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周来在60年来的国防经济学及全军国防经济中心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军事的发展与成就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国 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 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这次 参阅的陆, 二炮, 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 方武装, 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 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 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 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 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 这样的规模和阵容, 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 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第一次: 一次: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阅兵,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 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 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 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 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 四百人,由东向西行进. 四百人,由东向西行进.空军十七架飞 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 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其中有四架 是携弹飞行. 是携弹飞行.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军事 的发展与成就
by高雅君 张欣磊 by高雅君
历届阅兵仪式风采展示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举行过13次国庆阅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举行过 次国庆阅 兵式了,今年2009年的 月1号刚好是中国 年的10月 号刚好是中国 兵式了,今年 年的 建国60周年 整整一个甲子, 周年, 建国 周年,整整一个甲子,中国人是最注 重这样的一个大日子的, 大庆的国庆阅兵 重这样的一个大日子的,60大庆的国庆阅兵 必定更加气势恢宏,显示我国这60年来国防 必定更加气势恢宏,显示我国这 年来国防 军事飞速发展的骄人成果. 军事飞速发展的骄人成果.下面是我国建国以 来历年的国庆阅兵式,一年一个新面貌, 来历年的国庆阅兵式,一年一个新面貌,每一 次都让人震撼,更让人骄傲! 次都让人震撼,更让人骄傲!
门 场 . 广
中国改革的新政治经济学
C i e e) J y。 2 0 h n s 。 ul 0 8.
更快地融入世 界现 代化潮流之 中 。 但另一方面 , 我们也
2 0 年 4月 09
开 放 导 报
A i 29 p 1 0 r 0
N 2 Tot N 1 o. a1 o. 43
第2 期
总第 1 3 4 期
【 挑战现代经济学】
中 国 改 革 的 新 政 治 经 济 学
产 朱
( 中国国防大学经济研 究中心 ,北京 109 ) 0 01
,
a sr c d l n ie t x e i n e b l n et er l fg v r me t n r e n x l r ec r e ai n me h nim e we n s mb c n my a d r a b ta tmo e d d r c p re c , a a c o e o o e n a e h n d ma k t d e p o et o r l to c a s b t e y a a h ol o o n e l e
Z a gXioig hn aiee cd my f oi c ne, e i 8 6 hn) I tue f o o c, hn s A ae ca S i csB in 10 3 , ia ni E oS l e jg 0 C
[1赫 伯特 . 蒙 .现 代 决 策理 论 的 基 石 [ 】北 京 经 济 学 院 出版 1] 西 M.
2021年中国经济的“内忧外患”
2021年中国经济的“内忧外患”• 如果要维系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依然需要宏观政策维持其扩张性;而通货膨胀压力与产能过剩,则表明需要扩张性政策的退出。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外主要机构均看好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认为GDP增速可能维持在8%-10%之间;同时,受政策调整和今年趋势等因素作用,2021年中国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增长态势。
但人们更关心的是,2021年,中國经济可能面临哪些“内忧外患”?从内部环境看,中国宏观经济在2021年面临的“内忧”,主要来自于此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张性政策留下的“后遗症”——当然,这是中国经济过去两年历经风浪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企稳回升之后,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一是通货膨胀。
从理论与经验看,即使央行采取收缩性货币政策,但要消化此前过度货币投放引发的通胀,至少还需要9 个月左右时间;再考虑到国际范围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农副产品供给情况,预期2021年前三季度CPI仍可能在4%左右波动。
二是产能过剩。
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状况已经比较严重。
钢铁、煤化工和水泥过剩产能分别达30%至40%;电解铝产能已占全球42.9%,利用率仅为73.2%;造船能力占全球36%,70%以上产量依靠出口解决。
2021年,产能过剩矛盾有可能进一步突出。
从外部条件看,中国宏观经济在2021年面临的“外患”,却仍然来自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看,即使到2021年,危机的影响也仍然是“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 。
一是发达经济体复苏前景仍然不明朗。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告诉我们,只要全球资本市场去杠杆化过程没有完全结束,不定何时还会冒出一颗随时能将世界经济二次拖底的“炸弹”。
在外部经济仍然充满不确定性环境中,中国经济要想在2021年仍然保持“一枝独秀”将非常吃力。
二是世界范围内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出台。
为提振本国经济,更为刺激就业,包括发达经济体在内的一些国家,纷纷重拾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论如何协调发展国防与经济建设
如何协调发展国防与经济建设摘要:国防支出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有积极作用,国防支出的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
我国国防规模仍存在适度增长的空间。
国防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本质上要求国防领域与经济领域在资源配置上的实现均衡。
在存在国家安全威胁的情况下,政府应适度增加国防支出,对国家经济发展是有益的。
关键词:国防;经济建设;发展;协调一、论国防经济学的产生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也是现代国防经济学创始人。
在其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研究》中,他专门论述了国防开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战争费用的筹措方法,但因其并没有创立某种体系,后世防务经济学家并没有认其为祖。
“1960年,以三本当代经济著作的问世为标志,国防经济学正式创立。
与此同时,人们对国防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三本著作是:Charles J.Hitch和Roland Mckean 的《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Lewis F.Richardson 的《军备与不安全》;Thomas C.Schelling 的《冲突的战略》”。
二、国防经济的概念与实质经济国防是全体的国防之一种,综合各家的意见,可区别为以下两大类:〔一〕观念的或原则的国防经济观;〔二〕政治的或手段的国防经济观。
第一类理解国防经济为一种新的经济观念或精神的原则,第二类理解国防经济为特定的经济手段,即是为准备战争或施行战争而采取的特定的经济政策或手段。
赫塞氏在最新的国防经济文献中,企图综合第一第二两种意见,同时与德国官方的意见相一致,名“国防经济为在平时及战时决定经济观念、经济方式,及经济形成的原则”可是赫塞氏的定义仍侧重于主观的、观念的立场,我们认为国防经济既包括主观的观念,也包括客观的事实;既包括精神的原则,也包括实际的经济政策和情形及情形的变动。
由此我们区分国防经济的内容及阶段如下:1)平时国防经济,即国防经济力培育和组织、国防需要之统制级战争之经济的准备。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第十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2016)综述(沈越等)/第六
