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讨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7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7篇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多元化,刷卡这种消费方式不仅仅只存在于小众人群当中。
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信用卡的同时,如何做好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如何在我国商业经济体制下为中国信用卡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对于中国信用卡用户来说意义重大,文章就我国信用卡使用的现状以及国家商业银行在信用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信用卡使用风险及管理措施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信用卡现状;风险;管理风险1信用卡风险分析1.1银行内部制度控制不足目前我国信用卡发卡银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银行管理层制定了相当多的规章制度,制度可能一般只是当作文件散发于各部门,各部门还有各部门的制度,对于信用卡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不够完善,难以统一进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各部门为追求业绩往往会将业绩放在第一位,而忽视风险责任的落实,这样工作人员在推广信用卡过程当中会主要以开卡为目的,忽视客户质量,这是诱发违约风险的原因之一;很多银行尚未建立相关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制度,缺乏相关的专项负责部门,这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有难以追踪客户,事故原因分析难度大,为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1.2发卡银行技术落后,缺乏管理专业人才我国发卡银行的主要资金的使用方向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完善业务系统功能的方面,对于风险管理工具方面的开发做得很少,对于风险发生前的控制和预防从财力上和人力上都做得比较少。
目前我国信用卡对于用户的审核仍然采用人工审核的方式,没有一套适用的信用评分制度,主要靠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认定开卡客户的质量和诚信度,有些银行为了拓展业务还会招聘一部分兼职人员去做市场,这些人员的学历参差不齐,专业水平高低不一,个别人员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专业知识比较匮乏,为了完成业务量,往往会降低客户标准,增大了信用卡的操作风险和诈骗风险的概率。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商业银行
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商业银行公
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研究:
1. 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这项研究着眼于商业银行
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角色,以及它们在确定商业银行行业绩和长期增
长方面的作用。
研究人员将分析指标包括股东权益回报率、非利润
收入和贷款损失比率等,以衡量公司治理对业绩的影响。
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这项研究的重点是商业银行风险管
理模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它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的影响。
研究人员将考虑风险测量技术、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
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审计功能: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商业
银行内部控制和审计功能,以及它们如何支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
架的实施。
研究人员将评估内部控制和审计功能的有效性,并就更
改策略或实践提供建议。
4. 商业银行的市场审慎监管:这项研究的目标是评估市场审慎
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研究人员将考虑银行监管机构的
监管方式、银行行业的监管框架、银行监管机构的背景、文化和经验,以及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它们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长期生存和成功。
研究上述领域可以帮
助商业银行识别问题、改进实践并优化业务。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随着近几年我国银行业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科学地评价信贷客户,将企业所属行业及区域的风险值细化、专业化,以期有效地掌握信贷客户的各种信息,预知其信用风险变化趋势,及时地改变其抵押及担保组合,将所发放贷款的风险降到最小并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是新时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尽管银行每年都在新增贷款,但银行的全部贷款中,存量贷款所占的比例仍然是最大,所以存量贷款的风险防范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
如何控制银行存量贷款的风险?存量贷款不是新发放贷款,它和新发放贷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及银行之间已经存在交易记录,对于如何通过企业及银行之间的交易记录来识别存量贷款的风险大小,各银行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重庆银行从2007年3月份开始一种新的管控模式,那就是由专门的的贷后管理部门实施独立的贷后评价。
重庆银行在企业申报续授信时,由信贷监控部对存量贷款的基本情况、授信结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第二还款来源、授信后审批条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送交专门的贷款评审部门,作为贷款评审的重要依据,所以贷款的后评价成为银行控制风险又一道关口,这无疑加强了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评价的基本原则1.动态检查及静态分析相结合原则。
管户人员原则上应通过走访支行、到企业实地调查、调阅财务报表等信贷资料,核实相关情况,了解企业现状。
2.合法合规原则。
现场检查工作必须以我行相关规章制度为准绳,确保检查程序合法合规。
3.客观原则。
管户人员通过调阅信贷资料、现场调查等手段,出具全面、公正的续授信贷后评价意见。
(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后评价工作通过动态的下户检查及静态的材料分析相结合方式予以开展,主要关注授信后审批条件落实情况、存续期间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变化等工作重点。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与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与分析【摘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银行资产安全和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然后深入探讨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体系架构、方法和工具,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展望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总结了研究的结论。
本文旨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确保其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分析、定义、体系架构、方法、工具、问题、挑战、案例分析、启示、未来发展、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为金融领域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于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对信用风险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按时履行债务而造成的金融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承担着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稳定的基础。
