社会经济生活,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那么在进行改革时就要兼顾二者,实现二者的统一。

但是目前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希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加以改进和提高,更好的实现转型。

一、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l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安排存在矛盾。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上,所以,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在开设经济法课程时都没有安排相应的基础课程,使经济法教学遇到了很多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法律术语、介绍法学概念和基本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到非常吃力。

在时间安排上,经济法的教学内容离不开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而目前高校都已经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它对日后学生学习和理解经济法课程有很大的帮助,这两门课程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衔接。

而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在二、三年级开设,时间至少间隔了一年,这无形中破坏了这两门课程的继承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前后照应不上。

再加之学时只有每周3学时,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多、案例多,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计划方面压力倍增。

2课时安排不能满足需求。

经济法是实践性极强的科目,采用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缩短书本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深化,受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经济、管理专业的经济法课程课时有限,同时学生又缺乏相关的法学基础知识,这就使本来应该有机结合的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之间产生了矛盾:理论讲授不足,则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不透,无法独立分析、解释和讨论案例,在案例讨论中会出现偏离主题或冷场的情况;而教师详尽讲授固然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但因讲授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已经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自由分析、讨论案例,这又会影响学生的积极眭,甚至对经济法课程失去兴趣。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方面思考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方面思考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方面思考经济法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法律知识,增强经济法制观念,提高应用所学经济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其教学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是有区别的。

为了全面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的需要,有效地把经济法知识融入学生未来工作实践之中,笔者根据几年的摸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根据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所以好的教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职院校的教材应不同于传统教材,应该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份内容。

同时由于每个专业对教材内容的需要不同以及学时的不同,教师应根据需要来调整内容。

一般的经济法主要包括经济法基础知识、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等法律制度。

可以说包括的范围很广很杂。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所需法律知识选取不同的体系和内容,对以上内容有增有减,在体系上有所突破。

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当让他们了解会计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后果等。

使他们在工作前就有忠于使命的责任感。

所以会计法是他们必学的内容。

于是就去掉了工业产权法,诉讼法,担保法,增加了会计法。

而营销专业的学生会经常用到合同法的内容,而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需要知道更多的相关知识。

这样就增加合同法的课时并增加了国际贸易法规,而减少工业产权法,会计法,担保法的学习。

针对不同专业选用不同的经济法体系和内容,使经济法更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节约了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2 突出重点,精读精讲经济法课程教学内较多、课时紧、任务紧,教师应该总揽全局,精心谋篇,提纲携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地分配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在阐述经济法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础上,应把握大纲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和疑点,并联系实际针对性地就某些问题进行精读精讲,而不宜就整个教材不分重点,逐章逐节系统讲述。

财经类高校法学教学模式思考

财经类高校法学教学模式思考

财经类高校法学教学模式思考[摘要]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理念和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教学结构及程序。

财经法学的教学理念是先进的,但依据此理念而产生的教学模式的现实效果却不理想。

通过对目前财经类高校法学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财经法学;教学理念;教育模式;教学目标一、矛盾:供给与需求之间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834万,比2018年增加14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法学专业以较低的就业率连续三届成为就业红牌专业[1]。

据笔者了解,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思路一般如下:首选是国家公务员,这是学生理想的就业途径;其次是考研究生,但是除了一些有恒心肯吃苦能够坚持到底的学生如愿以偿继续深造外,更多学生只能无奈接受落选的现实;最后的途径就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从事律师、法务行业。

这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考试对于那些“轻松一学期、紧张一通宵”的学生其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现实中却有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国的金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急需大量高层次的法律人才。

一方面是财经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缺乏适格的人才,这种矛盾局面横亘在我们面前,作为一名致力于财经法学的教育者不得不陷入反思。

财经法学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运而生的。

其教学理念主要在于拓展法学的触角与视野,交叉互补经济学与法学,兼容法学理论与财经实务。

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出既精通法学理论和法学基础知识,又熟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还有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背景的应用型经济法律人才。

毋庸置疑,财经法学的教学理念是先进的,有其独立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基础。

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在某种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所采取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程序。

