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专题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总结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总结课件

第五,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提出合作共赢的建议。 1933年6月,苏联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提出一项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 济合作的计划,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苏联则准 备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并可能在近期内购买1亿美元的 有色金属,2亿美元的黑色金属,约1亿美元的纺织品、皮革原料和橡胶,约4亿美元的 设备和5 000万美元的消费品。这些建议,既有利于苏联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西方国 家缓解危机,应该说展现了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大改革都是试图改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都是朝着强化 市场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的方向去努力的;撒切尔、里根的改革,在放松管制、放 开价格、搞活市场的同时,十分注意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以遏制通货膨胀,取得了较 为明显的成效。
2.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四大改革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里根、撒切 尔都曾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苏联的改革也实行了私有化,并且采取的是 “休克疗法”,但是,正如吴敬琏教授所指出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就好比 是一架“独轮车”的那只唯一的一支“轮子”,苏联的改革就是直接把国有企业这 只“独轮”拆下来进行修理,实行私有化,结果导致国民经济的“车身”趴了下来, 造成经济停滞。相比之下,中国的改革路径则是在投入大量资源,维持着国有企业这 只“轮子”继续运转的同时,又引进了外资企业和培育出民营企业这两只轮子。如 今,当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支撑起国民经济的“车身”时,再来修理国有企业这 只“轮子”,就不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车身”趴下来的现象,就能够保持国民经济 的快速增长。
2019/5/24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5/24

高考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40

高考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40
查经济危机的影响 (3)2013·海南卷,19:从美国消费 不足考查经济危机的原因
1.高频考点:本考点中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二战 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均有涉及,但最近两年二战后资本主 义新变化考查较多。 2.教材空白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3.备考策略:(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发展,适应 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很多高考试题站在这一角度,要求考生联系 自由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混合经济等经济政策,整理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的发展史。(2)通过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 式的比较,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的异同, 另需注意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联系。(3)近几年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改革考查较多。要特别关注凯恩斯主义的失灵、福利 制度、新经济的发展。
8.4% 50% 300万
1/3 2/3 3 000多万
材料二 “是胡佛政府建立了浩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 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 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 法,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对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
2.“新经济”的兴起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以信息产业为中 心的“新经济”取代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信息技术向其他产业部门渗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以及经营 方式,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电 子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信 息,完成商业有关活动。 (4)在就业人口中从事知识产业的人数急剧增加,体力劳动者人数锐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47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47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4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2020·辽宁丹东一模)赫鲁晓夫为了实现“1980年每户家庭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住宅里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的目标,在苏联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不带“装饰物”,15天即可建成的装配式房屋。

赫鲁晓夫这一举措( )A.调整了经济结构B.改变了苏联轻工业落后面貌C.优化了产业布局D.触及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解析:依据材料,赫鲁晓夫主张建造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的装配式房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民生,这触及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故选D项;房屋建设的调整与经济结构及产业布局无关A、C两项错误;简式住房的建造不会改变苏联轻工业落后面貌,B项错误。

答案:D2.(2020·辽宁沈阳联考)下面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解析:根据材料“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可知,玉米种植面积与玉米的产量成反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赫鲁晓夫的扩大种植玉米面积的做法忽视了苏联的自然环境,故B项错误,C项正确。

赫鲁晓夫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计划经济体制,A、D两项错误。

答案:C3.(2019·四川宜宾三模)1953—1964年,苏联农业生产增长了70%,工业生产增长了1.8倍,工人平均工资增长了约40%。

这说明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尚有影响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集体化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D.摒弃了重工业优先的政策解析:材料信息表明,1953—1964年,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远大于农业生产增长,说明这一时期苏联的发展重点仍然在工业领域,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正确,D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经实现,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后逐渐被取消,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

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 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人力, 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 是成功的。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
取消一切自由贸 废除实物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
易,一切生活必需 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2)核心: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社会主义。 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 级斗争尖锐化。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 经济。
三、[中外关联]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
类型
斯大林模 式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模式
所有制 生产资料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形式 公有制 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 优先发展 农、轻、重按比例协
道路 重工业
调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农业生 产形式
集体化农 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西方模式
生产资料私有 制
先轻工业后重 工业
资本主义大农 场
经济 体制
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 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政治 制度
苏维埃代 表大会 制,一党 制,终身