随着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 促进经济发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进而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发展。
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 审 作 理 论及 规
性 审计 .存 存着 惯 件 思 维 和 固 有 的 审 计 模 式 。如 何 打破 常 规 , 变 惯 性 思 维 , 在组 织 内 部 效 益 和 加 强 风 险管 理 的 高 改 站 度 , 分 认 识 内部 审 计 不 仅 仅 是 检 查 系统 , 是 控 制 系统 的 充 而 理 念 的 建 寺 在转 型 T作 中 至关 重 要 。 二 、 层 央 行 内审 工 作 转 型 面 临 问题 的对 策 建 议 基 1顺 应 时 代 要 求 , 变 审 汁T 作 理 念 内 审T 作 转 , . 转 首先 是 审 计 丁 作 理 念 的转 变 , 审计 思维 方 式 的 转 变 , 树 即 要
序规范。
方 面 的 提升 ,需 要 内 审 作 人 员 的 知 识 和 技 能 及 综 合 素 质 r
应 逐 步 提 高 , 能 适 虚 形 势 发 展 要求 : 方 5 内部 审计 人 员 的 审 计 理 念 有 待 进 一 步 转 变 : 长期 的 .
5 大胆 探 索 , . 开拓 创 新 , 积 极 的心 态 迎 接 新 挑 战 。 内 以 审 工 作转 型 的 重要 性 毋庸 置 疑 , 的 实 施 确 有其 难 度 。 1作 但
评 价 作 , 审 计 者 提 Ir更 高 的要 求 , 审 计 内容 涉 及 审 向 _ 其 计 理 念 、 计 职 能 、 计 目标 、 计 模 式 、 法 和 审计 手 段 等 审 审 审 方
工 作 转 型 诸 如 内 控 审 计 评 价 体 系 、履 职 审 计评 价体 系等 与 之 相 适应 的 有 关 制 度 和 操 作 规 程 。文 现 对 内审 转 型工 作 的 制 度 保 障 , 内 审转 型 工 作 的 开 展 有 据 可 依 . 作 可 行 . 使 操 有
浅谈如何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
三 、 新 风 险 管 理 思 维 。 高 风 险 管 更 提
理 手 段
行 带 来 的 综 合 收 益 的 不 同 实 行 差 别 定 价 。 四是 合 理 确 定 银 行 内部 资 金 转 移 价 格 . 利 率 杠 杆 的 作 用 下 , 响 行 内 资 金 在 影 的 流 向和 流量 .最 终 形 成 资 产 负 债 业 务 在区域 、 业 、 产 行业 等方 面 的最 佳 配 置 。 四、 高 金 融 从 业 人 员 素 质 。 提 打造 专
要 的一条就是 “ 于新产 品 、 业 务 , 对 新 银
技 术等 为银 行 的 利率 风 险 管 理 提供 了 强
有 力 的武 器 。
4 .开 展 价 值 分 析 ,完 善 银 行 定 价 机 制 。随 着利 率 市 场 化 进 程 的不 断 推 进, 商
行 应 确 保 这 些 产 品 、业 务 在 被 引 进 之 前 就 已经 制 定 出适 应 的 风 险 管 理 程 序 和 控 制 方 法 ” 独立 性 理 念 即风 险 管 理 战 略 的 。 制定 与实 施 之 间 、专 门 负 责 风 险 管 理 的 部 门 和风 险 管 理 评 估 监 督 部 门要 相 对 独 立 。权 威 性 理 念 即 银 行 应 确 保 风 险 管 理 部 门 和 风 险 管 理 评 估 监 督 部 门具 有 高 度 权 威 性 , 可 能不 受外 部 因 素 的 干 扰 , 尽 以
业金融队伍。
1 强 主 动 管 理 。对 于 国 内 商 业 银 . 加 行 来 说 。当 务 之 急 是 要 进 一 步 强 化 资 产 负债 管 理 . 被 动 为 主动 。调 整 的 主要 思 变 路: 是 实 现 资产 负债 的结 构 平 衡 。如 将 一 长期高成 本负债 配置 给高收益 资产 , 短 期 负 债 低 成 本 配 置 给 低 收 益 资 产 ,以 实 现 资 产 负 债 成 本 对 应 性 。二 是 实 现 资 产 负 债 的 利 差 最 大 化 。如 增 加 高 利 率 资 产 占比、 降低 高利 率 负 债 占 比 、 活 运 用 浮 灵 动 利 率 等 . 大 资 产 负 债 利 差 。三 是 适 当 扩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则是金融体系的主体。
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一国的金融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对银行也都实施非常严格的监管,商业银行必须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是公司企业,股东投入的资本需要回报,商业银行也要追求利润,这就需要风险和回报的平衡。
在运作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商业银行的股东、利益相关者(存贷款客户等)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相当程度上“物化”为资本、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银行资本抵御风险的功能和追逐收益的本性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首先,银行必须满足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要求,使整体风险处于股东可接受水平;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能否在相同回报下占用更少的风险资本即实际承担更小的风险,或者说,承担相同的实际风险(占用相同的风险资本)时获取更高的回报,则是关系商业银行竞争优势地位的中心问题。
可以说,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风险和回报的平衡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审人员虽然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但作为董事会对经营管理层的主要监督手段,通过发现风险提出建议可以为银行减少损失,通过发挥威慑作用可以制约经营者的违规违法行为并督促经营人员勤勉尽责创造更好的业绩,归根到底,内部审计本质上就是一个防范经营风险、增加银行价值的有效机制,这是它与风险管理的契合点。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选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视角来审视银行风险,依从企业风险管理到企业内部审计、从银行风险管理到银行内部审计的研究思路,由一般到特殊,逐层递进,最终构成一个将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紧密结合的合理逻辑结构。
除导论外,本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篇,主要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定位、内容和作用,具体包括风险与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COSO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等内容,重点对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几个容易混淆交叉的概念进行了明晰,指出了彼此的区别和联系。
商业银行信誉风险管理探究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0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许多风险问题逐渐显现。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阶段,国际金融形式复杂多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为各国经济风险防范敲响了警钟。
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缓慢,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信用风险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无庸置疑,银行业在国际经融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银行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譬如利率风险、法律风险、会计风险、操作风险、策略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这之中,信用风险是最主要面临的风险之一。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商业银行危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伴有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信用风险越来越受到国际金融机构的关注。
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主要形式在我国,银行大致可以分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分制商业银行、合资银行、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
它们在不同的的经济领域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其中,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和中间业务等。
