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何休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洪廷彦)

合集下载

试论大一统思想是汉代公羊学的轴心理论

试论大一统思想是汉代公羊学的轴心理论
论 建 构 ,是 对 大 一 统 思 想 的 具 体 阐 释 。本 文 试 通 过

“ ” 来 加 以 区别 。 但 是 ,三 统 只 是 形 式 不 同 , 统
说 明 大 一 统 思 想 与 其 它 思 想 间 存 在 着 的理 论 联 系 ,
证 明 大 一 统 思 想 在 汉 代 公 羊 学 中 的轴 心 地 位 。
秋繁 露》 《 秋公 羊 传 解 诂》 及 《 记 》 《 、 春 史 、 汉
书 》、 《白 虎 通 义 》、 《 汉 书 》 中 的 相 关 内 容 。 后 两 汉 公 羊 学 的 思 想 十分 博 杂 ,其 讨 论 的 议 题 包 括 了三 统 说 、 三 世 说 、 大 一 统 、政 治 统 一 、 王 道 仁 政 、华 夷 之 辨 、 思 想 文 化 统 一 等 丰 富 的 内 容 。其

统是任何一个王朝都需要坚持 的。
[ 作者简介]唐 眉 江 ,西 南交通 大学人 文 学院讲 师 ,博 士 ,四 川 成都
60 3 。 10 1

1 5・ 2

“ 天 ” 只有 通 过 奉
“ 古 ”,才 能 将 天 人 法
从 此 江 山 永 固 , 千 秋 万 代 。在 历 史 观 上 ,何 休 与
中 ,大 一 统 思 想 在 汉 代 公 羊 学 理 论 体 系 中起 着 轴 心
汉 代 公 羊 学 者 认 为 天 道 是 永 恒 不 变 的 ,人 间 政 治 的 常 态 是 天 道 的体 现 。但 当 人 间 政 治 严 重 偏 离 天 道 之 时 ,天 命 就 要 转 移 ,让 另 一 个 有 德 者 起 而 改 变
得而观之”(《 春秋公羊传解诂 ・ 隐公三年》 。“ ) 通三统”就是时王通过保留二王后,保留二王所代表的两统,与

何休的“大一统”政治观管窥

何休的“大一统”政治观管窥
至 于二 三万 言 。后进 弥 以 驰 逐 ,故 幼 童 而守 一 艺 , 白首 而 后 能 言 ;安 其 所 习 ,毁 所 不 见 ,终 以 自蔽 。 此学 者之 大 患也 。 ” [ 2 ] 】 王充 在 他 的《 论 衡 》中也 曾 说过 : “ 章 句之 生 , 不览古今 , 或 以说 一 经 为 足 , 何
2 0 1 3年 6月 第3 2卷 第 6期
洛 阳 师范 学 院 学报
J o u ma l o f L u o y a n g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J u n . , 2 0 1 3
Vo 1 . 3 2 No. 6
何 休的 “ 大一统 ” 政 治 观 管窥
东 汉 中晚期 经学 的 困境 ,还表 现 为经 学 的神秘 化倾 向 日益 明显 。从 董 仲 舒 提 出 “ 天人感应” 之后 , 灾 异 、符命 之说 经 眭孟 、京房 等 历 代儒 生 的大 力 宣 扬 提倡 ,成为 汉代 经学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儒 者 不 光
的危机 与 困境 。经 学 自身 的弊端 也 逐 渐 显露 ,成 为
汉 王朝 ,因此 , 他 通过 挖掘 《 春秋》 公羊 学 中的微 言
大义 来拨 乱反 正 , 补 敝起 废 。在 这样 一 种 责 任感 与
使命 感 的驱使 下 , 何 休 高举 今 文 经 学 的旗 帜 ,肩负 起 了重振 公羊 学 的重任 。据《 后汉书 ・ 何 休传 》 的记
须博 览 。夫孔 子 之 门 ,《 五经》 皆 有 ,《 五 经 》皆习 , 庶几 之才 也 ……我 不 能 博 《 五经 》,又不 能 博 众 事 , 守信 一 学 , 不好 广 观 ,无 温故 知 新 之 明 ,有 守 愚不 览之暗。 ” 『 3 ] 5 鸵 这种 “ 不 依 章 句 ,妄 生 穿 凿 ” 的 注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

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谓“礼征乐伐自天子出”。

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

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

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

正式提出“大一统”的是《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唐人颜师古说:“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此言诸侯皆系统天于,不得自专也。

”疏曰:“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李斯更是明确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汉书•王吉传》中称:“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大一统的原始意义正是消灭对手,由帝王一人统治天下。

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一篇题为“建设全国统一的媒体市场”(《南方周末》2003年10月23日头版)的文章在谈及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时讲道:“本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统一‟的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

