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暑期教案 三升四-6 还原问题
暑假数学学习计划三升四
暑假数学学习计划三升四暑假将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游玩的好时光,但是放假期间,学习也不能放松,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同学们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和探索。
为了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我特制定了以下暑假数学学习计划,希望能够对自己有所帮助。
首先,我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早晨,我会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温习和巩固,例如复习一些基础的代数、几何知识和解题方法。
晚上则会利用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解决一些高难度的数学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坚持做笔记,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其次,我要自己定制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
通过网上搜索、参考教辅书籍等渠道,我将找到适合自己水平和学习目标的数学教材,制定一套系统的学习计划,围绕着高中数学知识点逐一进行学习。
每周,我将针对每个章节进行深入学习,并且掌握其中的核心概念和解题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适当结合一些例题和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我还要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
我会利用网络平台,如各大网站的在线教学资源、数学学习网站、数学竞赛资源等,系统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在网络资源中,我会尽量选择一些经典的数学教学视频,通过听课加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及时排查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参与一些数学讨论交流的活动,和其他同学共同推进学习,互相提高。
最后,我还要多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提升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暑假期间,我会积极报名参加数学建模、奥数竞赛、数学假期训练营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将学习到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暑假是学生们全年最为自由的时间,但也应该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
我会根据我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暑假数学学习计划,坚持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我相信通过暑假的努力学习,我一定能够在数学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数学三年级暑假衔接第31讲《还原问题》
数学三年级暑假衔接第31讲《还原问题》还原问题是指题目给出的是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的问题,解答这一类问题时,要根据题意,从所给的结果出发,抓拄逆运算关系,由后向前一步步逆推(倒推法、还原法),做相反的运算,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在解答还原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要注意括号的正确使用。
例题与方法例1.三(1)班小图书箱第1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第2天又借出43本,还剩32本。
小图书箱原有图书多少本?例2.某数加上5,乘以5,减去5,除以5,其结果等于5。
求这个数。
例3.小明在做一道加法式题时,由于粗心,将这个位上的5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所得的和是123。
正确的答案应是多少?例4.仓库里有一批大米。
第1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
第2天售出的生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
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练习与思考1.某数加上3,乘以5,再减去8,等于12。
求某数。
2.一根铁管,第1次截去2米,第2次截去剩下了一半,还剩下5米。
这根铁管原来有长是多少米?3.三(1)班学生进行大扫除。
一半学生去支援一年级,剩余下的一半去扫清洁区,最后还有10人留下扫教室。
三(1)班共有多少人?4.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把个位上的4看作7,十位上的8看作2,结果和是306。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5.王叔叔去商店买东西,他先用去所带钱财一半多4凶,又用去所余钱的一半少4元,这时还剩14元。
王叔叔带了多少钱?6.操场上放了一些花盆,第1次搬走了全部的一半多8盆,第2次搬走了余下的一半少4盆,将剩下的放成6排,每排恰好放2盆。
原来有多少花盆?7.有一捆线,第1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2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5米,还剩下17米。
这捆线原来有多少米?8.小丽到商店去买文具。
买文具盒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圆珠笔用了2元钱,买钢笔用了剩余钱的一半,这时还剩下5元钱。
小丽一共带了多少钱?。
第15讲:还原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还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还原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还原问题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还原问题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还原问题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还原问题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有时候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课堂秩序。
2.在教学组织方面,有时候课堂活动组织不够充分,需要更加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时候讲解方式过于单一,需要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还原问题的类型:还原问题可以分为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两种类型。直接还原是指通过简单的逆向运算,如加减乘除,直接得出初始条件;间接还原则需要通过更多的逻辑推理和步骤,逐步推导出初始条件。
3.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还原问题通常需要使用逆向思维,通过逐步逆向运算或逻辑推理,找出初始条件。常用的方法包括逆向加法、逆向减法、逆向乘法、逆向除法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他们的数学能力较强,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学习,有的则更喜欢通过实践和操作来学习。
数学教案 三升四-6 还原问题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数学课堂,你们看过西游记吗?