㊃会议综述㊃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第十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2016)综述第十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 于2016年10月29-3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大会由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C A P E)理事单位主办㊁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承办㊂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㊁研究机构和媒体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年会㊂与会专家围绕七个主题进行交流,并开展了热烈讨论㊂下面从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创新 ㊁ 中国经济改革与制度创新 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 四个方面对学术观点进行概述㊂一㊁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㊂然而,在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基本范畴尚未完全确立㊁理论逻辑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对此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顾海良认为,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时须坚持四个重大原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和人的积极性,防止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㊂北京大学黄桂田认为,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大都只具有专题研究性质,很多基本概念缺乏科学界定,也未建立起逻辑严密的经济学体系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还任重道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实践提炼成具有严密框架的逻辑体系㊂中国人民大学张宇认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缺少一个核心范畴和基本经济规律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是剩余价值规律,但在中国现状下无法做这样的假定㊂有的学者将剩余价值称为公共价值㊁必要价值,这种看法有违马克思主义,并脱离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㊂许多学者围绕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提出自己的意见:江西财经大学罗雄飞认为必须摈弃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在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整体性论证,必须充分揭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的内在根据和作用机理㊂西北大学吴丰华提出要系统创新政治经济学科学研究,高标准建设政治经济学队伍,打造政治经济学阵地和平台,提升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水平㊂黑龙江大学乔榛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实践,无疑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亟待有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来加以解释,以揭示这一典型事实包含的经济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找到一条新的途径㊂江西财经大学康静萍认为,收入分配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㊂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并没有把收入分配问题置于应有地位,财富平等分配问题应该是今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㊂兰州财经大学张存刚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学基础理论教育存在严重的西化倾向,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㊂今后应当强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现实指向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指导和服务功能㊂中国人民大学贾根良认为,建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可以借鉴非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异端经济学的内容,但中国经济学界对此缺乏应有的关注㊂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政治经济学都反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许多假定和方法上具有共同性,值得学习和借鉴㊂西方政治经济学反对经济学的数学形式主义,而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容忍经济学的数学形式主义倾向值得关注㊂复旦大学张晖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实践需要处理好思想理论向度㊁创新的学术实践活动向度㊁创新的成果表现向度这三个向度㊂他同时指出应该在这三个向度的架构下,检讨传统政治经济学存在的理论功能意识形态化,概念范畴学理阐发教条化,社会主义优越性自我循环论证形式化,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封闭僵化,以及在改641革开放背景下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等问题㊂二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需要有坚实的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支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创新也是与会代表十分关心的话题㊂北京工业大学王明友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亟须从市场经济视角深入解读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其中确认‘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经济学著作,是一个基本出发点㊂中国社会科学院胡乐明认为,在马克思生后的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商业资本主义时期往往被视作资本主义的史前时期而未得到足够的重视㊂重商主义时期的扩张㊁危机㊁萧条和周期现象也被视作 一种特殊问题而被排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框架之外,这造成了理论上的断裂㊂南开大学刘凤义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商品进行再认识问题,主张从 形式 和 内容 相区别㊁生产关系的过渡与形成㊁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相互关系,以及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结合思路出发来重新认识这个问题㊂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框架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实现任意给定的计划增长率,政府只需要让第一部类的积累率等于由该增长率目标确定的整个经济的积累率,并保持不变,而让第二部类的积累率随市场的要求自动调整,便可以达到目标㊂北京师范大学李翀介绍了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进行创新的研究成果:凯恩斯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主导地位的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其实可以直接从马克思货币理论推导而来,且马克思货币理论比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更加全面㊁更加科学;根据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历史事实所得到的马克思货币理论,能够解释中国的M2和G D P畸高之谜,也可以解释关于货币流通速度是可变的还是稳定的 百年之谜 ㊂北京师范大学沈越提出马克思理论体系中有两种人类历史演进模式,一是采用历史实证方法形成的四形态模式,二是采用政治经济学逻辑演绎方法形成的三形态模式,他认为苏俄马克思主义宣布为教条的五形态模式有违原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亟待去除附加在原马克思主义中的不实之处㊂并认为只有三大形态模式才具有一般性的历史规律性质,按照这一模式,社会主义也是现代市民社会特殊的具体形态㊂河南大学李保民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许兴亚教授的经济观点,认为其学术贡献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澄清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片面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的新阐释,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正本清源,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探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及其所主张的改革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㊂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刘涛认为,在竞争的压力下资本家不可能放弃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因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劳资冲突是内生的,是不可能消除的㊂三㊁中国经济改革与制度创新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是过去中国经济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㊂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和制度创新,尤其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激活中国经济,与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㊂国防大学卢周来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是,我们在总体上摆脱了简单两分法,防止了发展路径选择上的片面性,不走极端,选择了一条超越性中间道路㊂其中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既不是压制民营经济而抬高国有经济,也不是否定国有经济而走私有化道路㊂北京师范大学张跃通过借鉴20世纪5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改革经验,认为改革必须首先解放思想,依靠精英来推进改革,同时注重政府职能的转变㊂厦门大学黄冠认为,中国经济现在的问题是政府过多干预了收入分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放活收入分配环节㊂中国人民大学张弛认为股权激励不是万能的,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实践中,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其缺陷和不足,股权激励不仅没有有效地激励国有企业高管,还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问题㊂四川大学王彬彬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有望能够构建起一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新计划经济㊂这种经济以大数据为技术条件㊁平台经济为制度和组织条件,在竞争性领域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㊁国有企业主导运营的互联网平台经济,从而实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发挥国家主导作用㊂这既能反映消费者偏好,也能发挥价值规律作用,还有利于实现产业规划引导㊁加强宏观调控监管㊁降低官僚主义成本等综合性目标㊂一些代表从经济学基本观点和原理出发,阐发741‘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期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新观点:中央财经大学林光彬认为市场会自行配置资源的传统说法并不准确,市场不过是商品交易的平台,即聚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平台,并且只是在事后呈现的结果㊂市场上的交易者或行为主体是组织和个人,即政府㊁企业㊁家庭和个人这些主体在配置资源,而不是市场㊂西北大学王津津认为,路径演化的每一阶段均有可能孕育出新的转型路径,只有当各个环节形成匹配合力时,经济转型才能够顺利实现㊂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也是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天津师范大学丁为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发挥工资杠杆作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第二,发挥大型国有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的作用,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组建和壮大国际化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国际竞争的集团军㊂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郑志国认为,按生产力功能升级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调适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任务㊂要完善社会生产目标约束机制,调整由多种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组成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健全充分就业制度㊂华东政法大学胡志平认为要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体制改革为关键点,结构改革为重点,社会福利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引领经济新常态㊂南京财经大学张圣兵注意到,在新常态下过去由 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 开始转变为 就业创业支撑经济增长 ㊂他把这一转变态势称为 创业逆袭 ,并认为这已经开始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这种新动力机制最终形成,还必须配合相应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㊂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2012年以来中国G D P增速降到8%以下,经济增长逐步进入新常态㊂在经济增速下滑态势下,中国经济还出现了产能过剩㊁泡沫增多㊁投资和信用对经济的拉动效应逐渐下降,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等问题㊂与会代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许多新见解㊂1.新常态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为中国经济提供新动力㊂中南财经大学卢现祥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我国的创新为模仿追赶模式㊂从模仿追赶模式到自主创新模式转换的关键是制度和组织变革㊂两种模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是否有知识产权制度;是政府激励还是市场激励;是公有产权还是私有产权㊂云南财经大学龚刚认为,当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和经济增长新常态之后,引进技术的空间将越来越小,自主研发将取代技术引进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的㊁甚至唯一的模式㊂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为自主研发和创新提供足够的激励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福中认为,应当凸显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以缓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性失衡问题㊂应当突出强调技术创新在提高生产率水平方面的促进作用,强调技术创新在评价供给体系质量改善方面的功能㊂山东大学黄凯南在演化经济学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的分析框架,分析了技术与制度二者演化的相互反馈机制㊂他认为二者的互动演化有助于降低创新的交易成本和主体的学习规则,进而推动技术创新及其扩散过程㊂其中的政策含义是,在产业发展初期应给予创新型企业适度补贴,以提高模仿型企业成本;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政策应该从对创新型行为的激励转向对模仿型行为的激励,以降低模仿成本,推动新技术的扩散㊂陕西师范大学张鹏对制造业中的机器人产业进行论述,提出我国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双重定位,不仅要完成机器人对劳动力的简单替代,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智能机器人,让机器人能够提供个性化或差异化的最终产品和服务㊂2.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问题㊂湖南大学陈乐一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新世纪以来物价波动幅度趋于温和㊂但是,从新世纪以来的各个物价周期来看,这种温和趋势还未成为一种稳定趋势,物价波动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且影响物价波动的因素变得更错综复杂㊂河南师范大学谢超峰对超发的货币失踪之谜提出新的解释,在认定货币是经济体系 内生 的前提下,构建起一个有微观基础支持的模型,通过对全社会商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的分析,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使超发的货币滞留在流通领域㊂贵州财经大学鲁保林较系统地梳理了关于产能过剩的文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目前已出现整体产能过剩,但通过补短板和输出过剩产能有望将其转化为有效产能㊂化解产能过剩须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既依靠需求扩容来支撑供给增加,又依靠供给调整来适应需求转型㊂中国农业大学王娜认为,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也体现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关系及其力量对比㊂在经济稳定时期,资产阶级内部的利益冲突不明显,但在危机来临时,产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的利益冲突显现,这会反映在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上,工人力841量的强弱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㊂3.