我国财经法学的教学模式是秉承其教学理念而确立的。

成功的教学模式应当可以造就令人满意的就业率。

铁一般的事实已经证明,经过数年的探索,目前我国财经法学教学模式的现实结果难如人意、令人堪忧。

对高校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高校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高校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一点思考高校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是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济法是国民经济管理的法律基础,是指导和规范国民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

通过经济法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培养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们的法律风险意识和法律遵从能力,培养学生们的经济法律思维,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高校会计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需要重视以下几点思考:一、教学内容更新与实践结合经济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学科,法律法规在不断变化,高校会计专业的经济法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材和案例,引入最新的法律知识和实践案例,让学生们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帮助学生们建立与时俱进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

高校会计专业的经济法教学需要与实践结合,引入大量的实际案例和行业实例,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够联系具体的企业实际,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二、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高校会计专业的经济法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让学生们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通过讲解法律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们明白违法的危害性和合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活动,例如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增强对法律的尊重和遵从,培养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自觉意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会计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除了传授法律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和问题解析,引导学生们学会用法律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们的辨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法律运用水平。

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

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

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一、背景分析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一定的经济法知识,以便将来在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法律法规的要求。

目前一些会计专业的学校对《经济法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和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需要进行《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经济法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在《经济法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需求的考量,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突出经济法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可以增加对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知识的讲解,增加实际案例分析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法知识。

也可以引入讨论课、团队合作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 教材选择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应该选择一些与实际工作领域相关的教材,并且要求教材内容能够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在选择教材时,可以邀请一些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士参与,对教材进行评审,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

三、师资培训为了保障《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案例教学的运用等方面。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经济法知识,并能够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评估机制在进行《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持续评估和监控。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作业、课程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也可以邀请相关企业和机构参与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以确保学生所学内容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五、实践环节在《经济法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一定的实践环节。

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

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

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会计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经济法基础》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法律经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传统的《经济法基础》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需要对《经济法基础》课程进行深化改革。

本文将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一些关于《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借助案例教学,贴近实际应用传统的《经济法基础》教学通常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案例的引入,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真实的案例,结合实际情况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案例了解和掌握法律的实际运用。

在进行《合同法》的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合同纠纷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具体适用情况,达到融合理论和实践的目的。

二、注重与会计实务结合,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传统的经济法基础教学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会计实务的结合。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经济法基础》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在《公司法》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公司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对公司法的相关条款进行实际操作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实地考察和调研,增强学生参与度传统的《经济法基础》教学中,学生往往是通过课堂讲授和书本阅读来获取知识,缺乏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参与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体验,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一定的实地考察和调研环节,比如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法院、公证处或企业等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实际运作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现状,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际参与感。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财经类专业是近年来热门的专业之一,其涉及财务、管理、经济等学科,是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学科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

本文对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忽略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学习,强调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应用困难。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精神。

许多财经类专业教师局限于传统的授课方式,缺乏创新理念,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大多数财经类专业设置的课程相对单一,缺乏学科交叉和实践性的课程,导致学生没有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机会,也难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体系。

1.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当前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词。

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课外实践、企业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

2.创新教学思路和方式。

财经类专业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互动式授课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丰富课程设置。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需要通过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学科交叉,提高应用性,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财经领域的知识。

此外,可通过开设课程模块、多元化的选修课程等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模式改革需要重新定义财经类专业的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科的实用性和综合性,使其与社会现实需求相匹配。

此外,在推广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需加强教学与产业的紧密联系,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教育转型升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必然趋势,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以提高财经类专业的实用性和创新能力。

对财经类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财经类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财经类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改革的思考摘要经济法课程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两项功能,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进行深度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改革经济法是财经类职业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在各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一,这门课程在性质上属于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学习好专业知识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第二,这门课程是专业法规课程,对学生又有着遵守专业法规的职业道德教育功能。

但是经济法课程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上述两项功能,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进行深度改革,服务专业建设,服务学生就业、服务学生未来发展。

