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线作业工艺及端子压接判定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二次回路接线图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原理接线图、展开接线图和安装接线图。
安装接线图包括屏面布置图、屏背面接线图和端子排图等三个部分。
电缆联系图与电缆清册也可视为安装接线图的一部分。
屏背面接线图中,对各设备和端子排一般都增加了一种采用相对标号法进行的编号,用于说明这些设备相互连接的关系。
圆中横线上方的分子表示安装单元,其分母表示设备名称。
而图中方块表示设备的形式和位置,方块内的小圆中的数字是引出接线柱的编号。
一、盘内配线的一般要求1、盘内配线,除设计图纸另有要求外,一般均选用1.5mm2单根(如系多股软线,可为1.0mm2)铜芯塑料线或腊克线;当导线的一端被连接到一个可动的部分时,应使用多股软线(截面为2.5-4mm2)。
同一盘内的导线的颜色应尽量一致(如以颜色区分回路或电压时,另作别论)。
2、盘内各电器之间一般不经过接线端子而用导线直接连接,同时绝缘导线本身不应有接头。
当需要随时接入试验仪表仪器时,则应经过试验型端子连接。
3、盘内各电器与盘外设备的连接必须通过端子排。
端子排与盘面电器的连接线一般由端子排的里侧(端子排竖放时)或上侧(端子排横放时)引出;端子排与盘外设备、盘后附件、小母线等的连接线(或引出线)一般由端子排的外侧(端子排竖放时)或下侧(端子排横装时)引出。
4、盘内同一走向的导线都要排成线束,应统一下料,一次排成,切勿逐根增添,以保持走线整齐美观。
配线的走向应力求简洁明显,又必须保持横平竖直,尽量减少交叉连接。
下料前要将线束敷设路径设计好,并在盘后盘后添设固定线束卡子用的铁件等。
实践证明,线束过细或单线布置,是不易做到整齐的。
5、盘上同一排电器的连接线都应汇集到同一水平线束上,然后转变成垂直线束,再与下一排电器连接线所汇集的水平线束相汇集,又成为一个较粗的垂直线束,以此类推,构成了盘内的集中布线。
当总线束走至端子排区域时,又按上述相反次序逐步分散至各排端子排上。
6、每一个连接端子一般只连接两根导线,即上下侧(或里外侧)各一根。
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
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1. 使用范围各种盘、柜、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
2. 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间图1。
3. 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3.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二次接线图和原理图,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熟悉二次接线有关规范;根据电缆清册统计各类二次设备的电缆根数,根据电缆的根数、电缆型号、设备接线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策划。
(2)材料准备:相色带、屏蔽线、扎带、线帽管、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的准备。
(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二次接线人员。
(4)机具准备:线帽机、电缆牌打印机、计算机及二次接线用工具。
3.2电缆就位(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
(2)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位置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电图1 施工流程图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
(3)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
(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
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合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
(5)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
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
(6)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3.3电缆头制作(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
(2)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要求高度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
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
(3)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
二次线作业工艺及端子压接判定
电阻、二极管成型操作要求一、根据元器件清单或样机对需要成型的元器件确认:1、元器件型号、规格;2、成型形式(卧式或立式);3、跨距;二、成型操作1、卧式成型:①根据确认的跨距,调整轴向成型机,注意:调整关键是切断引脚的旋转刀片须紧贴靠板,折弯处应离成型元件端面1mm以上。
无法使用轴向成型机的元件,可选用相应模具手工成型;②对成型后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③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卧式成型操作;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④若切断的元器件引脚不平整(如带毛刺)时,需调整设备(如靠板偏心、刀片钝等)。
2、立式成型:①参照样机或样件,手工进行立式成型,二极管立式成型应注意弯曲端极性;②弯曲端起始弯曲处离该端面应大于2mm,(特殊情况允许1mm)弯曲部位应呈弧形;③立式成型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插装后弯曲一端的引脚超出PCB板焊盘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3mm;④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立式成型;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3、注意:①操作者手上不得有油或污渍,成型用工具、器械要清洁,成型时形成的切屑要及时清理;②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操作应连续一次性完成,不得在过程中穿插成型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③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后放在同一容器内,不可与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混放。
三、成型作业结束,清洁工作场地及设备。
线材生产操作要求一、裁线、剥线1、根据生产单,设计文件或样件要求,确认:a)线材型号、规格、颜色b)裁线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实际裁线长度的误差为±5mm)c)形式(全剥或半剥)d)剥头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剥头长度为3—4mm)2、依据以上确认的内容,调试剥线机参数,并进行试裁、试剥。
