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3】含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课时作业1:3 4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第4节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蛋白质工程1.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B.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C.蛋白质工程能产生自然界中不曾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D.蛋白质工程的操作起点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出相应的基因,并借助基因工程实现〖答案〗 B〖解析〗基因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是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完成的,而不是直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操作。
2.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分子上的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了β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
该生物技术为()A.蛋白质工程B.基因工程C.基因突变D.细胞工程〖答案〗 A〖解析〗题干中的操作涉及的基因不再是原来的基因,其合成的β干扰素也不是天然β干扰素,而是经过改造的,是具有人类所需优点的蛋白质,因而整个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为蛋白质工程。
3.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性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
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A.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B.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C.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D.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答案〗 C〖解析〗由题可知,多肽P1为抗菌性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要设计出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即在P1的基础上设计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蛋白质,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实现。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故要想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依据P1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出多条模拟肽,然后进行改造,从而确定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全册)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选项中, 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解析】细胞外液为体细胞直接生存环境, 相对于外界环境, 称为内环境, 主要成分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故A相当于B, 而C为内环境主要组成. 细胞内液不同于细胞外液, 和细胞外液构成体液, 故B正确.【答案】 B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解析】在内环境的各种组成成分中,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 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 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 而血浆不能回流到淋巴. 因此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3.通常情况下,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 K+浓度较低, O2浓度较高, 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 K+浓度较高, O2浓度较低, 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 所以B项正确.【答案】 B4.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人体的体液是指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的统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故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5.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 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 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解析】图中①为细胞内液, ②为组织液, ③为淋巴, ④为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C项正确.【答案】 C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①处的液体会减少【解析】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A错误. 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但不是恒定不变, B错误.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 C正确.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血浆蛋白减少, 渗透压降低, ①处的液体会增加, D错误.【答案】 C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D.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A正确;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B正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 C正确;泪液、肠液、尿液等均位于外环境中, 不属于细胞外液, D错误.【答案】 D8.与肌肉注射相比, 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③①①C.③①②③D.②①③②【解析】肌肉注射时, 将药物注射到组织液中,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运输到组织细胞生活的组织液中, 故D正确.【答案】 D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通过淋巴循环回血浆C.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A 项错误;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能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 B项错误;体内的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所以体内的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项正确;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项错误.【答案】 C10.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 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⑤为CO2与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1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解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A项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B项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 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参与血液循环, C项正确;血浆在形成组织液时, 有些小分子蛋白质渗出, 这些蛋白质只能进入毛细淋巴管, 通过淋巴循环运回血浆, 保证血浆蛋白质含量不减少, 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时, 大量的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 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 使组织液的生成增多, 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会导致组织水肿, D项正确.【答案】 A1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C.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解析】ABC分别为血浆、淋巴、组织液, 为细胞外液主要成分, 为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A错. 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 故3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 B正确. B为淋巴, 内含淋巴细胞, 红细胞存在于A血浆, C错. 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 2为毛细淋巴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 D错.【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 ⑤为________.(4)用简明短语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________的参与.【解析】(1)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 (2)食物中的成分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所以①表示消化吸收过程;内环境中的CO2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中通过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泡, 进而被排出体外, 所以②表示气体交换过程;内环境中的水、部分无机盐、含氮废物等通过泌尿系统和汗腺排出体外, 所以③表示泌尿与汗液分泌过程.(3)内环境中的④养料和氧气可以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中的⑤CO2等废物则可以直接排到内环境. (4)据图分析可知,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循环系统的参与.【答案】(1)血浆组织液淋巴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气体交换泌尿与汗液分泌(3)养料和氧气CO2等废物(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5)循环系统14.(12分)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A________;C________.(2)写出下列液体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3)a、b、c、d中,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 其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解析】分析题图可知, A是消化系统, B是呼吸系统, C是泌尿系统, a是血浆, b是组织液, c是细胞内液, d是淋巴, 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氧气由血红蛋白来运输, 在组织细胞内利用,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细胞内液, 二氧化碳产生于细胞内, 故细胞内含量最高.【答案】(1)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2)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3)c c(4)温度酸碱度(pH)蛋白质和无机盐15.(16分)根据下图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水由消化道进入A, 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______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3)A中的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 还应有__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进行的.(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________, 后者________.