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㊂南京大学范从来发现,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对低收入者更为有利的共同富裕效应,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没有完全得以实现,先富并不必然能带动后富㊂就此他提出益贫式增长的概念,认为这样的增长既可实现福利共享,又可推动经济发展㊂福州大学周小亮认为,要改善民生,在物质基础上必须构建由自然㊁商品和知识三维财富所组成的民生财富系统㊂促进民生财富结构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与必然选择;完善以所有制结构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并通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优化财富生产的制度环境及制度安排,是全面改善民生的制度基础㊂曲阜师范大学刘刚认为,中国的 半城市化 的积累体制,既是中国高增长的制度基础,也是中国增长质量相对较低的原因㊂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模式将逐步淡出,这也体现了中国体制在提升增长质量㊁完善运行体制方面的制度优势㊂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危旭芳认为,当前应该着力解决 谁来种地 ㊁ 如何种好地 的关键问题,应该从构建新型培育制度体系,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健全职业农民的扶持制度等方面入手,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来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㊂清华大学齐伟认为,员工效用最大化与企业成本最小化决策目标的差异是超时劳动现象产生的根源㊂第二产业及低端服务业存在明显的被动超时劳动,而高端服务业㊁外商投资企业存在明显的劳动抑制现象,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产业转型进程㊂通过调整工资率并采取措施缩短企业的最优劳动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超时劳动现象㊂4.新常态下的国际经济㊂浙江海洋大学李秀辉认为,货币霸权使美国享有国际政治特权,如何处理国际公共物品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公私矛盾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里芬难题,以及应对新兴崛起国的利益诉求等是国际货币体系管理难以回避的问题㊂上海财经大学王宝珠认为,国际贸易㊁国际投资与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不平等性之间存在交融影响㊂政府应将不同国际经济领域的情况综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审视,为减少某一领域中的国际不平等性须辅之以其他两个领域中的政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㊂复旦大学周文研究非洲能源出口发现,中国与非洲的能源贸易量相对比较低,但却提高了非洲的能源收入,并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能源贸易的垄断㊂在投资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仍是非洲投资的主体,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撤离的基础上进入和增加的,这缓解了西方的撤资对非洲发展的冲击㊂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张宇通过分析E S R C报告(2014年),建立起一个中美贸易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不断扩张的国家资本主义前景,使美国的焦虑逐渐从学术和理论讨论转变为在所有领域中的忧患㊂美国企图通过政治㊁经济和军事战略来遏制中国,这导致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㊂如果美国放弃一些偏见来看待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并利用贸易关系的互补性,不仅美国的贸易赤字将大大减少,甚至可能扭转趋势,使美中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㊂5.关于新常态下的收入分配问题㊂北京师范大学陈济冬认为个体收入㊁政治身份和教育水平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居民的价值观和公平观念㊂收入不平等㊁教育不平等,以及社会身份多元化,会引起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这对我国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以及国家㊁社会治理现代化都提出了新的挑战㊂北京师范大学杨澄宇和张昭在综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和西方主流贫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理论,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 F P S)的数据,发现中国农村存在交叉剥夺和多维贫困现象,个别家庭甚至陷入收入导向型慢性多维贫困㊂该研究成果可供优先识别出处于多重贫困的个体,并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有利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㊂(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沈越朗璐璟王丹)(责任编辑:刘新波)(校对:刘洪愧)941‘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期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6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会议综述由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侨商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颁奖典礼暨2016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于11月18-19日在北京举行㊂李扬㊁张晓晶㊁史清华㊁都阳㊁R.C.F e e n s t r a㊁李志远㊁余淼杰㊁龙小宁㊁张晓波等9位中外学者共5部论著获得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㊂全国政协㊁教育部㊁中国侨联等有关部委,研究机构㊁高校㊁企业㊁基金会负责人,历届获奖者代表和知名学者约200人出席了此次颁奖典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㊁中国社会科学院㊁北京大学㊁中国人民大学㊁上海交通大学㊁厦门大学㊁华中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的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在论坛发表演讲㊂本次论坛的主题是: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十三五 中国经济创新发展 ㊂会议内容综述包括:一㊁中等收入陷阱形成背景1.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缺陷㊂华中科技大学张建华从创新驱动视角辨析了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㊂他认为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陷阱,与其用收入水平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一区间去衡量陷阱是否存在,倒不如考虑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㊂中等收入陷阱实质为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的模式无法支持该国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跨越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认为,我国过去经济增长模式粗放,主要依靠消费㊁投资以及出口的拉动,大规模要素投入,以及G D P增长为导向的制度安排㊂而当前我国出现出口负增长㊁投资下降㊁消费下滑,要素投入受限等发展瓶颈,G D P导向制度不能再作为经济发展的依赖对象,因此迫切需要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㊂厦门大学龙小宁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存在着多种制度替代机制,例如产业集群㊁地方政府竞争㊁引进外资等㊂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所需的要素也在急剧改变㊂2.