生:看过
师:里边都有什么故事情节呢?
生1:三打白骨精……
生2:火焰山……
生3:孙悟空大闹天宫……
生4:……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爱看西游记呀!那下边咱们就随着唐僧师徒四人一起看看他们又遇到了什么事情吧!
第二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和唐僧四人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我们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的呢?
生:还原法。
师:同学们,你们回答的非常好,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还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还原法解决问题。
二、呈现问题
(一)呈现问题4
师:终于买完桃子了,唐僧给徒弟们都分了一些桃子,悟空觉得自己手里的桃子有点少,聪明的他立马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拓展问题3
3.书店新进了一批故事书,第一天卖掉了总数的一半多8本,第二天又卖
掉了剩下的一半少3本,还剩下13本。书店新进了多少本故事书?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并解答。
答案:
13-3=10(本)
10×2=20(本)
20+8=28(本)
28×2=56(本)
答:书店新进了56本故事书。
2、教师小结。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请同学汇报解答。
生1:最终悟空和沙僧的经书本数都是八戒的2倍。至始至终他们三人的经书总本书都不变,运用和倍问题,最终求出悟空和沙僧的经书总本数是72,八戒的经书总本数是36。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2. 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倒推法、逆向思维法。
3. 实际案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倒推法、逆向思维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倒推法、逆向思维法。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6.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7.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8.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教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新的解决方法:逐步推理法、图表法。
3. 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解题经验,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思维拓展第6课时《还原问题》
思维拓展第6课时《还原问题》教学目标:1. 了解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观察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推理思维能力,解决还原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学会如何解决还原问题。
教学难点:1. 还原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2. 学生思维拓展和启发。
教学准备:1. 铅笔、橡皮、尺子、彩色笔。
2. 还原问题相关教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拿起一本百科全书,让学生观察。
拿着这本书,你能发现什么问题?2. 学生可能会发现书的背面不是完整的,如果有其他的信息,它将无法展平。
3. 引导学生发现还原问题:假如我们知道了这本书原来的形状,我们是否能将其还原?4. 引出今天教学内容:还原问题。
二、授课(20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幅图,这是一个方形切成了小块,你能将它还原吗?2. 引导学生沉思,提出问题:如何还原这个图形?3. 引导学生想象,推断,通过一步一步还原,将所有小块拼成一个大的方形。
4.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将小块拼接成一个大的方形。
5. 给学生展示完整的方形图形。
6. 用不同的彩色笔标注这个完整的图形由小方块组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本质。
7. 给学生辅助材料,为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还原其他的挑战。
三、练习(20分钟)1. 让学生尝试自己还原其他的图形。
2.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的思路。
3. 给学生新的挑战,如何使用更多的小三角形还原整个图片。
4. 让学生开始实践,给他们提供一些线索。
5. 监督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总结(10分钟)1. 回顾学生今天所学的内容,引导他们对还原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2. 通过任务、测验、问答等形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给学生留下反思时间,让他们感受到有多少收获和进步。
教学反思:这是一堂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的数学课。
还原问题是数学课非常基础的教学内容。
它不要求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有很高的专业水平,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教案目标:通过还原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教材与资源:1. 题板:准备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问题,如“小明每天都会花多长时间完成作业?”、“妈妈为什么喜欢在晚上给我讲故事?”等等。
2. 答案板:准备与题板上问题相对应的答案,注意答案要有合理的解释。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请学生举手回答,你在平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引入概念:解释“还原问题”的含义,即通过提问和解答来还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活动实施:3. 展示题板上的问题:从题板上选择一个问题,如“小明每天都会花多长时间完成作业?”4. 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可能的回答,并陈述他们的观点。
5. 展示答案板:与学生一同核对他们的答案,引导学生分析正确答案的合理性,并与其它可能的错误答案进行对比讨论。
6. 拓展问题: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他们的观点和解答。
活动总结:7. 总结学习收获:请学生回顾整个还原问题的学习过程,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8. 引导思考:提问学生以下问题,以促进反思和进一步思考: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还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还原来解决?拓展延伸:9.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更多的问题,或是设计自己的问题与答案板,与同学交流思考。
同时,可以探索将还原问题应用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得到如下促进:1. 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及答案,学生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对问题的还原和解答,学生将锻炼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与交流技巧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学生将提高合作与交流技巧,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教案的评估与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答案的合理性来评估教案的效果。
小学数学还原思想教案