一、根据专业需求,精简课程授课内容。

目前,职业院校的经济法教材,版本很多,但是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章节较多,内容繁杂,同时因为涉及面广,很多重要的专业法规反而内容过于浅显和含糊,经济法教材不能很好地根据专业的需求体现不同的特色,不能服务学校专业的建设,不能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因此首先应该解决经济法课程学什么的问题,对授课内容的改革是经济法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

经济法课程内容改革遵循的原则1、服务专业原则经济法是专业基础课,要服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所有的职业院校经济法教材没有区分专业进行编写,所有专业学习的经济法内容一致,笼统而概括,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因此经济法课程应该根据专业的需求确定。

2、精深纵向和学懂够用的原则目前的经济法教材因为不区分专业进行编写,教学内容也不根据专业加以区别,因此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都是宽浅的横向导向,学生学习结束后,往往感觉似乎什么都学习了,但是什么都没有学清学透,也不清楚经济法的学习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就业有什么指导和积极作用。

因此经济法在大量削减章节、保留和专业密切相关章节的基础上,应该对专业性以及常用性法规的知识进行深化,做到学习的领域虽然缩小了,但是可以比较精准地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学多少精多少,学懂够用。

经济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经济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经济法教学的几点思考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经济法教学的几点思考,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随着社会对于法律与经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迅猛增长,高校教学中设立经济法专业也不断增加,除了传统的法学专业中将经济法课程设为专业必修课程外,许多经济类、管理类的专业也都将经济法课程设为专业选修课,甚至很多高校在开设全校性公选课时也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

经济法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因此,有必要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新的思考,以利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更加适合各专业的要求。

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经济法教学实践,谈谈经济法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在高校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教学范围、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都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进,其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其一、教材不统一,差异性明显。

目前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可供选择的经济法教材五花八门,但认真比较就会发现,基本没有哪两本经济法教材的编排体例是完全一致的,即便是各大高校使用较多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经济法教材,所体现的内容也有较大差别。

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主要由总论、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调控法组成;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经济法》主要由经济法总论、经济法主体、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组成,这二者不仅主要组成部分不一样,即便同样名为市场监管法和宏观调控法的章节所包含的具体法律制度也不一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经济法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是不一致的。

因此,选择何种教材会直接影响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这就有可能导致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已的习惯和观点选择不同的教材,那么同样开设经济法课程的不同专业或者同一专业不同年级他们所接受的经济法教学内容就会不一致,这不利于学生对于法学课程的统一认知。

其二、教学范围与其它学科的衔接尚不明确。

如前所述,经济法教材的内容繁简不一,而且很多内容会与其它课程相重复。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与商法之间的重复。

有关经济法教学模式问题的探讨

有关经济法教学模式问题的探讨

有关经济法教学模式问题的探讨有关经济法教学模式问题的探讨教学作为一种受国家重视的社会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完善现阶段经济法教学上的种种缺陷是我们经济法教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文就将对现有经济法的教学模式做出反思并对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讨论。

一、经济法教学之难点经济法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其深度、广度及其易变性,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经济法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及深刻的内涵,讲解一部完整的法律并非是罗列其中的法令条文,而是综合该法律于现实生活中的调控范围、调控力度以及偏好的发展方向,进而体现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

同时,作为一部同时具有公法与私法双重性质的法律,需要学生融会贯通公法与私法两大体系的基础知识,此为深度。

另外,经济法作为法学体系中的交叉学科,还需要教授学生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其涉及的范围远远超过一门学科的范畴,此为广度。

再者,经济法作为一部新兴的法律,频繁的立改废会使其具备多变性,同时经济法的教学并不能被局限在理论方面,还需要学员在实践中表现出对经济法的理解,而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多变性也决定了完成这一目标的难度是十分大的,此为多变性。

二、对现阶段经济法教学模式的反思现阶段的经济法教学模式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独白”。

教师在教室向学生讲授知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舞台上的一出独角戏,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单向传递的信息输出输入关系,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无法被调动,而这往往造成的是“台上有人讲,台下无人听”的尴尬情况,甚至可以被称为资源浪费。

