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四)职业性致癌因素(P155) (四)职业性致癌因素(P155) 1.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 1.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 2.职业致癌物引起的职业癌 2.职业致癌物引起的职业癌 (五)生物因素(P156) (五)生物因素(P156) ( 六) 职业有关疾病 二、职业危害评价(P157) 二、职业危害评价(P157)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三、职业危害控制 (一)工程控制技术措施 (二) (二)个体防护措施 (三)组织管理等措施
第四节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一、职业卫生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级监管、 (一)分级监管、原地管理 (二)监管人员的权利 (三)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
一、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 二、前期预防管理 (一)职业危害申报 (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 理 (三)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 三、劳动过程中的管理 (一)材料和设备管理
(二)作业场所管理 (三)作业环境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四)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五)履行告知义务 (六)职业健康监护 1、接触矽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 2、接触煤尘(包括煤矽尘)作业人员的职业 健康体检要求 3、接触其他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 求 四、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P167) 四、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P167)
三、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一)职业危害形势 1、接触职业危害人数众多,患者总量巨大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众多, 2、职业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 职业危害分布行业广, 3、职业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职业危害流动性大, 4、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多发,在国内外造成严重 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多发, 影响 (二)职业病发病特点(P142) 职业病发病特点(P142) 1、职业病种类构成 2、职业病发病行业分布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4篇)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4篇)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____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人员,包括企业员工、合同工、临时工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切实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本制度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水平。

第五条本制度的原则是依法合规、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明确职责,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卫生信息,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第八条企业应及时公布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提供培训,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第九条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检测,评估工作环境的危害风险,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置职业卫生事故,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第十二条企业应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十三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组成包括职业卫生专家、职工代表和企业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制定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二)组织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危害评估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三)负责职业卫生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四)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教育;(五)组织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六)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并依法公布和执行。

第十六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制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实施。

管理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管理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一、近三年出题比例二、主要考点及知识点第一节 职业卫生概述 1、职业性有害因素也称职业性危害因素或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 中、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 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2、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大类:生产性粉尘: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化学因素化学有毒物质: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 等 附着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接触到的生 物传染性病原物等生产过程 中产生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精神性职业紧张 劳动过程 中产生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生产环境 中产生自然环境中的因素 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 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13、职业禁忌,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 于遭受职业危害的侵袭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的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 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4、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 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5、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的 4 个基本条件是: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险因素 (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根据《职业病目录》将 10 类 115 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

6、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 防”的原则。

危险品生产使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5篇)

危险品生产使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5篇)

危险品生产使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危险品生产使用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员工健康,预防职业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危险品生产使用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三条危险品生产使用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注重源头管理,控制职业病风险。

(二)全员参与的原则,加强员工的健康知识培训和教育,促使员工自觉维护自身健康。

(三)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职业健康监测和卫生设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章员工健康摸底与职业病危害评估第四条危险品生产使用企业应在职业卫生管理中进行员工健康摸底和职业病危害评估。

第五条员工健康摸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员工的基本信息、工作场所情况、作业方式、工作时长等。

(二)员工的身体状况、健康史、职业暴露史等。

(三)员工健康检查报告和职业病诊断报告等相关信息。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二)评估员工的职业暴露情况和危害程度。

(三)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设施和管理措施。

第三章健康监测与职业病防护第七条危险品生产使用企业应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和职业病防护。

第八条健康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定期进行员工的体检,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

(二)对与危险品相关的特定职业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

第九条职业病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根据健康监测结果,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制定。

(二)加强员工的个人防护意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

(三)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第四章危险品处理与处置第十条危险品生产使用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危险品处理与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危险品处理与处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保护员工健康的同时,确保危险品的环境安全。

第十二条危险品处理与处置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危险品的采购、存储、运输和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本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本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本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就业问题的不断增加,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1. 调查问卷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2. 现场勘查法现场勘查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进行观察和检测,通过对劳动者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工艺流程、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

3. 检测仪器法检测仪器法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判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例如,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来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

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1. 准确性评估准确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与实际情况的比对来判断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是否准确。

2. 可行性评估可行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评估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操作性来判断其可行性。

3. 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对辨识过程的重复实施来判断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靠性。

四、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指标1. 危害因素浓度危害因素浓度是指职业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

可以通过使用专业检测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

2. 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指劳动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在危害因素下的时间。