3、对试裁的首件长度、剥头形式、剥头长度进行确认。
4、首件经确认无误后,可进行连续操作,无特殊要求时,每年100根为一捆扎单元,将线材理顺齐后,用不掉色的橡皮筋捆扎,整齐摆放转入下道工序。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箱和三箱(配电箱、计量箱、端子箱)的二次配线。
2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电缆的一般要求:2.1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工作电压不应低于500V。
2.2测量、控制、保护回路除断路器电磁合闸线圈外,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其它情况下,当所有室内设备、仪表和端子上装有专用于连接铝芯的电缆和绝缘导线。
2.3按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的电缆芯或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为:连接强电端子的铜线不小于1.5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连接于弱电端子的、运动装置使用的铜芯电缆直径不应小于0.5 mm2。
2.4绝缘导线和电缆芯截面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流回路:电流测量回路应保证表计工作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保护回路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工作在1 0%误差范围内。
b) 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到计费用电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0.5%额定电压,在正常负荷下,电压互感器到测量仪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到保护和自动屏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c) 控制回路:在正常最大负荷时,控制母线至各设备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
d) 绝缘导线和电缆可能受到油浸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和电缆。
3屏内的接线要求:3.1屏的内部连接导线,一般采用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3.2安装在干燥房间里的屏,其内部接线可采用无防护层的绝缘导线,该导线能在表面经防腐处理的金属屏上直接敷设。
3.3屏内同一安装单位各设备之间的连线,一般不经过端子排。
3.4接到端子和设备上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应有标记。
4工艺准备4.1看懂图纸、标准、仔细考虑布线方案。
4.2根据任务性质和产品技术要求,领用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品种。
4.3领取按需要数量的安装零件,如接线板夹、压板、紧固件等。
4.4核对二次回路的电器元件是否备齐,型号规格是否相符。
低压成套设备二次线工艺规范
电压(千伏)
0.5
6-10
绝缘距离(MM)
>20
>100
4.9、二次回路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2:
表2
额定绝缘电压vi(V)
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
60≤ui≤300
6
10
300≤ui≤600
8
14
4.10、指示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3执行:
表3
4.11、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置如无特殊规定,按左合闸右分闸布置,并且上下对应。
2.2、塑料走线槽一般采用π3015、π3025、π3050三种规格。
2.3、辅助材料:扎带、塑料缠绕管、线号管、绝缘套管、橡胶垫圈、吸盘等。
3、工具: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螺丝刀、剪刀、压线钳、万用表、线号打印机等。
4、工艺要求:
4.1、配线应排列整齐,接线置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压(110伏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压(110伏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5.3、确定行线方式及走向。行线方式一般常规有圆形成束捆扎行线,走线槽两种。
5.4、成束捆扎行线工艺:
5.4.1、落料:根据元器件位置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适量余度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5.4.2、排线:结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排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背面或侧面引出,结束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不准用钳强行弯曲。
文件名称:
二次布线工艺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
A
5、工艺程序:
5.1、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根据图纸校对二次回路中所有电器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及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调换。
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 -回复
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回复端子压接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连接方式,它主要用于连接导线与电子设备的端子。
本文将介绍端子压接的概念、压接工艺、压接的重要性以及端子检验的标准。
一、端子压接的概念端子压接是一种将导线连接到端子上的方法,通过将导线置于端子的压接区域,并利用适当的工具施加压力,使导线与端子之间形成稳固的电气连接。
端子压接通常用于电子设备、配电柜、电动机等需要稳定可靠连接的场合。
二、端子压接工艺1. 选择合适的端子和导线:根据使用环境、电流负荷和导线规格选择合适的端子和导线。
2. 剥离导线绝缘层:使用剥线钳或剥线工具,将导线的绝缘层剥离,露出一定长度的裸露导线。
3. 清洁导线表面:使用清洁剂或酒精等清洁导线表面,确保导线绝缘层下的金属表面干净。
4. 定位导线:将导线插入端子的压接区域,并确保导线完全插入。
5. 施加压力:使用合适的压接工具,对端子进行压接。
压接力度要适中,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6. 检查压接质量:使用喷胶机对压接处喷胶,固化导线与端子间的连接。
使用万用表或者钳型表检查连接是否稳固可靠。
三、端子压接的重要性端子作为电气连接的关键部件,其连接质量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端子压接可以确保电流的正常传输,减少因接触不良、松动等问题导致的电路故障。