”我不知道作者是企图从传统文化和“本土资源”中为当今建设统一大市场的目标寻求某种文化解释,还是自觉不自觉的运用了康有为“托古改制”式的策略风格(毕竟作者对“统一”一词加了引号)。

无论怎样,当我这样理解作者此言的用意时,我感到一阵强烈的不快,我觉得有必要针对性的表达出我的观点:当下我们提出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与古代中国的大一统观念之间绝对没有思想文化上“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必然联系。

——如果我这样说不过表示了我在认识上的神经过敏,我也觉得有必要做出一个提醒:我们不应当把任何来源于大一统观念的文化资源用作论证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合理性与正统性。

也许我的上述文字给人偏激之感,但我相信至少我的分析方向在学术上是科学的,并且在政治上是正确的。

“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

其后有数人对之进行注释。

《汉书。

王阳传》有言:“《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

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
的传 统 , 在公 羊先 师 的思想基 础 上 , 并 对这 一学 说作 了重要 发展 。
汉代公羊学派重视阐发“ 大一统” 之义始于《 公羊传》 春秋 ・ 。《 隐公元年》 开篇说: 元年 , , “ 春 王正
月 。 对此 ,公羊 传 》 ” 《 的解 释是 : 元年 者 何?君 之始 年 也。 春 者 何? 岁 之始 也 。 王者 孰 谓? 谓 文 王 也。 曷 为 先 言 王 而 后言 正
径, 宣扬 了立元正始和王 者独尊 的思 想; 东汉公 羊 巨子何 休则 不但 对蕴含 “ 大一统” 之义 的公羊 学“ 五
始” 说作 了系统 阐发 , 而且还 别开生面地将公 羊学“ 张三世 ” 说与 “ 内外” 相 结合 , 而提 出 了“ 异 说 从 夷狄
进 至 于 爵 . 下远 近 小 大若 一 ” 民族 一统 思 想 。 天 的
无疑是《 公羊传》 的首创 ,公羊传》 大一统” 《 的“ 思想正是 由此生发 的。那么, 公羊传》 《 是如何论证“ 王 正月” 体现了“ 大一统” 之义的呢?《 公羊传》 认为, 王正月” 王” 是指周文王; “ “ 之“ , 将 正月” 系于“ 王” 之后 , 是为了表明采用的是周文王历法的正月 ( 以十一月为正月) 即用周正 ; , 采用周正 , 自然就包含着 对周文王和周朝天子的尊崇 ; 诸侯用周正、 尊崇周天子 , 当然是一种拥护天下一统的举动。《 公羊传》 的
也。 代 制 文 [ 改 质 三
与《 羊传》 同 , 仲舒 认 为 “ ” 是 指 周 文 王 , 是受 命 新 王 。 因此 , 一 统 不 是一 统 于 周 天 公 不 董 王 不 而 大 子, 而是 一 统于新 王 。 同时 , 王改正 朔 、 新 易服 色 , 目的是 为 了对 天命 进 行 报答 , 这就 使得 董仲舒 的大 一 统思 想又 有 了王一统 于天 的 内蕴 , 人关 系 由此 而 得 以打 通 了 。《 秋 繁 露 ・ 德 》 一 段话 涉 及 “ 天 春 观 有 王 正月 ” 问题 。该 篇说 :其 亲等也 , “ 而文 王 最先 。四时 等 也 , 春最 先 。 十二 月 等 也 , 正 月最 先 。德 等 而 而 也 , 先亲 亲 。鲁 十二公 等也 , 则 而定 哀最 尊 。这 里 的“ ” ” 先 也就 是 “ ” 始 之义 。头三 句是 对 “ 王正 月 ” 春 的 解说 ; 等 以亲亲为 先 , 体 现一种 质 道 政 治 ; 崇 定 、 , 是体 现 亲疏 远 近 之 义 。在 《 人 三策 》 , 德 是 尊 哀 则 天 中

何休·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完整版)

何休·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完整版)

何休·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完整版)春秋公羊传注疏注:何休[汉] 疏:徐彦[唐]《春秋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是注释《春秋》的书。

后世注释《公羊传》的书籍主要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共二十八卷。

何休研究今文诸经,为《春秋公羊传》制定义例,使成为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

徐彦作疏也保存了唐以前的一些旧说。

是今文经学派的代表著作。

收入《十三经注疏》。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相传《春秋公羊传》的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

目录•《春秋公羊传注疏》简介《公羊传》自汉代以来一向遭受冷落,少有问津者,后世注释《公羊传》的书籍主要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序汉司空掾任城樊何休序●陆氏《音义》曰:“掾,弋绢反。

【疏】“汉司空掾”。

解云:汉者,巴汉之间地名也。

於秦二世元年,诸侯叛秦,沛人共立刘季以为沛公。

...•隐公卷一(起元年,尽元年)《春秋公羊经传》解诂隐公第一●陆曰:解诂,佳买反;下音古,训也。

...•隐公卷二(起二年,尽四年)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凡书会者,恶其虚内务,恃外好也。