于是其信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或者债务人不能正常履行合约或者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导致交易另一方或者债券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狭义的信用风险仅指交易对手或者债务人到期不能履行合约义务的违约风险,广义的信用风险还包括交易对手或者债务人信用品质变化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信用价差(信用风险溢价)风险[1信用风险普通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违约风险,一种是结算风险。
(1)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者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者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导致银行、投资者或者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可以针对个人来说、也可只对企业来说。
(2)结算风险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却违约的风险。
常在外汇交易中浮现[2]。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引言: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银行业完全实现对外开放。
合规风险逐渐成为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外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
因此,完善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已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及作用合规指银行遵循法律、条例、准则、相关的自律组织标准和行为的守则的活动。
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合规”而可能遭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的内部控制活动,它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因银行业经营风险的特点,在吸取大量银行案件的教训后,银行业合规问题日益引起监管者和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合规管理作为专门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也日益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
2005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的合规与合规管理部门》指导性文件,对银行的合规管理提供了框架性指导,以敦促并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起有效的合规政策和程序,推进银行机构的稳健经营。
合规建设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是指银行主动识别合规风险,持续修订合规管理制度,采取惩戒措施,避免违规事件发生,持续管理合规风险的动态过程。
加强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对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未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更没有将合规风险管理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银行合规管理的一系列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一)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理念上的偏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一是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
金融企业各级机构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有些营业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加大了银行合规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财政金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童怡虽然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有所提高,市场经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善,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构建的金融体系也不健全。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有着明显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经验和风险管理水平,缺乏风险管理方法。
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外国人。
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产业发展现状。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商业银行风险表示因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干扰,使得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实际收益较之预期收益存在一定的偏差,使银行具有损失或者具有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由商业活动这一方面来看,风险囊括经营、行业风险两类。
因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风险可谓是与生俱来,此类风险具体有操作、信用、市场等多个层面的风险。
就风险管理而言,也被称作危机管理,表示怎样在一个绝对存在风险的环境中将风险限定在最低范围的管理过程。
此间囊括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
最佳风险管理即将各类风险依次排列,将其中能带来巨大损失且发生概率较大的事件最先处理,将风险一般的事件容后处理。
但商业银行经营期间,因受到自身、客户方面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导致实际经营状况和预期不符,使其资金效益性等具有损失的可能性。
适宜的风险管理功能缩减决策失误与遭受损失的概率,促进商业银行价值增加。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就国内来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因银行商业化改革发展所得。
现阶段,尽管在信贷风险管理层面颇具效果,但整体而言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依旧不尽如人意。
1.风险管理意识不高。
目前,还具有一些商业银行职员匮乏较好风险意识的情况存在,且管理层也未对风险管理给予高度关注。
某些商业银行或者下属机构将风险管理视为应付上级的手段,存在极强的形式主义,对监管机构所提要求依旧滞留在追求表面合规,没有让监管要求切实展现出强化银行经营管理的功能价值,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真实涵义匮乏明确认识。
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市场、信用、操作、法律法规、声誉等多个方面,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成为了银行业务运营中的重要课题。
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增加了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
本文将从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1.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交易或投资中所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多种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等风险都在不断加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风险。
2.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在约定条件下未能履行还款责任所导致的风险,包括违约风险、集中度风险、不完全抵押风险等。
当前经济形势下,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下降等原因,债务人信用状况可能出现波动,信用风险也就成为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风险之一。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事件导致银行内部流程、系统或人为因素产生失误而导致的风险,例如欺诈、错误交易、系统故障等。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操作风险。