三、对于理想中的教学模式产生的猜想与追寻既然“独白”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经济法教学,那么可以考虑“对话”是不是可以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将原本高一级的教师“放低”一个层次,使其成为一个类似于“朋友”的角色。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财经类专业的培养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和热点。

传统的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和培养目标上已经显得有些滞后。

对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路径和措施。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 passivily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能力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表现不佳,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和新时代的培养目标。

传统的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问题解决和专业实践中却显得力不从心。

学生往往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导致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现实社会中,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1. 注重实践性教学: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途径,将实践性教学纳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积累经验,是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跨学科教育:财经类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跨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财经问题的多维度和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领悟能力。

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加强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开阔思维和综合素质。

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模式需要更多地强调实践性教学,如开设实验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提供项目实践机会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因此对财经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就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和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需求1.经济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于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局限在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传授上,对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

而现如今企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更加注重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财经类专业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快速跟随这种变化,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3.学生需求当代大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以上种种因素都表明,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种趋势,也是社会的一个迫切需要。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当前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改革路径和方案。

1.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统的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只是被灌输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

2.教学内容滞后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到了就业或者实践的时候往往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这也是导致很多毕业生难以就业或者适应工作的原因之一。

3.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死记硬背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

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

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经济法基础》在培养学生法制观念、规范行为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经济法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需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应当结合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对《经济法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

应当紧密关注民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财政法等新颁布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及时将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以便使学生了解最新的法律知识。

应当关注国际经济法和国际贸易法的变化,加强对国际法律法规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方面的法律素养。

还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法律、网络安全法律等新兴领域的教学,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讲解法律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告和被告等不同的角色,通过辩论、辩护等方式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引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参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以笔试形式为主,往往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法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的教学评价方式亟需进行多元化的改革。

可以采用开卷考试、论文写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考核中得到全面锻炼和检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厚基 础 、 重 特 色” 的教 育 特色 实现需 要 与时俱 进 , 不断地 调整 培养方 案 , 加强课 程 建设 , 改革课 堂教 学方 法, 改革 实践 教 学机 制等培 养方 式来 实 现 。在 教学 途径 上 , 可采取 多途 经 、 多样式 教学 , 让教 师 自主选 择 。总
第2 9 卷第 4期
2 0 1 3年 8 月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O UR NAL O F J J L I N B U S I NE S S A ND T E C H NO L O G Y C O L L E G E
VO 1 . 2 9 . No . 4 Au g . 2 0 1 3
法专业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 对相关的社会科学 、 人文科学与 自 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 掌握 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 具有从事法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 了解 国内外法学界最重要 的理论前沿和发 展动态 ; 掌握法学文献检索 , 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 其次 ,实践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 中心 。实践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 的意识。学生可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对教师的了解 , 选择一名教师担任其学业导师 , 负责其各方面学习指导, 充分利用导师的科研 项 目和资金支持 , 开展实践调查 , 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来进行法律适用上的实证分析 。将书本上的法律和生 活上 的法律 结合 起来 , 不仅 增 强 了学 生 的知识 储备 , 而且 也 锻炼 了他们 的应 用能力 。
[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4 2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6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3 2 8 8 ( 2 0 1 3 ) 0 4 . 0 1 0 5 — 0 3
[ 作者简介] 张秋华( 1 9 6 3 . ) , 女, 吉林 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 法学博士 , 研 究方 向: 经济法与法学理论。
现象。 教学中教师着重 阐释法律的正义所在 , 说 明对规范之法理评价 , 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具体规范的立法 、 文字含义及法律的合理维度 , 并在具体实践性过程 中加以解决 。 财经类院校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应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突出 自己的特色。在加强学生掌 握法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 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领域 , 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 如利用 自己的教学资源,
口 高等教 育教 学研 究
财经类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张秋 华 , 卢继红
( 吉林财 经大学 法学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7 )
[ 摘要】 经济法课程教学应在 “ 厚基础 , 重特 色” 的理念下 , 着力各种教 学方法的运 用与 实施。实践性教 学模式的创新是
实现这一理念的最佳路 径。财经类院校 经济法课程必须把握方向 , 明确 目标 , 努力构建并实施 实践 型教 学体 系。 【 关键] 财经类院校 ; 经济法; 教 学模 式