人民代表大会制,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两院制、内阁
制等
知识“路线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1.2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1.2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人

【特别提醒】 2.农业集体化的性质和目的 (1)性质:是苏联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运动。 (2)目的: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促进农业经济自身的 发展,把小农经济变成现代化大农业;二是使农业为社 会主义工业化服务,为国家的经济独立、政权巩固服务。
3.影响: (1)经济。 ①斯大林体制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压抑了地方和_企__业__的积极性,导致 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列宁的指导思想有何变化? 提示:(1)特点: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即利用市场和 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 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施的。 (2)变化:由直接过渡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
7.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史论要旨】 1.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 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存在诸多弊端,阻碍苏联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点有所不同,都取得 了一定成效。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没有真 正使苏联经济状况改观。
【名家评史】 【观点】对于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
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私营的和合作社经营 的)给以支持。允许把国家企业租让私人、合作社、劳 动组合和公司。(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 议部分内容)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解读】这份材料体现了苏维埃政府对发展私人 企业的态度。在当时情况下,苏维埃政府还拿不出足够 的产品来让人民群众进行商品交换,国家还没有力量用 大工业来改造工农业落后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新经 济政策实际上允许私人企业发展,是帮助苏维埃政府渡 过经济困难时期的有效办法。私人企业不仅为国家提 供了政府暂时无法或无力生产的产品,而且也为国家大 工业发展提供了各种基础性内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整合11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整合11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常见失误”及案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 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 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 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常见失误”及案例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你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 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 30 年代的 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 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 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 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 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答案 A
2.“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 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 思想的主要是( )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 B.恢复银行信用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调整农业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了 对林肯和孔子的高度评价。林肯为争取自由而献身,孔子提出了 世界大同思想。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 的权利,体现了社会大同的思想观念。
新闻话题 全新讲练
话题:2014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话题关注 2014年,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六年。这六年,每个国家都期 待经济会更好,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福利更周到。但至今危机带来的 负面效应远未消除,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总 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了2014及2015两年全球经 济增长预期,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部分新兴经济体 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预测全球经济2014年增长3.6%,2015年增长3.9%, 均比今年1月上一次预测下调0.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8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选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8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选择


夫执政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农业:①取消农产品的义 ① 恢 复 部 门 管 理 务交售制,实行 02 _收__购__制__ 体制,加强对经济 ①承认 06 _市__场__对经
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 的 04 _集__中__领__导___ 济的调节作用,用经
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 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 ② 扩 大 国 营 企 业
2.影响 (1)这一模式在工业化初期和战争时期以及在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了巨 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建立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 深刻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同资本主义阵 营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 (3)但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 问题。它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 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并僵化地实施苏联模式,致使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3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斯大林模式”
1.历背史景1231国0912家_41_年经9_2_济20_2_政年__列策底__宁发,__生苏逝变维世化埃后,社,0会斯3 主大_新_义林_经_共的_济_和领_政国导策联地被盟位逐成逐渐立步取。确消立。。 2.形成过程 (1)实行工业化改革 ①原因:苏联仍是落后的农业国;资本主义国家敌视苏联。 ②目的:给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③确立方针:1925 年 12 月,俄共(布)十四大。
提示:由史料一中①可知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 由史料二中②可知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7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7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

c.调节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
用 04 _行__政___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②作用:遏制了大萧条,把美国经济引向复苏;使美国
从自由放任型经济转变为国家干预型经济。
(2)社会救济与保障新政 ①措施
开展紧急社会救济,以直接救济为主,即直接向贫困人群发放救济金、 直接救济
食品和其他物资 实施“以工 作为一种救济方式,“以工代赈”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创设工作岗位,
6.影响 (1)出现了经济发展的“ 02 __黄__金__时__期__”。 (2) 到 20 世 纪 70 年 代 初 , 美 国 和 西 欧 主 要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出 现 “ 03 _滞__胀____”现象。 (3)各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 04 _混__合__经__济__”。
[问题探究 2] 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时期的主流经济思想分别是什么?
提示: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问题探究 3] “新政”为何能取得成功? 提示:(1)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 求。 (2)美国有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 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 障。 (4)20 世纪 3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 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5)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6)罗斯福的个人因素。
历史
第九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的调整和苏联
的社会主义建设
宏观览要
内容
主旨
1918- 1929 年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8讲_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8讲_含答案

