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炎络病_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_王宏
中医肿瘤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中医肿瘤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在肿瘤治疗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医对于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其基本原理蕴含着深邃的智慧。
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
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原因。
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邪气就容易侵入并积聚,形成肿瘤。
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看,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比如阳气过盛或阴气不足,就可能导致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瘀滞结块。
就好像一条道路,如果交通秩序混乱,车辆就容易堵塞,形成拥堵点。
在人体中,这些“拥堵点”长期存在,就有可能发展为肿瘤。
气血失调也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如果气虚,就无法有力地推动血液,导致血液瘀滞。
反之,血瘀也会影响气的运行。
长期的气血瘀滞,使得局部的组织得不到正常的滋养,细胞发生变异,逐渐形成肿瘤。
脏腑功能的紊乱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中医的脏腑不仅仅是解剖学上的器官,更是一个功能系统。
例如,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影响全身的气机通畅,导致气血瘀滞。
脾胃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运化,就会产生痰湿,痰湿凝滞也可能形成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人体的正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整体机能。
这就像是给身体的防御部队提供充足的粮草和精良的装备,让它们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外敌。
具体的方法包括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
通过使用一些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等,来补充人体的正气,改善身体的虚弱状态。
祛邪,则是祛除体内的邪气,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软坚消癥等。
比如,使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来清除体内的热毒;用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血液的瘀滞;用半夏、南星等化痰药来消除痰湿。
【25】中医肿瘤的病机——气滞血瘀
【25】中医肿瘤的病机——气滞血瘀整理:中医肿瘤资讯来源:中医肿瘤资讯中医肿瘤病机中医肿瘤的病机,就是研究在病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机体内所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机制。
肿瘤的病因作用于机体,正气必然奋而抵抗,引起正邪相争,破坏了机体相对的阴阳平衡,使脏腑、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各种病理变化。
尽管肿瘤的种类繁多,临床征象错综复杂,但从总体上来说,肿瘤的病机可归纳为:肿瘤的病机可归纳为: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热毒内蕴、正气虚弱五个方面。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是形成肿瘤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关学说的研究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如癌症病人的血栓长度、血栓湿度、血栓干重、血小板粘附率明显高于健康人,说明体内血栓可能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气滞· 基本概念·气滞是指气机流通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泛指一切气机郁滞,运行不畅之证;而“气郁”,主要是指情志不舒引起的气机运行不畅。
但也有将气滞与气郁通称的。
· 气滞成因·由情志抑郁不舒,或因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形之邪阻碍气机,有因外邪侵犯抑遏气机,或因脏腑功能障碍(如肝失疏泄,肺失宣肃,皆可引起气滞),亦有因气虚,运行无力而滞者。
· 气滞临床表现·肺癌患者,由于肺失肃降,上焦气机壅滞,症见胸闷咳喘;肝癌早期病人,由于肝失疏泄,肝经郁滞,出现胁肋胀闷;胃肠肿瘤患者,由于胃肠气滞,则见脘腹胀痛,时作时止,时重时轻,得矢气、嗳气则胀痛减轻。
通观各种气滞,气郁滞而不通,是其共同的病机。
因此,闷、胀、痛是其最常见的共同临床表现。
由于气推动着血、津液的运行与脏腑的生理活动,气滞不通则对津液、血、脏腑功能活动都有不良的影响。
如气滞不畅,会引起血行也不畅,形成血瘀;气行不畅可使津液运行也不畅,进一步会引起津液停聚,而形成痰、饮或水肿;气行不畅还可使脏腑功能发生障碍。
此外,因气有温煦作用,气滞不通,郁久化火,而出现火热征象,一般称为气郁化火之证。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题库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或)抑癌基因的丢失、失活等基因表达失常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癌: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3.肉瘤: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4.肿瘤转移:是指已浸润脱落出去的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病灶,通过某些途径和渠道被带到与原发病灶不相连的部位(组织或器官),又生长出与原发病灶病理类型相同的肿瘤。
5.噎嗝: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复而纳出疾患。
6.反胃: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疾患。
7.细胞学诊断IV级:即发现有癌细胞,但不够典型。
或有极少数典型癌细胞,需进一步证实。
8.肝转移性肺癌:是指原发于肺部的癌肿通过直接浸润、气道种植或血管淋巴管转移至肝部继续增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性质的癌肿。
9.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是指能杀死各时相的肿瘤细胞,包括G0期细胞的一类抗癌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烷化剂、抗癌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10.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以上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二、填空题1.祖国医学主要把对肿瘤的病因主要概括为六淫致病、七情内伤、饮食劳伤、体质内虚,而把对肿瘤的病机主要概括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内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2.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局部蔓延转移和医源性转移。