4. 法律法规风险法律法规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法规变化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而导致的风险,包括监管要求的变更、合规风险等。
当前,各国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更加严格地遵守法律法规,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法律法规风险。
5.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因为不当行为或者不当管理而导致的声誉受损,给银行形象和信誉带来的损失。
当前,社会舆论的监督愈发严格,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策略1. 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的审批流程、有效的内部监管和合规管理等,确保在业务运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风险。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研究报告
(三)全面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获取收益的重要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既缺乏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对冲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的平台,也没有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供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转移风险。衍生金融产品的缺乏,极大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多样化资产组合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明显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和金融管理模式不完善。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以“苏州”为例,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账面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涌入。在市场准入标准尚不健全的条件下,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再有在宏观管理上,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不够,缺乏相应制度;在微观管理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金融监管不严。从会计岗位设置来看,缺乏应有的相互制约,违规操作现象严重。如:任意开立账户、重要空白凭证及印押证保管不善、支付凭证审查不严、柜员之间混岗、操作口令混用、账户核对不及时或未执行换人勾对、不按规定流程处理会计业务等,这些均为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究其产生的内部原因,苏州建设银行内部稽核不力,还是存在拿了好处走过场,被查机构会预先接到通知,啥时有稽查现象。另一个内部原因就是教育的滞后,不注重人才的挽留,人员素质偏低。近年来,苏州建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一味地下重指标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就上岗,人员流动性极大,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
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
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
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
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诈骗;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
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
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
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7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7篇第一篇: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摘要:当前,我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正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银行的发展进程,也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结合JS银行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银行信用风险;数据管理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浪潮的来临,商业银行开始逐渐重视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大数据技术在银行的各个业务尤其是风险管理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高了银行自身的竞争实力。
二、银行风险管理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过往采用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无论是需求还是成本要求都非常高,在我国经济逐步转型及先进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下行周期,很多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十分严重,许多企业的日常经营都是勉强维持,这给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巨大的风险,整个银行业对于信贷资产风险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剧。
熟悉银行业的人都知道,银行资产与国内的宏观经济走势有着正相关的关联关系,呈周期性波动特征。
作为资金输出方的银行必须优化传统监控方式,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督的方式来更好的应对风险状况。
其次,我国当下经济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交叉风险,急需风险联动控制平台的构建。
在金融全球化的驱动下,单独的行业如果在供应链上下游的行业间游走,会产生更大的风险传导效应。
目前,单独企业具有明显的区域分散、多元化经营的特点,风险面牵涉广、关联度复杂,因此互联互通数据平台的建立与积极整合既是应对也是必然。
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更多、更广、更深的数据,大大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中数据的类型与容量,并通过有效共享内部系统间的数据对原有银行的信息分析、获取及应用方式产生较大的改变,从而对信息化风险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储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2 0 0 5年 】 2月 3 1日颁布 了 《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制
度, 系统 的提 出 了对 商 业 银 行 业 务 风 险 的管 理 办 法 。 把 制 定
同业 拆借 、 发行 金融债券 和出售证券 等, 这 又形成基础货 币
扩张和再贷款的长期占用, 难 出不穷 , 使 内控 制度的建设滞 后于业 务的发 展 , 再 加 上原有 的内控制 度没有根 据业 务 的拓展 及时进行补 充和完 善, 制度对业务发展 的保 证作用存在 天生 的缺 陷 , 增 加 r业 务拓展 中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同时 , 很多银行 为追求本部
二、 商业银 行风 险管 理存在 问题 分析
银行面临着承担负债风险和资产风险 的双重压力。
3 . 内控 制 度 不 健 伞 。 随着 银 行 业 务 的 不 断创 新 和 经 营 品
商业银行 风险监管核 心指标作为加强 对商业银行 风险的识 别、 评 价和预警 , 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 , 标志着商业银行 的风险管控 能力进一步加强。
一
发 布了《 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 原则 》 , 全 面推行计划 指导下的资产负债 比例管理 ,以保证金融机构 的资产质量 ,
降低金 融机构 的经营风险。1 9 9 8 年, 中国人 民银行参照国际 惯例 , 改革信用评级办法 , 推行五级分类贷款制度 , 标 志着中 国 的内控制度正 在向规范化 、 科学化 和国际化发展 , 促进 商 业银行 建立健全 内部 风险控 制制 度 。银 监会成 立 以后 , 于