可以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来进行评估。

3. 暴露频次暴露频次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接触危害因素的次数。

可以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周期和休息周期来进行评估。

五、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结果1. 分析评价结果根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结果,可以对危害因素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保护职工健康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提升职工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模板,旨在为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关键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类别,并确定其具体存在的岗位及工作环境。

2. 危害辨识对于每一类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危害辨识。

例如,对于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需要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对于化学因素,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暴露途径等,需要评估其毒性及浓度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危害。

三、职业健康危害评价1. 评价方法选择根据风险辨识结果,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职业健康危害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观察记录、测量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等。

2. 评价指标设定根据危害辨识结果,设定适当的评价指标。

例如,对于噪声危害评价,可以设定噪声测量值、工作场所等效声级等指标;对于化学物质危害评价,可以设定浓度值、接触时间等指标。

四、评价结果分析1.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评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各个岗位或工作环境的职业健康危害指数、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等。

2. 结果解读根据评价结果,对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解读。

根据评价指标的阈值,判断是否存在职业健康危害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评价结果应用1. 预警与提醒根据评价结果,预警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并提醒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优化工作环境根据评价结果,优化现有工作环境,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六、监测与改进1. 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持续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017注安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五章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

2017注安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五章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五章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第一节职业卫生概述二、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

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2、物理因素。

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

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②精神性职业紧张。

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⑤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②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0类132种)①导致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因素粉尘类(13种);其他呼吸系统类(6种)②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9种)③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④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4种)⑤化学因素(60种)⑥物理因素(7种)⑦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等11种);⑧生物因素(5种);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1种);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3种)。

四、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四类。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2.最高容许浓度(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2014注安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2014注安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1.职业卫生基本概念●职业卫生的定义: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其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2.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也称职业性危害因素或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3个来源)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按其来源分3类⏹按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分10大类①粉尘类、②放射性物质类、③化学物质类、④物理因素类、⑤生物因素类、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⑩其他职业危害因素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指劳动者在职业劳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4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4.职业健康监护及监护档案、职业性病损⏹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职业性病损: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健康损害,统称为职业性病损。

包括工伤、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

5.法定职业病定义、界定的4个基本条件、以及职业病分类●P140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③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④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108号文,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①尘肺13种;⏹②职业性反射性疾病11种;⏹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他职业病5种;●5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3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3种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8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座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标准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6.P14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必须发挥政府、生产经营单位等各方面的力量,由全社会加以监督,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三篇)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三篇)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提升职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确保职业卫生规范的落实,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目的和原则第二条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增强职工对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的认识,提高职工对职业危害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三条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应遵循全员参与、防护为主、综合治理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三章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第四条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政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方法,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相关知识。

第五条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课堂培训、在线学习、讲座报告、案例分享等,以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需求。

第四章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第六条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由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培训。

第七条公司应根据职工的职业危害程度和从业情况,制定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调整和评估。

第八条公司应向新雇员提供入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并建立相关记录档案。

第九条公司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继续教育,并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技术指导。

第十条公司应建立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第五章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管理措施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培训的内容、方式、人员等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参加培训和表现优秀的职工予以奖励。

第十三条公司应制定职业卫生培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确保培训场所的安全。

第十四条公司应建立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宣传机制,加强职工对培训内容的认识和意识。

第十五条公司应加强与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相关的设施设备的投入和管理,为培训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六章法律责任和监督机制第十六条对未参加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或未达到培训要求的职员,公司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

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中铁十一局集团织纳铁路工程指挥部一分部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有害职业因素,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促进施工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7)等标准的规定并结合本分部实际情况编制而成,以达到控制职业健康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健康绩效、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目的。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本分部内与职业健康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包括参与分部工程施工的协作单位),适用于分部的与职业健康有关的各项管理和作业活动;同时,本办法也适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用以评价分部满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审核规范的能力.第四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员工因工死亡率、重伤率、轻伤率分别控制在0。

15‰、0。

5‰、5‰以下;2、重大事故为零;3、每年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员工因工职业病发生率小于0。

5‰。

第二章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与职责第一节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第五条分部成立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是分部职业健康管理的决策机构。

委员会主任由分部经理、党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分部分管职业健康的副总经理、安全总监、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担任,成员由分部安质部、物资部、工程管理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计划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安质环保部门是职业健康管理的日常工作部门,工程管理、财务、综合办公室等部门是职业健康管理的相关部门.第六条分部所属各部室、架子队、工班应成立职业健康领导小组,负责本分部的职业健康事项的决策。