小学数学还原思想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还原思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还原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还原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运用还原思想解决小学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 小学数学教材;2.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还原思想的兴趣,例如展示一张由多个小方块组成的图案,然后将其拆散,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其还原。
概念讲解:2. 介绍还原思想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然后逆向思考,还原问题的解决过程。
示范演示:3. 选择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一个数被加上5后等于12,让学生通过还原思想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还原,然后指导他们逆向思考,找到原始的数。
小组合作:4.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数学问题,要求他们运用还原思想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
展示和总结:5.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们的解决方法,强调还原思想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6. 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后继续运用还原思想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评估方式:7.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评价。
教学延伸:9. 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数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思想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还原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还原思想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原思想可能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足够的示范和练习机会,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这一思维方法。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教学文案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教学文案标题: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教学文案介绍:还原问题是奥数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案针对四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有趣、实用的还原问题教学方案,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技巧,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展示一组还原问题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出这些图片的完整形态吗?”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第二步:引导解题思路介绍还原问题的解题思路:通过观察题干中已给出的信息,找到线索,推理出图片的完整形态。
引导学生注意每个细节,从整体和局部角度思考。
第三步:学习解题技巧通过示例题展示不同类型的还原问题,并结合步骤讲解解题技巧。
例如,通过逐步添加丢失的图案、比例关系、位置关系等,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推理方法。
第四步: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还原问题,让学生尝试在小组内合作解答。
鼓励学生分享思路和交流解题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步:个人练习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还原问题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第六步:总结与扩展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强化学习成果。
同时,提供更多的拓展题目,让学生继续锻炼解决还原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独立解题能力;2.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检查是否掌握了解题方法和技巧;3.提供一些解决较难还原问题的挑战题,评估学生的拓展能力。
教学辅助工具:1.还原问题图片集合;2.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3.复制的练习题;4.学生参与教学的合作小组。
这套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还原问题这一重要的奥数题型。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
2. 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还原问题的例题和解题方法;
2.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和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还原问题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简要讲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解题方法和策略。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方式:
1. 以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多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还原问题练习,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多进行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的撰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暑期提升第四讲还原问题
解决问题
小敏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把一个乘数的个位数5错写成了3, 得出的结果是552,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5错写成了8,得出的结果是672, 这个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8-3=5 672-552=120 120÷5=24 552÷24=23 23为25 24×2=600
解决问题
周日,小玲和爷爷下棋,小林问爷爷:“您今年多少岁呢?”爷爷说: “我的年龄加上8,再除以4,然后减去5,最后乘5,正好是100岁。” 你知道爷爷今年多少岁吗?
60÷(3+1)=15张 15×3=45张 小明:45-8+10=47张 小林:15+8-10=13张
活动3 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小马虎在做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把其中一个乘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了 3,乘得的结果时805,正确的结果是910,这两个两位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把乘数个位上的6写成了3,乘数减少了3,结果减少了了910-805=105, 可以通过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求得另一个不变的乘数,105÷3=35, 用正确的结果除以乘数求得另一个乘数,910÷35=26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根据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之间 的关系,弄清楚运算顺序,先将错就错,算出未知 的选项,原有的数量
小明和小林共有画片60张,小明先给了小林10张画片,接着小林
给了小明8张画片,这是小明的画片数量刚好是小林的3倍,小林
和小明原来各有多少张画片?