有商业银行在经 营机制上存在 着以下几个 突出的问题 : ( 1 ) 贷款方式单一 , 信用约束低。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 的贷款方式 以信用贷款为 主 , 票据贴 现和抵押贷款 比例很小 , 难 以保 证 资金 的安全性 和流动性 。( 2 ) 贷款集 中度高 , 孕育着较 大风
浅谈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们在银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客户经理的工作主要涉及到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管理与防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
首先,客户经理应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客户经理需要全面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偿付能力。
客户经理应对客户进行详细了解,了解其行业地位、经营状态、财务状况等各方面信息,通过客户调查、财务分析等手段综合评估贷款风险。
此外,客户经理还需要严格执行各项贷款审批流程,确保贷款符合法律法规和银行政策。
在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应及时跟踪、监控贷款的使用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防范风险。
例如,建立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加强对客户还款情况的跟踪,并及时采取催收措施,以减少逾期风险。
其次,客户经理应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波动、汇率波动、利率变动等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客户经理需要关注市场状况,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市场风险因素,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客户经理应密切关注客户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及时调整贷款政策和风险定价策略,以减少市场风险。
此外,客户经理还需要加强对客户投资行为的监管,确保客户投资合规合法,并及时对投资风险进行预警和提示,引导客户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
最后,客户经理应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操作风险是由于银行内部操作失误、职业道德风险、内部欺诈等因素所产生的风险。
客户经理应加强对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和要求,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客户经理应遵守银行的内部规章制度,执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规定,预防操作风险的发生。
此外,客户经理还需要保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及时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减少潜在的操作风险。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主要涉及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及对策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及对策1.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说到银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存钱和贷款。
可是,背后可有一套复杂的风险管理系统在默默工作,简直就像在银行的地底下,默默耕耘,维持着整个金融生态的平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商业银行的运营可不是简单的“把钱存进来,然后再借出去”那么简单。
风险就像那夜间游荡的幽灵,时刻在银行的周围徘徊,随时可能给银行带来麻烦。
所以,管理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得像老虎钳一样,把那些潜在的风险一一捏住,不给它们任何机会。
1.1 风险的种类其实,银行面临的风险可多了去了,咱们就来盘点几种最常见的。
首先是信用风险,这个就像邻居家的小孩借了你的玩具却不还,导致你心里老是惦记,担心玩具会被损坏。
接着是市场风险,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市场波动导致的损失,比如说股票市场一夜之间崩盘,你的钱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乱蹦。
还有操作风险,这可不是开车不小心撞到了路边的花坛,而是指内部管理失误,比如员工搞错了数据,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再加上流动性风险,简直就是像大雨天里没有伞的窘境,万一你急需用钱,却发现取不出来,那可真是大大的尴尬。
1.2 风险管理的挑战但是,风险管理的挑战可大了去了!首先,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就像个变色龙,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步会变成什么样。
而且,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网络风险也在不断上升,黑客就像是在盯着你的钱包,一有机会就想下手。
再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都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银行可得紧盯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总之,风险管理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银行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像猫一样灵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风险管理的对策面对这些风险,商业银行也不是坐以待毙,它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
首先就是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需要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设定各类风险的控制指标,像守家一样严密。
同时,银行还得加强内部审计,定期检查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稳健运营,更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深入分析其风险管理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对策。
本文将首先概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风险的定义、分类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
随后,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风险识别不足、风险评估方法落后、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等。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如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人才短缺、外部监管环境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外部监管环境等。
通过对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深入剖析和对策研究,本文旨在为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其风险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然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识别方面仍有待加强。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型风险不断出现,如网络金融风险、操作风险等。
然而,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识别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及时识别和评估这些新型风险,导致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量化和管理技术方面还有待提升。