古者诸侯非朝时不得逾竟。

...•隐公卷三(起五年,尽十一年)五年,春,公观鱼于棠。

何以书?讥。

何讥尔?远也。

公曷为远而观鱼?据浚洙也。

●观鱼,《左氏》作“矢鱼”。

...•桓公卷四(起元年,尽六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据庄公不言即位。

●继弑,申志反,注皆同,二年放此。

...•桓公卷五(起七年,尽十八年)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大一统

大一统
与中国后来漫长的大一统一元秩序相比,西方的文明走的是与大一统相悖的另一条道路。与中国不同,从罗马帝国以后也有人不断尝试统一整个欧洲,但每次总有一些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这个野心勃勃的企图,挫败任何企图一统天下的野心。纵然拿破仑、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屡屡梦想统一欧洲,虽几乎得手,但无不以惨败而告终。欧洲发达起来的真正原因,就是没有大一统,国家之间有竞争,政府之间有竞争。欧洲的历史可以说是从城邦万国到多国邦联的历史。北美十三州在独立之后走了一条介乎中国的大一统与欧洲的群雄并立之间的联邦主义之路,结果造就了今日的美国。
需要指出的是,大一统并非是中国唯一的政治传统。在秦朝实现大一统之前。中国这块土地上完全是多中心的政治秩序。《史记·武帝纪》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说是,九州鼎立、八方共融、呈现出一派相互竞争、互相砥砺的舜尧、周公景象。在汤武革命时,革命的主力军是各诸侯。即使到了商、周,仍然是方国众多,各有自主的管理权力,也各有自己的“中心”(都城)。春秋战国之历史,为中国历史上昌明繁盛之时期,同期之政治除各国之争斗外,诸侯各国内政清明,罕有暴君的出现。集中的权力越多,出现暴君的可能性越大;一统的波及面越广,其受害者越多。可以说,“大一统”从来就不是中国普通百姓的意识,而是强加给中国人的政治观念。历史终将证明,大一统只是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一段漫长而黑暗的插曲。
2、以炎帝族和黄帝族为主体的民族,很早就实施婚姻开放,从而有利于民族融合。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记录的正是炎帝族与黄帝族通婚的故事,详情可参阅笔者《牛郎织女隔河望,炎黄恋战七千年》等文。
3、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到秦始皇书同文,中国人始终使用象形文字符号体系(准确说是拼形文字),这种文字有着非常稳定的信息传输性能(几千年前的字都很容易认得),而且能够超越语音进行信息交流,并极大地促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对比之下,与中国面积相当的欧洲,由于采用拼音文字,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文字也不同,从而也就难以产生认同感,至今仍然未能完成大一统事业。

《春秋》公羊学“大一统”思想的三个维度

《春秋》公羊学“大一统”思想的三个维度
显然 , 不直谓一年而称 “ 元年 ” 在于“ ” 元 所具有 的本原 、 源始
意蕴 ,说 文解字> 元” 始也 ”因此在公羊学所 以称“ l = 释“ 为“ 。 元 年” 就是让“ 春王正月” 的政治活动回溯到世间万物的始基性 平台处而 获得可靠 的超越性根据 , “ 让 春王正月 ” 获得天道大 元之 神圣性 。 在这样—个前提下 , 于岁之始的春之际 , 的实 王
际政 治活 动就从“ 去声) 始 。从本始之处一贯下来 , 正( 月” 终
形上根据 的话 , 协和万邦乃是从现实地域空间上对王道政治 的要求 , ( e 尚书 ・ 禹谟) p 大 所说之“ 奄有 四海 ”另外从 天命意 。
识 中又伸展 出了“ 大一统 ” 政治理念 的时间性维度 , 大一 即“ 统” 思想并 不只是关注于 当下的政治秩序建构 , 通过“ 存前王 之 后 以国” 的形式让 过去与 现在相互 含容 ; 通过对 “ 天命靡 常” 的深重忧思将未来带到当下。 因此 ,春秋》 大一统” 《 “ 具有
可以从 < 春秋公羊传= 元 年春王正月 ” } 对“ 的解释 中发现 。按
改“ ” 元”现实政治 的合理性寻求有 了一个转换 , 一 为“ , 获得
原, 秉承天道大元而来。不称“ 一年” 而称“ , 元年” 其深 意正 , 在于此。所 以董 仲舒说 :谓一为元者 ,视大始 而欲正本也。 “ 《 = 春秋》 深探其 本 , 而反 自贵者始 。” 《 ( 汉书 ・ 仲舒 传= 因 董 》 ) 此 ,大一统 ” “ 也就是“ 大一本 ” “ 、大一始 ”是 “ , 本末 ”“ 、 终始” 相贯通的整体 性关 系, 而不是像西方那般 的两极对立的二分
性关系。本末”“ “ 、终始” 虽是一种整体性关系 , 然而本末毕竟

