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辽阔的草原》,使学生了解我国草原音乐的特色和风格,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辽阔的草原》的学习。

2. 草原音乐的特色和风格介绍。

3. 音乐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辽阔的草原》的学唱。

2. 理解草原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 讲解法:教师讲解草原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3. 欣赏法:学生欣赏草原音乐,发表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播放草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魅力。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歌曲《辽阔的草原》,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3.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 歌曲讨论:学生发表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5. 草原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其他草原音乐,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了解更多的草原音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辽阔的草原》,表现出歌曲的特色和情感。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草原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草原音乐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2. 邀请草原音乐艺术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草原音乐的魅力。

3. 带领学生参观草原地区,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辽阔的草原》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 草原音乐资料:包括草原音乐的历史、特色、代表作品等。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草原音乐和教学示范。

九、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草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魅力。

2. 歌曲学习:介绍歌曲《辽阔的草原》,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word教案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word教案

《辽阔得草原》教学内容:1 歌唱教学:简单得复习《牧歌》2欣赏教学:A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们得新毡房》B器乐曲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C 舞蹈欣赏:藏族民歌舞蹈《北京得金山上》教学目标1学会用细腻饱满连贯得声音唱《牧歌》2通过欣赏,了解我国蒙古族民歌得基本知识,认识马头琴得音色及二胡得音色3.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 藏族民歌得基本常识和藏族舞蹈得特色设计思路1.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本节“辽阔得草原”得主题,引导学生细腻得无伴奏得歌唱《牧歌》和欣赏独唱及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体会草原宁静祥和得秀美2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齐奏)和二胡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得欣赏体会草原热烈奔放得豪迈壮阔3舞蹈《北京得金山上》得欣赏了解能歌善舞得少数民族得风采教学过程1.导入: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介绍蒙古草原壮阔无比,生机勃勃,极目远望,田野相接得草原全景图。

蓝天,白云,绿草,羊群,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此情此景令人神往我们为什么不歌唱一翻呢?2.《牧歌》独唱欣赏:注意歌曲中明朗豪爽得风格,境界开阔,音调连绵,语言明白如话,演唱者得演绎流露出得强烈感叹,赞美之意。

组织学生用细腻得饱满连贯有感情得演唱《牧歌》已经被改编成为多种得舞台表演形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下面我们来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得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提问:牧歌旋律伴奏有何不同A.无伴奏合唱就是没伴奏乐器,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得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得音乐表现力,被认为是合唱得最高艺术形式之一)B.我们听得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是表现得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得单一声部要丰富C.该曲中用不同音色得组合营造了淳厚得音响空间,在歌曲表现上比原民歌有了扩展,由原民歌得“触景生情”扩展为“远景—近景—情景交融”三个层次。

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演唱歌曲《辽阔的草原》,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辽阔的草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教学重点:1. 歌曲《辽阔的草原》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2. 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歌曲《辽阔的草原》的高音部分演唱。

2. 对草原音乐风格的理解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歌词。

3. 草原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草原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印象?草原音乐又有怎样的特点呢?2. 新课内容介绍:介绍歌曲《辽阔的草原》的背景和创作特点,讲解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学唱歌曲:教唱歌曲《辽阔的草原》,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5.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草原音乐的美丽。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教学:选取其他版本的草原歌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夜色美》等,让学生对比欣赏,进一步理解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创作实践: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小型的草原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以采用即兴编曲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七、课堂互动:1. 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演奏乐器,学生跟随节奏演唱《辽阔的草原》,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2. 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为歌曲《辽阔的草原》伴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创造力。

八、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辽阔的草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无限的宽广。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欢迎大家浏览查看。

更多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一教学内容:1、唱歌教学——《牧歌》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3、音乐知识——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的旋律形态教学目标:1、自信而有感情的演唱《牧歌》2、了解蒙古民歌的旋律形态,认识民族乐器马头琴及其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和当地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过程:(一)唱歌教学《牧歌》(1) 播放歌曲《天堂》片段引入问题及导语。

(2) 问题:这段音乐描述的是哪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3) 导语: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蒙古草原上的音乐。