3.内窥镜在检查恶性肿瘤的优点主要有:直观、照相、刷取细胞做细胞学检查和直接活检等。
4.支气管肺癌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和发热。
5.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的前期状态主要有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部切除术后残胃。
三、简述题1.简述我国目前甲胎蛋白(AFP)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
答:①AFP≥5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和转移性肝癌等;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而不见下降;③AFP≥200μg/L的中等浓度水平持续8周以上。
中医如何从脏腑角度分析肿瘤的发生机理
中医如何从脏腑角度分析肿瘤的发生机理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对于肿瘤的发生机理有着独特而深入的认识。
从脏腑的角度进行分析,为我们理解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脏腑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态。
当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可能为肿瘤的发生创造条件。
首先,我们来看肝脏。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如果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就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津液代谢失常。
长期的肝气郁结,容易形成气滞血瘀、痰湿凝滞等病理产物。
这些病理产物积聚在体内,久而久之,就可能发展成为肿瘤。
而且,肝藏血,若肝血不足,也会影响到机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使得正气虚弱,无力抵御外邪,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接着是脾脏。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
若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吸收,就会产生湿浊。
湿浊聚积日久,可化生痰饮。
痰湿内阻,阻碍气血运行,形成瘀血。
痰湿、瘀血相互胶结,停滞于脏腑经络之中,就可能诱发肿瘤。
此外,脾气虚还会导致中气下陷,使脏腑的固摄功能减弱,容易出现内脏下垂等病症,也为肿瘤的发生埋下隐患。
再说说肾脏。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
肾精亏虚,不仅会导致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障碍,还会使正气不足,免疫力下降。
正气亏虚,邪气就容易入侵,邪气稽留体内,日久成积,发为肿瘤。
同时,肾主水,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调,也会产生水肿、痰湿等病理产物,为肿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心脏在肿瘤的发生中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若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就会影响到周身的气血供应。
气血不畅,局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容易发生病变。
而且,心藏神,心神失调,会影响到人体的整体机能,使脏腑功能紊乱,增加肿瘤发生的可能性。
肺脏也不容忽视。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肺气虚弱,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气机不畅,津液输布障碍,产生痰湿。
同时,肺卫不固,外邪容易入侵,与体内的痰湿、瘀血等相互搏结,形成肿瘤。
活血化瘀与肿瘤治疗
活血化瘀与肿瘤治疗
郁仁存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根据临床观察及中医理论,我们将肿瘤的发病机理归纳为气滞、血瘀、痰结湿聚、毒热内结、脏腑失调、经络瘀阻等几方面。
这些病机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构成整个肿瘤的病理过程。
其中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一个主要病理机制之一,而且见之于病程的各个阶段。
我们体会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患者久病气虚毒结亦可引起血瘀加重;肿瘤病人在接受现代医学的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疗法后,也会有瘀血证出现或血瘀的加重,因此血瘀是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作为以祛瘀为目的的活血化瘀法运用于肿瘤临床,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根据。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郁仁存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05
【相关文献】
1.从肿瘤转移基本过程与机制谈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陈文君;欧阳学农
2.活血化瘀药物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西医对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认识的分歧
与统一 [J], 郭琳; 何芙蓉
3.王清任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卢泰成;许博文;李杰
4.活血化瘀法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J], 顾睿可;顾科
5.活血化瘀法辅助治疗对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缺氧微环境影响的Meta分析 [J], 姜家旺;李志明;黄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病之源血瘀症(2)、气滞血瘀,疾病与特征,癥集和瘕聚,失笑散、丹参饮、桃红丹参蛋、疏肝理气法
百病之源血瘀症(2)、气滞血瘀,疾病与特征,癥集和瘕聚,失笑散、丹参饮、桃红丹参蛋、疏肝理气法鲁卫星: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血瘀是百病之源无处不在,而气滞血瘀是血瘀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凝,就是说当我们的气遇到障碍受阻时,血液也会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血瘀。
气滞型血瘀能够引起一些非常可怕的疾病,例如:肿瘤(癌症)、心肌梗死、乳腺增生等。
那么,都是属于血瘀证的一种症型,是什么原因导致气滞血瘀呢?专家告诉大家,最常见原因就是因为情志的不遂,肝的疏泄功能失司,从而导致我们气机的不畅,出现气滞血瘀。
病例1:有位同事,50多岁,平时对自己要求比较完美,对下属要求也严格,脾气比较暴躁,97年时因为降了职情绪开始不好,脸色晦暗。
作为好朋友,鲁卫星教授劝他工作是次要的,身体是主要的。
但他自己却无法调整过来,到了98年,发现摸着肝区有个肿块(痞块),有时还有点疼,觉得不太对,就做了进一步的检查,发现是个肝癌,而且没过多久,约三、四个月就去世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调理自己的情绪,调理自己的情志,否则的话,可能会导致肝疏泄的失调,造成气机不畅导致气的瘀滞。