(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作用.(6)E和A相比, 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解析】(1)b过程主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分的吸收主要是以渗透方式进行的, 因为具备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细胞相当于半透膜, 膜两侧有浓度差, 渗透作用主要是针对溶剂分子, 故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吸收. (2)内环境主要是A血浆、B组织液和D淋巴组成的. 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的. (3)血浆中的代谢废物排出除了图中标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外还有皮肤. 血浆和组织液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的. (4)过程e是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 它们是相互的. 而f是组织液到淋巴的渗透作用是单向的. (5)过程e表示的是扩散, 而d主要是重吸收. (6)E是终尿液与血浆相比主要是尿液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答案】(1)渗透脂肪成分(2)A、B、D消化液(3)皮肤毛细血管壁(4)相互渗透单向流动(5)扩散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课时作业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解析】内环境稳态通过自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 A正确.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合物含量的调节以及体温、pH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故BC正确, D错.【答案】 D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 基本不变, A错误.【答案】 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如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 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项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项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正常机体自动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 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A项正确、C项错误;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细胞代谢就会出现紊乱,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 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 D项正确.【答案】 C5.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绝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C.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 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D.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解析】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而不是内环境, A项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 B项错误;糖原分布于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中, 内环境中不存在糖原, D项错误.【答案】 C6.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⑤的参与C.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D.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故A错误;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故B错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到组织液中;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浆中;免疫系统中的抗体, 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 故D正确.【答案】 D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2-4等离子共同作用, 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 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 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的维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故A 正确;人体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有利于机体维持稳态, 故B正确;细胞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故C错误;大量出汗后, 流失大量的水分, 因此通过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少, 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 故D正确.【答案】 C8.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 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 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血管管壁破损, 导致血浆蛋白流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无法进入毛细淋巴管, 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组织液增多, 故③正确;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⑤正确;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②③④⑤.【答案】 D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项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答案】 C10.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析】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正确;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C错误;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正确.【答案】 C1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寒冷时出现寒颤是机体对寒冷刺激的正常反应, 可提高产热量, A不符合题意;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而患病, B符合题意;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是机体正常免疫反应, C不符合题意;饮水不足时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降低渗透压, D不符合题意.【答案】 B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 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有关, 故A错误;血浆中由于存在缓冲溶液, 才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如H2CO3/NaHCO3, 故B正确;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借助于钠钾泵维持, 故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D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 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 a表示________, 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字母)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2)以上b、c、d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称为________.(3)c液与b液相比, c液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4)日常生活中, 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 但机体能够通过体液调节和________调节,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解析】(1)分析题图, a为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即图中的b;c为毛细血管中的液体, 表示血浆;d为毛细淋巴管中液体, 表示淋巴.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该环境称为内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相比,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4)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通过水平衡的调节, 可以使机体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 既有神经调节, 又有体液调节.【答案】(1)组织细胞[b]组织液血浆淋巴(2)内环境(细胞外液)(3)蛋白质(4)升高神经14.(13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四种体液, 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________, 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汇入C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2-4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解析】(1)由图可知, A是组织液、B是淋巴, C是血浆, D是细胞内液, ABC共同构成内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是淋巴, 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4)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1)D细胞内液A组织液(2)淋巴左右锁骨下静脉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无机盐、蛋白质HCO-3(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5.(15分)血液中含有钙, 它与血液凝固有关, 如果设法除去血液中的钙, 可阻止血液凝固. (柠檬酸钠能去除血液中的钙.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1)探究的问题: 钙对血液的凝固是否有影响(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器具: 试管架, 试管2支, 标签2张, 新鲜动物血液, 柠檬酸钠溶液, 生理盐水等(4)实验步骤:①两支试管分别贴上甲、乙标签进行编号.②在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乙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取新鲜动物血液10 ml,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并轻轻振荡, 然后将试管静置于试管架上.④15分钟后, 可见甲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 乙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题意, 提出科学的假设: 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 (4)②设置对照实验, 控制空白对照组的条件,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观察现象: 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可阻止血液凝固, 乙试管中未加, 故甲试管中血液不凝固, 乙试管中血液凝固. (5)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 假设得以证明.