从《公羊传》看中国统一思想

从《公羊传》看中国统一思想

从《公羊传》看中国统一思想发布日期:2015-06-30 原文刊于郑任钊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本文拟从《春秋公羊传》的视角切入,来谈一下中国的统一思想的经典根据。

一、《春秋公羊传》出现的政治文化背景《春秋公羊传》最重要的思想是“大一统”,了解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和文化背景,我们才能体会“大一统”思想的历史合理性。

从政治背景说,秦统一以前的大约500年时间,史书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荒谬、最痛苦的一个时段。

《春秋》一书中,二百四十二年之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

正如《周易·文言》所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臣弑君、子弑父的人伦惨剧经常发生,人们见惯不惊,那不是很荒谬吗?再看战国时期的战争,《孟子·离娄上》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人命如草,朝不保夕。

秦国长期实行“以战去战”政策,最终灭六国,废分封,行郡县,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由于秦王朝尚缺乏管理统一国家的经验,又以苛政峻刑治国,很快便被人民起义推翻了。

汉朝立国,起初有过一个短暂的政治稳定时期,到了汉景帝时又发生同姓王七国叛乱,国家再次面临分裂混乱的危险。

从文化背景说,当年孔子作《春秋》就是要鞭挞时代的荒谬,重新建立是非美丑的价值准则。

孔子鲜明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主张,称赞尊王攘夷,试图挽救当时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提出“四海之内若一家”,其学术理论的直接政治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道路。

汉王朝继秦之后,吸取秦亡的教训,除了在政治上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外,也开始在文化上探求长治久安的政策。

汉代公羊学大一统思想新论

汉代公羊学大一统思想新论

作者: 唐眉江
作者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哲学博士,四川成都610031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246-250页
主题词: 汉代公羊学;大一统;政治统一;王道仁政;思想文化统一
摘要:汉代公羊学大一统思想的内涵有三个方面:政治统一、王道仁政、思想文化统一。

大一统的基础是实现天下的政治统一,政治统一的内涵是王道仁政,政治统一是大一统的外显层次,王道仁政是大一统的内隐层次。

王道仁政的内涵是:解决民生问题,推行文德教化。

文德教化的实质是统一思想文化,并以此整合“华”、“夷”,实现大一统理想的最高境界。

读书心得——何休对《公羊春秋》的创造性诠释

读书心得——何休对《公羊春秋》的创造性诠释

读书心得——何休对《公羊春秋》的创造性诠释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自汉代经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确立以来,中国每一次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都是在与经学的互动中实现的。

当下时代的需求,赋予了经学在继承中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同时,对经学的诠释和再诠释,作为新时代的先导,承担起了变革政治的重要使命。

“三科九旨”是何休《春秋》诠释最大的理论创获,集中阐释于他的《春秋公羊谥例》:“三科九旨者,‘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二科六旨也;又‘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

”徐彦解说为:“何氏之意,以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

若总言之,谓之三科。

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谓之九旨。

旨者,意也。

言三个科段之内,有此九种之意。

”何休把《公羊传》的核心思想归纳为三个大的方面,称“三科”。

其中每个大的方面又包含了三个小的方面,总括起来共有九个,称“九旨”。

何休的“三科九旨”,既是对包括胡毋生、董仲舒在内的历代公羊家寓于《春秋》经典中的“微言大义”的总结和凝练,更是他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经典意义的提升与创新。

只有结合时代深入剖析,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何休寓于其中的精神和意义创新,理解其为重振昔日公羊学及其所代表的东汉统治所付出的努力。

一、一科三旨:通三统由革命向保守的转向“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显然源于董仲舒的“三统”说,何休在《春秋公羊解诂》中多次论及,如解《春秋》庄公二十七年冬“杞伯来朝”:“杞,夏后,不称公者,《春秋》黜杞,新周而故宋,以《春秋》当新王。

”再如解《公羊传》宣公十六年夏“外灾不书,此何以书?新周也”:“新周,故分别有灾,不与宋同也。

孔子以《春秋》当新王,上黜杞,下新周而故宋,因天灾中兴之乐器,示周不复兴,故系宣谢于成周,使若国,文黜而新之,从为王者后”。

“三统”说本是公羊家、董仲舒们因应汉代君主政治体制确立和巩固,出于为汉制法的目的提出的理论。

公羊学中的意象

公羊学中的意象

公羊学是《春秋》学的一个流派,其基本思想是“尊王”,强调“大一统”。

该学派认为孔子所修的《春秋》是一部“素王”之书,蕴含着孔子对“大一统”的理想和愿望。

在公羊学中,“大一统”的概念非常关键。

他们认为天下应当统一于周天子,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统一的理想在公羊学中表现为一种政治理念,认为天下万国合而为一,是由“三统”到“大一统”的必然过程。