同时,良好的端子压接还能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端子检验标准端子的检验是为了保证端子压接的质量,以下是常见的端子检验标准:1. 外观检查:检查端子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无锈蚀、变形和严重磨损等。
端子表面应光滑,无明显毛刺。
2. 连接力度检查:使用标准万用表或钳型表测量端子的压接质量。
压接质量好的端子接触电阻应小于规定值。
3. 强度测试:对端子进行拉力测试,确保端子与导线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4. 规格检查:检查端子的型号、规格是否与使用要求相符。
端子的材料、电镀层和导线插入孔的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端子压接工艺的正确实施以及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端子检验,可以确保端子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一)2024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一)引言概述:二次接线工艺是指在设备或系统的工作现场进行电源线及信号线的连接和接线过程。
正确的二次接线工艺对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二次接线工艺的要求,包括线材选择、接线方法等方面。
正文:一、线材选择1. 根据设备电流和电压要求选择适当的线材规格。
2. 选择具有良好绝缘性能和耐高温特性的线材。
3. 考虑线材的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能。
二、接线方法1. 确保线材的剥皮长度符合要求,避免过长或过短。
2. 使用合适的接线工具和连接器进行接线。
3. 采用正确的接线顺序,避免引起短路或接触不良问题。
4. 保持接线端子的清洁,并使用适当的防腐蚀涂层。
5. 使用绝缘套管进行绝缘处理,避免线材之间的短路。
三、连接固定1. 使用适当的固定夹具和连接器固定线材,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2. 避免线材之间的交叉或交叉干扰,保持线材的整齐、规整。
3. 利用隔振装置减少震动和外界干扰。
四、安全标识及保护1. 标明电源线和信号线的正负极,并进行正确连接。
2. 使用防护套管或保护罩保护线材免受外力损伤。
3. 安装漏电保护器和过载保护器,确保二次接线的安全性。
4. 标识线材类型、用途和连接位置,方便维护和管理。
五、测试和验收1. 在二次接线完成后,进行线路的连通性测试,确保没有短路和接触不良情况。
2. 进行设备的全面测试,验证二次接线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确保二次接线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总结:二次接线工艺是设备连接和接线的关键环节,正确的二次接线工艺能够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安全性。
在进行二次接线时,应注意线材的选择、接线方法、连接固定、安全标识及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完成二次接线后,应进行测试和验收,确保二次接线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作业指导书
7、备用线芯留一定的余量,应能达到线芯接线最远的端子排。进入端子排的线芯的直段长度为50mm回弯留10cm的余量,端子排外的裸露线芯长度小于2mm。
8、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接线保证100%正确。
DH-223-37-00
施工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名称
二次接线工艺作业指导书专来自名称编制人编制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作业指导书内容:
公司以创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为目标,对控制电缆的二次接线施工工艺及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机组的保护、控制系统是电厂的中枢神经,所以这部分电缆的二次接线施工工艺要求更加严格,不但要求接线正确、牢固,而且整齐、美观。
9、二次接线的总要求为整齐、清晰、不交叉、接线方向一致,弧度一致。
二、盘内电缆的接地要求
1、控制电缆接地线采用1.0mm2的多股铜黄绿软线。
2、计算机电缆统一单端有序接地(DCS盘内接地);其它控制电缆也为单端有序接地(盘柜内接地)。
3、电缆在盘左侧的线芯由端子排左侧向右侧接,电缆在盘右侧的线芯由右侧向左侧接,所有线芯接线时应留有一定余量;当电缆为软线时,不得与接地铜排直接相连必须用与之对应的线鼻子进行过度,线鼻子必须用专用压线钳压接牢固,不得虚压。
一、盘内接线的要求
1、电缆在排列前先把进入盘柜的电缆按照图纸分成左右两把,左边的电缆进入盘左侧的端子排,右侧的电缆进入盘右侧的端子排。
2、电缆从出桥架至盘下为分层分排,当电缆少时为单层单排,当电缆多时分为多层多排,排列好以后直接进盘,于固定支架上有序排列,固定在支架上绑扎牢固。
3、电缆在排列时每隔400-500mm之间用绑线编成一排,要求排列整齐、美观、无交叉。
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
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标题: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详解一、引言端子压接是电子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理解和遵循严格的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析端子压接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检验标准,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
二、端子压接步骤1. 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待压接的电线和端子。
电线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规格和材质,端子则应与电线匹配,并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
2. 线束处理:对电线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剥皮、清洁、去氧化等,确保电线末端的导体部分裸露且无杂质。
3. 端子安装:将端子安装在压接工具上,确保端子的位置和方向正确,与电线匹配。
4. 压接操作:将处理好的电线插入端子中,使用压接工具进行压接。
压接过程中应保持均匀的压力和速度,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压接。
5. 压接后检查:完成压接后,应立即对压接部位进行初步检查,确认电线是否牢固地固定在端子中,压接部位是否有明显的变形或损坏。
三、端子压接注意事项1. 工具选择:选择合适的压接工具对于保证压接质量至关重要。
工具应具有足够的压力和稳定性,且易于操作和维护。
2. 材料匹配:电线和端子的规格、材质必须匹配,否则可能导致压接不良、电阻增大、接触不良等问题。
3. 操作技巧:压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力度和速度,避免对电线和端子造成损伤。
同时,应定期检查和调整压接工具,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4. 安全防护:在进行压接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防止意外伤害。