古诗有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8页,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民歌《牧歌》。

(4) 播放歌曲《牧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和景物的词,想一想,歌词描绘了多少景物?表达了歌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教师随伴奏范唱《牧歌》,或根据条件播放《牧歌》,学生小声跟唱。

(6) 教唱歌曲《牧歌》两遍。

并演唱《牧歌》简谱。

(二)欣赏教学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1) 播放录音,学生聆听,并思考问题:(2) 这首《牧歌》与原先播放的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能否听出这首歌是用什么乐器来伴奏的?(3) 师:《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无伴奏合唱可以说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的不同声部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比如我们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相同,但在表现力和表现的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教案──辽阔的草原》教案──辽阔的草原》教案──辽阔的草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唱《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2)通过唱歌、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歌曲教唱,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2) 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艺术表达的不同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歌》,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施教策略:教师范唱并加以指导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教学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突破策略:教师示范并反复训练[教学资源] 音响、钢琴、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学生听着大提琴演奏的《牧歌》走进教室,屏幕上播放草原的优美景色,使学生仿佛来到了大草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优美歌曲随我一同前往。

”(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老师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看内蒙古大草原,去感受魅力无穷的蒙古族音乐。

首先请听蒙古族民歌《牧歌》(一)学唱歌曲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

(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

)3.采用跟随录音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

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word教案

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word教案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唱《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2)通过唱歌、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歌曲教唱,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2) 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艺术表达的不同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歌》,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施教策略:教师范唱并加以指导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教学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突破策略:教师示范并反复训练[教学资源] 音响、钢琴、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学生听着大提琴演奏的《牧歌》走进教室,屏幕上播放草原的优美景色,使学生仿佛来到了大草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优美歌曲随我一同前往。

”(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老师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看内蒙古大草原,去感受魅力无穷的蒙古族音乐。

首先请听蒙古族民歌《牧歌》(一)学唱歌曲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

(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

)3.采用跟随录音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

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草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草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草原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地图、图片、实物样本等。

2. 教学材料:PPT课件、教学设计手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张中国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境内的草原分布情况,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好奇和兴趣。

2. 探究(15分钟)通过展示草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基本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草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情况,让学生了解中国草原的辽阔和重要性。

3. 观察(20分钟)安排学生实地考察草原,根据实地观察的结果填写观察表,记录草原的植被类型、动物种类、地貌特征等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各自考察到的特点和发现。

4. 分享(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给其他小组成员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补充,引导学生对草原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5. 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强调草原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把保护草原的责任和义务传递给学生。

6. 拓展(10分钟)课堂结束后,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写一篇关于草原保护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多媒体形式(图片、视频等)展示自己对草原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草原的特点与重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少数民族与其独特的风俗民情、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情深深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探秘。

今天,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蒙古族,感受体验来自大草原的异域风情。

 一、说教材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

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辽阔的草原》是本册教材中唯一以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课,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

歌曲《牧歌》总体上可以看作是由词曲同步的两大句组成,旋律起伏不大,第三句有较强的对比性。

这首民歌有许多版本,今天学习的是经过安波整理的版本,由16个小节组成的方整结构。

歌词在语态上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展现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

 二、说教学目标。

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辽阔的草原说课稿辽阔的草原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内容。

课中选取了蒙古族民歌《牧歌》和根据它改编的无伴奏合唱。

《牧歌》歌词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

旋律分为4小节旋律起伏不大,音调相似。

无伴奏合唱在表现形式上与单一声部不同,通过人声不同音色的组合营造了淳厚的音响空间,在声音造型上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从歌曲表现上看该合唱在歌词意境上较原民歌有了扩展,由原民歌的“触景生情”扩展为“远景——近景——情景交融”三个层次。

作者用合唱营造出“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场景。

揭示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愉快的心情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和学会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低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魅力。

能力目标: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说学情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较少,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

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运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结合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三、说教法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一、体验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教学内容: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民族音乐文化等,增强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过程与方法:学唱《牧歌》完整聆听《万马奔腾》,能够与他人充分合作参与演唱、表现音乐,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会唱《牧歌》。