解析:顺向计算不了,可以倒推,小明和小林共有60张,最后的条件小明的 数量是小林的3倍,可以求出小林现有的画片 小林现在的数量:60÷(3+1)=15张,小明现在的数量:15×3=45张 再根据条件倒推,小林给小明8张前,小林是15+8=23张 小明 45-8=37张 小明给小林10张前,小林是23-10=13张,小明是37+10=47张。这就是他们 原来的画片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推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及解题步骤。
2. 常见还原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还原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还原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还原问题的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和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还原问题的定义、解题步骤及常见类型。
3. 示范:教师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跟随解题步骤解决问题。
4. 练习:学生独立解决教师提供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还原问题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还原问题的解题过程。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还原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还原问题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3. 对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提高解题能力。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教案:还原问题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2. 能够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思维方法。
2. 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投影仪。
2. 教学案例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只蚂蚁,你如何才能判断地球是圆的?”2.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给出答案:“你可以通过观察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如地平线的弧形、航空器的飞行轨迹等,然后根据这些线索还原出地球是圆的。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展示还原问题的定义及解决方法的PPT,让学生了解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
2. 解释还原问题是通过寻找线索、联系事实、推理和归纳,将已有的信息还原成未知的问题的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应用场景。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和落下”,引导学生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并找出答案。
2. 让学生按照还原问题的方法,先列出这个问题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线索和已知信息,然后联系这些线索和信息,进一步推理和归纳,找出问题的答案。
3. 指导学生思考其他类似的案例,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
四、综合应用(20分钟)1. 分发教学案例集,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
2. 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总结还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自己解答的问题,并讨论大家的答案和分析过程。
2. 提醒学生还原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应用还原问题的方法。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活动: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还原问题的概念。
解释还原问题是指从已知的信息中推断出未知的信息,通过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来解决问题。
2. 案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尝试通过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班级里有40个学生,其中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呢?”学生可以通过已知的信息(班级总人数为40)
和学生数学的性别比例(例如1:2)来推断出男生和女生的具
体人数。
3. 小组讨论: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其他小组员通过还原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思路。
4. 共享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全班一起讨论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并给予建议和反馈。
5. 知识巩固:
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6. 反思总结:
让学生总结学习还原问题的体会和经验,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还原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与特点2. 还原问题的解题步骤3. 典型还原问题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难点:对典型还原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关键步骤。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还原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发学生对还原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还原问题的定义、特点和解题步骤。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还原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还原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还原问题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8.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还原问题的掌握程度。
9.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还原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还原问题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还原问题的和解过程。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解答: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升四数学暑期培训教案