此外,公羊学还强调“尊王”思想,即尊重周王室,维护周王室的权威。

他们认为,只有维护周王室的权威,才能维护天下的统一和稳定。

这种思想在公羊学中表现为一种政治策略,认为只有通过尊重周王室,才能实现天下的长久和平与统一。

公羊学的意象主要表现在对“大一统”和“尊王”思想的追求和维护上。

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和社会观念的形成方面。

大一统的思想来源及其历史影响

大一统的思想来源及其历史影响

"大一统"的思想来源及其历史影响早在先秦时期,由孔子首倡的“大一统”思想描绘了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理想状态,包括版图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等要素,其首要途径就是实现中国疆域版图的统一。

与中国历史发展相伴相随的“大一统”理念,无论是人文范围还是地理范围都是持续扩展的。

“大一统”的人文范围包括以汉族为主体的众多兄弟民族,在今天统称为“中华民族”,其地理范围在历史上是指秦汉唐元明清历代“大一统”王朝的本土疆界,在今天是指按通行的国际法中国所管辖的所有主权领土。

“大一统”理念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深刻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不但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发现有一种理念,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而长盛不衰,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直到今天,它依然在很大水准上支配着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和国家前途的思维模式。

有学者称中国两千多年大一统思想的最大遗产就是中国人崇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大一统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一、“大一统”的概念《辞海》“大一统”词条的解释为:“大,犹言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统一于周天子。

后世因称封建王朝能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

孔子作《春秋》,在记载列代周王即位时总是冠以“王正月”字样,对此,《公羊传·隐公元年》解释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后代学者对此段经文有进一步的诠释,如第一位系统阐释孔子“大一统”思想的西汉大儒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唐代学者颜师古进而解释:“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此言诸侯皆系统天子,不得自专也。

”从这里我们能够把握“大一统”的原始意义,即以周朝天子为核心将社会有序地组织起来,使中国完成真正的政治统一。

孔子:首创“大一统”思想“大一统”的概念及所蕴含的思想,虽然是由后代儒家阐发而成,但的确符合儒家创始人孔子本人的意向。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原文译文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原文译文

【导语】《公⽺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公⽺⾼,他受学于孔⼦弟⼦⼦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家之⼀。

下⾯是⽆忧考分享的公⽺传:《定公⼗⼆年》原⽂译⽂。

欢迎阅读参考! 【原⽂】 ⼗有⼆年,春,薛伯定卒。

夏,葬薛襄公。

叔孙州仇帅师堕郈。

卫公孟⼸区帅师伐曹。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

曷为帅师堕郈、帅师堕费?孔⼦⾏乎季孙,三⽉不违。

⽈:“家不藏甲,⾢⽆百雉之城。

”于是帅师堕郈,帅师堕费。

锥者何?五板⽽堵,五堵⽽雉,百雉⽽城。

秋,⼤雩。

冬,⼗⽉,癸亥,公会晋侯盟于黄。

⼗有⼀⽉,丙寅,朔,⽇有⾷之。

公⾄⾃黄。

⼗有⼆⽉,公围成。

公⾄⾃围成。

【译⽂】 鲁定公⼗⼆年,春季,薛伯定死了。

夏季,安葬薛襄公。

鲁国⼤夫叔孙州仇率领军队拆毁了郡这座城⾢的城墙。

卫国⼤夫公孟⼸区率领军队攻打曹国。

鲁国⼤夫季孙斯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拆毁了费这座城⾢的城墙。

率领军队拆毁郈⾢的城墙,⼜率领军队拆毁费⾢的城墙,这是什么意思?孔⼦在季孙⼿下做官,三个⽉没有⼀点过失。

并宣布:“每个⼈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封⾢内不能有超过百雉的城墙。

”于是率领军队拆毁了郡这座城⾢的城墙。

⼜率领军队拆毁了费这座城⾢的城墙。

⼀雉是多少呢?五板是⼀堵,五堵为⼀雉,百雉就是⼀座城了。

秋季,鲁国举⾏⼤规模求⾬祭祀活动。

冬季,⼗⽉癸亥这天,鲁定公在黄这个地⽅会见齐侯并与他结盟。

⼗⼀⽉,丙寅这天,初⼀,发⽣⽇⾷。

鲁定公从黄这个地⽅回来。

⼗⼆⽉,鲁定公亲⾃率领军队包围了成这座城⾢。

鲁定公从包围成⾢的战场上回到国都。

扩展阅读:《公⽺传》流传情况 《公⽺传》写定于汉初,系⽤汉代通⾏的⾪书书写,它是今⽂经学中富有理论⾊彩的代表性典籍。

公⽺学者认为,《春秋经》是孔⼦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的政治观点,处处包含“微⾔⼤义”。

这同古⽂学派认为《春秋经》是⼀部历史著作不同。

《公⽺传》其战国初⾄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夏→公⽺⾼→公⽺平→公⽺地→公⽺敢→公⽺寿→胡⽏⼦都(⽣);公⽺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说流传,⾄汉景帝时,胡母⽣和他的⽼师公⽺寿⽤汉代的⾪书“著于⽵帛”,才使《公⽺传》成书。