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教学重点:1、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2、通过比较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3、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选择熟悉处理方式演唱歌曲;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学方法:谈话法、比较法、想象法、体验法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设计思路:在浓郁的音乐意境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风格,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课首先播放短片,欣赏并完成题目。

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D、回族E、成吉思汗设计思路: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二、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马头琴曲感知蒙古族民歌的风格,认识马头琴音色。

三、欣赏、学唱、表演《牧歌》(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回答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播放乐曲。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七年级音乐教案详解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七年级音乐教案详解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作品,是一首抒发对草原广袤辽阔、风景壮美的赞美之歌。

这首音乐旋律优美,表现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广阔的生态景观。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将《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作为教学素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欣赏与文化认知。

本篇文章将从七年级音乐教案的设计角度入手,详细探讨如何将《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学融入到中学音乐教育当中。

一.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来历、风格和表现方式;2.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正确演唱歌曲;3.理解歌曲的意义和内涵,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进行艺术性表达;4.针对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的教学。

二. 教学内容1.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背景介绍和音乐风格分析。

2. 学生跟唱歌曲,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对歌曲进行理解和深入思考。

3. 制作歌曲的表现形式,比如说视觉艺术、戏剧表演、舞蹈等,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4. 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教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表达对大地的情感,感受神州大地的深刻内涵。

三. 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并通过探讨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

2.视听训练法:在学生跟唱歌曲的时候,可以通过视听训练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例如,可以让学生在不看歌词、只听歌曲的情况下,记录下自己听到的关键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听力素养。

3.合作学习法:在学生制作歌曲表现形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四. 课时安排本教案建议采用课时分解的形式,安排在至少两个课时内完成。

以下是课时安排的建议:第一课:1.老师介绍《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来历和音乐特点,让学生对歌曲又个初步认识。

七年级音乐教案设计:如何教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七年级音乐教案设计:如何教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七年级音乐教案设计:如何教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一、教学目标1、学习《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音乐作品,了解其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特点;2、掌握人声演唱的技巧和合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3、培养学生的唱歌兴趣和声乐表现能力;4、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草原的风光和气息,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音乐作品的介绍和欣赏;2、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特点的学习;3、人声演唱的技巧和合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的练习。

三、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音乐作品的原版录音,让学生一起欣赏。

随着音乐的旋律,我们可以感受到草原的宽广,蓝天的辽阔和牛羊的欢快。

请学生和我一起看一下视频,感受一下内蒙古的草原风光。

2、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特点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中包含了哪些音乐元素,例如:旋律、节奏、姿态、声音等等。

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具有哪些民族音乐特点,例如:抑扬顿挫、口技变化、音响效果等等。

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听课件中的民族乐器演奏,一起感受这些音乐元素和民族特点。

3、人声演唱的技巧和合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的练习在讲解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人声演唱的技巧练习。

要明确的是,良好的唱歌技巧对于音乐表现和合唱演出都是非常重要的。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嗓音,均衡发声,放松唱腔,让音乐更加动听。

我们可以通过分组练唱的方式,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音调和节奏,提高合唱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教授一些合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例如:手掌齐波、脚尖一起跳等等。

通过熟练练习这些动作和节奏,可以让合唱团更加协调,使演出效果更加生动。

4、总结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2)这首歌曲中包含了哪些音乐元素?(3)这首歌曲具有哪些民族特点?(4)合唱演唱需要具备哪些技巧?(5)合唱演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有哪些?四、教学亮点1、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将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特点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

七年级音乐教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七年级音乐教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一直坚信“教材是课堂的核心,教案是备课重点”,而《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便是一份优秀的七年级音乐教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份教案的优点。

一、教案设计《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教案设计紧贴教材,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整个教案包括三大部分:基础知识、情感体验和综合实践。

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讲述了草原的形成、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让学生对草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情感体验部分则通过音乐来体现草原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到草原的壮美。

而综合实践部分则配合课本,让学生在唱歌和合唱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草原文化,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效果通过施教实践,我发现《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份教案具有许多得心应手的教学效果:1、激发学生兴趣:教案内容涵盖了音乐、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在听、唱、体验等环节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愿意探索更多关于草原的知识。