而气的瘀滞可能就造成血液的运行障碍,就出现血瘀。
气滞血瘀堆积在局部或者某一个脏器,就可能发生疾病,严重者也可能发生肿瘤。
肝疏泄的失调导致疾病图片血瘀会产生癌细胞吗?血瘀不会直接产生癌细胞,但是可以造成脏器的局部的环境的紊乱,加上气滞可能造成肌体的免疫功能的低下。
有研究认为肌体每时每刻都会有基因的变异,都会产生癌细胞。
当肌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癌细胞会发展起来。
免疫功能正常时会监视癌细胞,随时调动其他的免疫细胞,把癌细胞吞噬掉,使它不致于发展起来。
当气滞或者血瘀的时候,局部微环境的变化就造成了免疫功能的低下,监视功能和灭活癌细胞的功能都要下降,可能就出现癌症。
血瘀不会直接导致癌细胞的产生,但会促进或者是癌细胞的发生。
络病学说的历程及现状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络病学说的历程及现状作者:冯玮, 陈志刚作者单位:冯玮(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 陈志刚(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100078)刊名:北京中医药英文刊名: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年,卷(期):2009,28(8)被引用次数:0次1.王振国久病人络,宿邪缓攻 1995(3)2.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 1997(2)3.雷燕.王永炎.黄启福络病理论探微 1998(2)4.徐光福络病的内涵及其外延释义[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 2005(1)5.谭达全.邓冰湘论络病[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 2005(7)6.雷燕.黄启福.王永炎论瘀毒阻络是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2)7.常福业.王永炎络病辩证浅析 2003(6)8.于向东.崔军络病的治法和用药特点[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3(9)9.周水平.仝小林.徐远络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特点探析[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 2002(6)10.王永炎.常富业.杨宝琴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3)11.邱幸凡络脉理论与临床 199112.雷燕.刘建勋.尚晓泓愈心痛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犬血浆内皮素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1996(4)13.李岩.赵雁.黄启福.王永炎中医络病的现代认识[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3)14.丁元庆从"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探讨络病的特点[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 2006(1)15.毕桂芝.仝小林络病研究及治疗进展 200516.吴以岭络病学 20041.会议论文年莉.刘翀羽.王学岭《内经》络脉络病理论整理研究2008络脉与络病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在全面整理《内经》有关条文的基础上,系统勾画出《内经》对络脉解剖、生理、病因病理、病证及诊断治疗的认识,揭示《内经》时代络脉与络病学说的发展概况.2.学位论文朱昭明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2006目的:应用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研制出中药通肾络胶囊,观察其对DN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对体外培养正常及高糖状态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分泌产物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DN的肾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为络病学说诊治DN提供实验依据,反证通肾络胶囊组方的科学性,进一步佐证络病学说的科学价值。
肿瘤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现状
肿瘤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现状标签:恶性肿瘤;血瘀证;活血化瘀;综述血瘀证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亦伴随着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血瘀证的有效途径。
目前对肿瘤血瘀证的病理生理意义及活血化瘀药的使用策略尚有争论。
在临床运用中,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活血化瘀法也有不同的变化。
现有的研究为肿瘤活血化瘀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现综述如下。
1 肿瘤血瘀证的特点肿瘤属于中医“癥瘕”、“积聚”范畴,其发生、发展与血瘀关系密切。
气血是相互依附而发挥作用的人体基础物质。
《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使。
气虚则血推动无力,渐成血瘀,之后演化出多种病变。
《素问·调经论篇》云:“五脏之道,皆处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血瘀日久致毒,虚瘀毒相互胶着,日久生变,终成癌肿。
成瘤后,局部血瘀局限的原位癌毒不断侵蚀周边,造成机体功能的损伤;另一方面,癌毒郁积局部血瘀日久,量和质发生变化,少数散出原位癌肿的癌毒,随经脉中的气血运行,停滞于血瘀证存在的机体他处,终成转移灶。
由此可见,肿瘤血瘀证除有气虚、气滞、癌毒伴随的特点外,还有随肿瘤进程共演变的时间特点,以及癌肿局部血瘀和机体整体血瘀并存的空间特点。
肿瘤血瘀证的临床证候特点为肿块癥积,疼痛,出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等[1]。
胡氏等[2]总结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发现肺鳞癌患者36.08%存在气虚证、25.32%存在血瘀证;肺腺癌患者28.63%存在气虚证、22.23%存在血瘀证。
气虚证和血瘀证是肺腺癌和鳞癌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证候。
杨氏等[3]从现代医学角度对肿瘤血瘀证进行了一定阐述,在11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99.1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障碍,其中6.7%为轻度障碍、63.5%为中度障碍、29.7%为重度障碍,主要表现为管袢清晰度下降,管袢输入、输出支增粗,管袢交叉、畸形增多,袢顶瘀血,血液流速迟缓,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多等。
络病的病机及临床特征
络病的病机及临床特征作者简介:雷燕女,医学博士、博士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目前承担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项。
兼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第五届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编委。
络病学说,即“久病入络”的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源于先秦,成于清初,是前辈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结晶,几千年来历经沿用而不衰,说明了它极具生命力和学术价值。