三升四数学暑期培训教案第一课时还原问题(1)教学内容:还原问题练习1~8教学目标:通过例题讲解并练习熟练掌握用还原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能用列表,箭头图的方法整理题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例题教学练习第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某数如果先乘4,再加上60,然后除以5,结果是16,原数是多少?2、说一说如果整理题目条件:箭头图板书箭头图3、还原法的方法是什么?除以5,还原就是乘5,加上60就减去60,乘4就除以4得到原来的数4、学生列式解答。
5、全班交流小结:遇到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二、完成练习2~6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2、全班交流评讲第4题,要还原,首先要求出什么?明确先求出小敏的3倍;评讲第5题,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多1千克,1千克属于后一半,所以要用剩下的5千克+1千克,表示后一半,然后再乘2,往前类推,求出总数;评讲第6题,第三次运出现有木材的一半又50根,50根属于前一半还是后一半,所以要600+50表示后一半,然后再乘2,第二次运进450根,还原要减去450根,再乘2求出总数。
三、例题教学第7题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妈妈从菜市场买回几个鸡蛋,第一天吃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天又吃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恰好吃完。
原来共有多少个鸡蛋?2、说说你准备如何解决这道题目?学生交流全班交流,要还原最后吃完表示还有几个?(0个)从0个还原,第三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又半个属于后一半,所以0+0.5然后再乘2,以此类推求出总数。
3、小结。
四、完成练习第8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评讲交流。
五、总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遇到还原问题,解题思路是什么?第二课时还原问题(2)教学内容:还原问题练习第9~16教学目标:通过例题讲解并练习熟练掌握用还原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能用列表,箭头图的方法整理题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例题教学第9题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K12学习】20XX暑期三升四奥数辅导教案
20XX暑期三升四奥数辅导教案目录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2)第二讲应用题综合..............................................................9 第三讲应用题综合..............................................................14 第四讲行程问题初步. (19)第五讲奇数与偶数 (2)4 第六讲计数问题........................................................................ .29 第七讲体育比赛中的数学.............................................................34 第八讲期中测试........................................................................ .38 第九讲余数与周期. (4)0 第十讲简单的抽屉原理……………………………..………………………..45 第十一讲巧求周长………………………………..……………………………. .50 第十二讲数字谜…………………………………..…………………………. ...55 第十三讲趣题巧解…………………………..………………….……………..60 第十四讲逻辑推理………………………..………………….………………..64 第十五讲期末测试……………………………..………….……………….….68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亲爱的同学们,你想一见到算式就能张口说出得数吗?你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吗?学了今天的速算技巧后你就可以梦想成真了!还等什么?来吧,一起出发!你还记得吗?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其积不变,即a ×b=b×a,其中a,b为任意数.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前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 ×c=(a×b)×c=a×(b×c).1. 计算:378+26+609分析:原式=++=400+600+9+4 =1013.[拓展] 计算:1998+198+18分析:原式=++ =2220-6 =2214.2. 计算:1000-90-80-20-10分析:原式 =1000-=1000-200 =800.3. 计算:1)63×11 ; 2) 852×11分析:在这个数的首尾之间添上相邻两数依次相加的和.即“两边一拉,中间相加”. 1)63×11=693 。
数学激趣版教案 3升4-6 认识分数
第 6 讲澳大利亚的炉边节——认识分数[教学内容]《数学》暑期版,3升4第6讲“澳大利亚的炉边节——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知识,并能应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数学思考通过动手、动脑,激励学生人人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中探索求知识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平均分的现象,并能应用分数的知识进行解释说明。
情感态度在学习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2.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动画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的长一些?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老师指定学生汇报结果。
师:你能确定哪根用去的多吗?生:不能确定,因为我们不知道两根木料的长度。
情况1:木料的长度等于1米时,动画截去第一根木头的一半,也去第2根木头的一半,然后截去的两根木头比较大小。
情况2:木头的长度为2米时,动画:第一根木头截去全长的一半,第二根照下图做。
情况3:木头的长度为0.8米时,动画:第一根木头截去全长的一半,第二根照下图做。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参考答案:攀登高峰: 1. 757273=+(瓶) 2.72÷2÷4=9(岁)3.6÷3×20=40(人)4. 41 5. 已经看了:12÷3=4(页)剩下:12-4=8(页)8÷4=2(页)眺望远方因为不知道木料的长度,所以不能比较哪根用去的长一些。
补充练习1.看分数,涂颜色。