2何休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洪廷彦)

2何休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洪廷彦)

2何休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洪廷彦).txt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00:23这《公羊传》,它在汉朝的时候,汉朝的时候历史发展到什么,就是中央集权统一的一个多民族国家,这和那个秦朝以前不一样。

00:53汉朝是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实行的是郡县制。

它呢,刚才讲了这一点还是很重要,就是说它是反对大臣攥权,它要集中权力给皇帝攥权。

01:23那么,集中权力于皇帝,谁来当皇帝呢?谁有资格来当皇帝呢?这个也是《孟子》首先讲的,孟子说“天子能鉴人于天”。

说这个做天子的人哪,能够推荐一个接班人,01:53向天推荐。

从前有尧舜,唐尧,“尧荐舜于天”,唐尧把舜,虞舜荐给天,“匹夫而有天下者”,02:23就是一个匹夫,普通的一个匹夫,匹夫这种人能够得天下,他的道德,他必须像尧舜一样。

而以天,又经过天来推荐,而有天荐之者,推荐的。

你有道德还不行,你还有天来推荐。

02:53他说“天与贤,则与贤”,天要推荐一个人,推荐贤人来当天子,那么就给贤人。

如果天,说是要给传给儿子,那就给儿子。

他说夏禹王,夏禹治水有功,他不仅不推荐人了,推荐别人,而给他儿子接班了,那么天也得接受。

03:23说“天与子,则与子”,可以让儿子来做接班人。

说“天之所废,必若桀纣”,那么一代一代传下去,夏禹以后,这就是传给儿子,儿子再孙子这样子传下去。

他已经坏到什么程度呢?坏到像桀纣,夏桀,坏到夏桀这样的人,03:53坏到殷纣王的程度这个把他废掉。

不然的话,你还是让他一代一代做下去,这是孟子讲的。

这样呢,你做老百姓的,做大臣的,只能服从这个皇帝。

这个《孟子》里头讲的。

04:23这是天命论。

这个天命论,影响到再后来《公羊传》。

但是,这实际上,经常做皇帝的,做君主的,04:53常常出现不好的人做皇帝。

怎么办呢?还允许行权。

它有一套理论,《公羊传》有一套理论。

行权,权是什么?拳头的拳。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按下列书体代表作品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丧乱帖②大盂鼎铭③秦始皇廿六年诏铭④汲黯传帖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2.有关唐代“草市”的判断,正确的是①它是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②它有“草市尉”进行管理③它后来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④它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竺可桢说:“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

11世纪“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科学家是A.葛洪B.沈括C.宋应星D.徐光启4.史载,道光时(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

它反映的是A.因“海禁”政策,湖丝只能从广东、上海出口B.道光年间,湖丝先从广东后自上海出口C.鸦片战争后,湖丝方出口海外D.道光年间,湖丝仅在上海出口5.晚清重臣翁同龢曾在日记中对买办徐润的住宅有过描述,“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

这说明A.近代园林建筑日益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B.近代买办都住西式洋房、使用西式家俱C.到了近代,才出现中西合璧的住宅建筑D.近代园林是中式的,住宅往往是西式的6.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上述史料表明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7.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A.迫使清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政体的主要动因B.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标志C.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我国首部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国家根本法8.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1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

感悟古人的“大一统”思想

感悟古人的“大一统”思想

感悟古人的“大一统”思想宋延东【期刊名称】《天津人大》【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2页(P45-46)【作者】宋延东【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用“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十二个字高度概括出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和趋势,并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文明的消失以及欧洲、伊斯兰主体世界的分裂不同,拥有灿烂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却能不断地从生存危机和分裂泥潭中走向团结复兴,是何因素推动着每一次的统一?美国历史学会会长、汉学家魏斐德给出了“统一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的答案。

实质是“大一统”思想深刻左右着我们对自己历史进程和文明发展的思考实践。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所著的《春秋公羊传》。

《春秋》记载的历史事件常用“王正月”表明时间,公羊高对此解释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具体可理解为,“王”所指周文王,表明诸侯以周历纪元,尊从周天子的统治,天下统一于王。

《汉书•王吉传》中曾提及“《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辞海》中对“大一统”词条的解释是“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一于周天子。

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通过古人与今人的共同解释,可进一步了解“大一统”的含义,即是以周天子为中心,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好社会各阶层职责,将国家有序地组织起来,在思想、物质上均完成统一。

“大一统”思想是历经先秦乃至夏商前人不断沉淀总结而形成的,社会各阶层经过“混乱失序——统一有序”循环的切身体会,逐渐形成对“大一统”的向往追求。

虽然缺乏较为完整的史料记载,但是我们能够大致了解,最迟从尧舜禹时代,“诸夏”就已成为号令统一的部落联盟,并在夏朝时期建立起了统一体,商、西周两代延续了夏朝奠定的格局。