但久病为何入络?其西医学的内涵是什么?目前尚未深入开拓。
一、络病的概念及临床特征络者,络脉也。
络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络,包涵“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支横旁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脉络之络系指血脉的分支部分,脉络在《灵枢》亦称为血络。
狭义的络,仅指经络的络脉部分。
络病学说所涉及的络,一般是指广义的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合称。
在生理上,络脉有不同于经脉的地方。
经脉是主干,有路径的意思;络脉为分支,有网络的意思。
络脉包括十五别络、孙络、浮络及血络等内容,别络是指从经脉别出的络脉的干线部分,又名大络,共有十五别络,分别为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各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其功能主要是加强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素问·气穴论》称之有“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而浮络是指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即“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灵枢·经脉》);浮络显露于皮肤的微细脉络,称为血络,它们均是构成络脉系统的重要内容,起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络脉在循行上沿经布散,纵横交错,从大到小,呈树状、网状,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之间,形成一个满布全身内外的网络系统,弥补了经脉线性分布的不足,是脏腑内外整体性协调联系的重要结构。
正是由于络脉这种密如珠网、遍及全身的组织结构和分布特点,才实现了络脉贯通营卫、环流经气、渗灌血气、互化津血等众多的生理功能。
试析恶性肿瘤的瘀热病机及证治
试析恶性肿瘤的瘀热病机及证治【关键词】肿瘤;瘀;热;病机;证治瘀热是由瘀血和火热相互搏结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致病因素。
由于瘀血和火热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病理因素,故瘀热相搏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病理状态,亦是导致恶性肿瘤发展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现就瘀热与恶性肿瘤相关性及其证治作一探讨。
1 瘀热的形成1.1 瘀血与恶性肿瘤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感受外邪、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常致气滞、痰阻、寒凝、热结等均可使血液运行失其常度,形成瘀血。
瘀血一旦形成,又可成为致病因素,导致多种病变,恶性肿瘤即是其一。
清代唐容川《血证论》云:“瘀血在脏腑经络之间,则结为�Y瘕。
”王清任认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
”均指出�Y瘕、结块的形成与瘀血有关。
徐灵胎在《医学十二种》中明确指出:“噎膈之症,必有瘀也”;王肯堂亦认为:“食物下咽,屈曲自膈而下,梗涩作微痛,多是瘀血”,并指出“以代抵挡丸行之”。
以上记载均说明本病与瘀血密切相关。
征之临床,胃癌患者常见疼痛,痛处固定,夜间较剧,肿块固定不移,肌肤甲错,面目黯黑,唇舌青紫等症,符合中医血瘀证的征象。
周氏[1]对107例胃癌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发现胃癌患者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者占58.9%,而且紫舌阳性率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的关系,Ⅳ期胃癌患者的紫舌阳性率高达60%,Ⅱ、Ⅲ期也超过50%;胃癌患者的舌象变化与高凝状态有密切的关系,63例舌质紫黯者4项血凝指标(抗凝血酶Ⅲ、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纤溶总活力、因子Ⅷ相关抗原)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44例非舌质紫黯者3项血凝指标有显著差异,舌质紫黯者与非舌质紫黯者比较,2项血凝指标(抗凝血酶Ⅲ、纤溶总活力)也有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从客观上验证了血瘀是恶性肿瘤的病理机制之一。
1.2 火热与恶性肿瘤火热是常见的致病之邪,除了指自然界中温热之气过极外,还可由机体自生。
活血化瘀中药防治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探讨
3.活血化瘀中药有效组分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包括基因组 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等 研究方法的引人,极大的推进中药有效成 分及多组分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由 于血瘀证是贯穿肿瘤整个发展过程的重要 征候,很多活血化瘀方药有抗肿瘤效应, 根据药证一致的原则,进行活血化瘀方药 有效组分研究,再遵循整体辨证思想,行 有效组分配伍以实现更高效的多组分复 方,在恶性肿瘤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1.血瘀证是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的重要病理变化
因而,血瘀证可作为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的一个基本证候。实际上,血瘀证亦贯穿 于肿瘤整个发病过程中。唐容川在《血证 论》中指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 为瘤痛,底者或聚或散,气为血滞,则聚 而成形”、“瘤者常聚不散,血多气少,气不 胜血故不散,或纯是血质,或血中裹水, 或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水即气也, 概之为病,总是气与血胶结而成”。
1.血瘀证是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的重要病理变化
它的升高特异地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和凝血酶 生成增多,标志着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 活。有学者通过对63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M、 PC、D-D的动态检测,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存 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 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血浆TM、PC抗原、D-D含量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 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可见癌栓的形成及所 致的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其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归结于血瘀证。
1.血瘀证是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的重要病理变化
第四章络病病因病机学时详解