2、提高学生审美意识: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是重中之重。

教案中的音乐欣赏环节使学生在低龄阶段就开始形成民族音乐的选择审美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3、优化学生发声技巧及团队精神:教案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发声技巧的培养,不同学生根据各自的年级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唱法,唱出了各种不同的情感色彩,同时这也促进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亮点1、情景模拟法:在本教案中,设计了许多场景形象逼真的音乐教学模拟情境,例如以草原为主题垫底的门头沟初中的场景模拟与情景对话,在极大程度上使学生对草原的认识、对草原文化、音乐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获取文化信息:本教学案例对语文、历史、音乐等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并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与深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学习、了解和积极体验草原文化。

3、音乐仿真法:教案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要素,让学生在感性认识音乐的过程中,加深其对音乐特征的辨识,尤其是琴箫瑟鼓、呼麦、扎西拉姆、马头琴等民族乐器,学生能在音乐中感受到不同乐器之间的和谐互补。

多媒体辅助下的七年级音乐教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多媒体辅助下的七年级音乐教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多媒体辅助下的七年级音乐教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导语:音乐教育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享受音乐的美妙,更能够培养人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来探讨一种多媒体辅助下的七年级音乐教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看这个教案是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音乐的。

一、教案简介《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是一篇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器乐曲,整篇曲子由具有草原特色的乐器合奏而成,有着优美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会了解到中国的草原文化,了解不同的草原乐器和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而学习和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二、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中国草原文化,了解优美的草原音乐;2.认识草原乐器,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3.理解《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音乐特点和曲式结构,进一步提升音乐鉴赏能力;4.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内容1.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草原文化,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对中国草原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2. 教师可播放草原乐器的演奏视频或现场演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草原乐器,如琴、胡琴、马头琴、二胡、笛子等。

3.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演奏视频,并解释曲子的节奏、调式和曲式结构。

4. 老师可以让学生跟随节奏,体验曲子的节奏和旋律,鼓励学生自由演唱曲子的主旋律,并进一步感受草原的广袤和自由。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和解释《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音乐特点和中国草原文化;2. 演唱和合奏法:通过唱咏和合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3.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们可以将传统的音乐教学更好的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直观、简单和有趣。