第28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

(2)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1)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2)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激增,“大萧条”时期来临。

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4.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等抗议活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造势,扩大政治影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5.对策(1)措施: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结果:经济危机更加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于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2.措施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5.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1)直接影响: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2)间接影响:缓解了社会危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蓝鹰计划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

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实则代表了工业和能源,意寓罗斯福新政振兴美国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政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高效复习专题十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高效复习专题十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含解析)

专题高效复习专题十一本专题包括一个主题、两种模式、两个阶段。

(1)一个主题: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调整。

(2)两种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3)两个阶段: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当代。

纵向贯通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实践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资本家自由经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措施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消除关税壁垒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续表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思维训练】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

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解析】选A。

材料中呈现了胡佛为应对危机采取了政府干预的措施,但从“继续增加”“鼓励”“允许”等词可知,其只是有限度的实行,并不同于罗斯福新政的全面实行,故选A;二者追求的根本目标都是缓解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非不同,排除B;作为总统,二者都要遵守宪法,采取各项措施也要遵循相同的法律程序,排除C;二者都关注金融、就业、公共工程等社会问题,并非不同,排除D。

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11.单元总结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11.单元总结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客观规律。
5必. 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 平。
6.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7.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同的社会制度也 可以相互借鉴。
8苏. 联改革失败和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9.努力发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观点二苏联工业化成就背后的代价 为了加快工业化的发展,斯大林认为必须采取行政 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他说,首先苏联的建设资金不 能靠掠夺殖民地和向外国借债来筹集,只能从内部,依 靠自己力量积累,政府应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 行以及其他部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作为工业化 资金。其次是征收农业税。最后是号召人民艰苦朴素,
【预测押猜】
1980 年里根上台前,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已下降到13%, 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
人数则占总人口的72%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财务人员常常占雇佣人数的一半
以上。材料反映出美国 ( )
A.制造业走向衰落 B.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C.“新经济”政策奏效
D.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解析】选D 。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减少不代表制造业衰落,A不符合史实,错误。服务 业和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口增加说明第三产业发展,这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不是产业 结构失衡,B错误。“新经济”是克林顿时期的经济政策,C不正确。材料反映第三产业从 业人口增加,且多为高端人才,表明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发展。故选D 。
市场经济 体制
斯大林 模式
集体化 农庄
高度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廉政建设。 2.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3.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一定要从国情出发,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专题整合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专题整合

美国 罗斯福新政
中国 改革开放
相 同 点
(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2)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 符合当时各国的实际需要 (3)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6-
对点训练
关闭
结合4.(所20学21知四识川,罗成斯都福摸新底政,属14于)富资兰本克主林义·生罗产斯关福系曾的经局明部确调表整,示并:未“从从根来
夫开始改革传统的“斯大林模式”,故C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不是体
制,故D项错误。
关闭
C
解析 答案
-10-
三、探索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兴旺的根底上推翻资本主义 专制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 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 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 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 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 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 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探索了一条适合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 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立实践的伟大创造。 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的实施,1936年 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对东欧、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闭
“战B时.“共新产经主义济”政政策策〞推行于1918—1920年,之后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取 C.“斯大林模式〞
代,D不.优是先传统开体展制重,故工A业项战错略误;新经济政策推行于1921—1928年,被斯大林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题29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题29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

【以图解史】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内容:
农业调整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 社会保险法
2.特点: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3.影响:使美国渡过难关,缓解了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关键词汇】 1.“国家干预” 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 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2.蓝鹰计划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 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思维交互:大危机期间,农产品价格下降、资本家销毁农产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由此 总结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提示:生产“过剩”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销毁农产品是为了维持其正常价格,消 除“过剩”。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救济工作 材料 胡佛拒绝救济失业者,甚至说,用政府的钱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 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在罗斯福努力 下,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联邦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 到1935年共花了30亿美元。
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统制经济体制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易错陷阱】 1.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别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等同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其特点是加强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4.胡佛政府对策:
【关键词汇】 自由放任:认为政府的职能就是创造有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条件,政府唯一的 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否认政府在 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