第四章综病病因病机学时详解一、概述综合病因病机学是中医学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涉及到邪正互相作用、病机变化、辨证用药、防治轻重缓急等方面。
其研究对象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即病因、病机、病证、治疗原则、预后等方面。
综合病因病机学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病人的诊治完全依赖于综合病因病机学的理论指导。
为此,深入学习掌握本学科知识是理解和掌握中医学全貌的基础。
本章主要讲述综合病因病机学的概念、内容和应用,包括病因病机的辨析、病机的演变过程、病性状况及转归情况定义、症状的各类表现及其发生条件等方面。
二、病因病机的辨析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主要有外因、内因和其他因素。
1.外因外因指疾病的直接致病原因,包括五行元素中的寒热湿燥风、动物、植物、矿物等环境因素。
外因能直接引起疾病发生,如感冒、梅毒等。
2.内因内因是指疾病的内在致病因素,包括机体先天不足、后天功能失调等。
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更易滋生寒、热、湿、燥、风等外邪,如感冒、心脏病等。
3.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包括人的心情、思想、饮食、生活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抑郁、忧虑、愤怒等消极情绪,长期摄入辛辣、腥、燥、油腻等食物,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等都可能引发疾病。
三、病机的演变过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机是从表浅逐渐深入的。
从表层病机的表现可以推断内在的病机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
1.外感病的演变外感病是指由寒、热、湿、燥、风五种外在因素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急性疾病。
外感病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外感初邪、病邪入经络、经络传导、脏腑受邪、正邪相争、邪去正存、正气不足、再感再发等多个阶段。
2.内伤病的演变内伤病是指因忧思、喜怒、恐惧、劳累、饮食能量摄入不及所引起的疾病。
内伤病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气滞血瘀、虚实阴阳、肝肾耗损、久病所成等多个阶段。
四、病性状况及转归情况定义疾病的性质和转归是中医诊断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中医肿瘤的5大病因:气滞、血瘀、痰湿、热毒与正气虚
中医肿瘤的5大病因:气滞、血瘀、痰湿、热毒与正气虚在现代医学中,肿瘤一般是根据其人体器官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来命名。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根据肿瘤存在的方式,又将肿瘤分为实体瘤和非实体瘤。
实体瘤常形成明显的肿块,主要应用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而非实体瘤大多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常无明显的肿块,治疗以化疗为主。
中医学总结了导致肿瘤的5大原因: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热毒内蕴、正气虚弱。
气滞指气机流通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
如:肺癌患者,辨证为肺失肃降,上焦气机壅滞,症见胸闷咳喘;肝癌早期病人,辨证为肝失疏泄,肝经郁滞,出现胁肋胀闷;胃肠肿瘤患者,辨证为胃肠气滞,则见脘腹胀痛,时作时止,时重时轻。
血瘀由于局部血瘀,血流慢而不畅,也阻碍了气的运行,形成气滞,气滞可加重血瘀,血瘀又可加重气滞,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使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血瘀较重时,局部血液逐渐形成瘀血、肿块。
痰湿肺、脾、肾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津液不能得到正常的布散,停滞而成痰饮水湿。
日积月累,影响气血的运动,气血阻滞,气机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更助长湿邪凝聚,二者互为因果,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
热毒包括病毒感染,烟草,油烟的污染毒素,职业环境中的化学毒素,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污染毒素,饮食中的各种毒素等,或由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久积体内,经络、脏腑气机阻碍,郁而生毒。
热由毒所生,如果热毒郁结较甚,肌体正气虚弱,不能透毒外出,以致热毒结滞难化,积聚不去,久而久之,发为肿瘤。
正气虚弱人体的正气亏虚,病邪亢盛,机体抗邪无力,不能制止邪气的致癌作用,机体不断受到病理性的损害,癌肿就发生、发展。
同时,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生理功能就失调,紊乱、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就可能由此发生。
中医对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一、病因:由于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病因素比较复杂,而宋代陈无择提出的“三因学说”,对分析肿瘤的病因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药外敷在骨转移癌所致的疼痛中的应用专家讲座
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一切麻醉性止疼药品。
应用我院成药活血膏外用患者自觉疼痛部位 1贴 Qd。
应用活血膏24小时后疼痛评分4分。
当前疼痛评分维持3-4分。
中药外敷在骨转移癌所致的疼痛中的应用专家讲座
第9页
二:患者关某,女性,小细胞肺癌伴骨转移
中药外敷在骨转移癌所致的疼痛中的应用专家讲座
第14页
临别赠语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 医已病之病。
治疗癌痛亦可用此法。
中药外敷在骨转移癌所致的疼痛中的应用专家讲座
第15页
谢谢
中药外敷在骨转移癌所致的疼痛中的应用专家讲座
第16页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病人常见症状。从临床上看,癌痛病 因病机可概括为“不通”、“不荣”两方面,表现为"虚"、 "实"两种证候群。当然,它们并非绝对分开,就癌瘤发生 本质而言,在于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所以,癌痛发生亦 是多原因作用结果,临床中亦常表现为虚实相兼。但因为 肿瘤不一样阶段发展过程中病机有异,虚实亦有偏重,普 通而言,肿瘤早期、中期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 或虚实并见。临床治法亦因癌痛病机不一样而异。
我院本院制剂活血膏系本市著名老中医戴 老经验方-戴氏骨伤膏基础上研制而成,功 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当前我科用于骨转移癌辅助止痛。
中药外敷在骨转移癌所致的疼痛中的应用专家讲座
第8页
我科应用活血膏外用治疗骨转移疼痛范例2例
一:患者邓某,女性,胃癌伴骨转移
患者09年8月因胃脘部不适就诊,胃镜提醒低分化胃癌, 行手术治疗发觉贲门,幽门都有侵犯,无法切除,后在外 院行FP方案化疗4程,09年底出现腰背部疼痛,MRI提醒 腰1,腰2,腰5椎体骨破坏,患者行一程磷酸盐治疗后未 继续治疗。
论血瘀证与络病的关系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 研究是当今 中医学界 的研 究重点, 许 多临床中的疑难杂症 、 久病 、 重病都与 血瘀证 密切相 关, 治疗