即使在礼崩乐坏的东周,“大一统”依然是一种主流思想,如《诗经》中记载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论语》中孔子谈到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明确地表达了国家应当在一个王权下有序发展的理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一统”一词的明确提出是在汉初。

《春秋公羊传》用“大一统”来解释《春秋》首句“元年春王正月”,然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奠定。

《春秋公羊传》提出的“大一统”,是公羊学派为终结乱局、重建社会秩序而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对历史发展方向所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同时也是对先秦天下一统观念的精炼总结。

②随着周王朝的建立,中国人产生了明确的“天下”观念。

“天下”的观念一开始就是和追求与认同统一的观念相联系的。

周人的“天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中心向四方逐级扩展延伸的圈层结构,是一套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统治秩序。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护了周人对天下一统的构想。

然而,随着世代推移,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分封制的脆弱性愈发明显。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权威大为衰落,周天子虽仍名为天下共主,实质上已无力统辖各诸侯国,天下日益走向分裂。

战国时乃至“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人民生活在巨大的苦难之中。

同时周边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形成与“诸夏”交错杂居的局面。

③如何挽救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如何让人民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如何解决日益复杂的民族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天下”的主张。

诸子或主张武力统一,或反对武力统一,或强调“仁道”,或强调“修政”,但他们显然都认同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归于统一,认为结束战乱纷争、安定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统一。

同时众多人才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为实现“天下为一”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才智。