风险量化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量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商业银行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如何进行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动荡性越来越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成为银行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风险管理的步骤以及风险管理的工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探讨商业银行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商业银行是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其核心业务是接受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支付结算等。
然而,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如果银行未能及时管控风险,将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衡量和管控各种风险。
这不仅可以保障银行的安全与稳定,还可以提高银行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步骤(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在风险识别阶段,商业银行需要对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环境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类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从而为后续的风险衡量和管控提供基础。
(二)风险衡量风险衡量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不同风险类型的衡量,商业银行可以确定各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提供依据。
衡量方法包括概率分布分析、统计分析、蒙特卡罗模拟等。
(三)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控的核心任务。
风险管控的方法包括风险转移、风险避免、风险减轻、风险承担等。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规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体系,以确保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工具(一)风险评级模型风险评级模型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衡量和管控的重要工具。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客户资信、信用历史、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评估,确定客户的风险等级和风险承受能力,对不同等级客户实行差别化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风险暴露监测系统风险暴露监测系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另一重要工具。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该系统,对自身和客户的风险暴露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办法研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神经中枢,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的新条件下,有力地防范金融风险是一国确保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可分成三个最基本的方面。
他们有信贷方面的风险,比如说潜在的坏账;他们还要面临流动性的风险,这会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不匹配;另外他们还要应对操作的风险,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关联企业骗贷、票据诈骗等等。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
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
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
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
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
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
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
银监会已于05年12月31日颁布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制度,系统的提出了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办法。
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一)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1.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
1.1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
1.2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
1.3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
2.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
2.1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
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2.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
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
10%。
2.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3.市场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
3.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
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
3.2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4.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二)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
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
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两个二级指标。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类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与正常类贷款之比,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关注类贷款之比。
2.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
(三)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1.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
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
2.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
3.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甚至消除风险。
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
大多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
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
当银行量
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
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分配资本了。
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
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组织与制度流程设置、风险监测以及风险分配预测资本能够对银行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支持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