中亦 常 从 血 瘀 证 的 角 度 去 制 定 治 则 方 药 。 而 无 论 从 血 瘀 证 的病 因病 机 。 是 从 血 瘀 证 的病 理 生 理 基 础 方 面 去 研 究 , 还 血
络 中乃 聚 血 之 地 ” 因 而 “ 病 必 致 瘀 闭 ” 甚 至 “ 年 累 月 , , 久 , 经 外
邪留着 , 气血 皆伤 , 化 为败 瘀凝 痰, 其 混处 经络 ” 。任何 原因 导致 的络脉郁滞 、 络脉空 虚以及 络脉损伤 均可 引起 络 中血行 不畅而致血瘀 证发生, 而血瘀证 的产生 又可影 响络脉生理 功
23 络脉 损伤 : . 因跌打 损伤 、 或刀剑剌 伤、 郁怒气 逆、 或 或热 灼血络、 寒凝血络 、 或 或饮食 失节均 可致 络脉 受损 。 而血溢 络 外, 离络之血 留而不 去, 积而 成 瘀, 外之 瘀久 而 不 去。 响 络 影
经 脉 注 于 络 脉 , 脉 中 血 气 发 挥 营 阴 阳 利 关 节 的 作 用 , 是 经 就
瘀血 , 由血瘀轻症 变 生瘀血 重症 。总 归之, 因络脉病 变 所致
的血 瘀 证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通过“ 络脉之 渗溉” < ( 灵枢 ・ 针解> , 小 ) 络脉 也 正是 接受 了经 中“ 溢 之 气 ” 才 得 以 “ 流 , 内溉 脏 腑 , 濡 腠 理 ” ( 枢 ・ 外 (灵 脉
1 络脉 系统与络病理论
络 脉 隶 属 于 经 络 系 统 。 在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中, 络 系 统 由 经 经脉与络脉组成, 内连属 于脏 腑, 外 连属 于 筋 肉、 肤, 在 在 皮 是运行全身气血、 络脏 腑肢节 , 通上 下 内外的通 路。经, 联 沟
血瘀的病机转归
血瘀的病机转归孟锋;卢红蓉;王笑红【摘要】血瘀是临床重要的病机之一,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血瘀日久可生风致瘀风内动,并常与其他内风相兼出现;瘀血蕴积日久可化毒,毒又可致瘀,毒瘀从化,引发诸多临床急证;瘀血还可与痰浊、内热相互搏结形成痰瘀互结、瘀热互结证,而血瘀化风、瘀毒从化、痰瘀互结、瘀热互结多见于老年病、慢性病或疾病的危重病阶段.【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12【总页数】2页(P1496-1497)【关键词】血瘀;病机;转归【作者】孟锋;卢红蓉;王笑红【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 100038;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7瘀包括血瘀和瘀血,前者指血液的循行迟缓、血流不畅及局部的不通,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而瘀血则是一种病理产物,瘀血有瘀滞内结之血、离经之血、污秽之血等。
瘀血和血瘀二者可以互为因果,血瘀之甚可以在局部造成瘀血,一旦瘀血形成阻滞于脉络内外,又可成为加重局部血瘀之因[1]。
血行不畅、血流瘀滞导致血瘀证。
近年来,血瘀证一直是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关于血瘀证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瘀证的概念内涵、辨证、诊断标准以及治疗上。
血瘀证见于临床各科疾病,其变化复杂多样,血瘀证的发展转归也成为人们重点研究领域。
本文对血瘀病机的发展转归作一综述,希望能为血瘀证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血瘀日久可生风,“瘀血阻滞,脉道不通,血行不畅,筋脉失濡而手足颤动,屈伸不利,此即“瘀血生风”[2]。
“瘀血生风”就是因瘀血导致的内风。
以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凝聚,或体内离经之血为主因,引发以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为主证,并兼见瘀血症状者,称之为“瘀血生风”。
瘀血为什么生风,其根本在于瘀血阻塞经络,筋脉失养,挛急刚劲。
心衰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_冯秀芝
102第14卷 第11期 2012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4 No. 11 Nov .,2012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8,57 ( 7 ):1091-1104.[ 7 ] 辛华,周伟,邓伟雄,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影响[ J ] .中国医药导报,2010,7 ( 11 ):57-58.[ 8 ] 李彩荣,冯定庆,周颖,等.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局部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检测与意义[ J ]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 ( 1 ):60-62.[ 9 ] 青文婕,吕莎,候倩男,等.白细胞介素-17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9,6 ( 5 ):363-366.[ 10 ] Senturk LM,Sozen I,Gut ier rez L,et al. Interleukin-8production and interleukin-8 receptor expression in human myometrium and leiomyoma[ J ] .AM Job-stet Gynecol,2001,184 ( 4 ):559- 566.[ 11 ] 闵靖.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IL-8的改变[ J ] .河北医药,2000,22 ( 4 ):249-251.[ 12 ] 刘真,肖斌,毛旭虎,等.炎症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J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3:592-594.[ 13 ] 尤昭玲,王若光,郑其昌,等.益气化瘀法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IL- 2R含量影响研究[ J ]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 1 ):60-62.[ 14 ] 童妍,吴晓青.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实验研究概况[ J ] .现代临床医学,2006,32 ( 4 ):297-299.[ 15 ] 王宏,郭勇,王菲,等.血瘀炎络病-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 ( 11 ):2359-2362.[ 16 ] 商威,郑云萍.加味桂苓汤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 ( 2 ):300.[ 17 ] 马娴,张爱菊,邓娟,等.血竭加味颗粒对自然衰老子宫肌瘤模型小鼠IGF-Ⅰ表达的影响[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 ( 6 ):1209.[ 18 ] 王莉琳,时燕萍.子宫肌瘤的血液流变学应用探讨[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 ( 11 ):2409.[ 19 ] 时燕萍,陈琳,钱菁,等.子宫肌瘤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临床观察分析[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 ( 11 ):2320.[ 20 ] 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2-236.[ 21 ] 傅萍,马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集粹[ J ] .中医药学刊,2005,23 ( 10 ):1779-1781.心衰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之一。
瘀血证病机
瘀血证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理。