神州大地辽阔草原音乐教案

神州大地辽阔草原音乐教案

神州大地辽阔草原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藏族音乐、舞蹈及其乐器的基本特点2.初步懂得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掌握藏族、哈萨克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2.辨认冬不拉的音色教材分析1.《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节奏舒展、自由旋律起伏、欢畅具有藏族牧歌的特点五声商调式从结构上看第一句具有引子作用同时兼起陈述作用音区较高节奏既有自由延长的长音也有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藏族民歌切分的特点也比较突出后三句的音乐材料几乎完全一致仅在结尾处作了少许变化从歌词上看前三句突出描绘性和叙事性最后一句突出抒情性情景交融抒发了藏族同胞歌颂共产党、歌颂解放军的真挚情感2.《我们的新毡房》为大、小调体系的歌曲与本单元中蒙古族、藏族五声性调式体系的歌曲(乐曲)不同哈萨克族民歌常有的附点、切分、连续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形态在这首歌曲中也有所体现采用变换拍子(四二拍加四三拍)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此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这首民歌的歌词显然与新社会党对牧民的关切与爱护有关联说明了民歌的即兴性特点3.《金色的阿勒泰》是一首冬不拉弹唱歌曲歌曲赞颂了阿勒泰群山下美丽的牧场和家园歌曲为四二拍旋律节奏较为简洁句式结构比较自由旋律上有降七级音为混合利底亚调式带有欧洲调式体系的音乐特征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新疆地区哈萨克族的音乐受欧洲调式体系的影响较大4.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藏族民歌特色鲜明节奏舒展自由切分特点突出旋律起伏较大具有典型的高原风格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诵经调等5.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节奏自由常有切分、连续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形态音乐情绪活泼奔放歌词即兴性强等另外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新疆地区哈萨克族音乐受欧洲调式体系影响较大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1.导入播放视频《青藏高原》显示西藏高原风光简介西藏2.欣赏(1)师:播放《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让学生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生:雪山、水、草、牛羊、鲜花……师:你认为旋律音调和节奏有什么特点教师弹琴生:学生随琴哼唱并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回答音韵连贯:第1至3小节;跨小节连线第4、5小节第6、7小节第10、11小节第14、15小节节奏自由:教师演唱1至7小节音乐风格:高亢嘹亮装饰音多(如谱例中第2小节的前倚音)音区:跨度比较大展现出草原辽阔和牧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师:弹奏曲谱生:再次随琴演唱感受以上特点师:再次播放:《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你能说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生:由于地理环境及地方宗教语言文化的差异草地山歌的音域宽广、热情奔放犹如江河冲出闸门一泻千里师:举例说明你还听过些藏族风格的歌曲(《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回到拉萨》等)师生共同总结藏族民歌的特点:音韵连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高亢嘹亮装饰音多音区跨度比较大等等(2)全班集体表演学生跟老师集体舞表演(边唱边跳)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师:播放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音频生:学习藏族舞蹈中“甩袖”的动作结合学习的“甩袖”与“三步一靠”舞步自由地随音乐跳舞师:在西藏“歌舞”不完全是舞台上表演的概念而是群众性的一种爱好和娱乐西藏确实是“歌舞的海洋”可以说西藏“家家有舞人人能跳”全班集体表演教师做好协调工作(3)欣赏《金色的阿勒泰》师:播放歌曲《金色的阿勒泰》音频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生:歌曲旋律节奏较为简洁句式结构比较自由赞颂了阿勒泰群山下美丽的牧场和家园师:伴奏乐器生:冬不拉是一种二弦弹奏乐器是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弹奏性强音色优美余音短促有力简单易学携带方便几乎家家都有是哈萨克民族弹唱音乐的象征师:播放《金色的阿勒泰》音频生:学生聆听并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呈延绵起伏的山峦状师:演唱形式如何生:由歌唱者自弹自唱师:千百年来哈萨克族人民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哈萨克民歌便带有很强的牧歌特点曲调如何生:普遍具有呼唤性的音调(歌曲第6、7、8小节)呼唤声进入民歌旋律使其具有宽广豪迈的性格曲调的语言性、叙述性较强篇幅较大师:节奏如何生:节奏比较复杂音乐结构不很规整师:歌词特点生:弹唱歌曲无固定歌词由歌手即兴编唱师:学生分组讨论哈萨克族少年边弹边唱赞美家乡的歌对我们有什么触动你们想去那儿旅游你们会有些收获结合感受总结哈萨克族音乐的特征再次播放《金色的阿勒泰》音频生:感受并与教师共同总结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歌曲无固定歌词由歌手即兴编唱有很强的牧歌特点曲调中普遍具有呼唤性的音调音乐结构不很规整节奏比较复杂常使用八三拍为主的混合拍曲调的语言性、叙述性较强(4)欣赏《我们的新毡房》播放歌曲《我们的新毡房》音频师:歌词描述了些美景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新疆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称西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以丝绸之路而闻名世界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过着逐水草而居按季节转移的生活住着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他们信奉伊斯兰教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乐器是冬不拉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宗教信仰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生:聆听歌曲《我们的新毡房》音频师:结合乐谱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说出与传统的哈萨克民歌有何不同歌曲旋律、节奏、音乐情绪有何特点生: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师: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新疆地区哈萨克族的音乐受欧洲调式体系的影响较大请学生说出是个民族的《我的家在日喀则》《蒙古人》《遥远的克鲁伦河》《珠穆朗玛》《回到拉萨》《美丽的姑娘》《玛依拉》《洗衣歌》等3.课堂小结(1)这三个草原民族在民族风情、音乐文化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①共同点:这三个草原民族都是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都有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的民歌热情奔放都展现出草原辽阔和牧民粗犷豪放的性格②不同点:他们各自有各自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服饰和生活习俗民歌的风格不同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他们的民歌各有各的特色(2)少数民族人民用最朴实的歌声抒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们也应以我国如此优秀的民族音乐为自豪热爱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祖国大地上的草原风情和民族文化
2.认识《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音乐作品并能够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