产业效率低下㊂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平指出,中等收入阶段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结构服务化与效率提升不同步㊂现在的增长没有实现中高端的两个伴随,劳动㊁人力资本以及资本均难以深化㊂而且这个阶段为保持增速,使得要素配置扭曲,效率不断下降,导致我国的资金在国内的回报率远低于国外,大量的资金外流,这一外部冲击打断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㊂我国内部经济对外部风险抵抗力非常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非常不易㊂中国社会科学院都阳认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生产率增长制约:三产的就业需求和供给发生着剧烈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长放缓,农业工资和非农工资趋同㊂资源再配置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越来越小,生产率提升困难㊂因此,要改变依靠生产要素积累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代之以经济效率的提升推动经济增长㊂3.社会发展不均,收入分配不合理㊂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指出,在经济步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收入分配制度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很多国家之所以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因为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不稳定㊁政府公信力丧失㊁经济调节能力弱化㊂中国社会科学院吴延兵认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教育和医疗供给不足,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原因在于我国地方政府多为生产型地方政府㊂即地方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同时,诸如教育㊁医疗等很多对短期经济没有促进方面的问题却重视不足㊂二㊁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效率提升1.产业结构升级㊂全国政协常委陈锡文指出,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刻不容缓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现代化进展飞速,而同期农业现051。
精品范文-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外部性效应及规模效应的分析
精品范文-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外部性效应及规模效应的分析国防支出经济增长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外部性效应及规模效应的分析国防支出从理论上讲是指一切与军事行动相关的开支。
经济增长则一般是指以GDP衡量的经济总量的变化。
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牛奶与大炮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达到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是决策者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研究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就是要对于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层次分析,以更有利于权衡取舍,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外部性通常指一种经济活动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规模效应是指某种产品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导致的平均单位成本的减少。
用此两个概念可以分析国防部门支出对于经济整体产生的影响。
1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两部门外部性理论模型(1)、1 条件假定假设中国的经济体是抽象为国防部门和民用部门两个部门,分别按照古典生产函数进行经济的运行,国防部门对于民用部门有外部性作用,同时国防部门对于整个经济体有规模效应。
具体来讲这两种渠道是:国防对其他经济部门产生边际外部影响,这被定义为外部性;国防部门具有较高的投入生产率,因此作为投入的既定资源总产出的增加就被转移到更具有生产率的国防部门了,该机理称为规模效应。
(1)、2 数学模型①国防支出通过外部性效应和规模效应两个机制影响经济增长,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出发,引入两部门的生产函数,总的经济体即是两部门经济的总和。
在民用部门的生产函数中引入了除了要素之外的国防支出的外部性影响,再联立两个部门的生产函数。
假定:①两个部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不同,假设差值为δ,并用国防要素生产率差额的函数表达式来反映规模效应。
②用民用部门产出对国防开支的弹性系数来反映外部性,并记该弹性为θ。
③民用部门劳动的边际产出和总系统中的劳动的单位产出成正比,比值常数记为β。
民用部门的资本边际产量为常数,记为α。
④投资是资本的变化。
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新中国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在战争年代建立了不朽功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有效地担负和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光荣使命。
中国改变了过去积贫积弱、有国无防的状况,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光辉历程,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不渝地恪守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之初就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军队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确保我军军魂永驻、性质不变、宗旨不易,是我们党始终高度关注的问题。
尽管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与制度始终没有改变。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无论国内环境如何错综复杂,人民军队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保持我军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保证。
面对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挑战,面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
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进一步坚定广大官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加强军队党组织建设,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实到基层;以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成就、基本特点及启示
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成就、基本特点及启示齐德学
【期刊名称】《军事历史》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人民解放军由单一陆军发展成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军队;二是建立了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三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军事法规体系;四是全面展开了军事人才队伍建设.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特点:一是在基础弱、底子薄、经费少的条件下进行的;二是在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指导下进行的;三是发展历程是曲折的;四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抓住主要矛盾,有所为,有所不为.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启示: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必须首先加强国家经济建设;三是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四是必须跟踪世界军事发展形势,从中国国情出发;五是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总页数】6页(P1-6)
【作者】齐德学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战略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7
【相关文献】
1.新中国60年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2.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