瘀血病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病理变化,下面仅就其要而阐述瘀血与气、血、痰水致病证的关系。
(一)瘀血与气的关系气的推动作用、固摄作用和温煦作用、在血液正常运行中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因而,气的失常是瘀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滞是指气的运行不畅或停留于局部的病理变化,由于血随气行,所以气滞则血瘀。
气虚是指元气损耗,推动作用减弱,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变化,由于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不畅,亦可成瘀。
若气的固摄作用减退,气不摄血,引起出血,也可形成瘀血。
若气的温煦作用减退,血不得温则凝而不流,也能导致瘀血的产生。
瘀血形成以后,阻滞于脏腑或经络,阻滞了气的运行。
可引起气机阻滞,即血瘀气滞。
而气滞又会加重血瘀,从而形成血瘀气滞的恶性循环。
(二)瘀血与血的关系血液的正常运行,与血液自身亦有者十分密切的关系。
如血液的粘稠度,血液的温度等,均是影响血行的重要因素。
血寒则凝结不流,滞涩不畅,或凝结为块,可以产生瘀血。
血热可消灼血中津液,煎熬成瘀,或者迫血妄行,引起出血,形成离经之血而成瘀。
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阻滞于皮下筋骨或胸腹腔内,日久不散也会成瘀。
若血中津液枯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也是瘀血。
瘀血形成以后,除了失去血液本身正常的滋养作用外,还会影响到血液的化生,引起血虚。
《血证论·瘀血篇》:“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生化之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
”明确提出了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的观点。
(三)瘀血与痰水的关系津液与血液的运行是密切相关,“血犹舟也,津液犹水也。
”水能载舟,故津液充足,则血行正常,若津液不足,则血行滞涩不畅而成瘀。
痰浊形成,可随气到达全身,痰除影响气的运行外,还可直接阻碍血行,引起瘀血的形成。
瘀血阻滞,使气行不畅受阻,导致津液停留,便可成为痰饮。
《丹溪心法》:“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加瘀血嗳气而病。
”指出了气滞、痰浊、瘀血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6-17基金项目: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2007B023)作者简介:王宏(1972-),男,河南南阳人,主治医师,博士后,研究方向:血瘀证在肿瘤过程中的人文与科学研究。
[19]于欣,熊瑛.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1与支气管哮喘[J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0):758-760.[20]李海林,熊晶晶,黄永坤.谷胱甘肽S -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64-266.[21]袁亚平,周敏,万欢英.Aiolos 基因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J ].国际呼吸杂志,2006,26(8):574-576.[22]VONMUTIVSE.Infection :friend O1"foe in the developent of atopv and asthma [J ].The epidemiologilal evidenceEur Repir J ,2001,18:872-881.[23]邹洪,吕有道.支气管哮喘患儿反复发作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62-63.[24]桂芹,钱桂生,江汉,等.哮喘家系成员血清总IgE 的遗传学分析[J ].免疫学杂志,2004,20(2):131-133.[25]桂芹,钱桂生,赵增纬,等.哮喘家系气道高反应性和血清总IgE 遗传学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22):2284-2286.[26]刘国梁.特应质与支气管哮喘遗传学进展[J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3):162-164.[27]谢庆玲.哮喘特应性与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J ].医学文选,2002,21(6):887-890.中华中医药学刊血瘀炎络病———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王宏,郭勇,王菲,李华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6)摘要:血瘀,邪实的病理产物,与痰湿、蕴毒、正虚构成肿瘤的核心病机,本虚,标实,交杂变化,形成了临床肿瘤复杂证型,络病研究重点在于广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症及外感重症中,病邪侵犯或盘踞在体内脏腑之阴络(病位)发生的共有病机;上述传统的中医语言,与近年来肿瘤研究中热点的慢性炎症、肿瘤发生发展的微环境,有诸多的相通、交叉的地方,试就上述病机范畴及相关新进展作一汇通。
关键词:血瘀证;络病;慢性炎症;核因子-κB ;恶性肿瘤;汇通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11-2359-04Blood Stasis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Diseases in Collaterals—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nitiation and Progress of Malignant TumorWANG Hong ,GUO Yong ,WANG Fei ,LI Hua-feng(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6,Zhejiang ,China )Abstract :Blood stasis ,pathological products of vicious circle ,and phlegm ,toxin accumulation ,deficiency in es-sence included ,make up of the fundamental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malignant tumor in TCM language.Deficiencyin origin and excess in superficiality ,in the dynamic process ,contribute to the complicated TCM syndrome of the tumor patient.diseases in collaterals ,a discipline ,whose object of study is on the invasion and settle of the above pathological products in the inner collaterals.The pathological products of vicious circle and diseases in collaterals ,western courter-part of chronic inflamation and micro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malignant tumor.The paper is a trial to make a pick -and -mix'b 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domai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malignant tumor.Key words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diseases in collaterals ;chronic inflammation ;Nuclear Factor κB ;malignant tumor ;pick -and -mix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口老龄化,当代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也在发生着变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三号杀手。