领导小组由单位第一负责人主持,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负责人对职业健康管理全面负责,分管职业健康工作的副职受负责人委托具体分管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安质环保部长或环境/职业健康监察工程师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健康管理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落实。

第二节施工现场职业健康管理职责第七条分部经理职责1、全面负责分部职业健康管理工作;2、组织分部职业健康管理目标的制定、分解工作,围绕目标开展有效的管理活动,并不断推进职业健康管理、改进工作;3、负责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在本单位的落实实施;4、负责实现职业健康管理目标、指标所需人、财、物等各项资源的配置工作;5、负责组织对职业健康管理绩效进行检查,并监督改进措施的落实。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5篇)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5篇)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本单位工作的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和派遣工等。

第三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目标是筛查、评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降低职业病发生率和职业病危害程度。

第四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全员参与、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

第五条本单位应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与义务第六条本单位负责制定并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七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其职责包括:1. 筛查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2.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3. 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活动;4. 监测和评估职业卫生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5. 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6. 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并及时报送相关部门;7.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核查和评估。

第八条员工有权要求企业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护其职业健康权益。

第九条员工应严格遵守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教育,积极主动参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条员工发现职业卫生问题或有职业病症状时,应及时向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和治疗工作。

第三章职业病防护第十一条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职业病防护标准,对生产环节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减少职业病危害。

第十二条企业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向员工提供使用指导,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十三条企业应定期组织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对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筛查,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