3.新中国60年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4.新中国7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与启示
5.新中国7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与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军费开支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军费开支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浅析摘要:军费开支是现代主权国家必须的财政支出,探讨影响军费开支需求的主要因素对社会资源在国防部门和民用部门的合理配置和国防经济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决定我国军费开支需求的主要因素包含国民收入,国家军事战略,安全和对外部威胁的预期等。
关键词:军费支出需求国防军事战略为了保持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需要国防.国防是公平品,被全体公民所共同享有,不管他们是否付费,作为理性代理人,政府的目标是使本国社会福利最大化,国家安全是一国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政府必须一部分财政支出以获得国防部门提供的“国家安全”这一产品。
对军费开支的需求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和平时期,军费开支在短期内的产出没有明显的作用。
同时由于军费开支挤占了财政资源,削弱了国家财政在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的支持,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是负面的。
对军费开支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预测国家的军费开支需求,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国防部门和民用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对政府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考虑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计量经济学者hartley 和sandler 等的实证研究发现: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因素,战略因素、安全及对内外部威胁的预期是国防支出需求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影响我国军费开支需求的主要因素包含: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指国民收入(用gdp表示)。
国民收入是决定军费开支需求的根本因素。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越强,可以用来发展国防的资源就越多。
同时保卫自己财富的动机就越强烈。
因而随着国家经济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军费开支需求也相应增加。
二、安全因素考虑一国的安全因素时,主要应该考虑:1、周边安全环境。
主要包含(1)历史冲突因素:一个国家历史上可能他国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冲突,基于历史惯性的考量,冲突可能会再次发生。
冲突理论:构建和谐社会时期的经济学分析视角
冲突理论:构建和谐社会时期的经济学分析视角摘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时至今日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鉴于新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我们从冲突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将会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更有利于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冲突理论构建和谐社会视角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经济学分析与研究从来就是基于并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而展开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学工作者必须要找准以何种理论作为分析和研究的视角,这将有益于很多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也将有益于我们向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人类伟大理想的迈进。
一、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不和谐”因素在27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改革”是中国经济腾飞最完美的注脚。
改革对中国经济振兴与发展的推动力量越来越重大。
时至今日,正如吴敬琏先生讲,改革正在闯关阶段。
改革在经过了由简到难,由周边到核心等形式的渐进式发展之后,留下了一些不易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硬骨头”。
正是这些“硬骨头”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通常有三个:“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从这三个角度可以解读当今微观层面上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生产什么”指的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选择资源的用途。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
有限的财政资金是用于公共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用于支持公民生活消费品的开发;有限的土地是用于房地产开发,还是农民扩大耕种面积;有限的劳动力资源是留在城市中打工,还是返回农村耕种;有限的收入和财富是存放银行,还是投入资本市场……,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企业发展规划、个人的理财计划,改革需要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关系,和谐的呼声越来越高。
新论点
维普资讯
众 。学者不是 民意代表 ,不能用公 众投票 的办法评价谁是真正的学者。那
逻辑、学术思想上讲独立性 。学者只代 表知识本身 ,经过科 学的分析,得 出什 么结论 就说 什 么话 ,这 才是 真正 的学
者。学者不应该迎合任何 人 ,包括大
为 ,目前取消利息税应该是可行 的。 即 使不从 公平 的角度看也可 以取消。去年
6 WetCi ee p et2 06S m02 s h aDv m n / 0 u 6 n q o 2
维普资讯
李强 :中国的幸 运是企 业家传
全 国物价指 数上 涨39 .%,存款 利息仅 25 .%,已经是 负利 息 ,再征 收一道 利 息税所剩无几 ;今年前 三季度物价指数 上涨有所回落 ,但个人消费品指数平均 仍 然接近 15 .%,再 扣除利 息税 ,实 际 利息也接近于没有。所以可 以取 消利 息
长李强谈 中国企业 家
品,用作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 ,同时产
美国人坐切诺基就可以了 ,切诺基到中
国 以后 ,变成 了超长 的,把车加长 了加
柳传 志 :中国制造业 最大 的竞
生 了大量 的排放物、废弃物。在国民经 济 中,流 程制造 业 消耗 大量 的 自然 资 源 ,在制造产品 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 各种不同形式的排放物 ,由此带来大量 的环境 负荷 ;与此 同时 ,随着理念的转 变 ,技 术的进步 ,流程制造业存在着减 量化的巨大潜力 ,不同流程制造业之间 有时存在着互为依 存的产 业生态链 ,也
统只中断了2 多年 O
中国企业家阶层产 生发展的过程和 西 方很不一样 ,英美没有像中国这样 有
一
个 中断 ;而 中国又和苏联不一样 ,苏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言材料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言材料尊敬的主席,各位代表: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但同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和威胁。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全球化的进程,我们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
要应对来自陆、海、空、天、网等多个领域的威胁,必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升军事力量的综合实力和反应能力。
其次,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军工产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通过加快发展军工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成熟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同时,军队现代化建设也会增加军队对国内市场的需求,推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再次,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维护国际和平稳定的必要条件。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只有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才能更好地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国际人道救援,对于推动国际和平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大投入。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和军事力量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适当增加国防预算,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