其中,有一点可能是相通的,即“久病、怪病、发作性疾病、常法治疗不效的疾病、症状单一的疾病属瘀[1]”。
1血瘀证络病与慢性炎症血瘀,由血液运行不畅,停滞瘀积所引起,临床以固定性刺痛,舌质、皮肤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腹部癥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内经》中尚无“血瘀”之名,但有“血不得散”、“恶血”、“留血”、“凝血”等说法。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瘀血”病名,并归纳了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阐发了血瘀证的症、因、脉、治问题,提出著名的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及补阳还五汤等治疗血瘀证的方剂。
血瘀证有四大主症:痛(局部刺痛,痛处不移,痛而拒按,夜间加剧),肿块,瘀斑和出血;判断瘀,必居其一。
肌肤粗糙如鳞甲,面色晦黯,口唇色紫,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或舌边有紫色条文线,脉沉涩为主。
依据中医理9532中华中医药学刊论,同为血瘀,其性质却有阴阳、虚实、寒热的不同,临床上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结血瘀、痰瘀互阻等。
血瘀证的治则一般为活血化瘀为主。
具体治疗常根据病因、病情轻重,对血瘀进行辨证,活血化瘀,同时结合温经、凉血、破瘀消积,并与补气、养血、行气、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养阴、化痰解郁、通腑攻下等法相配合进行。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一直是传统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深入、最见成效的领域之一[2]。
近50年来,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血液动力学、微循环、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氧供、炎症与结缔组织代谢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般认为血液黏度、缺氧是判定有无血瘀及血瘀程度的重要指标。
但也存在“无证不血瘀、无病不血瘀”的过于泛化,实验室指标与临床辨证隔离、不规范等问题。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中医络病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古老的络病与血瘀证,同一类似过程,两种有着不同切入点、侧重点的阐释病理病机的说理语言[3],络脉重在病位,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也是瘀血、痰湿、伤寒、温病等病邪传遍的通道,络病研究重点在于广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症及外感重症中的病机状态,更主要指病邪侵犯或盘踞在巡行于体内脏腑之阴络阶段发生的病机变化[4]。
络脉是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
络脉遍布全身,是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把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输布、弥散、渗灌到脏腑周身,发挥着“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系统。
络脉遍布人体上下内外,沟通联络脏腑百骸,形成外(体表阳络)—中(经脉)—内(脏腑阴络)的空间分布规律,按一定的时速和常度敷布渗灌气血,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久病久痛入络,脏腑气机紊乱,可见由于络脉的结构、循行及功能特点,概括慢性损伤,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和久瘀入络的发病特征,具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机特点,及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络虚不荣、络脉损伤等络病八大基本病机变化[4],鉴于此,络病学有了“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则。
瘀血是传统医学多种疾病共同存在的病因与病理产物,而炎症则是现代医学中多种病生过程、多系统疾病研究中的热点环节,大量资料提示炎症和血瘀证在病理、病机及治疗方面存在密切的关系,血瘀证基因表达谱研究显示了炎症和免疫相关基因的比例和显著性优势,说明炎症和免疫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血瘀证的发生发展[5]。
在《黄帝内经》以前,人们一直将经络统一称为"脉",而《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了“络”的概念,并确定了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循行路线,同时还论述了络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提出了初步的诊络方法和络病治法。
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将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首创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法方药辨治系统,其中络病治疗的方药也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仲景之学尊阳、治病贵通,用道塞↗↙形伤阐释杂病病机[6],该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一(易)脉相承的[7]。
到了清代,叶天士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病血瘀”、“久痛入络”的著名论断,从而标志着络病学说已经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病理概念,并开创了辛味通络诸法,补虚通络诸法。
其在《临症指南医案·积聚》提出积“著而不移,是为阴邪聚络”,认为肿瘤乃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阴邪聚集于络脉而成,提出了肿瘤络病论[8]。
络病病机,贯穿于肿瘤的发病与中晚期的侵袭与转移[9]。
传统医学“毒痰瘀(郁)虚”是肿瘤核心病机,与气机不畅、脏腑功能(气血精津液)虚弱失调形成恶性循环,推动肿瘤的发生与进展。
2肿瘤基本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微环境肿瘤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过程,基因改变(伴随基因组、染色体的不稳定性),让遗传损伤更易发生且固定下来,从而赋予所累细胞生长优势,从而推进正常细胞向恶性肿瘤细胞的转化过程,过程的背后,伴随多种信号通路异化、失控及其传变。
2000年,Hanahan D等提出了肿瘤的6个特征的模型[10],有:不受限制的复制能力,增长血管的能力(血管发生),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逃逸,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对生长抑制剂的不敏感,组织侵犯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