四、端子压接检验标准1. 外观检查:检查压接部位是否有明显的变形、裂纹、松动、污染等现象。
电线应完全插入端子中,且不应有裸露的导体部分。
2. 尺寸测量:使用专用工具测量压接部位的尺寸,包括压接高度、宽度、厚度等,确保其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
3. 电阻测试:通过电阻测试仪测量压接部位的电阻值,确认其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过高的电阻值可能表示接触不良或压接不充分。
二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图)
二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一.二次配线原则1.线束整体横平竖直,线束内无导线无交叉、扭曲等现象,绑扎固定牢固。
2.扎带和螺旋管间距均匀一致。
3.线束在经过安装安装板、梁尖角需有一定的距离和防护。
4.接线弯曲弧度一致5.线束不防碍元件拆卸和操作。
6.线束距发热器件及裸露母线留有一定距离。
7.接线点紧固、可靠。
二.二次配线加工操作1.查看电装技术说明:详细阅读电装技术说明并确定二次控制回路导线颜色、截面选用,屏蔽线选用;接线端头和扎带及螺旋管等辅助材料材质的选用等。
对于不理解和有疑惑内容同技术人员和工艺人员沟通确认,以免由于理解错误造成返工。
2.审图:在阅读完电装说明后进行审图,将一次系统图和二次原理图纸和板面布置图结合相互对照理解,看图纸有无问题,比如指示灯颜色和安装位置是否一致,线号有无重复;控制回路电源取样同一次图是否一致等等。
根据自己经验判断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尽量避免按图施工后出现更改。
另外根据柜体安装方式和元件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
3.配线前准备工作:在完成上述两项工作后,做配线前准备工作。
例如:满足颜色、截面和材质要求的导线,灯钮标牌,线号打印,接线片,压线钳,自制蜂鸣器等工具,绑扎敷设使用扎带螺旋管等辅助材料。
减少在配线过程中来回寻找工具和辅助材料等影响工作效率。
4.下线:根据图纸和元件布置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进行下线。
方法:尽量采用“点对点”进行剪切过门线(屏蔽线、电源相线、零线),为方便技术更改的需要,每10根线可留1根富余线。
下线方式为沿线束实际敷设路径进行测量并加上预留长度为实际下线长度,下线预留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米内预留150mm的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米以上时预留200mm的富余量。
5.配线原则:箱门;箱柜内横线束以安装板、安装梁为参考,竖线束以垂直竖梁或箱体折弯角的边为参考确定线束敷设位置,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线束从横线束向竖线束弯曲直角弯敷设时,采用先里向外的方式单根依次握线弯曲,弯曲弧度到位象,并整体绑扎缠绕螺旋管。
配电柜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二次配线工艺1总则本文件规定了二次配线的原则、工艺要求、操作程序。
适用于电气成套产品中二次配线的加工和质量控制。
注:当本文件相关条款与质量计划和制造规范的规定以及按照用户协议(或地方标准)编制的规范的规定相冲突时,按照这些规定要求实施。
2配线原则2.1布线应平直、整齐、统一,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查和检修。
2.2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且横平竖直。
同一通道中的导线要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时应紧贴敷设面。
2.3同一层次的导线应高低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不得多层次跨越。
2.4不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拐角弯曲半径约为线经两倍)。
2.5上下或左右接点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线时,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2.6导线与端子连接时,应不在绝缘层、不反圈、露铜不大于1mm。
2.7同一元件、统一回路(或功能相同元件与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及弯曲弧度应保持一致。
2.8每个接线端子只允许接一根导线,每个电器元件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两根。
2.9布线时严禁损伤绝缘层和线芯。
2.10二次配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2.11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不得经过端子。
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
2.12二次配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2.13成套电气产品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0mm²,对于低坪(≤100V)线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0 mm²的导线。
2.14接线不得使端子受到额外应力。
2.15导线接入端子应采用铜接头,许可不采用铜接头时,软导线绞紧搪锡接入,独股线作成羊眼圈接入。
2.16线槽布线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线束布线时,应根据缠绕管规格,但最多不得超过30根。
2.17布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布置,不得出现歪斜交叉布置。
2.18柜内的弱电布线与强电应分开敷设。
2.19集中布置的端子的短接线,不进入线槽。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一、一次接线技术要求:
1、按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布线,向各分支点处安装接线盒,以便
做二次接线。
2、装线前,根据电路有关技术参数,确定电缆型号及其截面积,种
类和外径,电缆安装通道必须符合设计图纸上的要求,电缆按种类和颜色
归类分类,以便清晰准确的布线。
3、为了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必须严格执行接地措施,对带电设
备装置安装接地件,金属装置安装接地装置,并保持接地线的绝缘良好。
4、电缆装配必须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进行,必须在铜布线中使用
高质量的绝缘材料,要求良好的螺纹密封,绝缘良好,牢固可靠,敷设整洁,不出现扁平、折痕等现象,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二次接线技术要求
1、大头串口机接线必须按照图纸上的要求,严格安装技术要求,确
保电连接牢固可靠。
2、电线必须按照技术要求使用高质量的绝缘材料,卷扬绝缘套管,
覆盖正确,螺纹密封,绝缘良好,牢固可靠,敷设整洁,不出现扁平、折
痕等现象,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3、使用插座前,要先检查电路安全、连接牢固可靠,不得使用坏掉、弯曲变形的插头。
二次接线工作规范
