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王永——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承德医学院学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 阴囊中线皮肤岛状皮瓣法:此法适用于阴茎皮肤、包皮少,阴囊中隔发育好的病例。缺点是阴囊皮肤可生长毛发,远期可能并发结石。我院应用此术式共做7例,均非首诊患儿。

【参考文献】

[1] Minevich E,Pecha BR,Wacksman J,et al.Mathieu hypospa2

dias repair:experience in202patients[J].J Urol1999,162

(6):214122142.

[2] 陈方,薛皓亮,徐卯升,等.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在尿

道下裂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3952 397.

[3] Baskin L S,Duckett J W,Ueoka K,et al.Changing con2

cepts of hypospadias curvature lead to more onlay island flap procedures[J].J Urol,1994,151:1912196.

[4] Baskin L.S.尿道下裂的病因及解剖学研究[J].中华小

儿外科杂志,2000,21:62263.

(收稿日期:2006208209)

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

王 永,张 峰,杜 莉,刘 勇

(新沂铁路医院,江苏新沂 221400)

【摘要】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氧疗、抗炎、平喘、解痉、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生脉注射液;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6879(2006)0420374202

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见于老年人,合并感染时支气管炎性分泌物增多,常影响肺的通气功能,甚至引起呼吸衰竭。我们在常规抗感染、平喘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脉注射液静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1998年第三次全国呼吸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52~85岁,平均66.3岁;对照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年龄51~84岁,平均67.2岁。两组病例在吸烟史、临床症状、胸片检查、肺功能及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氧疗、抗炎、平喘、解痉、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每毫升含红参0.1g、麦冬0.312g、北五味子0.156g,江苏省苏中制药厂生产)6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

1.3 观察方法 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咳嗽、咯痰、心功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及体征变化,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胸片、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1.4 疗效判定 显效:咳喘、呼吸困难、脓痰、紫绀、心悸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及X线检查正常。有效:上述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及X线检查部分好转。无效:上述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和X线检查均无改善或恶化。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

3.8%,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治疗组3222(68.8)8(25.0)2(6.2)30(93.8)★对照组2812(42.9)9(32.1)7(25.0)21(75.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副作用 用药过程中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未出现皮疹等药敏反应,局部无红肿、硬结、皮肤发痒等症状,无肝、肾功能损害,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咳嗽、咳痰、气喘为主症,由于气流受阻和病情的进行性发展,往往导致肺功能和呼吸肌强度及耐力下降,属祖国医学“咳嗽”、“喘证”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肺,与心脾肾相关。系肺脏遭受外邪侵袭、宣肃功能失常,甚则病势由肺及肾,导致肾不纳

4

7

3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气。在常规氧疗、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膈肌疲劳也已成为治疗的重要内容[1]。

生脉注射液是由中药红参、麦冬和五味子制成的注射液,具有益气养阴、补虚固脱的功效。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人参、麦冬均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麦冬还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五味子可减轻呼吸肌负荷,有利于改善呼吸衰竭[2,3]。动物实验证明生脉注射液可改善肌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增加膈肌横截面积,促进膈肌收缩力的增强[4],从而显著提高PaO2,降低PaCO2,避免发生呼吸衰竭。本观察在治疗期间未发现生脉注射液的明显副作用,仅个别患者有口干或便秘症状。

生脉注射液的诸多有益作用恰能拮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上述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

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临床疗效改变更明显,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雅娟,董西林,杨小婷,等.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

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

(10):6652666.

[2] 李建华,冯彦刚.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1

例临床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2):1522

153.

[3] 马莉.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

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4):2752

277.

[4] 钟冬梅.生脉注射液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免疫功能

的疗效观察[J].华西药学杂志,2002,17(4):315.

(收稿日期:2006208212)

新生儿窒息时血清酶学的分析

韦国栋,王

(1.安徽省阜阳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科,安徽阜阳 236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儿科)

【摘要】目的:为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清酶学变化与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17例窒息新生儿AL T、AST、LDH、C KP、C K2MB、A2HBD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相比有显著意义。结论:随着窒息程度的加重血清酶值也渐增高,说明器官损害越明显。【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同工酶;血清酶学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6879(2006)0420375202

新生儿窒息指婴儿出生后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而致低氧血症和混和性酸中毒,可致脑、心、肾、胃肠道等多器官损害。本文对117例窒息新生儿进行AL T、AST、LDH、C KP、C K2MB、A2HBD监测观察窒息程度与酶学增高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17例窒息新生儿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00.1~2005.1收治病人,其中男50例,女67例,早产儿13例,足月儿71例,过期产儿33例,体重<2500g10例,2500g~4000g69例,体重> 4000g38例,其中轻度窒息组84例,重度窒息组33例,另外健康足月儿15例为对照组。

1.2 监测方法 所有对象于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1.5毫升,采用导金(音译)CL2T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比色法检测酶学项目。

2 结果

对照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血清AL T、AST、LDH、C KP、C K2MB、A2HBD的变化见附表。

附表 各组患儿血清酶活性( χ±s,U/L)

组别n AL T AST LDH CKP CK2MB A2HBD 对照组1517.46+3.4441+6.56182.73+31.62152+28.9924.13+4.27150.66+10.47轻度窒息组8421.42+10.4973.58+32.25663.25+303.72688.25+480.0276.95+39.29554.04+235.24重度窒息组3372.45+56.83223.94+115.681928.88+847.542209.42+1442.28374.21+277.111721.97+669.81 t1 1.44 3.88 6.10 4.31 5.18 6.61

p1>0.05<0.01<0.01<0.01<0.01<0.01

t27.9410.9411.938.589.6514.00

p2<0.01<0.01<0.01<0.01<0.01<0.01

注:t1p1为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相比t2p2为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相比

5

7

3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