3.通过学习和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表达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听课、分组合唱、集体演唱
五、教学内容
1.引入
学生们坐成半圆形,教师将电脑接入音箱,播放《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在欣赏了音乐之后,老师提问:你们认为这首音乐是描绘什么场景的?如何表达的?
2.学习音乐歌词
老师给学生们分发歌词,并让大家一起跟着听CD唱歌。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
点拨学生在发音和情感表达上的错误。

3.分组合唱
根据人数,老师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练习1-2句歌词,并进行分组练习。

在小组练习完毕后,进行集体合唱。

4.集体演唱
针对每个小组的练习情况进行综合排练。

在学生掌握演唱技巧之后,进行集体演唱。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表现,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掌握了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2.是否能够正确地表达歌词中所表达的意思
3.是否能够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七、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认识祖国大地上的草原风情和民族文化,更能够学会一首美妙的音乐作品的演唱,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范文初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到作品所塑造的草原的形象美和意境美,获得愉悦的情绪,继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与追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表达自己的感悟。

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民歌的魅力。

难点: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播放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

提问:你们能听出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作品吗?师生总结:这是一首我们在小学阶段曾经欣赏过的歌曲。

它表达了蒙古牧民为自己生长在草原上,生活在牧民家庭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及对蒙古家乡的热爱之情。

听着这首悠扬的《蒙古人》,我们又一次进入了音乐的王国。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由、舒缓的心境,去领略草原那独特的民俗,去倾听蒙古族那跳动的音符。

让我们现在就走进音乐的世界,开始今天的蒙古之旅。

(二)新课教学1.简介内蒙古提问:同学们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师生总结: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蒙古族又称“马背上的民族”,总体而言,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草原民族开阔的胸襟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

同时,蒙古人的历史充满了苍凉、悲怆的艺术之美,这些特点在蒙古族民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2.初步感知教师播放长调《辽阔的草原》的音乐,请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特点?师生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歌(情歌),表达了蒙古族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案例分享:七年级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教学案例分享:七年级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精品教学案例分享:七年级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音乐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它让人们可以用旋律、和声、节奏等手段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它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抚慰,疲劳的身体得到休息,更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加爱自己的祖国。

在这个全民培养和发展文化体育的时代,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人们追逐的目标之一,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歌就成为了我们重点推荐的教材之一。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是一首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歌曲,以半步的民谣旋律,加以歌词中大量描写和歌唱草原、蒙古族风情的形象,表达着对中国祖国辽阔山川的歌咏之情。

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底蕴,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激发他们爱国爱民族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全面推进音乐教育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文化的内涵。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在授课前,我们为学生精心策划了一个温馨愉悦的课堂环境,布置着祖国草原的风景图案,准备了一些鲜艳的花卉和植物的摆设,使学生们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进入到音乐学习的状态中。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和图片。

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学生们畅游在祖国草原的奇妙风景中,了解草原上翻滚的金色草波、草原上奔跑的草原牛羊和优美的草原舞蹈等等,以此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知,收集金色草海上的绝妙奇景,深刻感受草原的博大和神秘。

选择适当的音乐表达方式。

本课选择了蒙古大嗓音家族,让学生能够听到如同千里马奔腾般磅礴有力的嗓音,感受到草原美的气息和韵律之美,创设了一种丰富的情境和氛围来表达草原的美丽和激励情感的内涵。

学生进行多次演唱练习。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重复练习,让学生不断加深对于《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歌曲的理解,更好的领悟这首歌曲的感情和内涵,提高学生对草原风情的了解和欣赏能力,为以后对该类题材的音乐和文艺作品形成更加敏锐的感知和体验加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教学:《牧歌》(民歌);.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学会唱《牧歌》。

.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一)唱歌.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

(比如:第小节与小节,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采用跟随录音比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组织学生演唱。

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第二课时(一)欣赏.《牧歌》()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

()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万马奔腾》()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

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播放录音。

()参看教科书第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二)音乐表现──吹竖笛.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型旋律线。

.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自己练习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

.以不同方式抽查。

.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