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员工职业健康状况,并向相关部门报送报告。

第四章职业卫生培训与宣传第十五条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工程控制技术

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工程控制技术

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工程控制技术基本资料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工程控制技术作者:何家禧出版社:出版年: 2019.10页数:定价: 98装帧:ISAN:书目:举报失效目录超星第一章职业病危害识别与项目管理第一节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意义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概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要求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步骤和工作内容第三节职业病危害的概念一、职业病危害及危害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三、高毒物品第四节常见生产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一、电子电器生产行业二、蓄电池制造业三、胶黏剂的生产与使用四、表面处理行业五、机械五金行业六、塑料制品行业七、化工产品行业八、木家具制造业九、小型汽车制造业十、造纸工业十一、建筑材料生产行业十二、纺织工业十三、电力工业十四、采矿业十五、钢铁工业十六、有色金属冶炼十七、石油炼制十八、码头及储罐行业第五节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管理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确定二、建设项目的分类和管理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四、评价报告专家审查制度五、管理程序第六节建设项目有关职业卫生要求一、建设地点二、总体布局三、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四、建筑物卫生五、卫生防护六、应急救援七、个人防护八、辅助用室九、职业病防治管理第二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第一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一、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基本概念二、目的和意义三、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的要求四、评价程序第二节职业病危害的评价方法和内容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第三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调查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调查内容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调查内...第四节职业病危害评价监测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标准二、职业卫生标准三、监测条件四、监测和评价基本要求五、采样或测试点设置原则六、现场采样、测试时段或频次等要求第五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案编制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案内容和要求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的内容和要...第六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一、评价报告书格式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内容和...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第七节评价报告专家审查一、专家的要求二、组织专家审查的要求三、专家审查会程序第三章全面通风第一节全面通风类型第二节全面通风设计一、全面通风量计算二、全面通风设计原则三、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第三节事故通风一、事故通风排风量二、事故通风设计原则第四节自然通风一、自然通风计算二、避风天窗及风帽三、自然通风设计原则第五节风量平衡和热平衡计算一、风量平衡二、热平衡三、风量平衡和热平衡设计原则第六节热、湿负荷和有害物散发量计算一、散热量计算二、散湿量计算三、有害气体散发量计算第四章局部排风第一节局部排风罩一、密闭罩二、柜式排风罩(通风柜)三、外部吸气罩四、槽边排风罩五、接受式排风罩六、吹吸式排风罩七、局部排风罩的设计原则第二节通风管道一、通风管道的材料与形式二、风管内的压力损失三、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四、通风管道设计要点第三节净化设备一、除尘器二、有害气体净化设备第四节通风机一、通风机分类二、通风机的性能参数三、通风机的命名四、通风机的选择五、通风机的联合工作第五章粉尘控制技术第一节粉尘的基本概述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分类二、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三、粉尘的特性四、尘粒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第二节除尘器的选择一、除尘器的种类二、除尘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三、选择除尘器的注意事项第三节重力除尘一、沉降室构造二、沉降室工作原理三、沉降室设计四、沉降室除尘应用第四节惯性除尘一、惯性除尘器构造二、惯性除尘器工作原理三、惯性除尘器设计四、惯性除尘器应用第五节离心除尘一、旋风除尘器构造二、旋风除尘器工作原理三、旋风除尘器设计四、旋风除尘器应用第六节过滤除尘一、袋式除尘器构造二、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三、袋式除尘器设计四、袋式除尘器应用第七节静电除尘技术一、静电除尘器构造二、静电除尘器工作原理三、静电除尘器设计四、静电除尘器应用第八节湿式除尘一、泡沫除尘器二、水浴除尘器三、水膜除尘器四、自激式除尘器五、文丘里除尘器六、脱水装置第六章化学毒物控制技术第一节毒物的基本概念一、生产性毒物的特征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三、生产性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二节防毒技术措施一、无毒、低毒代替有毒、高毒二、生产设备的密闭化、管道化和机械化三、通风排毒和净化回收四、隔离操作和仪表控制第三节燃烧净化法一、直接燃烧二、热力燃烧三、催化燃烧第四节液体吸收净化法一、吸收原理二、吸收剂三、吸收装置第五节固体吸附净化法一、吸附原理二、吸附剂三、吸附的有关理论四、吸附浸渍五、活性炭吸附装置第六节冷凝净化法一、冷凝原理二、冷凝操作流程三、冷凝器装置第七节其他净化法一、电子束照射净化法二、生物净化法第七章常见化学毒物的控制与净化第一节含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控制与净化一、有机化合物的理化特征二、职业性接触及对健康的影响三、含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控制与净化第二节含铅废气的控制与净化一、铅的理化特征二、职业性接触及对健康的影响三、含铅废气的控制与净化第三节含汞废气的控制与净化一、汞的理化特征二、职业性接触及对健康的影响三、含汞废气的控制与净化第四节含氮氧化物废气的控制与净化一、氮氧化物的理化特征二、职业性接触及对健康的影响三、含氮氧化物废气的控制与净化第五节含氟废气的控制与净化一、氟及其化合物的理化特征二、职业性接触及对健康的影响三、含氟及其化合物废气的控制与净化第六节含氯及氯化氢废气的控制与净化一、氯及氯化氢的理化特征二、职业性接触及对健康的影响三、含氯及氯化氢废气的控制与净化第七节含砷废气的控制与净化一、砷及其化合物的理化特征二、职业性接触及对人健康的影响三、含砷废气的控制与净化第八节含硫化氢废气的控制与净化一、硫化氢的理化特征二、职业性接触及对健康的影响三、含硫化氢废气的控制与净化第八章噪声控制技术第一节声学基础一、声音的特征二、声音的传播与衰减三、噪声及其评价第二节职业性接触及对健康的影响一、职业性接触二、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第三节吸声降噪一、吸声的基本概念二、吸声机理三、吸声材料(结构)的类型和要求四、吸声系数和吸声量五、吸声材料(结构)的选择六、吸声减噪量的计算第四节隔声降噪一、空气声隔声二、撞击声隔声第五节隔振降噪一、控制振动的基本方法二、隔振原理三、隔振弹性支承设计四、常见的隔振器第六节消声降噪一、消声器的种类二、消声器性能要求三、阻性消声器四、抗性消声器五、共振消声器六、微穿孔板消声器七、排气放空消声器八、阻抗复合消声器第九章非电离辐射控制技术第一节射频辐射防护一、射频辐射的基本概念二、职业性接触及对人体的影响三、射频辐射防护第二节红外辐射防护一、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二、职业性接触及对人体的影响三、红外辐射防护第三节紫外线辐射防护一、紫外辐射的基本概念二、职业性接触及对人体的影响三、紫外辐射防护第四节激光防护一、激光的基本概念二、职业性接触及对人体的影响三、激光防护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附录四附录五附录六附录七附录八1。

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各项防治制度范本(三篇)

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各项防治制度范本(三篇)

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各项防治制度范本防治露天煤矿职业危害的制度范本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露天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伤害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露天煤矿。