二次接线工作规范
二次接线工作规范
1、控制回路导线截面积用1.5mm2,电流回路用2.5 mm2,颜色黑色。
2、每根导线两端都应有标记头,标记头上写有线号,字迹清晰牢固。
标记横放时自左至右,竖放时之下至上。
3、线束要用尼龙拉扣捆扎成圆形,线束水平时每300mm、垂直时每400mm用吸盘与箱体固定。
4、单股或多股导线应在端头处冷压铜制接线端头,压接后端头不得松动。
5、每个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根线,两个接头间要加垫一
个与螺钉直径相称的垫圈。
6、绝缘导线穿越金属构件时,应采取在金属板孔上戴橡胶圈、加绝缘护套等措施使绝缘层不被划伤。
7、二次连接导线不允许承受拉力,不许用焊接或铰接的方式加长导线。
8、二次线过门时应留有旋转的余地,保证门开关时导线不受损伤,过门线用黄绿双色软线连接。
9、严格按图纸二次设计要求接线,线束排列均匀合理、整齐美观,相同产品的走线方式应相同。
南宁思屋电气成套车间
2008年7月。
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
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一、总则二次接线是电力系统电气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的可靠保障。
二次接线的基本任务是:反映一次设备的工作状况,控制一次设备;当一次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将故障部分迅速退出工作,以保持电力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基于以上重要性,特归纳出以下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二、进行二次接线前的准备工作按二次工程图纸或工程明细表上的清单,来领取所需的二次元件,同时核对二次元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以及检查其质量。
在接线开始前应首先熟悉二次工程图纸(包括二次原理图和二次接线图),以及相关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了解二次元件的结构和作用还有相互关系。
然后准备所需的导线、线号和相关的工具。
三、二次回路的接线要求二次回路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2)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盘、柜内的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3)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其所用号码管应与导线相匹配。
4)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5)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6)二次回路接地应设有专用螺栓,开关柜门与骨架之间应有导线连通接地,接地线的颜色均为黄绿色。
7)盘、柜内的二次回路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 2.5mm2;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
(注:在没有特殊要求下,计量柜里的电流和电压回路均采用4mm2的单芯硬铜导线;各相电流和电压的导线颜色按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来分配。
二次线作业工艺及端子压接判定
电阻、二极管成型操作要求一、根据元器件清单或样机对需要成型的元器件确认:1、元器件型号、规格;2、成型形式(卧式或立式);3、跨距;二、成型操作1、卧式成型:①根据确认的跨距,调整轴向成型机,注意:调整关键是切断引脚的旋转刀片须紧贴靠板,折弯处应离成型元件端面1mm以上。
无法使用轴向成型机的元件,可选用相应模具手工成型;②对成型后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③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卧式成型操作;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④若切断的元器件引脚不平整(如带毛刺)时,需调整设备(如靠板偏心、刀片钝等)。
2、立式成型:①参照样机或样件,手工进行立式成型,二极管立式成型应注意弯曲端极性;②弯曲端起始弯曲处离该端面应大于2mm,(特殊情况允许1mm)弯曲部位应呈弧形;③立式成型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插装后弯曲一端的引脚超出PCB板焊盘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3mm;④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立式成型;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3、注意:①操作者手上不得有油或污渍,成型用工具、器械要清洁,成型时形成的切屑要及时清理;②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操作应连续一次性完成,不得在过程中穿插成型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③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后放在同一容器内,不可及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混放。
三、成型作业结束,清洁工作场地及设备。
线材生产操作要求一、裁线、剥线1、根据生产单,设计文件或样件要求,确认:a)线材型号、规格、颜色b)裁线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实际裁线长度的误差为±5mm)c)形式(全剥或半剥)d)剥头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剥头长度为3—4mm)2、依据以上确认的内容,调试剥线机参数,并进行试裁、试剥。
3、对试裁的首件长度、剥头形式、剥头长度进行确认。
4、首件经确认无误后,可进行连续操作,无特殊要求时,每年100根为一捆扎单元,将线材理顺齐后,用不掉色的橡皮筋捆扎,整齐摆放转入下道工序。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二次接线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要求.........1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坚直,牢固,清晰美观,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并不准占用供用户接入电缆的途径的装置来布置盘内二次接线.2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须敷设时,应符合表3所规定的要求.3每根导线配线顺序以上向下,从里向外,导线两头必须剥去绝缘层,不得操损伤导线,剥去长度应以接点联接后不超过垫圈1毫米为准,也不许将绝缘层接入接点.4使用硬导线时,剥去绝缘层的导线端部,用尖嘴钳按连接时顺时针方向弯成环形,尺寸如图二、表2所示,再与元件接点连接,连接处必须拧紧无松动现象.5使用多股铜芯软线时,剥去绝缘层后,线不许有断心,应将端头套上适用的接线铜耳,用压接钳压紧,然后接于端头,接线铜耳规格选用见表3.6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元件、端子排与连接的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标记套,元件本身的连线可不用标记套,标记套的方向如图一所示.7导线端头剥削绝缘层,均应使用剥线钳,钳口与线径要配合得当,如钳口不合适则可用电工刀〔或剪刀〕剥,但不得损伤导线,当芯线上附有粘着物或氧化膜时应用电工刀除尽.8联接处为瓦形垫圈或插孔时,可把裸导线端弯曲并紧再将垫圈或螺钉拧紧.9导线与电器元件接点连接时,一个接点最多不超过两根导线,当个别情况需要连接二根以上导线,应用垫圈分层和配置弹簧垫圈压紧或多根导线并联后与适宜的接线铜耳压紧后再与元件接点连接.10二次导线采用尼龙扎带绑扎牢固,每节相距50~80毫米,在线束始末端弯曲与分线前后均必须扎牢,并在适当位置用线夹固定,一般情况下,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毫米纵向不超过400毫米,高压板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500毫米,纵向不超过600毫米,线束不得晃动,应与骨架垂直或平行,层次分明,整齐美观.11行线时,可按具体情况绑扎,上、下、左、右笔直的线路放在前面.