必修模块第十一单元第2讲根底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1921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7 980万亩,粮食征收了23 300万普特;1922年,谷物播种面积为6 620万亩,粮食征收了36 100万普特。

这一变化( ) A.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见证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C.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D.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X围【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3月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由实行余粮收集制转变为征收粮食税。

粮食税是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这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巩固了工农联盟,故C项正确。

2.20世纪俄国的一段资料这样记载:“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X围内实行交换。

〞这说明( ) A.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有了较大改善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保国家税收为要C.新经济政策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赫鲁晓夫试图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中实行粮食税的内容,农民可以全权处理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原料和饲料明显是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

3.面对1928年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反对危机是因为价格不合理、农产品价格偏低的认识。

他认为危机的真正原因是富农勾结投机商采取囤积粮食、抬高粮价的方法进攻苏维埃价格政策,进而阻挠粮食收购工作,解决的方法就是必须把农户多余的粮食按照国家的价格收购上来。

材料反映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思想影响仍然存在B.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成为必然要求C.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敌对分子的进攻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必须把农户多余的粮食按照国家的价格收购上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除了口粮和种子之外,农户的余粮都要上交给国家,材料反映出1928年苏联仍然存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思想影响,故A项正确。

推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总结课件人民版

推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总结课件人民版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 (2)措施: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 乔夫改革。
(3)特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了 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是做了一些修补; 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其改革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
2.1928-1953年: (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 财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 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三、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经济思想 1.16-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主要是商业资本运作。这时期盛行重商主义,为资本主 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 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工业资本运作,采取机器大生 产下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政策。从19世 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私人垄断资本产生,垄断资 本占主导地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更加盛行,生产与 资本的无序运作更加严重,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
阶段总结 专题十二
一、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及启示
二、苏联(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917-1927年: (1)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 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下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 斯主义的盛行,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 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题2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题2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题2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思维引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战争后的情况的根源是什么?素养点拨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意义及消极影响。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3.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分配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4.性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5.评价:(1)积极: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消极: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导致经济和政治危机。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思维引领1.新经济政策“新”的含义是什么?2.苏联和西方工业化历程有何不同?素养点拨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然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推行激化了工农群众之间的矛盾,为了正确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性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4.影响:租借制(1)租借制是指苏联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之一,是在苏维埃政权的监督下,把某些国有企业或林地等暂时租给本国资本家、合作社或个体劳动者经营。

(2)实行租借制的目的是减轻各级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负担,加速恢复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甩掉国家的财政包袱。

思维引领1.正确理解苏联模式形成的国内、国际背景,认识该体制给苏联带来的重大成就。

2.要站在遏制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认识苏联工业化成就所具有的重大世界意义。

素养点拨1.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苏联模式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风向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12)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1.阅读下表,该表反映出()
1932~1933年部分国家失业率统计表
国家英国
比利
时瑞



奥地







失业率22%~23% 24% 27% 29% 31% 32% 44% —
A.英国已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
B.经济危机波及世界所有国家
C.“以工代赈”成为首要之举
D.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加剧
答案:D
2.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

1933年春,美国又有 4 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
贬值。

其他国家也纷纷宣布货币贬值。

这些国家宣布货币贬值是为了()
A.刺激出口
B.强化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
C.缓和社会矛盾
D.恢复银行信用
答案:A
3.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画《新政疗法》(见图)。

画面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他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

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

这里强调的是()
A.行政权力的扩大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蓝鹰运动效果显著
D.政府全面管制经济
答案:A
两项。

4.《蜜蜂的预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
兴旺发达。

后来他们开始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

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了一
个著名的“节俭悖论”。

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
D.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主义。

“节俭悖论”认为,一个社会越消费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需求和消费之
间的关系是通过市场来调节的,故B项符合题意。

5.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1979—1990年)的一种意识形态。

它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

下列对撒切尔主义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其出台是为了缓解经济“滞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