2.体育测验时,三年级总共有45人得优秀,占三年级总人数的13,三年级总共有多少名同学?45×3=135(人)3.把3千克糕点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糕点的() ()。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还原问题的的解题思想,并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本质以及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你心里想一个自然数(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把这个数加上3,再乘以5,然后减去你想的这个数,然后再加上5,再除以2,最后减去10.好了,告诉我最后得的结果,我马上可以猜出你想的数是多少.你信不信?一定会有小朋友说,这个游戏我也会玩,我反过来算就可以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比如你最后的结果是10,我就将10先加10,再乘以2,再减去5,再….哦,再怎么办?不好办了吧.其实这个游戏计算程序是事先设计好了的,最后的结果总是你所想的数的2倍,比如你想的数是7,按设计程序计算,最后结果一定是14.我们把算式写一下:[(7+3)×5-7+5]÷2-10=(50-7+5)÷2-10=48÷2-10=14.因此只要告诉我最后结果,我一定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
二、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不过刚才那个小朋友说的方法也是解下面一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某数经过一系列的四则运算后,结果知道,要求这个数.我们就采用反推的方法,从结果开始,原来是加,现在就减;原来是乘,现在就除,最后一定可以求出这个数.这样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还原问题.2、还原问题的本质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例如,一个人从A地出发,经过B地,C地,最后到达D处.返回时,从D 处出发,经C地,B地,又回到A地.这两个过程是:A B C D返回的过程叫还原,去时的第三步是返回时的第一步,去时的第二步是返回时的第二步,去时的第一步是返回时的第三步.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⑴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⑵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三、自主探究:1、出示例1:【例1】仓库里原有一堆货物,第一天运出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运出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仓库里还剩下45吨.问仓库里原有货物多少吨?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3、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暑期实验版教案 三升四-6 搭配问题
《佳一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教案教材版本:实验版学校:第一课时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如果我们的小伙伴小豆丁,罗拉,卡卡来到我们身边,同学们,你们最想问他们什么问题呢?生自由回答。
师:生活在海底的小豆丁,罗拉,卡卡也对我们的生活感兴趣,这不他们也游到岸边看我们的暑期生活是什么样的。
课件播放导入二、呈现问题例1 两家早餐店早点菜单如下:小女孩想从两家早餐店任选一种早餐组合(面点和米粥各选一种或面包和饮品各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1.学生读题,并尝试寻找看看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案。
2.师生共同分析:师:小女孩可以在哪里吃早餐呢?生:可以去安心包子铺吃中式早餐,也可以去英式早点吃西餐。
师:题目对小女孩吃的早餐有什么要求吗?生:面点和米粥各有一种,或面包和饮品各有一种。
师:去安心包子铺吃早餐,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3.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然后指定学生汇报:生::去安心包子铺吃早餐,有12种。
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1.学生读题,分析解题思路:2.师引导学生分析:师:怎么从海南到南京呢?生:可以直接从海南到南京,还可以从海南到武汉,然后再从武汉到南京。
师:从海南直接到南京有几种走法?生:2种,可以乘飞机,也可以坐高铁有2种。
师:从海南到武汉,然后再从武汉到南京有几种方式呢?同学们赶紧数一数,看看谁数的又快又准?3.学生自己数,然后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答案,其他同学指出错误,并更正。
生:从海南先乘船到武汉,然后可以乘船,高铁,飞机到南京,共有3种;从海南先乘高铁到武汉,然后可以乘船,高铁,飞机到南京,共有3种;所以共有2×3=6种走法。
师:那么从海南到南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生: 6+2=8答案:2×3=6(种)6+2=8(种)答:欢欢一家从海南到南京共有8种不同的走法。
例3 沙滩上的小朋友们两两一组,正好分成5组。
每两组对战一次,他们一共要对战多少次?1.学生读题,寻找解题思路:2.师生合作,教师适当的引导:师:读完题,发现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第二课时三、大胆闯关:闯关4是例4的变式,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采取小组积分的形式,学生讲解,回答正确的给所在小组积分,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小组的荣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走回头路——还原问题
[教学内容]
《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版,三升四第6讲“走回头路——还原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准确地分析题目是否属于还原问题,
2.熟练掌握倒推法,能灵活运用,解决各类还原问题。
数学思考
通过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教师的问题引导认识并掌握还原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问题解决
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倒推法的相关知识,并熟练运用倒推法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使用逆运算,直到问题得解决。
情感态度
1.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让学生体会倒推法这一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利用倒推法解还原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利用倒推法解还原问题。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音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逆运算,乘除互为逆运算是解答还原问题的关键。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还原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还原问题。
师: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多数都犯过粗心的毛病吧!圆圆在做题目时也经常会因为粗心做错题。
例2:圆圆在做一道加法算式时,由于粗心,把个位上的5看作9,十位上的8看成3,结果和是134。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方法一:
(下一步)将方框变成95.