〔以屏前为准〕有曲折的线放在后面,然后再分路.12分路部份导线束的弯头处,应弯成圆角,每根导线到各种电器元件接线端均应略带弧连接,同一屏〔柜〕内圆势应力求一致.13分路部份到各电器元件的接线应在考虑节省材料,检修方便前提下行线,其行线形式可参考如下:13.1到继电器或接线端子处,原则以园势连接,尽量避免直接接入.13.2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13.3分路部分到单仪表的线束布置.14导线行线时,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交叉时则应从短到长,从横到竖将一个方向行线完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15配线时,绝缘导线不应支靠在不同电位的裸带电部件和带电尖角的边缘上,如遇有故障处则应弯曲越过脱空5—10毫米,导线的弯曲内径不小于3倍线径,线束或导线的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或钢丝钳,只允许用手指进行,以保证导线的绝缘不受损坏.16当线束穿过金属件时,金属件上一般要嵌放橡皮圈,如嵌放橡皮圈有困难时,应在穿越部分套上大小适宜和长度适宜的塑料套管.17二次线的敷设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过.18线束过活门,应将线束一端固定在柜箱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的支架上,这一段线束长度应在活门开启到最大限度时,两支架间的距离的1.2—1.4倍,外面套上塑料蛇皮软管,以保证活门在开启过程中不损伤导线.19过活门处若导线数目较多时,为保证活门开闭顺利与避免损伤导线,可分二处或两处以上过门.20导线中途不允许有焊接或铰接接点,但允许在设备接点或端子上分接或连接.21如二次元件本身只有引出线时,应通过接线端子过渡后才能与盘内二次线连接,接线端子应离近固定之,若引出线过短时,应采用锡焊的方法与二次导线联接,外面再套上塑料管.22二次线接入电度表时,应将导线剥去绝缘层一段对折后插入接线盒孔内,导体在接线盒内应有足够长度,确保二只螺钉全部接触,然后将两只螺钉紧固.23二次线在端头上应有防松装置,所有接头螺母与螺钉上紧应用合适工具,螺钉螺母上紧后,不应有起毛与损坏镀层的现象.24二次线接至发热元件一端和线束距离电阻表面的最小距离和绝缘导线所要剥去绝缘层,长度见表4规定,裸露线端应加套适宜的碗形瓷珠或玻璃纤维套管.25二次线接至母线时,需在母线上钻Φ6的孔,用M5螺钉连接若母线为铝质材料时,应垫以碗形垫圈.26如果一次母线供电时,二次侧电源线螺钉必须拧紧,以防脱落.27绝缘距离28端子排28.1端子排的始末必须装以挡板,同一端子排不同安装单位之间也要装挡板,以示隔开. 28.2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都要有标号,字迹必须端正清楚.28.3端子排若能写上或刻上顺序号的必须写上或刻上顺序号若不能写上顺序号的必须每隔5档,用漆涂上记号,以便查对.28.4端子排由于空间限制,安装困难时,可分二排或多排进行安装.28.5端子排的安装.A、端子排横向安装时,槽板宽边在上方.B、端子排垂直安装时,槽板宽边在右方.。
端子压接工艺检验标准
30
0.051
0.8
24
0.205
3
18
0.822
9
28
0.087
1.5
22
0.325
4
16
1.309
12
26
0.129
2.5
20
0.517
6
14
2.081
2.如客户有特殊要求将另行附文。3.质量/技术部对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4. 测试拉力时以后脚不压合绝缘线皮部分为准。
按左图在绝缘层处弯曲导线两次循环(包 括 1+2+3)经弯曲试验后,绝缘层不脱离压 接翼
1.毛刺高度小于材料厚度,不允许压接底部 产生裂纹
2.端子夹线高度必须符合夹线标准,端子 两翅须完全与导线线芯接触
6
线芯压接区域
3. 端子平直度应符合图示,端子平直度不 允许影响端子连接,及端子的接插功能
4.线芯导体不允许有切口、遗失、外露、 飞线,压接翼不可切伤芯线
外观检验:
序号
位置区域
1
端子检查窗口
2
喇叭口
3
线尾检查窗口
4
锁片
5
绝缘压接区域
中山市蒙力电机电器有限公司
端子压接工艺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OK
胶皮与裸导线应都能见到,基本上胶皮和 裸导线长度各占一半
端子包线位两端都有喇叭口.厚度 1-2 倍材 料厚度(线芯入口有喇叭口,尾端无喇叭口 可接收)
线芯露出长度太长或太短,线尾延伸至线 芯终止耳形区中间
制定:
审核:
核准:
制定部门:质量部 2012-4-7
端子表面不能有镀层损伤、破损、扭曲变
7
端子插接区域
二次线装配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点
二次线装配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点一、概述:二次接线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气设备。
如熔断器、控制开关、继电器、控制电缆等。
由二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或二次接线系统。
根据公司产品结构二次线路的接线形式为成束配线(圆线)和行线槽配线二种方法。
二、重要性:二次回路的故障常会破坏或影响发电机组电力生产的正常运行。
若线路保护接线有错误时,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则可能会使断路器该跳闸的不跳闸,不该跳闸的却跳了闸,就会造成设备损坏、电力系统瓦解的大事故;若测量回路有问题,就将影响计量,难以判定电能质量是否合格。
因此,二次回路虽非主体,但它在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向用户提供合格的电能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1. 进行二次接线前的准备工作按电气图纸及材料清单,来领取所需的元器件,同时核对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并且检查元器件的质量。
在进行接线前应熟悉电气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了解元件的结构和作用还有相互的关系。
然后准备所需的导线、线号和相关的工具。
2. 二次回路的接线要求: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2)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件连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单根导线应无损伤,中间不能有接头。
3)绝缘导线绝缘层的剥离用剥线钳,在剥线钳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电工刀削去绝缘层,但不能损伤导线。
导线的剥削,穿M3螺丝剖11mm,穿M4螺丝剖15mm,穿M5螺丝剖20mm,穿M6螺丝剖22mm。