第三条定义(一)职业危害: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对职工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损害的因素。

(二)职业病:由于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职工患病。

(三)职业伤害:由于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职工发生事故。

第四条职责分工(一)煤矿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并督促各级管理人员、职工履行职责。

(二)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并负责实施和监督。

(三)员工:负责按照本制度要求,遵守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第二章职业危害预防第五条工作场所管理(一)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洁,防止堆放杂物,防止防爆设施被堵塞。

(二)配备和使用必要的防护设备,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

(三)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六条职业危害检测(一)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职业危害检测,包括空气质量、粉尘浓度、噪声等指标。

(二)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改善措施。

第七条预防措施(一)根据职业危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通风换气、防尘降噪、防爆措施等。

(二)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有效。

第三章职业病防治第八条健康管理(一)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对职工进行职业病体检,并记录相关数据。

(二)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三)对职业病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并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

第九条监测和报告(一)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发现职业病的病例,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十条外包工作的管理(一)对承揽单位进行资质审查,确保其有能力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

预防医学第五章职业环境与健康一(1)

预防医学第五章职业环境与健康一(1)
第五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一)
整理ppt
1
学习目标
•处理,工作有关疾 病
• 掌握职业病的概念及特点
整理ppt
2
第一节 职业环境中的有害 因素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 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统称为职业性 有害因素,分为以下三类:
整理ppt
11
三 工伤 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
的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四 职业性损害的防治 (一)第一级预防 (1)改良工艺 (2)制定职业接触限值,定期检测 (3)制定就业禁忌症,做好就业前健康检查 (4)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 (二)第二级预防 (三)第三级预防
一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一)化学性因素 1 生产性毒物:常见的有金属和类金属,有机溶
剂,刺激性与窒息性气体,有机磷农药等 2 生产性粉尘:包括二氧化硅粉尘,煤尘等,可
引起各种肺部感染,哮喘等
整理ppt
3
• 矽肺是由于长期 吸入大量游离二 氧化硅粉尘所引 起,以肺部广泛 的结节性纤维化 为主的疾病。矽 肺是尘肺中最常 见、进展最快、 危害最严重的一 种类型。
整理ppt
4
(二)物理性因素
1 异常气象条件:过高或过低的气温,气 湿,气压引起中暑,高原病等
2 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等 3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 4 噪声,振动: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噪声
性耳聋
整理ppt
5
(三)生物性因素 从事畜牧业,农业,皮革制造业,毛纺业,
森林作业的工作者有可能被感染致病微生物或 致病寄生虫,从而导致如职业性炎症,布氏杆 菌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 二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成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等

职业危害防治档案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监测、防护、培训、应急处理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章档案管理职责第四条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档案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职业危害防治档案管理工作由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具体职责如下:(一)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具体规定;(二)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三)定期对档案进行审查、鉴定、整理、更新,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四)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五)保障档案的保密性、安全性。

第三章档案内容第六条职业危害防治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档案:1.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浓度(强度)等资料;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3.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

(二)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档案:1. 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2.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情况;3. 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资料;4. 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处理预案。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2.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资料;3. 职业病病人待遇制度。

(四)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档案:1.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资料;2. 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资料;3. 职业健康检查员培训资料。

(五)其他相关档案:1.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使用情况;2. 职业危害防治事故报告及处理情况;3. 职业危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第四章档案管理要求第七条档案收集应做到全面、准确、及时,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热力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热力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公司员工职业健康,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政策、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生产、管理、科研等岗位的员工,以及临时聘用人员。

第三条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在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中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公司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职业卫生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各部门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2.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职业卫生法规的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

3. 财务部门:负责职业卫生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使用。

4. 人事部门:负责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5. 工会:负责员工职业健康的权益保障和监督。

第三章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第六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1. 公司应定期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

2. 对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控制方案。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1. 公司应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八条职业健康监护1. 公司应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

2. 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及时告知本人,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九条职业卫生培训1. 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使其了解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第十条职业卫生档案管理1. 公司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培训记录等。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3篇)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3篇)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作业危害,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根据《劳动法》、《职业危害项目名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各类单位和个人进行的生产作业、劳动、办公等活动。

第三条作业危害应当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四条建立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与任务。

第五条在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过程中,应当尊重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六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作业安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二章作业危害分析的基本要求第七条作业危害分析应当真实、全面、准确。