要加强军工科技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加大对军事科技的研发投入。
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研和生产,发挥市场机制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
再次,加强军事人才培养。
要加大对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
同时,增加军人待遇和福利,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军队。
罗援将军:我们必须坚持国防自信
领导讲话罗援将军:我们必须坚持国防自信作为一个老红军的后代,作为一个有40多年兵龄的老兵,在解放军诞辰90周年的时候,我心潮澎湃,也非常怀念我们的伟大统帅毛泽东同志和我们老一代的革命家。
现在中央提出了四个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认为在这四个自信下一层次,可以衍生出国防自信,它应该是四个自信的内涵和内在需求。
国防自信是以对军队的髙度自信为基础的。
在建军90周年,我们非常惦念在一线为祖国站岗放哨,特别是在中印边境上,为国站岗放哨的这些战友们,我们也坚信他们能够完成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光荣的戍边任务。
为什么要坚持“国防自信”?因为我们这支军队经历了 90年的浴血荣光创造了五个第一。
第一个第一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第二个第一就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创造了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三个第一是开天辟地第一 回实现党领导的军队和国家领导的军队的髙度统一。
第四 个第一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创造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 五个第一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能征 善战的一支部队。
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在中国近代史上,军队都是为了某一个军阀或者财阀服务的部队,唯有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这支部队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 一宗旨。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军担负打仗、做群众 工作和筹款三大任务,而且以后又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 注意,又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成为我们这支军队的行动自觉。
在战争年代,官兵为了保 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前一段 我去胶东去讲课,他们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马石山10 人英雄团队,当时从马石山路过,但是听说老百姓被日本 人包围了,他们6次进出马石山,牺牲了 6个人,最后救出 了上百名老百姓。
这就是一种军民鱼水情。
在今年庆祝香 港回归20周年的时候,我又听到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香 港的血源比较匮乏,每次举行群众义务献血,在场的人都 会给每一个献血者以掌声鼓励。
美国迎来与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作者: 卢周来
作者机构: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国防大学中国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经济导刊
页码: 38-4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摘要:不久前,中共中央《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此我介绍3份资料,以此理解中央《建议》中提出的这一重大观点.一个是美国两位科学家、同时也是科学政策和创新经济学的研究者,写了一本书叫《超越斯普特尼克》;第二个是2020年10月底,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登的罗伯特·曼宁一篇著名的文章《美国最后终于迎来了与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第三个是美国司法部长巴尔在国会就所谓"华为威胁美国家安全"的证词.。
构建起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
构建起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
卢周来
【期刊名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构建起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不仅事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而且事关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的世界性影响;构建这一理论的基础性考量应该是中国当下社会-经济系统的历史特性“儒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历史特性之下,这一理论必须处理好诸如自由与控制、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国有与私营以及零和与共赢等重大关系.总体上看,建立在儒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特性基础之上的经济理论,因其符合“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一儒家思想,而具有超越性和包容性的特质.
【总页数】7页(P25-31)
【作者】卢周来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新成果研究——评介王毅武教授新作《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导释》
2.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新发展——评王毅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
3.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创新——兼评王毅武教授新作《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
4.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三大基础理论\r——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四十年之十一\r—
—笔者的传媒经济理论综述5.从纷争与疑难中把握中国经济理论的脉搏——《中国经济理论若干问题研究》评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军事理论判断题
1
109 政府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力量。
0
110 建立信息化国防动员体系,最重要的是从体制上加以改革和完善。
1
111 我国目前的动员体制基本仍是平行体制。
0
112 主站装备应将重点放在“引进仿制上”。
0
113 军事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必须通过军民兼容的途径来实现。
1
114 由于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质量已上升为主要地位。
1
103 高技术战争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精确度成为军事力量构成的关键要素。
0
104 高技术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本质没有变。
1
105 电磁战争被称作继陆海空之后的“第四维战场”。(
0
106 在战争中使用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战争的形式和状态。
1
107 信息时代的非线式作战是线式作战的补充。
0
108 实现国防建设的信息化转变,成为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是信息时代国防发展的必然趋势。
0
74
在现代战争中,隐身技术已成为进攻性武器装备突防的重要手段,而伪装仍然是对付探测的有效方法之一。
1
75
伪装的基本原理是减少目标与背景的特性差别,隐蔽目标或降低目标的可探测特征,从而降低目标被敌方探测的概率。
1
76
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
77
航天飞机是一种不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运输工具。
正确/错误(1 是正确,0 是错误) 0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0 1 0 1 0 0 1 0 0和平问题是南北问题,发展问题是东西问题。
0
30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仍然存在