裸导线外露3~7mm,线头必须顺时针弯曲成羊眼圈。
4)为便于安装、运行和维护,在二次回路中的所有设备间的连线2端都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掉色,所有标号头应根据接线图所注明的数字,将其输入M-1电脑印字机,打印在专用套管上,套管直径应与套装的导线粗细配合。
二次接线工艺守则
二次接线工艺守则概述二次接线是指在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中,对已经完成的一次接线进行进一步的接线操作。
正确的二次接线工艺可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保证人身安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二次接线工艺的守则,以帮助保证二次接线的质量和安全。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二次接线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了解设备的电气图纸和接线图,确保对设备的电气原理和接线要求有清楚的了解。
2. 检查接线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工具正常运作,无损坏和缺陷。
3. 确保接线区域的安全,防止接线时发生触电和其他意外事故。
二、接线原则在进行二次接线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 按照电气图纸和接线图的要求进行接线,确保接线正确无误。
2. 建议使用专用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盒,避免直接焊接电线。
3. 接线时应注意不同电压等级之间的隔离,防止发生短路或电击事故。
4. 接线时应根据设备和电压等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线规格和插头插座。
三、接线步骤进行二次接线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 首先,根据设备电气图纸和接线图的要求,选择正确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盒。
2. 将需要接线的电线剥去一定长度的绝缘层,露出足够的导体。
3. 将电线插入到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盒中,并确保插入牢固。
4. 确保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盒的螺丝紧固牢固,以确保接触良好。
5. 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无误,没有短路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6. 完成接线后,将设备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二次接线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接线时必须切断电源,确保安全操作。
2. 建议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以防止触电事故。
3. 在操作过程中,不要随意触摸其他设备,尤其是带有高压的部件。
4. 在接线区域内,要保持清洁和整齐,避免堆放杂物和阻碍操作。
5. 如遇到不懂的问题或紧急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结通过遵守二次接线工艺守则,可以确保二次接线质量和安全,防止因错误接线导致的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二极管成型操作要求一、根据元器件清单或样机对需要成型的元器件确认:1、元器件型号、规格;2、成型形式(卧式或立式);3、跨距;二、成型操作1、卧式成型:①根据确认的跨距,调整轴向成型机,注意:调整关键是切断引脚的旋转刀片须紧贴靠板,折弯处应离成型元件端面1mm以上。
无法使用轴向成型机的元件,可选用相应模具手工成型;②对成型后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③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卧式成型操作;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④若切断的元器件引脚不平整(如带毛刺)时,需调整设备(如靠板偏心、刀片钝等)。
2、立式成型:①参照样机或样件,手工进行立式成型,二极管立式成型应注意弯曲端极性;②弯曲端起始弯曲处离该端面应大于2mm,(特殊情况允许1mm)弯曲部位应呈弧形;③立式成型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插装后弯曲一端的引脚超出PCB板焊盘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3mm;④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立式成型;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3、注意:①操作者手上不得有油或污渍,成型用工具、器械要清洁,成型时形成的切屑要及时清理;②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操作应连续一次性完成,不得在过程中穿插成型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③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后放在同一容器内,不可与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混放。
三、成型作业结束,清洁工作场地及设备。
线材生产操作要求一、裁线、剥线1、根据生产单,设计文件或样件要求,确认:a)线材型号、规格、颜色b)裁线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实际裁线长度的误差为±5mm)c)形式(全剥或半剥)d)剥头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剥头长度为3—4mm)2、依据以上确认的内容,调试剥线机参数,并进行试裁、试剥。
3、对试裁的首件长度、剥头形式、剥头长度进行确认。
4、首件经确认无误后,可进行连续操作,无特殊要求时,每年100根为一捆扎单元,将线材理顺齐后,用不掉色的橡皮筋捆扎,整齐摆放转入下道工序。
5、每连续生产工艺1000根时,应取其最后一根对线长、剥头形式、剥头长度进行验证。
如验证不合格,应查找原因,重新从第2项开始。
6、无特殊情况,剥线机加工的线材必须是机器设备允许的规格种类,材质主要是铜材、铝材,其它如铁质线材及并线不得在剥线机上加工。
7、操作完毕后将剩余线材整理盘好顺序回库,剥下护套头收集到专用箱内。
8、操作过程中出现解决不了解的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并进入《反映问题的渠道》。
二、线头浸锡1、捻紧每根需浸锡的线头。
2、将需浸锡的线头浸过助为焊剂后,无铅锡275℃±5℃,外包皮线材不耐高温时,在锡炉内浸锡1~3秒,外包皮线材耐高温时,在锡炉内浸锡时间为3~5秒。
3、浸过锡的线扎,应沾锡均匀,线头不散,线头间不连锡,绝缘层无污染。
4、用不掉色的橡胶圈困扎的成扎线扎整齐摆放,转入下道工序。
5、原则上浸过锡的线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且存放时要防潮、防阳光(紫外线)、防氧化。
三、特殊线束生产1、对超长、超长剥、超粗线束生产(符合其中一项)一般采用手工操作超长:线束长度超过1.6米或不要剥线的线束;超长剥:指剥头长度超过设备最大允差;超粗:线束外包皮直径超过Φ3,线径面积超过1.2㎜2;2、对上述“三超”线束的裁切用人工丈量长度或单层绕板等方法,使用剪刀、斜口钳分割,剥线用手工剥线钳、平剥钳完成。