l 05 ・
为法科学生开设会计学、 审计学 、 管理学等课程 , 开阔他们的视野 , 也为他们将来进入检法系统从事经济类案 件 的查 办工作 打下 基础 。
二、 教 学要件 的建构——实践性人才培养的保证
1 . 师资队伍 。培养实践性法学人才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 。其 中重点是师资合理, 学缘上应广泛吸收 不 同地域的大学培养的教师 , 避免 “ 近亲繁殖” 。主要的专职教师具有副高级及副高级以上专业职务的比例 应占所有一线教师 7 0 %以上 , 且年龄结构 、 学历结构要合理。为了更好地实现实践性法律人才培养 , 财经类 大学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 , 他们主要来 自于司法系统, 一直坚持工作在司法前线 , 有着丰富的办案 经验和娴熟 的业务知识 。在经济条件允许 的前提下 , 可以经常聘请他们来学校讲课 , 现身说法 , 将他们的亲 力亲为的典型案例通过透彻的分析和实际的处理结果展现给学生, 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 也加强了他们
对法 律职业 人 的 向往 。
2 . 教学条件。财经类院校在经济法专业人才培养上确立 了实践性 目标后 , 就要切实地加以践行 。学校 要积极支持并在条件保证上见诸行动。首先 , 配备固定实验室 , 各种教学设备的配置齐全 , 为学生进行模拟 司法活动准备物质基础 。其次 , 基本教学资料如参考资料、 视听资料等及时购买并适时予以更新 , 专业教材 的选用要符合经济法实践性人才培养的总体 目标和要求 , 尽量将最新和最具权威的教材介绍给学生 , 并在可 能的情况下 由导师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 , 并拓展相关的教科书和研究专著。经济法专业选用教材 应遵循两条原则 : 一是专业基础课的教材 , 优先使用 “ 面向 2 l 世纪课程教材” 、 “ 十二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或 教育部( 各部委 ) 奖项教材及 自己院校的精品教材 , 以保证教材质量 ; 二是专业限选课可采用 自 编教材 , 这样 可以把发生在 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介绍给学生, 使课程更具生动I 生 。 再次 , 建立网络数据库和数字化图书馆 , 实现现代化和数字化办学条件。图书资料是搞好教学的基本保障 , 各类学校都是很重视的。依据经济法学
普通高等法学教育的培养 目标有两个 : 一是培养学术类人才 ; 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从培养过程来看 , 无论培养哪一种规格的人才 , 都要以人为本 , 按照知识 、 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的要求,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 建构 科学 的培 养体 系 。
现代化的法律应用人才必须具有如下特点 : 专业性 ; 创造性 ; 社会性 , 同时个性化特色必须明显 。要有独 立思考 、 批判思维 、 丰富想象力等智慧品质 。因此 , 在法学教育 中必须处理好做人与做事 、 继承与创新 、 知识 与能力 、 社会化与个性化、 独立与合作等若干问题。经济法专业人才 的培养更需要法律人 的操守和规范的灌 输 。 因此 , 财 经类 院校在 经济 法教 学 中必须 思考 如 下 问题 。


培养特色 的凝练
财经 类 院校经 济法课 程 必须 把握 方 向 , 明确 目标 , 针 对 自己现有 的资 源 , 提炼特 色 的培养模 式 。为此 , 笔 者认 为深 厚基 础知 识 的供 给 和掌握 是 前提 , 否则 , 以后 的一切 将是无 源 之水 , 无 本之 木 。厚 基 础是要 求经 济
的宗 旨是突破传统的 “ 以师为师 ’ 方法 ,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自主性 , 进行师生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授的重心放在有助于学生把握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的应然 , 树立对法律的信仰上 。必须在学生的内心
树立 起对 法 律 的认 同感 和归 属感 ,使 其能 够理 陛地认 识 和看待 今 天我 国法制 建设 道路上 林林 总总 的不正 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