(下一步)将39化成85
答案:134-39=95
95+85=180
答: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80。
方法二:提示:做加法把个位5看作9,说明(多加了9-5=4);下一步出蓝色方法二难度
较大,教师
根据班级情
况决定是否
讲解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结
果
教师巡
视,同时
要注意发
现学习落
后的学
生,及时
给予个别
指导并鼓
励。
师发
现问题,
在讲解时
提出来,
让学生今
后注意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学生审题,并思考此题的解题思路。
师:这六个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的都等于前两个数的和。
师:题目中告诉我们第5个数和第6个数,那你知道第4个数是什么吗?
生:74-47=27
师:说得非常好,那你能很快把第一个数求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师指定学生讲解。
5.(选做题)操场上放了一些盆花,第1次搬走了全部的一半多8盆,第2次搬走了余下的一半少4盆,这时操场上还有18盆花。
操场上原有多少盆花?
提示:
1、教师找学生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然后学生独立作此题,小组交流,老师找学生回答:
余下的一半是18-4=14(盆)。
那么,第一次搬走后余下的就是14×2=28(盆)。
那全部的一半就是28+8=36(盆)。
所以操场上原有盆花36×2=72(盆)。
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掌握了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同学们,还记得孙悟空给猪引导学生自己画图
第4题引导学
生画线段图完
成
动画展现画图
的过程
教师批改,发现
问题,及时个别
指导订正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
教材
大胆闯关
1.(8+8)×8÷8-8=8
2.错误的差+错误的减数=正确的被减数:111+18=129
正确的被减数-正确的减数=正确的差:129-73=56 3.
答:甲,乙,丙原来各有图书58本,64本,58本。
4.第4个数:74-47=27
第3个数:47-27=20
第2个数:27-20=7
第1个数:20-7=13
5.(18-4)×2=28(盆)
(28+8)×2=72(盆)
练习册:
1.(1)20 28 14 10
(2)8 2 3 24
2.2009-9=2000(岁) 2000÷5=400(岁)
400+200=600(岁) 600÷3=200(岁)
3.180-26=154(元)
154+78=232(元)
4.(70-10)÷2=30(人)蓝队原有的人数
70+10=80(人) 红队原有的人数。
5.第4天的西瓜数:(6+2)×2=16(个)
第3天的西瓜数:(16+2)×2=36(个)
第2天的西瓜数:(36+2)×2=76(个)
第1天的西瓜数:(76+2)×2=156(个)
补充习题
1.马强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把除数72当成了27,结果得出了商是16,你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27×16÷72=6
2.小明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把个位上的4看作7,十位上的8看作2,结果和是306。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306-27=279 279+84=363
3.某人去银行取钱,第一次取了存款数的一半多50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还少100元,这时存款还剩1250元。
他原有存款多少元?
(1250-100)×2=2300(元) (2300+50)×2=4700(元)
4.乐乐问爷爷的年龄,爷爷说:“把我的岁数减去25后乘10,再除以5后加20,正好是100岁。
你能知道乐乐爷爷今年多大吗?
(100-20)×5÷10+25=65(岁)
5.有一堆西瓜第一次搬走一半,第二次搬走剩下的一半多3个,第三次搬走剩下的一半少3个,第四次搬走剩下的一半多3个,第五次搬走剩下的一半,最后还剩3个,这堆西瓜原有多少个?
第五次搬走前:3×2=6(个),
第四次搬走前:(6+3)×2=18(个),
第三次搬走前:(18-3)×2=30(个),
第二次搬走前:(30+3)×2=66(个),
第一次搬走前:66×2=132(个)。
答:这堆西瓜原有132个。
6.甲、乙、丙、丁四人各有故事书若干本,甲将自己的故事书拿一部分给乙、丙、丁,使他们的书增加1倍,然后乙又拿出一部分故事书使得甲、丙、丁的书增加1倍,然后丙又拿出部分故事书使得甲、乙、丁的书增加1倍,最后丁也拿出部分故事书使得甲、乙、丙的书增加1倍.此时甲、乙、丙、丁手中都是32本书.问甲、乙、丙、丁四人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甲、乙、丙、丁原来各有66本、34本、18本、10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