3、捻线:采用机器捻线、手工捻线方法,在外包皮直径>Φ2.4㎜,且捻线长度>10㎜时,采用下垫平板的搓线方法。
端子合格压接及其判定介绍1. 压接高度过小2. 压接高度过大3. &4. 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5. 松散的线芯6. 剥线长度过短7. 线缆插入过深8. "香蕉" (过度弯曲) 端子9. 压接过于靠前10. 喇叭口过小11. 喇叭口过大12. 尾料过长13. 弹性片弯曲准则介绍您已经阅读了所有的连接器目录,找到了满足您的所有设计标准并完全适于您的应用的连接器。
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
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
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图A),这有助于我们理解。
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
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
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
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
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
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图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
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
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图B)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出现了错误。
这里是压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13个最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1. 压接高度过小压接高度是指导体压接区在压接后的横截面高度,它是良好压接最重要的特征。
连接器制造商提供了为端子设计的每种线缆尺寸的压接高度。
给定线缆的正确压接高度范围或公差可能小达0.002"。
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检验压接机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非常重要的。
过小(图I)或过大(图II)的压接高度无法提供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还会引起压接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
过小的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2. 压接高度过大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正确压缩线芯,引起压接区过大的无效空隙,因为线芯和端子金属之间没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问题#1 & #2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
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行工作时,使用(图B), 中所示的光标卡尺或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要求的频度重新检查,以保持正确的压接高度。
3. &4. 绝缘压接区过小或过大(图III和图IV)由于绝缘类型和厚度的多样性,连接器制造商一般不会提供绝缘层的压接高度。
绝缘压接为导体压接区提供应力释放,这样在线缆弯曲时不会使线芯折断。
过小的绝缘压接区会使绝缘压接区中的金属应力过大,削弱其应力释放功能。
大多数类型的压接工具可以独立于导体压接高度而调节绝缘压接高度。
正确的调节使得端子夹紧绝缘层至少180度,并且不会刺穿绝缘层。
在端子的绝缘压接件的外径与线缆绝缘层的外径接近相同时,最好的方法是IDT技术。
5. 松散的线芯松散的线芯(图V)是导致压接问题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如果所有线芯没有完全封闭于导体压接区,压接件的强度和电流负载能力都会大幅降低。
要获得良好的压接,您必须满足连接器制造商指定的压接高度。
如果并非所有线芯都对压接高度以及压接强度起到作用,那么压接件的性能将无法达到规定要求。
一般来说,松散线芯的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只需重新收拢线缆成束,然后插入进行压接的端子中。
如果从线缆上剥下绝缘层是单独的操作过程,在处理或集束过程中可能会不小心将线芯分离。
使用�剥线并保持�工艺去除绝缘层,这样绝缘套并没有完全从线缆上去除,直至准备用端子压接在线缆上,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小线芯松散问题问题。
6. 剥线长度过短如果剥线长度过短,或者线缆没有完全插入导体压接区,端接可能不能达到规定的拉拔力,因为线缆与端子之间的金属间接触减少了。
如(图VI), 所示,线缆的剥线长度过短(注意绝缘层处于正确位置),伸出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无法获得要求的一个线缆外径。
解决方法很简单:增大剥线设备的剥线长度至该端子的规定值。
7. 线缆插入过深与过短的剥线长度相关的另一个压接问题,出现在线缆插入压接区过深的情况下。
如(图VII)所示,绝缘层向前过深地插入绝缘压接区,导体伸出至过渡区。
在实际应用中,这可能引起三种失效模式。
其中两种是由于导体压接区中金属间接触减少,使得额定电流和线缆拉拔力降低。
金属与塑料的接触没有金属间接触牢固,而且它不导电。
第三种失效模式在连接器接合时可能出现。
如果线缆伸出至过渡区过深,插针端子的尖端碰撞上线缆,可能会阻止连接器完全就位,或者可能导致插针或插孔端子弯曲。
这种情况称为�端子碰撞�。
在极端情况下,即使端子在外壳内完全就位,但是会被推出外壳背部。
要解决这个问题,确认没有使用过大的力将线缆插入压接机而使之越过压接机的线缆止口,或者调节线缆止口的位置使之正确地轴向定位已剥皮的线缆。
8. "香蕉" (过度弯曲) 端子最形象的压接问题之一称为"香蕉"压接(图VIII),因为压接端子呈香蕉形状。
这使得端子很难插入外壳中,可能引起端子碰撞。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调节压接机上的限制销的位置即可。
这个小销位于压接机中,在压接区压接在线缆上时接触端子的接合区。
在压接过程中,端子一端的大量金属(在压接区中)移动。
如此大的作用力趋向于强迫端子的前部上翘,除非被适当的"限制销"所限制。
9. 压接过于靠前比较明显的一个压接问题是过渡区的局部被损坏,如(图IX)所示。
在图示的端子中,竖直的突起部分是称为"端子止口"的设计特征。
其功能是防止端子过深地插入外壳。
如果止口被完全损毁,实际端子会被推向一直穿过外壳。
解决方法比较简单。
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端子和金属条(当你从制造商处收到货时端子所连接的金属条)相对于压接机的位置不正确。
只需放松可互换工具的基板,然后重新对准压接机,即可解决问题。
10. 喇叭口过小喇叭口(图X)的正确尺寸是接近端子材料厚度的2倍。
例如,如果端子由厚度为.008"的材料制成,喇叭口应当约为.016"。
虽然几千分之一英吋的偏差不会在本质上影响端子的性能,如果缺少喇叭口,或者小于端子材料厚度,会有割断线芯的危险。
保留的线芯减少会降低端接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