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修订介绍(第二部分)文件过大不能上传分为三部分

合集下载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新)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新)

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1.1.3 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 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 地的水资源状况。 1.2.1 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课程改革的要求;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 基础教育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 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
整体思路: 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义务教育 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保持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有的整体框架 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 范《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与“科学内 容”相关的行为动词,适当增加实例,调整 “实施建议”,仔细推敲文字表述等。
课程性质
微调
在“课程性质”中,分别从物理学所含内容、物理课程的功能、物理 课程的实验特点、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物 理的课程性质 现四大段 (原表述:“课程价值”5个方面)
微调
课程设计思路
按各学科的统一要求行文,把原“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 路”。
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 调整 课程理念
技能性目标-----独立操作 体验性目标----- 经历、认同、内化
认知性目标
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 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修八年级下册教材修订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修八年级下册教材修订

第七章 力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显著的变化(2)
——从教材结构上, 进一步完善对 “力” 的概 念 的认识过程!
〔修订教材〕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现行教材〕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认识“力”
——形成概念
感知“力”
分析“力”
描述“力” 测量“力”
认识“力”
——感知“力”(情感体验)
认识“力”
——感知“力”(情感体验)
认识“力”
——分析“力”(归纳、概括的方法)
认识“力”
——分析“力”(过程体验)
认识“力”
——描述“力”(抽象的方法)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认识“重力”
课标教材:文字呈现
修订教材:做功过程的情景呈现
修订教材:难得一见的情景呈现
修订教材:图片的设计示意功能
图片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 一种教学媒体,它具有形象直观、信息 量大、帮助记忆、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建构教材内容等功能。
修订教材:图片的设计示意功能
大单元(章)
小课节 小课节
小课节
小课节的序幕
——猜想+实验检验——提出新问题
物体的密度
浮力的大小是否 跟××××有关
物体浸没的深度 物体浸入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1.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猜想+实验检验(控制变量法)
浮力的大小是 否跟物体浸没 的深度有关?
物体浸没的深度
保证物体浸入液体 的体积不变

2011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总体情况初中物理课有: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

共有134个知识点。

其中:了解水平有74个知识点;认识水平有14个知识点;理解水平有28个知识点;操作技能有9个知识点;还有9个知识点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

二、目标要求说明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水平、认识水平、理解水平。

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了解、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出;认识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认识、认识;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区别、说明、分析、解释、估计、分类、计算。

上述行为动词是递增的。

操作水平的行为动词是:会测量、会、学会。

1、了解水平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低要求。

它包含: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认识水平它的要求比“了解水平”高,比“理解水平”低。

它的含义:位于“了解”“理解”之间。

3、理解水平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高要求。

它包含: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三、具体知识点要求1、了解水平知识点1) 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2)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3)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4)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5)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6)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7)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8) 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9)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10)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1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12)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13)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14)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15)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6)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17)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18) 能描述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19)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20)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21)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特征22)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3) 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24)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25) 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26) 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27) 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方向性28)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事例29)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30)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31)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32) 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电功率与导体电阻成正比33)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34)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概念35) 了解热量概念36)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7)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8) 了解内能概念39)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40)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的过程41)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42)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43)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44)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45)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46)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在人类生活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7) 知道电磁波的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8) 知道光是电磁波49) 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50)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51)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52)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53)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由色光组成54)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55)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6)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57)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58)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59) 了解乐音的特征60)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61) 知道阿基米德定律62) 知道物体沉浮条件63)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64)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65) 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66)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67)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68)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69) 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70) 能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71)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72)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73) 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4) 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2、认识水平1)初步认识质量概念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燃料的热值5)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6)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7)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8)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9)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0)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作用1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12)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13)认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14)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3、理解水平1)能解释生活的一些与与密度有关的现象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4)尝试将物质的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中一些水循环现象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7)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8)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9)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10)能进行电功率的有关计算11)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13)并根据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1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15)理解欧姆定律16)并能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解释某些热现象17)理解机械效率18)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19)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20)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2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概念2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3)通过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2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25)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7)能用事例解释机械运动及相对运动28)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4、独立操作1)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会测量温度3)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4)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6)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7)会测量力的大小8)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9)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5、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3)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4)通过实验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5)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6)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7)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8)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9)通过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物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11-2功率课件(25张)

物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11-2功率课件(25张)

解 :因为起重机匀速提升大石头,所以
F = G = mg = 6×103 起重机做的功:W =
Fksg×= 61×0 N10/k4gN=×6×1 1m04=
N6×104
J
起重机提升大石头的功率:
P W 6104 J 4103 W
t1
15 s
例4
使用机械做功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C
A.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


若时间和做功都不相同,怎样去比较做功的快 慢呢
例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搬砖到二楼,每块砖 物重为10 N,楼高为 3 m,他们搬砖的数量和所用的 时间如下表:



砖数(块)
20
20
15
做功(J)
600
600
450
时间(min) 10
20
20
甲、乙、丙做功分别是多少? 甲、乙、丙做功谁最快?谁最慢?
W甲 G甲h甲 4 W乙 G乙h乙 5
P甲 P乙
W甲:W乙 t甲:t乙
4:5 7:8
48 57
32:35
10.甲、乙两台拖拉机,甲所做的功是乙的2
倍,而乙做功所用的时间是甲的1/4,则甲、 乙的功率之比为C[ ]
A.8∶1 B.1∶8 C.1∶2 D.2∶1 11.功率相等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等时 间内甲、乙两车通过距离之比是4∶3,则 D[ ] A.甲、乙两汽车速度之比是3∶4 B.甲、乙两汽车做功之比是3∶4 C.甲、乙两汽车做功之比是4∶3 D.甲、乙两汽车牵引力之比是3∶4
t
3600s
=4200W=4.2kW
答:水泵的功率应不小于4.2kW.
7、一架起重机在5min内把60000N的重 物匀速举高25m,它的功率是多少kw?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下册)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____人(其中男生____人,女_____生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6—9章,主要是电、磁现象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四、教改措施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电、磁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2011版)修订说明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2011版)修订说明

标注:因为首次接触新教材,对新教材的修订没有更多的了解,本人在网上看到此文档,觉得对我们广大初中物理教师有很大帮助,特意下载并上传到此处,供大家参考!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2011版)修订说明一、教材修订的背景情况(一)课标修订,教材相应修订如,删去“颜料混合”内容,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增加了几个知识点:“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起电”“磁场、地磁场”(二)教材使用已十年多,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整体反映教科书整体难度合适,联系生活,活动多、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除正面的意见外,老师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1. 教科书的文字量略少,不利于学生自学2. 个别探究实验应调整3. 框架结构最好能调整(部分地区意见)4. 有些习题不好完成,特别是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类的任务二、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

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三、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一是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编排方面的变化。

(一)内容方面的变化1、次序调整(1)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

原教材电学在8年级,当时的考虑是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完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层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解读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解读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解读科学内容由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六十三个三级主题构成,每一个二级主题下面都有“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两个部分,而“内容标准”中列出了相应的三级主题,绝大部分三级主题配有相应的样例,是对标准进一步的解释和扩展。

“活动建议”则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活动实例。

它们不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而是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这三个主题就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这三个大的主题实际上也是一些统一的科学概念。

比如能量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物理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统一的重要概念。

这样的整合,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从整体上来把握物理教学的内容,能够使学生从科学的观念上、从更上位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周围的自然界,来认识自然科学。

对于每一个主题,标准又把它分成了若干二级主题,比如把物质分为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其它的两个主题也分成若干个二级主题,在每个二级主题的下面都具体的提出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2011版课标相对于2001版课标进行了如下修订:(一)、物质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 删除了“有评价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2) 把“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改成了“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3) 增加了“经历的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 增加了“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新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 物质的属性(1) 把“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人教版初中物理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以及功率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2)运用实例分析法,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分析实例中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
(3)采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4)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功率相关的现象,如电梯、电动车等,引发学生对功率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简要回顾已学的力、速度等概念,引出功率的定义,阐述功率的物理意义。
2.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设计一道与功率相关的应用题,并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要求:实例要真实可信,计算过程要清晰,解答要准确。通过此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究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小组报告。
要求:小组成员要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对所探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报告要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完成课本第十一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1、2、3,强化对功率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理解题目的要求,规范书写,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人教版初中物理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实验来导入新课。我会邀请两位学生上台,让他们分别用相同的力推动同一张桌子,但一个快速推动,另一个缓慢推动。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做功的快慢不同。接着,我会提问:“为什么同样的力,推动桌子的速度快慢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做功快慢的物理意义。此时,我会引入功率的概念,指出功率就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物体做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功率的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的学习将更为顺利。然而,学生对功率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功率概念的功快慢的特性,提高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功率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功率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巩固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2.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团队合作和实验探究能力。
4.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我会在下次课堂上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各小组需要讨论以下问题:
1.功率和做功快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计算一个物体的功率?
3.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到功率的计算和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小组讨论之后,我会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将涵盖功率的计算、单位换算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修订介绍第三部分文件过大不能上传分为三部分课件

2011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修订介绍第三部分文件过大不能上传分为三部分课件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修订介绍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修订介绍
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 有关”
《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物理知识了跟生产、生活的 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删去了“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条目,为什 么要删去?
删去这条文字,是为了使行文的含义准确,避免 重复陈述,并没有删去这方面的内容要求。
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程标准(2011版)
1、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 1、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 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 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律。
例: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 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 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 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 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 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 化。
例1说明荡秋千游戏中动能和势 能的转化情况。 例2说明公园中小孩玩蹦蹦床时 机械能的转化情况。 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 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 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 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 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 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 互转化。 例1 用荡秋千的过程定性说
物体的密度
浮力的大小是否 跟××××有关
物体浸没的深度 物体浸入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1.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猜想+实验检验(控制变量法)
浮力的大小是 否跟物体浸没 的深度有关?
物体浸没的深度
保证物体浸入液体 的体积不变
1.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猜想+实验检验(控制变量法)
浮力的大小是 否跟物体浸入 的体积有关?

2011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要求的三级主题整理归类

2011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要求的三级主题整理归类

2011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要求的三级主题整理归类(按现行教材章节顺序进行)认知性目标:分为“了解”、“认识”、“理解”三个水平。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等。

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够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

技能性目标:独立操作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认同”、“内化”三个水平。

第 1 章机械运动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2.2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 2 章声现象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第 3 章物态变化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 4 章光现象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