强国要靠硬实力
中国国防报/2009年/10月/13日/第009版百家论坛强国要靠硬实力戴旭空军某部研究员60年国庆阅兵,让国人倍感振奋。
阅兵给国人的不仅仅是自豪感和安全感,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和平需要力量的支撑,强国要靠硬实力。
发达的文明抵挡不了野蛮炮火欧洲历史上,古希腊文明时期,雅典无论财富积累还是哲学、文学、音乐等几乎标志文明程度的所有方面,都远超过比邻的城邦斯巴达,但最后却被蛮勇的邻居吞灭了。
文明不能抵消武力,在东方的证明就是鸦片战争。
当中国人发明火药的时候,西方人的祖先还生活在树上。
但是,中国集世界首富和五千年文明于一身,最后竟被才开化不过几百年的欧洲人洗劫一空。
19世纪中国富甲天下,20世纪初中国一贫如洗。
今日世界并没有消除战争根源,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仍在大行其道。
中国由于历史的欠账,不可能在60年的时间里实现西方300多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化的社会进步,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一定发展,也只是接近小康水平而已,距离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还有半个世纪之遥。
这个差距决定了中国未来很长时间内,仍将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
以眼前现实论,中国领土领海还在遭受新的侵害,周边形势严峻,依然面临巨大的战争危险。
没有国防转化能力的GDP,实力就软了更令人担忧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陶醉于那扶摇直上的GDP数字,毫无历史常识地将GDP直接等同于国力。
战争打的是武器库的兵器,而不是国库里的金银。
从清朝到民国100多年来,中国军队一直被列强压着打。
这是由于中国没有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由土产品、手工艺品、自然资源等构成的社会财富不能直接转化为军事实力。
这和当时列强由工业和军事产品构成的GDP形成鲜明对照。
GDP中作为战略产业的是航天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等领域,这些东西才是保证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国防转化能力的GDP只是一个金色的气泡。
这样的财富积累越多,给国家带来的安全隐患就越大。
中国亟须转变观念,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布局中,加大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体系的构建,坚决摒弃自欺欺人误国误民的单纯GDP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周来在国防经济学及国防
经济中心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2009年11月21日)
根据会议要求,就60年来的我国国防经济学的现状和展望,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的问题是,目前国防经济学科建设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据我所知,国防经济学最早由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教研室1983年引进日本的《国防经济学》;1985年国防经济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985年国防大学第一次招录国防经济学硕士;2003年第一次作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第一次进入中国经济学年会;2006年中央财大国防经济管理研究院成立,作为地方院校成立的第一个国防经济学教学机构;今年7月24日,姜鲁鸣主任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讲授富国强军问题,等等。
总体上说,当前的国防经济学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一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经济学学科体系,并与现代国防安全观相适应。
除了传统的国防经济学军费开支外,装备经济、国民经济动员非常热。
尤其是去年以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经济问题也逐步升温。
二是教学设置也逐步火热。
目前地方经济院校设立国防经济学的有几十所,毕业的硕士、博士有二十多届;而且教学中有一支好的队伍,在一批老专家的扶持下,一批年轻的专家学者正不断成
长。
三是学科转型顺利推进。
从2003年提出推进学科转型以来,国防经济学由原来的传统的机械化时代的理论经济学范式到现在新安全观的现代经济学转型非常顺利。
引进了《国防经济学手册》(上、下),第三代的教材相继出版,实验室建设也已经立项;并且在转型的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处理的也较好。
四是社会需求逐渐增加。
自从国家提出富国强军的战略以来,国防经济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社会需求逐渐增加。
比如说重大的理论问题——军民融合、重大的现实问题——装备发展的技术认证等需求越来越多,国防经济学发展随着需求增多发展的越来越好。
因此说国防经济学学科目前是枝繁叶茂,是历史上做好的时期。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是学科繁荣里隐含着危机
在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感到危机感非常之大。
从技术层面讲危机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从外部条件看,学科发展拓展的余地有限。
在现象上军队里面表现为上面有通知,国防经济学属于限招的学科。
像国防大学,国防经济学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只能招两个博士和两个硕士;国防科技大学是国家的博士点,也只能招收两个博士。
按照教学有利于学科成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比例应为100∶20∶2结构,但在国防大学比例却是倒置过来,变为0∶1∶2。
在地方财经院校,有的开设了国防经济学教学点,但他们认为看不出该学科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他们的毕业生到什么地方去,需求根本他们看不到。
表面上社会需求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具体的需求到底在哪里我们还没有找到。
一个学科要想不断地发展,需要一帮人不断地推动。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国防经济学学科发展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着一些发展瓶颈。
从内部看,学科发展方向定位还不明确。
国防经济学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这就需要国防和经济学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从事国防经济学研究的人的素质很高,既懂国防又要懂经济学。
但是目前在这一方面却是先天不足,通俗的说就是“军队的人不懂经济学,地方的人不懂国防”。
也就是说军队上的人吸收现代经济学研究国防的不多,有些是原来从事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
地方上的人对军队现实情况却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
再者国防经济学学科定于应用经济学上,但目前该学科距实际应用很远。
有些地方上人员研究国防苦于找不到数据,只能研究一些虚的东西;军队的人研究多为工作总结性质的东西,造成研究的问题没有学术支撑。
现在总的感觉是学科定位很虚,有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感觉。
持续下去,学科发展会面临一定的危机。
我要讲的第三点是,对国防经济学学科未来走向的几点建议
从技术层面看问题,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需要解决。
一是进一步重视国防经济学学科在国家和国防建设层面上的重大意义。
日本人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一帮不懂经济的人只知道发起战争,而不知道如何结束战争,没有考虑后勤保障,所以日本人最终战败。
国防经济学非常重要,现在部队一种流行的提法是聚焦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这种提法非常重要,但不要狭义地理解。
我国是一个大国,更需要国家安全方面的人才,也需要国防经济方面的人才。
这也是我们要呼吁的。
二是国防经济学建设要进一步贴近需求,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孔昭君院长开展的国民经济动员有声有色,他是有一个需求在
那里支撑;还有一个是海军工程大学装备技术经济分析。
受此启发,我们能否把国防经济学科做实,解决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问题。
实际上国防经济学学科是“上可以着天下可以着地”。
所谓“上可以着天”是指可以把还没有展开的战略博弈放入国防经济学学科中就可以“着了天”;把军事装备技术分析放进来,参与一些大型军事装备系统的经济技术分析,就可以解决“下可着地”的问题。
三是要进一步提升合力,在学科发展中实现军民融合。
当前地方院校中有很多国防经济学教学点,军事院校中也有很多国防经济学资源,怎样把两方面资源更好的整合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定要改变“军队不懂经济学,地方不懂国防”的状况,比如说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专业招收地方国防动员的人员、地方企业参与军工生产,等等。
涉及保密问题,只要考虑一个保密认证,建立一整套保密制度就可以。
所以,通过军地融合式学术发展,打破这种瓶颈似的国防和经济学的结合,以此更好地促进国防经济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