可以说,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两百年间,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统一在思想层面已经逐渐形成,并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④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正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灵活运用,
对嫂子有好处,
应该这样做,
这是权宜之计,这是允许的。
虽然违反了
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
07:24
但是,还是应该把她拉上来。
但是孟子,
《伊尹书》就讲了,
说这个商汤的孙子,
商汤的孙子叫太甲
这个人即位了。
即位了以后,
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
引起诸侯不满。
07:54
这样,商朝这个危机很重,
不可能永远都有天下。
像秦始皇那样,
一世、二世、三世万万世
结果二世就完。
17:34
每一个朝代,
都是不可能永远有天下的,
到了一定的时候,
就有新的王朝就“受命而王”。
接受天的命令,王,
王天下做天子,
到了这个时候,
天上是会派人下来,
而且这个人,
接受天的命令,
18:04
王天下,当天子。
你可以把他赶走。
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
这个《孟子》书中,
讲了这么一个权宜之计的意思。
权,他说那个男女授受不亲,
男和女的授受不亲,
这是礼,
06:54
这从礼上讲是男女授受不亲,
这是原则。
“嫂溺,援之以手”,
可是你家里的嫂子,
落在水里头,
落在水里头,
你还得用手,
去把她拉上来,救他,
纬书就和经书相对而言的,
经书之外,汉朝还有纬书。
这个纬都是讲迷信的。
但是为什么要讲迷信呢?
14:31
是经书讲不圆的事情,
他用这个纬书来把它,
帮助经书来解释一些事的。
里头是很充满着迷信,
神秘性色彩的。
这个东西有时候看起来很荒诞,
这书,现在都没有了。
15:01
但是,后人把它集在,
10:29
所以《公羊传》说,
蔡仲这个人行权,是贤人。
他是知权的,
知道有权力之事,
蔡仲知道国家重,国重君轻。
10:59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
他替国家安定出发,
可以原谅他,
把这个赶走国君的罪(抹掉)
可以原谅他。
而且,
从他的安定郑国的局面来讲,
他(的功劳)是有余的。
何休就说,
11:31
就这么了,说是这个,
有他们的军队来的时候,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送好吃的,好喝的
来欢迎了,来慰劳了。
你看这个圣王受到人家的,
少数民族的这种拥护。
夏禹治水有功,
他不仅不推荐人了,推荐别人,
而给他儿子接班了,
那么天也得接受。
03:23
说“天与子,则与子”,
可以让儿子来做接班人。
说“天之所废,必若桀纣”,
那么一代一代传下去,
夏禹以后,
这就是传给儿子,
儿子再孙子这样子传下去。
他已经坏到什么程度呢?
坏到像桀纣,
夏桀,坏到夏桀这样的人,
就是少数民族,
我们中国从古以来
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这个多民族国家里头,
如何处理华夏
和少数民族夷狄,
所谓夷狄的关系,
22:05
这是统一问题的
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如果处理得不好,那就分裂,
如果处理得好,就统一,
有利于统一。
那么,中国的经书里头,
对于少数民族
到底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就是大一统,是天经地义。
《公羊传》讲的这一套
这一套东西,
“天人感应”、“受命而王”,
“大一统”的思想,
对我们后世政者
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了这个思想,
谁要闹分裂,闹割据,
不会藏着,
只要一定的时候,
只要我有人来
21:05
受命而王,
统一天下。
但是在这里,要需要讲的,
21:35
就是“尊王攘夷”。
要维护天子的威信,
23:35
要遏制夷的,
蛮夷少数民族来捣乱。
他说,不服王化的夷狄,
是应该惩处的。
但是,这种惩处
照孟子的说法就是,
无非是“诛其君而吊其民”,
24:07
就是,是惩罚他的头头,
你这个少数民族的头头,
把他杀了,或者是把他惩处了
而“吊其民”,
就是慰劳他的老百姓,
普通的一个匹夫,
匹夫这种人能够得天下,
他的道德,
他必须像尧舜一样。
而以天,
又经过天来推荐,
而有天荐之者,推荐的。
你有道德还不行,
你还有天来推荐。
02:53
他说“天与贤,则与贤”,
天要推荐一个人,
推荐贤人来当天子,
那么就给贤人。
如果天,说是要给
传给儿子,那就给儿子。
他说夏禹王,
那么可见可以用权宜之计,
可以把这个国君
用这样的办法来处理。
那孟子讲这个例子的时候,
他并没有说我是行权。
但是,
《公羊传》的何休就讲了,
何休说这就是行权,
就是权宜之计,
所谓权宜之计,
反于经而善,
09:28
反于经,从经义道理来讲,
是违反这个经义原则,
但善,效果是好的。
他举的,另外举个例子
但是有一个大臣叫伊尹,
伊尹把这个太甲,
这人家是天子,太甲
他居然把他关起来,
放置于桐宫,
把他在桐宫这个地方关了三年,
让他闭关自我检讨,
08:27
关起来,让他在那里,
自己想想有没有错误。
三年以后,这个太甲醒悟了,
再来当政,
结果,做得很好。
所以孟子称赞,
伊尹这个人,贤人。
08:58
那么从《诗经》,
22:35
《诗经》,
据说是孔子删定的、选定的。
《诗经》这个东西,
不是孔子写的,
是经过孔子(删)选的。
那里头讲,
“戎狄是赝,荆舒是惩”
“戎狄”,北方是戎狄。
南方是荆,
什么意思呢?
23:05
你戎狄,你荆舒
如果不服王化,你要捣乱,
你要破坏天子的威信,
那么春秋的总的精神
他们还编造了一套荒诞的话,
说春秋末年的孔子,
看见天下大乱了,
说是“仰推天命”,
头抬着望着天,推想天的命令,
天命是怎么样。
“俯察时变”,
低下头来看看
18:34
时事变化得怎么样。
那么说这个孔子,
就早就预知了,
叫做“圣汉受命而王”,
早就预知,
刘家要出天子,要建立朝廷。
这是春秋哀公十四年,
包含着要改朝换代,
这个意思。
这一大段的这个天命论,
“受命而王”这个话,
20:05
对后世影响很大。
要想做皇帝,新的皇帝,
他都得编造一套我是受了天命,
而不是随便来的。
这也就是同这个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思想相联系的。
20:35
董仲舒他讲了这个话,
说,统一,
大一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00:23
这《公羊传》,
它在汉朝的时候,
汉朝的时候历史发展到什么,
就是中央集权统一的
一个多民族国家,
这和那个秦朝以前不一样。
00:53
汉朝是中央集权的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实行的是郡县制。
它呢,刚才讲了
这一点还是很重要,
就是说它是反对大臣攥权,
它要集中权力给皇帝攥权。
25:07
风俗习惯来同化少数民族,
这叫做“以夏变夷”。
这就使得夷狄,
要接受诸夏的教化,
改变原来的经济文化、
社会制度,
特别是伦理道德。
在孟子看来,
25:37
身为圣王,
是有巨大的感召力的。
他的描写得很这个,
说圣王,像商汤那样,
“东面而征西夷怨”,
你打了东面的少数民族,
西面的少数民族不满意了,
何休《公羊注》里的一句话。
19:04
说是孔子拿血书,
拿这个端门,
端门不是现在
我们故宫的端门,
是鲁端门,鲁国的端门,
门上用血写了一段话。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
将来就有新的王要出来,
他说果然不是,
果然就是“圣汉受命而王”,
19:35
就是我们汉朝接受天命了,
当天帝。
这个荒诞不经的里头,
一个意思,你这个不是你随便,
随便什么人想做皇帝就(做),
这还是天让你下来的。
第二个意思,你这个刘家,
汉朝刘家你不要认为
你就可以世世代代做下去,
你肯定要被推翻的,
有这么个意思在里头。
17:04
这用这种句话,
来制造两点意思。
那么这个何休,
就用这个话来提,
要改朝换代,制造舆论
就是说每一个朝代
可以允许改朝换代。
实际上他已经知道
东汉已经到了
改朝换代的局面了。
12:31
这也不是他一个人,
很多人都认为到了
这个东汉是无可救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