第八条作业危害分析应当明确作业危害的性质、来源、程度。

第九条作业危害分析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

第十条作业危害分析应当重点关注重大危险源和潜在风险。

第十一条作业危害分析应当充分考虑职工的实际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和工作方式。

第十二条作业危害分析应当及时跟踪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

第三章作业危害控制的基本要求第十三条作业危害控制应当根据作业危害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十四条作业危害控制应当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第十五条作业危害控制应当尽可能地消除或降低危险源。

第十六条作业危害控制应当合理配置资源,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第十七条作业危害控制应当重视职工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作业危害控制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措施。

第四章作业危害的会议通报和记录第十九条单位应当组织作业危害的会议,通报作业危害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二十条会议应当确保参会人员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培训。

第二十一条单位应当及时记录会议内容和决策结果,并留存相关文件。

第二十二条会议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可作为日后的参考和审查依据。

第五章监督与执法第二十三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作业危害的监督和执法。

煤矿职业卫生事故专项预案范本(三篇)

煤矿职业卫生事故专项预案范本(三篇)

煤矿职业卫生事故专项预案范本____年煤矿职业卫生事故专项预案前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煤矿工作环境的职业卫生问题日益凸显,职业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煤矿职业卫生事故专项预案尤为重要。

本预案旨在加强煤矿职业卫生管理,预防和应对职业卫生事故,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意义本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煤矿职业卫生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预防和应对职业卫生事故,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实现煤矿安全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包括国有煤矿、民营煤矿、外资煤矿等。

1.3 主体责任1.3.1 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和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落实主体责任。

1.3.2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煤矿的监督检查,确保职业卫生管理的有效实施。

1.3.3 劳动者应按照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要求,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体系2.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1.1 煤矿企业应制定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并向全体劳动者宣传、解读和落实管理制度。

2.1.2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职业病防治措施、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职业病防护设施、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

2.2 职业卫生监测2.2.1 煤矿企业应按照规定建立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并定期对劳动场所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

2.2.2 职业卫生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层,评估职业病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职业危害控制2.3.1 煤矿企业应优先采用无害或有害性小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减少或避免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2.3.2 煤矿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控制技术,包括工艺流程的改进、设备的更新及维护、防护设施的配备和使用,以及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五章第一节“职业病防治法”。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危害及预防措施,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和意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危害及预防措施。

2. 使学生掌握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提高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危害及预防措施;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职业病防治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化工厂发生职业病事件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职业病?为什么需要防治?如何防治?2. 知识讲解:(1)介绍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危害。

(2)讲解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前期预防、监测、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环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职业病防治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什么是职业病?(2)职业病有哪些分类?(3)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工作中预防职业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职业病防治法1. 职业病基本概念、分类、危害2. 职业病防治法主要内容3. 职业病防治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4. 自我保护与法治意识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危害。

2. 列举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

3. 分析典型案例,阐述职业病防治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答案:1. 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分为职业传染病、职业性疾病和职业性损伤三类。

职业病的危害包括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生产效率和经济损失等方面。

2. 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前期预防、监测、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环节。

前期预防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监测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劳动者健康监护;诊断主要包括职业病的识别和诊断;治疗主要包括职业病的治疗和康复。

企业职业卫生上墙规章制度

企业职业卫生上墙规章制度

企业职业卫生上墙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合同工和临时工等。

第三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监控为辅”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设备保护、职业危害防控等措施,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第四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企业和员工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第五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对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出色的个人和部门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不到位的给予处罚。

第二章工作环境管理第六条企业应该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工作场所要保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第七条液体废弃物、有毒气体等危险物质应该得到专门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以免影响员工健康。

第八条企业应该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评估,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保证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

第九条企业应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位员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情况,对于特殊岗位的员工要进行定期体检。

第十条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要遵守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规定,正确使用防护设备,不随意丢弃有害物质。

第三章职业危害防控第十一条企业应该及时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员工暴露的风险。

第十二条对于化学品、尘埃、噪音等职业危害因素,企业应该进行相应的控制,保证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三条员工在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自身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第十四条企业应该开展职业危害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预防职业病发生。

第十五条企业要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第四章职业卫生监测第十六条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环境、工作过程中暴露的危害因素等进行定期监测。

第十七条职业卫生监测结果应该及时通知员工,对于存在的问题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