【答案】(2)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4)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④不凝固凝固(5)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 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 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不偏转, 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 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乙不偏转【解析】据图分析: 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 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 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 所以刺激A时, 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 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答案】 B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 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故B项正确, 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项错误.【答案】 B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 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 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 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 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B项正确, C项错误.【答案】 B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 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 则能测到膜内外。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全册)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打包下载)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解析】细胞外液为体细胞直接生存环境,相对于外界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成分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故A相当于B,而C为内环境主要组成。
细胞内液不同于细胞外液,和细胞外液构成体液,故B正确。
【答案】 B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解析】在内环境的各种组成成分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而血浆不能回流到淋巴。
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 C3.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O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
所以B项正确。
【答案】 B4.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人体的体液是指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的统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 C5.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
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解析】图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④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项正确。
【答案】 C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解析】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A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3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2·上海六校联考)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
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B.冲动会达到脑部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解析】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了效应器。
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
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 A2.(2013·承德高二联考)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 D.④→①【解析】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负内正,静息状态电位为外正内负。
【答案】 A3.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表现为钾离子由膜内流向膜外。
【答案】 C4.(2012·济南检测)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B.③→④C.②→① D.④→③【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答案】 B5.(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3】(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3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8·上海六校联考)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
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B.冲动会达到脑部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解析】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了效应器。
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
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 A2.(2018·承德高二联考)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 D.④→①【解析】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负内正,静息状态电位为外正内负。
【答案】 A3.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表现为钾离子由膜内流向膜外。
【答案】 C4.(2018·济南检测)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B.③→④C.②→① D.④→③【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答案】 B5.(2018·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 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3】(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3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2·上海六校联考)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
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B.冲动会达到脑部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解析】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了效应器。
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
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 A2.(2013·承德高二联考)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 D.④→①【解析】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负内正,静息状态电位为外正内负。
【答案】 A3.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表现为钾离子由膜内流向膜外。
【答案】 C4.(2012·济南检测)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B.③→④C.②→① D.④→③【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答案】 B5.(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优质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优质习题及答案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
(1)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约占2/3 :约占1/3 2.内环境。
(1)概念: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组成及关系:(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 .组织液、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 .组织液、淋巴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 .淋巴、血浆④血细胞 d .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 .血浆点拨:(1)血浆不同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因而血浆仅是血液的液体组成成分,是各种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尿道等虽位于人体内,但它们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所以,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在体内暂存,不属于体液。
答案:1.(2)细胞内液细胞外液2.(1)细胞外液(2)①血浆②淋巴(3)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异同。
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类似于海水。
答案:1.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2.蛋白质3.盐溶液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____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和______。
2.酸碱度。
(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
(2)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左右。
【VIP专享】(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3】(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3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2·上海六校联考)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
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B.冲动会达到脑部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解析】 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了效应器。
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
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 A2.(2013·承德高二联考)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 )A.①→④ B.②→③C.③→②D.④→①【解析】 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负内正,静息状态电位为外正内负。
【答案】 A3.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小【解析】 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表现为钾离子由膜内流向膜外。
【答案】 C4.(2012·济南检测)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 B.③→④C.②→①D.④→③【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答案】 B5.(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 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必修三课时训练总答案(生物必修3)
必修三课时训练答案第一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1.CCACB,BBCDD,CDDB15.〔1〕细胞液、淋巴〔2〕毛细血管〔3〕渗透〔或自由扩散〕16.〔1〕②③④〔3〕⑤→②→③→①〔4〕消化系统循环系统③17.答案:⑴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2〕a<4>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液和血浆细胞液、血浆、淋巴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2〕1.CBADC,DBCDC,BDDDB16.〔1〕血浆组织液淋巴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气体交换泌尿与汗液分泌〔3〕养料与氧气 CO2等代废物〔4〕细胞通过环境与外界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17.〔1〕缓冲物质〔缓冲对〕降低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2〕升高减少〔3〕〔4〕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第二节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DCDDD,CACDA,BDBD15.〔1〕蛋白质因缺少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受阻,同时体原有蛋白质不断分解〔2〕葡萄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能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3〕无机盐的平衡被破坏蛋白质合成受阻,影响新代的正常进行16.〔2〕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4〕仅在某一阶段,生物材料pH稳定〔8〕①在一定围,生物材料pH维持稳定②不同实验材料对酸或碱的缓冲效果不同17.〔1〕蒸馏水,〔2〕乳酸〔3〕试管1PH变化明显,明显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试管1PH变化明显,明显降低,试管2、3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和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第1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答案1.DCCDA,DBCDA,DDCDD,BDCBD,BAAAD26.〔1〕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2〕消化系统排泄系统〔3〕消化系统循环〔4〕循环系统、排泄。
循环系统、呼吸。
27.〔1〕血浆细胞液组织液〔2〕A〔3〕主动运输氧化分解供能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NaHCO3和H2CO3〔5〕B 28. <1>①取 3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 1-3 号。
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试题
课时分层作业(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C[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由此判定C项正确。
]2.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
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 )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C[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B错误;外用麻醉药物若作用于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B.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 4.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D[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的主要是膜内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5.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下列有关Na+、K+跨膜运输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外C[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产生动作电位,Na+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神经细胞内,即通过协助扩散运输到细胞内,由此判断C项正确。
]6.增加神经细胞外的K+浓度,则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如何变化B[静息状态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若增大神经细胞外K+浓度,K+外流受阻,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19 新人教版必修3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9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3·张家界高二联考)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自然资源破坏C.大力植树造林D.人口的急剧增长【解析】环境危机包括环境遭到污染,森林、草原和野生植物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 C2.(2012·深圳高二期末)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人口素质高③人口农村化④人口老龄化A.①④B.①②C.②③ D.②④【解析】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
【答案】 A3.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
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组成B.出生率和死亡率C.性别比例D.迁出率和迁入率【解析】我国人口的迁出率和迁入率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对我国人口的影响不大。
根据我国国情来看,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形势逐渐稳定,停止了长期的战乱,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医情况都比解放前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同时,无节制地生育使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因而使我国人口数量一路攀升。
【答案】 B4.(2012·海口高二期末)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A.少生B.提高人口素质C.发展中国科技水平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解析】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办法,而控制人口数量,根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看应该控制其出生率,也就是少生,其他选项均不能解决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
【答案】 A5.(2012·昆明质检)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根据曲线分析:横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是两者之差,而图中四个国家中两者差值最大的是③。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3章第3节
第三章第 3 节一、选择题1.赤霉素能够经过提升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使植物生长。
图 1 是为了考证这一看法的实验,图 2 是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过程表示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D)A .图 1 中放在两个同样琼脂块上的幼苗尖端的数目应当相等B.若对 1 号幼苗施加了赤霉素,则搁置琼脂块的去尖端胚芽鞘会向右曲折生长C.若持续研究赤霉素提升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则能够提出以下假定:赤霉素促使生长素的合成、赤霉素克制生长素的分解、赤霉素促使生长素的合成同时克制生长素的分解D.若赤霉素是经过促使生长素的合成来提升生长素的浓度,则能够提出假定:赤霉素经过促使生长素基因的转录,从而翻译出更多的生长素[分析 ]图1中放在两个同样琼脂块上的幼苗尖端的数目是没关变量,没关变量应当相同, A 正确;假如用赤霉素溶液办理幼苗1,则取自该幼苗的胚芽鞘中生长素含量高,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右曲折生长, B 正确;若持续研究赤霉素提升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则能够提出三种假定:① 赤霉素促使生长素的合成,② 赤霉素克制生长素的分解,③ 赤霉素促使生长素的合成同时克制生长素的分解,从而进前进一步实验, C 正确;生长素的化学实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不可以经过翻译过程合成, D 错误。
2.植物体内存在着调理生长发育的多栽种物激素,研究人员进行了各样激素对植株侧(B)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图。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比较曲线 2 和 4 可获取结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拥有双重性B.比较曲线 1 和 3 可知,细胞分裂素能排除顶芽对侧芽的克制作用C.比较曲线 3 和 5 可知,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不一样种类的植物激素D.依据图中曲线可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均可促使侧芽的生长[分析 ]比较曲线2、 4 可知,顶芽可经过产生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起克制作用, A 错误;比较曲线1、 3 可知,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涂抹细胞分裂素则生长,故说明细胞分裂素能排除顶芽对侧芽的克制作用, B 正确;曲线 3 和 5 两组有两个自变量,一是顶芽的有无,二是涂抹的植物激素种类不一样, C 错误;据图中曲线可知,生长素能克制侧芽的生长,D错误。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3章 第3节 训练
第三章第3节一、选择题1.(2019·河东区高二检测)用矮壮素处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
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B)A.乙烯利B.赤霉素C.2,4-D D.脱落酸[解析]矮壮素可以抑制植株增高,而赤霉素促进植株增高,二者作用效果相反。
2.科学家在进行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过程中发现(D)①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②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促进乙烯和细胞分裂素的合成③乙烯含量的增高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伸长的作用④该实验证明了两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乙烯浓度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3.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储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储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
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A.赤霉素、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乙烯[解析]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的作用,刚刚成熟的种子内具有大量的脱落酸,不能萌发,经低温处理后脱落酸逐渐减少,且大量的赤霉素生成,所以低温处理后的种子才能萌发。
结合题图可知a为赤霉素,b为脱落酸。
4.(2019·湖南益阳箴言中学高二月考)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B.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解析]从图中①和②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并且②促进细胞伸长需要一定浓度,可知①是赤霉素,②是生长素,③是乙烯,A正确;①②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而③与①②具有拮抗作用,B错误;高浓度生长素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抑制细胞伸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幼苗生长过程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除了图中的激素外还有细胞分裂素等,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